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忠谋自传(上)读后感张忠谋自传(上)讲述了张老先生从儿时到33岁从斯坦福博士毕业这段经历。其实可以看出张忠谋的从业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从他的个人经历中我们也可以一窥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史;而且作为半导体行业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我们也能从他的传奇中更好地领会这个行业的特点。 张忠谋在不知道读什么学校的时候,他的三叔给他选择了哈佛大学,让他先读一年。这一年是一个缓冲期,在这段时间里,他更好地掌握了英语,由原来的不安、不自信变得爱上英语;在这一年里,他可说是疯狂地阅读各类英文作品:西方的古典作品、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从莎翁到海明威、政治经济的经典:国富论,甚至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有多种报纸,他的阅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和哲学等。他回忆称,有一次和一美国人谈生意,引用了荷马的伊利亚特中希腊女神卡珊德拉的话,着实让老外大吃一惊。哈佛同学的优秀和兴趣的多元化,让张忠谋在和他们成为朋友后对很多领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断扩宽见闻。张忠谋无疑是幸运的,哈佛给了他一年开启心灵和智慧的生活,他用海明威的话来形容在哈佛的一年是“可带走的盛宴”。这场盛宴给他知识、兴趣、和眼界,自此以后,他的人生环境尽管不断变化,但这场心智的盛宴却历久弥新。岁时,张忠谋为着将来的谋生考虑,转入读机械系。硕士毕业后,连续两年博士资格考试均落第。按规定这连续的未录取暂时断了他在读博的愿望。对自己信心满满的张忠谋当时认为那是他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几十年后,他反而认为那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年,在经历短暂的博士落第的悲伤后,张忠谋开始走上新的人生路。因为对福特公司在所给工资上的一点不满意,年轻气盛的他选择了希凡尼亚,机械系毕业的他偶然地进入了半导体行业。这个看似不经意的选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半导体行业及与之相关的的一些行业的发展。年,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肖克莱发明了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50年威廉邵克雷开发出双极晶体管,年场效应晶体管被发明,直到年集成电路才由德仪的基尔比发明。这是一个如此年轻的行业,和其他的行业相比,她就是一个新生的婴儿。或许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刚诞生的婴儿在以后得岁月中成长得如此迅速,它的变化足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她带给人类的福祉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张忠谋在这个行业刚产生时进入希凡尼亚却只是因为当时的相关负责人想让机械科班出身的他帮忙建立一条自动生产线。可惜,那时的半导体行业还远没有到可以将生产线自动化的地步,因为人们还在最初级的探索,经常变换的生产流程让谈自动化变得过于前卫。从踏入希凡尼亚开始,张忠谋便一直努力地学习当时还没有多少人精通的半导体的知识与技术。不久,他进去半导体部门的研究发展部,职责在于研发新的锗晶体管。实际上在54年夏,德仪从贝尔实验室挖来的的底尔博士带领着在德仪的团队成功地制造出了硅晶体管。在半导体的历史上,和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同,刚开始的晶体管是锗造的,因为以当时的水平,锗的制备比硅要容易点,尽管硅有很多优点。但在很多其他公司认为硅晶体管还要好多年能制成的时候,德仪做出了商用的硅晶体管!由于德仪在这方面的突破,半导体市场的版图立马重新划分。当年的德仪曾默默无闻,在向贝尔实验室申请授权晶体管技术时,相当受到奚落,此后德仪迅猛发展,也曾称霸半导体行业20多年。在希凡尼亚和一群有热情、肯刻苦的同样年轻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热忱和努力还是不够的“,因为公司上层不管在技术上还是策略上都和飞速发展的半导体领域脱轨,这使得公司内的大量年轻人才没有被用在刀刃上,希凡尼亚的半导体部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希凡尼亚的这个失败的决策让我想到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里讲的,公司的高层总是最晚得知外界的变化的,因为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很多事情都得被过滤很多次后才能到达他们的耳朵里。而一群没有半导体行业那种思维和眼界的领导者在这样一个快速且无情的新生的行业里,对公司的发展的阻碍往往是致命的,尽管他的手底下不乏有理想有技术的热血青年。我们该了解的是:其实希凡尼亚本来是做电器方面的,而且小有成就。但是当它的触角伸入半导体行业时,他的思维或者说他的领导层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派去管理半导体部门的经理是在电器领域做得不错的人,而且这些经理没有半导体行业的知识也不愿去学习。这是希凡尼亚犯错的本质,即他不愿改变,即使面临持续亏损这样严重、明显的信号,也只是采取裁人这样最简单的也最没用的方法。希凡尼亚的领导层不去努力学习半导体行业的知识,也没有去和基层的员工交流,没有去听在他们的办公室外的那些人的意见和看法,通俗点讲就是“不接地气”。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独特规律,这让我想到学习。每一个学科甚至每一门课都有它自身的学习规律在,虽然说学科之间有共通点,但不同学科之间的侧重点的不同也相当明显。而且学习本身是一件有阶段性的事,在我的眼里我们最该看重的是学科或这些科目后面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每个学科所应该教给我们的,也是我们应该主动去学习和掌握的。希凡尼亚的不合理裁员让张忠谋心灰意冷地离开希凡尼亚,尽管他不在被裁撤之列。辞职的他很快便加入德仪,一个充满年轻活力的、开放包容的公司,更难能可贵的是:德仪的员工从上到下都懂半导体技术。在张忠谋刚到德仪不久,德仪的基尔比和快捷的诺伊斯几乎同时地独立发明了集成电路。那是58年,离第一颗晶体管的发明过去了11年。11年的时间,半导体行业从单颗晶体管到集成好几颗晶体管及二极管、电阻等元器件。这是一个伟大的想法,因为在那时,生产一个优良的晶体管尚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基尔比和诺伊斯便想到了将它们和其他元件一起组成一条线路。这正是未来半导体的发展方向!而在此之后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的最大限度就是制造能力了。回顾历史,很多的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发明依靠的都是这些伟大的、稍微比我们这个时代走得靠前的思想,他们准确的嗅到了未来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基尔比和诺伊斯的贡献值得现代社会享受各类电子产品带来的便捷的我们永远铭记。今天,集成电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而集成电路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刚诞生时的定义范围,仅单个芯片而言,它的集成度已亿倍于当时,但其最核心的部分,仍然没有改变,那就是“集成”这个领域最精彩的思想与创造之一。61年春,张忠谋得到公司领导给的一个优渥的机会,带薪读博士,这是公司有意培养之意。生命对于张忠谋是很好的,在他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从事什么事业时,让他两度博士考试落榜,那失败就像一个强烈的信号,告诉他或许他应该走一条不同的路;而六年后,在他很明白将来要干什么、为何而努力时,公司很慷慨地给了他机会。这简直让人难以拒绝。他去了当时半导体领域的第一学府斯坦福,研究砷化镓。斯坦福靠近后来扬名世界的硅谷,所以尽管在学校,但张忠谋和业界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64年,斯坦福博士毕业后,张忠谋回到了德仪,未来就像德州的草原一样广阔地展现在他的眼前。后来的事,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张忠谋在德仪不断得到重用,72年就任德仪副总,成为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的第三号人物。85年,张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回到台湾省,任台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87年创立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的创立是半导体、更准确说是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此之前,传统的芯片公司都是集芯片的设计与制造于一体。而一个制造厂的投入是十分巨大的,动辄十几亿,这对公司的人力及资金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张忠谋提出了代工的概念,把IC的设计与制造分开来,他因此定义与创造了一个产业。设计厂只需负责设计这块,而代工厂则专门负责制造出符合要求的芯片、提高良率,可以说这是双赢的合作,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双方公司的成本,而这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IC领域的发展和成本、品质上的优化。张忠谋开半导体业代工之先河,代工的思想是符合现代社会在学科领域、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整体趋势的。如今,创业是个很热门的词汇,而要在半导体领域创业,对成本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建厂及最开始设备的折旧等等。但是正因为有了张忠谋开创的代工厂的存在,所以如果是办设计公司,对硬件的成本便不会那么高,所以说张忠谋创建的这个行业也推动着设计这个行业的发展。哈佛的一年对张忠谋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这一年而直接进MIT读机械,我想可能他最终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半导体业的工程师或管理者,但可能不会成为一个领袖,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哈佛的一年给了他他在经济政治人文哲学历史等广阔领域的阅读和思考,并持续一生。 他曾把两度落榜博士考试当成一个巨大的挫折,而几十年后他把它当成最大的幸运。撇去老子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的福祸转换的这层哲学思想,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这一重要的人生命题。大学是我们人生中的最重要时期,我们的三观形成并逐步定型,也是我们通过思考反省知道自己内心的追求的时期。在张忠谋的自传里他也就大学生是否应该把学位读完(即读完博士)后再工作给出了他自己的回答。若志在教授或研究,则应该先读完博士,若志在企业界,则应该做事几年再回学校。这个回答当然也是基于自身的经历与感悟而言,他入行半导体的经历随说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是很有道理的:当我们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时我们会更坚定更努力。半导体行业在她不到70年的短暂历程里,不断有各种发明创造,产业版图也是往往瞬息万变,多少小公司青云直上,也便有多少曾显赫一时的大公司成为历史记忆。人和企业都一样,当面临挑战,要么改变、要么灭亡。希凡尼亚作为张忠谋在半导体行业的第一站,他对后来它在半导体行业的衰落还是感到遗憾的,尽管他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在那失去了年轻的天真。没有好好地用手里充满年轻活力的专业人才和固步自封的迟暮心态是希凡尼亚在半导体这个朝气蓬勃的产业里犯的大错,最终被淹没在滚滚洪流里。曾经辉煌的德仪,也在荣耀20余年后不复当年的风采,究其原因也是因为领导层相继与行业技术不断脱节而浑然不知或是不愿改变。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里提出的一个概念:10x变化,即10倍速变化“10倍速时代的来临,我们的失败和成功都以10倍速的节奏进行。”格鲁夫回忆了Intel在70年代完成业务转型的经历和教训。创于1968年的英特尔不像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微处理器厂商那样,一开始是存储器的巨头,70年代它已成为存储器的代名词。然而,80年代初,日本的存储器厂家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力登上历史舞台。Intel 相比日本的公司,无论人力、质量、还是资金都处于下风。Intel 的阵地在大片大片地丢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选择要么继续抗争,要么放弃;而前者短时间内仍看不到任何希望。以格鲁夫及摩尔等为首的Intel在历经长时间的内部争论和犹豫后,最终在86年选择壮士断腕彻底放弃原本赖以生存的存储器业务,转而把公司的资源投入到微处理器上(Intel原来只有小部分人在研究微处理器)。这才有了Intel的涅磐重生,尽管付出了巨大的惨痛代价,尽管在迟疑了好久之后才幡然醒悟,但他们这么做了,这让Intel没有成为历史,反而在微处理器上飞跃到新的高度。值得一提的是在Intel高层下定决心放弃存储器业务前,Intel有几个工厂的负责人眼见存储器业务不断亏损,便把很多硅资源转到了微处理器上。“战壕里的士兵总是最先感受到战局的变化。”“谁也不可能从后视镜里看清未来的方向。”,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格鲁夫及其领导的高层主管经过不断的自我革新、转型,也成为电脑的内行人,高层主管一半转变了方向,一半则离开了Intel。正如摩尔所说“五年内,我们的行政领导中有一半将转变为软件型领导。”承认自己才疏学浅、重新学习新知识并不是见容易的事,尤其是像格鲁夫、摩尔等掌管半导体业最大公司的人,因为他们深受别人的敬重,早已形成习惯。但是格鲁夫等人克服了这个弱点。像格鲁夫指出的:“你的唯一雇员就是你自己。” 从这些公司的发展及变化可以看出,人和公司一样都要与时俱进,不仅是掌握的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思想与对自身行业的认识与把握。当前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惊人,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很快便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云南省大理、丽江、怒江化学高三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2025年专项训练教育知识与能力解析试卷
- 河南省郑州市四校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小学语文写作技巧专项训练试卷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科学)教学技能测试专项训练
- 2025年高考数学数列专题复习试卷
- 2026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黔南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研究岗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秋开学典礼 校长引用电影《长安的荔枝》讲话:荔枝尚早,路正长远-在时光中奔跑,用行动送达自己的“长安”
- 家庭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课件
- 地铁安保培训课件
- 2025年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招聘教职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红十字应急救护创伤止血
-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入学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学堂在线 大学历史与文化 章节测试答案
- 大学澡堂管理办法
- 汉语言文学转专业考试题目含答案
- 出租房屋安全管理办法
- 2025年党建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