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究.docx_第1页
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究.docx_第2页
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究郑静萍(中共昆明市委党校科研处,云南昆明650215)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昆明市着力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山体环境、生物环境等明显改善,但也面临着新的困难 与挑战,需要就此采取有效对策,从而加快推进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词: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困难;对策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994(2014)03-0121-0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到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 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 文明建设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 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不仅是对中国 的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是对人类文明的 重要贡献。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2013 年, 环湖截污干渠(管)闭合贯通,配套的 10 座污水处理 厂试运行,主城及环湖截污系统污水日处理能力达 181 万吨。完成流域 557 个村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及 收集管网系统建设。实施湖滨“四退三还”,退塘退田 4.5 万亩,退房 144.3 万平方米,退人 2.4 万人,建成生态湿地 5.4 万亩。网格化管理 36 条主要出(入)湖 河道及 84 条支流沟渠,15 条入湖河道水质达标。第 二,积极推行“河(段)长负责制”、环保“一票否决 制”,严厉实施环境保护“一岗双责”问责办法,创新 环保制度、方法。2012 年,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考核 结果,滇池治理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国家考核组 对 2012 年度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进行考核后认为, 随着滇池治理不断取得成绩,目前滇池已从污染治 理湖泊向生态修复湖泊转变。2、全面开展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第一,建 成盘龙江、宝象河、马料河入湖口、高海公路沿线临 滇池一侧生态湿地、入城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盘龙 江等绿化带。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 93 万亩,实施“五采区”植被恢复,植被修复面积 11451 亩,建成郊野公园 3 个、面积 621 亩,完成生态隔离带建设 8171亩。达到了主城和呈贡新区新增绿地 5033 公顷,绿 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37.92%和 41.62%,森林 覆盖率达 45%。城乡绿色廊道工程迅速推进,拆除出一、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昆明市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山体环境、生物环境条件明 显改善。2012 年,昆明投入环保资金达 150 亿,占 gdp 的 5.1%,环保投入指数达到 5.1%,远远高于国 家规定的 1.5%。1、加大以滇池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为了保护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滇池水污染治 理,从 2007 年起,昆明市全面开展了滇池流域和其 他重点区域禁止挖沙采石取土工作,全面关停采石、 采砂采矿、取土、砖瓦窑地等“五采区”。第一,围绕滇 池保护,实施了推进磷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 地下水资源禁采管理的两大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至 2010 年,昆明滇池流域应关停的 509 家矿山已 经全部关停,矿山采矿许可证已全部注销;制定矿山收稿日期:2014-03-14作者简介:郑静萍(1961- ),女,云南普洱人,中共昆明市委党校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121郑静萍: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究入滇池主要河道两岸各类建筑物 258.5 平方米,绿化美化河岸 726 公里。第二,出台了昆明生态市建设 规划、昆明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14 个县(市) 区生态建设规划颁布实施,60 个乡镇完成了环境规 划编制。2012 年,昆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31个、省级生态乡镇 41 个、市级生态乡镇 968 个、市级生态学校 308 所、绿色社区 121 个、环境教育基地 17个、绿色酒店 28 家和绿色商场 31 家,居全省前列。 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减少环境污染。第一,昆明率先启动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出台了昆 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昆明市机动车环 保标志管理办法等,成立了昆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 防治中心,建成 14 个机动车检查站,对机动车尾气 排放实施环保检测,对未达标的车辆要求限期治理, 大幅度降低了机动车的污染。第二,开展“公交都市” 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 40.12%,成 为全国低碳交通试点城市。第三,噪声监控工作扎实 有效,噪声扰民现象明显减少;环保部门实施高污染 燃料禁燃区管理,使锅炉、大灶远离城市;加大经费 投入,有力推进城市排污管网的建设。第四,强制餐 饮企业使用清洁燃料。完全实现依靠技术进步和资本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3、环境容量有限的压力将更加凸显。昆明市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 拓展的时期。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基础与发达省份省 会城市相比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导致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环境保护投入的不足。 城市人口总量同环保承载能力的矛盾依然很突出, 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的承载和人口的增长给生 态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4、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需进一步提升。生 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公民 的共同行动来推进,生态意识是人们在把握和处理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应持一种健康、合理的态度 和理念。长期以来,在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过分注 重经济规模增长,而忽视了对社会群体生态意识的 宣传和教育,人们的生态意识理念还比较薄弱,表现 为在意识上将自己独立自然环境之外,没有从珍惜 能源的角度去节水节电节煤,没有从减少污染的角 度去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纸杯等,没有从 便于回收利用的角度去进行废物利用和将垃圾分 类,只享受对自然资源索取使用的权利,而没有很好 的履行对自然资源珍惜保护的义务。二、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1、滇池水流域生态建设任务艰巨。目前,滇池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水质从进一步恶化态势向 好的方向发展,但水质依然很差,富营养化严重,截 污、生态修复等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滇池是云 南省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入湖河流源径流短,来水量 小,补给系数仅为 9.78。雨季不能多蓄水,年调蓄水 量有限,加之湖面大,蒸发消耗水量多,所以,滇池流 域又是云南的贫水地区,蓄水量不足 14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产水量 9.766 亿立方米,其中年调节水量仅3.36 亿立方米,区域内人均水量 733 立方米 / 人年, 只占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 27%。滇池湖岸弯曲较大, 湖床坡度平缓,水浅底平,平均水深 4.2 米,目前最深不足 6 米,在其历史进程中,现已处于老年末期阶 段,生态系统已十分脆弱,极易受人类活动的干预, 加速其老化和消亡进程。2、传统产业比重过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以 到位。从经济发展情况看,昆明的传统产业过高,粗 放型增长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根本性的扭转。制 造业低、小、散的特征还比较明显,高物耗、高能耗、 高污染的一般加工业比重还比较大。在产业结构调 整和经济增长方式尚不能完全转变的情况下,内在 的经济增长冲动和传统粗放增长方式的惯性,距离122三、 加强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是昆明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 必然选择。昆明市的发展需要生态文明,加快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 要着力点,是昆明市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 展、低碳发展,实现产业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产业 化,是推进昆明市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第一,要立 足昆明市的资源和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生态工业、高 效生态农业、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文化产 业,逐步形成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特色,战略性 新兴产业、环保产业长足发展的生态产业链条完整 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第二,加快启动建设一批能 够促进生态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大项目与重大工 程,培育生态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生态产业一体化优 势。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资源 消耗过度和污染排放的问题,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 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第三,调整产业结构,大 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在经济中2014 年 5 月第 16 卷 第 3 期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pcmay,2014 vol.16no.3的比重。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过 剩产能向海外有序转移。第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从破解资源约束出发,加强全方位全过程资源节约 和综合利用,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有 效控制用水总量,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格管制土地 用途;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保障国家能源安 全。第五,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各行各业 都要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生产方式 的根本转变,工业生产要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污染的 粗放式增长模式,持续推动节能减排,按照减量化、 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 济;农业生产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稳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大幅度降低 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消费模式绿色化。要 加强绿色消费观念的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第 一,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形成文明生活方式。消费行 为和生活方式看似小事,实则是全社会的大问题,每 时每刻都会对资源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间 接影响生产方式。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 滴做起。第二,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持续开展资源 短缺、环境脆弱的国情宣传和深度教育,强化全体国 民的环保理念和生态意识,引导人们自觉节约每一 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粮,在全社会形成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新风尚,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成为人们的主流价值观。第三,加强城乡公共服务 能力建设,运用价格手段调节引导居民绿色居住和 出行,扩大节能、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消费;执行强 制性的节能标准,推进可再生能源、环保材料的广泛 应用;加强绿色低碳社区建设,鼓励个人、家庭和单 位遏制浪费现象和不文明行为。第四,创造整洁的生 活环境。大力扶持绿色交通,推广天然气、沼气、太阳 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和 建筑扬尘,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改造地下 排污管网,提高危险废弃物的集中处理能力,绿化、 美化、净化生活环境。特别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实 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行“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理” 的垃圾处理方式,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 设“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功能化”的农村新 社区。第五,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理性消费的 理念。要使消费者自觉选择科学合理、文明健康的生 活方式,养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通过 政府引导和制度设计促进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建立 并完善激励购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推行绿色采购制度,推进绿色销售,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 费,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 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3、开拓创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度建设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完善科学决策制 度,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领导力。加强对重大 规划和发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生态文明建设 指导委员会,加快资源环境部门的改革,增加资源环 境主管部门在经济发展决策中的话语权;增加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对资源环保的立法监督问责职能;改 革党政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加大对地方资源环境问 题的问责力度。第二,完善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法 律制度。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标 志,而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后屏障。要按照生态文 明理念的新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科学合理地修 订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律法规,重点在发 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环 境保护等方面出台配套的法规、规章及标准;按照政 府主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原则,明确政府、企事 业单位、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 环保执法力度,严格环境治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 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严格的环境保护 目标责任制以及科学民主的环境决策机制。第三,完 善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是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 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调整相关利益者因提供生态环 境效益所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以内化生态建设产生的外部效益为原则的一种具有 经济激励特征的制度。以国家购买的方式,对禁止、 限制开发区因改善、维护和恢复本地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所提供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价值给予报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