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周时期青铜器是如何铸造的?商周的先民,采用范铸法铸造出了许许多多青铜器,在学界没有争议。采用范铸法的工艺概念,是在陶模上夯制泥范,在学界似乎也没有争议。明显有争议的问题在于,模是什么样的模?是整体雕塑的模?还是分型制作的模?整体模在商代有没有这种雕塑技术?分型制模又是怎样分型?纹饰是怎样制作的?是制作在模面还是制作在范面?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对商周青铜器范铸工艺的研究中,并没有共识。商代早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由于表面纹饰多是凸起较高亦较为复杂,因此被看作是较高的艺术品。其纹饰的制作技术,也被看作是具有高超绘画或雕塑技艺的人制作的。包括笔者在内,并无人否认这些青铜器为精美的艺术品。但问题在于,商周时期的范铸工匠,真的都具有雕塑与绘画的高超艺术技能吗?为了探索商早期至西周青铜器的造型方法,以及青铜器表面的纹饰制作技术, 2007年4月2009年4月,我们断绪对商早期斝、商晚期鼎、簋及西周早期尊做了范铸模拟实验,共历时两年。制作模具数十个,制作泥范数百块。在这里,首先需要明确范铸模拟实验的概念性问题,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为澄清当时的工艺技术,以及工艺技术与铸件的关系,不是为复制出一模一样的青铜器。这就意味着范铸模拟实验必须从零开始,不能用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当模翻制。如果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表面翻制,不论采用何种工艺进行铸造,都属于复制,即使我们铸得与出土原件一模一样,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这是因为,器物的型是商周的先民创造的,我们没有经过原始的造型,无从认识商周先民是怎么一步步制作出模的型,也就无从了解先民的造型思想,后面翻范的工艺就更没有实际的意义。这样翻制的纹饰,亦是商周先民的创造,我们又没有经过纹饰创造的制作过程,将同样解释不了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制作工艺。所以,这种实验充其量只是属于复制性质,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商周范铸工艺中的问题。为了探索商周的范铸工艺,我们不在出土实物上拓模,完全从零开始设计器物的几何形状,采用当时具备的工艺技术,从制作原始模【1】开始,经翻阴模、翻阳模到夯制泥范及在范面手工制作纹饰,直至浇铸出青铜器。通过采用了商周普通人完全可以顺利操作的工序,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造型过程,并成功地铸制出了商早期斝、晚期鼎、圈足簋以及西周早期尊、方座簋。关于铸造鼎、簋、尊的具体工艺过程,将都会有各自专题的相应模拟实验报告发表出来。本文中,笔者只就商周范铸工艺中的制模工艺原理,以及范面的纹饰制作工艺进行简单地论述,主要是把具体工艺以外的一些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1制模工艺2纹饰技术3讨论问题通过范铸模拟实验,我们较顺利地铸造出了商早期斝、商晚期鼎与簋,以及西周早期尊及方座簋,同时也认识到了几个问题。可以说,如果不是从零开始做范铸模拟实验,则很难想到这些问题。下面就我们遇到的问题及新的认识,分别进行讨论。31制模问题制模应是范铸工艺的第一道工序。在商代,完全有可能采用青铜器的实物当模翻范,但总需要有第一个,总会有个从零开始制作模具的工艺过程。只要从零开始制模,就涉及到模具怎么造型的问题。提到模具的造型,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雕塑。我们在做以上范铸模拟实验的制模工艺时,首先考虑到3000多年前商代的铸造工匠,是否都具有高超的泥雕塑技能?经研究发现,西汉武帝时期的石雕群尚且形象模糊十分抽象,商代的雕塑水平更是不足以支持制模时十分具象的造型。因此,认为商代青铜器的模不是采用雕塑的工艺造型,而应是采用了机械的工艺造型。所以,我们采用了人人都容易操作的机械式造型方法,很容易就将斝、鼎、簋、尊的原始模胎刮出来了。研究生用泥料刮模胎时,一个个模胎都约半小时就可顺利制作完成。而后面的工序,如制作原始模、翻阴模、翻阳模及翻范等,不需要专门的培训,一般人都可以直接下手进行操作。其工艺都十分简单。笔者认为,这样的制模翻范工艺,才应是上古先民在创造青铜器时的主流工艺。32脱模问题脱模问题是指范从模上脱开的问题,这里不是指拔模斜度的问题,是专指陶模与泥范之间的粘连问题。通过这次的范铸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在陶模表面不涂抹任何脱模剂的前提下,泥料在陶模上翻成泥范后,可十分顺利地将泥范从陶模上脱开,不存在泥范被粘连在陶模表面的问题。我们在翻制泥范时,在同一个陶模上连续翻出十几块泥范的情况下,也未见到有泥范被粘在陶模上脱不下来。模拟实验总共翻过数百块范,并没有出现过泥料被粘现象。由此看来,上古的先民在陶模上翻范时,不需要在模表面涂抹脱模剂。在侯马出土众多的陶模上,可以看到许多模表面涂有一成黑色。作为考古依据,多数人认同这一黑层为脱模剂,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有一个现象却无法解释,即所涂的黑色皆在高处,凹处却基本没有黑色。图6为侯马白店铸铜遗址出土圆环模的模坯,可清楚看到,模坯的表面涂了一层黑色,这种现象在侯马出土的陶模中较为普遍。这个圆环模坯的纹饰高处都被抹成了黑色,凹处基本都呈现了泥料的本色。如果将黑色认成脱模剂,就存在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在翻范的过程中,模面低凹的部位为夹角,是最容易将泥料夹死之处,也是最容易粘泥之处,但模坯的低凹处却没有涂抹黑色,这从脱模剂的角度是讲不通的。显然,侯马的先民在模坯上涂黑色,并不是为了翻范后能顺利脱模,因陶模根本就不粘泥料,这也是我们的范铸模拟实验证明了的事实。在侯马出土其它的陶模表面,情况基本也都如此。所以,模坯上涂的黑色层不应是脱模剂。笔者认为,可能是为提高对比度,以便于刻制纹饰时看得清楚。33范面的纹饰制作问题我们在范面制作纹饰时,不论是挖塑泥料还是堆塑泥条,都大有反复操作的余地。如果哪里作的不合格,完全可以将范面不合格处复员,再反复地进行修改。所以,一般人都可以顺利进行操作。只是需要当范面的纹饰制作好待阴干,用一块较软泥料拓出纹饰的拓片,从而检验范面纹饰制作得是否合乎要求。如果发现局部纹饰有问题,还可以再刷水将范面浸湿后再行修改,我们就经过了这样的修改操作。摘要中提到,作为考古依据,在殷墟的铸铜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鼎模”。其模的厚度不大,正面凸背面凹,背面有人的手指按压的痕迹。从这些手指痕迹看,应是用软泥料在阴模或范面拓出来的,可以肯定不是雕塑而成。在图7中,左边为殷墟出土的“鼎模”,此模表面到处都是夯型面,包括鼎口沿的残缺部位都属于完整的夯型面,并不是断面,说明此模的型是一次性用软泥料在阴模或范面拓出来的型。如果在商晚期的模上没有纹饰,此模就只能是在范表面拓出来的了。翻模的作用本是为了翻范,而看此模的型,既无完整的几何形状,亦无分型面,又无足够的厚度,且口沿的泥料不到位,根本不可能翻出规整的泥范。其作用,应与图4中泥拓片的作用相同。因此笔者认为,殷墟出土的这个“鼎模”,应该不是翻范用的模,很可能是一个检验泥范表面纹饰的拓片。在图7的右边,为殷墟出土的“铭文范”,作为考古依据,很容易被看成是先制作好的铭文范,再将此范嵌在器物范面或泥芯表面浇铸出铭文。但是,如果将其认作“铭文范”,就存在明显的问题。可看到此范的字即为阴文又是正字,一周也不规整。如果按照这个“铭文范”浇铸,铸后会在青铜器上还原成阳文又会成为反字,铭文一周还会出现不规整的边框。在殷墟出土众多的青铜器铭文中,却少见到阳的铭文,整篇的反字也少见到,更不见铭文有一周如此不规整的边框。我们在制作铭文时,是先用泥条粘贴在泥芯上成反字,待阴干后再用较软的泥料将字拓出来,在拓片上可直观地看到正字及字形,因拓出的泥拓片与铸件是一样的阴槽,铭文制作得有无问题一目了然。如果有错误,因为还没有烧成陶质,尚可以修改。其实铭文的制作工艺,本就与铜器表面的阴槽纹饰一样的制作方法。因为铭文与阴槽纹饰都是凹槽,不一样的只是形状。所以,我们也采用了与上述鼎纹饰的拓片一样的方法,来检验铭文的制作效果。通过范铸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完全有必要在制作好铭文后,用软泥拓出泥的拓片看看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殷墟出土的这个“铭文范”,很有可能也是个看效果的拓片。34 青铜器斜翘角纹饰的制作问题在商晚期至西周的青铜器表面,常能看到一些斜翘角的纹饰。由于斜翘角纹饰的背后与器表面之间有空间,如果从一般正常翻范后的拔模过程看,斜翘角处不可能从模上脱范。鱼国墓出土的方座簋,其座的四个面都有斜翘角纹饰,在斜翘角纹饰的背后,有披缝的痕迹,这痕迹很象“嵌范”后流下的铸造披缝,因此出现了“嵌范”的观点,即将这种认为无法翻范的斜翘角部位单另制作成纹饰范,再嵌入到整块的器物范中,来实现斜翘角纹饰与器的整铸工艺。图8为我们模拟实验制作的尊,是刚浇铸完10分钟后打开范块的铸造毛坯。白色箭头所指之处,可看到斜翘角纹饰完整,在上图的左边立面的陶范断面中,可看到并没有嵌入纹饰范。在下图中可看到两个面的完整斜翘角纹饰。通过这次的范铸模拟实验操作,可说明青铜器上斜翘角纹饰的制作,完全没有必要采用复杂的嵌范工艺,可在泥范表面直接制作,其工艺十分简单,只需要制作一个与斜翘角纹饰几何形状一样的工具,或铜质或骨质或玉质甚至竹木都行,从范面的相应部位斜着扎进范内,再原样退出来,就会在范面形成一个锥形的斜孔,孔内即是弯曲光滑的斜翘角纹饰的空腔。但是,在用工具扎入范面时,由于局部受力,使得范面被挤压之处出现裂纹。泥范经阴干、焙烧成陶范并浇铸成器后,范面斜翘角纹饰的空腔就会被灌入的铜料还原成了斜翘角纹饰。但由于范面有裂纹,浇铸后就会在斜翘角纹饰的背后留下裂纹的痕迹,这很可能就是鱼国墓方座簋斜翘角纹饰背后存在“嵌范痕迹”的原因。后经清理范料,可看到我们铸出的斜翘角纹饰背后,与鱼国墓出土方座簋的斜翘角纹饰背后一样,也都存在“嵌范痕迹”。当然,在范面完全可以将扎裂的缝隙修整好,这样铸出的纹饰背后就不会留下“嵌范痕迹”。我们没修整范面,就是为铸出“嵌范痕迹”以说明工艺。通过范铸模拟实验笔者认为,商周青铜器上这种斜翘角纹饰的制作工艺,很可能是在范面直接扎出来的,其工艺技术的操作,远比范面一般纹饰的制作工艺操作简单。在范面扎出一个斜翘角纹饰的全过程,如果看着钟表操作,只需要约30秒的时间,是商周一般的范铸工匠都能十分容易掌握的技术。由于工艺如此简单,应该不会有“嵌范”工艺思想的空间存在。35 是不懂雕塑的先民创造了商周的青铜艺术我们制作模具的工艺,采用的是机械式的造型方法,先刮出模胎,经阴干后切割及组装成原始模,就可以翻阴模再翻阳模。我们采用刮板造型制模,是考虑到范铸工艺应是从更为古老的制陶工艺演变而来,而陶车技术几乎是遍天下的成熟技术,其工艺思想在夏代前就早已成型。这样的制模、制范方法,适宜于当时广大的普通劳动者操作。采用这种机械式造型,不需要懂雕塑,一般范铸工匠都可以顺利地造型。如果是制作方型鼎的模,其制作工艺更为简单,连刮模胎的工序都不需要,可直接制作原始模。相对制模造型工艺而言,范面的纹饰制作技术显得更容易操作。因泥范涉及配套、变形、收缩等问题,而纹饰却不存在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看似各种各样的商周青铜器,其纹饰千差万别,但在范面的操作工艺基本是一样的,都是用的一挖二堆三转圈的工艺制作而成,即在范面挖出主纹的凹槽、在范面堆塑泥条,及用刀具在范面转圈地压塑出底纹。不一样的,只是纹饰的布局与形状。只需要有个粗稿,粗稿完全可以制作出样板,按样板在范面画出主纹与底纹的区域后,一般人都能较顺利地制作出想制作的纹饰。这是范面纹饰制作的基本工艺,掌握这三种技法,就可制作出多种纹饰,我们的范铸模拟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普通劳动者都能顺利操作的工艺,才可能达到当时范铸工艺技术的快速传播、交流与普及,使得商周时期各地的青铜器,在范铸工艺技术方面趋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商周青铜器主体模的制模工艺,多是采用了机械造型,而不是雕塑造型。是商周那些不具有雕塑思想的先民制作出各种模具,并采用技术含量并不高的纹饰制作工艺,创造出了千古留芳的青铜文化及青铜艺术品。结语我们的范铸模拟实验,采用了十分简单的机械造型工艺,顺利地制作出了斝、鼎、簋、尊、鬲、椭圆形壶等商至西周青铜器的模,顺利地铸造出了与商周青铜器铸造结构完全一样的铜器,并都是批量浇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Spak大数据技术与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考核试题及答案
-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游戏项目创意实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双重预防机制培训试题与答案(含重大危险源相关内容)
- 2025年电子商务公司招聘面试宝典与模拟题集
- 2025年新闻传媒行业招聘面试题解析与技巧
- 2025年新媒体运营专员应聘面试预测题
- 山东现代学院《现代机械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时装编导(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标准)出售门面协议书
- 深圳福田狮岭小学谢非FRANKTHERAT
- 校园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
- 护理科研选题与论文写作
- GA 1301-2016火灾原因认定规则
- TTT培训师培训课件(-)
- 学校学生健康体检知识培训课件
- 脚手架作业安全管理培训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护理课件
- (中职)VB程序设计电子课件(完整版)
- 钛白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