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实践报告.doc_第1页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实践报告.doc_第2页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实践报告.doc_第3页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实践报告.doc_第4页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实践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实践报告 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因此,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进一步搞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当今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然而,正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大多数城市都面临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的困扰,在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占据了7个,并且我国现在有33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最重。1月26日前,北京和河北中南部依然以重度至严重污染为主。北京污染天气超90小时,将严控公车上路;河北5市集中拆除钢铁高炉。 2月2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39个重点城市中,有9个城市发生严重污染,比前一日又新增4个,但全国灰霾面积比前一天相对减少。环保部称,26日前,北京和河北中南部依然以重度至严重污染为主。 2月23日,石家庄市启动重污染天气级(橙色)预警应急响应,对部分机动车实施限行。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2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空气污染影响面积约为121万平方公里,这比前一日缩小了22万平方公里。 但这121万平方公里依然集中在我国人口最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安徽、辽宁等地。 目前,全国已有161个城市实施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监测,33个城市在22日出现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还有10个城市为严重污染。 环保部表示,和21日相比,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减少了3个。污染范围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最重。 环保部负责人表示,造成近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气象条件不利,污染物难以及时扩散,尤其是京津冀区域近几天冷空气势力弱,近地面风力小,大气层结稳定,污染物容易形成积聚效应,此外,机动车、北方冬季燃煤采暖污染等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表示,人体遭受近1个礼拜的重污染,会比1天或3天重污染产生的健康危害更大,且会影响到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儿童哮喘,甚至年轻人的肿瘤发作等。 现如今,人们深受雾霾天气影响。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空气污染对肺癌的影响有一种长期慢性的作用。国外有研究表明,雾霾天空气中的有毒颗粒物,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急性触发。国外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上升10ug每立方米,呼吸系统疾病上升3.4%,心血管病上升1.4%,每日总死亡率上升1%。 因此,为了人们身心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应从各个方面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呼吁各界人士来保护环境。努力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环境美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必须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为目标,立足城市市域范围,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生态建设的依据,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要把城市生态建设贯彻到城市规划设计、规划建设、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中。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遵守四个原则。系统、自然、经济和生态原则。城市是一个区域中的一部分,城市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与城市外部其它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规模及结构功能等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特征和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维持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注意城市生态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使城市能量、物质、信息的传递和转化持续进行,处于动态平衡。 城市绿地建设应解放思想,加大力度,要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屋顶绿化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手段之一,从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来看,这种手段是我们在城市生态建设中逐步发展。 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途径: 卫生通过生态工程方法处理和回收生活废物、污水和垃圾,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以便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整洁健康的环境。 安全为居民提供清洁安全的饮水、食物、服务、住房、出行安全及减灾防灾等。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