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一 编号 SZG 01 陕西省水资源调查评价 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陕西省水工程勘察规划研究院 二 八年八月 审 定 郑生民 雷天朝 审 核 赵 洁 翁修荣 项目负责 赵 洁 张宏斌 王清发 技术负责 井 涌 王清发 报告编写 井 涌 葛芬莉 古明兴 王清发 陈芳莉 刘小学 张春玲 赵 红 訾香梅 张宏斌 工作人员 井 涌 葛芬莉 古明兴 王清发 刘小学 陈芳莉 赵 红 张春玲 卫建新 廉兆玲 鱼晓利 訾香梅 张宏斌 郑太林 张昌玲 候守敬 冀显坤 李建武 曹思珍 张 波 曹 楠 文帼英 路改文 赵碧波 张淑敏 荣民权 沙 辉 师 奎 李桃英 常星源 杨建宏 刘 涛 王意超 许丽子 目目 录录 第第 1 章章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1 1 1 自然地理 1 1 1 1 地 貌 1 1 1 2 水文地质 2 1 1 3 土 壤 3 1 1 4 植 被 3 1 1 5 气候特征 4 1 1 6 河流水系 4 1 2 社会经济 5 1 2 1 行政区划 5 1 2 2 农 业 6 1 2 3 工业 交通和科研教学 7 第第 2 章章 水资源分区水资源分区 9 2 1 分区的目的 原则和方法 9 2 1 1 分区目的 9 2 1 2 分区原则和方法 9 2 2 分区编码规则 10 2 2 1 编码原则 10 2 2 2 编码依据 10 2 2 3 分区代码 10 2 2 4 编码顺序 11 2 3 水资源分区 11 第第 3 章章 降降 水水 16 3 1 基本资料 16 3 2 分区年降水量 17 3 2 1 分区年降水量 17 3 2 2 分区年降水量变化分析 19 3 3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23 3 4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 24 3 4 1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24 3 4 2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32 3 4 3 丰枯规律分析 33 第第 4 章章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 37 4 1 基本资料 37 4 2 河川年径流量的还原计算 38 4 2 1 天然年径流量的还原计算 38 4 2 2 天然年径流量系列的一致性分析和修正 39 4 3 分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 42 4 4 地表径流的地区分布 45 4 5 地表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 45 4 5 1 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45 4 5 2 径流的年际变化 47 4 6 入境 出境及过境水量 48 4 6 1 入境水量 48 4 6 2 出境水量 48 4 6 3 过境水量 49 4 7 主要江河年径流量 50 第第 5 章章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 51 5 1 评价类型区的划分 51 5 2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54 5 2 1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54 5 2 2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73 5 3 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情况 77 5 4 特殊类型地下水资源评估 78 5 4 1 岩溶水资源 78 5 4 2 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分析估算 82 5 4 3 白垩系洛河组承压水 86 5 4 4 深层地热水资源 88 5 5 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 90 5 5 1 地下水开采程度 90 5 5 2 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 91 5 5 3 各类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 93 第第 6 章章 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 95 6 1 计算方法 95 6 2 计算结果 97 6 3 全省水资源总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检查 97 第第 7 章章 水面蒸发水面蒸发 101 7 1 水面蒸发量的地区分布和年内分配 101 7 1 1 水面蒸发量的地区分布 101 7 1 2 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分配 101 7 1 3 水面蒸发量的年际变化 105 7 2 干旱指数 105 第第 8 章章 泥泥 沙沙 107 8 1 河流含沙量情况 107 8 2 主要江河输沙量和输沙模数 110 8 3 分区自产沙量和侵蚀模数 110 8 3 1 渠道引沙还原计算 111 8 3 2 水库淤积沙量还原 111 8 3 3 水保减沙量的还原 111 第第 9 章章 水水 质质 115 9 1 地表水水质 115 9 1 1 河流天然水化学特征 115 9 1 2 地表水现状水质评价 116 9 1 3 主要河流和水库现状底质污染评价 125 9 1 4 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25 9 1 5 水资源分区水质评价 126 9 1 6 水功能区水质分析 128 9 1 7 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130 9 2 地下水水质 132 9 2 1 地下水水质现状 132 9 2 2 地下水污染状况 141 第第 10 章章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142 10 1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142 10 1 1 分析河流及控制水文站节点站的选择 142 10 1 2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类及计算 142 10 1 3 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分析计算 144 10 1 4 河道内生产需水量 145 10 1 5 地表水可利用量的估算 146 10 2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147 10 2 1 计算方法和可开采系数的确定 147 10 2 2 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 148 10 3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152 10 3 1 估算方法 152 10 3 2 计算结果 153 第第 11 章章 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155 11 1 气候因素对地表水资源量的影响 155 11 1 1 气温变化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 155 11 1 2 降水变化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 155 11 2 人类活动对地表水资源量的影响 156 11 2 1 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量的间接影响 157 11 2 2 河道外用水等人类活动对地表水资源量的直接影响 158 11 3 地下水动态 159 11 3 1 区域地下水动态 159 11 3 2 集中水源地地下水动态 161 11 4 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 162 第第 12 章章 水资源综合评述水资源综合评述 164 12 1 水资源总量不足 地区分布不均匀 164 12 2 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 年际差别大 164 12 3 河流沙量虽有减少趋势 但沙量仍很大 不利于开发利用 165 12 4 地下水过量开采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65 12 5 水质污染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166 12 6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自产径流量 入境水量衰减剧烈 167 12 7 旱涝灾害频繁 干旱缺水突出 167 第第 1 章章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1 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 跨东经 105 29 111 15 北纬 31 42 39 35 东连山西 河南省 南与湖北 四川 重庆毗邻 西倚甘肃 宁夏 北接内蒙古自治区 东西宽 200 500km 南北长 870km 总面积 20 56 万 km2 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 2 1 左右 以秦岭为分界线 形成两大流域 秦岭 以南 属长江流域 面积为 72302 km2 占全省面积的 35 2 秦岭以北 属黄 河流域 面积 133301km2 占全省面积的 64 8 1 1 1 地地 貌貌 我省地势总体南北高 中部低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以北山 秦岭为界 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 中部为关中平原 南部为陕南秦巴山区 山地面积约占 全省总面积的 80 以上 1 1 1 1 陕北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 位于北山以北 海拔 900 1500m 之间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总面积 10 06 万 km2 占全省面积的 48 9 是西北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 陕北北部风沙滩地区 位于长城沿线以北 是毛乌素沙漠的东南缘 海拔 1200 1400m 面积 12950km2 占全省面积的 6 3 以风积波状固定 半固定沙 丘地貌为主 湖泊 滩地 梁岗分布其间 在沙海之中常见有碟形洼地 海子 和大小不等的沙漠绿洲 绿洲是本区主要农牧基地 长城以南 主要是塬 梁 峁与沟壑相间的黄土地貌 延安以北为波状起 伏的梁峁地形 无定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和黄河沿岸主要为峁状地形 无定河流 域以南以梁状地形为主 以上两地区梁峁与沟壑面积各占一半 这里沟壑深切 沟网密布 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地形 洛川塬 长武塬 宜川塬 临镇塬及姬家塬等塬面较平坦 是高原南部的主要耕作区 在较大河流的沿岸 形成有较为开阔的河流阶地 是陕北重要的农业区 在白 于山以北红柳河 芦河 大理河河源地带 黄土梁岗间发育有涧地和掌地 亦 为当地的主要耕作区 西南部子午岭 海拔 1400 1600m 属侵蚀剥蚀的低山丘 陵 1 1 1 2 关中平原关中平原 南倚秦岭 北界北山 西起宝鸡 东止潼关 东西长约 400km 南北宽 30 80km 面积 19100km2 占全省面积的 9 3 海拔 325 900m 地势西高东 低 渭河横贯盆地 注入黄河 渭河两侧 分布着河流阶地 黄土台塬 洪积 扇裙等地形 盆地中部地势较为平坦 素有 八百里秦川 之称 渭河一 二级阶地较发育 阶面平坦开阔 二级以上阶地主要分布在宝鸡 至眉县及较大支流如千河 北洛河 灞河等河流两岸 上覆不同时代的黄土 称为 黄土覆盖阶地 在渭 北洛河汇流处的一级阶地上 分布着风成沙丘地 形 大荔沙苑 黄土台塬具阶梯状台面 一级黄土台塬 海拔 540 880m 分布连续 塬面 宽阔平坦 微向河谷方向倾斜 塬面上有洼地 丘岗分布 二级黄土台塬 海 拔 600 950m 零星分布 临潼骊山以南 黄土梁峁地形波状起伏 沟谷发育 海拔 650 1000m 1 1 1 3 陕南秦巴山区陕南秦巴山区 北属秦岭 南为巴山 其间为汉江谷地 秦巴山地以高 中山为主 面积 8 59 万 km2 占全省面积的 41 8 秦岭在省内长约 400km 海拔一般 1500 3000m 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m 秦岭北坡陡峻 溪谷深而短促 俗有 七十二峪 之称 南坡稍缓 溪 谷源远流长 在太白山 玉皇山的山脉主脊不同高度上 分布有第四纪冰川遗 迹及冰缘地貌 大巴山 米仓山位于川 陕 鄂交界处 呈西北 东南走向 山势陡峻 溪谷发育 海拔一般 1000 2500m 山岭地势南高北低 至汉江谷地南侧已成带 状低山丘陵 海拔 1000m 左右 宁强 镇巴一带岩溶地貌十分发育 汉江穿流于秦岭巴山之间的峡谷 盆地 峡谷以黄金峡最为著名 盆地以 汉中盆地最大 海拔 450 700m 长约 100km 南北宽约 5 25km 其次是安康 盆地 以及较大支流的山间盆地 如西乡盆地 太白盆地 商丹盆地等 是陕 南的主要工农业基地 1 1 2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陕北地形破碎 沟谷深切至基岩 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排泄条件好 不利 于地下水的储存 除较宽阔的河谷川道 黄土塬 沙漠草原区稍富水外 其他 地区均属贫水或极贫水区 依地下水赋存条件 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碳 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 碎屑岩类 孔隙裂隙水三种类型 关中盆地是一个三面环山向东敞开的断陷盆地 沉积了大量巨厚的松散岩 类 由于地势平坦 岩层透水性好 接受降水 河水 灌溉水等渗入补给 蕴 藏着较丰富的地下水 秦巴山区水文地质条件分布很不均匀 按地下水赋存条件 可划分为松散 岩类孔隙水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 基岩裂隙孔隙水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受地层 岩性 构造等因素控制 除松散岩类较富水外 其它岩类富水性相差 悬殊 地下水一般比较贫乏 仅在断裂裂隙发育带和构造有利部位可形成局部 富水地段 1 1 3 土土 壤壤 本省土壤类型多样 水平 垂直分布规律明显 自然土壤由北向南的地带 性分布情况是 长城沿线南北两侧为栗钙土和灰钙土带 陕北及渭北黄土高原 为黑垆土带 关中平原 秦岭北坡海拔 1200 1300m 以下的地区 以及秦岭两 端越过主脊至北纬 33 40 海拔 1500m 以下的地区和黄龙岭 子午岭南端的广 大地区为褐色土带 秦岭大巴山为棕壤带 陕南谷底 丘陵 中低山区为黄褐 土 黄棕壤带 1 1 4 植植 被被 全省由北向南可划分为三个植被地带 1 草甸带 分布于长城以北 是鄂尔多斯草原延伸部分 境内气候干燥 沙丘广布 植被稀疏 以沙生植物为主 在低洼盐碱滩上有耐碱植物 部分沙 丘与海子附近 分布有草甸植被 由于气候干燥 风沙大 农作物以糜谷为主 复种指数低 近年来 国家及地方统一营造的防护林已初具规模 2 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于陕北大部和关中盆地 包括 陕北黄土高原森 林草原带 在长城沿线以南 延安以北地区 受干旱和水土流失的影响 植被 已经草原化 延安以南地区 由于降水较多 在崂山 黄龙山 子午岭一带 尚有部分梢林存在 关中平原落叶阔叶林带 关中平原由于数千年的人类活 动 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 多年来 主要栽培的落叶阔叶树种有杨 柳 臭椿 白榆 中国槐 楸 泡桐 刺槐等 3 常绿阔叶落叶带 分布在秦巴山地及其间的盆地 秦岭山势高峻 植 被垂直分布相当明显 大部分属针阔混交林带 其南坡与巴山北坡自然条件基 本相同 属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地带 米仓山东段南坡的低山谷地 气 候温暖湿润 属常绿阔叶林亚地带 1 1 5 气候特征气候特征 我省属典型的大陆型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而干燥 春季气温不稳定 降水 较少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 降水集中于七至九月 多雷暴雨 常出现伏旱 秋 季凉爽较湿润 关中 陕南多有阴雨天气 全省按主要气候特点可以分为三个 气候区 陕北温带 暖温带半干旱区 关中暖温带半湿润区 陕南亚热带湿润 区 全省年平均气温 5 9 15 7 自南向北 自东向西逐渐降低 汉中盆地 一般为 14 0 15 7 关中 12 0 13 陕北 8 5 12 各地年内七月平 均气温最高 多年平均 20 0 27 0 兰田至户县 安康至白河是全省的两个 高温中心 极端最高气温 45 2 发生在西安 1934 年 7 月 14 日 一月平均 气温最低 陕北长城沿线和秦岭山地是两个低温中心 极端最低气温 32 发生 在榆林 1954 年 12 月 28 日 我省云雾少 日照长 年日照时数 陕北 2500 2900 小时 关中 1900 2400 小时 陕南 1400 1900 小时 无霜期 陕北 150 195 天 关中 200 220 天 汉江谷地 240 269 天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 656 2mm 其中 陕北为 454 3mm 关中为 647 6mm 陕南为 894 7mm 总的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 最高值区在陕南米仓山区 年 降水量在 1400mm 以上 最低区在陕北风沙区西南部 年降水量在 400mm 以下 年水面蒸发量 陕北为 900 1200mm 关中为 800 1000mm 陕南为 700 800mm 蒸发量最大的地方在陕北风沙区 高达 1300mm 以上 最小的是秦 巴山地 在 600mm 以下 1 1 6 河流水系河流水系 全省流域面积大于 10km2的河流有 4296 条 其中黄河流域 2518 条 长江流 域 1778 条 大于 100 km2的河流有 560 条 大于 1000 km2的河流有 64 条 大 于 5000 km2的河流有 14 条 大于 10000 km2的河流有 8 条 见表 1 1 表表 1 1 陕西省陕西省 10km2以上河流条数统计表以上河流条数统计表 单位 km2 10 100100 500500 1000 1000 500 0 5000 10000大于 10000 全 省 3736435615068 黄 河 2176280293135 长 江 1560155321933 省内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窟野河 无定河 延河 渭河 泾河 北洛河 伊洛河等 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汉江 丹江和嘉陵江等 黄河干流为我省与山西省的界河 过境长 719km 龙门以上 流经秦 晋峡 谷 龙门以下进入关中 汾河谷地 陕北直接入黄的河流 一般是上游河段开 阔 下游河床狭窄 多成峡谷 河床比降大 流速急 暴涨暴落 洪枯水量相 差大 含沙量大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 北岸有泾河 北洛河等较大河流汇入 各自成水系 源远流长 水量较大 渭河南岸支流发源于秦岭北坡 河流短小 比降大 统 称为 峪 汛期河水陡涨陡落 枯季一些小河多干枯 峪口以下河流进入关中 平原 地表径流部分转化为地下径流 汉江是我省陕南最大河流 蜿蜒曲折 穿行于秦岭巴山之间 北岸支流众 多 流程长水量充沛 主要有褒河 氵 胥水河 子午河 月河 旬河 丹江等 南 岸支流相对较短 主要有牧马河 任河 岚河 坝河等 嘉陵江由旺峪河 红 岩河 永宁河 青泥河 西汉水 燕子河等组成 丹江发源于我省秦岭东段凤 凰山南麓 我省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 发源于秦岭高山区的河流 春季有一部分融雪 补给量 面 积 条 数 流 域 1 2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 1 2 1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 2000 年我省设西安 铜川 宝鸡 咸阳 渭南 延安 汉中 安康 榆林 等 9 个地级市和商洛地区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有 4 个县级市 83 个县和 20 个市辖区 2135 个乡镇 含街道办事处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 全省总人口 3605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1163 万人 关中五地市 含杨凌区 总人口 2171 18 万人 陕南三地市 906 35 万人 陕北二 地市 527 47 万人 全省平均人口密度 175 人 km2 西安市人口密度最大 为 696 人 km2 延安市人口密度最小 为 54 人 km2 各地 市人口状况统计见表 1 2 表表 1 2 陕西陕西 2000 年人口状况表 第五次人口普查 年人口状况表 第五次人口普查 总人口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口 项目项目 地市地市 区 区 人数人数 占全省人占全省人 口 口 人数人数 占地市人口占地市人口 人数人数 占地市人口占地市人口 西安市694 3319407 5059286 8441 铜川市83 97254 686529 2935 宝鸡市366 7210119 2333247 4967 咸阳市478 8713128 9027349 9773 渭南市533 8815131 2125402 6775 杨凌区13 396 36477 0353 关关 中中2171 182171 186060847 88847 883939 1323 31323 3 0 0 6161 汉中市372 321095 7226276 6074 安康市295 13854 7019240 4381 商洛地区238 90742 1018196 8082 陕陕 南南906 35906 352525192 52192 522121713 83713 837979 延安市198 45658 4329140 0171 榆林市329 03964 1720264 8680 陕陕 北北527 47527 471515122 60122 602323404 88404 887777 黄河流域黄河流域2730 432730 437676974 42974 423636 1756 01756 0 2 2 6464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874 57874 572424188 58188 582222685 98685 987878 全全 省省3605 003605 001001001163 001163 003232 2442 02442 0 0 0 6868 1 2 2 农农 业业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之一 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 八百里秦 川 是全国著名的小麦 棉花产区之一 并盛产花生 苹果 猕猴桃 烟叶 等 陕南素称 鱼米之乡 盛产水稻 小麦 茶叶 核桃 板粟 柑桔 生 漆 桐油等 陕北是农牧结合区 主产玉米 谷子 高梁 另有土豆 苹果 红枣等 羊的数量占全省 64 以上 我省商品粮基地 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的 25 个县 市 和汉中盆地的 6 个县 2000 年全省耕地面积 4661 万亩 其中关中地区耕地面积 2471 万亩 占全 省耕地的 53 全省粮食总产 1145 05 万 t 人均 314kg 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已 成为我省融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朝阳支柱产业 苹果及猕 猴桃产量均居全国第二 2000 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64 05 亿元 其中关中 地区 281 亿元 占全省 60 6 1 2 3 工业 交通和科研教学工业 交通和科研教学 全省工业基础较好 目前已形成机械 电子 石化 军工 有色 医药 建材 轻工 电力 航天 航空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军工 飞机 高 压成套设备 精密仪器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 高科技 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很快 在关中已形成西起宝鸡 东至渭南的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带是西部 大开发技术装备基地 陕北地区以煤 天然气 石油为龙头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已形成规模 规划有六个大型工业园区 将建成我国 21 世纪重要的能源化工基 地 2000 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 1661 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为 GDP 贡献 279 亿元 占 GDP 的 17 第二产业 716 亿元 占 GDP 的 43 第三产业 666 亿 元 占 GDP 的 40 工业生产总值 1788 亿元 不含水电为 1782 亿元 关中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为 1258 亿元 占全省 75 7 工业生产总值 1485 亿元 占全省 83 3 我省是欧亚大陆桥的咽喉通道 是联结我国东 西部地区的纽带 是西部 大开发的 桥头堡 和 辐射源 现有陇海 宝成 宝中 阳安 襄渝 西延 咸铜 西候 西户 神朔等铁路干线 正建的西康 西南 延榆等铁路干线即 将建成 以西安为中心的 米 字型现代化公路运输网 包括 108 210 211 307 309 312 316 等 8 条国道以及 56 条省道四通八达 西 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开通 50 多条航线 沟通国内外 全省所有乡镇都通了电话 网络在城镇中十分普及 电话 移动通讯 网络已成为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方 式 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为我省今后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 实基础 全省大专院校林位居全国前列 科研力量雄厚 2000 年共有 39 所高校和 260 多个科研机构 在校学生 24 万人 从事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约 50 万人 雄 厚的科技力量是我省的优势 是西部大开发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交流基地 2000 年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见表 1 3 表表 1 3 陕西省陕西省 2000 年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年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 人口 万人 第二种口径第三种口径 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 万亩 GDP工业总产值 亿元 项目 地市 区 土地面积 km2 总人口 城镇 人口 总人口 城镇 人口 耕地面积 万亩 产量 万 t 人均 kg 人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总值 亿元 人均 元 人 合计 火电 工业 一般 工业 农林牧渔 总产值 亿元 全 省2056033642 85 862 25 3605 00 1163 00 4661 20 1145 05 314 33 5717 36 1100 90 1660 92 4559 1781 99 21 24 1760 75 464 05 黄河流域1333012759 11 722 44 2730 43974 423780 97 860 33 311 81 4103 33 623 67 1434 165198 1630 65 20 13 1610 52 344 20 长江流域72302883 75 139 82 874 57 188 58 880 23 284 71 322 16 1460 79 279 37 226 76 2566 151 34 1 11 150 23 119 85 关 中553842193 97 632 98 2171 18847 882471 00 710 00 323 61 3037 35 522 97 1258 26 5735 1485 38 18 42 1466 96 280 87 西安市9983701 63 312 02 694 33407 50443 37 182 71 260 41 697 55 69 06 653 569315 880 94 2 58 878 36 74 37 铜川市388284 86 40 23 83 9754 68105 09 23 05 271 63 112 59 20 26 38 68 4558 43 56 43 56 7 26 宝鸡市18172370 57 86 81 366 72119 23500 76 133 66 360 69 621 84 103 50 194 36 5245 203 23 4 09 199 13 44 84 咸阳市10123483 90 94 97 478 87128 90611 80 183 41 379 02 717 25 149 05 218 37 4513 215 21 4 83 210 38 84 20 渭南市13134539 49 94 30 533 88131 21801 92 183 23 339 64 876 44 180 45 149 40 2769 140 03 6 92 133 11 68 91 杨凌区9013 53 4 64 13 396 367 91 3 80 280 80 11 68 0 65 3 89 2875 2 42 2 42 1 29 陕 南69929915 87 141 01 906 35192 52906 00 298 00 325 38 1521 91 367 71 231 80 2531 146 89 1 11 145 79 123 94 汉中市27246376 23 70 04 372 3295 72347 34 124 74 331 55 519 55 169 95 119 03 3164 106 01 1 11 104 91 55 15 安康市23391298 23 40 22 295 1354 70338 79 98 24 329 41 598 20 140 03 69 95 2346 22 33 22 33 39 29 商洛地区19292241 41 30 75 238 9042 10219 69 74 72 309 52 404 16 57 73 42 82 1774 18 55 18 55 29 49 陕 北80290533 01 88 26 527 47122 601285 00 137 00 257 03 1158 10 210 22 170 86 3206 149 71 1 71 148 00 59 24 延安市36712200 53 42 12 198 4558 43389 90 66 61 332 17 417 45 65 95 92 08 4592 106 79 0 54 106 25 35 23 榆林市43578332 48 46 14 329 0364 17894 64 70 88 213 18 740 65 144 27 78 78 2369 42 92 1 17 41 75 24 01 第第 2 章章 水资源分区水资源分区 2 1 分区的目的 原则和方法分区的目的 原则和方法 2 1 1 分区目的分区目的 为编制 陕西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提供重要的分区基础 由于流域内各地区的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等差异 而使水资源的地区 分布不均 为满足水资源分区评价的需要 应进行水资源分区 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 管理与供需平衡分析研究工作的 需要 水资源综合规划除了要研究流域整体的开发利用与供需平衡分析外 还 需对不同地区 特别是水资源利用 保护和管理的重点区域进行研究 使不同 区域的水资源利用问题都能得到反映 以便制定适宜的解决方案和相关政策 2 1 2 分区原则和方法分区原则和方法 本次水资源分区 按照全国 黄河委和长江委统一的水资源分区进行 并 参照我省 1980 年以来制定的水资源评价分区和水资源利用分区成果 特别是 1998 年国家 九五 攻关项目中的水资源利用三级分区方案 并针对水资源开 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围绕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任务和要求进行分区 分区采用区域规划的有关规定和方法 在水资源高级分区中以形成地表水 的流域 水系为主 在低级分区中 考虑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 水资源分区与 行政区域有机结合 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 组合性与完整性 适 应水资源评价 供需分析 综合治理 合理配置 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工作需要 分区结果要能基本反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差别 要有利于水 资源评价 水资源配置和重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分区面积大小视水文测 站设置 经济条件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低而定 分区节点原则上采用干流控 制性水文站 2 2 分区编码规则分区编码规则 2 2 1 编码原则编码原则 科学性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按建立现代化水资源综合信息 系统的要求 对分区进行科学编码 形成编码体系 唯一性 水资源分区及其对应代码 可保证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信息存 储 交换的一致性 唯一性 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分区代码既反映各分区的属性 又反映分区间的相 互关系 具有完整性 编码结构留有扩展余地 适宜延伸 2 2 2 编码依据编码依据 行政分区代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T2260 1999 其它分区代码依据 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GB T7027 1986 2 2 3 分区代码分区代码 水资源分区代码由 7 位大写英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码组成 其中 自左至 右第 1 位英文字母是一级区代码 黄河流域一级区代码为 D 长江流域一级区代 码为 F 第 2 3 两位数码是二级区代码 第 4 5 两位数码是三级区代码 第 6 位数码或字母是四级区代码 数码大于 9 以后用字母顺序编码 第 7 位数码或 字母为五级区代码 数码大于 9 以后用字母顺序编码 第 6 7 两位数码均为 0 时 表示编至三级区的代码 第 4 5 6 7 四位数码均为 0 时 表示 编至二级区的代码 第 2 3 4 5 6 7 六位数码均为 0 时 表示编至一 级区的代码 行政分区代码由 6 位阿拉伯数码组成 自左至右第 1 2 两位数码为省级行 政区代码 第 3 4 两位数码为地级行政区 市 代码 第 5 6 两位数码为县 级行政区 市 县 区 代码 第 5 6 两位数码均为 0 时 表示编至地级 行政区的代码 第 3 4 5 6 两位数码均为 0 时 表示编至省级行政区的 代码 各级行政分区代码按 GB T2260 1999 执行 2 2 4 编码顺序编码顺序 水资源一级区按照由北向南并顺时针方向编序 二级区 三级区 四级区 按照先上游后下游 先左岸后右岸顺序编码 2 3 水资源分区水资源分区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的统一规定 本次评价仍采用划分和使用两 种分区 即行政分区和水资源分区 行政分区 全省现有 11 个市 区 行政二级区 详见表 2 1 水资源分区 按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的统一划分 我省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属于 全国 10 个水资源一级区中的 2 个 即 黄河区和长江区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和方法 在全国水资源三级区统一划分的基础上 结合 我省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 我省水资源分区又在三级区以下划分了四级区 并 经黄河委和长江委协调 取得一致 分区成果为 二级区 6 个 包括黄河流域 的 河口镇 龙门 龙门 三门峡 三门峡 花园口 和 内流区 4 个 长江流域的 嘉陵江 汉江 2 个 三级区 14 个 其中黄河流域 10 个 长江流域 4 个 分别是黄河流域 吴堡以上右岸 吴堡以下右岸 北洛河状头以上 泾河张家山以上 渭河宝鸡峡以上 渭河宝 鸡峡至咸阳 渭河咸阳至潼关 龙门至三门峡干流区 伊洛河 和 内流区 长江流域 广元昭化以上 渠江 广元昭化以下 和 丹江口以上 四级区 27 个 其中黄河流域 17 个 长江流域 10 个 详见表 表 2 2 表表 2 1 陕西省行政分区陕西省行政分区 单位 单位 kmkm2 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代码代码简称简称总面积总面积其中 平原区面积其中 平原区面积备注备注 西安市 610100 西安 99834870 铜川市 610200 铜川 3882142 宝鸡市 610300 宝鸡 181723139 杨 凌 610403 杨凌 9494 咸阳市 610400 咸阳 101193604 渭南市 610500 渭南 131346976 延安市 610600 延安 367120 榆林市 612700 榆林 4357812905 汉中市 610700 汉中 272461610 安康市 612400 安康 233910 商洛地区 612500 商洛 192920 全全 省省 6100006100002056032056033334033340 平原只包括关中盆地 榆林风沙滩区和汉中 盆地 不含山间小盆地 面积 表表 2 2 陕西省水资源分区陕西省水资源分区 水水 资资 源源 分分 区区 一级区一级区二级区二级区三级区三级区四级区四级区 水资源分水资源分 区代码区代码 总面积总面积 km2 计算面积计算面积 km2 平原区面积平原区面积 km2 备注备注 D00000013330113330131730 D04000055169551699746 D04020014033140332225 吴堡以上右岸 吴堡以上右岸D04020014033140332225 D04030041136411367521 无定河D04031021859218597521 河口镇 至 龙门吴堡以下右岸 陕北支流D0403201927719277 D050000705577055718825 D050200228012280162 北洛河南城里以上D05021018471184710北洛河状头以上 北洛河南城里至状头D0502204330433062 D050300706570650 马莲河 蒲河 洪河D050310141314130泾河张家山以上 黑河 达溪河 泾河张家山以 上 D050320565256520 D050400170417040 渭河宝鸡峡以上北岸D050410133013300渭河宝鸡峡以上 渭河宝鸡峡以上南岸D0504203743740 D05050017872178726856 宝鸡峡至咸阳北岸 D05051011392113924925 渭河宝鸡 峡至咸阳 宝鸡峡至咸阳南岸 D050520648064801931 黄河 龙门 至 三门峡 渭河咸阳至潼关D050600176171761710724 续表续表 2 2 陕西省水资源分区陕西省水资源分区 水水 资资 源源 分分 区区 一级区一级区二级区二级区三级区三级区四级区四级区 水资源分水资源分 区代码区代码 总面积总面积 km2 计算面积计算面积 km2 平原区面平原区面 积 积 km2 备注备注 咸阳至潼关北岸D050610973997396468 渭河咸阳至潼关 咸阳至潼关南岸 D050620787878784256 D050700349834981183 龙门至潼关干流区间 D050710330933091084 龙门至三门峡干流 区间 潼关至三门峡干流区 干流区间 D05072018918999 D060000306430640 D060300306430640 三门峡至 花园口 伊洛河 南洛河 D060310306430640 D080000451145113159 D080000451145113159 内流区 内流区 内流区 D080000451145113159 F00000072302723021610 F04000010039100390 F040100618761870 凤县区 F040110241524150 广元昭化以上 嘉干区 F040120377237720 F040300283528350 渠江 渠江河源区 F040310283528350 F040400101710170 嘉陵江 广元昭化以下干流 毛坝河区 F040410101710170 F08000062263622631610 长江 汉江 丹江口以上 F08010062263622631610 续表续表 2 2 陕西省水资源分区陕西省水资源分区 水水 资资 源源 分分 区区 一级区一级区二级区二级区三级区三级区四级区四级区 水资源分水资源分 区代码区代码 总面积总面积 km2 计算面积计算面积 km2 平原区面平原区面 积 积 km2 备注备注 汉江武侯镇以上 F080110291929190 武侯镇至石泉 F08012020813208131610 石泉至白河 F08013028209282090 汉江中游区 F080140277027700 丹江荆紫关以上 F080150705870580 长江汉江丹江口以上 丹江荆紫关以下 F0801604944940 备备 注 全省面积注 全省面积 205603Km2 其中黄河流域 其中黄河流域 133301Km2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 72302Km2 全省平原区面积 全省平原区面积 33340Km2 其中黄河流域 其中黄河流域 31730Km2 长江流 长江流 域域 1610Km2 全省山丘区面积 全省山丘区面积 172263Km2 其中黄河流域 其中黄河流域 101571Km2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 70692Km2 第第 3 章章 降降 水水 3 1 基本资料基本资料 根据 技术细则 要求 结合我省站网的实际情况 全省共选用雨量站 736 处 其中包括黄河委 长江委 邻省 甘肃 山西 湖北 河南 四川 重 庆 218 站 全省共计 35315 站年 含插补延长站年 其中 黄河流域 435 处 计 21650 站年 长江流域 301 处 计 13665 站年 分别占总数的 59 1 40 9 全省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站网密度分别为 279km2 站 306km2 站 240km2 站 本次评价较历次评价 选用站数多 站网密度大 选用站中华 山站位置最高为海拔 2083m 蜀河站位置最低为海拔 218m 选用站实测系列分 级情况统计见表 3 1 表表 3 1 选用站实测系列分级情况统计表选用站实测系列分级情况统计表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总计系列长度 年 站数占 站数占 站数占 20184 1279 0456 1 21 3014633 69130 223732 2 31 409521 811136 920628 0 41 4515736 16421 322130 0 45194 482 7273 7 合计435100301100736100 按照 技术细则 采用 1956 2000 年 45 年同步期水文资料系列的统一要求 对选用站的资料进行了一致性审查和合理性分析 以及插补 延长 并在全省 共选用了 27 个实测系列在 56 年以上 观测质量较好的长系列区域代表站 其 中陕北地区 3 个 关中地区 17 个 陕南地区 7 个 分别采用长短系列相对误 差对比 差积曲线和累计平均分析的方法 分析其系列代表性 结果表明 1956 2000 年 45 年系列代表性较好 指 陕西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黄河委 长江委 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以下相同 3 2 分区年降水量分区年降水量 3 2 1 分区年降水量分区年降水量 1956 2000 年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 13491570 万 m3 折合降水深 656 2mm 其中黄河流域 7051608 万 m3 折合降水深 529 0mm 长江流域 6439961 万 m3 折合降水深 890 7mm 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52 3 47 7 陕北 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 3647852 万 m3 折合降水深 454 3mm 关中地区 3586850 万 m3 折合降水深 647 6mm 陕南地区 6256868 万 m3 折合降水深 894 7mm 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27 0 26 6 46 4 全省年降水量最大发生在 1964 年 总量 19149890 万 m3 折合降水深 931 4mm 次大的 1983 年降水总量 18310060 万 m3 折合降水深 890 6mm 分别比多年均值偏大 41 9 35 7 年 降水量最小发生在 1997 年 总量 9010581 万 m3 折合降水深 438 3mm 次小的 1995 年降水总量 10131600 万 m3 折合降水深 492 8mm 分别比多年均值偏小 33 2 24 9 十一个地市中 多年平均年降水深最大的是汉中市为 968 7mm 最小的是榆 林市为 393 9mm 其余九个地市降水深从大到小依次为 安康市 900 0 mm 商 洛地区 783 9 mm 西安市 738 3 mm 宝鸡市 692 3 mm 铜川市 613 5 mm 杨 凌市 589 2 mm 渭南市 584 2 mm 咸阳市 574 0 mm 延安市 526 1 mm 六个流域二级区中 降水深最大的嘉陵江为 941 8mm 最小的闭流区为 337 7mm 其余二级区降水深从大到小依次为 汉江 882 5 mm 三门峡 花园口 759 8 mm 龙门 三门峡 599 9 mm 河口镇 龙门 441 2 mm 全省水资源三级 四级区中 降水深最大的皆是渠江区为 1191 0mm 最小的也皆是闭流区为 337 7mm 1956 2000 年我省水资源四级分区 地级行政区年降水量成果分别见表 3 2 和表 3 3 表表 3 2 陕西省水资源四级区年降水量成果表 陕西省水资源四级区年降水量成果表 1956 2000 年 年 年降水量不同频率年降水量 mm 四级区 计算 面积 Km2 万 m3 mm 20 50 75 95 吴堡以上右3402 8499 5390 7315 8227 6 无定河21859867680 3396 9494 7386 7316 9234 陕北支流192771000911519 2608 6511 2441 8353 9 北洛河南城里以8523 3613 4515 2445 3356 7 北洛河南城里至状头4330248340 9573 5667 6565 5492 1399 2 马莲河 蒲河 洪河141352231 6369 6457 7360 9298222 5 黑河 达溪河 张家山以 上 5652338656 9599 2711 9588 2501 3391 6 渭河宝鸡峡以上北岸133088418 3664 8762 9657 4580 8482 渭河宝鸡峡以上南岸37427752 5742875 9729 3626 1495 2 宝鸡峡至咸阳北岸11392689799605 5719 4594 4506 6395 8 宝鸡峡至咸阳南岸6480496035 3765 5903 6752 4645 9510 9 咸阳至潼关北岸9739546342 9561657 6552 3477 3382 4 咸阳至潼关南岸7878576468 6731 7845 7722 6633 6519 9 龙门至潼关干流区间3309189407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营销岗位职责
- 物业承接查验流程智能化应用
- 智能仓储管理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优化方案
- 2025年殡仪馆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集
- 改革大变化课件
- 节日节气特色课件
- 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创新指南
- 物流仓储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策略
- 化工厂密闭空间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 (2025年标准)股份融资协议书
- 2025-2030超大型矿用卡车电动化转型技术路线及成本效益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太阳能发电中的水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备考试题及答案(50题)
- 2025年药品监管与安全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大讲堂+管理办法
- 高中班级常规管理课件
- 销售部区域划分管理办法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超声波龈下刮治术专题讲解
- 2025年电信传输工程师职称考试试题
- 小学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数学作业-58套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