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与服饰文化渊源简论【摘要】汉字文化与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各自独立的两大文化体 系,但由于文化的互渗性,及传统对文化的统摄作用,汉字与传统服饰 及其装饰纹样之间产生了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 现为汉字以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表意功能,在传统服饰中起到释义 和装饰的作用,而且表现为汉字与传统服饰及其装饰纹样在表达方式、 思维方式、美学观念、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表现出共同之处。中国是具 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国家,弘扬民族文化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研究汉 字与传统服饰及其装饰纹样之间的关系,既有利于探寻两种文化艺术产 生的历史根源,分析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思维模式,也有利于今 天服饰设计中的古为今用,及不同艺术种类间的借鉴和学习。【关键词】服饰;汉字;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若干喜欢的衣服,颜色各异,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我们曾思考过我们穿的衣服和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吗?我们只要留心,就能发现服饰和我们汉字文化的密切关系。 下面总结一下课上讲的汉字与服饰的知识点:一、从“衣”谈古代服饰的特点二、古代衣服的质地1、最早的“衣服”是树叶、兽皮。 2、农业社会人们用麻、毛织布制衣。3、后来人们用蚕丝做衣三、头衣四、体衣五、足衣服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衣食住行,衣是排在第一位的,从中可看出服饰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把人类文明比作浩瀚的星空的话,那么服饰文化就是星空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而且我们汉字与服饰的渊源尤为久远。服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外在标志。中华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中国服饰在历史上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服饰的改良和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日本的和服就是根据中国的唐装而来的,直至现在还有很多外国人喜欢穿中国服装,中国服装也正在不断地吸收国际元素,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中国服饰文化历史也在不断延伸着。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现在恐怕很难考证确切的年代。在西方关于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人类的两个始祖是赤身裸体的,也许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羞耻感。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服饰的产生,人类开始穿衣服恐怕和御寒的实用目的以及耻辱感产生的精神目的有关。关于服饰文化的发展,汉字是一条很好的线索,研究流传下来的关于中国服饰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管窥中国灿烂的服饰文化。 下面,我就根据课件以及一些资料简略的谈谈我对汉字与服饰的理解。 说到衣服,首当其冲是要说上衣说起,“衣”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由于那个时代还没有高领,都是颈下开领,现在中国人在正式场合下穿的西服上衣的开领,我国在古代社会其实就已经有了。甲骨文“衣”字可见上古时期人们的衣服已经有了左右衽。说文解字中许慎记载:“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象覆二人之形。”“常”即“裳”,段玉裁解释:“常,下裙也。”可见“衣、裳”是有分别的,衣主要指的是上装,裳主要指的是下裙。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这句话的意思是绿色的衣啊,黄色的裙子。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到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说的是穿衣服太匆忙,把上衣和下衣都颠倒了。后来,“衣”才引申为衣服的总称。 说到上衣,主要是“襦、衫、袄、亵、裘、袍、褐”等短装。襦: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短衣也”。襦有时特指短上衣,它是汉代百姓的日常服饰,是一般百姓御寒所穿。如陌上桑:“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自有光。”这里的襦指的是一种齐腰的短装。这里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古典文化中的文章中体现出的汉字与服饰文化的密切联系。其实,我国的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许多描写也是跟服饰有关,其中人物的很多都是南京云锦的衣服,南京云锦路有个云锦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关于云锦发展历史的介绍。“襦”分为单层和夹层絮棉,后者渐渐发展成为另一种服饰形制“袄”。“袄”是人们冬季时最常穿的服饰。“衫”也分为两种。一种没有袖子,穿在衣外;一种穿在衣内,为贴身的短袖衫。“衫”的穿着十分普遍,不分男女贵贱。说文解字中的“袛”、“裯”、“襤”都指短衣。“亵衣”也就是内衣,是最具隐密性的服饰形制。说文解字许慎记载:“亵,私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曰:“论语曰红紫不以为亵服。引申为凡昵狎之称。”亵衣又叫衷衣,说文解字:“衷,里亵衣。”诗经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瀚我衣。”内衣在汉代称抱腹或心衣,“心衣”的基础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上衣部分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下面再说一说对下装的了解。下衣曰“裳”,其初文就是“常”,金文以“尚”代替“常”,就是裙子,说文解字:“常,下裙也。”本来是由劳动保护作用的围裙发展而来的,属于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有舞蹈文饰,一群女子穿长裙牵手而舞,距今约四五千年了。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联接群幅也。”可见,裙是由很多幅布联接而成的。郑玄在仪礼注中谈到:“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前后加起来大盖是七幅布,所做成的应该是比较长的长裙。穿裙装在魏晋以前,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女都着裙装。 后来,裙子成为凸显女性曲线身材,展现女性魅力的主要服装,几千年来,长裙成为裙子的主要形制。其实,民国的旗袍也是吸取长裙的样式再添加一些欧式元素得来的。裤,说文中没有“裤”字,有后来作为异文的“绔”字,解释为“胫衣也”,就是只套在腿上的套裤,是不包裹臀部、阴部的。从出土的一些文物来看,古代的裤子是没有裆的,据考证,古人的裆部的确是什么也不穿的,这是因为古人的上衣较长,象现代的大衣,可以遮盖裆部,真是因为裆部无衣,所以古代的礼制规定,不是过河的话,不准把外衣提起来。如礼记曲礼上:“不涉不撅。”“撅”即撩起衣服。真正的裤子的出现可能是在汉代以后了。现在还有“纨绔子弟”的说法,其中的“纨绔”,纨为白细的绢绸,绔即裤,穿白细高档绢绸裤子的人,只能是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了,否则,劳作时会撕破裤子。裈,裈是后来才出现的,相当于现在的内穿裤衩或外穿的短裤,一般是劳动者穿短上衣时穿的;另一种则相当于今天的长裤,其特点是都出现了裆。形似内穿裤衩的称为“犊鼻裈”,因形似牛鼻而得名。不缝裤管,只是用一块布缠于裆部,沂南汉画像石上,有其形象,确实象犊鼻。三国志魏志裴潜传裴松之注:“时天大寒,(韩)宣前以当受杖,豫脱裈缠,面缚。”此条说明,犊鼻裈是缠于身上的。犊鼻裈为贫贱劳作者所穿,故受罚时穿,如同囚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令(卓)文君当垆,相如自著犊鼻裈,涤器于市中。”这是司马相如有意穿犊鼻裈以示其贫贱,出老丈人卓王孙的丑。 古者“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服饰从最初的实用意义和伦理意义发展为“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的审美意义,拥有了眩目的文化光彩。从古至今,服饰的形制、衣料、用途、穿法等都随着社会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壶口瀑布》听评课记录
- 《大学语文》课件 第15讲 变革兴邦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游乐园场地租赁合同
- 车辆租赁承包经营合同协议书范本
- 民航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观后感
- 培智唱游与律动课件
- 客服转正申请书范文
- 难点详解沪科版9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型材产品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考点解析山东省章丘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丰富的图形世界)汇编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2018年山东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0篇
- 本科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2023
- (中职) 化学分析技术11项目十一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教学课件
- GB/T 987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拉伸应力松弛试验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9861-2005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基团、弱碱基团和弱酸基团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B 30000.3-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 (完整版)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最新)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