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oc_第1页
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oc_第2页
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oc_第3页
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oc_第4页
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献综述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当今企业管理的发展,企业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管理理念上,正经历由对外“以顾客为中心”到对内“以员工为中心”的转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简称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的各项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影响着一些指标,如利润率、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离职、缺勤等。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5%,企业盈利随之提高2.5%1。因此,好的员工满意状况已成为企业创造价值、创造利润的重要依据之一。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领导层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基本满意状况(如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方面是什么,组织在哪一方面最需要改进,什么因素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等),并可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它是诊断组织管理现状最为重要的“温度计”、“地震预测仪”,可以及时预知企业人员的流动意向,如果改进及时,措施得法,就能够预防一些“人才流失”的情况发生。1.2 员工满意度的含义有关员工满意度的定义,国内外的文献有不同的表述,但大致可分以下几种:(1)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作为组织行为学中研究最广泛的一种态度,对其内涵较为统一和明确的认识为:代表个人对其工作及工作内容的评价2。 (2)员工满意度是指因为自己的重要需求得到满足后对目前工作的一种正面感觉3。(3)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其对工作特征的自我认知,确定实际所获得之价值与其预期应获得的价值之间的差距4。综合上述几种观点,本文认为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因为工作本身可以满足或者有助于满足自己的工作价值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感觉。1.3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员工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满意度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上。如洛克(Locker)认为,员工满意度构成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报酬、提升、认可、工作条件、福利、自我、管理者、同事和组织外成员等10个因素。阿莫德(Amold)和菲德曼(Feldman)则提出,员工满意度的结构因素包括工作本身、上司、经济报酬、升迁、工作环境和工作团体。1957年,明尼苏达大学工业关系中心的研究者基于工作适应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编制了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MSQ量表分为长式量表(21个分量表)和短式量表(3个分量表)。短式MSQ包括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3个分量表,长式MSQ包括100个题目,可测量员工对20个工作方面的满意度及一般满意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员工满意度研究的趋势是更注重对人与环境之间动态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假定动机和性情的因素与工作场所中的环境因素之间有紧密的相互依赖性。另外,员工满意形式的差异对组织研究和它们的结果会产生重大影响,即出现了对屈从的满意和建设性的不满的研究。所谓屈从的满意,是员工屈从于某种压力而表现出来的满意的假象,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而建设性的不满则是本着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希望通过组织的变革来让企业做得更好。屈从的工作满意和建设性的工作不满,比其他形式的工作满意或不满意可能对组织的业绩和干预效率有更显著的影响。屈从的工作满意往往伴随着怠工、病假频率的增长和工作质量的下降。建设性工作不满往往成为组织成长的一个基础,建设性不满的员工目标取向和改变消极工作环境的动机必然成为一个有计划的组织变革的有机组成部分。1.4 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对员工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员工满意度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等方面。1.4.1 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研究了不同组织类型的员工满意度现状,发现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回报、工作本身、工作群体、企业管理等方面。张士菊调查了不同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薪酬福利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工作本身、晋升、同事满意度和上级管理满意度5。顾远东和彭纪生则从气质性情感角度,研究了人格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6。段丽华通过对我国学者发表的110篇关于“员工满意度”的论文进行文献分析,认为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员工自身因素、工作环境因素、社会群体因素和企业整体因素等四个方面7。马威,孟凯,冯晓庆对大型零售企业员工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论为:大型零售企业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激励因素、组织氛围和文化、工作适应性、工作条件和环境,而关键因素有2个,即工作适应性、组织氛围和文化,其中工作适应性是首要因素8。我国王秋令通过对纺织企业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对企业的总体满意度欠佳,对自己的工作本身也不满意,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目前的工作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有余力,尤其是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才能没有充分的发挥9。郑小虎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由以下六个因子构成:工作本身、工作报酬、工作环境、工作团体、工作条件和工作前景10。1.4.2 员工满意度的测量方法员工满意度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大企业的评价标准,目前国际上为企业普遍接受和采纳的“员工满意度调查”的调查方法主要有两种:单一整体评估法。这种方法只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对工作的总体感受,比较简单明了,不过,这种方法只有总体得分,虽然可以知道企业的相对满意度水平。但无法对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诊断,不利于管理者改进工作。工作要素总和评分法。这种方法将员工满意度划分为多个维度进行调查。相对而言,它比单一整体评估法操作起来复杂一些,但能获得更精确的评价和诊断结果,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员工满意度。目前,我国学者对员工满意度测量问题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1978年,徐联仓等人有关员工满意度调查报告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重视,这是国内最早进行的员工满意度调查;1988年吴忠怡、徐联仓对MSQ进行中国地区的修订;2001年,卢嘉等在国内外有关员工满意度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针对我国现状的员工满意度量表。1.4.3 员工满意度对员工行为影响的研究现有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对员工的离职倾向、忠诚度等都会产生影响。刘云通过对5家不同性质企业的员工满意度与员工绩效之间关系的调查分析,发现员工满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非常小,这两个变量之间并无确定的相关关系11。张林,朱晓通过对外向型企业员工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工作满意度在性别、工龄、文化程度和单位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员工在工作倦怠方面低于女性,在工作满意度方面高于女性;工作24年的员工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工作2年以内和46年的员工;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大专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员工12。孙秀玲研究发现: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工作满意度各因子与离职意愿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工作本身和工作团队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负相关性最强13。张京梅认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都有可能使员工对组织忠诚,只不过激励因素产生的忠诚比保健因素产生的忠诚更持久,同时她也指出,满意度是忠诚度的必要条件14。1.5 总结在我国,员工满意度测量的问题直到近几年才引起企业和学者的关注,测量工具采用的几乎都是源于西方文化的问卷结构,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我国企业自己的文化背景。在现有的员工满意度研究中,针对国营企业的研究较多,而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员工满意度研究较少,同时已有研究表明,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普遍不高,属于基本满意范畴10。民营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员工满意度对企业经营又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设计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员工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于丰富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理论,了解其员工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就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研究内容2.1 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的基本研究内容是对诸暨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体研究思路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的员工满意度相关文献加以梳理、提炼,了解员工满意度国内外研究现状,如员工满意度的含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员工满意度对员工行为影响等研究成果。(2)实地了解诸暨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概况,并运用员工满意度的相关理论,设计诸暨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方案,并实施问卷调查。(3)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必要时可进行深度访谈,研究该公司员工满意度现状。(4)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提高该公司员工满意度的对策建议。2.2 主要研究成果(1)诸暨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满意度现状;(2)提高诸暨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的可行措施。3技术路线方案与可行性分析3.1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及分析,了解员工满意度的含义以及国内外关于员工满意度的研究成果。(2)访谈法: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对诸暨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员工进行访谈,了解当前员工的满意度的概况,在调查数据分析之后,根据调查结果,再进行有针对性访谈,为充实研究结论,并为提出相关建议提供参考。(3)问卷调查法:对诸暨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4)统计分析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该公司员工满意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3.2 技术路线文献分析法,了解员工满意度的理论概况访谈法,了解企业状况,确定调查目的,设计调查方案发放问卷,实施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必要时进行深度访谈,研究该公司员工满意度现状提出对策建议3.3 可行性分析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前提主要有三点。首先,自己一直对员工满意度比较感兴趣,大学期间学习过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图书馆和网络的资源进行资料的查询和学习;最后,得到该公司总经理和员工对论文问卷调查的支持,可以收集到可靠的资料。4设计(论文)提纲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文献综述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2 相关理论综述2.1员工满意度的含义及影响因素2.2员工满意度的测量方法2.3员工满意度与员工的行为3诸暨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方案的设计3.1 公司概况3.2 调查方案的设计4诸暨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现状分析4.1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4.2 员工满意度现状总结5 对策建议6 结束语5实施计划(1)3月5日-3月27日:进行资料查找、收集和整理,撰写开题报告,完成文献综述,完成英文文献查找和一篇英文文献翻译工作。 (2)3月30日:提交开题报告初稿。(3)4月2日:完成开题报告,翻译完成一篇英文文献。 (4)4月3日-4月30日:进行论文初稿撰写及英文翻译资料。4月3日-4月6日: 完成第一章和第二章初稿,翻译部分英文文献4月12日:完成问卷调查4月18日:完成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工作4月18日-4月30日:完成论文初稿。(5)5月1日-5月30日:完成毕业论文及英文翻译。 5月14日:修改完成论文初稿5月15日:翻译完成第二篇英文文献5月30日:完成毕业论文所有材料 (6)6月1日-6月5日:上交毕业论文所以资料,准备论文答辩 6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郭晓红.浅谈提高企业员工的满意度J.龙岩学院学报,2006,24(1):33-35.2 Steven L.McShane,Mary Ann Von Glinow著,井润田,王冰洁,赵卫东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91.3孙瑜. 提升企业员工满意度理论研究J. 网络财富,2008,(1):165-166.4李广平.员工满意度研究的背景、现状及趋势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4(3): 40-42.5张士菊,廖建桥.员工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8):184-188.6顾远东,彭纪生.气质性情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基于中国情境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3):102-107.7段丽华.我国企业员工满意度研究述评J.科技创业月刊,2007,(9):137-138.8马威,孟凯,冯晓庆.大型零售企业员工满意度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 (544): 24-25.9王秋令.浅谈纺织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高J.辽宁丝绸,2006,(4):22-24.10郑小虎.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1-64.11刘云.员工满意度和员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4): 59-62.12张林,朱晓.外向型企业员工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93-95.13孙秀玲.施工企业员工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1-51.14陆菲菲.员工忠诚度与满意度关系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2008,8:58.15 Kasim. Employee satisfaction as an important KPI tool in telemarketingM. Australian: Wasif Kasim,2006.1.16 HechanovaM. R.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J.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6,(l):72-78.17Torres E. N., Kline S. From satisfaction to delight: a model for the hotel industryJ. Journal of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