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黄*200830250*指导教师 王枫 讲师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5月 论文答辩日期2012年5月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广州城市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广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取得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制约着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是广州目前最为稀缺和珍贵的资源之一。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存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成为社会以及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对促进广州缓和人地矛盾,保持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在探讨土地可持续利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化的背景,对广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首先简要分析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以及广州的地理经济概况;然后根据一定的原则,从资源环境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三方面建立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广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接着,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得出阻碍广州土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这些因素以及上述分析结果对广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障碍因素 广州市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of Guangzhou and its Obstacles Huang Yingxin(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 in 1978, Guangzhou have experienced the golden era of urban development . Guangzhou confirmed with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in this period, also facing the enormous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the economic and urban construction were accompanied by serious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creasingly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Moreover,This problem will be restricting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zhou for the long term. Since the land is one of the most scarce and precious resources in Guangzhou,how to meet the increasing need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le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social as well as academic studie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Guangzhou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and mainta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sper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land sustainable use, evaluating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 of Guangzhou on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Firstly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Guangzhou geo-economic profiles and the basic theories of land sustainable use. Secondly, according to certain principles,this paper establishs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 evaluation system of Guangzhou based on three aspects of the rationality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economic viability and social acceptability respectively.Thirdly,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uangzhou sustainable land use level.Fourthly,obstacle analysis is conducted under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to reveal the main obstacles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Guangzhou.Finally,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s of land use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Guangzhou and makes relevant suggestions.Key words: sustainable land use obstacle Guangzhou 目 录1 引言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1.2.1 研究内容11.2.2 研究方法12 理论分析22.1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及内涵22.2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2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22.2.2 人地协调理论32.2.3 生态经济理论33 实证分析33.1 研究区域概况33.2 广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43.2.1 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43.2.1.1 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指标体系构建原则43.2.1.2 评价指标的构建43.2.2 评价模型的构建53.2.2.1 指标权重的确定63.2.2.2 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收集73.2.2.3 指标数据赋值与量化83.2.2.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103.2.3 评价结果分析113.2.4 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趋势分析123.2.4.1 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123.2.4.2 经济可行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133.2.4.3 社会可接受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133.2.4.4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变化趋势分析133.2.4.5 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发展不同步性分析133.3 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133.3.1 障碍度的计算及排序133.3.2 障碍因素分析164 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174.1 加强耕地保护,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174.2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缩小城乡差距174.3 防治酸雨污染,改善人居环境185 结语195.1 主要结论195.2 有待解决的问题19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195.2.2 评价指标权重问题19参 考 文 献20致 谢21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221 引言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存在的物质基础1。土地是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而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人类改造利用土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去满足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与需求的过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广州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对于保障广州城市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1.2 研究意义 笔者希望通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确定当前土地利用系统所处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改进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实现土地持续利用提供依据。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 从研究的需要出发,提出研究问题,阐述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阐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 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确定研究区域为广州市,根据广州市地理经济概况,以一定的原则从资源环境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三方面建立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广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障碍度分析,得出阻碍广州土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以及上述分析结果对广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1.2.2 研究方法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与实际方法相结合,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德尔菲法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Matlab、Excel软件辅助处理数据。2 理论分析2.1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及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世界上尚没有十分准确的、严格的界定,由于各个学科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解不一致,关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说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理论最早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1987年提出,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和采纳。 1990年2月,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研究会(ICAR)、美国农业部(USKA)和美国Rodale共同组织的国际土地利用系统研讨会上,一些土壤学家和土地评价专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地利用理论上的延伸。它从时间,空间,数量以及国家价值观的角度解释社会,经济,技术和土地自然条件间的协同发展。持续土地利用的核心思想是:土地持续性是土地适宜性在时间维的延伸,即当代人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对后代人利用土地造成危害;土地可持续利用应体现在空间结构间的和谐,即一定区域土地利用不对其他区域土地利用产生危害2;土地可持续利用应保持生态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对平衡,即在保持资源环境的多样性和良好自我恢复能力的同时,达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内涵应与国家价值观相一致,不同国家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对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应结合国家的具体国情考虑3。综上所述,土地可持续利用是能够满足当代人及其后代的生存发展的需求,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土地利用战略和措施。2.2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具有可持续性,它包括可持续性和发展两个概念。所谓可持续性,可理解为,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资源环境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所谓发展,可理解为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群生活条件的提高。因此,持续发展被广泛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4为: 公平原则: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以及有限资源的公平分配; 可持续性原则:资源的永继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共同性原则: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为下文广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2.2.2 人地协调理论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适应自然和干预自然的过程,人类既依赖自然又改造自然,既顺应自然又变革自然,既受自然条件约束又去控制自然条件。人地协调理论认为,人地关系就是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人地关系,就是协调人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的时候应以符合自然规律与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前提,才能趋利避害引导环境向有利于人类方向发展,反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终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2.2.3 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认为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日益增强,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当相互协调,发展与环境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可以保证经济发展和生态进化,反之,恶化了环境的同时必然会严重影响经济增长。 土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其他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人类在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应当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促进经济的发展。3 实证分析3.1 研究区域概况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广州市面积为7434.4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为806.14万人,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2010年11月数据)。2011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303.12亿元,创造了全省23.21%的GDP,经济总量位居中国大陆城市第三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广州市不仅是广东省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还是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加强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有助于推动广东省经济的发展,对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2 广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3.2.1 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3.2.1.1 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标内涵应该明确,测定方法标准,统计计算方法规范,能够反映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内涵。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选择应尽量简单明了,相应指标量化及获取数据容易、准确可靠,尽量利用现存数据和已有规范标准。 系统性原则土地利用是一个经济生态系统,因此应该用系统性观点选择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反映土地利用的各个方面,如政治(食物、生存环境安全)、经济发展(实际收入增加)、生态环境(生活总质量是否提高,土地恢复力能否保持)、社会(教育标准提高,人民健康是否改善)等。指标应全面,但反映的信息又不能重叠。 动态性原则可持续性是一个发展过程,选择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时间概念,不应仅单用静态指标。可持续土地利用目标不一样,对应目标的选择指标不尽相同,解释意义也有所侧重,因此,评价指标也应是一个更新与完善的过程5。3.2.1.2 评价指标的构建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如谭永忠,吴次芳,叶智宣,丁洪建,牟永铭采用的是“用地面积用地效益用地结构用地管理”评价体系,侯湖平(2003),丁忠义(2003),吕亮卿(2003),刘利锋、陆红生等学者则采用FAO提出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可接受性”评价体系,而笔者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发现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资源环境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评价体系。由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和协调发展,故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本文根据上述的体系构建原则,采用系统分解法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分成资源环境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3个一级指标和环境质量、GDP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等9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表1)。表1 广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代码三级指标代码权重(%)A 资源环境合理性环境质量 A1市区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mg/m3)A113.29 酸雨频率(%)A122.20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贝)A132.63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A142.74 环境治理A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A211.67 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覆盖率(%)A221.67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吨/万元)A232.09 城市绿化A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313.6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A321.81耕地资源A4耕地粮食单产水平(kg/h)A412.71 耕地年减少率(%)A425.43 人均耕地面积(/人)A438.14 B 经济可行性GDP发展水平B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B116.18 GDP增长率(%)B124.11 人均GDP(元)B137.71 居民收入与分配B2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比(%)B211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元)B224.5C 社会可接受性社会发展水平C1恩格尔系数C112.81 人均可居住面积()C122.81 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人)C132.25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C141.88 公共基础设施水平C2每万人口医生数(人)C211.50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辆)C221.50 城市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部/百人)C230.75 每万人口医院床位数(个)C243.00 燃气普及率(%)C253.00 人口状况C3人口自然增长率(%)按户籍计算C313.25人口密度(人/k)C323.253.2.2 评价模型的构建3.2.2.1 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常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本文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权重。(1)利用德尔菲法构造判断矩阵6 组织若干个个决策专家共同参与AHP 评估。根据评估过程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团; 对所有专家提供所要评价的项目及相关要求,附带必要背景资料和专家所需材料; 将各位专家第一次意见汇总,对比过后将结果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们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从而修改自己的意见以及判断; 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再次收集、汇总,并分发给各位专家,从而做出第二次修改。不断收集意见并向专家反馈是德尔菲法的主要环节。在向专家反馈的时候只提供意见,并不说明提出各种意见的专家的具体姓名。经过反复收集、汇总、反馈、修改,最终达成一个稳定的结果,得到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由表示同一层次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的相对重要性的数值构成,且判断矩阵为正互反矩阵。(2)根据判断矩阵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 通过计算,得出矩阵的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 根据最大特征值 得出一致性指标,检验矩阵的一致性:CI为一致性指标,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阶数。求出CR。当CR0.1时,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特征向量为对应的因子排序权重,其中RI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否则应对矩阵予以调整,直至满足CR0.1为止。RI指标值如表2: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7n23456789101112RI00.580.91.121.241.321.411.451.491.521.54根据专家的意见,本文以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总体目标, 相对于总体目标,三大一级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 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如表3表示:表3 一级指标相对重要性评价表 AB资源环境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资源环境合理性16/54/3经济可行性5/613/2社会可接受性3/42/31 根据上表可得出判断矩阵:通过计算,上述矩阵的特征向量=0.38,0.36,0.26;其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3,CI=0;RI=0.58;CR=00.1。说明上述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按照同样的方法,得到各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3.2.2.2 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收集笔者参考了2000年到2009年近十年来的广州统计年鉴,收集到各个三级指标2000年到2009年的实际值。各三级指标的目标值,则参考中国21世纪议程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酸雨评价方法国际统计年鉴,以及借鉴国内外现代化标准综合分析确定的(见表4)。表4 广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的实际值及目标值三级指标目标值实际值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A110.060.0450.0510.0580.0590.0770.0530.0540.0510.0460.039A123062.370.4580.477.281.881.475.482.677.860.5A136869.168.968.668.669.369.369.469.269.169.2A149590.0988.5485.186.6691.9496.0596.0195.2595.8596.51A219083.4887.188.5592.6592.791.2391.1310091.2492.35A2210095.6656.5164.1460.9859.7960.0860.3792.4390.3596.54A230.60.840.840.810.80.780.780.750.710.680.65A31157.878.058.599.4410.3411.3212.0212.6213.0113.76A323731.631.4432.6434.1935.0336.3836.7937.1437.4638.21A4161405537.314848.874453.724040.153954.963976.423910.634052.164074.814266.62A420.33.422.622.087.782.211.411.91.31.6A43530170.7163.41151.89186.71179.55174.24140.72135.68130.93127.29B115952.5954.4955.6853.8557.1957.7957.658.1659.0160.85B1213.815.5213.0411.7616.5127.2715.8117.8417.5616.0610.27B138000034292380074188448372459065380963100718088194189082B211.52.342.321.992.522.632.652.622.72.682.59B223000013967146941338015003168841828719851224692531727610C113042.6404138.938.337.33732.833.733.2C122513.1313.8715.6717.2318.1918.8719.452020.5421.01C1310002643434155176237398148889391002C14158.1610.2210.6111.1612.8413.4913.8514.1310.510.63C215033.5433.6130.7632.3633.234.4435.9437.5738.241.44C221816.7616.8615.1512.7613.5113.1711.3112.1414.8813.48C23200117.22131.29157.87211.15244.4271.15309.42308.54384.11388.3C245348.1248.545.4347.0848.7752.4456.2958.4560.163.39C2510093.5590.5891.491.995.7596.7596.9297.198.299.82C3134.514.233.12.243.823.213.533.754.464.27C32800942959969975992101010231040105510693.2.2.3 指标数据赋值与量化 所有三级指标基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可持续性起正作用的指标, 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每万人口医院床位数,燃气普及率等。二是对可持续性起负作用的指标, 如恩格尔系数,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耕地年减少率等。 对于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分别按下式进行赋值: 当x为正向指标时, 当x为负向指标时, 式中bi是第i个三级指标的量化值, xi和ti分别为该指标得实际值和目标值。通过计算得到各单项指标的量化值如表5所示:表5 广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的量化值三级指标指标性质 量化值代码量化值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A11b11.331.181.031.020.781.131.111.181.301.54A12b20.480.430.370.390.370.370.400.360.390.50A13b30.980.990.990.990.980.980.980.980.980.98A14b40.950.930.900.910.971.011.011.001.011.02A21b50.930.970.981.031.031.011.011.111.011.03A22b60.960.570.640.610.600.600.600.920.900.97A23b70.710.710.740.750.770.770.800.850.880.92A31b80.520.540.570.630.690.750.800.840.870.92A32b90.850.850.880.920.950.980.991.001.011.03A41b100.900.790.730.660.640.650.640.660.660.69A42b110.090.110.140.040.140.300.210.160.230.19A43b120.320.310.290.350.340.330.270.260.250.24B11b130.890.920.940.910.970.980.980.991.001.03B12b141.120.950.851.201.981.151.291.271.160.74B13b150.430.480.520.600.570.670.790.901.021.11B21b160.640.650.750.600.570.570.570.560.560.58B22b170.470.490.450.500.560.610.660.750.840.92C11b180.700.750.730.770.780.800.810.910.890.90C12 b19 0.53 0.55 0.63 0.69 0.73 0.75 0.78 0.80 0.82 0.84 C13 b20 0.26 0.34 0.42 0.52 0.62 0.74 0.81 0.89 0.94 1.00 C14 b21 0.54 0.68 0.71 0.74 0.86 0.90 0.92 0.94 0.70 0.71 C21 b22 0.67 0.67 0.62 0.65 0.66 0.69 0.72 0.75 0.76 0.83 C22 b23 0.93 0.94 0.84 0.71 0.75 0.73 0.63 0.67 0.83 0.75 C23 b24 0.59 0.66 0.79 1.06 1.22 1.36 1.55 1.54 1.92 1.94 C24 b25 0.91 0.92 0.86 0.89 0.92 0.99 1.06 1.10 1.13 1.20 C25 b26 0.94 0.91 0.91 0.92 0.96 0.97 0.97 0.97 0.98 1.00 C31 b27 0.67 0.71 0.97 1.34 0.79 0.93 0.85 0.80 0.67 0.70 C32 b28 0.85 0.83 0.83 0.82 0.81 0.79 0.78 0.77 0.76 0.75 3.2.2.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三级指标都是从不同侧面来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状况,因而总体状况必须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在某一年的综合利用水平为: 式中:P为广州土地利用系统在某一年的综合利用水平,bi是第i个三级指标的量化值,ri是第i个三级指标的权重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资源环境合理性在某一年的综合利用水平为 P1 是广州某年土地利用系统资源环境合理性水平,bi是第i个三级指标的量化值,ri是第i个三级指标的权重。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经济可行性水平为: P2是广州某年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经济可行性水平,bi是第i个三级指标的量化值,ri是第i个三级指标的权重。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社会可接受性水平为: P3是广州某年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社会可接受性水平,bi是第i个三级指标的量化值,ri是第i个三级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可得出广州2000年到2009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如下表6: 表6 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表 单位:%评价年份一级指标评价值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P资源环境合理性P1经济可行性P2社会可接受性P32000 63.84 67.22 70.64 66.83 2001 59.90 67.20 73.48 66.06 2002 58.68 71.02 76.92 67.87 2003 59.01 70.84 84.36 69.86 2004 58.90 79.95 81.16 72.26 2005 65.16 73.12 86.02 73.45 2006 63.13 78.18 86.96 74.75 2007 65.15 80.89 89.25 77.08 2008 67.30 83.92 88.71 78.85 2009 70.58 83.30 90.80 80.42 3.2.3 评价结果分析参照不同学者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的划分,本文将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划分为五个阶段,如表7所示: 表7 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 单位:%可持续利用水平等级不可持续利用勉强持续利用初步可持续利用中等可持续利用良好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利用水平分值5050-6060-7070-8585 从表4-9可以得出: 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方面,其可持续利用水平偏低,2000-2004处于勉强可持续利用阶段,2005-2009处于初步可持续利用阶段。 经济可行性指标方面,2000-2003年处于初步可持续利用阶段,2004-2009年处于中等可持续利用阶段。 社会可接受性指标方面,2000-2004年处于中等可持续利用阶段,2005-2009年处于良好可持续利用阶段。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方面,2000-2003年处于初步可持续利用阶段,2004-2009年处于中等可持续利用阶段。3.2.4 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趋势分析为了更形象地反映资源环境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这3个一级指标和整体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年份为横坐标,以评价值为纵坐标,得出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图1 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变化趋势图3.2.4.1 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在2000-2004年,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呈下降和停滞不前的趋势,从2000年的63.84%下降到2004年的58.9%,降低了4.94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导致环境不断恶化,体现在酸雨频率,市区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不断上升,空气质量下降,这些负向指标的上升变化均会降低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重要的原因是2000-2004年的平均耕地年减少率为3.46%,在2003年的时候更是高达7.78%,与0.3%的目标值相距甚远,同时,另一指标人均耕地面积在这一阶段也呈不断减少趋势且实际值均远低于目标值,再加上在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中,耕地年减少率和人均耕地面积的权重系数最大,经过乘法合成,这一差距更被显化了8。而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的可持续利用水平经过2004年到2006年先升后降的波动后,2006-2009年呈逐步上升趋势,是因为广州市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力度,虽然广州市的耕地资源保护形势仍很严峻,人均耕地面积仍呈不断下降趋势,但由于耕地年减少率在这一期间开始逐年下降,而其他正向指标稳步上升,使广州市的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也从2006年后开始逐渐上升。3.2.4.2 经济可行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从总体上看,广州市的经济可行性可持续利用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2000-2003年处于平缓的增长状态,到2004年的时候实现突破性增长。2005年时稍有回落,从三级指标上看,主要原因是2005年的GDP增长率相对于2004年有所回落,从79.95%下跌到73.12%,2005-2008年,经济可行性可持续利用水平继续保持其快速增长趋势,2008-2009年,虽然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广州的经济可行性可持续利用水平增长趋缓,但仍保持增长趋势。3.2.4.3 社会可接受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2000-2003年,广州市的社会可接受性可持续利用水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平均年增长率达5.68%,2003-2004年有小幅波动,2004-2007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2009年,增长趋缓。总的来说,2000-2009年,广州市的社会可接受性可持续利用水平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水平有大幅的提高。3.2.4.4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变化趋势分析 2000-2009年,广州市土地的整体可持续性不断稳定地增强,2004年从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步入中等可持续发展阶段。3.2.4.5 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发展不同步性分析对三个一级指标,2000-2009年,广州市的土地社会可接受性可持续发展水平一直高于经济可行性可持续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合理性可持续发展水平,而经济可行性可持续发展水平又高于资源环境合理性可持续发展水平。这同样可以从它们各自的10年平均值的大小得到印证,土地社会可接受性,经济可行性,资源环境合理性三者的年平均值分别为:82.83,75.56和63.17。而三个一级指标在2000年的评价值彼此均相差不大,在2000-2009年,经济可行性与社会环境可接受性得到快速发展,但一开始就落后于前两者的资源环境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传播产业链升级中的应用策略报告
- 驾校聘用副校长合同范本
- 理疗床产品经销合同范本
- 终止联通通信合同协议书
- 鱼塘虾池转让协议书范本
- 渣土车个人运输合同协议
- 甲方租赁合同终止协议书
- 镇政府投资项目合同范本
- 自考领取证书免责协议书
- 黑户自卸车买卖合同范本
- 间隔棒安装机器人研究与应用
- 上市专项工作组管理办法
- 右肺上叶恶性肿瘤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5年
- 清廉讲堂活动方案
- 家居落地活动方案
- 服装艺术搭配培训课件
- 2025年 汕头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化学合卷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航空公司统计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