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doc_第1页
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doc_第2页
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doc_第3页
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doc_第4页
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笔楷书28种基本笔画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一) 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如图: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二) 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如图: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如图:(三) 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如图: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四) 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五点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左点,写法基本同右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如图:竖点,实际上是右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七)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八)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九)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保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十)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右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十四)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图:(十五)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十六)横析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十七)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右上斜一点,撇要出尖,一笔写成。如图:(十八)撇折 先下笔写短撇,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十九)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二十)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右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二十一)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二十二)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二十三)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二十四)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出尖。如图:(二十五)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二十六)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钩。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如图:(二十七)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二十八)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右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出尖。如图: 汉字书写规律方块汉字真美丽,书写规律在变笔。捺在左内缩成点,左边底横要变提,月字当底撇变竖,左竖弯钩变竖提,西四当头不拐弯,雨字当头短而齐,小可几羽在上钩收起。要想举一能反三,请把规律记心理。只有熟练掌握了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字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至于想一笔,写一笔,从而提高书写的速度。汉字的书写规律较适用于小学生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笔画的书写规律。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8种。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因此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在笔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笔画的形状,领悟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从而掌握好每个基本笔画的规范写法。笔画的书写规律包括运笔的规律及变化的规律:运笔的规律。楷书的笔画形状各异,但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三个基本步骤,即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书写任何笔画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步骤,只是用力部位不同而已。变化的规律。汉字笔画富于变化,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在月字中写成竖撇,而在千字中就要写成短撇。这些笔画在不同汉字中又有一定的变化,如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反、禾、后等字;而在字的左上部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失、朱等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揣摩笔画的变化规律。2、结构的处理规律。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各异,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以下是三条正楷字结构的处理规律:横平竖直。汉字中,横画和竖画占的比重最大,要求写得正,写得稳。正和稳的具体表现就是横要平,竖要直。这里所讲的横平,不是绝对的水平,而是视觉上的平稳,书写时略呈左低右高的斜势。竖直有两种基本要求:只有单一的竖画,要求正且直;有对称的两竖画,是短竖的,可以呈上开下合之势,是长竖的,可以基本并行。间距匀称。在汉字中,有许多笔画是连续平等排列的,一画与一画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忽紧忽松,如曹字,有七个横画,横画间隔的空隙就要均匀。主次有别。这一规律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突出主笔。一个字中往往有一笔是主要的。一般来讲,主笔所处的部位往往是字的顶盖、横腰、底托和垂中线。突出了这一笔,字就显得平稳,富有神采。如鱼字,最后一横是主笔,书写时就要写得长一点。二是突出主体。一个字由两个或几个部分并合的,其中有一部分处于主导部位,其它部分则要收缩、容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稳定字形。如眼字,艮是全字的主体,而目旁就要写得紧缩。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十分重视写字教育,如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要达到这些目标,我想,引导学生认识汉字书写的运笔、笔顺、间架的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一、基本笔画运笔规律点():从左向右下方,约45度,由轻到重顿笔写成。横( 一):下笔轻轻一点(顿一下),顺势向右轻轻运笔,收笔向右下方稍按(短横不必顿挫)。竖(丨):下笔倾斜一点,顺势向下,由重到轻,缓缓运笔,收笔轻轻提起(垂露竖末笔顿笔)。撇():下笔轻轻一点,顺势向下,略带弧度,轻轻撇出,轻轻提笔。捺( ):起笔轻,逐渐用力,到捺脚处按顿,然后将笔轻轻提起。提( ):下笔向右下方一点,然后向右上方轻轻挑出。折( ):起笔一点,向右略向上横行运笔,折角处上抬按顿向下。二、基本笔画异体规律1、点。侧点或斜点()。凡在字的上方或字中间的单点,一般都写作侧点,如“主、文、字、宇、州、义、叉”等;两点或三点并列时,首点为侧点,如“平、兴、益、来”等(“添、小”除外)。垂点( )。凡“ 冖 、 宀 、 ”左边的点均为垂点;四点并列时,打头的点为垂点,如“点、热、烈、照”等。点撇( )。一般两点或三点横列时,收尾的点为点撇,如“半、来、善、学”等字右边的点(“添、小”除外)。提点( )。凡“ 冫 、 氵 ”收尾的点为提点,“水”的演变体“ ”左边的第二点亦为提点。长点( )。凡与撇交叉的点均为长点,如“风、网、杀、丸”等。2、横。分长横( )和短横( )。两横并列时,一般上横是短横,如“二、半、平、来”等;三横并列时,一二两横是短横,如:“三、主、寿”等。3、竖。分垂露竖( )和悬针竖( )。在字旁的长竖一般是垂露竖,如“界、悟、外、收”等;在字中的长竖一般是悬针竖,如“半、中、丰、巾”等。4、撇。斜撇()。凡单人旁(亻)、双人旁(彳),几撇相连或与捺及长点交叉、对称时,写作斜撇,如“仁、行、六、网、合、彩”等。平撇( )。凡独体字或上下结构的合体字,其顶部首笔是撇时,一般为平撇,如“千、乏、兵、系、秀”等字的首笔画;与直撇顶端相连的撇也写作平撇,如“反、爪、质”等。直(竖)撇(丿)。撇凡能独占一边或上下贯通时,写作直撇,如“儿、风、夫、吏、爽”等字中的撇。三、基本笔画变化规律1、横的变化。除“口、日、田”等框形字外,做左旁的字末笔是横的变成提,如“土( )、王( )、牛( )、立( )、马( )、女( )、车( )、子( )、止( )、鸟( )、佥( )、血( )”等,“革”除外。“ ”凡有笔画上下穿过的,中间的横出头,如“秉、事、君、肃、隶”等;凡没有笔画上下穿过的,中间的横不出头,如“归、当、寻、灵、帚、雪、慧”等。2、竖的变化。“羊、半、手”作左旁时,竖变成撇,如“差、着、判、叛、看、拜”等。“月”做左旁或右旁时,起笔为直撇,如“肥、胖、明、期”等;做底时,起笔为竖,如“青、育、胃、臀”等。(在左或下与身体(肉)有关,在右与“月”有关。)3、捺的变化。凡在左边做旁或在框中右下的捺,均为点,如“木(村)、禾(和)、火(灯)、又(观)、大(因)、矢(医)、人(囚)”等。上部位包孕下部位时,下边的捺改成点,如“癸、食、奏”等;下部位承托上部位时,上边的捺改为点,如“灸、类、楚、聚”等;中部托上包下时,上下捺均改为点,如“黍、膝、餐”等。凡走之儿( )的字,靠近底捺的捺,一律变为长点,如“达、送、退”等。4、钩的变化。“小、可、几、羽”等字做头,无钩,如“劣、尘、哥、朵、没、翠、翼”等。“西、四”做头,竖弯变成竖,如“要、贾、罗、置”等。左旁中末笔是竖弯钩的,变为竖提,如“改、鸠、顿、辉、赞”等。四、笔顺变化规律1、点在左上先点,如“头、为、斗”等;点在右上或字里后点,如“犬、戈、凡、叉”等。2、先横后竖的字做左旁时,为了与右边呼应,要先竖后横,如“牛( )、车( )”等。3、有些字左右对称,为了要定好中位,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写,如“凸( )、兜( )”等;有些字要先两边后中间,如“臾( )、爽( )”等(此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7年4月7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联合通知为准)五、间架结构规律1、左边偏旁或部件短,偏上不偏下,如“唱、吩、明、峰”等;右边偏旁或部件短,偏下不偏上,如“打、知、妇、细”等。2、上盖稍长,罩住下方;底横要长,托住上方;上下相同,上小下大才像样。如“会、富、穿,至、孟、监(“垂”除外),吕、炎、串”等。3、左耳小,右耳大,单耳向下拉。如“队、陈,都、邦,印、即”等。4、横长则撇短,如“布、右、有”等;横短则撇长,如“左、龙、灰”等;横长竖短则撇捺收,横短竖长则撇捺放,如“杂、杀,术、朱、本”等。5、有中竖的字,笔画要正直,如“甲、平、午”等;有中横的字,中横要长,如“喜、安、意、类”等。6、左右有竖的,左竖收右竖伸,如“日、固、临、界”;上下有横,上横短下横长,如“二、天、正、亚(“末”除外)”。7、三包框的字,下缺、右缺向里收,如“同、用,臣、医”等;上缺、左缺向外出,如“凶、幽、司、匐”等。8、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肥一点,如“翼、冀、霎、蕊”等;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瘦一点,如“嫩、渺、徽”等;全包围的字要写得略小点,如“国、回、囫囵”等。其实汉字书写还有许多规律,诸如哪些偏旁、部件要写窄些,哪些要写宽些(左右结构的字);哪些要写高些,哪些要写矮些(上下结构的字)等等。结 构 方 式 例 字 间 架 比 例独 体 结 构 米、日 方正 品 字 形 结 构 品、森 各部分相等 上 下 结 构 思、华 上下相等 霜、花 上小下大 基、想 上大下小 上 中 下 结 构 意、 上中下相等 褒、裹 上中下不等 左 右 结 构 村、联 左右相等 伟、搞 左窄右宽 刚、郭 左宽右窄 左 中 右 结 构 街、坳 左中右相等 滩、傲 左中右不等 全 包 围 结 构 圆、国 全包围 半 包 围 结 构 医、叵 左包右 庆、尾 左上包右下 匀、句 右上包左下 遍、建 左下包右上 闻、闲 上包下 函、凶 下包上 参考 /ywfj/ywcs/wz/wz01.htm黄自元书法间架结构92法(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8)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如:乐、集(13)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14)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如:嚣、器(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七、也(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如:丈、尺、史、又(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武、成、或(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如:恩、息、必、志(34)伸钩之字应抱持。如:勉、旭、抛(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36)屈钩笔之势,应缩小才好。如:鸠、辉(37)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如:鸟、马(38)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39)下边为平画的字,应与底对齐。如:朝、故、辰(40)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41)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42)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43)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短,仰钩要长。如;冠、寇、宅(44)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45)纵腕笔,应弯曲而有力。如:风、飞、气(46)横腕笔,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47)纵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如;庭、居、底(48)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如:友、及、反、皮(49)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顶着上撇的中间。如;修、参、须、形(50)三点的写法,下点的提锋应与上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51)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52)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53)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如:敬、敛、刘(54)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55)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如:掷、番;(56)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57)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如:是、足、走(58)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59)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如:繁、馨(60)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如:继、缠(61)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