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学院:文理学院 班级:汉语言文学1205 姓名:钮星 学号:1290030304 教师:石国伟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特别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而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被淡化了。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等。而且,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了一种吃的节日,其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的东西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对此,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我认为此举是及时的,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这篇文章,唤醒广大民众的民俗节日文化记忆,让传统民俗节日有效延续下去,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已愈来愈成为我们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一、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吕梁地区乡镇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节日民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二、娄烦县简介娄烦县地处太原市西北部,位于太原市区西北94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为太原市的郊区县,境域总面积为1276平方公里。娄烦地处内陆山区,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全县辖8个乡(镇),即娄烦镇、杜交曲镇、静游镇、天池店乡、马家庄乡、庙湾乡、米峪镇乡、盖家庄乡。4个居委会,143个行政村,113720人。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干旱、雨量较少、气温较低、风力一般、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征。娄烦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工业也迅速发展,同时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荣获“山西省生态环保第一县”的称号。三、调查方式及过程为了完成此次田野调查,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分别去了杜交曲镇、静游镇、天池店乡、马家庄乡、庙湾乡、米峪镇乡、盖家庄乡等乡镇的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村镇,对这些村镇的岁时节日民俗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并进行了比较归纳。这些村镇都是根据地理位置,从娄烦县城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方向中挑选出来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调查结果的偏差和局限性。下面我就对这次调查的成果进做一个具体的报告。3、 调查问卷关于传统节日及民俗保留情况调查问卷1. 您的性别是( )A. 男B. 女2. 您所处的年龄段( )A.小于16周岁B.16-25岁C.25-35岁D.35岁以上3. 您认为自己对于家乡的传统民俗是否了解( )A. 完全不清楚B. 知道一些C. 很了解4. 您对于自己家乡各种民俗活动的了解来自( )A. 生活经历B. 各种媒体途径(书报、网络等)C. 长辈言传身教D. 其他5. 您家乡是否有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 )A. 有B. 没有C. 不清楚6. 您能正确说出具体日期的传统节日有( )A. 春节B. 清明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E. 中元节F. 其他7. 您较为了解或曾经参与的传统民俗活动有( )A. 春节(扫尘、守岁、拜年等)B. 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C. 清明节(大扫除、植树、扫墓等)D. 中秋节(祭月赏月、吃月饼)E. 端午节(包粽子、找艾草等)F. 以上均没有8.根据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下哪些节日是我国法定节假日( )A除夕 B春节 C元宵 D清明 E端午 F立夏 G七夕 H中秋 I重阳 J冬至9. 您对传统民俗的看法( )A. 许多民俗已与时代不符,应当摒弃B. 传统的就是珍贵的,是祖辈留下的巨大财富,应当大力发扬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发展结合D. 对自己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无所谓10. 关于传统节日及民俗的发展,您赞同的有( )A. 政府及有关单位颁布相关的法律条例,如传统节日节假等B. 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C. 从教育入手,增加课堂教学及文化宣传中的传统文化内容D. 不加干涉,任其发展E. 其他建议11.圣诞节等“洋节”风行,重阳冬至等传统节日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四、调查内容(1) 春 节 1.备年货:腊月二十前,人们就开始备年货了,主要置办穿戴、调料、年画、爆竹、烟花、糖果、烟洒以及其它食品等。腊月二十八,是最后置办年货的日子,所有短缺的年货都要在这日办齐。人们走在货摊、集市、商店里,见到什么都想买一些,民间有“二十八,胡拾掇”之俗语。峰岭底村在每年这日都有集会,专门提供年货。 2.做年饭: 腊月二十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年糕、摊黄儿(折饼),这些熟食做出许多,存放在大瓷瓮里置于寒冷处,直到次年二月前后才能吃完。腊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也是做年饭的日子,这三天,主要是生豆芽、捣钱钱(黄豆加水闷胀后捣成片片或碾碎,熬稀饭用)、炒油渣(胡麻籽或菜籽炒熟后磨成面,熬油渣饭用)、点豆腐、捏枣牌、蒸点心、炸油果、做肉食等。乡村每户人家要做一、两锅豆腐,每锅约二十斤。点心也要蒸五六十个。“二十九,捣烧酒”,人们在这一日,大部分农民都要杀猪宰羊小炒肉,喝酒吃肉啃骨头,美美地先吃上一顿,算是过年享受的前奏了。 3.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打扫锅舍”,这一日,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扫窑掏炕,粉刷墙壁,抹洗家俱,一切破旧的东西都要清理出屋,意为弃旧。然后糊窗纸,剪窗花、贴年画、挂明镜,把室内装扮的焕然一新。腊月二十七,是全家人理发、洗脚的日子,白天理发,晚上洗脚是娄烦人过年前必须做的一件大事,即所谓“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初夕,家家户户还要进行一次院落大扫除,以便过个干净清洁舒适的新年。 4.敬神: 腊月二十三,“送灶马爷爷上了天”。这日晚上,人们要在锅台正面和天地窑窑前烧上高香,供上点心,磕上三个响头,求嘱诸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然后在院子里燃放一个两响麻炮,算是送神上了天。新春凌晨,男主人要在天地窑窑前再供几个点心,烧香磕头,响炮迎接诸神。 5.上玟祭祖: 年除夕上午,男人们要上坟祭祖。临行前,粘几个小纸袋,内装一些柴米油盐,连同点心、酒器、麻纸一起带上,到祖坟前烧纸祭奠。 6.辞旧迎新: 年除夕清扫完院落后,还要进行一系列辞旧迎新活动。中午吃隔年莜面,吃莜面要有剩余,取“来年有余”之意。下午张贴对联,大门上贴门神,天地窑窑贴“敬天三杯酒,谢地一炉香,谢天谢地”对联,屋内墙上、窗上贴福禄寿喜方联、条联,箱柜、风箱、米瓮、粮仓、油篓、马鞍、车辆、畜圈等处贴意为丰满、兴旺、安顺等条联,大门外贴“出门见喜”条联。在院子里要垒两堆火塔子,塔顶压一张写有“发”、“旺”二字的红纸条。夕阳西下,先点燃一堆火塔子,孩子们开始燃放烟花爆竹。此时天地间红光闪闪,爆竹声声震耳,一阵紧似一阵,转眼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邻村上下遥相呼应,此起彼伏。如此热闹景象一直持续到深夜响完关门炮才渐结束。晚饭吃的很迟,饭后大多数人家开始守岁,孩子们玩各种游戏,大人们捏扁食,在一二个扁食里各放一枚铜钱(现在放硬币)。四更过后,全家人先各吃一个柿饼,响一个“开门炮”,发着另一堆火塔子,在快燃尽的火塔子上接一块红碳送进灶火里,谓之“接火”。然后敬拜神位,孩子们响接神炮,第二次响炮高潮又起。 7.拜年: 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分拜神轴,拜长辈,拜邻里,拜亲戚等。黎明大人们先去寿堂或祠堂拜先神轴,孩子们穿上崭新的衣服结队出门,挨家挨户叩头拜年,挣取核桃、柿饼、油果果、糖果花花之类的小食品,往往满载而归。老年人则出门捡柴、拾粪,意为“发财”、“通顺”。开饭前先请家中年长的老人入坐正面,全家人轮大排小给老人磕头拜年,老人要给孩子们“岁岁钱”。吃扁食时谁先吃出钱来就认为谁有福气,有钱花。早饭后,大人去本族邻里相互拜年、祝贺,说吉利话。正月初三、六、九日,是出门走亲戚的吉日,每到这几日,出门炮声声不断,人们携儿带女,三五成群,去外村外镇的亲戚家拜年。旧日,这几日出门的人十分频繁热闹,有步行的、有骑驴的、有坐轿的,也有坐牛车马车的,路上人来人往,充满喜庆气氛。现在人们正月出门一般集中在初三、初六,一般骑自行车或搭便车、客车,步行的很少。 8.送五穷:也叫破五。正月初五,家家户户清早起来,都要将室内尘秽清扫出门,在大门外堆成小堆,放一麻炮将其炸散,谓之破五穷,意思是将“吃喝穷、居住穷、穿戴穷、用事穷、花销穷”这五个穷神送走。 9.灯灯节春节过后,在正月十五、二十五、二月初二,共有三次点灯节。上年腊月做年糕时,要留一块糕坨,到正月十五,用糕坨捏几个拳头大小的灯盏盏,灯盏盏的个数与全家的人口数相同,所以也叫人口灯灯。晚上点灯时分,插上棉花搓成的灯捻子,倒一盏麻油点着,放各处神位,直至熄灭为止。正月二十五,一般人家用谷面捏十二个灯盏盏,每个灯灯都有一个记号,表示月份,蒸熟后,揭了锅盖,看那个灯盏盏里气荷水最多,表示当年那个月份雨水最多,所以也叫雨灯灯或月儿灯。二月初二还有一次点灯节,其规模比前两次要大一些,灯盏盏也用谷面捏成。晚上,把蒸熟的灯盏盏点着,分别放在锅盖上、水瓮上、箱子上、门脑上、牛圈、风箱上、碾盘上、空窑里等地方。深夜,孩子们出来悄悄地偷别人家的灯灯,主人见了也不管。远远看去,村子里星光点点,闪闪烁烁,忽明忽暗,十分好看。(2) 元宵节清末民国年间,娄烦有组织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活动主要集中在娄烦镇。白天,家家户户大门前挂起灯笼,拉起彩吊,商人和富裕人家雇上响工,组织起旱船队、高跷队、龙舞队等上街流行,挨门挨户表演,晚上,家家户户燃起旺火,鸣放爆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1年娄烦建县后,县城元宵节活动规模逐年由小到大,由政府各单位组织,周围各大村派队参加,订有剧团和多班响工助兴。大街东西两端搭起彩门,沿街各单位插起彩旗,挂起灯笼,拉起过街标语。正月十四,各表演队开始上街预演,一些单位在大街两侧竖起政策专宣传专栏和举办各种展览,在空中升起了气球。正月十五为正会,这一天,全县各乡村都有人来县城观看红火,下午四时左右,大街两侧、房屋楼顶上挤满观众,人山人海,浩大的游行队伍开始上街演出,彩旗队、彩车队、威风锣鼓队、秧歌队、旱船队、高跷队、学生腰鼓队、鼓号队、大头娃娃队以及民间狮子舞、背棍、响工等表演风采各异,热闹非凡。其中,尹家窑村的“老少秧歌队”、三元村的“回娘家”、娄烦村的“二鬼摔跤”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滑稽表演,更是引人入胜,笑语连天。游行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声、唢呐声、鸣炮声与观众的喝彩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晚上,各种彩灯、霓虹灯闪亮起来,堆堆旺火一齐点燃,影剧院放映通宵电影,戏场院好戏连台,几班响工对吹比赛。晚二十二时,体育场开始放焰火,十几米高的架子火城楼喷出了火树银花,空中焰火满天,刹时间万炮齐鸣,五彩缤纷,给庆祝活动增添了异彩。(3) 清明节娄烦民间过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有:动土、大扫除、植树、泼火、荡秋千、放风筝、掏甜甘草、捏寒燕燕、带寒拍拍、上坟扫墓等活动。 1、动土: 清明节的前一天,人们称这一日为天聋地哑日,不需请阴阳先生就可动土,主要活动有挖掘地基、打院墙、安茅厕、迁坟等。只要这天在动土的地方挖一锹土,以后就不需再择日动土了。2、大扫除: 也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清理室内外卫生,称“扫百病”。把被褥搭在外边让阳光晒,称“晒百病”。把脏衣服清洗干净,称“洗百病”。这一天还要烧馍馍,称“烧百病”。3、植树: 是一次较大规模的自发性活动,由来已久。清明节前后,男女老少都要在房前、屋后、路旁、地畔栽杨插柳,进行植树活动。4、泼火: 是为缅怀介子推绵山被焚而进行的一次纪念性活动。清明节前两天,家家在吃中午饭前都要妥一点汤水泼到灶火里,吃一些冷食。所以,清明节又称寒节。5、荡秋千: 是一次较大规模的自发性体育娱乐活动。清明节期间,青年男女和孩子们要在宽阔的院子里竖两根木杆,或在两棵树之间拉一根绳子,绳子中间绑一块踏板,一人坐在踏板上,背后有人推动,本地人称“打玉千”。“荡忽悠”是荡秋千的一种,人们在地上竖一根木杆,木杆顶端嵌一个轴轮,装一根扁担长短的横杆,横杆两端分别拴一根绳子,绳子末端分别绑一个踏板,两人分别站在踏板上,握紧绳子,背后有人推动,便会快速转动起来,这种活动当地人称“荡忽悠”。除此之外,清明节期间,有的人还要进行放风筝活动。6、掏甜甘草: 清明节期间,年青人和孩子们要上山掏甜甘草,认为这时候掏的甜甘草可去百病。7、捏寒燕燕: 用白面捏成,状如小鸡,蒸熟后,扎在酸枣圪针上,插在窗户上晾干,直到当年第一次响雷下雨的时候,让孩子用棍子敲下来,再用细线穿起来分给孩子们吃。8、带寒拍拍: 清明节前一两天,主妇们剪许多蓝、白、红、黑四色小方块布和布条,分别代表蓝天、白地、红阳坡、黑夜,再将谷穗杆剪成小节,把这些方块和谷节用线穿起来,末端穿一块大蒜再束上许多小布条,即成“寒拍拍”。清明节人人都带寒拍拍,孩子们带在帽子上,大人带在上衣腋下。清明过后几天,把这些寒拍拍扔到房顶上,称为“扔百病”。9、扫墓: 民国年间,扫墓为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的大事。一些大族大户人家有大规模的结社祭祖活动,清明节当日,族人在全村敲锣吆叫,集中到社家用饭,饭后集中出行,前面打着执事伞旗,响工吹打开路,族抬着肉猪、肉羊等供品,后面和尚奏乐跟随,一直到坟地。由主祭、陪祭人上香、奠酒、扫墓。回村后再到社家坐席吃饭,响工奏音,和尚安神。这种集体祭祖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消失,但以家庭为单位的扫墓活动却延续下来。(四)端午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天,大人喝雄黄酒,用雄黄缝成小袋,带在孩子们身上、头上,意为防蛇虫呆咬。也有在这天上山拔百种草,熬成膏,据说可治各种无名肿毒、恶疮。端午节的主要节日活动是吃溜米软米粥和吃粽子。娄烦的溜米和粽子,是娄烦食品中的精品,主要以为是软米质量好。娄烦东南部特别是庙湾乡的软米,色泽金黄,又软又黏,香味浓郁。用娄烦软米做的糕、馒头、溜米、粽子,一直是省城太原的畅销食品。娄烦端午节前后,正是各种植物幼苗生长旺盛时期,一些茎叶可入药的食物,这时药性也最好,所以端午的采集活动也十分广泛。早晨太原还未出山,人们就要出去野外折柳枝、拔艾草。柳枝不折坟上的,艾草不拔地河的。端午的艾,药性最好,据说能顶麝香用。回来后艾草戴在全家人的耳朵上,柳枝插在门窗上。为的是避邪和防蚊虫叮咬。过去娄烦还有给苍蝇插架一俗,即把柳枝折回来插在屋顶上让苍蝇爬,到除夕大扫除时才扔掉。这一习俗是百姓在无法制服苍蝇的情况下采取的最落后的办法,让苍蝇爬在架上,总比趴在食物上强。现在有办法对付苍蝇了,但柳枝还是要的,不过是在门上别一别闻一闻嫩柳叶的清香味而已。还有一些懂医道的人,早晨出去把蛤蟆逮回来,在其嘴里塞进墨汁,如果没有现成墨汁,就提前用鸡蛋和烟霉制成,然后把嘴里塞进墨子的蛤蟆用泥包住放在炕洞里熏,熏干后就制成香墨子了,用来给身上起了疽肿的人写“散”字。不知道蛤蟆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一到端午早晨就躲起来了,很难找到,这便留下一句歇后语:“五月端午的蛤蟆,圪躲圪躲就过去了。”娄烦端午节,还有一些地方有古会。周洪山普净寺古会,初四、初五、初六赶三天,下静油狐爷庙古会是从初三至初七赶五天。(五)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也称鬼节。民间这天要上坟祭祖,各家用白面捏成面人人,手巧的妇女在这天可大展其才,捏成各种活灵活现的动物面食,每个约用一两面,这些面食互相赠送邻友,供孩子们玩、食,饶有趣味。天池川有过节走亲串友的习惯,这段时间正是农闲季节,各村搭台唱戏,亲友们互致问候。在佛教寺庙中,僧人施舍饭食,其缘由取自目连救母的故事。(6)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一年中较为隆重的节日。各家要吃月饼及各种瓜果,取团圆之意。这一天,远在外地的人一般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晚上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家家院里摆满供品,人们在月光下谈天说地,边吃月饼瓜果,边赏月。这时已近秋收忙季节,农民遇上收秋忙碌,也要忙里偷闲,吃一顿团圆饺子。(7)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称重阳节。这时新米已熟,家家做糕吃,民间有“九月九,又吃花糕又喝酒”的俗语,表示祝贺当年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九月九还有登高的习俗,多为文人之举。他们在这天,相邀数人,登高远眺。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登高远望,心旷神怡,其乐无穷。现在已改称老人节,党政机关派人去看望离退休职工,敬老气氛日渐成俗。(8) 十眼月农历十月初一称十眼月。这天农家吃油糕或饺子,并上坟祭祖,谓之为亡故亲人送冬衣。(9) 冬节民间有过冬习俗,就是冬至这一天,也称冬节。在这天除吃好饭外,还要上坟祭祖。(10) 腊月初一腊月初一,天刚明,民间有咬炒炒的习惯。大人们在这天将孩子们叫醒,在被窝里吃头一天炒熟的莜麦、麻子、扁豆、莞豆、黄豆、瓜子、蚕豆等。(11) 腊八 腊月初八为腊八节。民间吃腊八粥,用软米、红枣、红豆等做成。早上,将腊八粥供在院内杏树上,称喂杏树,希望来年多吃杏。过去民间还有打冻凉(冰块)的习俗,大人、小孩在初七下午凿开冰面,将冰块搬回家中,放在院内、水缸中、粪堆上等处,喻意来年风调雨顺。初八早上,人们将水瓮中的冰块放在锅里做腊八粥。5、 调查总结(1) 我县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衰退的主要原因 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的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成熟的缩影,它既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反映着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人员的频繁流动,世界逐渐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形式乃至文化意识的巨大变化,使我们每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文化的“世易俗移”,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1.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日渐消远,原有农耕社会的文化形态和方式逐渐消退,人们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大多是植根于传统农业的,是农业社会和农耕文明的产儿。培育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土壤”的退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漠视于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这是许多传统民俗节日被逐渐“淡化”与“矮化”的一个重要原因。2.外来文化快速涌入带来的冲击 科技的发展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农耕文明架构下原有的诸多文化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快瓦解、涣散甚至泯灭。一些优秀的传统地方民俗文化,往往来不及清查就被外来文化的浪潮所席卷而去。不少曾经影响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生活艺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元素严重退化,传统文化意识和传统思想观念被逐渐淡化。比如西方情人节和中国七夕节的遭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演绎的是同样的主题,遭受的却是不一样的待遇,一个火爆,一个冷清。外来文化的冲击直接导致传统民俗节日主体组织机制难以形成,也成为了影响我县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本地人口流动频繁带来的冲击 作为集老、少、边、穷、移于一体的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小县,我县最大的特点是山多地少、村多人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据统计,全县11.14万人分布于170个行政村、842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90多人,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就占了50%左右,最小的自然村只有1户。这样的山水分割、人口分散、要素分离,导致了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低效率和低水平发展。特别是大量农村人口进城成为市民,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地方文化骨干的流失,客观上也造成了一些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日渐流失。此外,其他尚分散居住在各个乡村的村民也普遍外出经商务工,而且一般只在春节回家,节后又匆匆外出,一般村落在家居住的人员已所剩无几,很难组织一定规模的文化活动。4.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带来的制约 经济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融合,使得原本处于弱势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切割、肢解直至没落;另一方面,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赖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撑。我县目前就处于这样的双重困境当中,县域经济水平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农村群众尚不宽裕,地方财政收入极为有限,目前还没有能力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和发展。5.节庆活动运作模式单一带来的制约 任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地的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建立在一定经济和社会生活基础上的节日文化活动运作模式也应随之逐步改变。然而,从我县近年来组织的几个节庆活动来看,其运作模式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组织策划也有有待完善的地方,还一定程度存在“为办节而办节”的问题,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不够,群众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些也影响了我县各类节日活动的持续性开展。6.地方特色缺乏带来的影响 特色,是节庆活动的灵魂,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县除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特色外,其它的传统民俗节日都是大同小异,溶入的地方传统文化元素甚少,人为拼凑成分多,原生态成分少,未能很好地挖掘出地方传统民俗节日真正的文化内涵。各种传统民俗节日活动未能很好地成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的展现,原生态性、地方性特色的缺乏,也影响了我县民俗节日活动的吸引力。(二)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文化学认为,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例外。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物质层面(1)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2)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2.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另外,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艺,如祭神神词、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神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建神棚、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宝库。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精神层面(1)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美满:贵和尚美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化装的巡游、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此外,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清明折柳,端午采艾叶,重阳遍插茱萸,这些驱恶辟邪的习俗也显露出尚美的意愿。(2)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天人合一中国传统节日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文明。几乎每个节日都是一个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而逐渐产生的。在节日的选择上体现了人顺应自然的理念,让民众依照自然节奏、适应气候周期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而对节日的庆祝体现了人们祈盼农业生产的风调雨顺。这一点很好地阐释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另外,在节日中,人们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如:在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清明踏青娱乐,端午节划船竞赛,中秋节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等等。这些节日活动都可以让人们亲近大自然,感觉到“天人合一”的氛围,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与大自然的和谐。(3)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贵人伦“伦理本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国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礼俗,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比如合家团聚是春节和中秋节最显著的特点。另外,贵人伦还体现在对孝道的重视。每个节日几乎都有对祖先的祭祀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孝思之情。重阳节注重敬老孝亲;端午节又称“女儿节”,妇女回娘家,女婿看望岳父母等。这些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关心和孝道。还有不可不提的是,中国传统节日还具有协调人际、增强成员凝聚力的道德功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各种礼仪、仪式,这些礼仪、仪式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约束。而这些约束又会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伦理道德的一部分。所有的人都要遵循此种伦理关系,遵守其内含的道德要求。(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实价值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公休假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同时还将春节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在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日益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之时,国家从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传统节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重要的现实价值需要我们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挖掘和开发。1.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铸造“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上,如果能剔除其中的糟粕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有用成分,就能起到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并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例如,人们利用节日定期进行传统的表演与传统的教育,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加强。传统有时隐藏在生活的背后、隐藏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人们要选择具体特殊的时间将它呈现出来。通过各种习俗活动,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传统,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2.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传统节日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毋庸置疑,传统文化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洋溢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是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另外,传统节日文化往往与特定的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成为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如清明节与爱国忠臣介子推,端午节与爱国诗人屈原等等。通过这些素材,有利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普及、延续和发展,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心理认同和自豪感。(2)传统节日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越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应该是无声无息的,非教条的,潜移默化的。这样更容易让人们接受。所以我们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原则,讲求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如果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把思想信息寓于能给青少年带来快乐体验的活动之中,在节日文化中是渗透思想信念教育,就能有效地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采取空洞的说教而容易引起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局面,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青少年是一个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由于受各种思潮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青少年道德品质退化、理想信念淡化,所以抓住传统节日这一有利时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3)传统节日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亲情伦理教育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家人的相互交流减少,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以及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存在往往导致情感上的隔阂甚至家庭矛盾的出现。也有很多独生子女由于习惯父母的溺爱而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漠视父母的感情付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情伦理,重视家庭关系,传统节日生活中的人伦传统是其中的核心传统。在传统节日中,几乎每个节日都有回归家庭的主题。传统节日为家庭成员提供了周期性团聚和交流情感的的机会,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在节日习俗中得到特别的强调。因此,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让青少年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验并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十分必要。(4)传统节日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谐融洽的交往氛围有利于青少年提升道德水平,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节日正好提供了各种人际关系显露的平台。以传统节日为依托,通过节日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会关爱他人、了解社会,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各种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可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又可以把传统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悲催的狮子经理650字10篇范文
- 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模板
- 六年级写人作文我的好朋友500字12篇范文
- 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编制及执行报告
- 特别的除夕夜作文400字8篇
- 企业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数据驱动版
- 时代的选择课件
- 纪检四大监督课件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新编商务应用文写作》第四章 习题参考答案
- 垂体瘤患者护理查房
- 2024版标本采集课件
- 专题09 Module 5语法Grammar 特殊疑问句的用法-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外研版)
- 《工艺管理与改善》课件
- 《交通事故车辆及财物损失价格鉴证评估技术规范》
- 《广东省花生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护理老年科小讲课
- 外科微创手术管理制度
- 心理危机干预的伦理问题探讨-洞察分析
- 智慧校园医疗系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