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ROE设计修正带底座注射模具.doc_第1页
应用PROE设计修正带底座注射模具.doc_第2页
应用PROE设计修正带底座注射模具.doc_第3页
应用PROE设计修正带底座注射模具.doc_第4页
应用PROE设计修正带底座注射模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 论文 正文 题题 目目应应用用 PRO E 设计设计修正修正带带底座注射模具底座注射模具 专专 业业机械机械设计设计制造及其自制造及其自动动化化 班班 级级 姓姓 名名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职职 称称 2010 年 5 月 20 日 37 应用应用 Pro E 设计修正带底座注射模具设计修正带底座注射模具 摘摘 要要 本文以修正带外壳注塑模具设计为例 介绍了基于 Pro E 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与流 程 包括注塑工程分析 模具设计 确定型腔数目并选择注塑机 分型面设计 及成形方案 浇注系统设计 另外介绍滑块抽芯 模架加载 脱模机构设计和冷却系统的设计 并叙述了 模具的工作过程 叙述 Pro E 对模具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势 采用 Pro E 软件进行修正带外壳 注塑模设计 可大大缩短设计时间 降低设计成本 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 对同类产品的设 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 Pro E 分型面 滑块抽芯 I 37 Design of injection mold for correction tape back cover based on Pro E Abstract Taking the correction tape back cover for example paper introduced the method of the injection mould design based on Pro E and it include molded plastic engineering analysis mould design fixing the number of cavity selecting the right injection machine and creating parting surfaces make the shape scheme this is contained total structure design by hot runner system improve the surface quality and moldings efficiency make full use of resource save energy Besides slider lifter dividing a design for face sprinkling to note the system design state listed take off design and cool system design Further mold working process introduce The process of auto optimization design of mould structure the process of design based on Pro E soft ware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time and lower the cost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It can be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design of similar products Keywords Pro E Parting surface Slider lifter II 37 目目 录录 第第 1 1 章章 概述概述 1 1 1 设计项目概述 1 1 2 模具工业的重要性 1 1 3 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3 第 2 章 塑件成型工艺分析 4 2 1 塑件三维造型过程 4 2 2 塑件的拔模斜度 6 2 3 修正带外壳分析 8 2 3 1 塑料制品的设计原则 8 2 3 2 设计塑料制品的注意事项 8 2 3 3 ABS 的性能及其注射工艺分析 9 2 3 4 注射成型过程 9 2 3 5 注射工艺参数 9 2 3 6 ABS 成型塑件的主要缺陷及消除措施 10 第 3 章 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设计 11 3 1 浇注系统 11 3 1 1 流道的设计 11 3 1 2 浇口的设计 12 3 2 冷却系统的设计 12 3 3 排气系统的设计 13 第第 4 4 章章 模具结构形式和注射机的确定模具结构形式和注射机的确定 14 4 1 型腔及分型面数目的确定 14 III 37 4 2 注射机的选取和校核 16 4 2 1 选择注射机所需参数计算 16 4 2 2 选择注射机 17 4 2 3 校核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 17 第第 5 5 章章 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设计 19 5 1 工件分割 19 5 2 抽取元件 19 5 3 铸模 20 5 4 模拟分模 21 5 5 模具选材原则 22 5 6 塑料模具材料的确定 23 5 7 模架的确定 23 5 7 1 模架的选择 23 5 7 2 模架尺寸的确定 23 5 8 模具装配及其工作过程 24 5 8 1 模具装配结构图 24 5 8 2 模具工作过程 25 总总 结结 2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8 附录附录 模具装模具装配配图图 29 0 37 第第 1 1 章章 概述概述 1 11 1 设计项目概述设计项目概述 随着塑料工业发展 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 塑料成型模具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它是 塑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成型塑料制品的工具 而现在发展越来越迅猛的手机行业 对注塑模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注塑模具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本设计以修正带外壳为例 介绍了基于 Pro E 的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该流程包括工艺 分析 选择注塑机 确定成型方案 并对该注塑机进行必要的工艺参数分析 成型零件的设 计与分析以及模架及其各个部件的选取 而设计工具 Pro E 的选取 使设计更加方便 快捷 因为它不但包含了建模功能 为设计模具的型芯 型腔 镶块 电极等提供了相应的建模工 具 模架和标准件功能为设计提供了各种行业标准 这些都为设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1 21 2 模具工业模具工业的重要性的重要性 利用模具成型零件 是一种少切削 无切削 多工序重合的生产方法 采用模具成 型的工艺代替传统的切削加工工艺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零件质量 节约材料 降 低生产成本 从而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因此 模具在现代工业的主要部门 如机械 电子 轻工 交通和国防工业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例如 70 以上的汽车 拖拉 机 电机 电器 仪表零件 80 以上的塑料制品 70 以上的日用五金及耐用消费品 零件都采用模具生产 由此可见 利用模具生产零件的方法已成为工业上进行成批或大 批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 它对于保证制品质量 缩短试制周期 进而争先占领市场 以 及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因此德国把模具称为 金属加工中的 帝王 把模具工业视为 关键工业 美国把模具称为 美国工业的基石 把模具工业 视为 不可估其力量的业 日本把模具说成是 促进社会富裕繁荣的动力 把模具工业 视为 整个工业发秘密 我国将模具工业视为整个制造业的 加速器 从另一方面来看 机床 刀具工业素有 工业之母 之称 在各个工业发达国家中都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模具工业的重要性 模具成型工艺在各个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 使得模具行业的产值已经大大超过机床 刀具工业的产值 这一情况充分说明了国民经济蓬 勃发展的过程中 在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进行激烈争夺的过程中 愈来愈多的国家 采用模具来进行生产 模具工业明显地成为技术 经济和国力发展的关键 1 37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 不少工业产品质量上不去 新产品开发不出来 老产品更新速度慢 能源消耗指标高 材料消耗量大 这都与我国模具生产技术落后 没有一个强大的 先进的 模具工业密切相关 因此 要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获得高速发展 尽快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 的差距 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 惟一的出路就是必须尽快将模具工业搞上去 使模 具生产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 从而充分发挥模具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 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 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从以下四个方面 可以看出模具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第一 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 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的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 不能没有做引线框架的精密级进冲模和精密的 集成电路塑封模 计算机的机壳 接插件和许多元器件的制造 也必须有精密塑料模具和精 密冲压模具 数字化电子产品 包括通讯产品 的发展 没有精密模具也不行 不仅电子产品 如此 在航天航空领域也离不开精密模具 因此可以说 许多高精度模具本身就是高新技术 产业的一部分 有些生产高精度模具的企业 已经被命名为 高新技术企业 第二 模具 工业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 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 是 推动模具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 CAD CAE CAM 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 使模具的设计制 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 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 还有赖于采用数控精密高效加工设 备 逆向工程 并行工程 敏捷制造 虚拟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也要 与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嫁接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三 模具工业是装备工业的一个组成 部分 模具作为基础工艺装备 在装备工业中自然有其重要地位 因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 需要的装备 其零部件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模具做出来的 第四 模具工业地位之重要 还在 于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 机械 电子 汽车 石化 建筑 都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 之相适应 机械 电子 汽车工业需要大量的模具 特别是轿车大型覆盖件模具 电子产品 的精密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 目前在质与量上都远不能满足这些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 2 37 1 31 3 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前景前景 中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 历经半个多世纪 有了很大发展 模具水平有了较 大提高 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 48in 约 122cm 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 6 5kg 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 精密塑料模具方 面 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 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 经过多年的努力 在模具 CAD CAE CAM 技术 模具的电加工和数控加工技术 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技术 新型模具材料 1 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进入 21 世纪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 随着资本 技术和劳动力市场的重新整合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加入 WTO 以后 将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基地 而在现代制造业中 无论 哪一行业的工程装备 都越来越多地采用由模具工业提供的产品 为了适应用户对模具制造 的高精度 短交货期 低成本的迫切要求 模具工业正广泛应用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来加速模 具工业的技术进步 这是各行各业对模具这一基础工艺装备的迫切需求 随着电子 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模具 CAD CAE CAM 技术是模具设计 制造技术 的发展方向 模具和工件的检测数字 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 模具设计 分析及制造的三维 化 模具产业的逆向工程以及模具软件应用的网络化是主趋势 另一方面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模具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模具行业出现 了一些新的设计 生产 管理理念与模式 主要有 适应模具单件生产特点的柔性制造技术 创造最佳管理和效益的精益生产 提高快速应变能力的并行工程 虚拟制造及全球敏捷制造 网络制造等新的生产模式 模具标准件的日渐广泛应用 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 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 且还能提高模具的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广泛采用标准件 通用件的分工协作生产模式 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的绿色设计与制造等 模具技术的发展能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效率 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合格率 对于 增强我国的科技 经济实力都能其到巨大作用 3 37 第第 2 2 章章 塑件成型工艺分析塑件成型工艺分析 2 12 1 塑件三维造型过程塑件三维造型过程 零件主体部分通过拉伸命令得到 其效果如图 图图 2 12 1 拉伸实体拉伸实体 拉伸草绘形状及为零件的最大外轮廓 其中弧线部分由于没有原始数据只是凭感觉画出 与原实物有所出入 拉伸草绘如图 2 2 图图 2 22 2 草绘图草绘图 4 37 外表面为曲面 可通过曲面替换命令将表面替换为曲面 用于替换的曲面同样是通过 拉伸得到 其草绘截面为圆弧 拉伸的截面在主体零件正上方 并且要将零件整个零件覆盖 如图 2 3 图图 2 32 3 然后再对各边缘倒圆角 完后再抽壳 外表面有一环形槽 可通过扫描得到 由于表面为曲面 无法绘制草绘图 可先在其上 方创建一基准平面 将扫描轨迹画好后 再同过投影命令 将曲线投影到表面上 效果如图 2 4 图 2 4 5 37 6 37 内部放齿盘的地方有排列成圆形的突起部分 可通过阵列得到 外表面上有一些突起的字体 通过拉伸即可得到 其他一些空和突起部分通过拉伸命 令都可得到 最终三维效果如图 2 5 图图 2 52 5 塑件结构图塑件结构图 2 22 2 塑件的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是为了便于脱模 防止塑件表面在脱模时划伤 擦毛 在设计塑件表面沿脱模 方向应具有合理的脱模斜度 塑件的脱模斜度大小跟塑件的性质 收缩率 摩擦因素 塑件 的壁厚和几何形状有关 在设计时 可以参考一些资料来确定塑件的脱模斜度 一般以塑件的材料为选择依据 而 ABS 塑料的脱模斜度为 40 1020 本设计选择的拔模斜度为 0 2 在设计完成之后 为了检测塑件的拔模斜度是否符合要求 需要对塑件进行拔模检测 Pro ENGINEER Wildfire 提供的完善的拔模检测方法 10 塑件检测完成后的结果如图所示 图 2 6 2 7 所示 粉红色的表示拔模斜度为 20 绿色的表示拔模斜度为 00 7 37 图图 2 62 6 塑件拔模斜度检测 正面 塑件拔模斜度检测 正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 塑件的外表明都呈粉红色 而内表面都呈青色 不曾出现出现其他的 颜色 如果出现黄色 说明塑件中存在未拔模的情况 应该对塑件作相应的修改 除非塑件 有特殊的要求 否则应该直到看不到黄色为止 显然 外表面和内表面看来 塑件的 拔模斜度符合开始设定的拔模斜度要求 图图 2 62 6 塑件拔模斜度检测 底面 塑件拔模斜度检测 底面 8 37 2 32 3 修正带外壳分析修正带外壳分析 该塑件为修正带外壳 其表面要求一定的光泽度及质感 并且其材质要求具有一定的强 度 刚度 耐热和耐磨损等性能 同时还必须满足绝缘性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要求具有良好 的抗冲击强度 据此 塑料可选择为 ABS 塑件最大尺寸为长 73 4010mm 宽 35 4162mm 最高 14 0648mm 密度为 1 05g mm 影 3 响塑件公差的主要因素是 模具制造误差及磨损误差 尤其是成型零件的制造和装配误差以 及使用中的磨损 塑料收缩的波动 注射工艺条件的变化 塑件的形状和飞边厚度的波动 脱模斜度及成型后塑件的尺寸变化 该塑件收缩率设置为 0 6 2 3 12 3 1 塑料制品的设计原则塑料制品的设计原则 塑件塑料制品的质量不仅与模具结构和成型工艺参数有很大关系 而且取决于塑料制品 本身的结构设计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在设计制品时 应当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在保证使用和性能的前提下 塑料制品的结构力求简单 壁厚均匀 使用方便 设计制品时应尽量考虑结构合理 便于模具制造和成型工艺分析的实施 使用最简单 的工序和设备来完成制品的成型过程 日用生活制品和儿童玩具等要求外表美观 在设计时应与美工人员共同研究 一变设 计出两全其美的制品 高效率 低消耗 尽量减少制品成型前后的辅助工作量 并避免成型后的机械加工 2 3 22 3 2 设计塑料制品的注意事项设计塑料制品的注意事项 进行塑料制品设计开发时 制品的结构特征直接影响模具成型的效果 为避免在模具 设计和模具加工时 因壁厚 拔模斜度和圆角等因素造成制品缺陷 应当在设计制品结构时 考虑以下因素 1 尺寸 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在设计塑料制品时 制品的尺寸要满足使用要求 不 能太大 同时要考虑模具的加工制造 设备的性能 还要考虑塑料的流动性能 在指定 制品的精度时要尽可能低 要考虑到塑料的收缩 注塑成型条件 塑件形状 模具结构 模具的磨损等因素对精度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要尽可能低 制品的表面粗糙度由模具表 面的粗糙度决定 一般选择 Ra 1 式4 1 型腔数校核合格 式中 m V 1 05 7431 543 7 8g 10 m 0 6m 0 6 11 4 68g 2 1 k 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 一般取0 8 18 37 M 注射机的额定塑化量 5 6g s t 成型周期 取 60 秒 2 注射压力Pe的校核 Pe kp0 1 3 100 143Mpa 式4 2 而所选注射机Pe 150Mpa 注射压力校核合格 式中 k 注射压力安全系数 取1 3 P 取110Mpa 塑件成型时所需要的注射力 0 3 锁模力F校核 F k AP 1 2 348 68 0 型 418 42KN 式4 3 而该注射机的锁模力F 600KN 锁模力校核合格 其他安装尺寸的校核要待模架选定 结构尺寸确定以后才可进行 式中 P 塑料熔体对型腔的平均压力 型 A 塑件和流道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k 锁模力安全系数 一般取1 1 1 2 0 由以上的校核 可以确定该注射机的选择合格 19 37 第第 5 5 章章 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设计 直接与塑料接触构成塑件形状的零件称为成型零件 其中构成塑件外形的成型零件成为 凹模 构成塑件内部形状的成型零件成为凸模 在通过 Pro E 生成分型面之后 可通过分型 工具 创建型芯和型腔 Pro E 会根据产品及分型面的相关尺寸自动处理完成 生成型腔和 型芯 5 15 1 工件分割工件分割 分型面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将工件进行切割的一个假想平面 借助分型面我们就可以将工 件分割为我们所需要的体积块 前面已经将分型面做好 利用 Pro E 中分割体积块命令 就 可以分割出凸 凹模以及镶块 1 镶块的分割 在零件的表面有两个镶块 首先应该对这两个体积块进行分割 如 果先分出上下模的话 这两个体积块就会被主分型面切割成两块 当然不行 接下来就是将 侧面的镶块分割出来 2 上下模的分割 镶块分割出来之后 就可以借助主分型面分割出上下模 5 25 2 抽取元件抽取元件 工件被切割成所需要的体积块后 还要将其转换为模具元件 做的时候 系统老是提示 零件存在绝对精度冲突 在 Pro ENGINEER 里可以使用 精度 命令来修改零件或组件的精度 零件的精度是一个 与零件大小的相对值 有效值范围为 0 01 到 0 0001 缺省值是 0 0012 当提高零件精度 减少相对精度的数值 后 零件在生的时间也会加长 可以修改配置文件选项 accuracy lower bound 来修改相对精度值的下限 有效的下限值为 1 0000e 6 1 0000e 4 零件精度值要小于零件上的最短边与包容零件的长方体的最长边的比值 除非 有必要 一般情况下使用缺省的精度设置即可 20 37 在以下情况下 可能需要改变零件的精度 在一个很大的零件上添加一个非常小的 特征 用两个零件使用相交法 融合或切割 来生成新零件时 两个源零件要兼容 它们就必须具有相同的绝对精度 要使用相同的绝对精度 可以估计两个零件的尺寸并 分别乘于各自的相对精度值 如果结果不一样 可以改变零件的相对精度值直到结果相 同为止 例如 小零件的尺寸是 100 相对精度值是 0 01 乘积 绝对精度 就是 1 大零件的尺寸是 1000 相对精度值也是 0 01 乘积 绝对精度 就是 10 要使两个零 件的绝对精度值相同 可将大零件的相对精度值该为 0 001 修改零件的相对精度可选择 设置 精度 修改精度值后整个零件将自动再生 绝 对精度和相对精度 绝对精度使 Pro ENGINEER 可以辨认的最小尺寸 使用当前的系统单 位 要使绝对精度功能可用 可将系统配置文件选项 enable absolute accuracy 设置为 yes 绝对精度功能可使不同尺寸的零件或不同精度设置的零件 例如从其他 系统导入的零件 可以良好地配合在一起 在 17 0 版之前 所有的零件都采用相对精 度 因此当从另一个不同大小的零件复制或融合几何的时候 需要使用不同的绝对精度 工作 通常情况下 对于大多数零件应该继续使用相对精度 在以下情况下才需要考虑使用绝对精度 在某些操作 例如 Merge 和 Cutout 等 这 些操作从其他零件复制了几何模型 为制造和模具设计准备设计模型 要使导入的几何 Geometry 和目标零件相适合 你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办法来使一组零件的精度相适合 给它们设置相同的绝对精度 以其中一个零件 通常是最小的零件 为准 将它的绝对精 度值赋予其他所有零件 你可以通过 ACCURACY 菜单来设置零件的绝对精度 或叫分辨率 若系统配置文件选项 enable absolute accuracy 已经设置为 yes 则系统出现以 下选项 Relative 设置相对精度 Absolute 设置绝对精度 缺省的情况下系统采用相 对精度 用系统配置文件选项 default abs accuracy 可设置系统缺省的绝对精度值 绝 对精度值将持续有效 直到你下次修改它的值为止 修改绝对精度值时 可使用 Select Part 选项从当前 Session 里选择零件 使当前零件使用该零件的绝对精度值 5 35 3 铸模铸模 Pro E 中铸模命令相当于对注塑成型的一种模拟 通过铸模命令 能够在我们所创建 的模具中产生一个实物模型 通过这个模型 我们也可以看出分型面是否正确 21 37 5 5 4 4 模拟分模模拟分模 做的时候 可以用软件中视图分解命令进行模拟分模 以下为模具各部分图形 图图 5 15 1 镶块镶块 图图 5 25 2 凹模凹模 图图 5 35 3 凸模凸模 22 37 图图 5 45 4 铸模塑件铸模塑件 图图 5 55 5 模具爆炸图模具爆炸图 5 55 5 模具选材原则模具选材原则 模具的分类 一般把模具按使用寿命的长短分五级 一级在百万次以上 二级是 50 万 100 万次 三级在 30 万 50 万次 四级在 10 万 30 万次 五级在 10 万次以下 一级与二 级模具都要求用可以热处理硬度在 HRC50 左右的钢材 否则易于磨损 注塑出的产品易超差 故所选的钢材既要有较好的热处理性能 又要在高硬度的状态下有好的切削性能 当然还有 其他方面的考虑 因我很少接触国产塑胶模钢材 故只能介绍在珠三角常用的进口料 通常 选用瑞典的 8407 S136 美国的 420 H13 欧洲的 2316 2344 083 或日本的 SKD61 DC53 原为五金模材料 特殊情况下使用 一类的钢材 除此外 注塑的原料及 23 37 其所增加的填料对选用钢材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玻璃纤维对模具的磨损大 有些塑胶料有酸腐蚀性 有些因添加了增强剂或其他改型剂 如玻璃纤维对模具的损伤 大 选材时均要综合考虑 有强腐蚀性的塑胶一般选 S136 2316 420 一类钢材 弱腐蚀性 的除选 S136 2316 420 外 还有 SKD61 NAK80 PAK90 718M 强酸性的塑胶料有 PVC POM PBT 弱酸性的塑胶料有 PC PP PMMA PA 产品的外观要求对模具材料的选择亦有很大的影响 透明件和表面要求抛镜面的产品 可选 用的材料有 S136 2316 718S NAK80 PAK90 420 透明度特高的模具应选 S136 其次是 420 5 65 6 塑料模具材料的确定塑料模具材料的确定 动模型芯的切削量最大表面质量要求相对不高 选用的材料为瑞典 一胜百 的 8407 这种材料的出厂硬度大概为 185HB 韧性和延展性能佳同时切削性能良好 适应在数 控铣床或加工中心加工 为了保证塑件外表面的粗糙度 定模型腔的材料选择 S136 硬度约为 215HB 因为 Cr 含量高可抗腐蚀具有不锈作用可以保证在大批量生产中塑件外表面的质量 滑块型芯选择大同模具钢 DC53 该种模具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高温回火后硬度 可达 62HRC 可以满足抽芯时摩擦和碰撞对材料的要求且退火后切削性能都要优于 skd11 5 75 7 模架的确定模架的确定 5 7 15 7 1 模架的选择模架的选择 根据型腔的布局可看出 型腔件分布尺寸为 92 35 则确定选用模架为在 模架管理 对话中的 目录 对话框中选择标准模架 在 模架尺寸系列 中选择 150 150 型 系 统将自动装载装配模架 如图 5 6 所示 5 7 25 7 2 模架尺寸的确定模架尺寸的确定 在改变视图后可以发现 模架的动 定模板的厚度与型腔和型芯的尺寸不匹配 在 Pro E 模架管理 对话框中 用 编辑组件 来编辑该模架 plate h 设置数据来自 下面的几个模板尺寸确定 各模板尺寸的确定 1 A板尺寸 A板是定模型腔板 塑件最大高度13mm 在模板上还要开设冷却水道 冷却水道离型腔 应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A板厚度取30mm 24 37 2 B板尺寸 B板型芯是凸模 型心 固定板 凸模的成型部分最大高度为16 1 5 14 5mm 因此B板 厚度可取30mm 定模板 动模板的 plate h 分别设置为36 27 装配模架将更新这两块模板 使之 与型腔和型芯的厚度相匹配 图图 5 65 6 模架的选取模架的选取 5 8 8 模具装配及其工作过程模具装配及其工作过程 5 8 15 8 1 模具装配结构图模具装配结构图 模具工程图 见附录 25 37 图图 5 85 8 模具三维效果图模具三维效果图 5 8 25 8 2 模具工作过程模具工作过程 模具装配试模完毕之后 模具进入工作状态 工作过程如下 1 对塑料 ABS 进行烘干 并装入料斗 2 清理模具型芯 型腔 并喷上脱模剂 进行适当的预热 3 合模 4 对塑料预热 注射准备 5 注射塑料 充模 保压 倒流 浇口冷却后的冷却和脱模 6 模具工作过程开模时 开模系统带动动模部分移动 由主分型面分型 同时斜滑 块开始侧向抽芯 当模具开启到终点位置时 在型芯包紧力的作用下 塑件从定模型腔中 拉出 推出机构动作 推板在注射机推杆的作用下 带动顶出机构顶杆运动 继续推出 塑 件进而从动模上的型芯脱落 完成塑件与模具的分离 合模时 通过斜滑块上的斜面及导柱 在导柱套内复位退回 完成合模 合模结束后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过程 由于采用了热流 道系统 不需要设计定距分型机构 使模具的结构得到了简化 7 塑件的后处理 26 37 总总 结结 该设计基于 Pro E 而完成 而 Pro E 是集 CAD CAE CAM 一体的功能强大的三维参数化软 件 其模具模具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建模工具及各种行业标准件 这都为设计节省了大量的 设计时间 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设计中采用了热流道技术 这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 并能大幅度节省制件的原材料和节 约能源 缩短成形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 易实现自动化生产 采用这一技术的重 点目的便是节省原材料 节约能源 为能源短缺 环境恶化的当今世界作一份贡献 通过三个多月对手机塑料外壳模具的设计 我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与流程有了一个比较 全面的了解 在这个不断设计 学习 再设计的反复操作过程中 我们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 一种科学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特别是在 利用现代化的设计上 我有了很多的自己的设计思想 在设计的过程中 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尤其是在流道的设计 抽芯机构的设计以及成型 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