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教案.doc_第1页
字体设计教案.doc_第2页
字体设计教案.doc_第3页
字体设计教案.doc_第4页
字体设计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课 程 教 案 课程名称 字体设计与编排 授课班级 06艺术设计(本)3 班 授课时间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周 任课教师 程笑君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目 标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外文基本字体的书写方法及创意字体设计的基本规律,能够根据文字内容独立完成字体创意绘写的全过程;了解字体与版式编排的基本方法;会运用字体设计简单的平面物,如标语、店面、海报、招贴等,使所学知识在相关课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字体设计能力,解决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要 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外文基本字体的书写方法及创意字体设计的基本规律,能够根据文字内容独立完成字体创意绘写的全过程;了解字体与版式编排的基本方法;会运用字体设计简单的平面物,如标语、店面、海报、招贴等,全面提高字体设计能力,解决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问题。二、教学进度上课日期2007年 10月 24日 至 2007 年12月 7 日周数7课时56学分4周次周课时授课内容及方法作业要求与数量1周8内容:第一章 字体设计概述1.1字体设计的概念1.2字体设计的功能1.3字体的分类1.4字体设计的范围第二章 中文字体设计2.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2中国书法艺术对汉字的影响2.3汉字间架结构的一般规律2.4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方法:理论讲授、运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2周8内容:课堂临摹黑体、宋体字方法:理论讲授、课堂练习、单独辅导摹写宋体一张,黑体一张3周8内容:2.5常见字体的书写方法2.6汉字创意的条件及方法方法:课堂练习、讲评作业、单独辅导、一字9种变形4周8内容:变形字体设计(1) 变形字体设计(2)方法:理论讲授、课堂练习、单独辅导、单字或成语词语再设计5周8内容:此次 方法:课堂练习、单独辅导、摹写罗马体、无装饰线体各一张6周8内容:第四章 字体的编排与组合4.1编排的意义与功能4.2汉字编排的基本常识4.3拉丁字母版面编排4.4文字组合的原则方法:课堂练习、讲评作业、单独辅导拉丁字母组合设计一张7周8内容:拉丁字母编排设计方法:课堂练习、讲评作业、单独辅导拉丁字母组合设计一张三、考核方法与要求考试: 熟练掌握字体的书写 30%独立完成字体创意绘写 25%了解版式编排的基本方法 25%作业量的完成情况 20%四、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等使用教材(统编、自编、自选或手稿)创意字体 刘时燕 编 参考书目(包栝画册、乐谱、唱片、录音、录象带) 字体设计速查手册 王伟 编字体设计原理 尚娜 译其他说明备 注经审阅,教案符合要求,同意开课。 领导签字: 章 目第一章 字体设计概述学时数4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目的:使学生能够了解字体的功能及字体的分类,明确字体设计的范围。 要求: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字体的功能及字体的分类,明确字体设计的范围。 1.1字体设计的概念 1学时1.2字体设计的功能 1学时1.3字体的分类3学时 1学时1.4字体设计的范围 1学时 知识点及教学难点课堂训练内容知识点:字体设计的功能和字体设计的分类难点: 字体设计的分类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小结理论讲授、运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本部分内容课后手写) 章 目第二章中文字体设计学时数28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目的:熟练的掌握宋体、黑体两种字体的书写方法,通过汉字创意的条件及方法的学习,能够独立创作一种至两种字体。要求:要求同学们了解汉字的书写规律,熟练的掌握宋体、黑体两种字体的书写方法并能够独立创作一种至两种字体。2.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1学时2.2中国书法艺术对汉字的影响 1学时2.3汉字间架结构的一般规律 1学时2.4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 1学时 知识点及教学难点课堂训练内容知识点:常见字体的书写方法、汉字创意的条件及方法。难点:汉字创意的条件及方法。黑体、宋体字的临摹各一张,一字的9种变形,单字或成语的再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小结观看幻灯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单独辅导 章 目第三章 拉丁字母字体设计学时数8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目的: 使学生了解拉丁字母的基本结构,熟练的掌握无饰线体、罗马体的书写方法,能对字母进行变形设计。 要求:要求同学们了解拉丁字母的基本结构,熟练的掌握无饰线体、罗马体的书写方法,能对字母进行变形设计。3.1拉丁字母的起源 1学时3.2拉丁字母的基本结构 1学时3.3拉丁字母的种类和基本特点 1学时3.4拉丁字母常见体的书写方法 2学时3.5字母的设计方法 3学时 知识点及教学难点课堂训练内容知识点:拉丁字母的起源、拉丁字母的基本结构、拉丁字母的种类和基本特点难点:拉丁字母常见体的书写方法、字母的设计方法 摹写罗马体、无饰线体各一张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小结理论讲授、课堂练习、单独辅导(本部分内容课后手写) 章 目第四章 字体的编排与组合学时数16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目的:不但掌握汉字及拉丁字母的编排法则,还能够创作出几种汉字及拉丁字母的组合方式。要求:要求同学们掌握汉字及拉丁字母的编排法则,能够创作出几种汉字及拉丁字母的组合方式。4.1编排的意义与功能 1学时4.2汉字编排的基本常识 4学时4.3拉丁字母版面编排 4学时4.4文字组合的原则 7学时 知识点及教学难点课堂训练内容知识点: 汉字编排的基本常识、拉丁字母版面编排、文字组合的原则难点:拉丁字母版面编排、文字组合的原则拉丁字母组合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小结理论讲授、课堂练习、单独辅导(本部分内容课后手写)第一章 字体设计概述字体设计是人类生产与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的。当远古的人们将抽象的几何符号与象形图符逐渐发展成文字形式后,人类的文明就有了质的飞跃。如今已知最早的字母符号是古代腓尼基人创造的,后来的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均由其演变而来。古希腊人引进了这套字母系统后,在视觉上演化出美好和谐的形式,并极大地发展了字母的审美设计和使用功能。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在文化上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明,并将希腊字母完善为拉丁字母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在字体发展史上有着新的历史意义。以罗马字体为代表的早期字体设计充满了优美的节奏感、空间感与整体感。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书籍装帧、商标等各个领域中。字体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工具在文化、经济等领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今日,我们依然能领略到罗马字母的设计魅力。在以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种不同风格的字体伴随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特征应运而生,这些风格迥异的字体,有的端庄典雅(如安塞尔古典字体),有的繁缛华丽(凯尔特字体),有的则雄健有力(哥特字体),有的豪华、奔放和奇特(巴罗克字体)。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欧洲文艺复兴,极大地推动了字体设计在技术与观念上的改进,人们开始讲究艺术效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出现了一种符合人们视觉规律强调色彩、形态、调子及质感的设计字体。工业革命时期,字体设计在商品销售、文化教育和传播科学技术方面发挥了空前的作用。印刷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字体设计的多样化,由英国人发明的黑体字在字体的形、比例、量感和装饰上作了新的探索。各种符合时代特征的流行字体大量产生,如埃及体、爱奥尼亚体、克拉伦登体、拉康体、多利安体等。现代字体设计理论的确立,则得益于十九纪三十年代在英国产生的工艺美术运动和二十纪初具有国际性的新美术运动,它们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的革命意义深远。现代建筑、工业设计、图形设计、超现实主义及抽象主义艺术都受到其基本观点和理论的影响。我国的字体设计源远流长,有着十分久远历史。有学者认为,它的产生可推溯到商代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图形文字,至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春秋战国以虫鸟书为代表的金文字体、秦汉及其后的篆书字体、宋元明清的宋体印版字体及二十世纪的现代字体设计等几个发展阶段。我国字体设计的历史和发展脉络与拉丁字体同样清晰与悠久,只是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字体设计概念一直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并反映在各个时期人们对它不同的称呼和叫法上。最为常见的如“美术字体”、“装饰字体”或“变形字”等。它们分别反映了人们对字体设计不同时期的不同认识与理解。甚至还出现一种较为片面的观点,认为字体设计就是对字形进行笔划上的装饰变形或美化,而缺乏对字体的应用与功效进行整体的研究与构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国外三大构成理论以及其他现代设计理念的引进,我国设计界开始用现代平面设计观念来重新审视字体的设计,使之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训练)手段之一。各大院校有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名称,将原来的“美术字”课改名为“字体设计”,教学方法由单纯的技法训练改为设计基础的训练和设计思维的培养。字体设计概念的内涵也更趋清晰全面。今天的字体设计概念已经冲破了几十年来将文字进行个体形象美化的局限,在现代设计观念的指导下,依托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多元化的时代精神的影响,走上了具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广阔道路。字体设计像所有人类艺术活动一样,总是与人类的生活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文明的演进,现代国际网络的资讯发展以及视觉化与艺术化的视角,为字体设计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性,并使现代字体设计的表现手法逐步趋向极大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在信息化、数字化行等崭新手段的操作下,字体设计不断迸发出新的概念与全新的视觉反应。一、字体设计的概念字体设计的英文名称为typegraphic,意为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字体设计属于平面范畴,主要是研究文字字体、点画、字架、行间及编排等艺术规律,探讨文字造型的理论与文字的表现手法。作为学生要全面掌握和运用视觉要素的设计法则,运用现代设计理论,采用多种造型手段,设计出在特定的空间上满足实用需求和符合视觉审美的文字。字体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敞开式的内容,变幻莫测的设计语言与视觉形式。字体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和方法,给人以美的感受。二、字体设计的功能字体设计具有两大最基本的基本功能:信息传播、视觉审美在我国秦汉时期,瓦当曾被广泛地使用在建筑上,起着一种华丽的装饰作用,给建筑增添了审美上的愉悦感。瓦当文字的内容多是吉祥纹样,这些文字通过精心的设计安排,形成适形的造型,与建筑形境吻合,加上方圆并存、点线结合、穿插呼应,形成烂漫多姿的形象,是我国古代文字设计的典范。瓦当这种文字结构方式还影响了以后的传统标识设计,如“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现在的生活中字体设计也被广泛地使用。如广告、杂志、商标、商店招牌、包装、影视等媒体等,在其中可以看到许多被设计师们精心设计后的文字。优秀的的字体设计能让人过目不忘,既起着传递信息的功效,又能达到视觉审美的目的。从现代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它已是企业或产品与人们沟通的一种方式。字体设计是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理论基础指导下的一门实用而基本的应用设计。它涉及到字体的造形、色彩的搭配、字间行间的编排三个方面的内容。字体设计,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单是为感觉上的美好而存在,只求形与色令人悦目愉快,更重要的是,必须保持每个文字形态的个性,且需要受到一个条件的制约,那就是简洁、易认,同时如果有可能还应该尽量表现出每个词句的意义精神。那么如何使文字形象美化、视觉显著、词句意义加重,就是字体设计的功能。三、字体的分类字体设计是一个边缘性学科,涉及面广泛,要分类较为困难。对中国设计者而言,广义的说可分为:汉字字体设计和拉丁字母字体设计两大类。而按照字体设计的范畴和各自的功能定位来分,一般可划分为:标准字体的设计;合成字体的设计;书法表现的字体设计;部分变形的字体设计;其它字体设计等。1、标准字体的设计标准字体设计是企业形象拓展中最重要的因素,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由于文字本身具有明确的说明性,所以,可以直接将企业,品牌的名称传达出来,通过设计加强视觉形象,以达到宣传的功效,强化企业形象及品牌的竞争力。对于标准字体的设计要依据品牌、宣传主题与内容而精心制作,还要适合于标志图形的形态,对于字里行间的宽度,笔画的配置,线条的粗细,统一的风格做周密的规划,以使标准字体设计与标志取得合谐与统一的效果,形成完美的整体配置。标准字体设计的成功与否造型表现占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要将公司经营内容或产品特征,采取象征性的造型加以具体表现,明确地说明字体所代表的意义与内容。在设计中要把握以下四个原则:(1)必须易读耐看。(2)必须优美而富于现代感。(3)设计必须适合使用目的。(4)要有独特的个性。2、合成字体的设计合成字体设计也叫特定文字、商标文字或连字设计,特别强调识别性和整体组合的独立性。合成字体设计是将名称的两个字或几个字排列在一起,做整体性的组合设计,可当商标来使用。合成字体的设计在设计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1)能够直接将广告主题或产品印象,透过文字造型让观者理解。(2)文字的造型能使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3)使用于各种传播媒体时,也能发挥充分的视觉效果。(4)造型能给予多数观者好感,受到欢迎。3、书法表现的字体设计书法表现的字体设计是以中国书法所表现的各种字体设计。是一种纯粹的视觉形式和抽象设计,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创意性。书法表现的字体设计是时代的发展,继承了传统草书特点,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字体。在现代商业设计中有着其他文字难以比拟之处,其实用性较强。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展览、包装等平面广告设计中。书法的意趣在于用笔,借鉴传统书法形式的字体其意趣在于造型。书法表现的字体设计,应该通过线的移动,笔势连绵回绕,舒畅流丽,使文字造型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由于传统书法有某种特定的识别性特征,设计师运用时采用选择、复制、加工、组合方法。不为人们所熟悉的不具备视觉意义,所以在此类字体设计中需要设计师具有较高的书法修养水准。4、部分变形表现的字体设计变形字体是在各种字体的基础上把字的各个笔画或个别字进行变化或加工而成。这种字体标新立异,使原来常见的呆板的电脑字体获得时尚文字风格,丰富了字体内涵,给人一种既现代又亲切的感觉。这是一种将规范的字加以创意、完善的一种文字风格,它赋予文字字面以外的强烈意念,通过丰富的联想别出心裁地展示出文字。部分变形表现的字体在设计中可以将具象形穿插配合,也可将单纯的笔画与部首偏旁及空间结构进行灵活变化。这种不确定的特性在设计中大大加强了灵活性和个性,突破了程式化、概念化、一般化的视觉习惯模式,给人以崭新的印象。5、其它特殊的字体设计现代电脑与印刷术的发展为字体设计提供了摄影特技、印刷网纹等技术,应用光的折射和网点的浓淡变化合字体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站在信息化、艺术化的视角审视,它无疑是一种有着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与处理技法。它的艺术设计空间已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美术字的范畴,铸就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演进为名副其实的文字信息传达媒介设计。霓虹灯字、灯泡字、磁砖文字、电脑文字、木箱文字等,材料和工具都有特殊性。四、字体设计的范围1、形体设计以设计意图和安排字形的特定空间的大小及字数的多少为依据。较长的空间内安排较少的字,可把正方形的字绘成扁方;较窄的范围内安排较多的文字,可把方形的字改为长方形的字。需表现动感较强的或表现轻松活泼的,或表现速度与危急的内容,字形可倾斜变化。根据不同的内容还可做其他形体的变化,但不能强求形体的怪异(透视、重叠、立体、厚度、阴影)。2、笔画设计汉字是以宋体或黑体为基础的,拉丁字以现代罗马体或无饰线体为基础,对笔画的粗细或造型进行再塑造。汉字一般在撇、捺、点、提、钩等付笔画上做变化,主笔画横或竖除做粗细,长短的变化外,还可在顿角或起笔、收笔处进行加工。拉丁字多在笔画的粗细和饰线上进行设计。3、结构设计有意识地把字体结构的比例、布白大小等加以夸张、归纳,以此改变文字的书写常规。如:把某些笔画拉长或缩短,把斜笔画改为平直笔画,使部分笔画重叠组合,改变字的重心等等。这种结构上较大的变化虽能给人以新鲜感和趣味性,但却不宜多用,也不适合于字数较多的词句。第二章 中文字体设计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体从开始的象形逐渐演变到象征,由开始的单纯变得繁杂,又由繁杂发展到简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断锤炼、精简、综合才一步步形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文字历史与人类史几乎同步,最早存在形成是一种似画非画符号,距今6000多年历史。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草书,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结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得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二、中国书法艺术对汉字的影响书法在我国有着古老辉煌的历史,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创新,已成为人类创造文字、记录事物和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它的发展与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的。具体表现在: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到隶、楷、行、草等各种形态的逐渐形成。汉字的书法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书法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理论体系与造型规律,它起于点画用笔,系于单字结构,成于整幅章法,美于风神气韵,“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法度森严而变化无穷。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六国大量的区域性文字,经李斯等人收集整理和简化后,以秦小篆为规范书体,史称”书同文”。小篆字形修长,笔化圆泣,具有风流飘逸的艺术格调。代表作有秦阳陵虎符。隶书:“隶书者,篆之捷也”。它比篆书易写实用。由于隶书撇、捺两笔划向两边分散,像个八字,所以又叫“八分书”。张迁碑是汉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结体方整,取横势,笔画多是棱角森挺的方笔,亦兼势挑法,具变化之妙。真书(楷书):是在汉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汉隶在定型成至今的方块字过程中,同时也孕育了行书与草书。真、行、草三种书法的重要定型期是在魏晋时期。完成汉字书体演变的魏晋,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的的两位书法革命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史的新一页。钟繇:主要书法成就在真书方面,它以正书的横,捺取代了隶书的蚕头燕尾,促进了真书的定型。代表作宣示表。王羲之:东晋人,学钟书,并改革了钟繇的笔法,使真书完全摆脱了隶书的风格。兰亭序对后世影响最大,其章法布局,浑然一体,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行书:“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行书是介于真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为东汉刘得升所创。广义的说,行书实际上是将端正字体较自由的写出来。到唐代,行书随楷书的发展而日趋成熟。云麾将军碑,笔力遒劲,笔势开张,左低右高,给人险峭爽朗的感觉。草书:唐代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后世的书法大家。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其后有李邕、张旭、颜正卿、柳公权、怀素等。他们造就了中国书法的辉煌。唐代的草书堪称我国书法史上的一绝。张旭的肚痛贴用笔顿挫会转,刚柔变化,兼有音乐的旋律、诗的激情、绘画的笔墨情趣,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怀素的自叙贴是狂怪怒绝、笔墨飞舞的狂草书,活泼飞动,笔下生风。三、汉字间架结构的一般规律汉字是由横、竖、撇、捺、点、提、钩的基本笔画不同组合构成方块字。方块字的特性由隶书奠基,楷书定型。分独体字与合体字(占90%以上)。独体字如厂、自、门、成、大。合体字是由两个以上独体字或由独体字配上偏旁组合而成。合体字结构类型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间架结构指汉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及上下,左右位置的配合关系。汉字的偏旁均属次要笔画,且大部分笔画较少。因此一般情况下在字格中所占的空间较小。上下结构的字,一般要上紧下松(指上半部分在字格中所占空间小些),如:;罗、灵、军等。但也有的字上部笔画较多于下部笔画,如:华、智、型等,这时笔画少的部分空间要小些,变为上松下紧,下半部分所占空间小些。上中下结构的字,如赏、索、器等,中间部分要略紧些。同时应注意上下部分的重心要对正。左右结构的字,左为偏旁时,如师、波、碑等,要左紧右松;右为偏旁时,如部、刻、新等,则要左松右紧。左中右结构的字,如辨、彻、锻等,中间要略紧。半包围和全包围的字,外框为主笔,要内紧外松。如:医、网、司、道、痛、园等。汉字的结构很复杂,绘写时就要根据每个字的不同结构具体分析各部的大小。四、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汉字与拉丁文字不同,它的外形是单独的方块,可横、竖编排,除少数是单形字外,它的内部结构大多是有单笔组成的部首,再由部首和部首结合成为字。我国传统书法理论中十分强调文字的间架结构,认为字的点画应服从于字的结构。印刷字体中的宋体与黑体,尽管其笔划造型不同,但在组合结构上的规律却是共同的,遵循这些规律,可使我们将字体设计得严谨而匀均,美观而统一。1、先主后次:文字有主次结构和主次笔画之分。通常应首先安排好主要的笔画,控制整个字体的格局后再写次要笔画,这将有利于字体结构的安排,使文字结构紧凑,空间合理。2、上紧下松:上紧下松是设计字体的基本法则之一,由于视觉中心往往力高于几何中心,所以书写时字体的上半部要尽量紧凑些,而下半部则应舒畅些,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平衡。3、横细竖粗:由于人们视觉的影响,加上汉字本身横笔画多于竖笔画的原因,对字体中同样宽度的横笔和竖笔,要考虑到横笔应细于竖笔,合理的字体空间布白。4、穿插响应:汉字的组织形式较为复杂,归纳起来有三种基本形式:上下式;左右式;内外式等。我们在书写汉字时,应考虑到这些组织形式,使笔画之间的气韵互相连接、相让、穿插、呼应,从而产生灵活而严密的效果。5、协调统一:对字体中的各个空间进行平衡,使其均匀而分布合理;并对文字的比例、笔画、动势作适当的调整,使整个字型稳定而有生气。五、常见字体的书写方法1、宋体宋体分老宋和新宋。老宋是从北宋刻书字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宋体形体是正方形,横细竖粗。横笔收笔及转折处都有与竖画等宽的顿角,撇、捺、点、提、钩均保留书法痕迹,带笔锋。结构方中有圆,刚柔相同,典雅庄重。横画:横笔画与字格的上下边平行,宽是竖笔画为1/4。起笔处呈斜角形,略加宽。收笔处有顿角,角度一般与竖宽相等,顿角上的角近似于直角。竖画:竖笔画与字格的两边平行,竖宽一般为字格的1/8左右。起笔顶部为略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并做一个呈半圆形的小顿角;底部要略宽,收笔处要略向右上方倾斜。底部线要略带孤度。点:点有长点短点之分。点的所有边线均以弧线画成。点划的最宽处应不超过竖宽。最宽处应在整个点划的底部,绝不可中间宽两头窄。点的方向性很强,大小也有变化,但不管怎样变。点的基本形要似水滴状。横转竖:横划转向竖划的转角处留有顿角,这个角要比横划的顿角小一些,外形也与横划的顿角不同。还有少数部首有竖转向横的连笔结构,其转角在左下,也有顿角,与横转竖的顿角相似,稍小。撇:撇分长撇和短撇。撇的起笔与竖相同,有小顿角。短撇弧度较小,在有些部首内几乎成可成楔形。长撇的中下部分由两条弧线构成。三点水:三点水的上两点与点划的画法相同。下点实际上是一个挑点,起笔在下,收笔在上。整个挑点的长度不能少于底部圆弧的四倍。要注意挑点的方向,收笔处应在右上方。上两点的布局应与挑点上半部分平行排列。右弯钩:起笔和上半部分结构与竖划相同。一半部分向右弯,收笔呈回钩。全部是弧线造型。回钩:即宝字盖右边的顿钩。整个外形由四条边线组成。其中三条直线,一条弧线,右下角作小弧。回钩的顶点要与宝字盖左边圆点的顶尖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左弯钩:左弯钩也有长短之分,它与右弯钩不同之处在于起笔,右弯钩的起笔是平头,而左弯钩是尖的。左弯钩的全部边线均以弧线画成,钩的上边线长度不得少于竖宽。竖钩:多数竖钩的起笔及中上部分与竖划相同,在底部转角处取竖宽的中心点为圆心画圆。钩的上边线以圆的上边为准作向左的平行线,钩的上边长度不得少于竖宽。钩的右下边与圆相切,底边向左下倾斜。钩的左半部分是以两条内、外弧线构成。钩尖一般是尖的,也可作一小弧与此相切构成钩尖。平撇:平撇由三条边线构成。底边基本上是水平的,右边是倾斜的直线,起笔不留顿角,上边线呈缓弧。平撇一般是文字最上端的首笔。提:提的三条边均是直线,不得有弯弧,要刚劲有力,呈楔形。捺:捺的三条边全是弧线,起笔处是两条弧线的相交点。收笔处的底边线也是弧线。整个捺的最宽处与竖宽相等。平捺:平捺的前半部分用两条弧线画成。起笔处一般呈尖状,也可以是圆角。如呈尖状,则以两条弧线的相交点为起笔,与捺划相同。折弯钩:折弯钩也称包钩。凡拆弯钩起笔都是以横开始,然后转为竖,接下来向左略弯,最后向左回钩。折弯钩与竖钩不同,竖钩的上边是与竖呈90度转角,而折弯钩的上下两边均与圆弧相切。竖弯钩:底部向右转弯,转弯处与竖钩的做法相同,只是方向调换向右。转弯后再向右伸展,这一段的运笔宽度最好不少于竖宽。然后向上挑钩。整个竖弯钩要用五个圆弧的边线互相结合构成,比较复杂。2、黑体黑体受西方无饰线字体影响,20世纪初在日本诞生的。字体略同于宋体,笔画粗细均匀无宋体装饰性笔型,庄重美丽富现代感。中国印刷业长期购日本宋体和黑体字模,日本引进中国仿宋体,楷体,中日印刷字体相近。黑体特粗体、大黑、中黑等适于标题、导语及多种展示目的,细黑体又称等线体,排印短文和图版说明。从笔画上看黑体字,虽不如宋体字那样俊秀多变化,但是它很引人注目,显示出了浑厚有力、朴素大方的独特风格。黑体字字形方正,基本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是方形,所以称为方头体。黑体字基本笔画的宽度大致均等,一般为字格的1/8,根据需要也可以大于或小于1/8。由于横向笔画在视觉中显粗,所以横画要比竖画略细,以求得视觉上的均衡。黑体字的笔画变化少,既单纯又统一,黑白对比强烈、醒目。横画:横画起笔与收笔呈方形,没有顿角,横画并不是规矩的长方形。在起笔与收笔处要向外扩,使它形成中间略细,两头略粗的笔势。这是为了调整人们在观察长条形状时产生的两端偏窄的错视,同时也使呆板的笔画增添了活泼与生气。竖画:竖画与宋体的竖笔画相近似,起笔顶端向右下略倾斜做一个小顿角,向左略加宽;收笔处两侧均要略向外扩,比起笔要扩大的小些。竖画底边线为直线,整个笔势要挺拔。撇:撇分长撇、短撇、竖撇、平撇。长撇、短撇、竖撇起笔都与竖画相同,带有顿角,收笔处呈方尾,没有宋体的笔锋,撇底略宽,收笔处为向内的弧线。长撇的笔势向左下方自然倾斜,撇愈长弧度愈大。短撇因形态短小,以致左右边线近似于直线,收笔处保持笔画的基本宽度。竖撇由竖画起笔,下部自然撇出,要注意笔势的弧度,不能写成折笔。平撇:起笔略宽,不做顿角,笔形趋向水平,中间略细,收笔处再略放宽。捺分斜捺、平捺。斜捺起笔不做顿角,要略收细(这是为了避免与其它笔画相接时产生过大的黑块)。捺底略宽,收笔处为向内的弧线。平捺起笔如斜捺,捺身渐与字格平行,捺底略带弧度。收笔与老宋体的平捺基本相同。点:点分长点、短点、左斜点和右斜点。点的外形似矩形。点在字的不同位置上应有变化:有的点起笔略宽,收笔弱;有的点起笔略窄,收笔略宽。长点两条边线略带弧度,短点两条边线近似于直线。提:提起笔略宽并带有顿角,然后向右上方挑出,收笔处等于竖宽。钩:钩分竖钩、右弯钩、左弯钩、竖平钩、横折弯钩、横折平钩、背抛钩、回钩。竖钩起笔如竖画,下部向左做钩。左弯钩起笔略细,呈方形,不做顿角,向左弯曲,收笔处向左做弧钩。右弯钩起笔如竖,然后向右下方自然弯曲,收笔处向右上方做钩。竖平钩起笔如竖画,底部向右转为横画,收笔处向右上方做钩。横折弯钩:横折弯钩由横画起笔,末端转折为竖弯钩,转折处不做顿角。横折平钩:横折平钩也是横画起笔,然后转为斜折,底部向右转为横画,收笔处向右上角做钩。背抛钩:背抛钩由横画起笔,转为右弯钩。回钩、平钩分别在横画收笔处转为斜折和竖折。3、仿宋体仿宋体是介于宋体与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特征:笔划粗细均匀,起收笔顿挫明显,字体娟秀,笔画细劲,多用于排印古籍正文及各类书刊引言、注释、图版说明等。20世纪初我国有数家出版社和字模厂发行过不同风格的仿宋体活字,其中问世较早的是浙江人丁善之、丁辅之兄弟于1916年刻制,由中华书局采用的“聚珍仿宋”。4、长美黑体长美黑体是我国50年创造的,它吸收了黑体、宋体某些特征,厚重饱满,其主要笔划平头齐尾,而点、捺、撇、提的笔画形态与横细竖粗的特征又融入宋体字的变化。字体外形呈现长方形,庄重醒目,新颖大方,适用于标题文字。六、汉字创意的条件及方法1、字体的创作条件创意设计贵在“点子”的绝妙构思,而对于“点子”的挖掘要注意具备构思到位、定位准确、想象丰富三方面条件。构思到位:如福字。用吃亏是福这句话来进行创意,用“亏”字代替福字中的“口”。采用这种偷梁换柱的办法虽在字中加入“亏”字,但不影响字的整体形象和发音,所以点子要洽到好处。定位准确、望文生义:依形联想是汉字的又一大特性。“生义和联想”是对汉字共性的认识,而缺少对个性特征的认识。如“人”是共性的,而我们每天见到的是具体的张三、李四。汉字创意设计强调的则是个性特征。同一字,构思定位不同,设计的角度就不同,传达出来的概念和字意所延伸出的方向不同。想象丰富:象形、会意、形声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在汉字再设计中,他们都不是孤立应用的,而是综合考虑相互渗透。2、字体设计的创意方法:形声结合:如“舞”字的设计。可延伸到龙的飞舞,形成“舞龙”的概念。加强、减弱:只有在和字义有某种内在联系时,才能得到使文字含义加强的效果,使文字的内涵得到充分发挥。“量”中“日”字加大,则与下部不协调,不堪重负的形式感。减弱就是和字义有联系的缺笔少画。应注意的是汉字笔画不可以任意加减,有的文字多一笔或少一笔就变成另外一个意思了。如“太”字,少一点就变成“大”字,“大”字多一点则变成“犬”字。添加重复:是充分表达事物形态,增加视觉传递效果的一种方法。指在不影响文字、笔画和阅读的情况下,加进与文字有关联的形象和笔画,使字面意义加重。重复也是进一步扩展汉字概念与内涵的手法。特别指出的是民间流传已久的双喜字,字典查不到的符号,在生活中又处处可见,符合人们古老而简单的愿望“喜事成双”双喜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已成为一个文字,其实它既不是单音字也不是一个词组,而是汉字创意的再设计。形象符号:它并不是具象形,而是设计者对事物进行观察和理解后,将自己的感受换成一定的符号传达出来。将不同的符号巧妙合理的加入到文字中,能够加大文字的视觉冲击力,还能传达出文字内在的涵义。第三章 拉丁字母字体设计拉丁字母是世上应用广泛的文字,我国的汉语拼音采用的也是拉丁字母。同中国的汉字一样,拉丁文字的产生、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印证。一、拉丁字母的起源拉丁字母起源于图画,它的祖先是复杂的埃及象形字。大约6000年前在古埃及西奈半岛产生了每个单词有一个图画的象形文字。经过了腓尼基亚的子音字母到希腊的表音字母,这时的文字是从右向左写的,左右倒转的字母也很多。最后罗马字母继承了希腊字母的一个变种,并把它拉近到今天的拉丁字母,从这里开始了拉丁字母历史有现实意义的第一页。当时的腓尼基亚人对祖先的30个符号加以归纳整理,合并为22个简略的形体。后来,腓尼基亚人的22个字母传到了爱琴海岸,被希腊人所利用。公元前1世纪,罗马实行共和时,改变了直线形的希腊字体,采用了拉丁人的风格明快、带夸张圆形的23个字母。最后,古罗马帝国为了控制欧洲,强化语言文字沟通形式统一,也为了适应欧洲各民族的语言需要,由i派生出j,由v派生出u和w,遂完成了26个拉丁字母,形成了完整的拉丁文字系统。罗马字母时代最重要的是公元1到2世纪与古罗马建筑同时产生的在凯旋门、胜利柱和出土石碑上的严正典雅、匀称美观和完全成熟了的罗马大写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称赞它是理想的古典形式,并把它作为学习古典大写字母的范体。它的特征是字脚的形状与纪念柱的柱头相似,与柱身十分和谐,字母的宽窄比例适当美观,构成了罗马大写体完美的整体。在早期的拉丁字母体系中并没有小写字母,公元4世纪-7世纪的安塞尔字体和小安塞尔字体是小写字母形成的过渡字体。公元8世纪,法国卡罗琳王朝时期,为了适应流畅快速的书写需要,产生了卡罗琳小写字体,传说它是查理一世委托英国学者凡约克在法国进行文字改革整理出来的。它比过去的文字写得快,又便于阅读,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使用。它作为当时最美观实用的字体,对欧洲的文字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黄金时代。15世纪是欧洲文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对拉丁字母形体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原来一些连写的字母被印刷活字解开了,开创了拉丁字母的新风格。同时这一时期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技术与文化的发展、繁荣迅速推动了拉丁字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流传下来的罗马大写字体和卡罗琳小写字体通过意大利等国家的修改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卡罗琳小写字体经过不断的改进,这时得到了宽和圆的形体,它活泼的线条与罗马大写字体娴静的形体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完满的统一。这一时期是字体风格创造最为繁盛的时期。18世纪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新兴资产阶级提倡希腊古典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产生了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工整笔直的线条代替了圆弧形的字脚,法国的这种审美观点影响了整个欧洲。法国最著名的字体是迪多(firmin didot)的同名字体,更加强调粗细线条的强烈对比、朴素、冷严但又不失机灵可亲。迪多的这种艺术风格符合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在意大利,享有“印刷者之王”和“王之印刷者”之称号的波多尼 (giambattista bodoni)的同名字体和迪多同样有强烈的粗细线条对比,但在易读性与和谐上达到了更高的造诣,因此今天仍被各国重视和广泛的应用着。它和加拉蒙、卡思龙都是属于拉丁字母中最著名的字体。二、拉丁字母的基本结构我们通常所说的拉丁字母是指26个英文字母,分为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大、小写字母的配套使用源于印刷术的发展,当时的文字抄写人员既是文字的抄写者,又是文字的设计者,他们在文本句子的开头,字母用大写字体为引导,文本中间的字母均用小写字体,这种文字书写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字体从最初的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到古埃及体、哥特体、到无饰线字体,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发展到今天字体的种类纷繁多样。大多数字体都有共同的、确定的基本结构。基线:是一条水平线,所有字母都排在线上。x高度:对大、小写字母而言,指字体的高度或者字体主体的高度,与小写字母“x”的高度相同,故字母“x”被用来作为衡量所有字母高度的标准。上位:小写字母字体高于x高度的部分。上位线:通过所有高于x高度部分的笔画连成的与基线平行的线。下位:小写字母字体低于x高度的部分。下位线:通过所有低于x高度部分的笔画连成的与基线平行的线。凹位:字母中封闭的空间或者凹陷的部分。衬线:字母主要笔画的顶部或底部突出的笔触(有一些字母没有衬线,称为“无衬线字体”)。三、拉丁字母的种类和基本特点自从腓尼基人创造拉丁文字至今,字体的种类精采纷呈,不胜枚举。绝大部分字体有一些内在的相似性,具体可分为三种类型:1、衬线字体字的顶端和字脚处有衬线。它们的特点是粗细对比强烈,有衬线,整体感觉精致,有历史感。2、无衬线字体字的顶端和字脚处没有衬线。字体更为简洁流畅,力度感、现代感强由英国人发明的黑体字就属于无衬线字体3、手写字体近似于手写的字体,富有个性和灵活性,种类涉及传统与当代、纤细与粗旷,形式多样。四、拉丁字母常见体的书写方法生产力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信息传播工具文字的发展。相对而言,在15世纪以前的字体还不够完善与规范,我们今天所说的字体typegraghic一词是在印刷发明以后才有的。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字体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后。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促使拉丁字母形成新的规范风格,而文艺复兴的浪潮也极大地推动了大小写字母的完善和多种风格的出现,许多成为传世之作,流传至今。以下介绍几种在历史上较有代表性的字体。1、古典罗马体大写字母分析分析图以正方形为基准。字高为100,字母h竖线宽度为9%,横线粗细为5.5%,竖线加饰线共宽23%。h字母加饰线和正方格基本同宽,中间横线的底边在方格中心,上半内白比下半小些。字母n的左上和右下之尖以及字母u的底部圆弧,要稍胀出字格之处,以此调整视错,求得与其它字母之间的均衡。n的斜干线比左右竖线粗些,与h竖线一样粗。u的左侧竖线与h的干线一样,右侧与h横线一样。字母z的下横线比上横线要长些,左下角比左上角往外突出。左上角与右下角的形状要注意。k、x、y的交叉点和斜线位置不完全在竖划的中间。k的斜线尖端位于干线的1/2处。字母x的交叉点应在中心以上,另外上下两块空白的尖端不能相对,不能在同一垂线上。字母y的干线(下半部)应比上半部长,上半部的空白尖端对在干线右侧。e、f、l在图中重叠,它们只占正方形的一半。e、f、l的上中下横线粗均为字高的4%,长短及线端的饰线形状须加注意。字母t的上横线较e的上横线稍粗,为字高的6%,左端和右端的饰线方向不同。字母i的干线在古罗马体中最粗,为字高的10%。干线宽加上饰线总宽为字高的30%。字母j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将下部弯弧收纳在字格之内;另一种是把弯弧直伸到字格之外。字母m的字幅较宽,中间的外白空间比字母v要宽,两边竖线要象两足往左右倾斜,字脚饰线向字格外突出。a的两足饰线正好抵住方框的下两角。v则恰如反a,其饰线也正好顶在上两角上。w则是由两个v重叠构成。a、v、w的尖端稍向字格外突出,以保持视觉上与其它字母大小均衡。m、a、v、w凡左高右低的斜线粗均为字高的9%,而右高左低的斜线粗为6%。字母o的外边为正圆。字母c的左半边与o的左边相同;右侧上下两弧和顶角要胀出o的圆周之外。字母d如同h和o的各半相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