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_第1页
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_第2页
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_第3页
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_第4页
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任其亮 1,21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成都 610031摘 要:在系统分析重庆综合交通体系布局、综合交通运量及结构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重庆综合交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四个问题:结构不尽合理;运输能力不够;运能不能适应运量发展的需要;现有的管理体制约了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关键词:综合交通;布局问题;重庆市中图分类号:f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747(2006)02-0033-07existed conditions andproblems of chongqings transportation systemren qi-liang1,21transit college,chongqing jiaotong2college of traffic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and transportation,southwest 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xisted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of chongqing anddiscusses the four main problems in chongqin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at is, the trafficstructure is illogical;the transportation capability is not enough; the transportation capability is lagged; and the existed management system restricts the perfec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market.key words: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distribution problems, chongqing city收稿日期:2005-10-28.作者简介:任其亮(1978-),男,山东莱芜人,重庆交通大学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交通工程的科研与教 学工作。 33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 年第 2 期0引言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主骨架。“一环五射”是指由成渝高速公路、渝长(涪、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50 年代以前,重庆交通以水运为主;第二 阶段是 50 年代以后至 80 年代以前,是西南地区的铁 路建设高潮,铁路逐步取代水路成为交通运输系统的万)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南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构成的五条放射线以及由上界高速公路和射线在主城区交汇构成的高速公路环线。2003 年底 公路通车总 里程为 31 407 km (其中 :高速公路 580 km、一级公路 168 km、二级公路 3 624 km、三 级公路 3 928 km 、四级公路 14 262 km 、等外公路8 845 km)。全市公路网密度约为 38.1 km/100 km2。 全市 40 个区市县通二级油路(水泥路)率为 100%, 乡镇通公路率为 100%,行政村通公路率为 86.7%。2003 年底重庆有等级汽车客运站 163 个(其中: 一级客运站 6 个、二级客运站 29 个、三级客运站 45 个、四级客运站 83 个),等级货运站 6 个(其中:三 级货运站 4 个、四级货运站 2 个),乡镇通公路班车 率约为 97%;都市圈内已建成公路主枢纽客运站场 5 个、货运站场 1 个;全市开通的跨省客运班线共 480 余条、市内跨区县客运班线 820 余条。2003 年重庆市民用车辆保有量达到 781 250 veh(其中 拥有民用 汽车 342 483 veh ,其它 机动 车438 767 veh)。民用汽车中,载客汽车 179 961 veh(其 中营运车 37 473 veh、出租车 14 034 veh),载货汽车153 625 veh (其中营运 车 119 956 veh ),特种汽 车2 870 veh。(3)水路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国 43 个水运主枢纽港口之一,我国西南地区江海联运、水陆换主力军,成为中长距离运输的首选;第三阶段是 80年代以后,公路和民航崛起,逐步改变了铁路一统天 下的格局,尤其是 1997 年重庆直辖以后,公路和民 航的发展更为迅猛,综合交通发展的大趋势已经形成,目前,已基本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共存共荣的局面。尽管重庆的综合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1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1.1 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布局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集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综合交通布局为:(1)铁路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市域铁路主要集中在西部,有成渝线、渝黔线、襄渝线、达万线四条铁路干线和三(江)万(盛)铁路支线、万(盛)南(川)地方铁路等,在建的万宜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将形成四川、重庆向华东、华南的便捷大通道。据统计,2003 年底铁路营运里程约 632 km,其中,国家铁路 585 km,地方铁路 47 km,另有企事业 单位铁路专线 60 余条计 200 余 km 在市内各站与路 网接轨。境内现有北碚站、珞璜站、铜罐驿站、唐家装的最大交通枢纽,我国西部地区各类物质通江达海的外贸口岸。境内水系发达,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通航河流 187 条计通航里程 4 222 km(其中:二级航道 515 km,三级航道 164 km,四级航道 95 km, 五级航 道 308 km ,六级 航道 126 km ,七级 航道 611 km,等外级航道 2403 km)。全市有 20 个主要港区,拥有各类生产性码头泊 位 1 273 个、码头岸线 60 287 m,年综合通过能力货 运 4 931 万 t、客运 5 613 万人次。2003 年全市拥有民用运输船舶 3 986 艘,其中,沱站等客货运站 24 个。重庆火车站是全路客运大站,2001 年高峰日始发旅客列车达 42 对,抵达北京、上 海、广州、福州、厦门、南宁、郑州、武昌、昆明、杭州、西安、成都等全国大城市。(2)公路重庆是全国 45 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已初步 34 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任其亮机动船 2 933 艘,驳船 787 艘,帆船 266 艘。(4)民航 目前重庆开通的民用机场有江北国际机场和万共有 3 个停机位,可满足 b737 系列、b757-200、a320等类型飞机起降;航站楼面积 5 780 m2,通讯、导航、 气象、灯光等设备先进;目前开通了重庆、成都、广州机场 2 个。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干线机场,有一条 2 800 m60 m0.36 m 的跑道、一条 2 800 m44 m0.36 m 的 平行滑行道。客机坪总面积共 31 万 m2,有停机位 31 个(其中近机位 7 个,远机位 24 个;c 类停机位 11 个,d 类停机位 18 个,e 类停机位 2 个)。飞行区等 级为 4e 级,有完善的应急消防系统及配套的助航灯 光系统,可满足 b747 专包机等各大中型飞机的起降。 航站楼 25 000 m2,机场整体设备及配套条件居全国 先进水平。目前与重庆通航的国内外城市达 58 个, 航线 70 余条,覆盖全国各大区域(含香港、澳门), 除呼和浩特外各省会城市均已通航。同时,开辟了通往韩国汉城、日本东京、名古屋、泰国曼谷、德国慕州、西安、宜昌、广州、北京等航线,将陆续开通上海、桂林、海口、昆明等航线。(5)管道重庆是我国天然气重要产区之一,国家建设的干线输气管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为开县垫江重庆泸州的输气干线,于 1975 年建成,另 一条为“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出川的“忠武线”(忠县至武汉干线)输气管道,于 2004 年 12 月建成投入运营。2002 年建成的兰州成都重庆(兰成渝)成 品油输油管道,被喻为“西部血脉”,是目前国内输 送距离最长、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成品油管道,年 设计输送柴油、汽油 500 万 t,成渝段最大输送能力 可达每年 250 万 t。尼黑、杜塞尔多夫等地的国际航线和香港、澳门的定期与不定期航线。1.2 重庆市综合交通运量及结构万州机场属支线机场,按 4d 级规划,近期按 4c级建设,占地 3 161 亩,有一条长 2 400 m60 m0.34 m 的跑道,一条联络滑行道,停机坪 19 200 m2,19962003 年的运输量及结构如表 1,可以看出: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水路表 1 19962003 年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构成情况tab.1 chongqings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from 1996 to 2003数 量比重/(%)运输种类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客运43 123 46 999 49 772 53 290 57 852 60 087 62 853 59 17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铁路1 725 1 835 1 875 2 130 2 140 2 165 2 149 1 94943.93.843.73.63.43.3/(万人次)公路37 410 41 143 44 872 48 343 53 170 55 742 58 512 55 67386.887.590.290.791.992.893.194.1水运3 900 3 937 2 888 2 694 2 425 2 057 2 046 1 41798.45.85.14.23.43.32.4运输 量民航88841371231171231461310.20.20.30.20.20.20.20.2货运25 818 25 293 26 494 26 390 28 022 29 469 31 177 34 113 100100100100100100100100铁路3 112 2 937 2 780 2 790 2 848 3 029 3 191 3 49112.111.610.510.610.210.310.210.2/(万 t) 公路水运20 214 20 626 22 129 22 202 23 646 24 600 26 076 284 0678.381.583.584.184.483.583.683.32 491 1 729 1 582 1 395 1 526 1 838 1 907 2 2149.66.865.35.46.26.16.5民航1.21332.4 2.472.62.200000000 35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 年第 2 期续 表数量比重/(%)运输种类2003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客 运铁 路 公 路 水 运民 航227.2545.7113.2457.5210.79238.8448.3128.8450.9610.75247.6249.17145.5835.1517.73255.852.615532.315.9270.4954.1170.1431.1815.06279.253.41183.7225.7816.29292.5452.45193.8727.7918.43267.87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万 人次km)50.06187.5113.4616.8420.149.825.34.720.253.921.34.519.958.814.27.220.660.612.66.22062.911.55.619.165.89.25.817.966.39.56.318.77056.3周转 量货 运客 运铁 路 公 路 水 运 民 航390.05360.53329.16337.9371.39388.87400.82446.7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万tkm)170.1959.45160.250.16171.262.49126.660.17163.665.699.550.4168.969.299.40.4175.872.5122.760.33174.2579.26135.020.34166.2989.91144.270.35181.42107.33157.70.343.615.241.1047.517.335.1049.719.930.20.15020.529.40.147.319.533.10.144.820.434.70.141.522.4360.140.62435.30.1周转 量客 运铁 路 公 路 水 运 民 航52.7264.9330.27147.4950.82263.2231.31129.4349.75262.2432.44121.6948246.9532.06119.946.75252.832128.5846.47246.732.96125.3346.54244.0733.13135.8345.27256.8533.6894.991 285.5/km运输 距 离1 226.42 1 279.42 1 293.92 1 292.68 1 287.31 1 324.39 1 262.33货 运铁 路 公 路 水 运 民 航151.07546.8929.41643.31142.54582.9130.3732.58124.24588.4929.64629.291 344128.04605.3831.17712.54132.53617.2830.66804.46131.96575.2732.22734.6128.56521.1234.48756.53130.96519.6837.78712.29/km1 323.33 1 6901 333.33 1 3751 376.52 1 346.15 1 363.64的 815 244.5 km/ 万 km2 、德国的 1 222.5244.5 km/万 km2 1。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重庆市的铁路网密度仍 显不足。其次,重庆市的铁路布局呈“西密东疏”形态。作 为一种长距离、大运量、经济环保型的交通方式,其 布局理所应当覆盖其运输大通道。从重庆市跨区域运 输需求分布现状和未来发展看,重庆至达川方向、重 庆经合川至南充方向、重庆经潼南至遂宁方向、重庆 经荣昌至内江(成都)方向、重庆经江津至泸州方向、 重庆经綦江至贵阳方向、重庆经黔江至怀化方向、重 庆经石柱至恩施方向、重庆经万州至宜昌方向等 9 个 方向是重庆市的主要出入境运输通道。但目前铁路仅 能勉强顾及其中 3 个方向,即使加上在建的遂渝铁 路、渝怀铁路、万宜铁路,路网布局仍不均匀。(2)公路等级结构偏低从表 2 重庆市公路等级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 可以看出,重庆市公路等级结构偏低,这主要是因为不 但高等级公路比重偏低,而且四级及以下公路比重明显货运优势逐步得到发挥。铁路和民航客运量比重逐渐减小,公路客运量比重日益增加,机场发送量基本不变,铁路、公路、民航的平均运距均有一定延长,而水运平均运距大幅度下降;铁路和民航货运量比重基本不变,公路货运量逐步减少,水路货运量逐步增加;铁路和水路平均运距均有所下降,而公路和民航平均运距增长较快。2重庆市综合交通存在问题分析2.1 结构不尽合理,交通运输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铁路网络密度不足,布局不均2003年重庆市铁路网密度为79.7 km /万km2,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81.5 km /万km2、东北地区的162.8 km /万 km2、华中地区的158 km / 万km2、华东地区的143.3 km/ 万 km2 ,更低于美国的 244.5 km / 万 km2 、日本的 570 244.5 km/万km2、法国的652 244.5 km/ 万km2、英国 36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任其亮偏高3。高等级公路比重 13.9%,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4.9%,更低于东部地区的 23.9%;另一方面,等外 级公路比重 28.2%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8%和东部地区的 9.4%。这样的公路等级结构无法适应重庆市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要实现交通部提出的“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目标,为广大农村全面小康 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持,农村公路改造升级的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表 2 重庆市公路等级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tab.2comparison of highway rate between chongqing and china等级公路/km高速公路比重/(%)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四级及以下公路比重/(%)等外公路比重/(%)地区总计/km高 速二级及以上重庆31 4075804 3721.8513.973.628.2全国总计1 811 17729 811269 7801.6514.967.320.8东部地区515 56514 692123 1852.8523.957.59.4中部地区550 0587 98584 8101.4515.465.720.2西部地区745 5547 13461 7851.08.375.229.1注:表中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战略研究(3)水运结构性矛盾突出航道等级结构不合理,除长江干线外,航道等级会让延误多,总能力尚不及京广、京沪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一条干线的输送能力。总量偏少、布局不均、普遍偏低,通航 100 吨级以下船舶的航道占通航总里程的 63% ,远远低 于珠 江三角 洲地 区通航 里程 5 823km 中三级 及以上航 道 626 km 、四 级航道 416 km、四级及以上航道占珠江三角洲内河通航里程 的 17.9%2的现状;运输船舶中,从总体上看,具有船型多、机型复杂、技术性能差、吨位小、能耗高等设施不全等问题突出,与铁路运输的核心优势相比,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对铁路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先行的大动脉地位尚十分脆弱。(2)公路通达深度不够目前,重庆已有 3 万多 km 纳入国家统计的公路, 另外还有 7 万多 km 村道。从总里程来看,规模已经 不小。事实上,规划的“三环十射”高速公路骨架中已形成出入境快速运输通道的仅有“两射”(成渝高缺点,从客货运船型来看,普通客船运力过剩,而市场需求较大的中高档旅游船运力明显不足,吨位小的干散货船运力过剩,而专业化、大型化运输船明显不足,新型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等运力发展远远不够。速公路和渝邻高速公路)真正射出去了,其余虽已部分建成,但均没有延伸出去。行政村通公路率仅为86.7%,这导致公路运输能力方出口通道不畅,通达深度不够456。(3)内河航运基础设施落后,技术状况差 重庆市有发展水路运输的优越条件,但水路建设2.2 总体运输能力不够,交通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尚未全面缓解(1)铁路运力总量偏少,布局不均,设施不全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重庆铁路建设滞后于经济 社会的发展。据统计 2005 年下半年重庆铁路运力缺口 在 45%左右,而 2006 年在 50%左右3。现有的三条电 气化铁路干线均处于重庆市跨区域流量最大的运输通 道(成渝方向、达渝方向、渝黔方向),线路运行速度非常滞后。由于长期对内河航运投入不足,导致内河航运基础设施普遍落后,技术状况差3。航道除长江 干线外多数均处于自然状态,航道等级低,碍航闸坝较多,不能形成干支直达运输;港口除长江干线部分港口外的大部分设施落后,自然岸坡、吞吐规模小、低(仅能达到(6070) km/h 左右),且为单线,停车 37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 年第 2 期装卸工艺差、效率低。港航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得水运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性强、技术力量弱、矛盾多、资金筹集难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发展。(4)民航建设不能满足运输需求江北国际机场的飞行区、航站区等是按照满足年 旅客吞吐量 120 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流量 800 人次 设计的,随着航空运输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 设施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重庆航空运输的需求。2003 年江北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 428.8 万人次,超出原 设计容量的 3 倍多。为满足江北国际机场航空运输量 的不断增长,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改扩建后,重庆江北(3)机场建设超前性考虑不够。江北国际机场的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机场跑道延长工程完成 后,可满足 2010 年前的航空生产需求,2010 年过后 建设第二跑道,预计 2030 年左右将达到终端容量。 江北国际机场的建设超前性仍显不足。2.4 现有的管理体制约了运输市场的完善(1)交通体制改革进度滞后公路体制改革较早,一方面,公路管理权限下放, 实行分级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建设、管理、养护国际机场将基本满足至 2010 年航空运输的需要。但是,该机场的发展总是先天不足,改扩建大大受到了 重庆航空运输市场前两年阶段性低增长率的影响,在公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公路运输和建设,均已实现市场化,基本上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设计上的前瞻性、超前性远远不够,预计 2030 年,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 3400 万人次,货邮吞 吐量达到 100 万 t7,这将会超过其终端容量。(5)输油管道建设步伐缓慢重庆是一个缺油(汽油、柴油等)的城市,虽然会融资、引进外资”的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交通的良好格局。相比公路而言,水路、民航和铁路的改革较为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交通建设的发展。目前,水路和民航的管理权限已下放,基本实现属地化管理,但铁路的体制改革仍未打破坚冰,铁路的政企不分是导致交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4。(2)运输市场体系尚不健全 由于交通行业的体制改革进度滞后,铁路仍然是政企不分的垄断经营,不可能形成统一的运输市场体2002 年建成的兰成渝输油管道大大缓解了重庆的油荒,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燃油消费需求。2.3 运能不能适应运量发展(1)铁路和水路建设滞后,运能发展不能适应交通运量增长的需要,不能充分体现其在中长距离、大 运量运输中的核心竞争优势。系,同一种运输方式内部的市场体系也不健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3。即便 是体制改革较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公路建设和运输铁路、高速公路、长江航运和民航是承担省际运输任务的主力军。目前,高速公路和民航已基本能适应省际运输的发展需求,而铁路和水路建设相对滞后行业,仍然存在市场门槛过低、低水平恶性竞争剧烈、市场规制不严、地区分割严重等市场体系不健全的问于运输需求的增长,其核心竞争潜力和优势未能得到题,水路和民航体制改革较晚,运输市场体系尚在培充分发挥。(2)公路建设中,干线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其运 能基本能适应运量发展的需要,但农村公路建设缓养发展之中。(3)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目前,水路已基本完成了体制改革,水路运输市慢,不能适应农村交通运量发展的需要。重庆市公路网络分为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两个场尚在发展培养之中。重庆拥有 680 km 的长江航道,154 km 的嘉陵江航道和 188 km 的乌江航道,可实 现干支连通、通江达海,水运发展条件极其优越,但 由于西部地区沿江产业基础薄弱、地方财力弱、市场 体制尚未完全形成等等因素,内河港口和航道建设投层次。干线公路建设由于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各方面政策均比较到位,目前,运输能力的供应基本上能满 足干线运输需求的增长。公路网络的不适应体现在农村公路这个层面上,由于建设量大、涉及面广、政策入严重不足。 38 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任其亮3结论分发挥; 总体运输能力不够,交通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 发展的“瓶颈”作用尚未全面缓解;综合交通系统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