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3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 2020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 年 11 月 建 城规编第 021037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福建省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委委 托托 方 方 福建省宁德市城乡规划局 承承 担担 方 方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 城规编第 021037 院长 院长 顾朝林 教授 博导 总工 总工 崔功豪 教授 博导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顾朝林 教授 博导 参加人员 参加人员 张 敏 博士 讲师 甄 峰 博士 副教授 刘贤腾 讲师 耿土锁 讲师 汪 侠 博士生 薛俊菲 博士生 赵玉宗 博士生 汪 淳 硕士生 张晓明 硕士生 庞海峰 硕士生 郭 萌 硕士生 张 成 硕士生 黄敏敏 硕士生 高 凌 硕士生 沈 政 硕士生 华 中 硕士生 金延杰 硕士生 宋 煜 本科生 2 33 规划文本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 2020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 年 11 月 建 城规编第 021037 规划文本 3 33 前前 言言 2003 年 10 月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福建省宁德市城乡规划局委托 负责编制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 2020 2003 年 12 月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组进驻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为期十天的基础资料调研 2004 年 1 月到 2 月间 在对调查资料进行大量分析研究 并听取宁德市政府 市规划局有关领导和专家建议的基础上 编制完成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004 2020 送审稿 2004 年 3 月 宁德市城乡规划局组织专家在宁德市召开 宁德 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004 2020 专家评审会 对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004 2020 进行了评审 2005 年 3 月 南京大学项目组赴宁德进行总体规划补充调 研 并听取和协调了宁德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 在 纲要 评审会会议纪要的基础上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 2020 进行了修改和成果完善 2005 年 12 月 2 日 至 3 日 福建省建设厅主持召开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 2020 技术鉴定会 形成了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技术鉴定会会议纪要 根据专家意见和地方意见 完成 了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 2020 最终成果的编制 本次规划得到了宁德市城乡规划局和宁德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调研过程中还得到宁德市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府 市政协 蕉城区人民政 府 东侨开发区管委会 市发改委 市经贸委 市建设局 市交通局 市公路局 市铁办 市港务局 市旅游局 市邮政局 市电信局 市民政局 市统计局 市工 商局 市环保局 市自来水公司 市电力公司 市公安局 蕉城区公安局 市文化局 市卫生局 市水利局 市土地局 市人防办 市地质办 市滨海公司 市金港 公司等单位的支持和配合 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规划中出现的新地名 路名等均为暂定名 最终由宁德市地名委员会命名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编制组 2006 年 11 月 4 33 目目 录录 一 总一 总 则则 二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二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三 城市性质和规模三 城市性质和规模 四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四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五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五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六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六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七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七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八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八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九 岸线利用及港口布局规划九 岸线利用及港口布局规划 十 城市景观规划十 城市景观规划 十一 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十一 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十二 城市社会设施规划十二 城市社会设施规划 十三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十三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十四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十四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十五 旧城改造规划十五 旧城改造规划 十六 郊区规划十六 郊区规划 十七 近期建设规划十七 近期建设规划 十八 远景发展设想十八 远景发展设想 十九 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十九 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二十 附二十 附 则则 33 一 总一 总 则则 第一条 为适应宁德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 统筹安排宁德各项建 设事业 实现城市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市规划法 和建设部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 行规定 的有关规定 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0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00 25 号 5 建设部关于印发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的通知 建规 2002 218 号 6 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 1997 2010 福建省人民政府 1999 7 宁德地区城镇体系规划 2000 2020 年 宁德地区建设委员会 福建省城乡规划 设计研究院 2000 8 宁德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 宁德地区行政公署 1999 9 宁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宁德市计划委员会 2001 第三条 本规划是宁德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令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 土地及空间利用的一切建设活动 均应遵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的 规定按本规划执行 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各项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应遵循 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四条 规划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利用宁德山水兼备的自然特质和地形条件 构建大城市空间 发展框架 体现山 海 川 岛 港 城一体的城市特色 2 弹性规划原则 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多种可能并为之提供充分空间 3 和谐发展原则 依据构建和谐社会理念 科学规划 形成集约 合理的宁德城市 发展布局 实现城市经济 社会 自然 环境和人的协调发展 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尊重自然与生态 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 充分考虑城市发 展的社会经济趋势和要求 实现宁德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规划期限 近期 2005 2010 年 远期 2011 2020 年 第六条 规划范围 东以蕉城区与霞浦县行政界线为界 向南包括三都镇全部 飞鸾镇规划范围 东以蕉城区与霞浦县行政界线为界 向南包括三都镇全部 飞鸾镇 与城南镇沿海部分 西至金涵乡金涵水库 北以七都溪南分水线 蕉城与城南镇沿海部分 西至金涵乡金涵水库 北以七都溪南分水线 蕉城 福安福安 行政界线为界 详见图件 行政界线为界 详见图件 总面积 527 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 271 平方公 里 包括自然山体面积约 181 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 257 平方公里 二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二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七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 以港兴市战略 以全球化 加入 WTO 为契机 利用海洋和海港优势 实施 以港兴市战略 使宁德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 产业和城市三位一体的现代 化海港城市 2 壮大中心城市战略 宁德中心城市要按照 东承南联 对接两洲 西进东出 拓展腹地 区域统筹 整体推进 全面融入 服务大局 的发展布局 完善城 市功能 使其成为全市的政治 经济 文化 商贸中心 区域性交通 港口物 流中心和产业集聚中心 3 发展临海工业战略 依靠深水岸线建港口 凭借港口搞工业 走工业化带动 城市化之路 建设临海大型重化工和制造业基地 尤其重视钢铁 石油化工 冶金 能源 建筑材料 造船等产业布局 4 区域联动发展战略 以市域为依托 走区域协作联动发展之路 加强与省域 中心城市福州及省际温州等城市之间的联系 同时 打破市域行政区划的束缚 拓展中心城市空间 构建产业协作 资源共享的环三都澳城镇群 5 生态城市建设战略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依托生态环境资源 深入开展创 建园林城市 卫生城市和环保城市活动 改善人居环境 将宁德中心城市建成 集山 海 港为一体的宜居型生态园林城市 第八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 近期 2005 2010 年 到 2010 年 GDP 年均递增 12 左右 市域总人口控 制在 365 万人以内 城市化水平达到 50 左右 2 远期 2011 2020 年 GDP 年均递增 9 左右 市域总人口控制在 414 万人 以内 城市化水平达到 65 左右 第九条 城市建设目标 以创建宜居生态的工业型港口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 体现山 海 川 岛 湖 港 城一体的城市特色 构建碧海蓝天 青山翠湖 繁花绿树 人文和谐的 33 城市形象 建立功能明确 布局合理 富有弹性的布局结构 人均居住用地达到 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系统完善 公交比较发达 建立城市各类公共服务系统和开 放的市场体系 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地体系 保护好名胜古迹 创造城市景观 体 现地方特色 建立适度超前的市政 社会设施系统和城市防灾体系 加强环境保 护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三 城市性质和规模三 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十条 城市性质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 滨海生态工业型港口城市 最适合人类居 住型城市 第十一条 城市人口规模 1 市域总人口 至 2010 年为 365 万人 至 2020 年为 414 万人 2 城镇化水平 至 2010 年为 50 至 2020 年为 65 3 市域城镇人口 至 2010 年为 183 万人 至 2020 年为 269 万人 4 市区人口规模 至市区人口规模 至 20102010 年为年为 3535万人 万人 至至 20202020 年为年为 5555 万人 万人 第十二条 城市用地规模 1 近期 近期 20102010 年 人均用地指标采用年 人均用地指标采用 8686 平方米平方米 人 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人 城市建设用地控制 3030 平平 方公里 方公里 2 远期 远期 20202020 年 人均用地指标采用年 人均用地指标采用 8282 平方米平方米 人 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人 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4545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四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四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三条 城镇发展方针 1 集中发展中心城区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2 择优培育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镇 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3 着力引导和培育城镇发展轴 第十四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划分为六个层次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县城 重 点镇和一般镇 表表 1 宁德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宁德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 城镇人口 万人 规 模 层 次 城市人口 万人 城镇 个数 城镇 等级 城镇名称 20102020 第一层次50 1001大城市宁德 3555 福安 2331 第二层次20 502中等城市 福鼎 2225 古田 1215 第三层次10 202小城市 霞浦 1720 屏南 5 8 周宁 810 寿宁 69 第四层次5 104县 城 柘荣 47 第五层次2 514重点镇 秦屿 沙埕 穆阳 大 桥 黄田 霍童 长桥 溪南 三沙 斜滩 李 墩 富溪 洋中 双溪 3150 第六层次 242一般镇下浒等 2039 总计65183269 注 建议2010年前霞浦撤县设市 2020年前古田撤县设市 资料来源 宁德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999 2020 及各市县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五条 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集中建设中心城市 做大做强宁德市区 培育环三都澳地区城镇群 壮大沿海城 镇发展轴线 构筑以宁德为中心 福安 福鼎 霞浦重点发展的城镇轴 1 集中建设中心城市 做大做强宁德市区 大力加强港口 港区建设 推动临海重化工 钢铁 石化 造船 能源等 园区发展 培育中转 储备等物流业 打造南北两条产业带 促进港城联 动开发 建设城市新功能空间 包括新港区 临港工业区 政务商务中心区 大学 园区 配套生活区以及商贸服务区 实现宁德市区由沿海城市向海滨城 市乃至海港城市的转型 2 培育环三都澳地区城镇群 借助港口开发新机遇 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 进行功能整合 以沿海大通 33 道为轴线 依托港口建设 着力培育明星城市 营造定位清晰 产业协作 布局合理 联系便捷 资源共享的环三都澳滨海城镇群 环三都澳滨海城镇群建设 以宁德市区为中心 福安 霞浦城区为次中心 包括三都岛 城澳 飞鸾 漳湾 湾坞 溪南 下浒等重要城镇 推进港城互动 以宁德市区 福安 霞浦三大中心城市和邻近港区为基础 形成港城聚合体 即形成以宁德 漳湾 宁德 城澳 福安 赛甘 湾下 霞 浦 溪南等城市走廊的重点发展空间 3 壮大沿海城镇发展轴线 进一步拓展沿海城镇发展轴 宁德 福安 下白石 湾坞 霞浦 溪南 三沙 秦屿 福鼎 沙埕等城镇发展轴 重点抓好 石化 钢铁 能源 造船 机电 港口 物流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第十六条 重点城镇选择 1 四个县级市市区 福安 霞浦 福鼎 古田 2 四个县城 周宁 寿宁 柘荣 屏南 3 十四个重点镇 霍童镇 穆阳镇 秦屿镇 洋中镇 沙埕镇 三沙镇 溪南 镇 大桥镇 黄田镇 双溪镇 长桥镇 斜滩镇 李墩镇 富溪镇 第十七条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表表 2 宁德市城镇主要职能规划宁德市城镇主要职能规划 城镇名称职能类型主要职能 福安工业 综合型市域机电 造船等为主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 霞浦交通 综合型新兴制造业和港口城市 福鼎综合型新兴制造业 能源和旅游城市 古田综合型县域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周宁旅游型具有旅游特色的县域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寿宁综合型以资源加工为主的县域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柘荣综合型以制药 食品 轻纺为主的县域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屏南旅游型以旅游为主的县域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注 参考 宁德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999 2020 及各市县城市总体规划 表表 3 宁德重点镇职能一览表宁德重点镇职能一览表 县市名城镇名称城镇类型主要职能 霍童镇旅游型旅游 电力 食品制造 宁德市区 洋中镇农贸型养殖业 福安穆阳镇工贸型商贸 高新农业和资源加工业 福鼎秦屿镇旅游型旅游 工业 县市名城镇名称城镇类型主要职能 沙埕镇工贸型工业 渔业 三沙镇工贸型对台贸易 汽车配件制造 霞浦 溪南镇交通 工贸型工业 港口 大桥镇工贸型食品加工 造纸 古田 黄田镇交通 农贸型养殖业 双溪镇旅游型旅游业 屏南 长桥镇工贸型林产加工 造纸 石板材加工 寿宁斜滩镇工贸型商业贸易 林产 食品加工 周宁李墩镇工业型化工 铸造 柘荣富溪镇工贸型食品 林产加工 冶金 注 详见 宁德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999 2020 及各市县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八条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形成以沈海高速公路 宁武高速公路 宁德 福安 泰顺高速公路 G104 国道 温福铁路以及宁衢铁路为骨干 大型综合深水港口群为枢纽 海陆空兼备的现 代化的立体交通运输网 同时 建设宁德市域及环三都澳 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第十九条 航空运输规划 1 宁德的主要航空流依托福州长乐机场和温州机场 2 建设霞浦水门 4C 级军民合用机场为国内 4C 级支线机场 3 加快闽东空港与大区域航线网络 主要是华东航空线网 的全方位连接 开辟省内各主要城市和国内重要城市的支线运输 旅游 货物 加快空 港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第二十条 公路网规划 1 根据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规划 依托沈海高速公路福建 宁德段 加快宁德 武夷山高速公路 福安 寿宁 泰顺高速公路 建瓯 屏 南 古田 福州 京台线 古田 屏南 政和高速公路建设 形成以宁德为中 心的 两横三纵 高速公路骨架 确立宁德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地位 同时通过完善宁德港 福安 政和 武夷山的港口通道和建设溪南疏 港路 打造快速的港口集疏运体系 2 依托 G104 国道和省道 建设横向的 S301 省道 S302 省道 S303 省道和 S304 省道和纵向的 G104 国道 S201 省道 S202 省道 形成市域 四横 三纵 的主干公路网格局 3 市域主干公路网在远期均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标准 其中 G104 国道达到一 33 级公路标准 第二十一条 铁路及站场规划 1 近期建设温福铁路干线 结合港口临港工业建设支线铁路 疏港铁路及配 套系统 如铁路站场 物流中心等 远期建设宁衢铁路 形成市域铁路 网 2 温福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为快速电气化铁路干线 复线 设计时速为 160 200 公里 小时 至 2008 年底一次建成通车 铁路在宁德城区沿东侨新区 东侧 大学城西侧 南北向跨越城区 高架通过 分别在在宁德东侨 福 安 霞浦 太姥山 福鼎设火车站 其中宁德 太姥山属重点站 表表 4 宁德市域温福铁路支线建设宁德市域温福铁路支线建设 线路走向线路长度铁路等级 支线 1宁德站 城澳作业区20 公里I 级 支线 2宁德站 漳湾作业区 临海工业区14 公里II 级 支线 3福鼎秦屿 沙埕港南岸 杨岐 20 公里I 级 支线 4霞浦墩柄 三沙港14 公里I 级 支线 5关厝埕与溪南作业区 温福线盐田出口36 35 公里II 级 支线 6东冲作业区 温福线霞浦出口80 公里II 级 第二十二条 港口规划 1 以三都澳港口群为主体 福鼎沙埕 霞浦三沙等港口相互协调 配套 构成 中国东南沿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港口群 2 环三都澳港口群既是深水工业港 也是福州港协作组合港 逐步建成区域性 的现代化综合港和国际性中转港 宁德港包括城澳 溪南 漳湾 湾坞 下 白石 赛岐等作业区 3 近期以三都澳港区为重点 加快通用泊位建设 实现从河口港到海港的转型 重点作业区将从赛岐作业区向城澳 漳湾和溪南作业区转移 建设城澳作业 区多用途泊位和漳湾作业区通用泊位 择机开发白马 东冲 溪南等深水作 业区 4 其他重要港口包括赛岐港区 三沙港区 沙埕港区 第二十三条 交通时距规划 1 所有县 市在高速公路及省级干线公路网的支持下 形成各市区之间 90 分钟 交通经济圈 2 环三都澳城镇在国道 高速公路 港口 海上巴士 的支持下 形成围绕宁 德中心城市的 30 分钟城镇群 第二十四条 电力设施规划 1 电源发展规划 湾坞火电装机 360 万 KW 闽东核电装机 6X100 万 KW 2 负荷预测 2010 年和 2020 年用电总负荷分别为 804MW 和 1440MW 3 电网规划 1 500KV 变电站 在湾坞建设 500KV 变电站 远期达 3 750MVA 2 220KV 变电站 220KV 甘棠变远期增容至 3 120MVA 220KV 兰田变远期增容至 3 120MVA 在宁德市区南侧增加 220KV 变电站 1 座 远期 主变容量达 2 3 150MVA 增加 220KV 福鼎变 远期主变容量达 2 3 120MVA 3 110KV 变电站 对 110KV 东侨变和 110KV 烟亭变进行升级扩容 配合城澳作业区的开发 建设 110KV 城澳变 远期容量达 2 50MVA 根据总 体规划 城区布局新的 110KV 变电站 下属县 市 根据用电负荷与水力站 建设规模 建设 110KV 变电站 第二十五条 通信设施规划 1 在宁德市区建设 2 3 座汇接局 在下属县 市 建设 1 2 座汇接局 2 建设宁德市域一级环状电信主干光缆 下属各县 市 域二级环状主干光缆 和市区 县城区 三级环状电信光缆 3 建设市域有线电视环状光缆主干网和下属各县 市 有线电视环状光缆网 有线电视光缆网走向可参见电信光缆网络 4 在宁德市火车站建设区域邮政通信枢纽 第二十六条 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为强化市域生态环境保护 对宁德市域按优先发展区 鼓励发展区和保护控制 区三类空间实施管治 1 优先发展优先发展区 规划的环三都澳城镇群 港口群和沿海城镇发展轴 区 规划的环三都澳城镇群 港口群和沿海城镇发展轴 2 鼓励发展区 主要指城镇建设用地之外 以农业经济为主 兼营林 牧 副 鼓励发展区 主要指城镇建设用地之外 以农业经济为主 兼营林 牧 副 渔等的广大农村区域 渔等的广大农村区域 3 保护保护控制区 主要指全市范围的自然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控制区 主要指全市范围的自然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人文景观保护区 城市边缘区环境脆弱带 以及其他需特列保护的各类地域 人文景观保护区 城市边缘区环境脆弱带 以及其他需特列保护的各类地域 4 对三都澳的港口开发和重型临港工业发展进行管制 设定禁止开发区 限制 开发区和引导开发区 并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取水区和排污区进行合理规划 三三 都澳地区的禁止开发区包括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和湿地水禽红树林保护区都澳地区的禁止开发区包括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和湿地水禽红树林保护区 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限制开发区包括各类浅海养殖区和滩涂养殖区 引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限制开发区包括各类浅海养殖区和滩涂养殖区 引 导开发区包括各项符合福建省宁德市海洋功能区划的围垦建设用地和围垦养殖导开发区包括各项符合福建省宁德市海洋功能区划的围垦建设用地和围垦养殖 区 区 第二十七条 旅游发展规划 1 发展目标 33 到 2010 年 将宁德建设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山海特色突出的港湾旅游度假 胜地 到规划期末 将宁德建成面向国际的 全国著名的山海特色显著的 港湾旅游目的地城市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宁德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争创优秀旅游城市和 5A 级旅游区 2 旅游产品开发 以山海旅游和生态旅游为特色 以文化和度假休闲为重点 大力发展休闲 度假 观光 海上鱼排 健身体育 科考 畲乡风情等旅游产品 建设三都澳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和海上运动区 使其成为全国具有显著影 响力的综合性旅游区 积极申报屏南白水洋鸳鸯溪世界自然遗产和闽东廊桥世界文化遗产 建设 太姥山和白琳玄武岩国家地质公园 建设下浒黄金海岸休闲度假区 3 旅游区规划 以 山海奇观 欢乐港湾 为旅游形象 形成 一轴 两带 三区 六线 的旅游开发总格局 开发 建设 保护现有的各级风景名胜区 同时继续申报新的各级风景名 胜区 五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五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第二十八条 宁德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宁德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东扩面海 北展南移东扩面海 北展南移 城市东部及北部的东侨新区 漳湾 六都西陂塘等 地是城市近远期的主要拓展空间 铁基湾等地的滩涂区经围垦和工程改造后亦 可以作为城市远期发展用地或远景发展备用地 漳湾滩涂区经围垦和工程改造 后主要作为城市重化工业 钢铁 石化 发展备用地 第二十九条 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 1 适宜建设的适宜建设的 类用地主要分布于类用地主要分布于 G104G104 国道以东 飞鸾 六都 七都和漳湾 国道以东 飞鸾 六都 七都和漳湾 其中 东侨新区和漳湾 西陂塘将是近期 中期重点集中建设地段 不适宜建其中 东侨新区和漳湾 西陂塘将是近期 中期重点集中建设地段 不适宜建 设用地主要为山地 设用地主要为山地 2 城市规划区内城市规划区内 类用地约类用地约 20 5720 57 kmkm2 2 类用地约类用地约 18 3218 32 kmkm2 2 已建设用地 已建设用地 15 3415 34 kmkm2 2 第三十条 指导思想 1 有利于城市各项功能的有机组织 2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的培育和保护 4 有利于城市人居环境的营造 5 有利于城市用地科学合理的空间 时序配置 第三十一条 布局要点 1 统筹城市空间要素 构筑分工合理 功能互补的紧凑组团式城市 2 伸展城市空间框架 积极发展东兰城市核心区 建设全市政务 文体和商务 商业活动中心区 3 拓展城市工业用地 满足城市工业发展需要 并为其他重大项目的进驻提供 弹性发展空间 4 实施 以港兴市 战略 加快港口建设 5 利用高速公路互通口和铁路站场 布置物流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 6 利用自然山体和河湖水系构建城市生态空间 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和人居环境 第三十二条 总体布局结构 以山海为边界 在相对集中的空间范围内 以交通干线和自然山体 水体相分 隔 形成有主有次 重点突出 功能明确 分阶段发展的大城市多核心组团城 市 集聚发展城市中心区 南北辐射建设港口区 依托港口发展大型临港工业 进而带动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 造就既是产业快速发展 又是滨海生态优良 的新型城市 具体概括为 一心一核 三轴两港七片区 的城市总体布局 结构 1 一心 保留城市中部大型生态山体 构成城市绿心 形成城市的生态基质 2 一核 指位于东兰片区的全市政务 商务 文化核心区 3 三轴 指城市三条功能发展轴线 分别为南北向的城市发展轴 贯穿蕉城 老城区 东兰片区 漳湾片区的城市生活轴 以及上起漳湾片区下至铁基湾片 区的沿海的滨海景观轴 4 两港 指城澳港 漳湾港 5 七片区 指蕉城老城区 东兰片区 金塔片区 金涵片区 井上片区 漳 湾片区 铁基湾片区 第三十三条 各区布局结构 1 蕉城老城区 按 一心 两轴 六区 进行组织 一心 老城片区传统商业中心 利用市政府及其周边市级机关搬迁后 33 的用地建设区级行政中心 在八一五路和蕉城路交汇地段周边地区形成传 统特色商业中心 两轴 指沿蕉城路和闽东路形成的商业服务轴 分别从南北向和东西 向穿过老城区 联系老城居住区的各项生活服务设施 六区 是指老城区的六个居住区 分别为八一五西居住区 八一五东 居住区 天湖西居住区 天湖东居住区 鹤鸣居住区 白马居住区 2 东兰片区 由政务 商务 文化中心构成的市级中心区和高校科教区组成 市级中心区按 三区两带 的结构进行组织 三区 指兰田行政商务区 七星滨水居住区和火车站商贸综合区 两带 指滨湖文化休闲带和沿大寨溪生态绿化带 3 金塔片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居住生活相配套的科技园区 万安路以北 将结合东湖南岸绿化带布置居住区 万安路以南 在福宁路两侧布置居住用地 在支提路以西结合高速公路互通口布置仓储物流用地 在金马路以西布置工业 用地 4 金涵片区 以畲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聚居区 规划形成居住与公共设施独立 配套的居住片区和畲乡风情旅游区 5 井上片区 结合城市盛行风向沿 G104 国道延伸 在疏港公路以南形成的以工 业为主的片区 在高速公路漳湾互通口周围配置物流中心和汽车站 6 漳湾片区 结合井上片区 临海重化工业区配套的居住区 按 一心两区 进行组织 一心 指位于片区中心的居住区级商业 文化娱乐和行政中心 两区 指由区内两条主干道分隔形成的两片居住区 分别为漳湾北部 居住区和漳湾南部居住区 7 铁基湾片区 通过围垦而形成的融高品味居住区和工业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 区 高品味居住区结合滞洪区形成的南湖以及金蛇山 贵岐山进行布置 工业 区布置在片区东南部 铁路以西 G104 国道以东的交通便捷地段 同时 为 城澳港的发展留有用地 六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六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一 工业用地规划 一 工业用地规划 第三十四条 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期末宁德市区工业用地 661 71 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的 14 70 人均 12 03 平方米 依托南北两港口 集中布置两大工业区 在金塔片区布局东侨高新技术 产业园区 在城市北部 布局位于井上片区的闽东工业园区及其延伸区 在南部 布局铁基湾工业区 在金塔片区布局高科技产业园区 同时 择机发展临海重化 工园区 第三十五条 闽东工业园区 规划为二类工业用地 接纳老城区外迁的工业企业和市域范围内向宁德市区集聚 的民营企业 用地面积为 320 44 公顷 不包括延伸区用地和临海重化工园区用 地 第三十六条 铁基湾工业区 利用毗邻沈海高速公路飞鸾互通口和与城澳作业区联系便捷的优势 积极发展新 兴工业区 规划为一类和二类工业用地 用地面积为 200 84 公顷 其中一类工业 用地 130 99 公顷 二类工业用地 69 85 公顷 第三十七条 东侨高科技产业园 规划为清洁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用地 用地面积为 59 29 公顷 二 居住用地规划 二 居住用地规划 第三十八条 规划原则 1 根据人口发展规模和人口分布原则合理安排居住用地 总体上采用集中布置 与组团分散配置相结合的布局方式 2 旧城区采取疏散和整合措施 降低居住密度 提高公共设施配套标准 增加 游园绿地 改善人居质量 3 新城区采取有机增长的模式 以居住区为基本单位进行规划布局 配套完善 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十九条 规划目标 1 规划期末 宁德市区居住用地为 1316 08 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的 29 24 人 均居住用地面积为 23 93 平方米 2 老城居住改造以加强居住的配套设施和绿化建设为重点 全面改善居住环境 3 新城以配套完善的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 实现有机增长的开发模式 第四十条 居住片区规划布局 按城市总体布局结构规划蕉城 金涵 东兰 金塔 铁基湾 漳湾六大居住片区 33 第四十一条 蕉城居住片区 蕉城居住片区位于沈海高速公路以西的蕉城老城区 用地规模 487 4 公顷 容纳 居住人口 23 2 万人左右 蕉城片区居住用地分为六个居住区 八一五西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88 13 公顷 居住人口 3 4 万人 八一五东居住区 沿山体为以高档住宅为主的一类居住 用地规模为 114 62 公顷 其余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56 79 公顷 居住人口 6 7 万人 天湖西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53 03 公顷 居住人口 2 万 人 天湖东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80 91 公顷 居住人口 3 4 万人 鹤鸣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96 公顷 容纳居住人口 4 万 人 白马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20 36 公顷 居住人口 1 万人 第四十二条 金涵居住片区 金涵居住片区位于 G104 国道以西 蕉城老城区以北 为金涵乡畲族居民聚居地 和井上片区配套居住 用地规模 146 23 公顷 容纳居住人口 7 6 万人 金涵片 区居住片区分为两个居住区 金涵北部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71 97 公顷 居住人口 4 4 万人 金涵南部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74 26 公顷 居住人口 3 2 万人 第四十三条 东兰居住片区 东兰片区为城市行政中心 文教区配套居住区 用地规模为 137 58 公顷 居住 人口 6 8 万人 以大寨溪为界 分为两个居住区 东兰东部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52 21 公顷 居住人口 2 8 万人 东兰西部居住区 临湖 临海为一类居住 用地规模为 58 58 公顷 其余 规划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 26 8 公顷 居住人口 4 万人 第四十四条 金塔居住片区 金塔居住片区位于蕉城老城区东侧 万安路以北 宁川南路路以西 临近东侨高 科技产业园和城市行政中心 为东侨高科技产业园配套居住 规划居住区北部临 海为一类居住 用地规模为 48 22 公顷 其余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82 79 公顷 居住人口 5 5 万人左右 第四十五条 铁基湾居住片区 铁基湾居住片区位于温福铁路以西 沈海高速公路以北 临近铁基湾工业区 为 铁基湾工业区配套居住 用地规模为 171 35 公顷 容纳居住人口 7 万人 铁基 湾居住片区分为两个居住区 铁基湾南部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 79 44 公顷 居住人口 4 5 万人 铁基湾北部居住区 以一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91 92 公顷 居住人口 2 5 万人 第四十六条 漳湾居住片区 漳湾居住片区临近井上片区 为井上片区配套居住 用地规模为 173 40 公顷 居住人口 6 9 万人 漳湾居住片区分为两个居住区 漳湾南部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106 07 公顷 居住人口 为 4 3 万人 漳湾北部居住区 以二类居住为主 用地规模为 67 33 公顷 居住人口为 2 6 万人 三 公共设施规划 三 公共设施规划 第四十七条 规划原则 系统完善原则 中心强化原则 布局有序原则 第四十八条 规划目标 1 形成市区范围内分布合理 体系完善 功能齐全 辐射面广的公共设施网络 建成市区 片区和居住区三级城市公共设施中心 强化城市城市行政中心和商 业贸易中心 配套建设好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各项公共设施 2 规划期末宁德市区公共设施用地为 598 18 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 13 29 人 均 10 88 平方米 第四十九条 行政办公设施 1 规划期末 宁德市区行政办公用地 67 13 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的 1 49 人均 1 22 平方米 2 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布置在东兰片区 形成全市的政务中心 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布置在东兰片区 形成全市的政务中心 3 在蕉城老城区规划次级政务中心 4 工业区 居住区内按需求适当配置行政办公用地 33 第五十条 商业金融设施 1 规划期末宁德市区商业金融用地 201 70 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的 4 48 人均 3 67 平方米 2 按照市级 片区级 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进行组织 形成一个布局合理 规模适度 分工明确的商业金融服务体系 3 在东兰片区政务中心东侧布局市级商业金融中心 与政务中心一起构成城市在东兰片区政务中心东侧布局市级商业金融中心 与政务中心一起构成城市 政务商务中心 政务商务中心 4 在蕉城区蕉城路和八一五路交汇地段的原传统商业街区布置次级商业金融中 心 5 在东兰片区 依托火车站 长途汽车站 建设区域性的商贸流通中心 6 在交通条件好 人流量大的地段布置各类大型专业交易市场 7 在居住区和居住小区集中布置商业服务网点 四 仓储用地规划 四 仓储用地规划 第五十一条 仓储用地规划 1 规划期末 宁德市区仓储用地 73 88 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的 1 64 人均 1 34 平方米 2 基本保留原有的仓储用地 并对用地布局不合理的仓储用地进行功能置换 3 在宁德火车站西侧 沈海高速公路金塔互通口附近以及沈海高速公路漳湾互 通口附近规划建设三处物流中心 分别为东侨物流中心 金塔物流中心和井上 物流中心 4 在闽东工业园区以西 G104 国道外围建设一个危险品仓库 五 绿地系统规划 五 绿地系统规划 第五十二条 规划原则 1 将城市绿地规划置于构建生态城市的总体框架之中 综合考虑各类绿地的合 理分布和规划设计 以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 2 将绿化建设和景观营造相结合 构筑完整的绿化系统 3 绿地建设以生态型 福利型 经营型等多种模式相结合 服务于全体市民 4 因地制宜 远近结合 分期实施 做到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 第五十三条 规划目标 规划期末 城市绿地面积规划期末 城市绿地面积 799 95799 95 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 17 77 17 77 人均绿地面积 人均绿地面积 14 5414 54 平方米 其中公共绿地平方米 其中公共绿地 560 48560 48 公顷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顷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0 1910 19 平方米 平方米 第五十四条 绿地规划布局 规划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由自然山体 生态绿地 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四部分构 成 在总体布局上形成 一个城市绿心 七条自然生态廊道 三条人工生态廊道 第五十五条 公共绿地 1 公园绿地 设置市级公园 区级公园 居住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 规划建设规划建设 东湖公园 贵歧山东湖公园 贵歧山 金蛇山公园 大学城滨海公园和漳湾滨海公园 金蛇山公园 大学城滨海公园和漳湾滨海公园 2 街头绿地 沿道路 河道 旧城改建等空地开辟街头绿地 开辟若干可供市 民休憩 游览的小游园 在滨海景观路内侧布置在滨海景观路内侧布置 5050 米宽的绿化带 在其它城米宽的绿化带 在其它城 市道路两侧 根据道路等级及其在城市中的位置 设置宽度市道路两侧 根据道路等级及其在城市中的位置 设置宽度 10 3010 30 米的绿化带 米的绿化带 在主要水系两侧或单侧 布置宽度不等的绿化带 形成景观变化丰富的绿化系 统 3 居住区绿地 城市居住区内按国家标准规定配置居住区级公园 小区中心绿 地和小区游园 4 专用绿地 包括行政 事业 工矿企业及其它市政 公建设施内的绿地 各 单位绿地的绿化覆盖面积要求不少于总面积的 30 位于准生态绿带上的单位 和住宅 绿化覆盖率必须大于 40 第五十六条 生产防护绿地 1 温福铁路和沈海高速公路两侧各设置温福铁路和沈海高速公路两侧各设置 5050 米宽的防护绿地米宽的防护绿地 G104G104 国道两侧各国道两侧各 3030 米宽的防护绿地 米宽的防护绿地 2 在工业区与居住区相接处的道路两侧设置不小于在工业区与居住区相接处的道路两侧设置不小于 3030 米宽的绿化带 米宽的绿化带 3 各类基础设施按其防护要求相应设置隔离绿地 表表 5 宁德市区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 宁德市区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 2005 年年 3 月 月 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 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 比例 人均建设用地 平方米 人 1R居住用地 692 2445 1333 75 C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05 5326 4419 77 C1行政办公用地 74 234 843 62 C2商业金融用地 78 375 113 82 C3文化娱乐用地 33 342 171 63 C4体育用地 16 521 080 81 C5医疗卫生用地 17 321 130 84 2 其 中 C6教育科研用地 170 7011 138 32 33 C7文物古迹用地 7 460 490 36 C9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7 590 490 37 3M工业用地 98 526 424 80 4W仓储用地 6 340 410 31 5U市政设施用地 20 251 320 99 6T对外交通用地 1 900 120 09 7S道路广场用地 170 7811 138 33 8G绿地 121 877 955 94 9D特殊用地 16 301 060 79 建设用地总计 1533 73100 0074 78 表表 6 宁德市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宁德市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2020 年 年 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规划面积 ha 占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 m2 居住用地1316 0829 2423 93 一类居住313 336 965 701R 其 中 二类居住1002 7522 2818 23 公共设施用地598 1813 2910 88 行政办公 67 131 491 22 商业金融201 704 483 67 文化娱乐51 201 140 93 体育用地36 710 820 67 医疗卫生27 980 620 51 教育科研195 794 353 56 文物古迹7 440 170 14 2C 其 中 其它10 230 230 19 3M工业用地661 7114 7012 03 一类工业271 426 034 93其 中 二类工业390 298 677 10 仓储用地73 881 641 34 4W 其中普通仓库67 061 491 22 5T对外交通用地259 145 764 71 道路广场用地649 9314 4411 82 6S 其中道路用地599 5313 3210 90 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10 402 452 01 绿地799 9517 7714 54 8G 其中公共绿地560 4812 4510 19 9D特殊用地32 310 720 59 合计城市建设用地4501 5810081 85 七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七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第五十七条 规划原则 1 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的原则 2 衔接城市交通的原则 3 避免干扰城市的原则 4 支撑并引导城市发展的原则 5 与城市重大项目相互协调的原则 第五十八条 规划目标 1 建立以铁路 高速公路 高等级公路 海港为骨架的快速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2 调整城市对外交通 衔接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并能最大程度地配合 引导城 市用地扩展 3 建设道路系统要串联城市货物集散点 支撑城澳 漳湾等港口和临海工业区 的发展 第五十九条 铁路与站场布局规划 1 温福铁路在宁德设客运站和货运站各一个 客运站规划选址于蒋澳村 即东 兰片区东侧 漳湾片区西南侧 大学城西侧 货运站规划选址于铁路东侧 漳 33 湾片区西南侧 2 规划建设两条铁路支线 1 城澳支线 连接宁德火车站和城澳作业区 总 长 20 公里 地方铁路 级 2 东北支线 连接宁德火车站 漳湾作业区以 及临海工业区 总长 5 公里 地方铁路 级 此外 规划为火车站至三都岛铁 路支线预留铁路用地及跨海桥位 3 宁德至浙江衢州的铁路线预留铁路用地 第六十条 公路规划 1 高速公路 规划建设宁德至上饶的高速公路 为加强与福州的联系 规划宁德 福州高速公路复线 2 国道 规划将 G104 国道城区段向西改道 G104 城区段在利用鹤峰南路 继光路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环城路 对其它地段的局部进行裁弯取直或建设隧道 达到一级公路等级 G104 国道通过城市干道与城市道路系统进行衔接 并通过交通性干道直 接与高速公路互通口连接 3 省道 S303 省道 在现状线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霍童以西方向延伸 S304 省道 保持现状线路 通过金涵乡畲乡路与 G104 国道进行衔接 S201 省道 新选线沿罗源鉴江 城澳 铁基湾围垦区 漳湾滨海 向北接入下白石 第六十一条 公路客货运站 保留现有的两个客货运站 并对原有客运站进行改造 新建三个汽车客站或客货站 宁德汽车南站接高速公路宁德互通 汽车东 站结合火车站建设 汽车北站布局在井上片区内 以货运为主 第六十二条 水路与港口布局规划 主要港口有城澳作业区和漳湾作业区 详见第五十七至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三条 物流中心规划 规划三处物流中心 1 东兰物流中心 位于宁德火车站西侧 具集货 分货 物资 转运等功能 2 金塔物流中心 位于沈海高速公路互通口附近 具集货 配送 加工等功能 3 井上物流中心 位于沈海高速漳湾互通口附近 闽东工业园区内部 具配送 集货 转运 加工等功能 第六十四条 对外交通用地指标 规划期末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达到 259 14 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的 5 76 人均用 地为 4 71 平方米 人 其中 港区陆域面积达 155 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 3 4 八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八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六十五条 规划原则 1 弹性原则 道路网保持弹性及开放度 近期建设中等城市快速通畅的道路网 系统及完善的交通组织设施 同时为远期跨入大城市发展快速交通留有余地 2 城市设计原则以道路为骨架构筑城市景观 充分体现城市滨海特色 3 经济性原则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 在保证标准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措施 节 约投资 4 综合性原则 应考虑道路网与道路附属设施建设之间的相互结合 既能保证 车辆的快速运输 又有足够的停车设施和良好的交通环境 5 公共交通优先原则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加 应逐步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 的客运体系 同时 充分考虑私人汽车交通发展的需求 第六十六条 规划目标 1 建立与城市布局和土地使用相适应的 功能明确 布局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 系统 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促进并引导城市快速和有序的开发 2 坚持 公交优先 的原则 建设与大城市交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 3 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静态交通系统 加强停车场 加油站 广场等 道路配套设施的建设 第六十七条 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 1 片区间道路网布局 全市交通性通道 建设全市交通性通道 建设 四纵四横加一环四纵四横加一环 的干道网 的干道网 纵向从东至西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母婴店做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散水坡道修复施工方案(3篇)
- 游园朗诵活动策划方案模板(3篇)
- 民间户外游戏活动方案策划(3篇)
- 落砂井施工方案(3篇)
- 写一份通知题目及答案
- 小鸭子学游泳题目及答案
- 时间的脚印课件
- 快递收发服务平台搭建合同
- 大型超市与电商平台采购合同
- 堆草场消防管理制度
- 医学影像技术操作规范阅读题集
- 高中生的抑郁现状调查及危机干预对策
- 公司叉车维修管理制度
- 口腔工艺管理课件
- 固定矫治器粘接的护理流程
- 新肇地区葡萄花油层构造脊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 2025年《数据采集与处理》课程标准
- EXCEL实操应用培训
- DB32/T 4322-2022家政职业经理人培训规范
- 脊髓电刺激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