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ppt_第1页
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ppt_第2页
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ppt_第3页
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ppt_第4页
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 复旦大学药学院王建新2007年11月30日 观点 中医药无所不能是错误的 废除中医更是错误的 认识到西药有毒副作用是正确的 承认中药有毒副作用是科学的 中西并重 中西并用 中西结合 优势互补 中药 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1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 动物 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 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 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 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 动物 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 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 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 仿制药 中药创新性药物的研究方向 1 产品 物质 的创新 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新药材 新药用部位中药复方新剂型2 用途的创新 临床有效性 安全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临床价值是创新性中药的 灵魂 1 有效成分 先导化合物 可遇不可求 成功率低 并不是任何一个从中药中分离纯化的化合物均可以研发成为一个一类新药 含量高活性强毒性低药代性好靶点明确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中药创新性药物研究 2 点一面接触单元用于某一点和任意形状的面的接触 可使用多个点 面接触单元模拟棱边和面的接触 不必事先知道接触的准确位置 两个面可以具有不同的网格 支持大的相对滑动 支持大应变和大转动 例 点面接触可以模拟棱边和面之间的接触 3 点 点接触单元用于模拟单点和另一个确定点之间的接触 建立模型时必须事先知道确切的接触位置 多个点 点接触单元可以模拟两个具有多个单元表面间的接触 每个表面的网格必须是相同的 相对滑动必须很小 只对小的转动响应有效 例如 点一点接触可以模拟一些面的接触 如地基和土壤的接触 2 有效部位 以药效学为指针 投入大 周期长 费用较高 在药效指导下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通过分离纯化多种有效成分确定有效部位在中试规模上制备的有效部位 进行后期植化研究 确定其中含量高的活性成分 使明确成分含量在50 70 有效部位是中药现代化的研究热点和主要方向 中药创新性药物研究 3 中药复方 以临床经验总结为主 周期长 技术特征不明显 类同方问题 创新性较差 专利保护力度较差 创新方式 原方改型 寻找新剂型似方改型 寻找更有效剂型拆方研究 寻找核心组分单味药提制 寻找有效成分开发新用途 开辟新治疗领域 中药创新性药物研究 2005年 2006年申报情况 中药创新性药物研究 中药创新性药物研究 剂型分布 中药创新性药物研究 完全创新 固然可贵 但需要政策支持 需要经济实力 需要能够承担风险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把现有的东西做好 做深 做精更可贵 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很多中药制剂 只要再进行二次开发 就能变成一个好药 新剂型研究也是创新 中药创新性药物研究 典型案例 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180万 批件3700万 二次开发10 15亿 年安宫牛黄丸清开灵制剂 注射液 胶囊等 中药创新性药物研究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第四十七条 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注册申请 应当采用新技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且与原剂型比较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 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 应当由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提出 靶向制剂 缓释 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除外 中药创新性药物研究 4 新剂型研究 常规改剂型的要求提高 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七条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注册申请 应提供充分依据说明其科学合理性 若工艺路线 溶媒 制剂处方等有明显改变的 应提供相关的药理毒理及 期临床试验资料 若有所改变 但其物质基础变化不大 可不提供药理毒理试验资料 需进行不少于100对病例数的临床试验 用于多个病证的 每一个主要病证病例数不少于60对 若处方组成 药材基原 药材产地 生产工艺 药材前处理 提取 分离 纯化 包括工艺参数 制剂处方保持一致 质量可控性不低于原剂型 且处方中不含毒性药材 剂型改变不会引起安全性 有效性的改变 则可直接申报生产 中药创新性药物研究 4 新剂型研究 中药复方中医药理论指导 保持传统中医药特色传统剂型 颗粒剂为主 日本汉方经验有效成分 有效部位现代医药理论指导 定位国际市场成份清楚 机理明确 现代剂型二次开发传统理论与处方 现代技术提高疗效 改善不足 方便患者 中药新药研究的方向 概念 设计思路与要求 研究进展 研究体系构架 探索实例 现代中药制剂 现代中药制剂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 以中医方剂为基础 以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或重组 体现中药多途径 多环节 多靶点的整体治疗理念 多种释药单元的有机组合 应用现代制剂理论与技术 具有安全 有效 稳定 可控等特征 概念界定 定义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以中医方剂为基础 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 加工 制成各种剂型过程中 药材一般应经提取与纯化 并以能充分保留体现原方剂功能主治的中药有效物质 半成品 为原料 采用现代制剂理论与技术制成的制剂 作用特点 以中药有效组分为重组形式 成分多样性功能多向性 分离 重组 成分明确方向有序 原中药制剂 现代中药制剂 体现中药的整体 相互联系 等级有序 动态 整体 相互联系 有序 动态 选题依据 研究对象要求 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在药物动力学或临床应用方面存在某些不足 需要通过新的给药系统应用加以改善或解决 化学成分和体内过程基本清楚 能够进行必要的化学和生物学评价 中西医药理论融合 创新 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现代医药理论指导 天下一致而百虑 同归而殊途 司马谈 交叉 交汇 融合 中药组分为研究对象 现代制剂技术为研究手段 现代中药制剂研究体系构架 一个核心 以提高疗效为核心 设计新的释药系统 疗效必须优于原剂型 一个核心两个理论五大支柱 中医药理论 现代医学理论和新型给药系统理论 两个理论 五大支柱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中药有效组分与成分化学与药理研究基础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基础药用辅料的研究基础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评价方法 靶点途径 体外体内临床 有效组分有效成分 处方作用机理 处方疗效评价 现代中药制剂 更佳疗效 现代医药学理论 现代中药制剂研究体系构架 中医药理论理法方药 处方物质库 新型辅料 缓控靶向透皮 处方药动学 释放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按形式分类 空间型 时空型 兼顾时间的速度 节律性和空间的靶向性 方向性 多靶点多途径不同靶点协同起效 1 中药有效成分复杂 绝大多数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尚未阐明 提取分离对象不明确 即使是单味中药或复方的有效部位 群 其成分也相当复杂 因此 无法获得进行给药系统设计所需的药动学参数 难以从理论上指导制剂的设计 同时也难以建立现代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指标和方法 2 成型工艺难度大 对于中药提取物或有效部位 群 其物理化学性质一般比较复杂 多为膏状物或无定型粉末 给辅料的筛选及制剂处方的设计带来了困难 成型工艺的难度也较大 3 缺少科学 全面的评价指标 由于成分不完全清楚 不可能对每一种成份都进行评价 虽然进行了指标成分的释放度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研究 甚至进行了药效学试验 仍难以全面评价 在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过程中如何体现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 如何控制性质各异的化学成分的同步协同释放 如何对其进行体内外全方位的科学评价 sfda已批准生产的新型中药制剂品种 康莱特静脉乳剂 抗肿瘤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抗风湿和类风湿雷公藤缓释片 抗类风湿 2001年 2006年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受理新型中药制剂品种 研究实例 缓控释制剂结肠靶向制剂脂质体纳米粒乳剂自微乳 缓控释制剂 根据释放特点分类 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preparations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preparations迟释制剂delayed releasepreparations根据释放机理分类 骨架型膜控型渗透泵型脉冲式与自调式植入式 缓控释制剂的分类 中国药典2005版相关指导原则 缓释制剂 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 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 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 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 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或疗效的制剂控释制剂 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 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 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 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或疗效的制剂迟释制剂 系指在给药后不立即释放的制剂 包括肠溶制剂 结肠定位制剂和脉冲制剂 脉冲制剂系指口服后不立即释放药物而在某种条件下 如在体液中经过一定时间或一定ph值或某些酶作用下 一次或多次突然释放药物的制剂 膜控型 珍菊降压缓释胶囊 问题 多组分各组分性质不同解决办法 分别包衣 控制释放混合包衣 分步释放 膜控型 珍菊降压缓释胶囊 背景 中西药复方制剂 有效 安全 经济 组方合理 诸药合用 标本兼治 又可降低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 共奏平肝 潜阳 清热 降压之功 主要问题 服用次数多 每天三次 血药浓度峰谷效应大 不利于平稳控制血压 同时也影响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目的 开发日服一次的缓释胶囊剂 制备工艺研究 小丸成型工艺路线研究包衣锅法 流化床法 挤出 滚圆法等 小丸制备工艺条件的研究野菊花小丸的制备珍珠层粉小丸的制备氢氯噻嗪 可乐定小丸的制备芦丁小丸的制备 珍菊降压缓释胶囊 缓释包衣工艺研究 缓释包衣材料的选择 hpmc ec eudrigitrs100 eudrigitrl100 虫胶等缓释包衣工艺路线的选择混合包衣分组包衣缓释包衣材料用量的研究 珍菊降压缓释胶囊 考察指标 有效成分的释放度 药效学试验 药效学评价 珍菊降压缓释胶囊单次给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的急性降压作用研究珍菊降压缓释胶囊多次给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的治疗作用研究测压方法 shr大鼠的血压以尾静脉测压法测量 统计学方法 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以均数 标准差 s 表示 对空白对照组和给药组的血压下降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的血压下降情况进行方差分析 珍菊降压缓释胶囊 药动学研究指标化合物 氢氯噻嗪测定方法 hplc ms ms实验动物 sd大鼠 beagle犬 珍菊降压缓释胶囊 药动学参数 珍菊降压缓释胶囊 缓释胶囊和普通片剂在beagle犬体内的hct药动学研究药动学参数 珍菊降压缓释胶囊 设计原理前提 中药的疗效是多成分 多系统 多靶点的综合效应 中药汤剂和普通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崩解后 各种成分基本上同时释放并同时吸收而发挥作用 问题1 现在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认识有限 很难知道方中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特征 因而不能根据其药动学参数确定制剂的释药速度 解决思路 为了保证原方疗效 使中药缓释制剂中的各种有效成份按相同比例释放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同步释放 膜控型 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中药ph梯度依赖多元同步定位释药系统 设计原理 问题2 常见缓释给药系统是通过控制药物分子在穿过系统和周围介质屏障时的扩散作用或溶出作用 使药物按预先设计的速率从释药系统中释放 对于中药复方药物或有效部位 水溶性药物的释药速率必然大于脂溶性药物 要想使每一种药物都达到同步释放 其制备难度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对于复方中药制剂 由于其成分非常复杂 若针对每一种成分制备一种释药系统 最终使所有成分都达到同步释放 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解决思路 ph依赖梯度缓释 膜控型 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设计思路 1 利用胃肠道不同部位的ph不同 分别制备不同ph溶解性能的小丸 胃内的ph一般在1 3之间 十二指肠ph值一般为5 6 空肠ph值一般为6 7 回肠ph值一般为7 0 7 6 2 利用微丸的胃排空时间 微丸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比片剂有更好的重现性和一致性 微丸的平均胃排空时间在禁食状态下一般为1 3h 标准餐后一般为2 4h 小肠平均转运时间一般为3h左右 禁食与否对微丸的小肠转运时间影响不大 微丸口服后平均结肠到达时间为5 7h 膜控型 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设计思路 将中药提取精制制备成微丸后 采用在不同ph条件下溶解的ph依赖型材料如丙烯酸树脂 如eudragitl30d 55 eudragitl100 eudragits100等 作为包衣材料 制备3种定位释药包衣微丸 其包衣膜分别在ph1 2 ph 5 5 ph 6 8的条件下溶解 对应着在胃内 十二指肠和小肠中末端崩解释药 3种定位释药包衣微丸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胶囊中 即可制备成一种在体内具有ph依赖性质的缓释制剂 膜控型 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已报道的研究品种 麝香保心丸 麝香 人参 提取物 人工牛黄肉桂 蟾酥 苏合香 冰片万氏牛黄丸 牛黄 朱砂 黄连 黄芩 桅子 郁金冠心苏合丸 苏合香 冰片 青木香 檀香 乳香舒胸片 三七 红花 川芎 有效部位通栓救心方 牡丹皮 川芎 香附 冰片 膜控型 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制备方法 流化床包衣胃溶微丸 8 hpmc水溶液 增重2 ph 5 5时溶解微丸 8 eudragitl30d 55水分散体 增塑剂为tec 用量为eudragitl30d 55的3 增重30 希望在十二指肠部位崩解释药ph 6 8时溶解微丸 8 eudragitl100一eudragits100 1 5 水分散体 增塑剂为tec 用量为包衣材料的50 增重36 希望在空回肠部崩解释药 上述3种微丸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胶囊 即可 麝香保心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制备方法 体外释放度 指标 冰片 脂溶性成分人参总皂苷 水溶性成份测定方法 装置 中国药典 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第三法条件 温度37 0 5 转速100r mln 1 释放介质300ml过程 将3种包衣微丸按等比例混匀后装入胶囊 依次在ph1 2 ph6 6和ph7 5分别实验2 l和3h 并分别于设定时问经0 8m的微孔滤膜滤过取样1 0ml 同时补加1 0ml同温介质 测定两种成分释放百分率 麝香保心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评价 体外释放度 冰片和人参总皂苷体外释放的相关性释放曲线相似性评价 f2相似因子法rt 对照制剂t时间q tt 试验制剂t时间q n 试验取样点数 wt 权重因子当50 f2 100时 具有相似的体外释放特性 结果表明 人参总皂苷与冰片释放度f2的值为79 6 二者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的释放度相似 推测 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中性质差异很大的各种成分基本上可以在缓释的同时达到同步释放 麝香保心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评价 体内转运与崩解过程 人体 闪烁显像示踪法hpmc包衣微丸在胃中崩解eudragitl30d 55包衣微丸在十二指肠崩解eudragitl100 sl00 1 5 包衣微丸在空回肠部崩解微丸在胃和小肠的转运时间 于禁食状态下约为5h 标准餐后约为6h 在微丸到达回盲部前已基本完全崩解 结论 ph依赖型梯度释药麝香保心微丸在人体内具有ph依赖性梯度崩解溶散的特征 麝香保心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评价 药代动力学 有效成分血药浓度法指标 冰片血药浓度研究对象 6名健康受试者 麝香保心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评价 结果 缓药微丸冰片的药时曲线出现了双峰或三峰现象 其tmax与原丸剂相近 而cmax明显降低 血药浓度较平稳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 整个药时曲线相当于分剂量多次给药 达到了缓释目的 药效动力学 效应指标 大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麝香保心ph依赖梯度缓释微丸 评价 结果 缓释微丸和麝香保心丸的平均效应维持时间分别为5 05h和2 33h 效量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7 70h和3 21h 缓释微丸的效量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 03 结论 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在体内具有起效迅速 药效持久 缓和的特征 中药结肠定位制剂 中药结肠定位制剂 肠安康结肠定位缓释微丸 阎惠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 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 腹泻 粘液血便 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 原因不明的炎症性大肠疾病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根据中医药理论 认为溃结虽表现为结肠局部的病变 但与全身气血阴阳改变密切相关 脾肾亏虚为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 其病机为本虚表实 表现为整体多虚 本虚 局部多实 邪实 缓解期多虚 发作期多实 因此 对溃结的治疗应注意虚实并重 整体与局部治疗兼顾 临床给药认为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更符合本病的特点 中药结肠定位制剂 肠安康结肠定位缓释微丸 背景 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既可发挥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功能 又可起到局部直接治疗作用 可达到以整体调节为主 兼顾局部病变的用药形式 符合溃结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的特点 疗效得到了肯定 内服方中以健脾益气药为主 灌肠方中以清热化湿药为主 同时并用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口服剂型虽有颗粒剂 片剂和胶囊剂 但仍以汤剂为主 且多为中药粗制剂 服用量大 生物利用度低 灌肠法则存有诸多不便 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 多采用静脉注射配合灌肠或口服药物治疗 中药结肠定位制剂 肠安康结肠定位缓释微丸 目的 源于临床经验方 将其中具有补中益气 健脾温阳作用的药物 在胃中即开始释药 使药物吸收入血发挥整体调节作用 对已知具有抗菌消炎 收敛止血的有效部位在通过胃和小肠后到达结肠定位释药 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既有治疗本虚的整体调节作用 又可治疗标实的局部病变 起到整体与局部 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目的 故将处方药物按中医药理论 采用制剂新技术设计制成胃与结肠二步释放一结肠定位缓释微丸剂型 且一种剂型 微丸 两步释放 中药结肠定位制剂 肠安康结肠定位缓释微丸 处方组成 生黄芪 补骨脂 煨木香黄连 金银花 生地榆功能 补脾益肾 清热止痢特点 温清并举 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现代医学理论 健脾益肾药着重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行气活血 清热利湿药物主要改善胃肠动力 血流供应及调节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释放 收敛生肌药物通过增强黏膜保护和修复来实现对溃疡局部的治疗 中药结肠定位制剂 肠安康结肠定位缓释微丸 研究流程 中药结肠定位制剂 肠安康结肠定位缓释微丸 验证与评价 1 释放度检查 胃溶微丸应在人工胃液中30分钟内崩解完全 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小时不释放药物 在人工肠液中3小时释放度在20 以内 在人工结肠液中5小时释放完全 2 健康受试者结肠定位验证 硫酸钡造影 x射线检查 比较surelease包衣微丸与eudragit包衣微丸两者的结肠定位效果 两种微丸都有能力携带药物通过胃 小肠 到达结肠后定位释放 使病变区处于高浓度 以ph值依赖性与时间相结合的eudragit薄膜包衣较好 在结肠分布均匀 较少受胃肠运输时间的影响 从而可以减少个体差异 3 初步药效学试验 以胃溶微丸0 121 0 242g kg 结肠定位微丸0 145 0 292g kg剂量给药 对uc兔模型结肠粘膜损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兼有降低结肠水肿的作用 其中以中剂量为优 与肠安康未包衣组比较 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脂质体制剂实例 丹参总酚酸长循环脂质体 背景 丹参制剂已有多种剂型 应用广泛 丹参总酚酸是丹参的水溶性有效成分 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丹参总酚酸口服的胃肠吸收较差 丹酚酸a在小肠的平均吸收率只有20 5 大鼠口服丹参水提取物后的丹酚酸b消除半衰期只有19 16min 静脉注射多酚酸盐后 丹酚酸b在人体内的消除半衰期约为1h 用药后4h药效渐渐消失 用药7h以后 体内药物存留不到1 目的 制备丹参总酚酸长循环给药系统延长有效成分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 使药物更多的到达靶器官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提高生物利用度 增强疗效减少给药次数 提高患者顺应性 脂质体制剂实例 丹参总酚酸长循环脂质体 长循环脂质体 longcirculatingliposomes lcl 隐性脂质体 stealthliposomes 一种表面含有天然或合成聚合物修饰的脂质体 亲水性聚合物可在脂质体表面形成立体的柔性亲水表面 防止生物分子 细胞与脂质体发生作用 使脂质体不易被血液中的调理素 opsonin 识别 从而可以降低网状内皮系统对脂质体的清除率 增加药物在血液中的稳定性 脂质体制剂实例 丹参总酚酸长循环脂质体 制备方法 薄膜分散法乙醚注入法复乳法主动载药法中和法逆相蒸发法 脂质体制剂实例 丹参总酚酸长循环脂质体 单因素考察 有机溶剂种类和用量磷脂种类水合介质种类 ph第一步成乳用水相的种类 甘氨酸的浓度超声时间水合体积水浴温度磷脂 胆固醇比例药物 磷脂比例 指标 丹参总酚酸包封率丹酚酸b包封率粒径 脂质体制剂实例 丹参总酚酸长循环脂质体 星点设计 效应面优化法优化处方三因素 胆固醇 磷脂摩尔比 x1 tsa 大豆卵磷脂的质量比 x2 外水相ph x3 脂质体制剂实例 丹参总酚酸长循环脂质体 制备工艺 将磷脂 peg dspe 胆固醇溶于有机溶剂 加入丹参总酚酸溶液 超声形成乳剂 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 加入水合介质 振荡 挤压通过微孔滤膜 即得脂质体混悬液 加入10 蔗糖为冻干保护剂 冷冻干燥制成冻干制剂 复溶后包封率和粒径无明显变化 同法制备普通脂质体 脂质体制剂实例 丹参总酚酸长循环脂质体 样品测定结果 理化性质考察 粒径形态巨噬细胞摄取实验体外释放 丹参总酚酸长循环脂质体 巨噬细胞摄取实验 考察巨噬细胞对tsa溶液 脂质体及peg dspe占磷脂摩尔比为2 5 10 的长循环脂质体的摄取 大鼠药动学研究结果 beagle犬药动学研究结果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液 立题依据 水飞蓟素 silymarin sm 用于治疗慢性肝炎 各种肝损伤 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等肝病 国产水飞蓟素制剂为益肝灵片 由于其难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 口服吸收差 使得益肝灵片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从而影响了其临床疗效 拟通过制剂学手段 制备纳米给药系统 提高生物利用度与疗效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液 固体脂质纳米粒 选择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最终剂型 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类脂 如卵磷脂 甘油三酯等为载体 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约为50 1000nm的固体胶粒给药体系 与乳剂 脂质体相似 sln采用生理相容 耐受性好的类脂材料为载体 可以采用高压乳匀法进行工业化生产 同时 固体基质又使它具有聚合物纳米粒的优点 如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 避免药物的降解或泄漏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液 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 采用冷却 匀质法 coldhomogenizationtechnique 制备1的sln 称取处方量的水飞蓟素 山榆酸甘油酯 compritol888ato 和注射用大豆磷脂 在 80 5 水浴下溶于适量无水乙醇中 挥除溶剂 迅速移至冰箱 0 中冷冻2h 取一定量的泊洛沙姆188和甘油分散于4 水中 形成均匀的水相 加入上述制得冻干固体 研磨至粒径100 m以下 室温下用高压匀质机匀化10次 迅速冷至室温 得sln的水分散体 采用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对工艺进行了优化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液 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 采用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制表 平均粒径 包封率 载药量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液 beagle犬药动学实验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液 beagle犬药动学实验 丹参酮 a静脉乳剂 丹参酮 a的药理作用 抗氧化 降低自由基水平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预防心绞痛与心肌梗塞抗肿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丹参酮 a的不足 水中难溶易氧化降解 丹参酮 a静脉乳剂 丹参酮 a磺酸钠 丹参酮 a的水溶性钠盐上海制药一厂研发成注射液 ds 201 1980s临床上用于冠心病 心绞痛已近30年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肯定和确切的疗效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疗效相似 丹参酮 a磺酸钠的临床疗效源于丹参酮 a的药理作用丹参酮 a化学修饰存在的问题 磺酰基减弱丹参酮 a的抗氧化作用丹参酮 a磺酸钠的稳定性不甚理想结论 丹参酮 a磺酸钠不是丹参酮 a理想的给药形式 思考 将丹参酮 a直接制备成药用制剂的可行性 问题1 给药途径的选择首先考虑口服 但生物利用度极低 2 3 采用增溶 速溶技术仍难以达到药用要求药物经济学的考虑用药成本高确定采用静脉注射给药 适用于脑缺血等急症治疗 丹参酮 a静脉乳剂 问题2 给药剂型的选择复合溶液型包合物脂质体胶束溶液亚微乳临床应用可行问题3 课题目的更优的药理活性 比丹参酮 a磺酸钠更强 稳定性 有效期至少1年 工业生产的可行性 工艺简单 质量可控 临床用药的可行性 安全 有效 丹参酮 a静脉乳剂 立题依据 丹参酮 a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有效单体丹参酮 a脂溶性强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2 3 丹参酮 a磺酸钠抗氧化作用减弱稳定性较差 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丹参酮 a静脉乳剂 必要性 原有剂型存在不足市场需求适应症人群发病率高稳定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260万存活者有的患者因病致残75 重度致残40 研制丹参酮 a注射剂有望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丹参酮 a静脉乳剂 研究目的为丹参酮 a的进一步开发及未来可能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研究内容药剂学特性体内分布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丹参酮 a静脉乳剂 丹参酮 a静脉乳剂的制备工艺 丹参酮 a 注射用油中 大豆磷脂 甘油 泊洛沙姆188 注射用水 80 组织捣碎匀浆机 初乳 高压均质机 50 150mpa 橙黄色均一乳液 安瓿 115 灭菌30min 丹参酮 a静脉乳剂 载药量 0 8mg ml包封率 99 6 平均粒径为234nmzeta电位为 54 5mv稳定性 25 下避光留样一年 12个月各项指标稳定配伍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乳剂可与葡萄糖注射液 氯化钠注射液以任意比例混溶 并可保持12h以上稳定 丹参酮 a静脉乳剂的药剂学特性 昆明种小鼠42只 体重18 22g 雌雄各半 尾静脉注射丹参酮 a静脉乳剂10mg kg检测丹参酮 a在各组织中的含量 丹参酮 a静脉乳剂的组织分布 biodistributionparametersofthets aemulsionafterasinglei v doseof10mg kgtomice n 6 sd大鼠6只 体重190 230g 雄性 尾静脉注射丹参酮 a静脉乳剂5mg kg检测丹参酮 a在各血样中的含量大鼠血药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 丹参酮 a静脉乳剂的药物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parametersofthets aemulsionafterasinglei v doseof5mg kgtorats n 6 研究结果 丹参酮 a乳剂静脉给药后极易穿透血脑屏障 迅速分布到包括脑在内的各主要脏器和组织 药动学性质得到显著改善丹参酮 a tmax 1hcmax 0 12 g g丹参酮 a静脉乳剂tmax 5mincmax 7 22 g gcmax较前者提高了60倍 且达峰时间缩短了十余倍 更有利于脑缺血病的急救治疗 由于丹参酮 a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具有较多的脑组织分布 所以采用大鼠mcao模型进行了药效学研究 丹参酮 a静脉乳剂的药物动力学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40只 体重190 230g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4组 伪手术组 模型组赋型剂组丹参酮 a乳剂组指标 神经行为学评价脑梗死百分比 丹参酮 a静脉乳剂的药效学 effectoftanshinone aemulsionafteri v administrationtoratswithmcaoonneurologicalscoresandinfarctsize n 6 9 note p 0 01ascomparedtoshamoperatedgroup p 0 05ascomparedtoocclusiongroup p 0 01ascomparedtoocclusiongroup p 0 05ascomparedtovehicle treatedgroup p 0 01ascomparedtovehicle treatedgroup 结果 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 模型组大鼠神经学行为评分及大鼠大脑梗死面积与伪手术组相比均显著增高 p 0 01 表明造模成功 大鼠连续4天预防性给药丹参酮 a静脉乳剂 1mg kg day 后 与模型组相比 神经学行为评分显著降低 p 0 01 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 p 0 05 而赋型剂组与模型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 丹参酮 a静脉乳剂的药效学 结论 丹参酮 a乳剂静脉给药 1mg kg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学行为 并缩小脑梗死面积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丹参酮 a静脉乳剂的有效剂量比文献报道的丹参酮 a用量 10 32mg kg 降低了数十倍 解决了丹参酮 a水中难溶 稳定性差 不易直接制备成注射液的技术难题 丹参酮 a静脉乳剂作为一类创新中药制剂 在脑缺血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丹参酮 a静脉乳剂的药效学 自乳化给药系统self emulsifyingdrugdeliverysystems sedds 由油相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或含少量水 组成 将药物包裹在油滴中 口服后遇体液在胃肠蠕动下 通常37 自发分散成o w型微乳sedds可作为疏水性 难吸收 易水解药物的载体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并改善药物溶出口服后与胃肠液接触形成载药小乳滴 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增加了肠道上皮细胞的穿透性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表面张力 药物易于通过胃肠壁水化层传递到吸收部位 克服了大分子通过胃肠道上皮细胞膜时的障碍可经淋巴管吸收克服首过效应以及大分子通过胃肠道上皮细胞时的障碍 自乳化给药系统self emulsifyingdrugdeliverysystems sedds 药物 难溶性或脂溶性药物 在油溶液或油 sa复合系统中性质稳定 油相 质量分数一般为35 70 安全 稳定 长链和中链不同饱和度的甘油三酯油类表面活性剂 处方中30 60 常用聚山梨酯80 聚氧乙烯油酸酯 不同种类的液体或固体乙氧基聚氧乙烯甘油酯 液态卵磷脂 聚氧乙烯蓖麻油 聚氧乙烯 25 甘油三油酸酯等 助表面活性剂 乙醇 丙二醇 异丙醇 甘油 聚乙二醇 乙二醇单乙基醚等 自乳化给药系统self emulsifyingdrugdeliverysystems sedds sedds的处方设计 关键是寻找合适的油相 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及其比例sedds处方筛选的一般步骤是 绘制相图 分析相图 自微乳化后 微乳液性质的考察 通过 滴定法 绘制油 oil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s cos 水 h2o 体系三元相图来对体系中油 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比例进行优化 三元相图三个顶点分别为油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水 自乳化给药系统self emulsifyingdrugdeliverysystems sedds sedds的影响因素包括处方因素和生理因素粒径 荷电性 粘度 自微乳效率和胃肠状况 特别是胃肠内酯解作用 都影响药物吸收sedds的应用国外sandoz公司开发的环孢素微乳浓缩液软胶囊 商品名 新山地明国内从现有资源看 sedds用于开发难溶性中药活性成分有巨大的潜力 已有的中药sedds研究报道包括 水飞蓟素 葛根素 银杏叶 西红花多甙 姜黄素 川陈皮素 水飞蓟宾 刺五加总苷 槲皮素等 sedds在中药中的应用 水飞蓟素自微乳基本处方组成水飞蓟素 乙酸乙酯 亚油酸乙酯 吐温 80和无水乙醇乙酸乙酯 亚油酸乙酯 1 2 吐温 80 无水乙醇 6 1 乙酸乙酯 亚油酸乙酯 吐温 80 无水乙醇 o s cos 1 9 水飞蓟素自微乳 制备工艺 水飞蓟素 无水乙醇 加热超声 黄色透明含药自微乳 亚油酸乙酯 乙酸乙酯 充分分散药物 完全溶解 亚油酸乙酯 混匀 37 水浴 0 5h 水飞蓟素自微乳 评价 粒径sedds中加0 1mhcl稀释后 体系粘度逐渐减小 搅拌混匀后澄清透明 测定粒径为 12 2 1 2 nm 水飞蓟素自微乳 评价 粒径随着稀释介质用量的增加 溶液粘度减小 粒径无明显改变 在11 12 5nm 不同稀释介质对粒径变化影响无显著差异 水飞蓟素自微乳 评价 体外释放 透析法 分别精称sedds0 1g 0 5g 1g 用0 1mhcl稀释搅拌混匀至100ml 各取5ml至透析袋中 扎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