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延伸2011-3文言阅读延伸题型及解题思路 2011北京卷考试说明阅读延伸题的考试要求及内容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即:立足文本,正确理解其内容或形式延伸(对文本内容或形式进行体察、阐发与评价)二、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即:正确理解文本意蕴延伸(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文本意蕴进行思考、领悟与阐释)我们在文言文阅读延伸题上存在的问题1、审题意识薄弱,不能够准确全面理解题干要求。2、应题意识不佳,不善于写标志性的提示语,写作层次欠清晰。3、拓展举例不当,分析阐释向心意识薄弱,欠缺深度。4、表达能力较差,辞不达意,病句、错字较多。解决问题的办法1、读懂文本 文章、主旨2、审清题干 应题、思路3、读出自己 积累、经验;思考、领悟4、写出自己 恰当、条理;准确、深刻答题思路应题明旨 立足文本,对文本内容或形式进行体察、阐发与评价分析阐发 或者正确理解文本意蕴,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思考、领悟与阐释 分析阐发的角度:把握核心是什么? 即人、事、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所说之理、所抒之情是什么?深度透视为什么? 溯本求源审视结果怎么样? 说意义,论危害提出建议怎么办?分析方法:辩证、例证、引证、对比、类比、因果、假设学会运用这样的表述: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个人、社会、历史、文化、哲学、审美、现实; 之所以是因为 ;如果(不)那么 ;反之 ;首先其次最后;综上所述总结点题文言文段及阅读延伸典型试题考点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试题回顾】2010年6月统练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阅读延伸】在农山之上,子路、子贡和颜渊各言其志。请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评价。(200字左右)(10分) 【评分要点】(2分)能准确把握某一人物之“志”;(2分)有观点且观点正确得1分,见解深刻、独到得2分;能做出评价,言之成理4分;语言通顺2分。【试题解析】1、理解题意:审题:本题考点为:对文本内容进行体察、阐发与评价。孔子对三人之志的评价,有助于准确理解三人之志,并恰当作出评价。回归文本:相关内容 “各言其志”“选择一人之志”:“志”即“志向”,关于将来要做什么事,要做什么样人的意愿和决心;题目要求将某人“志”的具体内容陈述清楚、具体;所答要依据文本。如子路之志:“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如颜渊之志:“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评价”:评定其价值的高低、好坏、优劣等。“评价”要客观、辨证;要用自己的话说,最好能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2、思路导航:选择一人之志 评价其志,明确观点 分析阐释 总结点题。3、应题做答:示例一:子路之志是于战争之时挺身而出,为国杀敌斩将,以一当十。勇哉!(概述子路之志)我认为从子路勇气中显露出来的,是他在祖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民族兴亡之重任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表明观点,做出评价)华夏民族从不缺少子路这样的勇者,因而才得以在五千年来内忧外患不断中发展壮大,自立于世界的舞台之上。岳飞战场上的横刀立马让敌人闻风丧胆,再不敢轻易进犯中原;戚家军钢铁之师的舍身抗敌让百姓安居乐业。(联系历史人物分析)可见子路之勇非匹夫之勇,乃是勇于承担的爱国爱民精神的体现(小结)。 示例二:子路的志向是“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准确把握子路之“志”)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充满抱负、胸怀大志之人。(概括评价)胸中有万千兵马,只待有一天时机到来,这万千兵马一定会化作驰骋疆场,宝马轻裘也指日可待。一介文士能够拥有这样的热血和激情实属不易。但正是由于这样,也让子路显得有些激进和冲动。家国之事,哪是兵马交刃就能化解的,打天下以兵马,治天下就不行了,子路的志向在兵马纷乱的时代中,虽然可以建功立业(为自己),却无法使百姓安乐(为百姓)。(具体分析,辩证评价)所以子路的志向虽远大,只是心中仁义之思(暗合孔子的“仁政”)还有欠缺(总收)。示例三:颜渊倡导的以礼治国,使国无战患,充分体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概述颜渊之志)我认为颜渊的志向最令人钦佩。(概括评价)子路勇,子贡智,但他们都希望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唯有颜渊考虑到了苍生,意在减少百姓的痛苦。治国重在利民,若是常年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国又怎能称之为国?为国以礼,人民生活安定,这又怎不是国之大幸?(对比分析)直到如今,我们依然倡导着“仁”“礼”,这就更说明了颜渊之志所蕴含的道理是正确而深刻的(从历史发展来补证)。以“仁”“礼”治国,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是千年以来人们共同的理想,因此,我认为颜渊之志“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的体现。2010年9月“高三文言文专题练习”冷泉亭记 白居易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面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景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注:渟渟:水满而停滞 蠲:免除 酲:酒醉而不清醒四封:四边疆界 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 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阅读延伸】本文第二自然段文质兼美,请就其语言特点,举出一例进行分析。(10分)【评分要点】能准确把握第二自然段语言上的某一特点(2分);立足文本选取恰当的句子,并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6分) 语言通顺(2分)。【试题解析】1、理解题意:审题:本题考点为:对文本形式(语言)进行体察、阐发与评价。理解词义:“文质兼美”:文,指外在的形式。于文章,指其选词造句的华丽优美,音韵的和谐,节律的匀称;于人,则指其人外形,身段,体态,五官,仪表,服饰质,指内在的思想,精神,道德,品格于人、于文都是一致的。鉴赏语言特点: 角度:炼字、叠词 ;修辞等艺术手法;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结合; 2、思路导航:选择第二段中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概括其语言上的特点 描绘景致,诠释其特点 表达效果 总结点题。3、应题做答:示例一:第二自然段写了冷泉亭周围的优美景色。其中“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升,水与阶平”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前两句运用比喻,将山树比作盖、岩石比作屏,生动形象,写出冷泉亭被青山绿树环绕,远离城市的嘈杂与喧嚣的静谧。后两句则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云缓缓升起,风轻轻吹过,水微微漫上石阶,突出了此地之清幽,使人仿佛置身桃源,心灵澄澈起来。句式工整、运用修辞为“文美”,通过描写美景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为“质美”,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文质兼美的效果。示例二:第二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用词讲究,极富画面感。其中“薰薰”“欣欣”“渟渟”“泠泠”等叠词读来节奏明快,使人如见草木繁茂,如感微风轻拂,如闻泉水清澈满溢,泠泠作响分别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写景,让读者从“薰薰”“欣欣”中感受到春日里的生机勃勃,从“渟渟”“泠泠”中感受到夏夜里的静谧舒畅,为写冷泉亭能够“畅人血气”“起人心情”做铺垫。如此美景,更显出冷泉亭能除“眼耳之尘,心舌之垢”,含有几分“禅”意,意蕴深厚,可谓文质兼美。考点二: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试题回顾】2010年10月月考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弟,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注:宋哲宗年号)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节选自宋史刘安世列传)【阅读延伸】做一名好谏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联系第二大题文言文文本及历史知识,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至少说出三点,200字左右。)(10分)【评分要点】联系文本,至少说出好谏官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3分)明确观点(1分)联系历史,选取恰当的例子,阐述理由(4分)语言通顺(2分)。【试题解析】1、理解题意:本题考点为:立足文本并基于知识积累对文本意蕴进行思考、领悟与阐释。挖掘文本,好谏官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诚实、正直。“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明目张胆”、“当捐身以报国恩” 需要勇敢、无畏。不畏权贵,不畏触怒帝王。“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有见识“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 要善于进谏、把握时机;执着不懈 “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需要遇到明主(君王胸襟博大)2、思路导航:联系文本,至少说出好谏官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联系历史,明确观点 分析阐释 总结点题。3、应题做答:示例:做一名好谏官应当立身刚正,奋不顾身,讲究策略。谏官为君王之镜,若镜不正不明,自无法匡正君王(明确观点)。如刘安世般严于律己“久坐不倾”,才可发挥“明镜”作用(联系文本)。谏臣奋不顾身勇犯龙颜者古已有之,比干剖心,梅伯撞柱,海瑞骂帝(联系历史),每人均名垂青史万古流芳,谏臣就应有刘安世“捐身以报国恩”的壮志,不计成败,为民请命,百死无悔。有这般气势,才可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力挽狂澜。谏臣也应讲究策略,如邹忌般巧妙讽喻,如刘安世般“伺其稍怒,复前抗辞”,才可达到最佳效果(分析阐释)。所以,谏官若想匡正天下,当有此三条(总结点题)。2010年海淀期中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阅读延伸】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庞统“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意思是对人的赞扬往往超过那个人的实际才能。请简要说明庞统这样做的理由,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庞统这种做法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评分要点】理由正确,联系实际恰当,语言通顺( 8-10分);理由正确,联系实际欠恰当,语言较通顺(5-7分);理由不正确,联系实际不恰当,思路不清(0-4分)。【试题解析】1、理解题意:审题: 本题考点为:立足文本并基于知识积累对文本意蕴进行思考、领悟与阐释。“庞统这样做的理由”:立足文本,正确理解其内容,从而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理由。如: “善人少,恶人多”:天下大乱,好人少坏人多;“兴风俗,长道业”:振兴礼仪教化;“使有志者自励”:使有志的人都得到激励。 认识:要抓住对“多过其才”的做法进行分析,或认同(称赞),或反对(批评),或辩证看待(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关键在于围绕自己的认识阐释“为什 么”,或谈意义,或论危害。 2、思路导航: 提出观点(对庞统这种做法的认识),结合文本分析,联系现实,分析阐释,小结。3、应题作答:示例一:庞统对人的赞扬往往超过那个人的实际才能的原因是当时天下动乱,好人少坏人多。我认为庞统的做法值得称赞。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这种行为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宣扬美德,建设和谐社会。比如感动中国这类节目,其赞扬的人物都很平凡,他们都在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我们对他们的高度赞扬,就是在高度肯定他们,为社会树立典范,让他们的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由此看来,庞统这样的做法在当下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是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良方。 示例二:庞统“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是因为天下动荡,礼崩乐坏,对人才大力赞扬可以使他们得到鼓励,更加奋发有为。我认为庞统的做法在现在并不可用。现在有一些全然没有真本领,靠着拍马和关系爬上高位的人,我想这和夸大一个人的才能,并使之得到任用是有着不可分的关系的。夸大才能,实际上是是对群众的一种欺骗,对社会的一种欺骗。因此我认为想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就不应采用“多过其才”的做法,而要实事求是的评价。 示例三:庞统“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是因为对人才大力赞扬可以使他们得到鼓励,振兴礼仪教化。我认为在当今社会,庞统的做法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表扬他人可以使那个人收到鼓励,进而有进步的动力,所以赞扬就像发动机,它会激发人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一味地超出实际褒扬优点,也有弊端。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安宁和谐、快速发展的阶段,尽管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却依然存在问题。“多过其才”可能导致头脑过热,批评指正才能保证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1年1月丰台期末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后职屡改迁,至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景佑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赐入朝不趋。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母丧,哀戚过人。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仁宗冲年即位,章献皇后临朝,元俨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及太后崩,仁宗亲政,益加尊宠。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尝问翊善王涣曰:“元昊平未?”对曰:“未也。”曰:“如此,安用宰相为?”闻者畏其言。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既而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臣羸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帝为嗟泣。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比葬,三临其丧。 (节选自宋史元俨传,有删减)【注】燔:fn 焚烧。冲年:幼年。沉晦:隐而不露。翊y善:宋朝官名,掌管侍从讲授。【阅读延伸】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元俨“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意思是说元俨闭门谢客,故意装疯乱语,不再参与朝政。对他的这种做法,有人鄙夷,认为他圆滑世故;有人赞赏,认为他懂得韬光养晦;还有人请结合原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 (10分)【评分要点】表明看法,要求观点鲜明(1分)。结合原文谈理解(3分)。联系历史史实或社会生活谈感悟(4分)。言之成理,分析深刻,可得满分。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试题解析】1、理解题意: 审题:本题考点: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正确理解词义:“圆滑世故”的意思:形容为人处世善于敷衍、讨好,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不得罪人。“韬光养晦”的意思: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 谈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意或不同意、赞赏或批判。但要有明确的观点态度。 阐释赞同或反对的理由,重在充分、深入说理 联系:历史史实或社会生活,要符合观点。2、思路导航:表明看法,观点鲜明 结合原文举例分析 联系史实或现实生活分析阐释阐释赞同或反对的理由,重在充分、深入说理总结点题。3、应题作答:示例一:我赞赏元俨这种做法,这是一种人生智慧(1分)。仁宗幼年即位,根基未稳,太后临朝听政,元俨位高望重,功高盖主,深恐被猜忌,遭到伤害,于是装疯卖傻,不预朝政。与其锋芒毕露,徒做无谓牺牲,不如韬光养晦,保全自己,为日后关键时刻报效国家积蓄力量(3分)。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为了躲避庞涓的迫害,假装疯癫,隐藏才能,瞒过庞涓,最终率领齐军打败他。孙膑懂得韬光养晦,最终取得成功(4分)。所以,面对复杂时局,如果像元俨一样,韬光养晦,该出手时再出手,这样才更容易取得事业的成功。示例二:我鄙夷元俨这种圆滑处世的做法(1分)。仁宗幼年即位,太后临朝听政,正值朝政多事之秋,作为国家重臣理应挺身而出,竭尽才智为朝廷出力。而元俨为了保全自己,装疯乱语,不预朝政,实在有辱大臣的身份,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表现(3分)。唐朝初年,百废待兴,魏征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随时触怒皇上的危险,直言进谏,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尽到了一个大臣应尽的职责,深受人们的景仰(4分)。作为国家栋梁,元俨就应该象魏征一样敢于直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才智。2011考试说明参考样题试题23宋清 传 柳宗元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选自枊宗元集卷十七 注雠:出售 蚩:傻,无知 翦翦:小气【阅读延伸】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送请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的宋请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评分要点】概括宋清经商的特点(2分。照抄题干中解释只给1分) 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要概括) 自己的领悟(分。即一句话观点,要围绕目光长远,利益大写) 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分。要点是目光长远,所获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猫国际考试题及答案
- wip在制品管理办法
- 营销公关费用管理办法
- 网格化贷款管理办法
- 上海土壤评估管理办法
- 电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 专职科研师资管理办法
- 《业余团校管理办法》
- 行政车辆采购管理办法
- 营销薪资分配管理办法
- 2025年湖北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卷真题(含答案)
- 电厂检修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炒菜机(炒菜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湛源道脉老师讲授之入门基础
- 给校长的一封信600字(9篇)
- 南京大学介绍课件
- 产品贴牌管理制度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CJ/T 225-2011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
- 公司技术成果归属协议书
- 公司利益分成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