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泗泾古镇边缘地段保护再生设计探索.doc_第1页
毕业论文--泗泾古镇边缘地段保护再生设计探索.doc_第2页
毕业论文--泗泾古镇边缘地段保护再生设计探索.doc_第3页
毕业论文--泗泾古镇边缘地段保护再生设计探索.doc_第4页
毕业论文--泗泾古镇边缘地段保护再生设计探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HANGHAI 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UNDERGRADUATE PROJECT (THESIS)装订线题目:泗泾古镇边缘地段保护再生设计探索以泗泾塘南岸旧厂区改造为例学 院 美术学院专 业 建筑学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 目 录摘要:-1 ABSTRACT-2绪论:-11.古镇介绍-12.古镇调研-33改造与设计-64结论-135注释-136参考文献-14- 2 -以泗泾塘南岸旧厂区改造为例摘要泗泾作为上海的历史文化名镇,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明清时期,泗泾古镇十分繁荣,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经济中心的转移,古镇日渐衰弱,水乡风貌破坏严重,建筑被肆意改造或者重建,导致泗泾古镇,缺失了原有的古韵风貌。本次的设计课程将主要围绕如何恢复古镇原貌以及为古镇带来活力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内容为对泗泾塘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旧厂区进行改造,改造的主题为雕塑艺术工作坊,通过将艺术家引入古镇,为古镇带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关键词:泗泾、古镇、文化创意产业园、雕塑工作坊AbstractAs the historic town of Shanghai, Sijing Town has a large amount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heritage. During Qing dynasty, Sijing Town is very prosper, However,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Sijing loses its original status and appearance. Houses in Sijing Town are rebuilt and removed arbitrarily, which leads to the extinction of the town. So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ijing will be the theme of the course. The design will be used to treat the problem of Sijing in order to renew the historic town. Above all, the base of the design is an obsolete factory. The theme of the design will be the sculpture workshop. Through the design, the artist can have a place to live and work. Sijing town will have new vitality. 绪 论泗泾地处松江与青浦交界处,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域。明清时期,泗泾十分繁荣,拥有高度的经济发展。然而随着城市中心的偏移,泗泾的发展面临危机,古镇失去其原有的经济地位,作为上海的历史文化名镇,泗泾的复兴迫在眉睫。1.古镇介绍泗泾作为上海的历史文化名镇,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古镇因通波泾,外波泾,桐泾,张泾四水汇聚而得名。泗泾镇志上记载:元代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泗泾镇开始成型,由于水路交通的便利,泗泾演变成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酿造,木行,米行,米厂成为了泗泾镇经济的支柱产业,清顺治以后,人口日增,房屋随之扩建,形成现在的街坊布局。泗泾古镇名人故居较多,例如:马相伯故居,史量才故居。(图1) (图2)(图1,图2为泗泾古镇现状)泗泾古镇以泗泾塘作为主要水系,水系与建筑之间呈鱼骨状分布关系,建筑沿河道垂直展开,形成泗泾塘现在的风貌格局。明清时期,泗泾古镇十分繁荣,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经济中心的转移,古镇日渐衰弱,水乡风貌破坏严重,建筑被肆意改造或重建,导致泗泾古镇,缺失了原有的古韵风貌。现在的泗泾塘两岸已没有了灰砖白墙,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建筑材料以及随意的加建。走在古镇之中,感受到的不是古镇的清幽,喧闹和脏乱充斥着大街小巷,汽车往来于古镇之中,街头到处是地摊摆设。在古镇南岸,由于距离古镇主要出入口较远,导致人流相对于古镇北岸而言减少很多,古镇内部居住结构复杂,主要以原来本镇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居住人群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盾为外来务工人员影响古镇原有居民的正常生活,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对居民平时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乱堆杂物和随意破坏等行为对于古镇居民而言是难以忍受的。泗泾古镇居民的生活情况十分不理想,由于古镇原来的建筑较为老旧,导致绝大多数居民没有独立的卫生间,生活空间也较小。作为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泗泾的改造迫在眉睫。(图3) (图4) ( 图5 ) ( 图6 )(图3,图4,图5,图6为泗泾古镇现状)2.古镇调研本次的设计课程将主要围绕如何恢复古镇原貌以及为古镇带来活力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在对泗泾古镇进行多次的走访和调研之后,笔者对于古镇有了许多的认识,泗泾古镇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脉,但是这种历史文脉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取而代之的是杂乱无章的店铺以及郊区工厂。马相伯故居和史量才故居无人问津,十分冷清,这些历史建筑已然消失在嘈杂的集市之中,在泗泾塘南岸聚集着大量的工厂区,例如:原来的长江化工厂,橡胶厂以及一些小型的工厂区。 (图7) (图8)(图7为马相伯故居室内,图8为马相伯故居室外)在毕业调研期间,由于需要对泗泾古镇的居住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认知,于是采取对泗泾古镇进行问卷调查。此次问卷共发放32份,回收32份。在问及“对于泗泾古镇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旧厂区的整体印象”这个问题时,有59.375%的居民表示无所谓,不影响生活,另有25%的居民表示影响古镇风貌,15.625%的居民表示影响对于古镇具有污染。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发现居民对于古镇厂区并不是十分在意,一方面是由于原来的化工业厂区很多都已经搬走,留下的废弃厂房出租给一些没有污染的小型加工厂,例如:钢材加工,酒业加工等。另一方面是由于工厂区的位置大多位于古镇边缘地段,导致绝大多数工厂区中的工厂并没有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实质的影响。 对于泗泾古镇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旧厂区的整体印象在问及“对于泗泾古镇南岸居住环境有何感受”时,有59.375%的居民表示缺乏绿化空间,有18.75%的居民表示工厂污染严重,有21.875%的居民表示生活环境较差。从中不难看出绿化环境对于古镇居民的重要性,在泗泾古镇周边唯一能够称的上绿化空间的地带只有泗泾公园,但是泗泾公园的主入口在公园的北面,相对于古镇南岸居民而言过远,并且古镇原有居民以老年人为主,对于他们而言,泗泾公园并不是最好的休闲场所。而废弃工厂的再利用可以为古镇带来更多的发展。 对于泗泾古镇南岸居住环境有何感受在问及“你认为泗泾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的旧工厂区改造成雕塑公园对于古镇居民的影响”时,有75%的居民表示可以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有6.25%的居民表示对于周边居民的生活不利,有18.75%的居民表示无所谓,可见旧厂区的改造时符合周边居民的需要的,在走访和调研中,绝大多数的居民抱怨居住条件差,古镇周边应该具有更多面向古镇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旧厂区以及周边区域的改造应该用于满足古镇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你认为泗泾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的旧工厂区改造成雕塑公园对于古镇居民的影响在了解了居民对于工厂改造的意见之后,笔者需要了解居民对于工厂改造后应该以何种形式对外开放,在问及“泗泾古镇休闲文化场所的设计该满足什么条件”的问题时,有47%的居民希望能够有自由活动的场地,35%的居民希望能够免收门票,18%的居民希望能够有良好的环境,而在面对是否对外来游客开放时,大多数的居民并不希望对外开放。泗泾古镇休闲文化场所的设计该满足什么条件由于泗泾公园这一古镇唯一的绿化空间相对于古镇南岸居民而言过远,因此南岸居民享受不到公园的环境。在调查问卷的发放过程中,当问及“你经常去泗泾公园吗?”的问题时,有22%的人表示经常去泗泾公园,44%的人表示偶尔去泗泾公园,34%的人表示不去泗泾公园。而在这些人中,经常去泗泾公园的人的平均年龄在29.57岁,偶尔去泗泾公园的人的平均年龄为38.71岁,不去泗泾公园的人的平均年龄为61.54岁。从中可以看出南岸居民不去泗泾公园的主要原因在于年龄过大,出行不方便。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之所以去泗泾公园的主要原因在于子女要去泗泾公园游玩。走在泗泾镇南岸,到处可见在街巷中玩耍的小孩子,这些小孩子由于没有合适的娱乐场所,只能在脏乱的荒地上玩。你经常去泗泾公园吗?3改造与设计3.1基地选择与分析从上述的调研中可以看出泗泾古镇存在许许多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权衡了上述的调研结果之后,最终设计的基地选在泗泾镇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的旧工厂区。之所以选择这块基地原因在于本次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泗泾镇以及周边居民的居住状况以及为泗泾镇带来新鲜血液与活力,一方面为古镇居民改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泗泾古镇南岸缺乏人气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适宜的节点场所,而通过旧厂区空间的重新塑造,将现代艺术引入古镇中来,以吸引大量年轻人来参观,并且在改造的同时将厂区的部分空间提供给艺术家们使用,为他们提供工作与居住的空间。而所选择的现代艺术主要是以雕塑为主题,之所以选择雕塑为主题原因在于,厂区存在大量的空地,在为古镇居民提供休息场所的同时,也可以为室外雕塑展品提供展览的可能,相比绘画作品需要占据大量的室内空间,一些大型的雕塑展品,例如:铜雕,石雕,则可以放置在室外展出而不会损坏。旧厂区的改造对于古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当旧厂区改造成为特色产业园区时,可以为古镇带来更多的人气,具有促进古镇发展的意义。在对旧厂区进行改造以前,需要对旧厂区的性质进行一定的了解。在旧厂区中,笔者了解到这个工厂区原来为华谊集团化工实业厂,而本镇居民更为熟悉的名字是长江化工厂。现在由于某种原因已搬离了古镇,而闲置的厂房则被出租给小型的加工厂。下表为出租工厂的名称:(图9) (图10) (图11) (图12)(图9,图10,图11,图12为旧厂区现状)由于拆迁费用过大,工厂拆除不可能实现,并且工厂结构保留十分完好,拆除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在对基地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在基地北面有一个被工厂隔离的老院子,院子的结构保留完好,在破陋出来的砖上面可以看到“倪增茂”三个字,而“倪增茂”是民国初年江浙沪一带较为出名的青砖,可见老院子的建造可追溯到民国初年甚至更早,而厂房却将院子与古镇隔离了开来,因此应该在保护老院子的同时,将老院子融入古镇之中。在对老院子进行调查之后发现,院子的产权为私人所有,而现在处于租赁给外来务工人员使用。(图13)(图13为老院落清砖)3.2分析设计在了解了基地的基本情况之后,笔者对于工厂的改造进行了相应的了解和类型相似建筑的参观,而将新型文化产业引入废旧工厂之中的案例较多,其中著名的例子有:M50,八号桥,红坊,上海玻璃艺术博物馆等。这些例子都是将原有的旧厂区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对于这些典型案例的亲身走访,笔者发现旧厂房的改造对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符合现代建筑生态学的“3R”原则1。例如八号桥原来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厂房,在进行了功能置换之后,文化创意产业被引入了工厂之中。八号桥的设计致力于在保留老厂房的整体构架的基础上,对外部和内部空间进行重新的塑造,在将部分危房拆除之后,将新的元素引入工厂的改造之中,例如:钢材和玻璃的碰撞,灰砖和原白墙的对比,这一切都体现了现代与历史的交融。再如杭州的“loft49”文化创意产业园,其前身是杭州蓝孔雀化学纤维有限公司的锦纶分厂,随着杭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厂的外迁,这个老厂区开始逐步从繁荣走向了衰落。然而随着功能的置换,老厂房焕发了新的活力,其设计思想是在保留老厂房原有机器等历史痕迹的情况下对厂房空间进行改造,使其变成办公场所。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坐落于上海的红坊,其前身是上钢十厂,在工厂遭到废弃之后,被用于改造成为办公空间和展览空间,中心的草地被用于公共展览和休闲娱乐,其模式是值得借鉴的。在这个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能改造再利用的开发方式相比推倒再来可减少大建筑垃圾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用水和耗电等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图14) (图15)(图14,图15为玻璃艺术博物馆内景图)在对典型旧工厂改造进行了解和研究之后,笔者提出了对于泗泾镇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的旧工厂区改造和厂区周边院落保护的一些想法,通过对旧厂区的改造将一些艺术家引入古镇之中,旧厂区将成为对外开放的雕塑艺术工作坊,而北面的老院落将服务于南面的旧厂区。整个设计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外来游客和泗泾居民,泗泾居民包括:古镇居民,新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将原有旧工厂改造成为可供艺术家居住、工作和展览的复合性空间。由于艺术工作坊对外开放,泗泾居民可以享受和参与其中,增加文化修养。而对于古镇北岸的老院落则采取保护措施在其周围建造一组院落,使泗泾塘两岸的风貌得到保护和修缮。老院落的改造应该采取原有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空间的划分达到院落空间的功能置换。经过改造之后,老院落将变成古镇居民以及周边居住区居民读书休息的书吧,提高其文化水平,而新建院落则改造成为餐厅和茶吧,一方面可为游客提供休息之地,另一方面也为古镇居民提供了休息去处。新建院落的形式则是通过模仿泗泾塘北岸院落形式,使其达到南北呼应,完善古镇风貌。(图16)(图16为雕塑艺术工作坊鸟瞰图)在厂房与老院落之间的空地则改造成为绿化与草地,一方面是为了优化古镇居民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休息娱乐场所,另一方面也为古镇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不用在古镇街巷中穿梭。此外绿化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厂房与院落空间具有相对的过渡空间,使老院落和工业厂房的界限得到限定。而绿化带的植入也使得古镇居住空间与周边住宅空间能够相对模糊。绿化带为古镇居民和古镇周边住宅区居民提供了共享的宜人环境和居住体验。同时绿化带也使古镇与周边建筑空间关系得到缝合。这这条绿化带中还设计了一条室外展廊和一些可移动式的单元,这条展廊的坡道为工厂区原有的,对其改造之后使其具有展示和空间过渡的功能。(图17) (图18)(图17为院落图解分析,图18为绿化带的插入)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当问及“泗泾古镇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旧厂区改造成雕塑公园对于泗泾古镇的发展如何”这一问题时,有91%的人表示对古镇发展具有促进作用,6%的人表示对古镇没有任何作用,3%的人表示会危害古镇的发展。从上述统计中可以看出雕塑工作坊的建设对于古镇的发展而言是具有很大的发展作用的。泗泾古镇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旧厂区改造成雕塑公园对于泗泾古镇的发展如何 当问及“泗泾古镇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旧厂区改造成雕塑公园,你认为它应该具有哪些特色”时,有59%的人认为应该为古镇居民提供优美的绿化环境,22%的人认为应该有优秀的雕塑作品可供免费参观,19%的人认为应该有更多针对古镇居民的文化活动。通过以上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古镇居民及周边居民对于绿化环境的渴求。由于所选基地处于古镇边缘地段,基地左面为中京苑居民,右边为古镇居民,笔者希望通过绿化景观使古镇和现代居住建筑具有良好的衔接,良好的景观可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的环境体验,并且通过结合雕塑这一主题可为工作坊提供文化和艺术气息,为古镇带来更多的人气。使泗泾塘南岸焕发新的活力。泗泾古镇南岸沪松公路2760号旧厂区改造成雕塑公园,你认为它应该具有哪些特色在对厂房内部空间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到展览空间不应该只有展品做展览,应该提供更多的互动与交流空间。对于游客而言,在参观雕塑作品的同时,更多的是希望了解雕塑的制作过程,如果能够在展览过程中为其提供更多的制作过程的展示和亲生体验,有时会比展品本身更具有意义。例如上海的玻璃艺术博物馆,其位于上海宝山区长江西路上,原本建筑为工业厂区,后经过改造成为现在的玻璃艺术博物馆,大厂房主要用于展览,小厂房被改造成DIY创意工坊区、热玻璃演示区和临时展厅。在博物馆的展示厅中存在灯工工作室,并且热玻璃演示区为游客提供玻璃的加工过程和小型玻璃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这些过程配合DIY工坊区使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玻璃加工的流程,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对于厂区展览部分的改造将模仿玻璃艺术馆的这种形式,为游客提供更多的DIY体验活动。考虑到这点,在设计展览空间的时候,特意在厂房中植入休息空间和DIY体验空间,在休息空间中主要以影像的方式将雕塑的制作过程向游客展示,影像展示的效果相比于单调乏味的文字介绍要生动许多,能够给予游客更为直观的感受。作为雕塑艺术工作坊,应该在为雕塑艺术家提供工作空间和休息空间的同时,为其提供共享的交流空间,所谓共享的交流空间是指艺术家们共同生活的公共空间。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对于艺术氛围的促进和自身的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雕塑作品分为小型架上雕塑,案头雕塑,大型室内雕塑和室外雕塑,在旧工厂的改造上,将原来室内空间较高的厂房用于大型室内雕塑的展览和工作空间。而较为低矮的空间可用于艺术家的居住使用,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可供居住和办公的空间。(图19) (图20)(图19为厂房loft空间,图20为大型雕塑展示区)(图21) (图22)(图21为架上雕塑展示区,图22为展廊效果图)在对北面院落进行设计时,主要通过模仿泗泾古镇独特的两厢单坡顶形式,使原有古镇的建筑形式得到延续,古镇建筑的滨河风貌能够得到治理和改善。在原有老院落的周围新增新的合院,使老院落不在是单个独立与古镇之外,在新增的茶室院落中,通过设置局部二层,使茶室的二层空间能够俯瞰老院落以及远眺泗泾古镇,让茶室的景色得到丰富。而新增的餐厅院落则为工作坊的艺术家以及游客提供了餐饮场所。4结论对于泗泾古镇而言,风貌的保护和修缮可以使古镇建筑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为古镇注入新的血液,吸引更多的青年游客驻足参观,这对于古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人群和中生代人群是古镇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如何吸引年轻人来到古镇是古镇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它无形当中可以为古镇吸纳更多的人气和动力,为古镇带来新的活力。泗泾古镇南岸原本就以居住为主,南岸街巷相对于北岸街巷而言人气明显不足,其中有一定的因素是由于泗泾古镇的主入口位于北面,很少会有游客会跨河参观南岸建筑。而老厂区的改造则为这一现状的改变带来了可能。当游客参观完雕塑艺术展览之后,有可能会对泗泾古镇进行参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古镇带来了人流,同时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