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伤残评定ppt课件.ppt_第1页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ppt课件.ppt_第2页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ppt课件.ppt_第3页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ppt课件.ppt_第4页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国医科大学郑传斐 第一节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基本原则 一 评定原则 交通伤残标准 第3 1条规定 伤残评定应以人体伤后治疗效果为依据 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 损伤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地评定 治疗效果 治疗后遗留下的后遗障碍程度器质性 功能性 心因性 应评价功能性功能障碍与事故之间的关系损伤 交通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 二 评定时机 交通伤残标准 第3 2条规定 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 对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 可由办案机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 确定其是否治疗终结 治疗终结 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 评定提前 伤残等级偏高 损害车方利益 评定延后 伤残等级偏低 损害伤者利益 评定时机应掌握的原则 肢体或组织器官缺失 临床治愈后即可进行评残 颅脑器质性损伤致器质性精神障碍 经治疗6个月至1年后可进行评残 颅脑及耳眼损伤致听觉或视觉功能障碍 经治疗3个月至6个月后可进行评残 颅脑及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经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残 面部瘢痕形成 影响面容的 经治疗3个月后可进行评残 骨关节损伤 影响躯体负重或肢体运动功能的 经治疗6个月后可进行评残 三 类比 或类推 原则 交通伤残标准 附则第5 1条规定 遇有本标准以外的伤残程度者 可根据伤残的实际情况 比照本标准中最相似等级的伤残内容和附录A的规定 确定其相当的伤残等级 必要的条件 要符合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的精神要与标准最相似的伤残等级相当需评定的伤残是标准条文中没有的 注意对医学难以客观描述的损伤后果 条文中没有给予规定 如味觉 嗅觉 脑外伤后综合征等 对这些损伤后果本标准认为均不能达到伤残程度 因而也不使用本条的规定 四 伤病关系处理原则 交通伤残标准 第5 3条规定 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时 应排除其原有伤 病等进行评定 分析评定 参与度没有作用0 0 4 轻微作用12 5 5 15 次要作用25 16 44 同等作用50 45 55 主要作用75 56 95 完全作用100 96 100 特殊情况如何评定 伤者在道路交通事故致残前本身就是一个残疾人 因交通事故损伤致使原有的伤残程度加重 1 成对器官 眼 耳 肢体 肾 受伤前 后分别评定 伤前一眼盲 八级 伤后双眼盲 三级 分别评定受伤前 后伤残程度 然后用伤后的伤残程度减去伤前的伤残程度 2 单器官 按鉴定时功能障碍程度评定 五 多处伤残分别评定原则 交通伤残标准 附录第5 2条规定 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伤残等级者 评定结论中应当分别写明各处的伤残等级 两处以上伤残等级的综合计算方法 可参见附录B 第二节颅脑损伤致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 注意事项 1 本节所指的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是由于颅脑器质性损伤引起 不包括交通事故引起的应激性精神障碍 2 区分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和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个概念 3 伤残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伤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绝不可仅仅根据智商测定结果评定伤残等级 一 植物状态伤者因颅脑损伤后长期处于无意识状态 对外界缺乏认识反应 但有明显的觉醒与睡眠周期 自主呼吸及心跳功能正常 脑干功能存在 丧失自我生存 称为植物生存状态 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 有严重脑外伤史 多为弥漫性损伤处于无意识状态 无思维能力 去皮层状态 去大脑强直 疼痛 对光反射等可存在 脑电图 无生物电或散在低频慢波 CT或MRI 脑积水 脑萎缩 脑软化等 二 智力缺损智商 IQ 社会适应能力 主要依据 极度智力缺损 20以下适应能力缺乏 生活不能自理重度智力缺损 20 34适应能力低下 生活需别人协助中度智力缺损 35 49适应能力明显削弱 生活能自理 可从事简单工作 轻度智力缺损 50 70适应能力减弱 学习 工作效率低 三 日常生活能力包括 端坐 站立 行走 穿衣 洗漱 进餐 大小便 写字 八项中能完成1项计1分日常生活能力与护理分级 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起居饮食 行动能力 感官及语言交流能力 大小便控制和自理能力 智能和精神适应能力 Barthel指数计分法大于60评定为九级 小于40评定为七级 两者之间为八级 第三节颅脑损伤致外伤性癫痫 注意事项 标准 3 5 7 9 10级中均有 注意鉴别伤者有无原发性癫痫或其他继发性癫痫 诊断标准 功能性抽搐 早期癫痫 3 4日 延期性癫痫 3个月内 晚期癫痫 3个月以上 评残是指晚期癫痫 对于外伤性癫痫的伤残评定应在伤后半年进行 2年 外伤性癫痫评残前须经过规范系统的药物治疗 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是诊断癫痫的重要方法 但其阳性率有限 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外伤性癫痫的诊断标准 1 既往无癫痫病史 2 伤后出现癫痫发作3 癫痫发作类型与脑损伤的部位和脑电图改变相一致 4 有引起癫痫发作的器质性颅脑损伤 如脑挫裂伤 颅内出血或血肿 脑萎缩 颅内异物等 5 排除其他继发性癫痫的可能 如脑囊虫病 血管病 肿瘤 癫痫与功能性抽搐的鉴别 一 癫痫大发作最多见发作时意识突然丧失 全身痉挛性抽搐 持续数分钟 可间歇数周或数月一次 按其发作过程可分为 前驱期 先兆期 痉挛期 痉挛后期 发作中常有舌咬伤 跌伤 二便失禁等 一般抽搐持续1 3分钟 二 癫痫小发作以短暂意识障碍为特征 多见于儿童和少年 可分为 失神性小发作 瞬间意识丧失 凝目注视 咋舌 肌阵挛性小发作 意识清醒状态下的头颈 上肢或躯干抽动 三 局限性发作是大脑皮质小区域的细胞群受到刺激 最常见的局限性运动发作 表现为口角 手指或足趾的抽动 若扩散 引起一个肢体或一侧肢体的抽动 发作时间短促 数秒至数十秒钟即停止 不伴意识障碍 四 精神运动性发作表现为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 对周围环境尚能保持接触 开始时可有简单的症状 接着病人有意识障碍 然后出现自动症 发作后大多持续达数小时或数日 可反复发作 五 脑电图分级标准轻度异常脑电图中度异常脑电图重度异常脑电图 脑电图的波形依据其频率的不同分为四种波形 波 频率8 13Hz 波幅为10 100 V 是成年人安静闭目状态下的正常波形 波 频率为14 30Hz 波幅为5 25 V 波 频率为4 7Hz 波幅为20 100 V 波 频率0 5 3Hz 波幅为20 200 V 1 轻度异常脑电图 波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 睁眼抑制反应消失或不显著 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 波 波活动增加 某些部位 活动占优势 有时各区均见 波 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 波 2 中度异常脑电图 波活动频率减慢消失 有明显的不对称 弥散性 活动占优势 出现阵发性 波活动 过度换气后 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 波 3 重度异常脑电图弥散性 及 活动占优势 在慢波间为高电压 活动 节律消失或变慢 出现阵发性 波 自发或诱发地出现高波幅棘波 尖波或棘慢综合波 出现爆发性抑制活动或平坦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癫痫是一种临床诊断 脑电图资料只能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除非脑电图征象与临床发作同时发生 一次脑电图检查无癫痫的发作并不代表以后的脑电图检查不出现癫痫波 因此 癫痫诊断的最后确立必需建立在大量临床资料的收集 并结合多次的脑电图检查结果 第四节颅脑损伤致言语功能障碍 注意事项 本节所指言语障碍除构音障碍外 均系颅脑器质性损伤累及大脑语言中枢所致 引用这些条款评残的前提条件是伤者存在颅脑器质性损伤 言语功能障碍的评残时间以伤后一年为宜 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的 多在左侧 右利者 惯用右手的人 其语言区在左侧半球 大部分左利者 其语言中枢也在左侧 只少数位于右侧半球 失语即语言障碍 为大脑皮质功能区的结构破坏所致 可根据失语的程度将失语分为完全性失语与非完全性失语非完全性失语又可分为严重失语 中度失语和轻度失语 根据其脑区受损及临床表现的不同 可将失语分为运动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 失写症 失用症 失认症等 一 完全性失语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严重受限 不能复述 失命名 失读或失写等 完全丧失与他人语言交流能力 4 2 1b 轻度失语 轻度语言功能障碍 但言语交流无明显障碍 4 10 1c 二 运动性失语运动性语言中枢 说话中枢 位于44及45区 紧靠中央前回下部 额下回后1 3处 又称Broca氏回 故运动性失语亦称Broca失语 表达性失语或前部失语 语言表达为非流畅性 即发音紊乱 词量减少 韵律异常 口语理解能力相对完好 但对句法性结构序列理解可有障碍 复述明显受损 经提示可改正 大多数病人伴有大脑病变引起的不同程度偏瘫 多数病人可有一定程度的右侧感觉丧失 严重 4 4 1b 难以进行语言交流中度 4 6 1b 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三 感觉性失语又称Wernicke失语 受损部位为优势半球的颞上回的中后方 听性语言中枢 听力虽然存在 但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 自身也能发音 但发出的词汇杂乱无章 使人莫名其妙 无语言表达功能 阅读和书写的功能均有障碍 严重 4 4 1b 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中度 4 6 1b 不能进行正常语言交流 命名性失语 又称遗忘性失语 病损位于顶叶后下部 角回附近言语区 检查中患者能完全理解所问的问题 只表现对人名或物名失去记忆 但可表述物品的特征和用途 且当被告知名字或名称后 可做出反应和正确的判断 该种失语在标准中没有体现 四 失写症是指无肌肉瘫痪及共济失调的情况下 不能书写 是失语症表现的一部分 可分为完全不能书写 字词失写构字障碍 语句失写 象形书写 镜像书写 中度失读伴失写 4 8 1b严重 4 9 1c 完全不能书写 五 失用症即运用不能 指在无肢体瘫痪 无感觉丧失和无共济失调的情况下 不能完成以前能完成的有目的的技巧动作的一种特殊状态 可分为观念性失用症 结构性失用症 运动性失用症 穿衣失用症 步行失用症 严重 4 5 1c 不能完成以前所能完成的有目的的技巧动作 活动逻辑次序紊乱 不知其所为 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中度 4 7 1c 动作有错误 但知其所为 并可部分指出其动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 失认症是指在没有感官功能不全 智力衰退 意识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 不能通过器官认识身体部位和熟悉物体的临床症状 严重 4 5 1c 严重视觉 听觉失认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度 4 7 1c 影响学习和生活 失读症 失读症 为大脑优势侧缘上回病变所致 患者视力无障碍 但对视觉刺激如字 词 图形不认知 检查时可通过令其阅读或将指令写在纸上 观察其朗读和理解能力 失读常与失写伴发存在 可合并检查 中度失读伴失写 4 8 1b严重失读症 4 9 1c 七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 肌肉的器质性损伤所导致的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 肌张力异常 运动不协调等 产生语言运动控制障碍 弛缓型 痉挛型 运动失调型 运动过少型 运动过多型 混合型 构音障碍的法医学鉴定需通过仔细检查 区分其类型及程度 并结合病变的部位综合分析后确定 严重 4 7 1d 音不分明 语不成句 难以听懂 甚至完全不能说话 与失语不一致 轻度 4 10 1c 发音不准 吐字不清 语调 速度 节律异常 鼻音过重等 第五节口腔与颌面部损伤 注意事项单纯牙齿脱落上 下颌骨缺损致牙齿脱落 一 舌肌完全麻痹4 5 2e 指双侧周围性舌下神经损伤致全舌肌麻痹 二 张口受限正常 相当于被检者食 中 无名指末节横面的宽度 轻度受限 可置入中 食指 2 3cm 4 10 2f中度受限 可置入食指 1 2cm 4 9 2f重度受限 不能置入食指 小于1cm 4 7 2c 三 外鼻缺损或畸形外鼻严重畸形 4 5 2k 驼峰畸形 鞍鼻畸形 外鼻畸形 4 7 2g 歪鼻畸形 鞍鼻畸形 鼻翼畸形 4 9 2f 鼻翼塌陷 四 面瘫 1 面神经分支及所支配肌肉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肌电图4 法医学鉴定诊断要点 外伤史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面神经分支及所支配肌肉 1 颞支 额肌和眼轮匝肌 2 颧支 眼轮匝肌及颧肌 3 颊支 颊肌 口轮匝肌及其它口周围肌 4 下颌缘支 下唇诸肌 5 颈支 颈阔肌 中枢性面神经瘫与周围性面神经瘫 第六节头面部损伤致面部瘢痕或毛发缺损 一 面部范围 上至发际 下至下颌下缘 两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区域 包括额部 鼻部 口唇部 颏部 颧部 颊部 腮腺咬肌部 两侧至耳根前 包括耳廓 二 面部瘢痕 浅表性 增殖性 凹陷性 萎缩性 瘢痕疙瘩 三 面部色素改变 四 头皮无毛发 第七节眼损伤与视觉功能障碍注意事项1 视力障碍的原因 眼球结构损伤 神经损伤 2 视觉功能检查 矫正视力 诈盲检查 客观视力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 一 视力障碍程度分级 视力水平大于或等于0 8属正常视力 低于0 8而高于0 5属接近正常视力 等于或低于0 5而高于或等于0 3属视力减低 二 眼严重畸形 眼球是视觉器官的核心 又是面部的两颗明珠 眼珠前部的球面为透明的角膜 俗称 黑眼球 后部球面大 为瓷白色巩膜 即 白眼珠 眼球过大 过小 突出 内陷 位置偏斜 运动是否灵活都直接影响眼形美 眼畸形包括外伤性眼球脱位 外伤性眼球内陷 外伤性眼球萎缩 外伤性角膜混浊 三 眼睑下垂正常 睁眼平视上睑缘遮盖角膜不超过2mm 超过2mm即为上睑下垂 眼睑重度下垂 大于3mm 眼睑下垂 少于2mm 四 眼睑畸形 包括眼睑外翻和眼睑缺损眼睑外翻 睑缘和睑结膜与球结膜脱开和不同程度外翻 轻度外翻 睑结膜与眼球分离 中度外翻 睑结膜外翻 重度外翻 睑结膜严重外翻 穹窿部消失 眼睑缺损 眼睑严重畸形 中度眼睑外翻或眼睑缺损超过1 4者 眼睑畸形 轻度眼睑外翻或缺损小于 等于1 4者 第八节耳损伤与听觉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CT突聋诱因客观聋诱发电位外伤性聋评伤 残听力损害诈聋检查法癔病性聋诱因主观聋诈聋无关 一 听觉障碍分级 WHO听力损失分级 二 听力损伤计算法1 听力的年龄修正 P2152 单耳听力损失计算法 纯音 气导 500 dB 1000 dB 2000 dB 3 平均听力3 双耳听力损失计算法 三 耳廓缺损的计算方法1 前面平面投影面积计算法 2 实测法 软纸浸水后贴于耳廓表面 四 耳廓畸形耳廓严重畸形 因瘢痕形成 挛缩 致一耳正常耳缘 耳轮 耳垂均失去正常形态 耳廓畸形 指一耳耳廓局部由于瘢痕形成 挛缩 使耳廓局部耳缘 耳轮及耳垂等失去正常形态 第九节颈部损伤 颈部 上界为下颌骨下缘 下界为胸骨上切迹 胸锁关节 锁骨 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以胸锁乳突肌为界 分为颈前三角和颈后三角 颈前三角 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 颈前正中线与下颌骨下缘之间 颈后三角区 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 斜方肌前缘与锁骨上缘之间 呼吸困难 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 患者主观上感到呼吸过程不适或不畅 空气不足 呼吸费力 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 深度和节律改变 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 发绀 端坐呼吸 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 目前多认为呼吸困难主要是由通气的需要量超过呼吸器官的通气能力所引起 一 呼吸功能障碍程度的区分严重障碍 安静卧时有呼吸困难 体力活动完全受限 障碍 室内走动出现呼吸困难 体力活动极度受限 严重受影响 一般速度步行有呼吸困难 受影响 二 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分级严重障碍 只能进流食 仍感不适 障碍 能进半流食 不能进软食 严重影响 能进软食 不能进普食 影响 能进普食 速度慢 有不适 三 严重声音嘶哑声哑或不能发声 无法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 4 9 4a 注 应与失语 构音障碍平行 四 颈部活动度P71 第十节胸部损伤 道路交通事故中 无论是车 车碰撞 车 人碰撞 汽车碾压 翻车等均可导致人体胸部损伤 1 肋骨骨折 最多见2 肺损伤 较常见3 胸骨骨折 主要见于司机4 心脏损伤 少见 一 呼吸功能障碍同前 二 心功能分级1级 无症状 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4 9 5b 2级 较重体力活动则有症状 体力 生活 活动稍受限制 4 7 5b 3级 轻微体力活动即有明显症状 休息后稍减轻 体力 生活 活动大部分受限 4 2 5b 4级 即使在安静休息状态下亦有明显症状 体力 生活 活动完全受限 4 1 5b P218 三 器质性心律失常主要指心肌损伤所致的心律失常 常见有异位心律 病理性传导障碍等 包括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频发早搏 室性阵发性早搏 扑动 颤动 2级以上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四 肋骨折1 平片 2 CT 三维重建 3 肋软骨骨折 4 锁骨 第十一节腹部损伤 一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分级功能严重障碍 4 1 6a 指不能通过胃 肠消化吸收功能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 而只能依靠肠外支持的方式提供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 或重度营养不良 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 功能障碍 4 3 6a 指不能完全通过胃 肠消化吸收功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而需要通过肠外支持的方式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 或中度营养不良 生活能力完全自理 大部分自理 严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4 5 6a 进食普通饮食不能满足正常的营养需求 或轻度营养不良 而需要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 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4 8 6a 进食普通饮食不能满足正常的营养需求 但可以通过进食富营养的流质食物以满足营养需求 仅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二 营养不良程度分级 三 肾功程度分级表9 8 P222 第十二节盆部损伤 一 子宫萎缩或输卵管闭锁 二 输尿管狭窄 三 尿道狭窄 四 骨盆畸形愈合 五 产道破坏 六 排便功能障碍 第十三节会阴及外阴部损伤 一 阴茎畸形 二 阴茎包皮损伤 三 阴囊瘢痕形成与功能障碍 四 阴道狭窄 第十四节脊柱 四肢及颅骨骨折 一 椎体骨折椎体压缩骨折 粉碎性骨折 二 脊柱畸形愈合 三 四肢长骨骨折 四 关节损伤 五 骨坏死 六 人工关节置换 第十五节神经系统损伤致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 一 大便失禁大便失禁 难以恢复 4 3 1g 4 5 1g 大便不能控制 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很弱或消失 肛门反射很弱或消失 直肠内压测定 肛门注水法小于20cm水柱 二 小便失禁 4 3 1g 4 5 1g 真性重度尿失禁或尿潴留残大于等于50mL者 三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1 功能完全丧失 4 4 1e 相对于阴茎勃起功能重度障碍 NPTR AVSS均无变化 2 功能严重障碍 4 6 1e 相对于阴茎勃起功能中度障碍 NPTR AVSS测试阴茎硬度小于40 3 勃起功能障碍 4 8 1d 相对于阴茎勃起功能轻度障碍 NPTR AVSS检测阴茎硬度大于等于40 小于60 4 严重影响勃起 4 9 1f NPTR AVSS检测阴茎硬度大于等于60 每夜正常勃起次数少于1次 5 影响阴茎勃起 4 10 1j NPTR AVSS检测阴茎硬度大于等于60 每夜正常勃起次数少于2次 注意 1 有下列情形的 应降低一个等级评定 年龄大于等于50岁 服用对阴茎勃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6个月以上 大量吸烟 20支 天 5年以上 长期酗酒或吸毒 2 有下列情形的 不评定伤情 只说明因果关系 心理性勃起障碍 精神病患者 神经 血管 内分泌系统外伤或手术或严重疾病者 年龄大于等于60岁 第十六节神经系统损伤致肢体感觉与运动障碍 一 瘫痪单瘫 截瘫 偏瘫 四肢瘫 二 神经功能障碍4 10 1a 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致神经功能障碍 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 三 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 第十七节肢体缺失与功能障碍注意事项 1 肢体丧失功能是指肢体大关节功能障碍所引起 2 肢体功能障碍计算方法 P733 下肢长度测量 骨 关节损伤是法医学鉴定中常见的损伤 损伤后所遗留的关节功能障碍与其损伤程度或伤残程度直接相关 能否准确客观判断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将直接影响其鉴定结论的准确与否 关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度的异常 正确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关节功能的判断 骨 关节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中常用检查方法包括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及肢体长度的测量 一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 关节活动范围 rangofmotion ROM 又称关节活动度 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常以度数表示 ROM的测量有两种方法 即 中立位0 法 和 邻肢夹角法 目前中立位0 法为国际通用 中立位0 法 即以中立位0 判断活动范围 测量偏离中立位的度数 具体记录方法是先确定每一关节的中立位为0 关节以一定的方式活动 逐渐偏离中立位 活动角度计为正值 再以同样方式反方向活动 未达到中立位的记为负值 超过中立位的记为正值 两个相对方向的活动度相加就是该关节在此平面的活动范围 关节中立位与功能位不同 中立位是为测量关节活动度而设定的0 位置 关节功能位是关节的最佳固定位置 在此位置 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该关节功能 减少损害 关节功能位对于每一关节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而关节中立位则不同 对于同一关节来说 测量不同方向的关节活动度时可取不同的中立位 关节活动度测量包括脊柱活动度的测量 四肢六大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手指活动度的测量及足趾活动度的测量 颈椎 颈椎的活动包括前屈 后伸 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 如图 其中旋转功能主要由环枢关节完成 自第二颈椎以下各颈椎运动 前屈以下颈段为主 后伸以中颈段为主 左右侧屈为全颈椎之功能活动 中立位即颈直立位 面向前 眼平视 下颌内收 正常活动度前屈 0 60 后伸 0 50 左右侧屈 各0 50 左右旋转 各0 70 腰椎 腰椎的测量最好采取坐位 这样有利于固定骨盆 避免髋关节的参与 腰椎的活动包括前屈 后伸 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 如图 中立位即直立位 躯干与双大腿呈直角 正常活动度前屈 0 45 后伸 0 30 左 右侧屈 各0 35 左右旋转 各0 45 检查时注意骨盆保持固定 肩关节 肩关节由肱骨 肩胛骨和锁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 实际上由盂肱关节 肩锁 胸锁三个解剖学关节和肩胛胸壁 肩峰下 第二肩关节 两个关节样结构以及喙锁间的韧带样连接六个部分构成的肩关节复合体 某种意义上讲 肩关节活动度是指肩关节复合体的活动范围 肩关节的运动较复杂 包括前屈 后伸 外展 内收 外旋 内旋 水平屈曲 水平伸展 中立位 上肢自然下垂贴于身体两侧 肘部伸直 用于测量肩关节的前屈 后伸 外展 内收活动 上肢外展90 肘关节屈曲90 手心朝下 用于测量肩关节外旋 内旋 水平屈曲 水平伸展活动 正常活动度前屈 0 180 后伸 0 50 外展 0 180 内收0 40 外旋 内旋 各0 90 水平屈曲0 135 水平伸展 0 30 功能位外展45 50 前屈15 25 内旋25 30 位 肘关节 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 桡骨小头和尺骨近端所组成 包括肱尺关节 屈戍关节 肱桡关节 球窝关节 和桡尺近侧关节 圆柱关节 这三个关节构成以肱尺关节为主的运动单位 肘关节只有一个滑膜腔 三个关节的关节面紧密相贴 关节囊围绕复合关节周围 肱骨的内 外上髁在关节囊外 肘关节的活动包括前屈 过伸 旋前 旋后 中立位前臂与上臂成一直线 尺桡关节拇指在上为中立位 正常活动度前屈 0 150 过伸 0 5 旋前 旋后 各0 90 功能位屈曲90 腕关节 腕关节由掌骨基底 腕骨 桡尺骨远端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韧带及关节囊组成 其中包括桡腕关节 桡尺远侧关节以及腕骨中间关节 此种结构有利于手功能的发挥 腕关节的活动包括背伸 掌屈 尺偏及桡偏 中立位手伸直与前臂成一直线 手掌向下 正常活动度背伸 0 70 掌屈 0 90 尺偏 0 55 桡偏 0 25 功能位背伸20 30 尺偏5 15 位 髋关节 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典型的多轴向的球窝关节 此结构既坚固又灵活 关节窝包绕股骨头近2 3 负重是髋关节最重要的功能 髋关节的活动包括屈曲 伸展 内收 外展 内旋 外旋 中立位平卧 髋关节伸直 髌骨向上 腿伸直平放于水平面 正常活动度屈曲 0 125 屈膝 或0 90 伸膝 伸展 0 15 外展 0 45 内收 0 30 内 外旋 各0 45 功能位屈曲20 30 外展10 15 旋转0 位 膝关节 膝关节由股骨髁和胫骨髁之间的关节 内 外侧胫股关节 以及髌骨和股骨髌面之间的关节 髌股关节 组成 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且运动量最大的关节 膝关节的活动包括伸 屈 屈膝内旋及屈膝外旋 中立位 大腿与小腿成一直线 检测膝关节伸屈活动 膝关节屈曲90 检测膝关节旋转活动 正常活动度屈曲 0 140 伸展 0 屈膝内旋 0 10 屈膝外旋 0 20 功能位屈曲5 20 位 踝关节 踝关节是由胫 腓骨的下端和距骨的滑车构成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为负重 其运动只限于背屈和跖屈 足的内翻 外翻由跟距关节完成 为方便计算 评价关节功能 将足内 外翻一并计入踝关节活动范围之内 中立位足的纵轴与小腿轴线呈90 正常活动度背屈 0 20 跖屈 0 45 内翻 0 35 外翻 0 25 功能位即中立位 二 肢体长度的测量 人体测量是一种形态学检查 通过对肢体长度 缺失的测量 可为很多功能指标评定提供基础 肢体长度通常利用骨性标志来测量 可作为肢体长度测量的骨性标志部位 上肢有肩峰 肱骨外上髁 内上髁 鹰嘴 桡骨茎突 尺骨茎突 下肢有髂前上棘 股内收肌结节 胫骨内侧髁 膝关节间隙 内髁 外髁及踝等 上肢长度的测量 上肢长肩峰外侧端至桡骨茎突部或中指尖的距离 上臂长肩峰外侧短至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前臂长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尖至尺骨茎突的距离 手长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至中指指尖的距离 下肢长度的测量 下肢长分真性长度和假性长度 真性长度 又称骨性长度 指髂前上棘至内踝尖的最短距离或股骨大转子至外踝尖的距离 假性长度指脐孔至内踝尖的距离 当骨盆病变发生倾斜时 双侧下肢的真性长度相同 但假性长度不同 大腿长股骨大转子到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