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经济学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理事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高斌教授 导言 几个问题 1 中国人均年函件量8 世界平均水平是80 美国700 中国电话普及率44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为什么 互联网用户 中国8700万 世界6 72亿 2 经营电信通信业的企业数量多少为宜 6大家 1000家寻呼 3000家计算机网络公司 家虚拟运营商 3 通信业ARPU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4 如何确定中国上3G的时机 应考虑那些因素 3G牌照发几张为宜 5 对通信经济 通信企业进行非对称管理是否合理 为什么 6 目前是不是取消电话月租费的适当时机 几个问题 7 中国邮政通信业还有大发展的可能性吗 8 电信企业经营综合业务 全业务经营 的优势和劣势 9 通信业价格体制和企业的价格策略 综合信息服务商是不是通信企业发展的方向 10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中国电信市场的企业结构 六大家的关系 一厂商居先 双寡头 多寡头 放开竞争 11 中国通信企业如何走向世界 12 手机能代替便携计算机吗 13 中国通信业发展不均衡的表现与原因 参考书 高斌 通信经济学 雅克 拉丰 电信竞争 第一节通信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范围 一 信息与信息产业 信息的定义 信息产业的范围二 通信 通信产业 三 信息产业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四 经济社会的信息化 信息经济 知识经济 信息产业的范围 信息源 信息创造 生产信息服务咨询业信息中介信息传递 通信信息传播 报刊杂志 广播电视信息设备制造 软件制造 系统集成 中国电信产业的波特模型 电信 移动 联通 网通 铁通 现有公司间的竞争 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 广电网络专业通信网跨国公司 电信用户 邮政企业各种媒体 供方竞争能力 买方竞争能力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案例 2002年中国联通CDMA网络投入运营由于手机供应未跟上影响发展 产业关联 服务商 内容 运营商 设备供应商 软件供应商 案例 移动电话市场发展推动手机制造业 预计2003 2005年国内手机用户每年增加6000万 更新2000万使中国成为最大的手机市场 手机制造商36家 三资企业22家 2002年底形成生产能力2亿部 累计吸引外资近200亿美元 2002年手机出口额53亿美元 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国产手机占市场份额2002年达到39 7 2003年占50 以上 预计2004年中国手机产量将达1 7亿部 其中出口9000万部至1亿部 案例 短信业务 中国移动2002年短信业务大发展 带动400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发展 直接导致新浪 网易和搜狐等网络公司扭亏为盈 在美国股市大幅升值 同时 中国移动的收入增加数十亿元 实现多赢 新浪 网易和搜狐2003年股票价格由1 06美元 1 5美元 0 9美元上升到37美元 41美元 70美元 只有双赢和多赢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 信息经济的发展趋势 信息经济比重越来越大生产和传输信息耗费的资源和劳动比重越来越大 通信业产值超过运输业 知识经济的提出中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数字鸿沟却越来越严重 马太效应 以前 计算机和网络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支撑 信息社会 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成为对以上系统的改造者 信息化的标志 目前 2003 中国拥有 固定电话2 61亿户 2005 9 3 46亿 移动电话2 63亿户 2005 9 3 78亿 计算机0 3亿台 电视机3 3亿台收音机3 5亿部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 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04年6月30日 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达到了8700万 上网计算机总数现达3630万台 在上网用户中 男性多于女性 占总人数的59 82 网民的年龄在35岁以下 每位用户平均拥有E mail账号1 5个 平均每周收到电子邮件4 6封 不包含垃圾邮件 发出邮件4 3封 60 的人使用电子邮件与同事或有工作关系的人联络 52 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与朋友交流 62 的人表示自己经常在网上浏览新闻 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纸 广播 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64 的人表示自己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服务 而35 的人认为自己上网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休闲娱乐 电信占GDP的比例 19951999美国2 42 9日本1 82 6德国2 02 5英国2 53 5韩国2 23 9中国香港3 74 5中国台湾2 12 8中国内地1 3 邮电总计 2 1 邮电总计2 4 2002年邮电总计2 7 2004年通信业增加值3850亿元占2 8 其中电信为2 72 中国电信通信业在GDP中的比重 1997年1 14 1998年1 30 1999年1 70 2000年2 16 2001年2 20 2002年2 32 2003年2 38 2004年2 28 计算方法 电信通信业增加值相当于业务收入的60 信息化的标志 报纸2111种期刊8889种广播电视台1988个2001年广播电视事业收入500亿图书发行收入920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不搞市场化广播电视系统拥有3 8万公里光缆骨干网光缆总长度300多万公里 IDC信息社会指标体系 注 打 号为1999年新增指标 美国IDC公司公布各国信息社会指数 ISI 2002 瑞典连续三年拔得头筹 列举了55个国家地区依次为 瑞典挪威 瑞士美国 丹麦 荷兰 英国 芬兰 澳大利亚 台湾 日本为第12位 香港为第11位 中国信息社会指数名列第52位 排在埃及之后 中国以下的国家是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 瑞典手机普及率世界第一 达74 宽带接入月收费最低 宽带家庭普及率世界第一 企业创业成本最低 电话普通电话费用欧洲最低 在电子政务方面许多业务实现了网上办理 风险投资企业的成长率世界第一 指数测算方式为四个方面 计算机基础设施 因特网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 社会基础设施 其中又细分为人均电脑拥有量 互联网用户数量 电子商务人数 普通电话人均数量 义务教育情况等 国家信息化指标 全球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信息化标准 简称IQ 由20项指标组成 包括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 人均带宽拥有量 人均电话通话次数 长途光缆长度 微波信道占有数 卫星站点数 网络资源数据总容量 电子商务交易额 每千人大中学毕业生比重 信息指数等 国家信息化指数 NIQ 2000年中国国家信息化指数 NIQ 为38 46 是继GDP之后 反映信息化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对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增长拉动最大的是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快速增长 增长较慢的是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和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 这反映出信息技术 信息网络的发展与人才培养 制度建设之间的不相适应 互联网用户 互联网的三级跳 军事专用网 商用主干网 公用普及网 到2002年年底 全球网民约为6 55亿 挪威 加拿大 美国的用户数已超过人口数的50 近年来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突飞猛进 至2004年底 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8700万户 居世界第二位 2004年初 美国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 2岁以上的大部分人均上网 继PC和手机后谁将主宰人类下个10年 路透财经近日发表文章称 几年后 路由器和无线连接等可能会成为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娱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1980年代初的个人电脑 PC 和1990年代初的手机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家庭网络将推动下一轮数码媒体和通讯消费的新浪潮 制造业中心转移 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大部分制造业产品产量超过美国 日本讥讽美国已忘记如何制造产品 90年代后期中国在工农业产品产量逐步超过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 21世纪四大制造业中心 中美日德 同样的事情 在100年前曾经发生在美德两国与英国之间 国民经济运行规律的基本转变和变革 生产决定流通到流通决定生产 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流通为中心转变 供应链管理 沃尔玛连锁店 以市场需求为起点 整合与协调商品供应的各个环节 由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以至到达顾客的各个企业所组成的网络 使供应链各成员之间能有充分的合作与优化 一同以最短的时间 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 供应链管理者 不同于以往的商人 向百货商店咨询需求 争取定单 设计 反馈 百货商店 客户接受 采用样品 根据定单组织生产 采购原材料 寻找加工企业 外包 百货商店供应链的管理者成为经济运行的主导 获得超额利润 市场调查 设计 制造 批发 销售设备原材料供给摩尔 Shopping Mall郊区商业中心 成为经济生活中心 吴敬琏举例说 瑞士 美国合资的罗技 Logitech 公司 每年在美国销售2000万个在苏州制造的鼠标 鼠标单价40美元 其中 罗技得8美元 20 分销商和零售商得15美元 37 5 零配件供应商得14美元 35 包括工人工资 电力和其它经常开支苏州仅得3美元 7 5 华尔街日报 说 罗技公司的苏州货仓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缩影 第一节通信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范围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经济的变革 资本社会化 新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 纳米技术 航空航天 海洋技术全球化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开放市场 跨国经营 生产运营方式的革命 电力 发电 电网 输变电 供电分离铁路 网运分离 水运 轮船航运公司与港口公司 电信 营运与传输分离 网元出租 基础网 运营商 分销商 邮政 运输 运营商 代理 投递 零售民航 客货运与机场分离天然气 煤气的生产与供应 第一节通信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范围 六 通信经济学范围的界定广义通信经济学 通信业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狭义通信经济学 仅限于专门从事通信业的产业 第二节通信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 规范分析方法与实证分析方法二 静态分析方法与动态分析方法三 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四 比较分析方法 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五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关系 互相依存 竞争求存 破坏 吞食系统思想的重要性 苏联 俄罗斯制造的军用飞机有许多地方很粗糙 但是因为总体设计合理 仍旧是实际上最好的 真正原创的经济学思想 斯密 马克思 凯恩斯 第三节通信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一 为国家对通信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二 为通信企业经营提供指导思想三 为通信经济类 通信管理类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四 为通信部门的发展指引方向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通信 第一节通信业的产业属性一 通信业范围的界定二 产业属性的划分方法 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 三次产业 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 三 通信业的产业属性 第二节 邮电通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 作用和职能 一 历史上重要的经济资源农业社会 土壤 气候工业社会 矿产 交通信息社会 交通 信息二 通信是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1 社会生产的一般条件2 社会正常运转的支撑系统三 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计算机 广播电视 通信 谁最重要航天事业目前主要的实用价值在通信业通信网络使计算机从数据处理工具变成学习和利用他人知识和成果的工具 第二节 邮电通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 作用和职能 四 通信业的职能经济职能 社会职能 军事职能五 正确估价通信业的地位和作用制造业是核心 其它产业是为制造业服务 第三节通信业的产业特征 一 服务贸易性 从纯商品到纯服务的五种类型 服务的系统性和长期性 二 生产 交换 消费的统一 劳动对象与劳动成果统一三 准公用性 外部经济性 对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对于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大 普遍服务性目前已经有人提出通信业的外部不经济的问题 频谱射 四 自然垄断性和规模经济性 规模效益 沉淀成本 沉没成本 进入与退出障碍 五 全程全网联合作业与统一兼容性通信企业 通信网互联互通的必要性六 边际效用递增 网络规模越大 用户效用越大 通信业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发展趋势 通信业特征导致的特殊结果 国家的高度重视较多的国家干预 进入与退出障碍 最大的特点 网络经济性和高度的外部性导致90年代网络公司为美国经济 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但是网络公司基本上没有盈利 第四节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一 通信方式的区别邮政与电信 寻呼 短消息和商业信函同样可以是广播式 二 两种通信方式各自的优势邮政通信的优势一是保密 二是全息通 全信息通信 电信通信只能将能够编码的部分传递出去 三 两种通信方式的互相替代与融合发展邮政 水泥 鼠标 电子商务 混合邮件 电子邮件转换为实物邮件 电子汇兑 第二章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 第一节 产业结构一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二 产业属性的划分方法三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中国目前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52 与城市化 2004年41 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有关 2000年全世界产业结构中 第一产业占5 第二产业占31 第三产业占63 而同口径中国是 第一产业占16 第二产业占49 第三产业占35 但中国的通信业所占比重已经偏高 而且仍旧保持上升势头 四 信息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 联合国颁布的 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中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10大类 1 农业 狩猎业 林业和渔业 2 矿业和采石业 3 制造业 4 电力 煤气 供水业 5 建筑业 6 批发与零售业 餐馆与旅馆业 7 运输业 仓储业和邮电业 8 金融业 不动产业 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 9 社会团体 社会及个人的服务 10 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第二节 产业关联 一 产业关联的基本原理二 通信产业的产业关联三 产业间互相促进 协调发展 信息产业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 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依存关系04机的发明为电信建设作出历史性贡献 同时电信业也支持了电信设备制造业中国的运10飞机由于得不到民航部门的支持而被扼杀大唐电信的3G标准 TD SCDMA 也需要电信通信业的支持 支持中国大唐标准既是支持了民族工业也是支持民族电信通信业韩国与中国达成协议共同研发4G 争取形成自己的标准以摆脱欧美的控制 案例 中国上3G的时机选择 上3G对运营商的影响对设备制造商的影响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对标准的选择牌照数量的确定 知识产权的价值 2000年 IBM公司的利润总额81亿美元 其中 知识产权的许可 转让收入为17亿美元 占利润总额的21 2001年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总额1773亿美元 约是同期我国各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 7114家 总产值 6475亿元 的2 2倍 2001年 美国默可药业公司销售总额477亿美元 英国葛兰素史克药业公司销售总额约280亿美元 也都超过了同期我国医药制造企业 3488家 的总产值 知识产权的许可 转让收入 都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通信产业的产业关联 通信业 前向关联 后向关联 建筑施工 通信设备制造 电力供应 系统集成 软件工程 信息服务 广播电视 互联网内容供应商SP 社会各种产业 电子商务 政务 信息产业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 2002中国电信业投资大幅度下降导致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益随之滑坡2003年手机国产化率50 世界总销量5 3亿中国手机产量1 51亿 世界第一 2004年手机生产能力占世界50 加上其它产业 2003年国内消耗芯片500多亿块 国内生产124亿块 占20 进口400亿块 价值340亿美元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销售 宽带价值链 计算机制造商 建设商 网络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 内容提供商 内容运营商 网络用户 案例 日本NTTDoCoMo数据业务收入分配 NTTDoCoMo启动3G之后 其合作伙伴由7000家增加到70000家 在所提供的数据应用服务收入中 NTTDoCoMo一般只从中提取10 的收入分成 通信费用另算 宏观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电信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 第三节产业组织 一 产业组织的SCP框架 S市场结构 C市场行为 P市场结果 二 企业组织与资源配置三 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竞争 产业组织的SCP框架 马歇尔冲突 与有效竞争 马歇尔冲突 是指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 企业兼并和规模扩大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成本下降 但是必然导致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 形成垄断 抑制竞争 同一行业企业数量多有利于加强竞争 增强市场活力 但是不利于企业实现规模效益 为了克服 马歇尔冲突 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概念 有效竞争是指将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结合 以形成一种长期均衡的竞争模式 有效竞争是适度的 引入产品差异化的竞争 美国新电信法对发展与变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 管制政策的放松和当时电信市场的巨大诱惑力 使新兴电信运营商蜂拥而至 最多时竟有2000多家 过度竞争使得美国电信业在经历短暂的繁荣之后很快陷入困境 第三章 通信的发展和创新 第一节通信的起源与发展一 通信的起源二 中国通信的起源与发展 一 源远流长的古代邮驿 二 晚清近代邮电 三 畸形以展的民国邮电 四 当代中国的通信业 中国通信业的发展 电话普及率 1949 0 07 1978 0 38 2003 41 2004年5月 25 6 27 6 电话用户 2004年底6 47亿 2005年底7 4亿固话03年12月底2 6亿 05年3 5亿 城市2 4亿 农村1 1亿 世界位次 90年第十五位 97年第二位 02年第一位移动电话03年12月底2 6亿 01年第一位 05年3 93亿用户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1987年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时 只有700多户用户 此后 移动电话增长到1000万用户 用了10年时间 而从1000万户到1亿户 用了不到4年 2001年3月 我国手机用户超过1亿 并于同年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 到2002年11月 手机用户突破2亿 在2003年10月 我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 2004年5月 这一数字达到3亿户 截至1月底 全国手机用户超过3 987亿户 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0 3部 按照每月300万至500万户的增长规律 目前手机用户数已逾4亿 统计显示 截至2005年6月底 我国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6 4部 而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35 9部 约为农村的2 2倍 三 世界通信业的发展历程 一 邮政业的发展世界发达国家是在邮政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电信 中国则是在邮政发展的远远不够的情况下电信超前发展 二 电信业的发展固定 移动 IP 电信通信雪崩式发展 技术创新移动数字化光纤网络 市场需求经济发展信息化城市化人口流动 投资推动初期的高回报投资者对通信业未来的高期望值 放松管制开放市场 电信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通信发展的进程和发展趋势 一 邮政通信的发展这样体现在运输和分拣方式的发展和进步 二 电信通信的发展则体现在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的不断革新 无线 宽带 手持 图像 笔记本电脑 手机代替笔记本电脑 第三节通信方式的创新 一 信息时代对通信业提出新的要求信息爆炸 社会运行速度加快 要求信息传递速度更快 信息传递的工具容量更大 更准确 价格更低 更方便 在提供通信服务时更具有人情味 创新的意义 一流企业卖标准卖品牌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不能从绝对意义理解MP3价格76美元 其中专利费40美元 再除去制造和销售成本 利润仅为1 5美元 二 通信技术的创新 车轮 蒸气机 火车内燃机 发电机1831 电报机1835 电话机1876 无线电1894马可尼 电视机 卫星1957 移动电话1973 微型计算机1981 光纤 数据通信 移动通信 为通信个人化创造条件 IP电话使传统的电话受到威胁 移动高速数据 多媒体 随着GSM向3G的演进 移动通信市场已经进入了由彩屏 图像 MMS 多媒体信息服务 和Java推动的具有先进功能和服务的新纪元 1985年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T1100诞生 由日本东芝公司设计 采用的是不到1MHz的Intel8086处理器 而第一块笔记本电脑专用CPU由Intel在1989年推出的80386SL 80386DL开始 它们的频率从16MHz起跳 电信通信发展进程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973年发明移动电话 1983年开始提供移动电话网络服务 比固定电话晚将近100年 中国1987年提供移动电话网络服务 1992年提出创建互联网新一代的全业务网 以IP为基础的 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化网络 互联网的发展 2000年全球电子信箱注册数5 14亿2001年平均每天发邮件100亿封曾经预计2005年达到每天350亿封1991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2001年欧洲每天短消息达到2000万条2003年中国共计发送短消息达到2000亿条 2004年比2003年增长58 8 2001年100亿 2002年900亿 彩信1 5亿条2005年5月中国上网用户达到1亿 信息技术的加速普及 1981年个人计算机问世 1991年提出开始建设互联网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美国调查 在美国 收音机普及用了60年 80 固定电话普及用了40年 移动电话的普及用15年 互联网的普及只需要10年 94年开始计算 美国2003年已经全面普及 网络的根本性变化 由2G到3G 4G光IP光与无线的融合 高速无线接入信息流通平台的高速化电信终端多样化 高度化 由模拟到数字由电路切换到IP由铜缆到光纤由有线到无线网络开放由窄带到宽带 通信产业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三个趋势 第一 移动业务超过固定业务 第二 数据业务超过语音业务 第三 分组交换超过数据交换 技术进步的难题 信息技术进步太快 超过需求一种新技术产生之后 不采用就会落后 采用则可能无法收回投资2G到3G是否需要过渡阶段的争论 GSM与CDMA CDMA1X与GPRS 当前3G究竟有没有实用价值 在运动中看图像是危险的 欧洲国家多暂时放弃3G 2003年开始初步商用 4G和WiMAX等技术对3G生命周期的压缩 如何应对 3G 首先是如何处理2G与3G之间的关系 后向兼容 欧美拍卖3G经营许可证 一个国家1 6个 芬兰电信将买来的3G牌照还给挪威政府沃达丰将3G互联网服务推迟到2003年NTTDoCoMo公司推出3G业务后遇到技术问题 表明3G技术尚未成熟 2003年部分欧美国家开始商用 中国启动3G的商用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政府要重点关注价格战与互联互通问题 管制政策要考虑号码可携带 移动固话业务捆绑 市场份额限制 网络资源出租 虚拟运营等3G运营相关问题 要关注和研究3G的终端和手机补贴问题 要重点研究新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 要着手打造通信业的价值链和产业生态系统 由于3G的巨额投入 且近期内数网并存的局面还将存在 因此运营商要对自己整个的投融资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 要对自己的用户 业务和网络的演变进程早做研究 尤其3G网络的长期建设 投资思路和小灵通 2G 3G网络的协调发展问题 获得移动通信经营权之后 固定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战略 如何处理固定与移动的关系 有线通信业务还有巨大盈利潜力 世界电信市场的现实证明了这一点 2003年 在美国进入世界500强 财富 杂志评选 的九大电信企业中 仅有Verizon通信 AT T无线 Sprint为以移动通信为主的公司 其中西南贝尔 南方贝尔 Qwest通信为以经营固定地方通信网为主的通信公司 AT T MCI为以经营长途通信网为主的通信公司 Comcast则为互联网宽带业务服务商 其中年利润额排序的情况是 第一位MCI公司 第二位西南贝尔公司 第三位南方贝尔公司 第四位Comcast公司 第五位Verizon通信 第六位AT T公司 第七位Qwest通信 第八位Sprint公司 第九位AT T无线 在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以有线通信业务为主的企业的盈利水平仍旧名列前茅 足见有线通信是大有前途的 原有的在位企业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竞争力 从用户普及率角度看 移动通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中国在经济上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最低标准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中国的移动通信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 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大大超前发展了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获得移动通信经营权时 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就有一个与原有的在位垄断经营者争夺客户的竞争 如果争夺的对象是增量用户 则获得的是以低端用户为主的用户群 低端用户不可能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 如果争夺的对象是存量用户 其单位成本将是争夺增量用户的数倍 将受到原有的在位企业的顽强抵抗 虽然 中国电信市场的开放并不充分 但是 由于资本和人力资源总是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前景最好的行业 导致中国电信市场整体上已经供大于求 竞争非常激烈 中国人对移动通信的特殊偏好为通信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强力挖掘 给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留下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必须考虑3G技术的市场风险 专家公认认为移动通信技术大约10年产生一代新技术 2G的市场运营已经达到10年 信息技术进步速度太快 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 目前 在信息通信技术进步问题上已经形成一种悖论 一种新技术产生之后 企业不采用就会落后 但是 采用后则可能无法收回投资 在移动通信领域就存在2G到3G是否需要过渡阶段的争论 GSM与CDMA CDMA1X与GPRS WCDMA与CDMA2000 TDSCDMA 以及当前上3G究竟有没有经济效益等问题 有的专家甚至提出在运动中看图像是危险的 判断3G的市场寿命究竟有多长 还必须考虑已经被提出的4G和WiMAX等技术对3G生命周期的压缩 如果4G像有些专家预计的那样 在2010年左右成熟 留给3G的时间就真的不多了 三 业务的创新 函件电报话音数据单向 交互 广播 点到面 寻呼 短信 移动电视电话 多媒体业务分销 通信业务的创新 电信业务创新 由CtoC到BtoC传统通信是CtoC 即消费者到消费者数据业务是BtoC B不仅指电信运营商 还包括增值应用业务提供商 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由PtoP到MtoMPtoP即人到人MtoM即机器到机器 各种业务的互相替代 广播电视曾经有替代报刊杂志的趋势 最近 互联网又有替代报刊杂志的趋势 报刊杂志通过努力重新定位找到出路电视曾经有替代广播的趋势 广播的重新定位和新的增长点通信业的趋势 电信替代邮政 移动替代固定 数据替代话音 结果将如何 80年代后期 中国掀起修筑高速公路的浪潮 人们认为铁路将像美国一样过时了 但是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铁路重新崛起 付费电视 美国2001年付费电视收入为1700亿美元 远超过1000亿美元的传统电视广告市场 美国电视业每年从每个付费电视用户可收取500美元 香港是3000港元 随着内容资源的丰富 中国估计能达到1000人民币 我国现有1亿有线网用户 上海300万 北京250万 整个付费电视市场容量在1000亿人民币 年 可以预计有线网络和内容提供商将获得巨大的回报 四 制度创新 1 三网合一 电话网 计算机网 有线电视网 十五计划 规定 抓紧发展和完善国家高速宽带传输网络 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 扩大利用互联网 促进电信 电视 计算机三网融合 广播电视是高度集中统一管理 计算机公司是高度分散 如何融合 IP背景下的电信市场 2 通信业市场对内开放3 通信业市场对外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四 制度创新 4 邮政通信与其它产业的联合发展各种代办业务 电子商务B2C BtoC 邮政通信企业负责承担配送任务 5 虚拟运营商的出现6 各种类型的信息供应商网络提供商业务提供商信息 内容 提供商接入提供商 案例 美国西南贝尔公司收购AT T公司标志着市话与长话的融合发展 第四节影响通信发展的因素 一 影响通信业需求的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总量由GNP到GDP 人均GDP 需求的收入弹性 中国电信固定电话90年代一直保持在3以上 2001年下降到1以下 2003年中国电信业业务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 3 2002年世界平均水平为3 1 2004年电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 72 GDP与电信业务量2004 GDP与电信用户 影响通信业需求的因素 2 产业结构3 对外经济关系4 经济体制 市场与计划 5 人口城市化由於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路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 因而大大改进交易效率 促进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城市化的长足发展是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孙广振 杨小凯 1998 见Yang 2001 ch 14 影响通信业需求的因素 6 教育水平7 收入分配8 其它 风俗习惯 中国 个人消费中炫耀性消费比重大 手机 住房 汽车 移动通信在东亚的发展 2003年手机短信业务 03年全世界5100亿条 中国1700亿条 等 商业文化 中国的不足 西方高质量高价格追求高利润信用和规矩讲究服务企业家精神合作精神开拓扩张 东方粗制滥造薄利多销追求市场占有率不讲信用和规矩缺乏服务观念缺乏企业家精神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安土重迁 东西方商业文化比较 丑陋的中国商业文化 质量 服务 价格 利润 量和率 市场占有率 信用 情面 企业家精神 创新 二 影响通信业供给的因素 人力资源 无限供给 资金 无限供给 科学技术 无限供给 90年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资金技术进步实际上主要是资金供给的副产品合理的组织 企业内部 市场准入 体制 对内对外开放 三 价格 体制 结构体系 机制策略 案例 标准化工作在德国的作用 德国标准化协会报告表明 1960 1990的30年中 德国年经济增长3 其中投资资本的贡献占47 标准化工作的贡献占27 赵厚麟 人民邮电报 04年12 28 PEST 环境 分析 Politics 政治 Economics 经济 Society 社会 Technology 技术 第五节中国通信业超前发展的现状和原因 一 超前度 电信增长 GDP增长 全球1 4 中国1985年以前低于1 90年代为3以上 固定通信2004年为0 9 有价格因素影响 移动继续达到接近3的水平 二 普及率是否超前世界发达国家电话普及率达到20 时 人均GDP为1500美元 2004年底中国电话普及率达到50 时人均GDP为1270美元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 若依此就不超前 三 通信发展不均衡 电信超前发展挤压邮政移动超前发展挤压固定IP超前发展挤压电信 传统线路交换 带宽闲置 中国电信的IP电话实际是普通电话 表明带宽闲置 企业过度进入行为 寻呼公司 计算机通信公司 企业争相降价 不计后果 短信与话音的互相替代 本地网业务结构 通话量 588 8 828 3 1151 3 439 5 546 8 609 3 556 1 589 1 743 8 长途电话业务结构 ARPU趋于下降 大量低端用户 零次用户等 电话机单机业务量仅为中等发达国家的10 1998年 世界人均电信消费125 9美元 中国为16 4美元 约为13 目前 中国的人均电话普及率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移动电话用户年消费 2000年111 4元2001年91元 2003年回升 2004年再次下降中国2003年上半年每用户月均电信消费77 7元 2004年上半年每用户月均电信消费70 4元 宽带网的案例 电信已经进入小区长城公司重复接入 先免费使用 半年后 开始收费 用户纷纷退出 赔本赚吆喝户线工程每条线4000元 10 使用 固定成本将达40000元 无线寻呼的案例 中国1997年普及率高于移动电话 占世界40 美国占20 当时的国信寻呼仍计划发展 依据是美国的普及率 2002年减少1734万用户 尚存用户1872万户 2003年底 上市公司中国联通将寻呼业务作为不良资产剥离出来出售给中国联通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业2004年 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双双突破3亿 占全球21 达到6 47亿互联网用户 2003年7950多万户 2004年底9400万 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2035亿 2004年2173亿 固定资产原值达1 35万亿 业务收入 4116亿增速14 4 业务总量5052亿 表明价格下降幅度很大 四 不均衡的原因 二元经济背景导致不均衡 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民族消费习惯 企业经营战略的混乱 社会责任 五 如何消除数字鸿沟 教育 科技村村通电话 广播电视如何扩大业务量 低端用户的培育通信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固定电话 2002年城市电话用户1 37亿户 农村0 78亿 第二篇 通信市场第四章 通信市场结构 第一节通信市场概述一 通信市场的概念1 市场的概念 商品交换的场所 需求的总和 买卖双方的均衡 如买方市场 交换关系的总和 2 通信市场基本要素 一是消费需求 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二是供给 通信服务 可靠的供给 3 通信市场的划分 按专业划分 邮政 电信 邮政通信 函包汇发 速递 物流 储蓄是金融市场 集邮的二级市场是文化市场和投资市场 电信通信二 通信市场的特点1 与国民经济发展高度相关 需求收入弹性高 2 受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影响3 各种通信方式的互相替代4 通信技术革命导致电信费用廉价化 电信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 1 通信网向信息网2 连接与非连接3 话音向多媒体4 标准化向个性化5 供给驱动向需求拉动 极其严重的供大于求 环球电讯的 以光速衰败 97年成立 2002年申请破产 世界通信也申请破产保护 2001年AT T经营亏损6 行政垄断向合作竞争7 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8 超额利润到利润摊薄9 强制界面向人性界面 友好 10 经营中心论向消费中心论 培育消费者 三 通信市场营销 1 市场营销的概念2 市场营销策略 四Ps产品product 地点place 促销promotion 价格price所谓 二八 原理 由于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 因此个人大用户数量少3 企业与市场关系 三种境界 等客上门满足需要创造需求 第二节通信市场主体 一 消费者消费者权益 早熟与幼稚并存 二 供给者企业独立自主经营 利益与责任 三 管理者用产业政策 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尽可能减少直接干预 四 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利益 规制或管制机构与企业是否完全脱钩信息不对称 企业是全信息 消费者和政府信息不完全 0 0 3 1 1 1 2 2 降价 不降价 企业 消费者 不转网 转网 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 案例 黎巴嫩的全国关机活动 2004年7月14 15日 24小时 黎巴嫩全境举行大规模关机活动 要求政府和移动通信运营商降价 全国半数以上的移动用户参与 政府官员中30 的用户参与 黎巴嫩的移动通信资费是地中海地区最高的 500分钟121美元 而叙利亚是65美元 埃及是42美元 阿联酋是39美元 人民邮电报20040804 3 2 2 3 3 1 1 3 3 不遵守法规 遵守法规 企业 政府 监管 不监管 企业与政府的博弈 加入WTO之后企业的经营环境的变化 一是政策 法律和规则的变化 第三 四张移动通信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已可以预见 在跨国公司进入之后 国内企业要求进入市场的压力增大 二是销售环节的变化 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发生变化 竞争对手实力迅速增强 关系复杂 移动通信市场正在向真正意义的双寡头市场乃至多寡头市场过渡 三是供给环节的变化 与上游产业关系发生变化 电信设备市场的变化有利于电信通信企业 信息技术产品实行零关税 人财物无限供给 第三节通信市场需求分析 一 需求的概念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消费欲望 支付能力和消费欲望都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需求将不断变化 只有支付能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二 需求的类型潜在需求退却性需求 寻呼 波动性需求 饱和需求现实需求 三 需求规律 需求的弹性需求函数Q f P Pa X Y W 价格 替代产品价格 购买力 收入 和偏好 产品质量 销售服务等等需求的收入弹性 价格弹性 弹性大小 敏感度大小 收入弹性排序 电报 寻呼 传真 函件 市话 长话 移动 数据价格弹性排序 市话 传真 长话 函件 移动 数据 寻呼 三 需求规律 需求的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互补品和替代品 电话与电报 信函 无线寻呼与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 广播电视与报刊杂志 IP电话与传统电话 b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A产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EbPa 电信经营的悖论 马太效应 电信经营的成本与富裕程度成反比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价格与富裕程度成正比 富裕地区贫困地区 盈利 亏损 价格成本 供给 需求 第四节通信市场结构分析 一 邮政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二 电信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三 有没有进入过度的问题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市场竞争过度 市场进入过度全面的长期低效益甚至负效益竞争和低效益不能产生淘汰机制 退出障碍 目前寻呼企业全面亏损 要退出 只能无偿赠送 连用户带资产 资产属沉没成本 无法退出 目前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开发过度非常明显 相当一部分人提前进入移动通信消费市场 移动通信的3亿用户中 大约有5000万以上是重复的 预付费用户 信息产业部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 案例 恶性竞争导致交易成本增加 用户在几个移动运营商间频繁的转网 或是利用企业的优惠政策 不断的重复着入网 销户 销户 入网这个过程 消费者在通信企业之间的不断转换 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 在这个体间循环中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支付给分销商巨额的代理费 据估计 2002年 在很多省份移动通信企业双方都要为此额外支付数以亿计的代理费 规模经济由于存在规模经济 决定电信企业的数量应该是有限的汽车工业经济规模单个工厂30万以上 集团公司200万以上 乙烯工厂60万吨 钢厂1000万吨 中国民航盈亏平衡点客座率65 2003年每客公里成本0 68元 建议基准价0 75元 电信企业地方网 寻呼 万用户 实装率70 互联网最低规模大规模定制在工业社会及以前的社会 大规模生产与定制产品是矛盾的对立的 在信息社会 大规模生产与定制产品结合在一起 大规模定制与大规模生产创新是产品换代的基础 过程变化 产品变化 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生产 创新 持续改进 大规模定制与大规模生产持续改进是大规模定制的前提 过程变化 产品变化 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生产 创新 持续改进 移动通信最大运营商占市场份额 比较 04年12期 中国70 冰岛72 墨西哥78 日本57 澳大利亚47 韩国41 德国41 法国48 英国27 加拿大37 电信市场结构 固定电话 一厂商居先 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在各自主营区域 移动电话 双寡头 三角形的稳定性 寻呼 垄断竞争向一厂商居先转变 目前以每天1家的速度减少 互联网 接近完全竞争 3000多计算机公司 金德尔博格提出 电信等自然垄断性行业适宜采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竞争者不超过10家 美国电信市场放开之后 1998年本地电话公司增加到1300多家长途通信公司700多家2000美国长途电话降至美分钟1美分 集团用户 2003年美国长途电话价格回升 企业认识到价格战的危害 2004年美国西南贝尔公司收购AT T公司标志着市话与长话的融合发展2004年各国移动通信主要运营商 美国6家 英国5家 日本3家 澳大利亚4家 美国电信市场结构 地方网1984年分割为7个 后重组为3个虽然96年以后开放但基本上仍垄断经营目前仍有盈利长途通信竞争激烈 2001年后全面亏损 英国沃达丰 美国AT T日本NTT均陷入亏损 2004年恢复盈利 2003年 美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九大电信企业 仅有Verizon通信 AT T无线 Sprint为移动通信公司 西南贝尔 南方贝尔 Qwest通信为以经营固定地方通信网为主的通信公司 AT T MCI为以经营长途通信网为主的通信公司 Comcast为宽带服务商 其中利润额排序的情况是 第一位MCI 第二位西南贝尔第三位南方贝尔 第四位Comcast 第五位Verizon通信 第六位AT T 第七位Qwest通信 第八位Sprint 第九位AT T无线 以有线通信业务为主的企业的盈利水平仍旧名列前茅 足见有线通信是大有前途的 邮政面对的市场结构 信函 垄断邮票发行 垄断集邮 一厂商居先汇兑 寡头垄断包裹 垄断竞争报刊 垄断竞争与一厂商居先并存速递 垄断竞争 供给过剩的电信市场 世界性的过剩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原因 市场经济 民营化和私有化 民营经济刺激供给 抑止需求 国有经济抑制需求 供给刺激需求 公平与效率 中国国民经济的过剩 除个别行业 中国电信市场的过剩 原因 人才 资本进入过度 技术进步成本下降 供给过剩的邮政通信市场 大量邮政支局所窗口店面闲置 利用率低挪作他用 大量分拣设备 运转时间短 运力过剩 航空公司 集邮市场 JT邮票发行 邮品盲目无限开发 过剩市场中的企业行为 过度竞争市场失灵行为混乱 盲目扩大经营范围 中国邮政业务品种竟达1800种 盲目调整价格缺乏连贯性 移动业务使消费者无所适从 忠诚度降低 不计成本 不计后果乱铺摊子 尤其是各种计算机公司 通信市场发展趋势 1 国民经济运行的演变 生产主导转变为流通主导 沃尔玛 通用电器2 网络型行业生产运营方式的革命 合作 3 供求关系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影响4 三网合一5 互联互通6 电信市场目标模式 政府规制下的有序竞争 互联互通的作用 2000年互联互通为通信运营商带来的收益总计1000亿其中 中国电信270亿 含公网 专网联网收入 中国移动520亿中国联通90亿原中国网通和吉通全部与互联互通有关由于互联互通中国电信网络价值提高1 7倍中国移动提高10倍 中国联通提高126倍人民邮电报2002 7 16 中国电信市场经济结构2002年 中国电信 33 1 36 7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12 4 中国网通16 4 中国铁通1 1 中国电信业务市场结构2004年 移动通信 43 31 24 固定本地 长途电话19 24 数据通信6 23 无线寻呼0 23 卫星通信0 06 中国电信业务市场结构2005年 移动通信 45 12 30 03 固定本地 长途电话17 84 数据通信6 84 无线寻呼0 10 卫星通信0 06 电话用户结构 2002年移动电话超过固定电话 182个国家和地区中 移动用户超过固定的有131个 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2003年超过固定电话 至2003年 全球有24个国家出现固定电话用户负增长 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将优先于固定通信业务的趋势是明显的 中国移动66 14 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份额 中国联通GSM25 41 中国联通CDMA8 46 141 115 102 中国移动GSM用户ARPU变化图 124 3 86 3 69 中国联通GSM用户ARPU变化图 56 7 中国联通CDMA用户ARPU变化图 32 1 23 4 20 6 28 2 20 8 19 3 固定移动MOU变化图 长途分钟 100 1 84 3 76 0 87 8 79 9 72 5 固定移动ARPU变化图 各年度均为上半年 含话音 数据 长途 273 9 245 2 205 2 固定 移动MOU变化图 各年度均为上半年 含话音 数据 长途 单位 分钟 177 8 203 9 241 5 MOU下降 ARPU下降分析 宏观经济调整通货紧缩消费门槛降低消费者行为理性化 预付费业务发展导致用户数虚增高端用户流失 竞争压力技术进步成本下降 宏观经济战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对通信市场的乐观估计 资金无限供给 新技术无限供给 人类资源无限供给 中国人的偏好 ARPU下降 移动通信超前发展 单价下降 1 在一定时期内ARPU下降是必然趋势 导致下降的因素中长期存在 尤其是原有价格偏高 例 某省联通移动电话97年月租45元通话0 4元 2002年月租12元通话0 3元 2 MOU 单机业务量 下降是暂时的3 关键是ARPU的下降与平均成本的下降是否同步4 目前情况 边际收益的下降与边际成本的下降一致 未影响主营业务利润的稳定增长 广东移动主营业务利润 2000年140亿 2001年157亿 AR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语文经典童话故事教学方案
-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指南
- 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跨文化团队管理工作指南
- 地表覆盖变化分析-洞察及研究
- 高级会计职称考试重点解析
- 订单审核评审流程及表格范本
- 大数据分析在电商物流-洞察及研究
- 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方案
- 水产养殖场环保管理方案
- 桥下空间整治报告范文
- 上海二手房转让合同样本
- DB32T 1590-2010 钢管塑料大棚(单体)通 用技术要求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 ISO45001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图像处理Ⅰ》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合肥热电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老年病科医生工作总结
- 地屈孕酮保胎治疗
- 医院保洁应急处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