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改善活动终定版.ppt_第1页
QC小组改善活动终定版.ppt_第2页
QC小组改善活动终定版.ppt_第3页
QC小组改善活动终定版.ppt_第4页
QC小组改善活动终定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降低A线面板和侧板外观不良改善总结报告 智之星小组 2008年6月14日 个人介绍姓名 冯拯所在部门 制造部职务 现场工艺工程师 小组介绍 小组成立背景 小组成员简介 选题理由 从该线体1月份缺陷分布柏拉图上可以看出 面板和侧板外观不良的比例达到了13 61 高居榜首 影响了直通率的提升 基点58 5 同时维修成本 生产成本相应增加 活动规划计划 制表人 冯拯日期 2008年3月15日 目标设定 降低控制面板和侧板外观不良发生率 13 61 8 现状 目标 挑战值 7 迫切性和必要性 这二者缺陷共同影响 最大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线体直通率的提升 1月份线体的直通率只有58 5 距离72 的目标值相差13 5 无形中增加了机器的维修费用 行程浪费 步子跨的是不是太大了哟 拭目以待中ing 原因分析1 面板 法 面板过程中的外观不良 料 人 机 员工没有按照要求操作 作业文件没有规范的操作细则 机器输送过程中碰伤 作业文件不细化 管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 护套管理不善丢失 来料不良 开门后员工首饰 皮带等划伤面板 员工防护意识淡薄 面板没有包装防护 来料不合格回用 通过分析 我们找出了6个末端原因 机器在包装段推动时相互碰撞变形 机器在水检段相互擦伤 原因分析2 侧板 侧板过程中的外观不良 法 料 人 机 打螺钉时风批头划伤侧板 员工防护意识淡薄 移载机夹持使侧板变形 左右夹持板没有保护 产品输送过程没有隔离保护装置 来料不良 员工操作不熟练 拆分侧板作业方法不规范 底托放偏机器之间碰撞变形 拆包的侧板堆放在地上相互擦伤 员工防护意识淡薄 调整间隙导致侧板变形 来料不合格回用 产品输送时相互撞伤 拆分侧板时划伤变形 通过分析 我们找出了7个末端原因 找出末端原因 到底哪个才是要因 原因验证1 1 面板原因1 员工防护意识淡薄 不符合标准 作业文件规定接触到面板作业的员工 不能戴首饰 钥匙扣等 但现场检查发现员工没有按要求操作 从3个月的报表可以看出 面板不良主要是发生在中间检后面工序 作业文件规定包装后段员工作业时须戴手套 但现场检查员工没有按要求操作 在作业指导书上看不出来有任何规范护套如何使用的要求 没有标准可参照执行 作业文件没有规定在哪个工位开始套和取下保护护套工装 作业文件没有明确说明在中途某个工位因工位需要时取下护套 作业完成后流入下工序时如何处理已经取下来的护套 作业文件没有规范套后的标准是什么 是护住正面还是要求全部套上去都不清楚 漏套面板保护护套算不算违反工艺纪律 护套套好后没有完全覆盖整个面板 局部位置裸露在外 质控点 水检 其他工位取下护套后流入下工序时没有再次套好 面板处于无保护状态 下工序作业时划伤面板 原因验证1 2 面板原因2 作业文件没有规范操作细则 机器从上线到要求取护套工位机器流通在150台 实际护套工装只有100个左右 也就说有50台机器因缺少保护工装而没有进行保护 护套管理不善丢失了 但生产线使用其他护具代替 验证发现和使用护套不良发生基本持平 原因验证1 3 面板原因3 管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 缺少护套没保护 用其他代替包装 护套数量不够时使用侧板包装袋代替 虽然不是专用 但是保护作用是相同的 因来料检验漏检 不合格物料的挑选使用 挑选后报复检 特采处理等原因造成了不合格物料发送到生产线 有时供应商会派人在现场挑选处理 挑选后不合格面板流入生产线的比例较小 不是要因 原因验证1 4 面板原因4 来料不合格回用 面板来料不合格率 注 数据来源于2 3月的品质检验日报表 原因验证1 5 面板原因5 机器在水检段相互擦伤 1 移栽机夹持机器改变方位后不能完全的放置在工装板正中 机器过水检后在面对面移动时把手突出部位碰伤或划伤控制面板 根据对2 3月份产生的不良品进行分析 发现500个不良品里面正面擦伤的只有3个 不良率只有0 6 可判定非要因 验证期间不良发生率9日33 3 10日37 5 11日42 9 12日44 4 原因验证1 6 面板原因6 机器在包装段推动时相互碰撞变形 包装段因无动力传输装置 完全采取了人工推动方式运行 在推动机器移动时没有防碰撞工装 用力不均衡时相邻2个机器出现碰撞划伤或碰伤面板 F 面板之间发生碰撞 供应商来料时不良 有部分侧板在没有上线前已经就有变形 脱漆等不良缺陷 来料检查时发现部分批次来料有较大比例的不良 但因生产急需或其他原因 判定为挑选使用或挑选后报复检或办理特采 因不良比率较大 而挑选时容易漏检导致不良品流到了生产线上 原因验证2 1 侧板原因1 来料不合格回用 注 数据来源于3 4 5月的品质检验日报表 侧板来料不合格率 从左图上可以看出 3个月不良率维持在33 35 之间 说明来料质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发送到生产线上的侧板使用供应商原包装 1大框内有120个左右 运送过程中和员工在拆分时侧板相互之间很容易碰撞 导致变形或划伤表面 原因验证2 2 侧板原因2 拆分侧板作业方法不规范 在包装框内摆放混乱 相互之间很容易碰伤或划伤 这种最基本外观件保护知识都不满足 在验证期间每天都有30 50 的发生比例 因底托宽度尺寸仅比产品尺寸宽2cm 而产品在输送时完全靠人力推动 在推动过程中相邻机器之间距离很近 推动力不均匀导致机器歪斜 引起侧板的碰伤或变形 原因验证2 3 侧板原因3 没有保护防碰撞工装 正常状态 推动时偏移状态 最基本的保护也是最难以保持和执行的 作业员工习惯一次性拆取较多数量的侧板搁放在工作台上 且在没有进行任何的保护情况下叠放在一起 引起了侧板的二次划伤 变形 原因验证2 4 侧板原因4 员工质量意识淡薄 侧板竟然会这样 着陆 原因验证2 5 侧板原因5 侧板被移载机夹持变形 侧板装配完成后过2 移载机时 由于左右夹板没有保护泡垫或不均匀保护 凹凸不平 容易把侧板夹持变形或导致加强筋顶变形侧板 根据对半个月产生的侧板不良品进行分析 发现该线体没有被移载机夹持变形的 因此可判定非要因 原因验证2 6 侧板原因6 底托放偏机器之间发生碰撞 放底托时没有定位装置 人员放置时每台机器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 甚至有时出现明显的放偏底托 机器在推动运行时放偏机器和相邻机器之间局部会出现碰撞 特别是45机器尤其严重 从而引起碰伤 原因验证2 7 侧板原因7 员工作业不熟练 装配侧板下方螺钉时风批嘴倾斜飞出划伤侧板 导致报废 要因确定 通过要因验证 找出了6个要因 其中面板3个要因 侧板4个要因 1个要因为二者共同拥有 要因对策措施制定 对策实施 1 问题点 改善内容 改善效果验证 标准化条件 内门上线前面板上漏套控制面板保护护套 内门上线前每一个面板上必须套上面板保护护套后才能上线 问题点 改善内容 改善效果验证 标准化条件 机器在包装段不套护套或套歪 导致过程中划伤 碰伤 机器从内门上线到下线全过程中 要求护套保护面板 对策实施 2 问题点 改善内容 改善效果验证 标准化条件 送到现场的侧板保持了供应商的原包装 要拿去包装袋后才能得到侧板 由侧板面积大很容易碰伤或划伤 使用分装车搬送物料 要求仓库在分装时进行挑选 生产线减少二次拆取 减少了侧板碰伤或划伤的几率 对策实施 3 在大铁框内员工分选拿取 问题点 改善内容 改善效果验证 标准化条件 机器在包装后段移动时 连续2台机器之间的距离太小 手动推动过程中用力不正时机器之间发生碰撞而导致侧板变形 在机器右侧板上粘贴1个防碰撞专用工装 在机器推动时增加了2个机器之间的距离并起到缓冲作用 防止了因碰撞而导致的变形 对策实施 4 对策实施 5 作业时员工根据机器机脚的位置人为移动底托 放偏 放不到位时不好调整底托位置 改善前 改善后 工位上增加了定位工装 只要把底托2个直角边对应到位就可以了 不良率从5 7 下降到2 9 对策实施 6 员工搁置较多数量的物料裸露在工作台上 拿取和放置时容易碰伤侧板 改善前 改善后 按照 三少原则 不允许在工作台上搁置多余物料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时要使用保护套保护起来 数据来源 2 6月品质检验日报表 其中改善后数据为6月1 11日数据统计 效果检查 改善前 改善中 改善后 AV 11 7 效益评估 总产量 降低比率 每台的维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