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模板.doc_第1页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模板.doc_第2页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模板.doc_第3页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模板.doc_第4页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报告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声音引导系统(B题)摘要:本系统采用两块STC89C54RD+单片机作为控制声源移动和音频信号检测的核心,实现音频信号的产生和检测、发射和接受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控制声源到达指定位置等功能。接收装置采集声源处发送的某一固定频率声波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和解码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识别不同点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发出相应指令,通过无线传输模式控制声源移动到指定位置。关键字:单片机 无线通信 声音引导 VOICE GUIDANCE SYSTEMAbstract: The system uses two STC89C54RD + microcontroller as a control centre for sound source movement and the audio signal detection of the core of the audio signal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to control the sound source arrives at the appointed loc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Receiver capture sound source waves at a fixed frequency sound to send signals, after filtering, amplification and decoding transmitted to the microcontroller. SCM received signal by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time difference given out accordingly, through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e control sound source moves to the specified locationKeyword: MCU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oice guidance目录1 方案论证与比较3 1.1音频信号采集与比较3 1.2 误差信号传输方式3 1.3声源控制方式比较与选择32 单元电路设计3 2.1总体设计3 2.2单元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3 2.2.1单片机最小系统4 2.2.2音频接收器MIC电路42.2.3音频信号放大电路42.2.4音频解码电路43 软件设计44.系统测试 5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附1:元器件明细表附2:仪器设备清单附3:电路图图纸附4:程序清单1.方案选择与论证 1.1.音频信号采集与比较方案一:通过检测不同距离接收器收到音声强度不同判断声源离指定位置距离及是否到达指定位置。但声强变化在一米范围内变化非常微弱很难检测到,而且极易受周围环境干扰,稳定性不好。所以不易采用此方案。方案二:音频信号通过信号放大与调制以后变成数字信号,通过检测三路接收装置的数字信号由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的先后顺序判断声源所处位置。由于把模拟的一品信号转换成了数字信号,这种方案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单片机容易实现。综上比较,本设计采用方案二。1.2 误差信号传输方式方案一:接收装置接收到声源发来的音频信号以后同样反馈以音频信号,控制声源的移动。这种方案信号传输速率慢,不易实现实时的通信,而且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所以不采用此方案。方案二:采用集成无线收发模块实现收发通信,由于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传输所以收发双方能实现实时数据通信。集成无线模块具有稳定性好,不易受干扰等优点,所以本设计采用方案二。1.3 声源控制方式比较与选择方案一:可移动声源通过不断地接收反馈回来的信号判断如何移动,这种方式占用单片机资源比较多,而且不利于提高到达指定位置的速度。方案二:可移动声源接收到反馈回来的信号以后走某一固定长度距离,然后再发送和接收一次信号判断是否到达指定位置。这种方式不需要一直查询反馈信号,对单片机处理能力要求比较低,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到达指定位置的速率。所以本设计采用方案二。2.单元电路设计2.1总体设计可移动声源发出声音信号后,接收装置收到音频信号很微弱,必须经过音频放大。我们采用低电压音频功率放大器LM386进行信号放大。LM386的电压增益内置为20,但在1脚和8脚之间增加一只外接电阻和电容,便可将电压增益调为任意值,直至 200,使用灵活方便。经过放大的信号送入下一极进行音频调制,本设计采用通用音调译码器LM567。 LM567为锁相环音频译码电路、即只有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和电路自身的振荡频率相一致时,电路输出低电平,否则输出高电平。由于其中心频率可调,特别适合频率较高的音频信号调制,可减少低频噪音的干扰。经调制后音频信号就变成了数字信号,三个接收器按接收信号的先后顺序传输给单片机。当可移动声源在如图1所示ox轴右侧时,B点先于A点接收到信号首先发生电压跳变,单片机发出指令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回可移动声源的无线接收器,控制可移动声源继续向前朝着ox线前进。当可移动声源到达ox线时停止并发出声光报警,系统整体设计框图如图2。2.2.单元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2.2.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见附3图32.2.2音频接收器MIC电路 电路图见附3图42.2.3.音频信号放大电路 电路图见附3图5,LM386可以通过调节R13的阻值,从而达到放大音频的作用。2.2.4.音频解码电路 经放大后的音频信号送入LM567后,信号频率与电路自身的振荡频率相比较,只有当信号频率与振荡频率相等时电路输出低电平。电路图见附3图6.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的是10KHz 的频率,这样有利于区分环境中的低频干扰。3.软件设计主控芯片为STC89C54RD+,编程由C语言实现,软件流程图如下:4.系统测试 在10K频率的音频信号下,可移动声源运动情况控制模式声源的运动速度(cm/s)声源任意时刻偏离OX线的最大距离(cm)控制误差(cm)正向反向正向反向正向反向测试速度1183423测试结果:由于实验室设备比较齐全,我们在实际制作系统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测试,直至示波器显示的音频信号排除了各种干扰之后才组装调试,所以系统测试数据都达到了题目要求的精度。5.结论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此题目最难之处在于对音频信号的处理。若处理不当则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干扰,甚至出现自激振荡,这一部分的设计调试也占用了我们很大一部分时间。但由于我们采用了将模拟的音频信号通过LM567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了处理,最终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这也是本系统的最大亮点。由于整体系统架构设计合理,功能电路实现较好,系统性能优良、稳定,较好地达到了题目要求的各项指标。 参考文献华成英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张毅刚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附录:附1:元器件明细表:1、 STC89C54RD+ 2、 LM3863、 LM5674、 CC11005、 MMC-1附2:仪器设备清单1、 函数信号发生器 2、 数字万用表 3、 数字示波器4、 直流稳压电源附3:电路图图纸图3 单片机最小系统图4音频接收器MIC电路图5音频信号放大电路图6 音频解码电路附四:程序清单#includeCC1100.h#includedelay_car.hvoidDelay(unsignedints)unsignedinti;for(i=0;is;i+);for(i=0;is;i+);voidtimer1_init() /定时器1初始化子函数 TMOD=0x01; /定时器1以方式1工作(16位)TH0=0xff ; /标准10K方波的初值TL0=219 ; / EA=1 ; /开总中断ET0=1 ; /开定时器1的中断TR0=1 ; /启动定时器1voidvoice() TR0=1;delay_ms(33);TR0=0;delay_ms(150);voidvoice_stop(INT16Un) INT8Um; for(m=0;mn;m+)beep=0;delay_ms(1);beep=1;delay_ms(1);voidmain(void)INT8Uleng=0;INT8Utf=0;INT8Uorder=0;INT8UTxBuf16=0; /8字节,如果需要更长的数据包,请正确设置INT8URxBuf16=0; CpuInit();timer1_init();POWER_UP_RESET_CC1100();halRfWriteRfSettings();halSpiWriteBurstReg(CCxxx0_PATABLE,PaTabel,8);beep=1;LED1=0;LED2=0;/TxBuf0=8;TxBuf1=1;TxBuf2=1;halRfSendPacket(TxBuf,16); /TransmitTxbufferdataDelay(6000);LED1=1;LED2=1; while(1)/tRxMode(); if(KEY1=0) LED1=0;TxBuf1=1;tf=1;/while(KEY1=0);if(KEY2=0)LED2=0;TxBuf2=1;tf=1;/while(KEY2=0);if(tf=1) halRfSendPacket(TxBuf,16); /TransmitTxbufferdataTxBuf1=0x00;TxBuf2=0x00;tf=0;Delay(500);LED1=1;LED2=1;/tRxMode();leng=16;/预计接受8bytes if(halRfReceivePacket(RxBuf,&leng) if(RxBuf1=0x04)LED1=0;forward4cm();if(RxBuf1=0x14) LED2=0;backward4cm();if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