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PPT课件.ppt_第1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PPT课件.ppt_第2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PPT课件.ppt_第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PPT课件.ppt_第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实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 更以其虚心挺直 高风亮节的特性 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 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 未出土时先有节 纵凌云处亦虚心 的竹早就是文坛盛宴的座上宾 1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宋苏轼 2 题解 文与可 1018 1079 是苏轼的表兄 比苏轼大18岁 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 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 神宗熙宁八年 1075 出任洋州 今陕西洋县 知州 元丰二年 1079 正月改知湖州 今浙江湖州 赴任途中死于陈州 今山东诸城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3 题解 元丰二年三月 苏轼任湖州知州 这时文与可已去世 七月七日 苏轼在晾晒书画时 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 筼筜谷偃竹图 见物生情 就写了这篇杂记 本文庄谐相衬 情深意切 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4 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 父亲苏洵早有文名 同王安石一样 苏轼对北宋的局势也感到不安 然而由于他所处的中等地主阶层的地位 不愿过多触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同时他三十岁以前大部分时间过的书房生活 对社会国家强兼并而引起的危机 远没有王安石看得清楚 因此 他反对急进措施 王安石变法 他上书反对 被捕入狱 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接触了下层人民 但政治上的挫折 也助长了他逃避现实 怀才不遇的情绪 写下了 赤壁赋 后赤壁赋 赤壁怀古 等名篇 作者简介 5 哲宗即位 旧党执政 苏轼被召还朝 任翰林学士 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表示反对 但对有些措施 是表示赞同的 因此当司马光等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 苏轼提出反对 又遭旧党攻击 五十九岁时新党再度执政 他先后被贬岭南 海南 生活十分艰苦 但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力 徽宗即位 他因大赦内迁 次年死于常州 一生留下二千七百多首诗 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 6 书法 擅长行书 草书 与黄庭坚 米芾 蔡襄合称为 宋四家 绘画 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有 枯木怪石图 竹石图 等传世 赋 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 他的 赤壁赋 与欧阳修的 秋声赋 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7 词 是开宗立派的大家 首开豪放派词风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 苏辛 诗歌 提高了宋诗的质量 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 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为 唐宋八大家 领衔人物 词 是开宗立派的大家 首开豪放派词风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 苏辛 诗歌 提高了宋诗的质量 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 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为 唐宋八大家 领衔人物 8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 1079 七月七日 苏轼在晾晒书柬时 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 筼筜谷偃竹图 见物生情 就写了这篇杂记 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 作画赠与苏轼 本文即以此画为线索 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 写得庄谐相衬 情深意切 9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蓝色字的音 与可以书遗余 近语士大夫 萃 寒梢 笔砚 斤斧何曾赦箨龙 喷饭 畴昔 w i y 告诉 告诫 cu sh o y n tu p n ch u 10 齐读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 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1 梳理文意 2 关注重要文言现象 11 解读第一段 思考下列问题1 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文与可绘画理论与自己的心得体会 2 本段可分几层 各写了什么 三层 从开始到 与可之教予如此 文与可的绘画理论 从 予不能然也 到 岂独竹乎 自己学习与可画论的心得 引用苏辙的话 指出与可绘画技艺的精妙 深邃 12 解读第一段 思考下列问题1 本段所阐发的创作思想主要是什么 2 本段引用苏辙 墨竹赋 语句的作用是什么 胸有成竹 心手相应 进一步突出文与可画艺高妙 及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和知己之感 13 解读第一段 思考下列问题3 苏辙引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类比 庖丁解牛 让文惠君悟出养生之道轮扁造轮 让齐桓公悟出读书只能从实践中体会 与可画竹 形 神兼备 有道者 14 2019 12 27 15 齐读第二段 叙述作者与文与可交往中的趣事 1 梳理文意 2 关注重要文言现象 16 1 本段追忆了与文与可交往的哪几件事 表现了文与可怎样的性格 解读第二段 文中通过三件轶事表现文怀可的个性 1 抛缣而为袜 开始至 以为口实 脱俗 淡泊 2 玩笑而送图 从 及与可自洋州还 至 而有万尺之 势 才情过人 风趣 旷达 3 诗引喷饭 从 筼筜谷在洋州 至本段最后 为人的无拘 率直 17 解读第三段 1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 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 亲密无间 18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杂文 文艺随笔 悼念性的记人散文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 文章不仅仅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而且又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 从而写出了对文与可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19 三 思考 1 文末作者借曹操与桥玄之事侧面反映了自己与文与可的亲密 这与文章主旨有何关联 苏轼引用这个典故 借曹操祭桥玄的 戏笑之言 来显示他们之间的 亲厚无间 以喜衬悲 益见其悲 作者对逝者的追怀之深切 悼念之沉痛也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20 不是直接表达 而是借助对二人零碎的往事回忆 捕捉往事中二人思想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心灵相通的点点琐事趣事 在 乐 事的叙述中凸现二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而这个 乐 又与失友的 悲 形成了反差 更显其悲 愈见其动人 同时作者还借助典故抒发感情 最后还利用故人遗物来引发哀思 直接抒发感情 文章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感情 21 乐事琐事 典故 直接抒情 情深意切 悲恻动人 反差 22 三 思考 2 文章题目既然为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为何作画经过描写甚少 作为悼念性的记人散文作者先记述了文与可绘画的理论 接着写酬诗为乐的一段真挚情感 这幅画即是两人感情和绘画理论的体现 以曝画睹物思人 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悼念之情 这样安排既写出来了画作的由来 又能详略得当才能更好地表达对亡友的悼念的主题 23 通过阅读苏文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启迪和教益 感悟与思考 我们要在作任何一件事前 都要对预作之事认真分析 掌握客观事物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预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对所要做的事 胸有成竹 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 无目的性和无把握性 24 掌握重点词语 1 为 墨竹赋 以遗与可2 投诸地而骂3 以为口实4 而读书者与之5 余因而实之6 月落庭空影许长 7 近语士大夫 8 因以所画 筼筜谷偃竹 遗予9 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给与 馈赠 兼词 之于 话柄 许可 答应 证实 代词 如此的 这样的 动词 对某某说 副词 就 从前 25 指出下列语句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1 与可没与陈州2 少纵即逝矣1 初不自贵重2 月落庭空影许长3 废卷而哭失声4 吾将以为袜5 发函得诗6 而读书者与之7 以书遗余曰 通 殁 死亡 通 稍 稍微 古 以 为贵重 今 价值高 许 古 这样 今 也许 古 停下 放下 今 废弃 古 把 当作 今 认为 古 打开 今 发送 古 赞成 今 给 古 赠送 今 遗失 26 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现象 1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 余因而实之 3 与可厌之 4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5 初不自贵重 形容词做动词 老 养老 形容词做动词 实 证实 形容词做动词 厌 厌恶 名词作状语 蜩腹蛇腹 像蝉破壳而出 蛇腹长出鳞一样 剑拔 像剑拔出鞘一样 意动用法 贵重 以 为贵重 觉得 贵重 27 为 的意义和用法1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2 子由为 墨竹赋 以遗与可曰3 余为徐州4 而予以为有道者5 吾将以为袜 动词 描画 勾勒 动词 写作 当 做 可译为到某地做官 动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