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的生产深冷分离PPT课件.ppt_第1页
乙烯的生产深冷分离PPT课件.ppt_第2页
乙烯的生产深冷分离PPT课件.ppt_第3页
乙烯的生产深冷分离PPT课件.ppt_第4页
乙烯的生产深冷分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四工艺流程的组织 裂解气分离 一 裂解气的组成及分离方法二 压缩与制冷三 气体净化四 裂解气深冷分离 一 裂解气的组成及分离方法 一 裂解气的组成 不同压力下某些组分的沸点 二 裂解气分离方法 深冷分离 在 100 左右的低温下 将裂解气中除了氢和甲烷以外的其它烃类全部冷凝下来 然后利用裂解气中各种烃类的相对挥发度不同 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下 以精馏的方法将各组分分离开来 深冷操作的系统组成 2 气体净化系统 1 压缩冷冻系统 3 低温精馏分离系统 为了排除对后继操作的干扰 提高产品的纯度 通常设置有脱酸性气体 脱水 脱炔和脱一氧化碳等操作过程 该系统的任务是加压 降温 以保证分离过程顺利进行 将各组分进行分离并将乙烯 丙烯产品精制提纯 这是深冷分离的核心 二 压缩与制冷 一 裂解气的压缩 1 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根据物质的冷凝温度随压力增加而升高的规律 对裂解气加压 从而使各组分的冷凝点升高 这既有利于分离 又可节约冷冻量和低温材料 此外 对裂解气压缩冷却 还能除掉相当量的水份和重质烃 以减少后继干燥及低温分离的负担 但不能任意加压 若压力增高 对设备材料强度要求增高 动力消耗增大 使低温分离系统精馏塔釜温升高 易引起一些不饱和烃的聚合使烃类相对挥发度降低 增加了分离的困难 因此 在深冷分离中要采用经济上合理而技术上可行的压力 一般为3 54 3 95MPa 1 裂解气经压缩后 不仅压力升高 而且温度也会升高 某些烃类尤其是丁二烯之类的二烯烃 容易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和结焦 这些聚合物和结焦物会堵塞压缩机阀片和磨损气缸 或沉积在叶轮上 同时温度升高 还会使压缩机润滑油粘度下降 从而使压缩机运转不能正常进行 因此 裂解气压缩后的温度必须要限制 当裂解气中含有碳四 碳五等重组分时 压缩机出口温度一般不能超过100 在生产上主要是通过裂解气的多段压缩和冷却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 裂解气段间采用水冷 各段入口38 40 2 多段压缩 2 采用多段压缩可节省能量 提高效率 减小压缩比 3 同时 压缩机采用多段压缩也便于在压缩段之间进行净化与分离 目前工业上对裂解气大多采用三至五段压缩 由于裂解炉的废热锅炉副产高压蒸汽 因此多用蒸汽透平驱动的离心式压缩机 二 制冷 1 冷冻循环制冷 2 节流膨胀制冷 3 热泵 1 冷冻循环制冷 冷冻剂自液态汽化时 要从物料中吸收热量 使物料温度降低 所吸收的热量 在热值上等于它的汽化潜热 液体的汽化温度 即沸点 是随压力的变化而改变的 压力越低 相应的汽化温度也越低 制冷原理 1 氨蒸汽压缩制冷 2 丙烯制冷系统 3 乙烯制冷系统 4 乙烯 丙烯复迭制冷 5 三元复迭制冷 1 氨蒸汽压缩制冷 1 蒸发 2 压缩 3 冷凝 4 节流膨胀 冷冻剂 冷冻剂本身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制冷温度的范围 如液氨降压到0 098MPa时进行蒸发 其蒸发温度为 33 4 要满足深冷分离 获得 100 的低温 必须用沸点更低的气体作为冷冻剂 在石油化工深冷分离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氨 丙烯和乙烯等 对乙烯装置而言 乙烯和丙烯为本装置产品 已有贮存设施 且乙烯和丙烯已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特性 因而均选用乙烯和丙烯作为制冷剂 2 丙烯制冷系统 丙烯常压下沸点为 47 72 用丙烯作冷冻剂可以得到 40 以上温度级的冷量 把丙烯压缩到l 864MPa的条件下 丙烯的冷凝点为45 很容易用冷水冷却使之液化 3 乙烯制冷系统 常压下乙烯的沸点为 104 即用乙烯作制冷剂可以获 100 的低温 乙烯的临界温度为9 9 临界压力为5 15MPa 在此温度之上 不论压力多大 也不能使其液化 所以不能用普通冷水使之液化 为此 乙烯循环制冷中的冷凝器需要使用制冷剂冷却 工业生产中常采用丙烯作制冷剂来冷却乙烯 这样丙烯的冷冻循环和乙烯冷冻循环制冷组合在一起 构成乙烯 丙烯复迭制冷 4 乙烯 丙烯复迭制冷循环 5 三元复迭制冷 用乙烯作制冷剂在正压下操作 不能获得 103 以下的低温 生产中需要 103 以下的低温时 可采用沸点更低的制冷剂 甲烷在常压下沸点是 161 5 但是由于甲烷的临界温度是 82 5 若要构成冷冻循环制冷 需用乙烯作制冷剂为其冷凝器提供冷量 这样就构成了甲烷 乙烯 丙烯三元复迭制冷 在这个系统中 冷水向丙烯供冷 丙烯向乙烯供冷 乙烯向甲烷供冷 甲烷向低于 100 冷量用户供冷 2 节流膨胀制冷 所谓节流膨胀制冷 就是气体由较高的压力通过一个节流阀迅速膨胀到较低的压力 由于过程进行得非常快 来不及与外界发生热交换 膨胀所需的热量 必须由自身供给 从而引起温度降低 3 热泵 1 热泵的基本概念通过做功将热量从低温热源传递给高温热源的供热系统称为热泵系统 精馏操作中 热泵系统是既向塔顶供冷又向塔釜供热的制冷循环系统 常用的热泵系统有闭式热泵系统 开式A型热泵系统和开式B型热泵系统等几种 热泵系统 三 气体净化 二 脱水 一 脱酸性气 三 脱炔 四 脱一氧化碳 一 脱酸性气体 1 来源 H2S 一部分是由裂解原料带来的 另一部分是裂解原料中的有机硫化物在高温裂解过程中反应生成的 例如 RSH H2 RH H2SCS2 2H2O CO2 2H2SCOS H2O CO2 H2S 主要指CO2和H2S 还有少量有机硫化物 CO2 还有裂解炉管中的焦碳与水蒸汽作用C 2H2O CO2 H2烃与水蒸汽作用CH4 H2O CO2 4H2 2 危害 1 裂解气分离装置H2S 腐蚀设备管道 使干燥用的分子筛寿命缩短 使加氢脱炔用的催化剂中毒 CO2 结成干冰 堵塞设备和管道 2 下游加工过程破坏聚合催化剂的活性 影响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1 碱洗法 3 脱除方法 化学吸收法 2 乙醇胺法 4 碱洗法工艺流程 温度40 压力1 0MPa终含量 5 10 6 节省碱量不宜堵保证脱除效果 低温下 水冻结成冰与轻质烃形成白色结晶水合物 如CH4 6H2O 1 来源 二 脱水 稀释蒸汽水洗和脱酸性气过程残留 2 危害 3 脱水方法 分子筛特点 1 孔径均一 只能吸附小于其孔径的分子 有较强的选择性 此外 分子筛是一种离子型极性吸附剂 H2 CH4等虽能进入孔穴但不易被吸附 吸附 用多孔性固体处理流体混合物 使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分被吸附于固体表面 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常用吸附剂 分子筛 硅胶 活性氧化铝 2 在较低浓度下也有较大的吸附能力 3 吸附容量随温度变化敏感 易于再生 三 脱炔 1 危害 影响乙烯 丙烯的质量和用途使合成或聚合用催化剂中毒形成不安全因素 mC2H2 nH2 低聚物 绿油 2 脱除方法 催化加氢法 1 原理 采用乙炔选择性催化加氢为乙烯 尽量避免乙炔和乙烯加氢成乙烷 主反应 CH CH十H2 CH2 CH2副反应 CH CH十2H2 CH3 CH3CH2 CH2十H2 CH3 CH3 2 前加氢与后加氢工艺 前加氢 脱甲烷塔前进行的加氢优点 流程简单 能耗低缺点 加氢过程中 氢分压较高 加氢选择性较差 乙烯损失量多 同时副反应还会导致反应温度的失控 乃至出现催化剂床层飞温 脱炔难易程度 丁二烯 乙炔 丙炔 丙烯 乙烯所以 当乙炔脱除到合格指标时 丙炔 丙二烯达不到要求的脱除指标 而丁二烯损失量较高 此外 裂解气中较重组分的存在 对加氢催化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使催化剂寿命缩短 后加氢 对裂解气分离得到的碳二馏分和碳三馏分 分别进行催化选择加氢 将碳二馏分中的乙炔 碳三馏分中的丙炔和丙二烯脱除 优点 氢气已分出 所用氢气按比例加入 加氢选择性高 加氢产品质量稳定 原料中所含乙炔 丙炔和丙二烯的脱除均能达到指标要求 加氢原料气体中杂质少 催化剂使用周期长缺点 通入本装置的氢气中常含有甲烷 为了保证乙烯的纯度 加氢后还需要将氢气带入的甲烷和剩余的氢脱除 因此 需设第二脱甲烷塔 导致流程复杂 设备费用高 后加氢工艺流程 2019 12 27 37 四 脱一氧化碳 1 CO的来源 C十H2O CO十H2CH4十H2O CO十3H2C2H6十2H2O 2CO十5H2 2 CO的危害 带入到富氢馏分中 会使加氢催化剂中毒 影响烯烃聚合催化剂 3 脱除方法 甲烷化 CO十H2 CH4十H2O一般采用镍催化剂 四 裂解气深冷分离 一 深冷分离流程 二 脱甲烷塔 三 乙烯精馏塔 四 丙烯精馏塔 精馏分离方案 脱甲烷 脱乙烷 脱丙烷的顺序脱甲烷脱乙烷脱丙烷顺序分离流程脱乙烷脱甲烷脱丙烷前脱乙烷流程脱丙烷脱甲烷脱乙烷前脱丙烷流程 一 深冷分离流程 三种深冷分离流程 1 顺序分离流程 裂解气 1 2 9 富氢 3 4 10 11 5 6 7 10 11 8 顺序深冷分离流程 1 碱洗塔 2 干燥器 3 脱甲烷塔 4 脱乙烷塔 5 乙烯塔 6 脱丙烷塔 7 脱丁烷塔 8 丙烯塔 9 冷箱 10 加氢脱炔反应器 11 绿油塔 C1 乙烯 乙烷 C4 C5 C1 丙烯 丙烷 C1 2 前脱乙烷分离流程 3 前脱丙烷分离流程 脱甲烷塔的中心任务是将裂解气中甲烷 氢和乙烯及比乙烯更重的组分进行分离 分离过程是利用低温 使裂解气中除甲烷 氢外的各组分全部液化 然后将不凝气体甲烷 氢分出 对于脱甲烷塔 分离的轻关键组分是甲烷 重关键组分为乙烯 希望塔顶尾气中乙烯的含量应尽可能少 以提高乙烯的回收率 塔釜中甲烷的含量应该尽可能低 以提高乙烯的纯度 所以脱甲烷塔对保证乙烯的回收率和纯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脱甲烷塔是分离过程中温度最低的塔 能量消耗也最多 所以脱甲烷塔是精馏过程中关键塔之一 二 脱甲烷塔 52 36 深冷分离系统冷量消耗分配 乙烯塔 脱乙烷塔 其余塔 脱甲烷塔 一 工艺条件 1 进料中CH4 H2分子比 CH4 H2 冷凝温度 液体回流 乙烯损失率 乙烯回收率一定时 CH4 H2 需塔顶温度 2 温度和压力 压力0 6 0 7MPa 顶温 140 釜温 50 由于压力低 相对挥发度较大 分离效果好 由于温度低 所以乙烯回收率高 虽然需要低温级冷剂 但因易分离 回流比较小 折算到每吨乙烯的能量消耗 低压法仅为高压法的70 多一些 低压法也有不利之处 如需要耐低温钢材 多一套甲烷制冷系统 流程比较复杂 同时低压法并不适合所有的裂解气分离 只适用于裂解气中的CH4 C2H4比值较大的情况 1 低压法 脱甲烷塔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 压力为3 1 4 1MPa 塔顶温度为 96 不必采用甲烷制冷系统 只需用液态乙烯即可 由于脱甲烷塔顶尾气压力高 可借助高压尾气的自身节流膨胀获得额外的降温 比甲烷冷冻系统简单 此外提高压力可缩小精馏塔的容积 所以从投资和材质要求看 高压法是有利的 但分离效果不如低压法 2 高压法 二 冷箱 在生产中 脱甲烷塔系统为了防止低温设备散冷 减少其与环境接触的表面积 常把节流膨胀阀 高效板式换热器 气液分离器等低温设备 封闭在一个有绝热材料做成的箱子中 此箱称之为冷箱 在同一个冷箱中允许多种物质同时换热 冷量利用合理 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乙烯精馏塔是出成品的塔 它消耗冷量约为总制冷量的38 44 仅次于脱甲烷塔 因此它的操作好坏 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纯度 收率和成本 所以乙烯精馏塔也是深冷分离中的一个关键塔 三 乙烯的精馏 1 温度的影响 如操作温度升高 塔顶重组分含量就会增加 产品纯度就下降 如果温度太低 则浪费冷量 同时 塔釜温度控制低了 塔釜轻组分含量升高 乙烯收率下降 如釜温太高 会引起重组分结焦 对操作不利 所以生产中有低压开式热泵流程和高压乙烯精馏工艺流程 有利影响 塔温升高 降低能量消耗及制冷系统设备费用 也降低对设备材质的要求 使单位设备处理量增加 降低设备费用不利影响 下降 于是塔板数增多或者R增大 从而造成设备费用或操作费用提高 2 提高压力的影响 1 低压乙烯精馏操作压力一般为0 5 0 8MPa 塔顶冷凝温度为 50 60 左右 塔顶冷凝器需要乙烯作为制冷剂 生产中常采用开式热泵 2 高压乙烯精馏操作压力一般为1 9 2 3MPa 塔顶温度为 23 35 左右 塔顶冷凝器用丙烯冷剂即可 乙烯精馏塔的精馏段塔板数较多 回流比大 大回流比对精馏段操作有利 可提高乙烯产品的纯度 对提馏段则不起作用 为了回收冷量 在提馏段采用中间再沸器装置 这是对乙烯塔的一个改进 3 乙烯精馏塔的节能 目前工业上多不设第二脱甲烷塔 而采用侧线出料法 即在乙烯塔顶附近的几块塔板 7 8块 侧线引出高纯度乙烯 而塔顶引出含少量甲烷的粗乙烯回压缩系统 这是对乙烯精馏塔的第二个改进 这一改进就相当于一塔起到二塔的作用 由于拔顶段 侧线出料口至塔顶 采用了乙烯的大量回流 因而这对脱甲烷作用要比设置第二脱甲烷塔还有利 既简化了流程 又节省了能量 由于将第二个塔的负荷集中于一个塔进行 所以对塔的自动化控制程度要求较高 另外因为塔顶气相引入冷凝器的不是纯乙烯 故此时乙烯塔就不能采用热泵精馏 四 丙烯的精馏 由于丙烯 丙烷的相对挥发度很小 彼此不易分离 要达到分离目的 就得增加塔板数 加大回流比 所以 丙烯塔是分离系统中塔板数最多 回流比最大的一个塔 也是运转费和投资费较多的一个塔 高压法 1 7MPa以上 塔顶蒸汽冷凝温度高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