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鉴赏内容可以按照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方式、用词特点等四个角度划分为五个类型: 1.景景关系。从诗歌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今昔对比、乐哀结合等,其他的还有如明暗对比、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等。 2.景情关系。从诗歌景物与抒情的关系分析,表达技巧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化用、互文、双关等。 4.写作手法。从诗歌的结构特点分析,表达技巧有渲染、烘托、对比、象征、铺陈、照应、过渡等。 5.词语使用。从诗歌内容上分析,表达技巧有词语的作用(结构、内容两个方面)、词语替换的优劣、词性体现意义等。 一、表达方式 (一)景景关系。 所谓景与景之间的关系,是指诗歌为了表现诗人的某种情感在描写景物时景物与景物之间形成的动静、虚实、古今、明暗、乐哀(还有抑扬、大小、明暗等)等关系。 1.动静结合。 【命题热点】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诗歌通过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来表现景物的特征,从而表现诗人的情感。 【名题精讲】 (20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分为三步: 理解诗歌,分析景物关系。诗歌描写了一场雨后水池情况,从景物的动与静看,静景有“水面平”、“明镜”、“照檐楹”,动景有“东风”“忽起垂杨柳”“万点声”等;再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诗歌为了表达水池的平静,先描写静景,然后写动景,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思路。分析诗歌的目的是回答问题,所以对题干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第一问要求回答诗歌是如何表现水面平静的,一般的答题思路是:直接引用诗歌词句对词句做适当的解说或翻译分析这些词句与题干之间的关系评价词句使用的优点(有时是缺点)表达的诗人情感(或诗歌主题)。 对于第二问,除了上文要求思考的问题外,还要思考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即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 确定语句,按照习惯行文。通过对答题思路的分析,确定答题的重点词语,然后根据现代汉语习惯形成流畅的语言。 【参考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今昔对比 【命题热点】 一般的凭吊诗、咏怀诗等都描写凭吊的古战场、古遗迹等,通过此地当年的热闹、繁华等与如今的苍凉、孤寂对比,表现此地的昔盛今衰,表达诗人的壮志难酬、韶光易逝、伤感哀怨或提醒当权者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等。 【名题精讲】 (2007年阳春一中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这首诗写作者途经金谷园故地,因见眼前的景象而引起的怀古之思。 (2)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题思路】 所谓“对比”,从景与景之间的关系分析,无关乎是动静、虚实、古今、乐哀、明暗、大小、抑扬等。分析今昔对比时,要密切关注诗歌描写的如今景物的荒凉、破败以及这种景物体现啊的市人大饿情感。 答题思路:诗歌描写此地古时繁华的词句解释这些词语表现的景物特征列举描写此地当今景物的词句解释这些词语体现的景物特征表达的诗人情感(诗歌的主题) 【参考答案】(2)第一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指金谷繁华的往事,已经随香尘飘忽而去,如今金园已是荒芜一片了:“流水”“青草”“日暮”“啼鸟”“落花”,一派衰败的景象,昔盛今衰的对比中,表达诗人沉重的伤感。 3虚实结合 【命题热点】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诗歌通过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来表现景物的特征,从而表现诗人的情感。 【名题精讲】 (2006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分析题干要求:题目要求回答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衬托手法的运用,一是虚实相生手法的运用。 就虚实相生手法运用的答题思路是这样的:找出实写、虚写的语句分析实写、虚写景物之间的关系表达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虚实结合。 4.乐哀结合 【命题热点】 乐哀结合的写作技巧中多是以乐写哀。以乐写哀指诗歌通过描写欢快的景物来表现悲哀的情怀,通过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对比,更加表现诗人的悲情。 【名题精讲】 (2007年豫东示范高中模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请分析诗歌是如何以乐景写哀情的。 【答题思路】 回答这类问题,首先分析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是欢乐的景物、哪些是悲凉的景物;然后分析所有景物体现的诗人的情感,一般这种情感是悲凉的;最后分析这种情感与诗人之间的关系。 答题思路是:写出诗歌表现欢乐情感的景物的词句解释景物体现的情感分析诗人真实的情感运用术语照应题干。 【参考答案】诗歌的第一句用“花满枝”表现江南美丽的风景;第二句直抒胸臆,用“堪悲”表现寒食节自己生活的悲苦;三、四句写寒食节不吃饭食的原因。诗歌以江南的美景反衬诗人的悲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出诗人在寒食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二)景情关系。 诗歌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一是间接抒情。所谓“直抒胸臆”指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间接抒情”,指借助人、事、物、景的描写,表达诗人情感的方法,一般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等。 1.寓情于景。 【命题热点】 寓情于景的特点在于一首诗(或某几句诗)中只有景物的描写,没有直抒胸臆的诗句,诗人的感情全部蕴含在描写的景物上。寓情于景的说法还有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 【名题精讲】 (2007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题思路】 这道题的第二问要求问答诗歌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在古典诗歌鉴赏中,因为没有特别统一的说法,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在说法上有很多样式,如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就有表现手法、表现技巧、表达特点、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写作特点等等。遇到这样的说法和问法,可以从前文五个角度细致分析,然后挑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方面。 一般的,在赏析诗歌表达技巧时,如果没有试题第一问的诗人情感的问法,也要在分析了表达技巧后答上诗人的情感。一般答题思路是:分析诗句描写的景与景之间的关系、分析景物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分析修辞手法、分析用词特点等表现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情景交融 【命题热点】 情景交融指一首诗(或几句诗)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写,把诗人的情感与描写的事物浑然一体,最终达到的一种表达效果。最常见的形式是诗歌既有描写又直抒胸臆的诗句。 【名题精讲】 (2007年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试题要求理解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要求从“乱”的角度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分析描写的景物以及景物体现的诗人情感,分析直抒胸臆的语句体现的诗人的情感等。因为这道题已经把诗人的情感固化为“乱”,所以在分析描写、抒情时要紧紧围绕“乱”行文。 答题思路是:列举诗歌体现诗人某种情感的词句分析这些词语体现的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表现这种情感的结构特征使用景物与抒情之间的关系的术语体现的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托物言志 【命题热点】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命题主要考查对这种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 【名题精讲】 (2007年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题思路】 诗歌通过对事物的描写主要表现诗人要像描写的事物一样,具有事物体现出的品格、节操等。诗歌通过描写琴棋的目的也是要表现诗人要向琴棋一样,具有琴棋的风格、节操等。 答题思路是:写出描写事物的词句诠释体现出的品格、节操结合诗人处境、思想写出诗人追求的品格表达的诗人情感 【参考答案】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二、修辞手法 【命题热点】 修辞手法的考查多要求从诗歌中找出相应的修辞,并说说使用这类修辞的好处。特别注意的是古典诗歌中相关的修辞,如用典、化用、双关、顶真等。 【名题精讲】 (2005年湖北卷)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螿:寒蝉。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题思路】 问题是从修辞的角度直接设题,回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体会修辞的作用和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思路:写出使用修辞的语句分析修辞的好处表达的诗人情感。 一般的,修辞的作用有: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用典: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互文:表达全面、深刻。 【参考答案】(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三、写作手法 【命题热点】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就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衬托又叫映衬,是为了突出强化主要事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地显现出来的修辞方式。按主要事物和陪衬烘托事物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关系上的不同,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象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 象征: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 铺陈:又叫铺排,通过大量的叙述、描写,突出形象。 过渡:连接上下诗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照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考查的多是找出使用这种手法的诗句,并说出这种方法的好处和作用。 【名题精讲】 例1:(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写作手法指诗歌在写作上使用的方法,也称作做表现手法。分析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描景语句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的是哪种方法。 答题思路一般是:列举描写景物的词句使用的手法体现的形象特点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例2:(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注意分析所有诗句使用的各种手法。 答题思路是:列举使用手法的词句解说这种手法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四、词语使用 1.词语作用 【命题热点】 词语的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诗歌的结构、内容两个方面的作用。诗歌的结构特征主要有:开篇的铺垫、烘托,中间的过渡、照应和结尾的升华、深化主题等方面内容;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可以从词语出现的位置把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理解。词语在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抒发诗人的情感和表达中心。 命题主要从词语在诗歌结构、内容两个方面的作用设题。 【名题精讲】 (2006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题目要求赏析“聚散匆匆”在诗歌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所谓内容上的作用,是指词语在诗歌表达的思想或诗人表达的情感中起到的作用;所谓结构上的作用指词语在铺垫、烘托、过渡、照应、升华方面的作用。回答问题时,应思考词语本身的意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解说词语的作用。 答题思路:写出词语本身的意义(多指字典义)写出词语在诗歌表达的内容、情感上的作用写出词语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替代作用 【命题热点】 诗歌为表达简洁,一些词语往往具有概括、指代、统领作用。试题一般考查某些词语具有的这些作用,并要求指出这些词语替代的作用。 【名题精讲】 (2006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答题思路】分析要解说的词语具有的特点:是统领作用的,分析词语统领到的位置,所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是指代作用的,理解指代的内容;具有概括作用的,分析概括的内容。 答题思路是:列举替代的内容解说词语的意义特点写出词语包含的内容表达的意义或情感。 【参考答案】“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3.替换辨析 【命题热点】 词语替换优劣的的辨析,要求分析用某些词语替换诗歌中的词语的优劣。这类题目多考查对诗歌主旨、作者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赏析。 【名题精讲】 (2006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题思路】 要理解词语可不可以替换,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分析: 分析意象特征,体验诗人情感。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着重设置的意象有:归梦、空床、素秋、青苔、红树、雨、月等。从这些意象中可以感悟到诗人要表达思归的情感,同时“空床”等表达了此时自己居住地方的孤寂、冷落。诗人就是通过这种有家不能归、自己居住之地又如此荒凉的描写,表现诗人的凄凉、悲愁之情。 分析表达技巧,体会写作特点。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分析描写的景物之间有无动静、哀乐、明暗等关系,分析描写的景物与情感的关系等。 分析词语特点,对比词语区别。弄清楚诗歌的主旨、感情,分析乐词语的表达技巧之后,分析关键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这种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键词语在诗歌表达情感上的作用,一是关键词语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对比分析原诗中的词语和题干列举出的词语在表达作用上的异同。 答题思路是:照应题干进行明确的肯定(否定)回答赏析词语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分析两个对比的词语在表达诗歌主旨上的区别或表述原诗(对比)的词语在表达诗人情感上的好处总结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认为能替换为“对”亦可,但要言之有理) 4.词性作用 【命题热点】 不同的词性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也各不相同。比如动词在诗歌表达上能增强形象性,能以动衬静,体现诗人情感;形容词往往使诗句形象、生动,表达对景物、事物的感情;副词表示程度、频率、范围等,表达诗人不同的情感层次;拟声词的使用描绘动态景物,与其他景物对比。 这类题目要求赏析一些词语体现的结构、内容意义等。 【名题精讲】 (2006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题思路】词语的妙处主要会体现在词语的词性在诗歌结构、思想内容上的特点以及词语在表达技巧(景与景的关系、修辞格、写作手法等)上的特点等。 具体的,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思考: 分析词语词性。词语的词性体现词语的意义、作用。如“带”字,动词,形象感强。 分析词语修辞。不同的修辞方法体现出词语表达意义的不同特点。 分析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厂房设备维修保养合同
- 农村畜牧养殖饲料采购合同
- 时间像个小马车的课件
- 行业知识库建设方案专业领域知识管理版
- 时事热点课件
- 技术合作开发与成果转化合同
- 6.2做核心思想的传承者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议题式课件
- 平谷中考数学试卷
- 彭山区初中数学试卷
- 七下部编版数学试卷
- 中国市政工程专业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女职工普法宣传教学课件
- (高清版)DB22∕T 5159-2024 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技术标准
- 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查房
- 合资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 CJ/T 242-2007城市客车外置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 T/CSPSTC 106-2022水工建筑物表面位移机器视觉在线监测技术规程
- 2024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计划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5届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缴纳社保免责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