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遗传病PPT课件.ppt_第1页
单基因遗传病PPT课件.ppt_第2页
单基因遗传病PPT课件.ppt_第3页
单基因遗传病PPT课件.ppt_第4页
单基因遗传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括分子病 moleculardisease 和先天性代谢缺陷 inbornerrorofmetabolism 1949年Pauling等发现了镰形红细胞贫血病 1956年Ingram测定了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取代 由此引出对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精细研究 1948年Gibson发现了第一例先天性代谢缺陷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生化遗传病绝大多数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少部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 极少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分子病 血红蛋白病 血浆蛋白病 受体病 膜转运蛋白病等 先天性代谢缺陷 又称为遗传性酶病 主要指代谢过程中酶缺陷所导致的疾病 生化遗传病 第十一章单基因遗传病 1 第一节血红蛋白病 一 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极其遗传控制 类 基因簇 16pter p13 3 类 基因簇 11pter p15 5 LCR 位点控制区 G A Alfa beta gama delta epsilon zita pusai theta 2 基因结构 1313299100141 基因结构 13031104105146 3 从胚胎到成人珠蛋白表达变化 612182436出生612182430 Wk 4 二 血红蛋白变异体与血红蛋白病 一 血红蛋白变异体 1 单碱基置换 HbS 6 谷 缬 A U GAG GUG镰型红细胞贫血病 细胞低氧镰变 溶血性贫血 单碱基置换除导致氨基酸替代外 也可能因终止密码的提前出现或延迟出现 而导致肽链延长或缩短 2 密码子缺失或插入 赖缬 HbLyon 15161718192021 1516192021密码子缺失或插入对肽链长度影响取决于插入或缺失的密码子数 5 3 移码突变 Hbtak 146 147位CAC UAA CAC ACU AA 终止 苏 肽链由146aa变成157aa 移码突变有可能导致肽链的延长或缩短 融合基因是由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不等交换所致 产生了重复和缺失 含重复片段的染色体HbMiyada HbP Congo Anti Lepore 缺失染色体HbLepore 4 融合基因 HbLepore 6 二 血红蛋白病1 HbS 镰形红细胞贫血症 6 谷 缬 纯合子病情严重 杂合子低氧分压下 红细胞镰变 2 HbC 6 谷 赖 纯合子轻度溶血性贫血 杂合子无症状 HbS和HbC之间的突变位点相同 因此为真等位基因 同一基因突变位点不同则位异等位基因 3 HbM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AD 58 组 酪 等 Fe原子呈高铁状态 丧失了血红素与氧的结合能力 导致组织缺氧 4 HbBristol 67 缬 天冬 血红蛋白不稳定 易变形沉淀而形成Heinz小体 7 HbS 8 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由于珠蛋白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所致 分为 型和 型 缺失型和非缺失型 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按照缺失的 基因数目不同分为4种 1 Bart胎儿水肿症 大部分珠蛋白为 4 对氧亲和力很高 致使组织严重缺氧 胎儿水肿 一般为流产或出生不久死亡 2 HbH病 患者发育早期部分珠蛋白为 4 晚期部分为 4 中度贫血 3 标准型 地中海贫血 轻度贫血 如果 x 将有可能生出Bart胎儿水肿症患儿 4 静止型 地中海贫血 无临床症状 9 二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AR 1 0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重型 出生时正常 半周岁发病 过剩的 珠蛋白沉淀为包含体 2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轻度贫血 无明显临床症状 10 第二节血浆蛋白病 AHG位于Xq28 186kb 26个外显子 编码332个氨基酸 基因突变形式主要为核苷酸取代 缺失 倒位 插入和移码突变 自1994年已报道的突变有174种 缺失有117种 插入有10种 二 血友病B XR 临床症状与血友病A相同 凝学因子IX功能丧失 编码基因为PTC基因 位于Xq27 1 q27 2 有8个外显子 编码415个氨基酸基因突变形式主要为核苷酸取代 缺失 插入和移码突变 大部分为核苷酸取代 一 血友病A XR 自发性 反复出血不止 由于AHC遗传性缺乏所致 凝学因子VIII 抗血友病球蛋白 VIIIAHC VIII因子相关抗原 VIIIAgn 促血小板粘附血管因子 VIIIvWF 11 三 血友病C AR 由于第XI凝血因子缺乏所致 症状较轻 基因定位于15q11 四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即促血小板粘附血管因子 VIIIvWF 缺陷所致 基因定位于12pter p12 长度为180kb 临床症状较轻 12 2019 12 27 13 第三节胶原蛋白病 胶原占人体总蛋白20 以上 由多种细胞合成 组成胶原的多肽链有三种 1 2 3 胶原蛋白病又称为结缔组织病 主要有 成骨不全 AD遗传 发病率1 15000 分为I型和II型 I型 骨质疏松 易骨折 巩膜蓝色 牙生长不齐 身材矮小 致病基因位于17q21 3和7q22 1 编码的 1蛋白178甘 半胱 或末端移码突变 II型 致死性成骨不全 1蛋白94甘 半胱以及其他突变 Ehlers Danlos综合征 EDS 多种亚型 AD或AR 发病率1 5000 典型症状是皮肤可过渡伸展 脆弱易碎 愈合差 骨关节易脱位 分子病因有多种 与多种胶原蛋白突变有关 14 第四节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 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 DMDBeckermusculardystrophy BMD DMD发病率为1 3300 呈XR遗传 3 5岁开始发病 进行性加重 20岁前死于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基因位于Xq21 2 2500kb 是已知最大的基因 80个外显子 蛋白质分子量为427kD 称为dystrophin DMD可发生多点缺失和突变 BMD症状较DMD轻 和DMD同属同一基因 但缺失范围小 能合成一定量的dystrophin 15 第五节受体蛋白病 受体蛋白病是一类由于细胞膜或细胞质受体缺陷 导致信号分子对细胞调节的变异 从而使机体产生的病理反应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AD 19p13 1 13 2患者由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 导致冠心病 心肌梗死 此症共有6种类型 分别决定于不同的位点 其中2型是由于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而导致 LDL受体缺陷使负反馈受阻 16 第六节膜转运蛋白病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 sDisease 1 AR2 临床症状 进行性肝硬化 伴有基底神经节豆状核变性 引起神经症状 3 病因 存在细胞膜上的与铜转运有关的ATP7B缺陷导致铜不能从细胞内及时清除而在组织中沉积 4 基因定位 13q14 3 17 第七节酶蛋白病 由于基因变异导致代谢酶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先天性代谢病 18 一 氨基酸代谢病 p180 一 苯丙酮尿症 PKU AR 1934年首次发现 欧美地区发病率为1 16000 杂合子频率为1 50 1 70 主要症状 智力发育障碍 易激动 好动 肌张力高 共济失调 小便和汗液有特殊气味等 19 PKU的检查和防治 新鲜尿液可与氯化铁发生颜色反应 形成绿色环 但阳性率低 应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液苯丙氨酸浓度检查 早期确诊后 应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 并维持终生 恶性苯丙酮尿症 二氢蝶呤还原酶的缺乏使苯丙氨酸在体内积累 导致恶性苯丙酮尿症 20 二 尿黑酸尿症 AR 大量尿黑酸产生 机体中也积存了大量的尿黑酸 在结缔组织中沉积 导致褐黄病 发展为关节炎 基因定位于3q21 23 发病率为1 250000 三 白化病 AR 皮肤 毛发呈白色 眼呈浅兰色 畏光 眼球震颤 暴露皮肤易生皮肤癌 I型 酪氨酸酶阴性 II型 酪氨酸酶阳性 能合成褐黑色素 不能合成真黑色素 病因不明 两个白化病人婚配可能生出正常儿 因为一个是I型 另一个为II型 aaBB AAbb AaBb 21 眼皮肤白化病 22 二 糖代谢病 一 半乳糖血症 具三种亚型 I II III 半乳糖代谢途径 具有多态性 23 半乳糖 1 磷酸尿苷转移酶编码基因具有多态性 Gt GtD gt 各种等位基因的组合酶活性不同 24 第八节 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1 抗胰蛋白酶 1 AT 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 其作用是抑制多种酶 如胰蛋白酶 胶原酶 凝血酶 弹性蛋白酶等 如果 1 AT含量下降 将导致弹性蛋白酶升高 引起肺泡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