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层青年公寓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毕业论文目 录摘 要1目 录3第1章 建筑设计说明51.1 建筑总平面设计51.2 建筑平面设计51.3 剖面设计51.4 立面设计51.5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6第2章结构设计说明82.1主体工程设计82.2 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8第3章 设计资料113.1 设计标高113.2 气象资料113.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113.4 抗震烈度113.5 墙身做法113.6 楼面做法113.7 屋面做法113.8 门窗做法113.9 活荷载113.10 所用材料12第4章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134.1 结构布置134.2 结构选型13第5章 荷载计算165.1恒载标准值计算165.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185.3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验算215.4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23第6章 内力分析286.1内力计算28第7章 内力组合477.1内力组合47第8章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与配筋计算638.1框架柱截面设计638.2 框架梁截面设计68第9章 板的结构设计739.1 计算简图739.2 板的荷载计算739.3 按弹性理论内力计算749.4 配筋计算79第10章 楼梯设计8110.1楼梯概况8110.2 梯段板设计8110.3 平台板设计8210.4 平台梁设计83第11章 基础设计8511.1 A轴柱下基础选型8511.2 确定基础尺寸及埋置深度8511.3 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8511.4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8511.5 确定基础的底面面积8511.6 基础高度验算8611.7 基础底板配筋计算8711.8础梁的设计与计算8711.9基础施工配筋图88第12章 总 结89致 谢90参考文献91 15湖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 建筑设计说明1.1 建筑总平面设计我们在研究建筑群的空间构图时,既要分析建筑空间构图上的一些特征,又要考虑人们活动过程中对空间构图所提出的要求。在建筑总平面设计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 建筑群空间处理首先要考虑体形统一协调。(2) 建筑群空间组合应与自然环境相配合。(3) 建筑群空间组合必须考虑人们活动的“动”、“静”的效果。(4) 建筑群空间构图还注意空间的层次与透视效果。(5) 建筑群的空间处理,与内部空间处理一样,也应根据建筑功能程序和艺术要求考虑建筑空间的序列。1.2 建筑平面设计根据求职公寓楼的内容和使用功能要求结合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包括材料、结构、施工),来确定房间的大小和尺寸,确定房间和房间之间以及室内与室外之间的分隔与联系方式和平面布局,使宿舍楼的平面组合满足实用、经济、美观和结构合理的要求。1.3 剖面设计建筑剖面图反映出的是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建筑的剖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的层数及建筑空间的组合关系。剖面设计主要表现为建筑物内部结构构造关系,以及建筑高度、层高、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它和房屋的使用、造价和节约用地有着密切关系,也反映了建筑标准的一个方面。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平、剖面结合在一起研究,才具体确定下来。本工程为求职公寓楼,层高均为3.0m。垂直交通采用楼梯,因为考虑到楼层数较少,仅有四层,没有设计电梯。门的高度根据人体尺寸来确定,窗高要满足通风采光要求。1.4 立面设计建筑的立面图反映的是建筑四周的外部形象。立面设计是在满足房间的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下,运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紧密结合平面、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而进行的。因此在立面设计中一应反映出建筑的性格,即建筑的使用性质;二应反映内部空间及其组合情况;三应反映自然条件和民族特点的不同;四应适应基地环境和建筑规划的总体要求。1.5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满足建筑物的各项使用功能要求:在建筑设计中,由于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某些特殊需要,如保温、隔热、隔声、吸声、防射线、防腐蚀、防振等,给建筑设计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为了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在构造设计时,必须综合有关技术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计算,并选择经济合理的构造方案。有利于结构安全:建筑物除根据荷载大小、结构的要求确定构件的必须尺度外,在构造上需采取措施,以保证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连接,使之有利于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在 构造设计中,应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并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所处的自然环境、材料供应情况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案。1.5.1 墙体墙体按所处位置分为外墙,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横墙。墙体应该满足程度要求,刚度要求及抗震要求。为满足抗震要求,应设置贯通的圈梁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使其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减缓墙体的酥碎现象产生。墙脚和勒脚受到土壤中水分的侵蚀,致使墙身受潮,墙面层脱落,影响卫生环境,应做好防潮工作。门窗过梁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重,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承楼板荷等,是承重构件,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内、外墙均为240mm厚的普通砖。1.5.2 基础基础是建筑面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的下部结构,它随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等,并把这些有过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把基上。本工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1.5.3 楼地层楼地层包括楼板层和地坪层,是水平方向分隔空间的承重构件,楼板层分隔上下楼层空间,地坪层分隔大地与底层空间,楼极层由面层、楼板、顶棚三部分组成,必须满足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隔声、防火、热工;建筑经济等要求,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该楼板具有强度高、防火性好、耐久等优点,应用广泛。楼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该种地向有良好的耐磨性,耐久性、防火防火性,并具有质地美观、表面光洁,下起尘,易清洁等优点。1.5.4 屋顶屋顶按其外形一般分为平屋顶、坡屋顶、其它形式的屋顶。本工程采用平屋顶,其排水坡度小于3%,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2%-3%,本工程采用3%的排水坡度。屋顶设计满足功能,结构、 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屋顶先建筑的围护结构,应抵御自然界各种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屋顶也是房屋的承重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房屋的结构安全,并防止因过大的结构变形引起的防水原开裂、漏水、本一工程采用女儿墙外排水。屋面采用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其构建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第2章 结构设计说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应用于多层厂房和住宅、办公、商业、旅馆等民用建筑。这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建筑立面容易处理,可以适应不同房间造型。因此这次设计的求职公寓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1主体工程设计1 全部双向板底筋短向放置在底层,长向放置在短向筋上.2 框架柱与砖墙连接均需间隔500高、在柱内预埋并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1000的26的钢筋与砌体相连接。3 主体工程内预留洞、预埋件应与其他相关专业配合施工,严禁在结构构件上事后凿洞。凡柱、板、梁及混凝土墙上开洞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4 凡建筑图中未设墙处今后需加隔墙时,只允许加轻质隔墙。5 框架梁上下立筋除图中注明外均不宜有接头,不可避免时,必须采用焊接接头,同一截面内钢筋的接头面积不多于钢筋总面积的50%.2.2 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 该建筑为宿舍楼,采用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 该工程采用全现浇结构体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结构平面布置见详图。由于宿舍楼的横向尺寸较短,纵向尺寸较长,横向刚度比纵向刚度弱,采用横向承重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房屋横向与纵向刚度相差较大的缺点。2.2.1构件初估 1.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由于本框架结构荷载较。选定柱截面尺寸为400 mm400mm 2. 梁尺寸确定 框架梁截面高度取梁跨度的l/8l/12。该工程框架为横向承重,根据梁跨度可初步确定横向框架梁250mm400mm。 3. 楼板厚度 楼板为现浇双向板,根据经验板厚取100mm。2.2.2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1. 基本假定(1)平面结构假定:该工程平面为正交布置,可认为每一方向的水平力只由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承担,垂直于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不受力。(2)由于结构体型规整,布置对称均匀,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计扭转影响。2. 计算简图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连梁对墙产生约束弯矩,因此将结构简化为刚结计算体系,计算简图如后面所述。框架各构件在计算简图中均用单线条代表,各单线条代表各构件形心轴所在位置线。因此,梁的跨度等于该跨左、右两边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简化起见,底层柱高可从基础顶面算至楼面标高处,中间层柱可从下一层楼面标高算至上一层楼面标高,顶层柱高可从顶层楼面标高算至屋面标高。2.2.3 荷载计算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通常为恒载和活载。恒载包括结构自重、结构表面的粉灰重、土压力、预加应力等。活荷载包括楼面和屋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安装荷载等。 高层建筑水平力是起控制作用的荷载,包括风力作用。竖向荷载主要是结构自重(恒载)和使用荷载(活载)。结构自重可由构件截面尺寸直接计算,建筑材料单位体积重量按荷载规范取值。使用荷载(活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取用。2.2.4 侧移计算及控制框架结构的侧移由梁柱杆件弯曲变形和柱的轴向变形产生的。在层数不多的框架中,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近似计算中,一般只需计算由杆件弯曲引起的变形。 框架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变形验算要求各层的层间侧移值与该层的层高之比不宜超过1/550的限值。2.2.5 内力计算及组合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首先根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将竖向荷载传递给每榀框架。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分层法;连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进行调幅,按两端固定进行计算。 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水平力首先在框架分配,然后将分得的份额按各榀框架的剪切刚度进行再分配;将总剪力墙分得的份额按各片剪力墙的等效刚度进行再分配。最后计算单榀框架。3. 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框架梁柱应进行组合的层一般为顶上二层,底层,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有改变层及体系反弯点所在层。框架梁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为:支座截面,Mmax,Vmax,跨中截面,Mmax。 框架柱控制截面为每层上、下截面,每截面组合:Mmax及相应的N、V,Nmax及相应M、V,Nmin及相应M、V。2.2.6 构件及节点设计框架节点是结构抗震的薄弱部位,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节点受到梁、柱传来的弯距、剪力和轴力作用,节点核芯区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地震时,一旦节点发生破坏,难以修复和加固,因此应根据“强节点”的设计要求,使得节点核芯区的承载力强于与之相连的杆件的承载力。框架节点核芯区处于剪压复合受力状态,为了保证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足够的抗剪承载力,应在节点核芯区配置箍筋。节点范围内的箍筋数量应与柱端相同。 构件设计包括框架梁、柱,板的配筋计算。2.2.7 基础设计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3部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设计时应根据地质资料,综合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与施工条件,通过经济条件比较,选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施工简便的地基基础方案。根据上部结构、工程地质、施工等因素,优先选用整体性较好的柱下独立基础。第3章 设计资料本设计为四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设计资料如下:3.1 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600。3.2 气象资料基本风压:0.35;基本雪压:0.45;3.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自然地表以下0.6m内为杂填土和腐殖土;0.6m4.5m为褐色粘土,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取250KPa;4.5m10m为卵石土层,10m以下为稳定地岩石。3.4 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3.5 墙身做法内外墙采用普通砖:厚240;隔墙采用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厚120;用M5水泥砂浆砌筑。3.6 楼面做法大理石面层;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3.7 屋面做法防水屋面;二毯三油铺绿豆砂;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40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找3坡;80厚矿渣水泥保温层; 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20厚混合砂浆摸灰。3.8 门窗做法底层出入口为铝合金门,卫生居室为木门,其它为铁门、铝合金窗。3.9 活荷载屋面活荷载:2.0 /;走廊、楼梯、活荷载:2.5 /,其它楼面活荷载:2.0 /。3.10 所用材料混凝土C30: ,;HPB235级钢筋:; HRB400级钢筋: =0.518第4章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4.1 结构布置平面布置如图2-1。底层柱、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其余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钢筋型号见具体各构件计算书。图4-1 结构平面布置4.2 结构选型4.2.1 截面初选梁柱梁、柱截面初选:边跨梁: h取 取h=400;取b=250;中跨梁: h取 取h=400;取b=250;次梁: h取 取h=300;取b=250;框架柱:,采用方柱,取。4.2.2 结构计算简图轴线横向框架计算简图如图4-2所示。图4-2 结构计算简图4.2.3 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根据规范(GB50010-2002),考虑现浇楼板的作用,对于中跨梁,取。边跨梁:中跨梁: 纵梁: 底层柱(AD轴): 其余各层柱(AD轴):令,则其余各杆件的相对线刚度为: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4.1所示,作为计算框架各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据。 图4-3相对线刚度 第5章 荷载计算5.1恒载标准值计算1. 屋面: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找平层:20厚水泥砂浆 找坡层:40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3找平均数 保温层:80厚矿渣水泥 结构层: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抹灰层:20mm厚混合砂浆 合计:2. 标准层走廊及楼面: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 3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2厚素水泥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 小计:结构层: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抹灰层:20mm厚混合砂浆 合计:3. 框架梁自重: 梁自重: 20厚混合砂浆 合计:梁自重: 20厚混合砂浆 合计:5. 框架柱自重: 柱自重: 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合计:6. 外纵墙自重标准层: 纵 墙: 铝合金窗: 水刷石外墙面: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底层: 纵 墙: 铝合金窗: 瓷砖外墙面: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 7. 内纵墙自重墙体: 水泥粉刷内墙面: 合计:8.栏杆自重 合计:5.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1. 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查得:上人屋面:楼 面:2. 雪荷载: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大值。5.2.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受荷计算1. A-B、G-H轴间框架梁:如图5.1所示: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活载:0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活载:02. B-D、E-G轴间框架梁:板传至框架梁上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屋面板传荷载: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如图3.2所示:屋面梁: 恒载: 活载: 楼面梁:恒载: 活载: 图5. 1 板传荷载示意图3. D-E轴间框架梁:屋面板传荷载: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如图所示:恒载: 活载: 屋面梁: 恒载= 活载= 楼面梁: 恒载= 活载= 4. B、G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顶层柱: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1100mm,100mm的混凝土压顶) 0.241.118250.10.24(1.220.24)0.56.67天沟自重: 现浇天沟自重:合计:3.93顶层柱恒载女儿墙及天沟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顶层柱活载板传活载=标准层柱恒载墙体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 =标准层柱活载板传活载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墙自重+基础梁自重=5. D、E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顶层柱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顶层柱活载=板传活载标准层柱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标准层柱活载板传活载 基础顶面恒载底层内纵墙自重+基础梁自重= ()5.3=51.20 图5.2 竖向受荷总图(单位:KN)5.3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验算1.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根据设计任务书知道有关风荷载的参数,并根据建筑结构规范(GB5009-2001)知,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式中,基本风压0.35kN/m;-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因建设地点位于长沙市区,所以地面粗糙度为C类;-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建筑物的体型查得1.3-风振系数,对于高度不大于30m或高宽比小于1.5的房屋结构,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取=1.0;-下层柱高;-上层柱高,对顶层为女儿墙高度的2倍;B迎风面的宽度,B6.0m。表5.1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离地高度Z/m12.60.741.01.30.353.02.43.829.63.03.04.246.63.03.04.243.63.63.04.672. 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横向框架的侧移刚度D的计算:由前面所求梁柱线刚度求侧移刚度如表5.2所示:表5.2 横向2-4层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B、G轴柱0.2517028D、E轴柱0.55415512=70282+155122=45080表5.3 横向底层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B、G轴柱0.4647519D、E轴柱0.69811310=75192+113102=37658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位移按:式中 -第j层的总剪力;-第j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第j层的层间侧移。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就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的顶点侧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是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j层侧移 u 顶层侧移 u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见表3.4。表5.4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表层次 /h43.823.82450800.000081/3750034.248.06450800.000181/1666724.2412.3450800.000271/1111114.6716.07376580.000451/6666u=0.00098侧移验算: 层间侧移最大值:1/6666 1/550(满足要求) 。5.4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该建筑高度为12.6m,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来计算水平地震作用1. 作用于屋面梁及各层楼面梁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屋面梁处: =结构和构件自重+50%雪荷载楼面梁处: =结构和构件自重+50%活荷载其中结构和构件自重取楼面上、下一半层高范围内(屋面梁处取顶层的一半)的结构及构件自重(包括纵横梁自重,楼板结构层及构造层,纵横墙体及柱等自重)。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质点高度如图3.4所示。 图5.4 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质点高度2. 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对于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式中,H房屋主体结构的高度(m),H=12.6m;-房屋振动方向的长度(m),在计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时,为房屋宽度取19.8m;在计算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时,为房屋的长度取60.00m。对于横向振动:。3.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及位移的计算由设防烈度为7度,近震,场地类别为类,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查得:,则横向地震影响系数:,不考虑顶层附加作用。结构底部总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表5.5 横向的计算层49263.8812.6116724.9291362.4806.338760.049.684096.4509.928760.046.657816.3399.419090.223.632724.8226.0同理可算得纵向自振周期,纵向地震影响系数:,由于,故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图5.5 框架横向地震作用简图 图5.6 框架纵向地震作用简图纵向结构底部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按抗震规范算得作用于各质点上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如表5.6所示。表5.6 纵向的计算层49263.8812.6116724.9291362.4830.738760.049.684096.4598.528760.046.657816.3411.519090.223.632724.8232.9框架横向地震作用简图如图5.5所示,框架纵向地震作用简图如图5.6所示。4. 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验算横向框架的侧移刚度D的计算见表5.2 表5.3纵向框架的侧移刚度D的计算如表5.8,表5.9所示表5.8 纵向2-4层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中柱(52根)0.2757700边柱(8根)0.1604480=770052+44808=436240表5.9 纵向底层D值的计算构件名称中柱(52根)0. 4857859边柱(8根)0.3906319=785952+63198=459220在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的计算结果见表5.7。表5.7 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层4806.3806.36732000.00123508.91315.26762000.00192399.41714.66762000.00251226.01940.65648700.0034 纵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层4830.7830.74362400.00193598.51429.24362400.00332411.51840.74362400.00421232.92073.64592200.0045 侧移验算横向框架:顶点位移: (满足要求) ;纵向框架:顶点位移: (满足要求) 。第6章 内力分析6.1内力计算为简化计算,考虑如下几种单独受荷情况:(1) 恒载作用(2) 活载作用(按满跨布置)(3) 风荷载作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4)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5) 纵向水平地震作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6) 与地震作用相结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对于(1)、(2)、(6)等三种情况,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并利用其对称性。采用分层法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则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的修正系数且传递系数由1/2改为1/3。对于(3)、(4)、(5),框架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D值法计算。 在内力分析前,应计算节点各杆的弯矩分配系数及在各荷载作用下各杆端的固端弯矩。6.1.1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由前述的刚度比可根据下式求得节点各杆端的弯矩分配系数,如图3.7所示。均布恒载和集中荷载偏心引起得固端弯矩构成节点不平衡弯矩:,将固端弯矩填入相应的节点中,进行分层计算,当节点不平衡时应采用弯矩二次分配,使节点弯矩平衡。计算过程见图6.2-图6.4。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如图6.5-图6.7所示。图6.1 各杆端弯矩分配系数 图6.2 恒载作用下顶层弯矩分层法计算图 图6.3 恒载作用下标准层弯矩分层法计算图 图6.4 恒载作用下底层弯矩分层法计算图 图6.5 恒荷载作用下的M图(单位:kNm) 图6.6 恒荷载作用下的V图(单位:kN) 图6.7 恒荷载作用下的N图(单位:kN)6.1.2 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所求计算过程如图6.8-图6.10所示。活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如图6.11-图6.13所示。 图6.8 活载作用下顶层弯矩分层法计算图 图6.9 活载作用下标准层弯矩分层法计算图 图6.10 活载作用下底层弯矩分层法计算图 图6.11 活载作用下的弯矩M图(单位:kNm) 图6.12 活载作用下的剪力V图(单位:kN) 图6.13 活载作用下的剪力N图(单位:kN)6.1.3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框架在风荷载(从左到右吹)下的内力用D值法(改进的反弯点法)进行计算。其步骤为:.求各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值;.求各柱反弯点高度;.求各柱的杆端弯矩及梁端弯矩.求各柱的轴力和梁剪力。第i层第m柱所分配的剪力为:,框架柱反弯点位置,表6.1 框架柱反弯点位置轴号层号B、G轴43.00.670.30000.30.933.00.670.40000.41.223.00.670.450000.451.3513.60.800.5950000.5952.14D、E轴43.02.480.4250000.4251.27533.02.480.4750000.4751.42523.02.480.500000.501.5013.62.970.550000.551.98框架各柱的杆端弯矩,梁端弯矩按下式计算,计算过程如表6.2所示: 中柱处的梁: 边柱处的梁: 表6.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的计算轴 号B G轴D E轴层 号432143313.828.0612.316.973.828.0612.316.9745080450804508037658450804508045080376587028702870287519155121551215512113100.1560.1560.1560.2000.3440.3440.3440.3440.601.261.923.391.312.774.235.090.91.21.352.141.2751.4251.51.981.262.163.174.952.264.366.358.260.541.512.597.171.673.956.3510.081.263.704.689.630.611.632.783.951.654.407.5210.66框架柱轴力与梁端剪力的计算结果见表6.3。表6.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轴力与梁端剪力层梁端剪力/kN柱轴力/kNBD跨DE跨EG跨B轴D轴E轴G轴40.331.570.33-0.33-1.24-1.240.331.240.3330.944.190.94-1.27-3.25-4.491.273.251.2721.317.161.31-2.58-5.85-10.342.585.852.5812.3810.152.38-4.96-7.77-18.114.967.774.96注:轴力压力为“+”,拉力为“-”。框架在右风的作用下,其弯矩、剪力、轴力的方向与左风相反。6.1.4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框架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左右往复振动)的内力用D值法计算反弯点位置见表6.1。地震从左向右作用时,柱上、下端弯矩的计算结果见表6.4。框架柱轴力与梁端剪力见表6.5横向侧移刚度D:2-4层:底 层:表6.4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梁柱端弯矩的计算轴 号边 柱中 柱层 号43214331806.31315.21714.61940.6806.31315.21714.61940.66762006762006762005648706762006762006762005648707028702870287519155121551215512113100.01040.01040.01040.01330.02290.02290.02290.2008.6813.6817.8320.1818.4630.1239.2638.810.91.21.352.141.2751.4251.501.987.5516.4224.0743.1923.5442.9258.8976.8417.6224.6229.4229.4631.8447.4458.8962.867.5534.0448.6972.616.3420.1328.6336.5417.2054.6377.799.19表6.3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柱轴力与梁端剪力层梁端剪力/kN柱轴力/kNBD跨DE跨EG跨B轴D轴E轴G轴42.446.042.44-2.44-3.6-3.63.63.62.4439.5019.179.50-11.94-9.67-13.279.6713.2711.94213.5627.2613.56-25.50-13.70-26.9713.7026.9725.50119.1534.8019.15-44.65-15.65-42.6215.6542.6244.65注:轴力压力为“+”,拉力为“-”。框架在右风的作用下,其弯矩、剪力、轴力的方向与左风相反。6.1.5 与地震作用相结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屋面梁上的线荷载设计值:恒载+0.5雪荷载楼面梁上的线荷载设计值:恒载+0.5活荷载采用分层法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过程如图6.14-6.16所示。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如图6.17-6.19所示。 图6.14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顶层弯矩分层法计算图 图6.15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标准层弯矩分层法计算图 图6.16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底层弯矩分层法计算图图6.17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M图(单位:kNm) 图6.18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V图(单位:kN) 图6.19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N图(单位:kN)第7章 内力组合7.1内力组合各种荷载情况下的框架内力求得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得原则进行内力组合。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进行调幅。当有地震作用时,应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的组合及重力荷载代表值与地震作用的组合,并比较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取自支座边缘处,为此进行组合前应先计算各控制截面处的内力值。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 式中::支座边缘截面的弯矩标准值:支座边缘截面的剪力标准值V:与M相应的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剪力标准值q:梁单位长度的均布荷载标准值b: 梁端支座宽度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当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风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室内装饰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合同
- 2025年度文化用品集中购买委托合同协议
- 2025版智能共享单车租赁月费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全国物流配送服务运输合同
- 2025版跨境电商专项授信额度短期借款合同
- 2025年度跨境电商合作项目生意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版新型遮阳门窗安装与节能合同
- 2025年度商业地产销售代理全面执行协议
- 语音管理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语言文字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软件工程概论第三版课件
- 心理健康与寝室生活
- 糖尿病病人饮食健康宣教
- 慢阻肺护理查房
- 儿童健康开学第一课-守护成长,从健康开始
- 支付宝迎新活动策划方案
- 在线教研室活动方案
- 安保日常培训课件
- DB11-T 695-2025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跨学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工程概算、预算、结算审核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