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卫生专业第一篇 基础知识第一章 卫生法第一节 卫生法概述1、 卫生法学是研究卫生法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律科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2、 卫生法是指在具体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 卫生法的调整对象是卫生法律关系。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卫生行政机关、医疗卫生组织和其他各类组织和个人,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人们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及卫生状况,保护和增进人的健康而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4、 卫生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的行为规范。5、 卫生法的内容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和义务。行为模式(授权、禁止、命令)6、 卫生法的保障措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7、 卫生法具有鲜明的专业技术型特点,其表现为具有大量的卫生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8、 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在调整人们在卫生组织、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9、 卫生法律关系分为平权型的民事法律关系和监管性的行政法律关系。10、 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a.自然人b.法人及其他组织11、 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12、 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卫生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a.物 b.精神产品c.行为(最多)d.生命与健康(最重要、最难确定的客体)13、 卫生法的渊源是指卫生法的创制方式及外在表现形式。14、 卫生行政执法是指卫生行政执法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特定的对象或事件所采取的的具体的能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卫生行政行为,具体包括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监督、卫生行政奖励、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等。15、 卫生行政执法特点:法律法规要求与卫生技术要求相统一。16、 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国家依法设立,并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实施卫生法律法规、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卫生行政机关。 特点为:具有自身组织系统上的独立性及依发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同时具有法人代表资格。17、 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a、授权组织执法(指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授权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去执行与适用有关法律法规) b、委托组织执法(指有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委托某组织行使一定范围职权)18、 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效力:a、确定力 b、执行力 c、拘束力19、 卫生行政许可:是卫生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进行审查并对符合法定手续和法定条件的申请人,给予卫生行政许可或相应资格、资质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1、 传染病防治法(广义):是指由国家制定或其主管部门颁布的,用以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 传染病防治法(狭义):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3、 新传染病防治法2004-08-28通过,2004-12-01施行。4、 传染病防治法宗旨:a、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b、保障人体健康 c、保障公共安全5、 传染病防治法指导思想:a、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6、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7、 乙类传染病:非典艾肝脊,禽麻出乙犬,革碳菌巴痢,肺正副伤寒,流脑百白破,腥布淋梅钩吸疟。8、 丙类传染病:流感流腮风,结麻流地斑,黑棘丝腹泻。9、 各级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a、制定防治规划 b、组织实施 c、建立体系 卫生行政部门: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监测、预测、调查、报告等 医疗机构:a、病人医疗救治 b、传染病预防 基层医疗机构:责任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在疾控机构指导下)10、 疫情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附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或传染病暴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甲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国境口岸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1、 主要法律:职业病防治法2、 行政法规: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1203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062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05123、 职业病防治法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4、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与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第四节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0228通过,20090601施行。2、食品安全基本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3、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县级以上)第五节 其他公共卫生法律法规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修订,20051201施行。立法目的为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2、放射源分为、类。放射线装置分为、类。国家环保局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公安部、卫生部按职责分工进行监督管理。3、对类同位素和类放射线装置有国家环保局审批颁发许可证;其他类别由省级环保局审批颁发许可证。进口、类放射源必须有出口方负责回收的承诺。4、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04。5、化妆品卫生标准198705发布。a、一般要求 规定化妆品必须外观良好,不得有异臭;不得对皮肤和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作用;必须无感染性,使用安全。b、限制性要求 包括对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限用物质、限用防腐剂、限用紫外线吸收剂、暂用着色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c、卫生质量要求 包括微生物学含量、有毒物质限量等方面的要求。第六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0509颁发。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立法宗旨: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盒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 d、重大职业中毒 e、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4、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原则:a、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5、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省级政府1小时卫生部a、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 b、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 c、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d、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的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单位2小时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2小时当地政府,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县级政府2小时市(地)政府2小时省级政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国务院6、 责任主体行为后果法律责任各级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一般情形降级、撤职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其他公众健康损害的开除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政府及有关部门所需物资准备失职一般情形降级、撤职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其他公众健康损害的开除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不配合,甚至干涉、阻碍调查的一般情形降级、撤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在调查、制、医疗救治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或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本级政府或上级政府的有关部门(主)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一般情形降级、撤职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危害后果开除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医疗卫生专业机构1)、缓报、谎报2)不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3)不履行检测职责4)拒绝接受病人诊治5)不服从指挥部调度的有上述情节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机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责任人降级或撤职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履行报告职责缓瞒、缓报、谎报的;阻碍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或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进入现场或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减压的1)给予行政处分2)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他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区市场秩序的有公安机关或工商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8、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0、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11、名词术语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新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我国尚未发现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第二章 卫生标准1、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2、 标准的基本特性:a、标准对象的特定性 b、标准制定依据的科学性c、标准的本质特征是同一性d、标准的法规特性。3、 标准化:是指以制定标准和贯彻实施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所以标准化是个动态的过程概念。4、 标准化活动的基本特性:a、领域广泛性特征 b、动态性和过程性特征5、 标准的分类及分级,以及它的代号和编号,都是识别不同标准、判定它们的性质和作用的重要标志,是标准的基础常识。6、 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7、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8、 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9、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国家标准的编号有国家标准的盗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构成。示例:gb(gb/t)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12通过19890401实施。11、 卫生标准:是指“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12、 卫生标准:是指为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政策,保护人体健康,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涉及人体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事项制订的各类技术规定。13、 卫生标准首先具有一般标准的基本属性和性质,同时又具有医药卫生科学的基本属性和性质。14、 我国的卫生标准化管理工作,己经形成了卫生标准行政管理、卫生标准技术咨询和卫生标准规划与计划编制等三大管理体系。15、 卫生标准的科学性质,决定了卫生标准具有目的性和相对性,应用性和效益型特征。卫生标准的法规性质又决定了卫生标准具有统一性和优化型、规范性和目标性特征。16、 卫生标准实施的意义:使制定、发布的卫生标准得以推广、应用,使卫生标准真正作为法律法规的技术依据和执法监督手段,防病治病的科学依据和措施,使我国医药卫生方针政策得以体现,促进社会进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17、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这三项任务是相互依存和互相制约的。18、 卫生标准的实施对象:使用部门、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管理部门、经销部门、消费者七个方面。19、 强制性标准:是管理相对人必须执行的卫生标准,从大的范畴上讲,所有与健康相关的卫生标准都是强制性标准。20、 在我国卫生标准体系中,有以下编号形式的卫生标准是强制性卫生标准:gbgbzws.21、 推荐性标准主要是一些评价方法类标准和无法律法规相对应的或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第三章 卫生统计学第一节 概述1、 主要内容:a、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中的统计理论和方法) b、健康统计(医学人口统计、疾病统计和生长发育统计)c、卫生服务统计(卫生资源、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医疗保健制度和管理中的统计问题)。2、 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设计、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3、 医学统计资料主要四个方面:统计报表、报告卡(单)、日常医疗卫生工作记录,专题研究或实验。4、 观察单位:是获得数据的最小单位,观察单位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观察单位可以是人、标本、家庭、国家等。5、 变异:是指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6、 变量:观察单位的某种特征,称为变量。a、数值变量(定量变量)b、分类变量(定型变量或字符变量)。7、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确切的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的集合。8、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变量值就构成样本,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9、 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通常以符号p表示。10、 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或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第二节 数值资料的统计描述1、 频数分布就是观察值在所取得范围内分布的情况。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2、 频数分布类型:正态分布型频数、正偏态分布型频数,负偏态分布型频数。3、 集中趋势指标:算术平均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指标使用条件计算公式算术平均数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即数据经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的资料;等比级数资料,即观察值之间呈倍数或近似倍数变化的资料。中位数非正态分布资料(对数正态分布除外);频数分布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据的资料总体分布不清楚的资料。为奇数 , 为偶数,4、 离散型趋势指标: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指标计算公式主要优缺点极差r=xmax-xmin计算简单,便于理解;只考虑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异,不能反映组内其它观察值的变异度,不稳定,受样本量影响很大。离均差平方和反映了各变量值之间的变异情况,但单位是原观察值单位的平方,不易理解,同时又受观察值个数的影响,不利于比较。方差反映了各变量值之间的变异情况,不受观察值个数的影响,但单位是原观察值单位的平方,不易理解。标准差反映了各变量值之间的变异情况,不受观察值个数的影响,单位与原观察值单位相同,是最常用的离散程度指标之一,但在两组合多组资料比较时,常受到计量单位不同和均数相差很大的影响而不能比较和不便于比较。变异系数反映了各变量值之间的变异情况,不受观察值个数的影响,没有单位,用于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5、 正态分布下面积分布规律标准正态分布时区间(-1,1)或正态分布时区间(-1,+1)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8.27%;标准正态分布时区间(-1.96,1.96)或正态分布时区间(-1.96,+1.96)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标准正态分布时区间(-2.58,2.58)或正态分布时区间(-2.58,+2.58)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6、 正态分布的应用。a、医学参考值范围 b、质量控制 c、正态分布是其他一些理论分布的极限形式。第三节 总体均数的估计和t检验1、 均数的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用标准误来描述。标准误=。一般不知道总体均数,可用样本标准差s来代替:s=。2、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标准差s():意义:描述个体观察值变异程度的大小。标准差小,均数对一组观察值得代表性好;应用:与结合,用以描述个体观察值的分布范围,常用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与n的关系:n越大,s越趋于稳定;标准误s():意义:描述样本均数变异程度及抽样误差的大小。标准误小,用样本均数推断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应用于结合,用以估计总体均数可能出现的范围以及对总体均数作假设检验;与n的关系:n越大,s 越小。联系:都是描述变异程度的指标;由s=可知,s与s正比。n一定时,s越大,s越大。3、t分布:当x服从均数为的正态分布时,统计量 服从自由度为v=n-1的t分布,是小样本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及假设检验的理论基础。 4、t分布的图形特征:t值得分布于自由度有关。t分布只有一个参数即v。特征: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v越小,t值越分散,曲线的峰部越矮,尾部越高;随着v逐渐增大,t分布逐渐接近标准正态分布;当v趋向时,t分布趋近标准正态分布,故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t分布是一簇曲线。5、一般正态分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就是将变量x转变为标准正态变量z值。z=(x-)/s。6、小样本均数可信区间:总体均数的双侧(1-)置信区间为ts;单侧(-ts,)或(-,+ ts)。95%的可信区间:t0.05,v s;99%的可信区间:t0.01,v s7、大样本均数可信区间估计:95%的可信区间:1.96s;99%的可信区间:2.58 s8、t检验主要用于两组均属的比较,它能够判断进行比较的两个均数的差别是由于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来自不同总体。9、t检验应用条件:资料是数值资料分析目的是对两均数进行比较样本例数较少时,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做两样本均数比较时,要求两总体方差齐。10、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11、配对设计的t检验:1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如n1和n2均大于100,可用z检验。第四节 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应用:a、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b、分离各有关因素并分别估计其效应c、分析两因素或多因素的交互作用d、方差齐性检验2、方差分析包括:a、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b、随机区组(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c、均数间的两两比较。3、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自由度均方f值总变异2-n-1组间/组内组间变异()-k-1ss组间/v组间组内变异组内总组间n-kss组内/v组内(ij)2/ni5、 方差分析基本条件:a、独立性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b、方差齐性各组实验结果变异程度一致c、正态性各组实验结果都服从正态分布第四节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1、常用相对数包括:率、构成比、相对比2、率:率又称频率指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100%、1000等表示。3、构成比又称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4、相对比,是a、b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两者的对比水平,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其公式为:相对比=甲指标 / 乙指标(或100%)5、动态数列常用指标:绝对增减量、发展速度、增减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减速度。6、标化率:在进行几个总率比较时,由于内部构成不同并影响了相互比较的结论时,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几个总率的内部构成进行矫正后在比较。校正后的总率称标化率或调整率。第六节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1、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如果每个观察对象阳性结果的发生概率为,阴性结果的发生概率为(1-);而且每个观察对象的结果是相互对立的,那么,重复观察n个人,发生阳性结果的人数x的概率分布为而二项分布,记作b(n,)。2、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p(x)=cnx x(1-)n-x3、二项分布适用条件:每次实验只有两种互斥的结果;各次实验互相独立;发生成功事件的概率恒定。4、分布特征:二项分布的特征由二项分布的参数以及观察的次数n决定。图形分布特征:二项分布图的高峰在=n处或附近;=0.5时,图形对称;0.5时,分布不对称,且对同一n,离0.5愈远,对称性愈差。对于同一,随着n的增大,分布趋于对称。当n时,只要不太靠近0或1(特别是当n和n(1-)均大于5时),二项分布趋于对称。5、二项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若x服从二项分布b(n,),则x的总体均数为=n,总体方差为2=n(1-)第七节 泊松分布及其应用1、poisson分布: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是二项分布的特例,用以描述单位时间、空间、面积等的罕见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一般记作p(),是poisson分布的唯一参数。总体均数为=n。前提条件:互斥、独立、恒定。2、概率函数为:p(x)=e- ,x为观察单位内稀有事件的发生次数,e=2.71828。3、分布特性:poisson分布是非对称的,总体参数值越小,分布越偏;随着,分布趋于对称,当20时,poisson分布资料可按正态分布处理。4、poisson分布总体均数与总体方差相等,均为5、poisson分布的观察结果可加性,即对于服从poisson分布的m歌互相独立的随机变量x1、x2xm,它们的和也服从poisson分布,其均数为这个m随机变量的均数之和。6、三种常用分布之间的关系: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的关系:当n很大,发生概率(或1-)很小,二项分布b(n,)近似于poisson分布p(n);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当n较大,不接近0或1(特别是当n和n(1-)均大于5时),二项分布b(n,)近似于正态分布n(n,n(1-);poisson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当20时,poisson分布渐进正态分布n(,)。7、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的区别:相同点:都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常见分布;区别:a、取值不同。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有n+1个不同的取值;poisson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可能去只有无限多个,即非负整数0,1,2;b、随机变量的概率不同:二项分布p(x=k)= ,poisson分布p(x=k)=e- ;c、描述的随机变量不同。二项分布描述的是一次试验只会出现两种对立的结果之一,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种结果出现次数的概率分布。poisson分布描述的是在单位时间、面积、空间等范围中某种事件发生数的概率分布。第八节 卡方检验1、检验用途:常用于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主要用途包括:单样本分布的拟合优度;比较两个或多个独立样本频率分布;比较配对设计两样本频率和两频率分布;推断两个变量或特征之间有无关联性。分为四格表卡方检验、行*列表卡方检验、配对资料卡方检验。2、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公式:3、四格表次来哦在下列情况四格表资料中有任何一个格子的理论数t1或n40;四格表卡方检验,所得p值十分临近检验水准时,可以直接计算其概率做出判断。4、行*列表卡方检验要求:理论频数不宜太小,一般不宜有1/5以上的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或不宜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1,否则可能会产生偏性。如果不满足此要求,处理方法有:增加样本含量(首选);结合专业知识考虑是否可以将该格所在行或列与别的行和列合并,要根据样本特性来确定,但会损失信息;改用rc表fisher精确概率法,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实现。5、配对设计资料的x2检验:公式:第九节 非参数统计1、非参数统计使用:a、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或分布未知b、只能以严重程度、优劣等级、效果大小、名词先后来综合判断的有序分类资料。2、秩和检验目的:是推断连续型变量资料或有序变量资料的两个独立样本代表的两个总体分布是否有差别。3、方法要点:将两组数据由小到大同一编秩,以样本列数小者为n1,其秩和为t,查t界值表确定p值;正态近似法:当n110或n2- n110时,t分布接近均数为n1(n+1)/2,方差为n1 n2(n+1)/2的正态分布,可用z检验。4、注意事项:编秩中若有相同的数据在同一组则依次编秩;若相同数值在不同组内,求平均秩次;当相持出现较多时(超过25),需使用校正公式。5、基本思想:假设含量为n1与n2的两个样本(且n1n2),来自同一总体或分布相同的两个总体,则n1样本的秩和t1与其理论秩和n1(n+1)/2相差不大,即t- n1(n+1)/2仅为抽样误差所致。当二者相差悬殊,超出抽样误差可解释的范围时,则有理由怀疑该假设,从而拒绝h0。第十节 直线相关与回归1、直线相关又称简单相关,用于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它是从数量上研究两随机变量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2、相关系数是线性相关条件下用来说明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的一个统计指标。r=3、直线回归又称简单回归,它是描述与分析两变量间线性依存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4、直线回归方程:f=a+bx5、回归系数假设检验:f=6、回归剩余标准差:sy,x=7、回归系数标准误:sb=8、不要把相关关系都说成是因果关系。(伴随关系)9、不要把相关的显著性程度误解为密切程度。10、线性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线性:因变量y与自变量x称线性关系;独立:每个个体观察值之间互相独立;正态性:任意给定x值,对应的随机变量y都服从正态分布;等方差性: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的x值所对应的随机变量y的方差相等。简记为line。11、线性回归的应用:用于计算总体条件均数的置信区间以及总体回归线的置信带;用于计算个体y预测值及其预测区间。线性回归常用于统计预测和统计推断。12、线性回归与线性相关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单位:相关系数r没有单位,回归系数b有单位;所以,相关系数与单位无关,回归系数与单位有关;应用目的:说明两变量间的关联性用相关分析,说明两者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则用回归分析;对资料的要求不同:线性回归要求应变量y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线性相关要求两个变量x和y为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取值范围:-b 1时,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低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第三节 卫生服务的供给1、卫生服务供给: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须具备两个条件:a、提供者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b、提供者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2、特点:a、即时性 b、不确定性c、专业性和技术性d、垄断性e、准确性与高质量性 f、供给者的主导性g、外部经济效应h、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3、卫生服务研究内容:a、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b、评价人群医疗需要c、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d、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e、卫生服务提供f、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g、卫生服务效果评价。第二篇 相关专业知识第四章 预防性卫生监督1、卫生监督分为经常性和预防性两大部分,预防性卫生监督为经常性卫生监督奠定基础。2、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它把有害健康的因素消除在建成投入使用之前,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技术工作。以预防医学理论为基础,涉及卫生学各学科专业知识及环境、地质、气象、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等相关专业知识。3、预防性卫生监督分为城乡规划卫生和建筑设计卫生两大内容。4、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第四十二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宪法的这些规定概括了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全部内容,是制定有关城乡规划卫生和建筑设计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依据。5、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b、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0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c、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l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6、法规(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7、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对公共场所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的选址、设计,竣工验收实施卫生监督。8、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把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和可能产生的不卫生问题消除或者控制在选址、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也就是使公共场所建成投入使用后,不致于发生局部危害或污染外界环境,不致于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并具有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和增进健康的功能。9、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是与建设项目的建设进程相对应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包括选址、设计和施工三大环节,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工作就贯穿在选址、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四大阶段之中。具体的监督程序多表现为受理、资料审查、认可、施工现场监督、竣工验收五个步骤10、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第六章 社会医学第一节 绪论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社会科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2、who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3、社会医学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探讨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制定社会卫生策略。4、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5、社会医学的创立和发展社会医学的萌芽时期(1760-1840年)a、古代“整体的人”的思想b、18世纪的产业革命社会医学的创立时期(1840-1880年)盖林: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的发展时期(1880年至今)罗蒂杨:提出健康、疾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6、几个主要观点 :(1)希波克拉底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的是什么病更重要医师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更重要的是病人(2)古罗马医师盖伦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 (3)意大利人拉马兹尼:探讨职业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4)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第二节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理论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2、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 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索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4、现代医学产生的动因: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6、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第三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1、社会因素的概念: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指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称为非物质环境,它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作用的广泛性持久性与积累性交互作用3、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社会因素作用的中介。中枢神经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调节控制器。4、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 泌尿外科高级职称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临床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石墨烯锌粉涂料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中国秋水仙碱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石材胶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中国阻燃ABS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乙烯树脂项目投资计划书
- 农产品综合服务基地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土工加筋材料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6届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2025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讲解
- 肝病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诊疗分析)
- 吉林省长春市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真题答案
- 2025年放射学影像学诊断综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河南省高考生物真题(含答案解析)
- 招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件-第8章+光电效应及光电器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JIS G4305-2021 冷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 浅谈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