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完美WORD格式编辑 1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1.1 设计范围本册设计文件为南延线跨港大桥施工图,设计范围起始桩号为K0+268.15,终点桩号为K0+421.850,工程全长153.7m(桥台耳墙之间长度)。1.2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为港大桥的主体结构及桥梁附属结构。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详见本工程总体设计说明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层岩性根据本次勘察揭露情况,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岩土层描述如下:1、素填土(Q4ml)(为地层编号):褐黄、黄灰色,湿,松散状。主要成分为可-软塑黏性土,混少量砂砾石及植物根茎等,硬质物含量约8%15%。该层在场地范围普遍分布,厚度1.602.90m,回填时间在5年以上。2、淤泥质粉质黏土(Q4h):黄、黄灰及灰黑色,湿-饱和,软塑-流塑状,局部可塑状。局部底部含少量砾石,有异味,为鱼塘及河流等处淤积形成。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该层分布于场地范围港河、鱼塘及周边等位置,厚度1.204.00m,层顶标高31.3036.28m。3、圆砾(Q2al): 褐黑色,湿-饱和,稍密-中密状。圆砾含量50%-60%,成分以石英质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一般粒径0.22cm。混卵石,砂质充填,黏性土胶结,胶结差。该层见于钻孔ZK3-6和ZK3-7,厚度0.80m,层顶标高31.6931.78m。4、残积粉质黏土(Qel):褐红、暗红色,可塑-硬塑状,局部坚硬状,稍湿-湿。含少许黑色铁锰质氧化物。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局部含较多粉细砂。无摇震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分布场地大部分位置,厚度0.403.70m,层顶标高29.2035.08m。5、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褐红色,局部含少量灰绿色斑点。泥质粉砂结构,厚层状构造。岩芯呈柱状、块状,少量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见铁锰质浸染。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265)为较差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于场地内分布较为广泛,厚度1.005.50m,层顶标高28.8033.60m。6、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褐红色,暗红色,局部夹灰绿色和白色斑块。泥质粉砂结构,厚层状构造。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柱状及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见铁锰质浸染,局部充填少许石膏细片。属极软-软岩,岩体较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为8085)为较好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地各钻孔均控制到该层,分布稳定,层度26.0040.40m,层顶标高25.8031.16m。7、微风化泥质粉砂岩(K): 褐红色,暗红色,局部夹灰绿色和白色斑点。泥质粉砂结构,厚层状构造。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及柱状,节理裂隙稍发育,见铁锰质浸染,局部位置充填少许石膏细脉。属软岩,岩体较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为8590)为较好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桥墩位置钻孔钻至该层,具体厚度不详,控制厚度6.4010.40m,层顶标高-7.00-0.20m。2.2 地层的工程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土壤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 试验指标天然密度比重孔隙塑性液性压缩压缩内摩凝聚 含水量比指数指数系数模量擦角力岩土名称 值域W00GseIlIpa100-200EsC%g/cm3(MPa)-1MPa度kPa素填土最大值531.862.731.4591.2822.70.766.02最小值26.81.682.70.8470.1813.80.373.23平均值u43.21.772.711.1970.6518.30.54.8413.532均方差8.170.060.010.1860.341.980.161.1变异系数0.190.0300.1550.530.060.320.23样本数n7777776611淤泥质粉质黏土最大值62.42.092.711.684.422.81.173.56最小值26.81.62.640.5440.1311.40.642.12平均值u48.91.762.671.2111.55150.972.58均方差6.160.150.030.291.142.990.20.6变异系数0.070.060.010.1640.730.170.210.23样本数n62.42.092.711.684.422.81.173.56样本数n108128121266残积粉质黏土最大值30.22.082.730.8320.3516.10.3513.2815.655最小值181.922.70.564-0.22120.125.2413.518平均值u22.22.032.730.6420.0714.50.189.9914.443均方差3.670.050.010.0930.121.360.051.91变异系数0.170.0300.1451.370.090.20.15样本数n121212121212101044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 试验指标 岩石名称 值域天然含水量密度比重抗压强度软化系数抗剪强度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内摩擦角凝聚力W00wGsR0RwC%g/cm3MPa度MPa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最大值17.7 2.49 2.46 2.78 2.8 最小值6.8 2.28 2.24 2.76 0.3 平均值 u10.8 2.41 2.39 2.77 2.0 均方差3.53 0.05 0.07 0.01 0.8 变异系数0.33 0.02 0.03 0.00 0.40 样本数 n1111111111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最大值10.4 2.57 2.57 2.79 9.0 6.4 0.4124.91.25最小值4.4 2.42 2.39 2.77 3.2 1.8 0.1618.71.06平均值 u7.2 2.51 2.50 2.77 6.2 4.2 0.2720.81.16均方差1.34 0.04 0.04 0.01 1.26 1.87 0.09 变异系数0.19 0.01 0.02 0.00 0.17 0.44 0.35 样本数 n6057 60 57 566655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最大值6.2 2.65 2.622.7914.08.1 0.46最小值2.2 2.48 2.512.7710.3 5.1 0.38平均值 u5.1 2.55 2.562.7811.5 6.6 0.4225.81.30均方差0.59 0.05 0.04 0.01 1.13 变异系数0.06 0.02 0.01 0.00 0.10 样本数 n11121212122211岩土设计参数建议表土层及编号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重度内摩擦角凝聚力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钻、冲灌注桩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渗透系数非岩石的比例系数岩石地基系数基底的摩擦系数fa0cfrkqikKmC0kPakN/m3度kPaMPakPam/dMN/m4MN/m4素填土5018.510.010200.5040.10淤泥质粉质黏土5017.58.010160.5030.12圆砾38021.035.0212035300.35残积粉质黏土24019.014.025650.005200.30强风化泥质粉砂岩40022.526351.01800.101500.35中风化泥质粉砂岩120023.0*505.500.0052500微风化泥质粉砂岩240024.0*6510.00.0014500注:内摩擦角栏数值前带*者为似内摩擦角;填土中负摩阻力系数取0.2。2.3水文地质2.3.1地表水场地内分布有港河及水塘。勘察期间,港及水塘均分布有一定量的地表水,水深大致在0.32.5之间。2.3.2地下水根据钻探揭露,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场区中在钻孔深度范围内见到的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场地表层素填土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中,分布不连续,其动态变化大,水量甚微,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排水补给。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在1.002.00m之间,标高在32.6036.77m之间。2.3.3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标准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场地钻孔中的上层滞水及场地地表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层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4 地震据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 18306-2001),本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工程勘察的单孔剪切波速测试试验结果,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工程范围内建筑场地类别为类。 2.5河道水文港属内湖,与湘江连通,水位通过潇湘大道闸桥进行控制,内湖稳定水位控制为40m(黄海高程)。4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4.1 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基准期:100年2)标准桥面布置:主线桥标准桥面总宽35m。3)荷载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人群荷载:3.5KN/m24)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度。4)通航要求:航道等级:级;通航净空:净宽30m、净高5m;5)设计水位:航道等级:40m(黄海高程);6)环境类别:类环境7)高程系统:长沙独立坐标系8)平面坐标系统:1956黄海高程系4.2 主要设计规范、规定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 11-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 025-8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T F50-20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 JTJ/T B02-2008;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T D60-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GF80/1-2004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 桥梁结构设计5.1 孔跨布置及支承体系主桥孔跨布置为(38+70+38)=146m;主桥支承体系采用连续梁体系,桥梁墩台仅约束横向、竖向线位移,释放其它方向位移。大桥轴线与河道斜交35度,斜桥斜做。5.2 主桥上部结构本桥桥面总宽35m,上部结构分两幅布置。单幅主梁采用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直腹板单箱双室截面。支点处梁高540cm,;跨中和边墩处梁高200cm;梁底曲线根据景观外形需要按椭圆曲线变化。箱梁顶结构宽1700cm,箱底宽1350cm。箱梁外侧悬臂长120cm,厚度34cm;内侧悬臂板长230cm,端部厚20cm,根部厚50cm。箱梁顶板厚28cm,底板厚度由25cm变厚至72cm。腹板厚度60cm。 边墩墩顶端横梁厚150cm;中墩中横梁厚200cm;边跨支点附近底板上及中支点横梁处设置进人孔。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C50混凝土,考虑到整体一次浇注的混凝土方量较大,箱梁采用节段支架法现浇施工。施工节段划分为0号现浇段、15号悬浇段、边跨现浇段及中跨合拢段。其中0号节段长10.0m,1号节段长5m,25号节段6m,中跨合拢段长2.0m。边跨现浇段长为3.96m,采用导梁法施工。主梁采用纵、横向预应力束体系。横向仅横梁设预应力,横梁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制孔采用塑料波纹管。纵向预应力束分为腹板束、顶板束,边跨合拢束和中跨合拢束,其中腹板束采用19-s15.2,顶板束、底板束和合拢束采用9-s15.2和12-s15.2,制孔采用塑料波纹管。钢束张拉顺序按照先横梁后纵向的顺序进行张拉。钢束横桥向应对称同步进行张拉。5.3主桥下部结构桥墩墩身采用实体墩,轴线布置与河道水流方向一致,与桥轴线斜交35度。桥墩沿桥梁中心线左右两幅布置,桥墩截面为梯形,顶面纵桥向宽度2.5m,沿墩高方向按1:8.1坡率扩大至承台顶,墩高约4.04.9m;桥墩长度约17m,上下游迎水面设置成圆端形以减小对水流的影响。桥墩承台平面尺寸为18.7m6.5m,厚度2.2m。承台下设双排8根1.5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纵向桩间距为4m,横向间距5m。桩基础按摩擦桩进行设计,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桥台采用两幅“一”字形轻型桥台,单幅桥台台身长17.69m,两幅台身之间设置一道2cm宽沉降缝,台身背墙厚度60cm,耳墙长度385cm,台身厚度2.5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每幅台下设单排4根桩,桩间距4.5m,桩径均为1.5m。桩基础按摩擦桩进行设计,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作为桩端持力层。5.4桥台护坡及地基处理桥台处护坡需与规划河道边坡及道路边坡顺接,并确保桥台结构稳定。由于水利河道整治断面、结构尚未最终明确,桥台护坡暂按30cm浆砌片石坡面+10cm沙砾垫层结构进行设计。为确保桥台结构受力安全,桥台结构一定范围内的场地应预先进行整平,整平范围及高程示意见设计图纸,整平范围以外在规划区域场地未整平的情况下暂按道路路基边坡进行防护处理,工程量不计入本工程范围。护坡设计范围为:桥梁上下游各15m范围内的河道边坡;观光车道边坡以及台前至与道路范围衔接段的路基锥坡。护坡范围内的路基填方采用砂性土,分层压实。台后路基填筑采用分级分台进行,各层间设置土工格栅。根据地勘报告,桥台及护坡范围内存在饱和粉质粘土(Q4h),该土层埋深2.22.5m,厚度2.14.5m,软塑,且富含有机质。为确保桥台桩基结构安全,对桥台及护坡范围内的地基土进行沙桩处理,以达到挤密固结的效果。砂桩处理范围及深度见设计图纸,桩径40cm,按正三角形布置,桩间距130cm。砂桩施工工艺及成桩质量检验要求与相接段道路路基处理相同。5.4 桥梁附属设施(1) 桥面铺装车行道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铺装层总厚度10cm。由上至下结构组成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桥面人行道铺装:采用3cm彩色面砖+8cm砼预制板; (2) 人行道桥面人行道:总宽度5m。人行道路缘石高度高出路面铺装层25cm,路缘石及人行道板底座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人行道栏杆采用古典风格的石材栏杆,标准节段长度2m;(3)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护栏,总高度90cm。两幅桥防撞护栏顶设置9cm预制盖板,其上摆放花盆。(4)桥面排水桥面雨水排放采用直排,泄水口设置于两桥端部及两中间桥墩人行道内侧边缘,泄水管采用160UPVC管,施工主梁时进行预埋。 (5) 支座根据抗震构造和桥梁景观需要,桥墩不设抗震挡块,支座采用球形钢支座,要求支座抵抗水平地震力不小于支座竖向力的20%。(6) 伸缩缝本桥伸缩缝共4道(每幅2道),采用D80模数式型钢缝。为确保伸缩缝的正常使用,箱梁在梁端伸缩缝范围内顶板设置安装槽,同时加厚悬臂板。(7) 桥梁检查与养护设施大桥在两侧桥台处箱梁梁底设置检修进人孔对箱内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8)桥梁接地大桥4个主墩设置接地极,纵桥向通过在路缘石内预埋的接地扁钢将路灯金属件、箱梁钢筋连接牢靠,箱梁与桥墩之间设置接地端子进行连接,墩身、承台及桩身通过结构主筋做为导体进行连接实现可靠接地。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5欧姆。(9)外表面装饰箱梁侧面装饰风格为古典式,设计暂按石材贴面进行。材质及石材规格本文件仅为示意。(10)过桥管线本桥利用桥梁人行道板下空间可以为通信、照明、交安、电力等提供通道,但相关管线必须满足城市桥梁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管线检修利用可活动的桥面人行道板进行,检修道板的数量和设置位置根据相关单位的具体要求设置。5.5 主要建筑材料1)混凝土上部结构箱梁: C50混凝土墩身:C40混凝土台身:C30混凝土承台:C30混凝土桩基:C30水下混凝土2)钢绞线及锚具本桥所有钢绞线均采用7-15.2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的有关规定,钢绞线面积A=139mm2,标准抗拉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锚具采用OVM型锚具及其配套设备,锚具应为符合国际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协会FIP标准的类锚具,其锚固效率系数应大于95%;管道成孔采用塑料波纹管。3)钢材普通钢筋:采用R235和HRB335钢筋,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GB13013-1991和GB1499-1998的规定,对于直径12mm者均采用HRB335。钢板:采用符合GB700-98标准的Q235钢板。6. 桥梁施工方案由于现状港水面宽度仅约20m,水深0.51m,水量小。通过设置临时导流圆管涵保证过水断面要求,其上填土形成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桥梁桩基础采用陆地钻孔施工,成孔工艺采用冲(钻)孔工艺,承台采用筑岛围堰施工。墩身采用立模现浇施工。主梁采用节段支架法现浇施工。主要施工步骤如下:1)设置临时导流管涵,填筑施工便道,整平施工场地。2)采用冲钻钻孔工艺施工桥墩桩基础,筑岛围堰开挖施工桥墩承台。桥台范围内地面清表,整平并压实。砂桩施工处理桥台范围内的软基,达到设计要求。分层填筑台前及台后路基至设计标高并压实,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后钻孔施工桥台桩基础。3)立模浇注主墩身混凝土,梁底支架基础处理并搭设0、1号段施工支架。4)支架预压,浇注主梁零号块,张拉0号段横梁、纵向预应力。5)搭设2号段现浇支架并预压,对称浇筑1#节段,张拉1号段横梁、纵向预应力。6)转移1号段支架,搭设3号段现浇支架并预压,对称浇筑2#节段,张拉2号段横梁、纵向预应力。按此工艺悬臂节段浇筑施工至主梁5号段,形成最大双伸臂悬臂状态。7)在箱梁悬臂浇筑过程中,适时反开挖施工桥台台身及背墙,同步开展桥台护坡施工。8)搭设边跨6号现浇段支架并预压,进行边跨合拢现浇施工,并张拉合拢段横梁、纵向预应力,拆除6号段现浇支架。9)搭设中跨合拢段现浇支架,进行中跨合拢段现浇施工,并张拉合拢段预应力。10)拆除0#段、中跨合拢段支架,桥梁体系形成。11)施工桥面附属。具体施工顺序详见“施工步骤图”。7、结构耐久性设计7.1 结构使用环境桥位处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湿润,季节变化明显,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属于温暖湿润环境,环境类别为类。7.2 结构的设计基准期本工程的结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7.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措施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参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参数必须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中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条款执行。2)施工措施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技术,确保管道压浆饱满,防止预应力钢材锈蚀。本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其他方面按照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B07-12006执行。7.4 桥梁附属结构耐久性设计措施1)钢制预埋件及外露铁件 所有预埋件及外露铁件的外表面在其安装完成后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完成后进行油漆涂装:环氧富锌底漆(1道,每道干膜75m)+ 脂肪族聚氨酯面漆(2道,每道干膜40m); 所有预埋件及外露铁件的外表面能用砼封闭的尽可能封闭。2)桥面铺装桥面铺装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采用沥青砼铺装;铺装与主梁顶面之间设防水层。3)伸缩缝 伸缩缝采用可更换构件,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程序安装,对与伸缩缝相接的桥面进行特别处理,防止跳车、冲击造成桥面开裂; 加强养护、维修。4)支座 支座钢表面涂装:环氧富锌底漆(1道,每道干膜75m)+快干型环氧云母氧化铁漆(2道,每道干膜65m)+脂肪族聚氨酯面漆(2道,每道干膜40m); 支座整体安装完毕后,对地脚螺栓等用环氧沙浆密封。尽管如此,设计时还预留更换支座的措施。7.5 其他1)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质量的保护措施;2)主梁段均设置检查进人孔,以方便检查维修;3)对桥梁结构定期检查维修;4)加强桥上运营车辆的管理工作,防止超过设计标准的车辆上桥通行。5) 利用本桥施工监控,设置永久性桥梁沉降观测设施,以便为施工控制和后期观测提供参考点,通过加强观测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8. 施工注意事项8.1总则1)施工正式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路线平纵断面、桩位坐标、高程等基本数据进行一次全面的校核;如有矛盾或疑问,应尽快与设计部门联系,核实无误后方可放样施工。2)施工单位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工期及施工图文件,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期和质量。 3)本桥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查标准,按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GF80/1-2004)验收;上述标准未涵盖的工程部分及结构外观质量按工程所在地现行的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验收,并从严控制。4)各种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质量均应严格按现行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8.2混凝土施工1)各部分截面应尽量一次浇筑完成,浇筑方式应认真研究确定,为防止混凝土开裂和棱边碰损,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时方可拆模。2)混凝土颜色应全桥保持一致,外露部分宜尽可能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水泥,模板应采取措施确保表面光滑平整。3)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养护要求保温、保湿、防晒,尽量减少收缩、温差的影响。4)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墩身、0#段等)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埋冷却水管、加强养护等),降低水化热的危害,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5)各部分应严格控制截面尺寸,施工误差应限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偏差范围之内。图中标高均未考虑支架的变形,对它们产生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施工中应通过施工监控准确测算并设预拱度以消除其影响。6)除特殊说明外,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同时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6天后才能施加预应力。8.3预应力施工1)预应力钢材及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严格按现行规范要求检验、试验、验收和保管。2)所有预应力钢材不得焊接,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3)钢绞线应用圆盘切割机切割,不得用电、气切割。钢绞线、锚具应避免生锈及局部损伤,以免影响强度和发生脆性破坏。4)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张拉时,应保持两端同步进行。5)所有预应力张拉均要求伸长量与张拉力双控,以张拉力为主,通过试验测定Ep值,校正计算伸长量,要求实测引伸量与计算引伸量两者误差在6%以内。测定伸长量要扣除非弹性变形引起的全部伸长量。预应力筋断丝或滑移限制如下: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不得超过一丝;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得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不允许整根钢绞线拉断。6)预应力张拉伸长量以初应力(0.2con)时起算。7)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后,严禁撞击锚头和钢束,并尽快压浆。钢绞线多余的长度应用切割机切割,切割方式和切割后留下的长度应按现行施工规范办理。8)为确保预应力质量,要求对定位钢筋、管道成形严格控制,具体要求如下: 管道安装前检查管道质量及两端截面形状,遇到有可能漏浆部分应割除、整形和除去两端毛刺后使用; 接管处及管道与喇叭管连接处,应用胶带或冷缩塑料密封; 孔道定位必须准确可靠,严禁波纹管上浮。直线段平均0.8m、弯道部分每0.5m左右设置定位钢筋一道,定位后管道轴线偏差不大于5mm。切忌振捣棒碰穿孔道; 主梁预应力束顶、底板竖弯曲线段、腹板曲线段必须设置12防崩钢筋,间距15cm,并且与顶、底板钢筋可靠绑扎; 管道与喇叭口连接处管道应垂直于锚垫板; 压浆嘴和排气孔可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设置,管道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杂质,排除积水。从最低压浆孔压入,管道压浆要求密实,浆内可掺适量减水剂和微膨胀剂,但不得掺入氯盐; 预应力束封锚混凝土宜在压浆后尽快施工,包封的钢丝网应与结构可靠连接,施工时要特别注意。9)主桥悬臂浇注部分箱梁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顺序为横向、纵向;在同一孔跨内当预应力有长短之分时,应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左右对称张拉。10)横向预应力钢束宜采用整体张拉工艺,张拉后的钢束应作出明显标记,不允许漏拉,张拉应有完整准确的张拉记录(包括钢束编号、引伸量和吨位等)。8.4普通钢筋施工1)所有钢筋的加工、安装和质量验收等均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的有关规定进行。2)直径大于25mm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各部分预埋主筋的位置和锚固长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各段之间的连接钢筋应进行绑扎。3)凡因施工需要而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要求。4)当钢筋和预应力管道或其他主要构件在空间上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的位置,以保证钢束管道或其他主要构件位置的准确。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筋施工时,可适当弯折,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施工中钢筋间如发生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5)施工组织安排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 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和钢筋网片的预制及安装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的有关规定。6)如锚下螺旋筋与分布钢筋相干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钢筋或调整分布钢筋的间距。7)伸缩缝预埋钢筋应要求伸缩缝供货厂家提供有关图纸,以便对钢筋进行调整。8.5主梁施工1)支架应具有足够刚度和强度,并采用预压重(预压重量不小于主梁自重的120%)或其它有效办法,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克服支架变形产生不利影响。支架在主梁底模支承位置应加设滑板或其它有效措施,以确保主梁预应力施加时在支架上能够纵向自由变形。2)主梁零号块属大体积混凝土,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并注意做好养护工作,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避免太阳的暴晒,避免因混凝土水化热过高、混凝土收缩引起表面裂纹。3)主梁施工步骤必须按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标准化课件
- 化工公司安全培训课件
- 化工企业安全工作培训课件
- 初识人工智能的课件
- 初等数论课件微盘
- 内镜室课件教学课件
- 化工事故安全培训心得
- 养生馆营销方案海报背景(3篇)
- 内训师选拔课件
- 内蒙古化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下半年杭州市上城区丁兰街道办事处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市广播电视台(文广集团)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队委竞选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信用管理专业题库- 信用管理对企业市场风险的控制
- 6.2 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物流会计面试试题及答案
- 人物速写眼睛课件
- 开学第一课暨校长思政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强国复兴血脉
- 代销理财管理办法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解读
-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6.观察云》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