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导游词.doc_第1页
六道轮回导游词.doc_第2页
六道轮回导游词.doc_第3页
六道轮回导游词.doc_第4页
六道轮回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道轮回导游词 六道轮回导游词篇一:大足石刻六道轮回导游词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总chndzshkashdzxinjnnaizhyobioxinw?im?yzoxindeshkyzn称,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 dzshkaqnshkaytnchoyushkazoxinduchznjwnduydzxint?nnnxint?nlinxinbshnxinw?ifnw?i大足石刻群始刻于唐朝,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整的特点而著称于世。它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cucndeyxinmndemnzhuh?shnhu?hutasach?nw?izhnu?shkyshzhnykqqum?h?nddiokajnmibocnwnzhndetadin?rzhchnysht璀璨的明珠。1999年12月1日重庆大足石刻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重庆大足石刻景区经国家旅游局zhanshw?nhuychnninyuarch?nqndzshkajnqjnu?jily?ujmnzhninyuarch?nqndzshkazhanshliarshjia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足石刻主要有北山,宝dnshnnnshnshm?nshnshzhunshnchqzhnybodnshnh?bishnm?ypzhnw?iu?jijly?ujnqdzshkazhyoyubishnbo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5处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到达的是宝顶山宝顶山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创始人为宋蜀名僧赵 (1159-1249)智凤宝顶山石刻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多年共雕石刻13处造像数以万计zhnchnxzhchny?uninjinlshdunin?ndioshkachzoxinshywnjzhfanbodnshnshkaynyunzoxinjnwnzndedxnf?jiomzndochnchunshr?nw?is?nshmnsnzhoshkazuw?izhmnjntinwm?ndoddeshbodnshnbodnshnshyzu?ninjinnns?n长500米素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lidolnhutqunomkunmshnmr?nwznd?nwshnmsyushncho?m?ixichobodnzhshu六道轮回图全高7.8米宽4.8米深2.6米人物90尊动物24身 “因果业报”十二因缘的形象提现以为佛教“六趣唯心” “轮”一个大轮盘为主要的构造中心这里的是指车的轮盘 “回”指车的转动“轮回”是比喻众生的生死永无终期犹如车轮不停的旋转一般此处轮是载于三界六道(是指y?urchlnbtndexunzhunybncchlnshziysnjialidoshzhhuzhchdezhund?nlnhushbyzh?nshndeshnsynwzhnqyadlnpnw?izhyode?uzozhnxnzhaldelnshzhchdelnpnw?if?jioliqw?ixnynuyabosharynyundexnxintxiny欲界、色界、无色界,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雕刻刻转轮王, 。“无常”是佛教哲学范畴中的一我们把他称为“无常鬼”wm?nbtchnw?iwchnuwchnshf?jiozh?xu?fnch?uzhndeyyjiasajiawsajiatindor?nxilu?dochshndoaudodydozhnshnsynzhundechlnlnwidiokakazhunlnwn个名词概念,如果我们把空间、事物缩到无限大或小时就会发现世间万事万物都在瞬间变化,瞬间生或死,佛教把 。这里把“无常”这种瞬息万变、刹那生死叫作“无常” 这个词人性化为“无常鬼”,让他来掌握生死轮回,以示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永恒。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六道是如何运转的。 六道轮轮回图一共有四圈,我们现在从六道轮回中央开始,逐层分解。请看六道轮回图中间,大轮盘中心坐一人,表示修行的众生。从修行者心中发出六道光芒,表现“万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思想支配缘发于心,一切由心造” 行动。那么为什么会只是六道光,不是3道,不是12道,甚至其它。因为人有六个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意是指人的思想、思维活动),这六个感官与外界接触,受红尘干扰难以成佛,这六个感官摒弃了外界的干扰自然就修成佛。你看每道光中都有小圆圈,圆圈内不是佛就是菩萨,这表示众生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在修行r?ndepnyuzhnd?nwxibinshsh?zubinshzy?ubinshzhshpszhabioshzh?nshnjiyuf?xnduyuch?nf?dekn?nzixixnrnjixich?nf?nknmidounzhnduyuxioyunqunyunqunnaibshf?jish?uh?nch?nonnych?nf?zhalianunbnqlewijiadeozyshzhr?ndesxinsw?ihu?d?nzhalianunywijiajichshanzhqtynw?ir?nyulianunynrbsh?shnyxnd?nnmewaish?nmehuzhshlidounbshdobshdoyunfyxnyqiay?uxnzoy?nxinzidehushujishsxinzhpaibioshxixndezh?nshnc?nxixnzhxnzhnfchlidounmnbioxinwnshzhc?nfnjiqnknlidolnhutzhnjindlnpnzhnxnzu?yr?nlidolnlnhuty?nyusqunwm?nxinzic?nlidolnhuzhnynkirh?ynzhundedqinshjiawnshwnwjiynh?nxinziwm?nliknyxizhalidoshzhaecr?nxnhuw?iwchnurntlizhnw?shnslnhuyshzhazhnshnxwnbinchnshnsjiozu?wchnzhalbwchnhufxinshjinwnshwnwduzishnjinbinhushnjinshnhu?sf?jiobamnciniuwm?nbknjinshwsudowxindhu?xioshji人的旁有3种动物:下边是蛇,左边是鸽子,右边是猪。猪,表示贪,贪得无厌;蛇表示嗔,狠毒、嫉妒:鸽子, 。表示痴,愚蠢,不觉悟。佛家把贪、嗔、痴叫做“三毒” 由于受三毒影响,人的自身佛性就受到掩盖或破坏,就会作恶业,就要遭恶报,就堕入下三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如不接受或能排除三毒影响,便造善业,就有好audorbjish?uhu?n?npichsndynxinbinzoshnyajiyuhozu?ayajiyozoabojidu?rxisndochshndodydoy?uysh?usndynxinr?ndezshnf?xnjish?udoynihu?p?huijihubioshchychnbju?wf?jibtnchnchjiozu?sndzhbioshtntnd?wynsh?bioshchnhndjdz报应,进入上三道:人道、天道、阿修罗(战神)道。请看第二圈,12点方向是天道,2点钟方向是人道,10点钟方向是阿修罗道,这就是上三道。下三道是6点中的地狱道,4点钟的饿鬼道,8点钟的畜生道。纵然进了上三道。也不能摆脱六道轮回的命运。我们在来看第三圈,第三圈是众shnjin?nbitulihudemnynwm?nzilikndsnqundsnqunshzh?ndinzhndeaudodinzhndechshndoz?nrnjnleshnsndoybxinshxilu?dozhajishshnsndoxisndoshdinzhndedydodarqundinfnxinshtindodinzhnfnxinshr?ndodinzhnfnboynjshnsndor?ndotindoxilu?zhnsh?ndoqnkn 生皆苦的缩影,佛教的核心就是众生皆苦,即释迦牟尼讲shdekjmiadojsdh?waikr?nkdesuynf?jiodeh?xnjishzh?nshnjikjshjim?unjin。何谓“苦”?人一生述的苦、集、灭、道,即“四谛” dequnu?ch?njjixnch?ndeyunynmiajishznynxiochknnyshn“集”就形成的原因,“灭”就是怎样消除苦难,的全过程。 “道”就是消除苦的具体办法。在这一圈中,具体描述了人从怀胎到出生、长大、婚嫁、到老、到死的全过程,在这里有国王,有商人,有平民,也有叫花子,但无一不是受苦受难的人。 kxnch?ndeyunynziqinminwm?nytndoy?uywm?nyuliansh?uksh?unnder?nzhalyuu?wnyushnr?nyupnmnyyujiohuzdnwybshr?nc?nhuitidochshnzhndhnjidolodosdequnu?ch?nzidojishxiochkdejtbnfzizhayqunzhnjtmioshle苦形成的原因在前面我们已谈到由于我们人有六个感官,六个感官随意与外界接触,把人的心变坏了,人的心一变坏,就会产生许多很坏的根器(坏的想法、追求和贪心),即贪、嗔、痴等,诸多追求中有两样东西导致我们苦不堪言贪和色。在你们左下方有两名官员,一文一武,这两位官员不是清官,而是贪官,贪钱财的官。请你们右下方这里,它刻有一猴子和妇女。从佛教的角度讲,猴子是最好动的,又是贪婪的;猴子是热情的,又是愚蠢的。就是因为他们被心中的贪和色性的困扰致使他们被ch?nfdejishynw?itmenbaixnzhndetnh?saxndekozhshtmenbaih?uzshzuhod?ndey?ushtnlndeh?uzshraqndey?ushychnm?ny?uxifnzhaltkayuyh?uzh?fnc?nf?jiodejiodjinwzhalinwaiunyunbshqnun?rshtnuntnqincideunqnnbknyntnh?sazinm?nzuxifnyulinmnunyunyw?nyxnjtnchnchdnzhduzhuqizhnyulinyndnxdozhwm?nkybinhuijihuchnshnxduhnhuidenqhuidexinfzhuqih?tnunlianunsuyywijiajichbr?ndexnbinhuiler?ndexn 惩罚着永无休止的转动轮盘。这是导致人生苦的第一根zheynwxizhdezhund?nlnpnzhashdozhr?nshnkdedyn本原因,古今中外出格的人,绝大多数都为钱、色所困。人要想脱离苦海,关键要看能否消除贪心,即好色心和贪财心。 最外面一圈是讲因果业报,即哪一辈子变什么,是变成人或是畜生皆由前世来决定。请看每个小图中间,它是一个“皮囊”,注意看皮囊的两端是不同的,有蛇尾,鱼尾,有马尾等,再看头的部分有鱼头,穷人,富人等,皮囊左端表示今生,右端表示来世。意在表达今生造什么业来世接什么果。因果轮回,所以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身行。 jish?nmeuynulnhusuywm?nduyozhyzjdeshnxndunbioshjnshny?udunbioshlishyzibiodjnshnzosh?nmeyalishyumwidnziknt?udebfnyuyt?uqi?nr?nfr?ndnpnnzupnnzhyknpnndelindunshbt?ndeyush?wiywihu?shchshnjiy?uqinshliju?dnqnknmiexiotzhnjintshyazuwiminyqunshjinynuyabojnybaizbinsh?nmeshbinch?nr?ncix?nyoxintulkhiunjinyoknn?nfuxiochtnxnjhosaxnh?tnbnyunynjnzhnwich?der?nju?ddushduw?iqinsasukn六道轮回导游词篇二:大召寺导游词 大召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区大召,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想几天的草原观光下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牧民们,一定让诸位体味了无限的激情;原汁原味、润滑爽口的奶制品,也一定令你们饱尝了蒙古族“白食”的绵软;而那闪烁的繁星、皎洁的明月、广袤的草场、成群的牛羊,更是让各位走进了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世界。现在我们要游览的大召,则会让大家走向另一种深沉、古典、神秘与悠久。 前往大召的途中 对于呼和浩特市“青城”的别称,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它遍布绿色,满目青翠,风景秀丽;但是对于塞外名城的呼和浩特来说,召庙更是到处可见,虽然比不上号称“庙宇之都”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那样多,但我们呼和浩特也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的说法。清朝时期有人用“庙宇林立”、“殿宇雄壮”、“比拟佛国”来形容这里的召庙之多。所以,美丽的呼和浩特又有了“召城”之美誉。而其中建立最早,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就当数大召,它甚至可与呼和浩特的前身“归化城”相提并论。 十六世纪时,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阿勒坦汗信奉格鲁派藏传佛教(即黄教)。为了迎接三世达赖到内蒙古地区传播宗教,根据1578年在青海仰华寺大法会上的许愿,阿勒坦汗于1579年(明万历七年)在呼和浩特修建起了当时蒙古地区第一座黄教召庙,蒙古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召(蒙古语称藏传佛教寺庙为召),明朝万历皇帝赐名“弘慈寺”;又因为寺内供奉银制的释迦牟尼坐像,民间也曾俗称银佛寺,也就是我们现在汉语所说的大召。1586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曾在这里传法讲经。大召是格鲁派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的第一座正规寺庙,一度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 1632年,后金大汗皇太极率军追击蒙古林丹汗到达呼和浩特地区时曾驻跸大召。1640年(清崇德五年)清太宗皇太极下令扩建大召,并赐给大召满、汉、蒙三种文字的“无量寺”寺额。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宗教和政治地位都极高的召庙里,却没有活佛,原因是什么呢?在接下来的游览中,大家可以细心地寻找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大召在历史上既有无比的辉煌和灿烂,也经历过可怕的灾难和破坏。清光绪四年(1878年),大召的喇嘛曾经在召中的粉壁上添绘佛像,由于绘工粗劣,破坏了它原有的朴素的建筑风格。据呼和浩特史书记载,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时,大召已经日益破旧,连佛像壁画都已经剥落不全。后经过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日伪沦陷时期,大召又连续遭到了几次大的破坏,到解放前夕已经变得残破不堪! 解放后的1959年,为迎接十世班禅大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大召,给召内安装了电灯,并且把大召正殿前与召庙无关的设置一律迁置别处,此后召内才恢复了昔日的风貌,后来又经过几次大型的修葺和整理,这座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大型召庙,才能够以今天这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游客的面前。 在大召山门前 此刻所处的新扩建的大召广场的正北方便是大召的正门,在它的中央位置我们首先看见的便是三开门的山门,两旁是被称作东、西仓的大门,向北依次为天王殿、菩提过殿、经堂、佛殿、九问楼,稍候我们将一一游览。 现在首先请大家随我抬头向上看,在山门正中檐下悬挂有一块横匾,上书“九边第一泉”,顶端还有“古无量寺”字样。这块木匾长约33米,宽1米,上刻行书字体遒劲俊逸、笔势如飞,是呼和浩特名匾之一。相传这块匾系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大召扎萨克达喇嘛募缘修葺大召和玉泉井时,当地四百多家商户集体向大召敬献的。匾文由呼和浩特三大商号之一大盛魁的帐房先生、山西榆次人王用桢用棉花绑在木棍上蘸墨而书,这种写法称为棉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匾内共书大字5个,半大字4个,小字长达149字,史料价值也很高,是呼和浩特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说到这“九边第一泉”,是就大召牌楼南边的玉(御)泉井而言。历史上,明朝以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北方九处军事重镇为“九边”。这“九边第一泉”的意思也就是说归化城之玉泉井,在九边一线众多的泉水中是居于首位的。据说“九边”其它地区的饮用水,矾含量较高,喝来苦涩难咽,走遍“九边”,唯有玉(御)泉井水清冽甘美。 因此,城中百姓争相来取水饮用,民间甚至有该井水能去百病之说。该井共有井孔九眼,由南向北排列,南为井神庙,把井区分为两部分:内一眼,外八眼。井神庙北端现存的一对青石旗杆上刻有“源泉常混混”的字样。过去在归化城的景致当中,有“石头旗杆木头庙”一则,就是指此处而言。 关于此泉,民间也曾有这样的传说:清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途经呼和浩特大召南边。当时正值炎炎夏日,康熙的大军人困马乏,找不到水源解渴。正在此时,康熙的坐骑突然振鬃长鸣,奋蹄刨地,顿时一股泉水奔涌而出,解了康熙大军之急。于是,此泉便被称为“御泉”,解放后才更名为玉泉。 天王殿 四大天王在民间俗称四大金刚,是佛教王国里名气最大的神将。他们四位居天王殿中享受供奉,其名称及形象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门。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增长”指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保持佛法。手持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穿甲胄,手中缠一龙,“广目”意为随时观察世界,保护人民。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左手持神鼠银鼠,“多闻”比喻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北方多闻天王在印度神话中又是财富之神,故其在四大天王中信徒最多。在中国的寺庙里,四大天王不仅形象被彻底汉化,且都是中国古代武将打扮,并被赋予独特的寓意,即“风调雨顺”,暗示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反映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菩提过殿 在菩提过殿前的西面配殿里供奉的是无量佛,东侧配殿中供奉的是长寿佛。这里所说的无量佛和长寿佛都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藏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有两个化身,一为“无量光”,一为“无量寿”,其左胁侍为观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中国民间最被人们信奉的佛之一。佛教信徒经常念诵的“南无(n m)阿弥陀佛”,指的就是阿弥陀佛。“南无”有“致敬”、“归命”之意,整句的意思是“礼敬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诵念“南无阿弥陀佛”是表示一心皈依于阿弥陀佛。在佛教中认为这句话中包含着众生一心信仰阿弥陀佛的信心和阿弥陀佛愿救助众生的神奇效用。西方为日落之地,象征万物归宿,佛教中以西方为亡灵之妙境。如果信仰者长期诵念“南无阿弥陀佛”,死后便可以往生西方净土。许多游人香客都到此殿中来祈求长寿和平安。 在东殿中,我们看到的是药师佛的供像。说到药师佛,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佛教中的横三世佛。 横三世佛是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塑像的排列是释迦牟尼佛居中,药师佛居左侧,阿弥陀佛居右侧,这里就是按照这种方式供奉的。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又称药师琉璃光佛、大医王、医王善逝,能治众生贪、嗔、痴诸多病症。其典型形象为左手持一个内可盛甘露的钵,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持一药丸(造像时多仅仅以手势表示,并不塑出钵和药丸),或持法轮象征佛之说法如法轮常转不息。他在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治无名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信奉药师如来能够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游客们一般也向他祈求消灾延寿。 西殿中,迎接我们的是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天神,佛教也采用这种说法,把他们定为护持佛法的神。为首的是大黑天。大黑天在梵语中被称为“摩诃迦罗”,在蒙古语中被称为“麻哈噶拉”,用汉语直译就是“大黑天”。藏密认为他是大日如来降服恶魔时所现的忿怒相。因为以灰涂身,身呈青黑色,所以称为大黑天或大黑神。大黑天形象虽然凶恶恐怖,但他“性爱三宝,护持五众,使无损耗,求者称情”,因而,他受到广泛的供奉,认为奉祀此神可增威德,举事能胜。同时他又是施福神,能“使人授与世间富贵,乃至官位爵禄”。 这一位是吉祥天母。蒙古语沿用了藏语名称,称之为“班达拉姆”。藏传佛教认为她是救度佛母转世,保护佛教、普度众生的善良、吉祥女神。吉祥天母的形象有两种:和平像和凶猛像。这尊像就是她的凶猛像,肤色青蓝,红发猬立,上有小骷髅五个,头发顶上有半月和孔雀毛;右边耳边上饰有小狮子,象征听经;左耳挂着小蛇,意思是忿怒,腰挂帐簿专门记载人们所做的恶事,恶事做多了就要受到剥皮的处置;左手拿着专门对付阿修罗的骷髅棒,右手端着盛满鲜血的骷髅碗,身后披人皮。据说这张人皮是她亲生儿子的,象征着她大义灭亲,谁敢破坏佛法决不宽容。她是主生死、病瘟、善恶的神。她的坐骑被称为“骡子天王”,这是一头屁股上生了一只眼睛的黄骡子。骡子的缰绳是毒蛇,下面血海汹涌,象征吉祥天母闯过了天、地、海三界,是佛教最殊胜的护法神。 经堂 经堂前的西配殿中供奉的是集密佛,东配殿中供奉的则是胜乐佛。 下面我们即将走进的便是大召的经堂,它的正上方檐下并排悬挂着释迦牟尼生平画像十二块,用石色彩绘而成,画工精细。它的左边墙壁上绘制有“六道轮回图”。喇嘛教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幼小时因无力自理、自卫而痛苦;青年时因堕入情欲而痛苦;老年时因无力自食、精神颓废而痛苦。因此,“虚幻”是万物之本源。喇嘛教认为众生灵应该包括人类和一切动物以及鬼怪等,继而将众生分为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此六道中,前三道为善道,后三道为恶道,又称“三恶道”、“三涂”。六道轮回图的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画面中心部分是一个圆轮,它由一只大乌龟所抓执。 画面的中心圆中,画着一只鸡、一条蛇和一头猪,分别代表贪、嗔、痴三毒,说明六道轮回的根本因缘在此。 在画面的右上方也有代表四圣谛的“图说”:道谛,有很多修行人驾着祥云走向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宏伟宫殿;灭谛,画着释迦牟尼佛用右手指着日、月,表示离苦得乐的灭谛清净。 整个经堂面积共552平方米,高14米,由38根露明的柱子支撑,墙壁上绘有经典的佛教传说故事。中间正对着我们的便是喇嘛们诵经的地方。这些是喇嘛诵经时所用的器具,有大小鼓、大小号、铙、大小钹、锣、海螺、笙、管、唢呐、摇铃、碰铃、叮叮当、钹鱼共计16种。最北面既有靠背又有扶手的座位,在大召被改成“帝庙”前是呼图克图活佛的坐椅,以后就变成了空位,意思是为康熙或他之后的清朝皇帝准备的听经龙位。西边坐本召扎萨克喇嘛,东边坐达喇嘛。下边的绺子(最多时达到八绺)下也由固定职位的喇嘛就座,以后才是小喇嘛的座位。 游览了这么久,我想大家也一定发现:大召有好多的历史、文物、传说、故事都和康熙这位皇帝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呼和浩特地区流传最为广泛的“康熙微服敬香大召寺”的故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秋天,康熙再一次出塞西征,于是便利用这段时间对漠南蒙古各部进行视察。在他逗留呼和浩特期间,听说大召是此地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召庙,所以他决定要到大召敬香。 康熙在大召前买了哈达和香火等供品,便向大召走去。一位十几岁的小喇嘛见有香客进来,便上前施礼。随后,把香客引进天王殿,一边走一边介绍。 康熙敬完佛,小喇嘛便引他到东厢房里用茶。康熙走进厢房,只见一白发白须的老喇嘛盘坐屋内,二目微闭,手捻念珠,口中念念有词。 小喇嘛上前施礼,说:“师父,有香客来了!”老喇嘛睁眼观看,只见香客年过四旬,一表人才,五官端正,双目有神,神韵十足,举止大方,更显得庄重威严,便对客人说:“老衲自幼学得少许本领:能够前算五百祖,后测三代亲。打卦算命不偏点滴,测字兆祥没差分厘,不信,客官你可写上一字让我一测。” 康熙一听也来了兴趣,心想:“我倒要看看这老喇嘛有多大的本事。”于是手指蘸着茶水,在小桌上写了一个“卜”字。 老喇嘛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个卜字不寻常,听我细细说端详:竖笔上边粗来下边长,像把令箭有力量;这一点儿,很吉祥,一颗金印镇四方莫非你是安北将军来禅房?” 康熙微微一笑,摆手否认。 老喇嘛又说:“请客官再写一字,让我猜猜。” 康熙随手在小桌上又写了一个大大的“一”字。不料,老喇嘛立马就地跪倒,连声请罪说:“老衲一时眼拙,没有认出圣上驾到,请我主恕罪!”康熙不禁一愣,急忙问道:“老佛爷,你怎么知道我是皇上呢?”老喇嘛说道:“此一字,真宏大:人有它大,天没它大;竖起来顶天立地,横过来一统天下。万众归一心,一字千斤价。起笔收笔含神韵,不是天子是陛下。” 康熙哈哈大笑,称老活佛是得道的高僧!并解下身上的一块银质的腰牌作为赏赐。 从此,大召里有了康熙皇帝的腰牌皇帝“万岁龙牌”供奉于大殿之上。于是,大召便一跃成为“帝庙”。 大召的经堂和佛殿是连为一体的,中间设有隔扇和木门槛,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佛的圣殿,聆听佛的心语,来洗涤我们世俗的心灵! 大雄宝殿 在我们游览的过程中,有的游客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喇嘛和和尚有什么区别?其实“喇嘛”二字系藏语的译音,是喇嘛教中对僧侣的尊称,汉语为“上师”的意思。作为藏传佛教僧人的喇嘛与我国内地的汉传佛教僧人的和尚都是奉释迦牟尼为鼻祖,因此他们同属于佛教僧侣,民间也有“喇嘛和尚不分家”之说。 整个大雄宝殿的面积为520平方米,内高17米。在这里我们将看到许多佛教中著名的金刚、菩萨和佛。下面我就按照佛教中佛的级别给大家一一介绍:首先我们将要看到的就是佛教中著名的竖三世佛,它是指代表过去(前世、前生)、现在(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种时空世界的佛。因为这三种佛在时间上是上下相连续的,故称为竖三世佛,即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居中间,过去佛燃灯佛居其左侧,未来佛弥勒佛居其右侧。释迦牟尼是佛教始祖,亦称“世尊”、“大雄”,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必然供奉。释迦是种族名称,牟尼意为明珠,比喻圣人。释迦牟尼即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他的原名是乔达摩悉达多,其父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南部与印度边境接近的提罗拉科特)的国王。相传,释迦牟尼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遂舍弃王族生活,到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从“数论”先驱学禅定。后至尼连禅河附近林中独修苦行六年,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一米,身形消瘦,犹若枯木。后来,他又到菩提伽耶著名的菩提树下进行禅定,苦苦思索解脱之道,终于大彻大悟。当时他35岁。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了长达45年的说法传教生涯,直到80岁涅槃。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尊释迦牟尼坐像,就是大召建寺时精心铸造的银像。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达赖三世应邀来到呼和浩特,在土默特部为其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主持了我们这尊银佛的“开光法会”。从此以后,大召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召庙。关于燃灯佛,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传说释迦牟尼过去曾以五茎莲花供养燃灯佛,而被预言,将在九十一劫后成佛。但由于时间上既早,辈分上也高,因此被称为过去佛。就弥勒佛而言,弥勒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慈氏”,这是佛教的菩萨名,跟佛还差着一等。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侍立一旁听法。释迦预言,弥勒将继承自己的佛位,称作未来佛,是佛陀的法定接班人。弥勒成佛前称为弥勒菩萨。作为未来佛的弥勒,其正统的塑像是印度式的。这种弥勒像十分庄严肃穆,眼观鼻,鼻观心,超凡脱俗,摒弃七情六欲,凝神入定,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这种塑像在大雄宝殿里是最常见的。在中国有许多寺院的天王殿里所供奉的那位坦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大胖和尚,就是在我国民间有很大的影响的“大肚弥勒佛”。但是在正统的佛法中,他不是弥勒真身,传说是弥勒的化身。在我国的历史上实有其人,是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契此。事实上,佛教中所说的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法定接班人的弥勒与中国的布袋和尚契此完全是两回事。 对于两侧供奉的白度母和绿度母,据说最早是西藏人民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而供的。 接下来介绍的就是两边站立的八大菩萨:西侧的是大乘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大势至、观音、地藏),东侧是印度的四大菩萨(虚空藏、除盖障、弥勒、普贤)。由于弥勒我们已经有过介绍,这里我们就带大家了解其他几位。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志,分别对应文殊、观音、普贤、地藏。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地凝聚在四大菩萨之中。 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宗喀巴的铜塑像领略到家喻户晓的宗喀巴大师的风采。宗喀巴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的创始人,本名为罗桑札巴,公元1357年出生于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地方。因为这一地区在吐蕃()时期被称为“宗喀”,故他被尊称为宗喀巴。他的父亲是元末的官员,当他三岁的时候,噶玛噶举派的四世活佛乳必多吉应元顺帝的邀请去大都,途经塔尔寺地方,他的父亲就带他去和乳必多吉相见,乳必多吉见他气宇非凡,因此给他授了近事戒,赐法名贡噶宁布,他八岁时在甲琼寺正式出家,受沙弥戒,开始学习多种显密教法。16岁进入西藏,进一步学习各派的显密教法。从1400年到1409年的近10年中,宗喀巴开始著书立说,在藏传佛教诸派思想的基础上独创出了自己的一套佛教思想体系,为宗教改革建立了理论基础。后来,宗喀巴在拉萨东50里旺古尔山旁创建了甘丹寺。所以格鲁派又称甘丹派,是依寺立名的一种形式。至此,一个以宗喀巴为首的新教派格鲁派逐渐形成了。据说,西藏佛教的后弘期,喇钦贡巴饶赛曾把自己的一顶黄帽送给他,并且说“汝戴此帽,可忆念我”,于是,当宗喀巴见藏地戒律被废弛后,就依照古代的范例,改戴桃形尖顶的黄色僧帽,以示戒律重兴,故此派亦被称为黄帽派。后人便由此称其派喇嘛教为黄教。达赖、班禅均为其宗喀巴两支嫡系传人。 现在,我们看这两尊高1.45米的四世达赖和五世达赖的铜铸坐像,便可以解开我们对大召为什么没有活佛的疑惑。1588年初,在内蒙古地区传播佛教的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圆寂。后经寻找,认定土默特部僧格都棱汗之孙(也就是阿勒坦汗的重孙)云丹嘉措为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并于十数年后接回西藏,成为四世达赖。因其是蒙古族达赖喇嘛,所以大召一直对其铜像进行供奉;公元1652年,清世祖顺治皇帝迎五世达赖去北京。他从青海入内蒙占,途经呼和浩特时,就驻锡在大召后面的九间楼上,故大召从此又供奉了五世达赖的铜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又应呼和浩特掌印扎萨克达喇嘛呼图克图的奏请,将大召的殿顶全部改换为“二龙戏珠”、“猫头滴水”的黄色琉璃瓦(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黄色琉璃瓦每块值白银三钱,竣工后共用白银五千两,这在现在也可以算是重大工程);另外还在供奉佛像的正殿里供奉了一块皇帝“万岁龙牌”,从此大召便成为清朝的“帝庙”。并且在经堂中还设立有高高在上的皇帝御座。此后,每年正月初一日,当时的绥远城将军,土默特都统等文武官员,都要来大召进香及朝拜皇帝“万岁龙牌”;平时官吏路经大召时,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适逢皇帝或皇后驾崩也要在这里举行集体的哭丧,这种制度一直被沿六道轮回导游词篇三:导游词汇总 长江三峡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长江三峡。众所周知,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崇明岛注入东海。长江的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长6397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所以长江的名字真是当之无愧呀。 长江滔滔巨流,以气吞山岳之势,劈开崇山峻岭,形成长江三峡。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瞿塘峡又名夔峡,在夔峡南岸的白盐山与北岸赤甲山对峙,江岸两壁如刀削斧劈,其进水口似一屋门,称夔门。夔门紧锁长江,江水咆哮奔腾,漩涡四起,气势磅礴,有夔门天下雄之美誉。瞿塘天下雄,雄在峡壁山峰。不过栈道因为三峡库区蓄水的原因,现在看不到啦。 下一个便是巫峡了,巫峡地跨渝鄂。诗人陆游诗曰: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说道十二峰,最有名的便是神女峰了。在巫峡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因而又名望霞峰。关于神女峰,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相传西王母最小的女儿瑶姬出游东海路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帮助禹平息了水患。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引船平安,屹立山头,天长日久,便化为了神女峰。人们为了纪念她还修了一座凝真观庙供奉她。 最后一个要介绍的便是西陵峡了。西陵峡全长120千米,是三峡中最长一峡。历史上西陵峡以航道曲折,绝壁峭立,江中滩多水急,行船惊险而闻名。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后,水势平缓,高峡出平湖说的便是它了。 来到三峡,不得不说的是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正常情况下的蓄水位为175米。三峡工程如今发挥着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还有一定的抗旱功能,造福了一方百姓。各位游客朋友们可以自己欣赏一下三峡大坝的雄伟景观。 大足石刻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咱们大足,我是今天的导游员小刘,首先呢,我先简单的介绍下咱们即将游览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很显然位于咱们重庆的大足,它是大足县境内所有石窟艺术的总称,这里的造像始于晚唐、历经五代,盛于两宋。它是集合了儒家、道教、佛教,三教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全县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0余处,造像10万多尊,铭文10万余字。而大足石刻则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其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一处是北山,另一处就是现在我们来到的宝顶山了。这两处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晚唐以后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在1999年12月1日的时候,大足石刻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那么现在呢我们看到的这组造像叫做“六道轮回图”,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中,依一定的条件而变化。佛教用这个观点来诠释世界、社会和人生,那么便有了我们经常听到的佛教比较经典的一个理论就是“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也就是说每个生命都有前世今生,都是轮回的,一个人死了之后会投胎转世。我们经常听有人说“下辈子,我做牛做马报答你”其实,这句话就是基于佛教的转世轮回理论。这组造像便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这个理论。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抱转轮的蓝面巨人,他叫做转轮王,四川人称它为“无常鬼”。无常是佛教中的一个名词,意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刹那间变化又才一刹那间生灭的。把这个概念人格化,就成了无常鬼。由他来掌握生死轮回,就表示大千世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大家看无常鬼手里抱着的便是六道轮回图了,它怒目獠牙死咬着轮盘,两臂紧紧的钳住轮盘,象征业力不可逆转,业力所致的报应也不是众生的意志能转移的!这个轮回图共分为四圈,我们从里向外分别来看。 轮盘的中心坐着一位修行者,从他的身体里飞出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这个在佛教中叫做“万缘发于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们再来看第二圈,这里表现的便是六道轮回中的“六道”了。佛把人们的世界分为六种级别,我们看最上面的琼楼玉宇,就是代表的天道,就是我们所谓的享福的“天堂”。左上方的是“阿修罗道”这个也算是神仙,只不过是好战的神仙。右上方的是“人道”指的就是我们这些人类。再看下三道:左下方的是“畜生道”指的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右下方是“饿鬼道”,它们终年都会饥饿难耐。最下方是地狱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地狱,您看,漆黑的地狱之门旁边设有沸腾的油锅,一个鬼正拖着一人去受刑。佛教认为,只有前世积善修行,转世后才会成为上面的三道。六道轮回这个理解就是教导大家要多发善心,多行善事了! 我们再看第三圈,这一圈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体现。他将人生现象分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没有获得解脱之前,都在这个过程中循环。佛教认为这个过程全都是痛苦的,无论是生老病死还是爱恨情仇,通通都是苦果。只有皈依佛门修成正果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而最外圈这组造型很有意思,大家注意看,每个小龛里都有一个像瓦罐一样的东西,实际上那是一个皮囊,每一个皮囊裹着一个生命。这就是六道轮回的过程了,它代表了我们的今世,在皮囊的两团既有鱼虾又有走兽,当然也有人,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尾部表示的是前生,头部表示的是来世,比如鱼头蛇尾的,则表示它今生是蛇,而下辈子要变鱼。 总之佛家倡导的就是要多做善事,与人为善。好了,先讲解到这里,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五分钟后我们继续游览。 天生三桥导游词 今天呢,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美丽的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隆喀斯特”于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遗产大会上,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共同被评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武隆也被评为世界第六、重庆第一的世界自然遗产。 天生三桥景区地处仙女山南部,位于仙女山和武隆县之间,据离武隆县城20公里。 天生三桥奇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具有雄、奇、险、秀、幽等特点,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被地质专家称为“地球遗产,世界奇观”。景区内天生石桥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天生桥又名自生桥和天然桥,是地下河或溶洞的顶板崩塌后,横跨河谷的残留顶板,其两端与地面相接,中间悬空呈桥状。以其特有的形态和魅力吸引了很多爱好者,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巧夺天工,十分神奇,在国内堪称一绝,令人叹为观止。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由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组成,气势磅礴,规模宏大,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桥的平均高度为200米以上,桥面宽约100米,三座桥呈纵向排列,平行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上。 现在我们来到天龙桥下,天龙桥似三座桥中最形象的,桥高235米,厚150米,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它的主要特点是形象逼真,就像人造的。曾经有一位桥梁专家参观后说:“我造了一辈子的桥,都没有造出这么雄壮美观的桥来!”可以说我们的天生三桥的魅力绝不亚于人造的。 不知各位朋友,看没有看过张艺谋的大片满城尽带进带黄金甲,它唯一的外景拍摄基地天福官驿。,就是在咋们的天生三桥。由于在这里拍摄了武打戏,整个峡谷平添了几分侠气。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叫青龙桥,青龙桥为羊水河峡谷上的第二座天生桥,又名中龙桥,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桥面高度为281m,是三座天生桥中最高者。 好了游完青龙桥后,我们要穿过青龙桥来到我们的第三座桥黑龙桥。关于黑龙桥,有一首诗写道:“无限风光处,景致各不同;探得神仙意地,美在不言中。”黑龙桥面高223米,桥面宽达193米。是三桥中最宽者。黑龙桥为羊水河峡谷上位置最下游的天生桥,洞内幽深黑暗,就像一条黑龙盘旋在洞顶,所以得名桥名黑龙桥。 天坑地缝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负责你们今天讲解的导游人员小赖,首先感谢和欢迎大家进行本次旅游,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经历,在开始此次游览之前,我先为大家简单说说天坑地缝吧。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坑地缝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奉节县城兴隆镇,属地质公园类自然景区。北靠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与瞿塘峡紧密相连,与驰名中外的大宁河、小三峡隔江相望,南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张家界相通,西达利川、万州,东接巫山大庙龙坪古人类文化遗址,整个风景名胜区处在由九盘河和迷宫河相会形成的“V”字形流域里,辖桃源河、九盘河景区,迷宫河、神仙洞景区、天坑、地缝景区等,共由七十多个大小景点构成。 奉节天坑,因位于奉节县荆竹乡小寨村,因此又称小寨天坑。“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