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09级机电 李圣 200900162096双级斜齿轮减速器计算说明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 09级机电 学号 200900162096设计者 李圣指导教师 刘鸣2011年2月15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书4(一)设计任务4(二)原始数据4(三)设计工作条件4二、传动总体方案设计5(一)传动方案5(二)运输带功率:5(三)确定电动机型号:6(四)计算各级传动比和效率:6(五)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7三、V带传动设计计算9(一)定V带型号和带轮直径9(二)计算带长9(三)求中心距和包角10(四)求带根数10(五)求轴上载荷11(六)V带尺寸11(七)轮毂尺寸参数11四、齿轮传动设计12(一)高速级齿轮设计121、选材12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12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验算16(二)低速级齿轮设计181、选材18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18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21(一)对轴I进行设计241、初定轴长24(二)对轴II进行设计281、初定轴长28(三)对轴III进行设计321、初定轴长33(四)轴的安全系数法校核38截面足够安全39六、轴承的选择与设计40(一)轴II上滚动轴承的设计40(二)轴III上滚动轴承的设计41(三)轴IV上滚动轴承的设计43七、键联接的设计44八、联轴器的计算与设计44九、传动比误差计算45初步分配的传动比合适45十、 减速器润滑方式,润滑油牌号及密封方式的选择45十一、装配图设计47(一)、装配图的作用47(二)、减速器装配图的绘制47十二、零件图设计48(一)零件图的作用:48(二)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48十三、 设计小结50十三、参考文献57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铸工车间一造型用砂型运输带,系由电动机驱动传动装置带动,该减速器传动装置由一个双级齿轮减速器和其他传动件组成,运输带每日两班制工作,工作7年。设计此传动装置。(二)原始数据运输带主动鼓轮轴输入端转矩Tw750N/m主动鼓轮直径D 400mm运输带速度vw 0.80m/s减速器设计寿命7年(三)设计工作条件两班制工作,空载启动,载荷变化小,常温下连续(单向)运转,工作环境多尘;三相交流电源,电压为380/220V二、传动总体方案设计(一)传动方案此传动系统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先通过联轴器将动力传入带轮,再由带轮传到两级圆柱减速器,然后通过联轴器及开式链传动将动力传至砂型运输带。传动系统中采用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其结构简单,但是齿轮相对于轴承位置不对称,因此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高速级及低速级均为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二)运输带功率: 传动效率传动装置选用装置效率带传动 V带 =0.95一对滚动轴承球轴承=0.99圆柱齿轮传动八级精度 =0.97联轴器弹性联轴器 =0.992链传动 滚子链(闭式)=0.96总效率: 电动机所需输出功率:(三)确定电动机型号: 电机型号额定功率PM满载转速nm同步转速nsY112M-44KW1440r/min1500r/min(四)计算各级传动比和效率:总传动比:分配各级传动比:初取传动比 解得 高速级传动比:i高=3.536 低速级传动比:i低=2.828(五)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1、各轴输入功率: 电动机 轴I: 轴II: 轴III 轴IV:轴V: 2、转速:电动机 轴I: 轴II: 轴III: 轴IV:轴V: 3、输出转矩: 电动机 轴I:轴II: 轴III:轴IV: 轴V: 轴号参数电动机I II III IV V 输入功率P(Kw)3.7363.5493.4083.2733.2143.055转速n(r/min)1440798.669225.86879.86879.86838.198输入转矩T(Nm)24.77742.437144.095391.360384.305763.790三、V带传动设计计算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Y112M-4,功率P=3.736KW,转速=1440r/min =800r/m。每天工作16h。计算项目计算内容计算结果(一)定V带型号和带轮直径工作情况系数计算功率选带型小带轮直径取滑动率大带轮直径大带轮转速(二)计算带长求Dm求初取中心距带 长L基准长度Ld(三)求中心距和包角中心距a小轮包角(四)求带根数带速传动比带根数(五)求轴上载荷张紧力轴上载荷(六)V带尺寸顶宽b节宽 bp高度 h带质量q(七)轮毂尺寸参数带宽B由表11.5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每天工作16小时,工作平稳Pc=KAP0=1.2x3.736kw由图11.15由表11.6 A型D1=80-100, Dmin=75 2(D1+D2) a0.5(D1+D2)+h 2(160+90) a0.5(160+90)+8500a133 取a=400mm 由表11.4由表 11.8 Po=1.07kw 由表11.7 =0.980338由表 11.12 KL = 0.93 由表11.10 Po=0.17由表11.4 q=0.10kg/m表11.4 表11.4 e=15f=10KA=1.2Pc=4.483kwA型D1=90mmD2=160.647mmn2=801.9r/minDm=125mm=35mma=400mmLd=1400mma=427.217mm120v=6.786m/s56.78625i=1.796Po=1.07kw=0.980KL = 0.93Po=0.17取Z=4根Fo=132.685NFQ=1057.576Nb=13mmbp=11mmh=8mmq=0.10g/mB=65mm四、齿轮传动设计(一)高速级齿轮设计计算项目计算内容计算结果大齿轮小齿轮(1) 初步计算齿面转矩T齿宽系数接触疲劳极限初步计算许用接触应力Ad值初步计算小轮直径初步计算齿宽 b(2) 校核计算圆周速度v齿数Z模数m螺旋角使用系数KA使用系数KV齿间载荷分系数齿向载荷分布系数载荷系数弹性系数节点区域系数重合度系数螺旋角系数接触最小安全系数工作时间应力循环次数接触寿命系数许用接触应力验算(3)确定传动主要尺寸中心距圆整中心距两齿轮实际分度圆直径齿宽b螺旋角齿形系数应力修正系数重合度系数 螺旋角系数齿间载荷分配系数齿向载荷分布系数载荷系数弯曲疲劳极限弯曲最小安全系数弯曲寿命系数尺寸系数许用弯曲应力验算1、选材45钢 调质处理 平均硬度240HB40Cr 调质处理 平均硬度270HB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由图12.17C,小齿轮为合金钢,大齿轮为碳钢由表12.16估计 取取Z1=28,Z2=iZ1=99由表12.3 mn=2mm由表12.9由图12.9由表12.10先求由此得 由表12.11 非对称分布,八级精度,装配时不作检验调整或对研跑和由表12.12由图12.16由式12.31因取故由表12.14,一般可靠度,取假定工作时间七年 ,每年工作300天,双班制,则有由图12.18接触应力符合要求取a=139, 则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验算由图12.21由图12.22由表12.11注前已求得 由图12.14由图12.23c由表12.14由图12.24由图12.25此对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足够取b=40mmZ1=28Z2=99mt=2.07mmmn =2mmKA=1.25KV=1.17K=3.302a=132mmK=3.202(二)低速级齿轮设计计算项目大齿轮小齿轮(1)初步计算齿面转矩T齿宽系数接触疲劳极限初步计算许用接触应力Ad值初步计算小轮直径初步计算齿宽 b(2)校核计算圆周速度v齿数Z模数m螺旋角使用系数KA动载系数KV齿间载荷分系数齿向载荷分布系数载荷系数弹性系数节点区域系数重合度系数螺旋角系数工作时间应力循环次数接触寿命系数许用接触应力验算4确定传动主要尺寸中心距螺旋角两齿轮实际分度圆直径齿宽b齿形系数应力修正系数重合度系数 螺旋角系数齿间载荷分配系数齿向载荷分布系数载荷系数许用弯曲应力验算计算内容1、选材45钢 调质 硬度240HB40Cr 调质 硬度 270HB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由图12.17c估计 取取Z1=27 , 由表12.3 mn=3由表12.9由图12.9由表12.10先求由此得 由表12.11由表12.12由图12.16由式12.31因取故假定工作时间七年 ,每年工作300天,双班制,则有由图12.18计算表明,接触疲劳强度较为合适。mm将中心距圆整到158mm, 则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由图12.21由图12.22由表12.11注由图12.14 此对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计算结果取d1=83mmb=64Z1=27 , Z2=76 mt=3.074mn=3KA=1.25KV=1.09K=3.111a=158mm齿轮设计小结:材料齿数螺旋角分度圆直径mm齿顶圆直径mm齿宽mm中心距mm模数mm旋向高速级小齿轮40Cr 调制281552558.20162.201451322左旋大齿轮45钢调制99205.799209.79940右旋低速级小齿轮40Cr 调制271245682.83188.831691583右旋大齿轮45钢调制76233.169239.16964左旋五、轴的设计斜齿螺旋角齿轮直径带对轴上载荷小齿轮受力转矩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画轴受力图计算支承反力水平面反力垂直面反力许用应力许用应力值应力校正系数当量转矩当量弯矩校核轴颈轴受力图水平面受力图水平弯矩图垂直受力图垂直弯矩图合成弯矩图转矩图当量弯矩图轴的结构化斜齿螺旋角齿轮直径小齿轮3受力转矩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大齿轮2受力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画轴受力图计算支承反力水平面反力垂直面反力许用应力许用应力值应力校正系数当量转矩当量弯矩校核轴颈轴受力图水平面受力图水平弯矩图垂直受力图垂直弯矩图合成弯矩图转矩图当量弯矩图轴的结构化斜齿螺旋角齿轮直径小齿轮受力转矩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画轴受力图计算支承反力水平面反力垂直面反力许用应力许用应力值应力校正系数当量转矩当量弯矩校核轴颈轴受力图水平面受力图水平弯矩图垂直受力图垂直弯矩图合成弯矩图转矩图当量弯矩图轴的结构化(一)对轴I进行设计1、初定轴长根据指导书5-1图所给出的参数初定主动轴的长度如后图所示:1、 大带轮中心到左轴承中心的距离:2、 左轴承中心到高速级小齿轮中心的距离:3、 高速级小齿轮中心到右轴承中心的距离: 由此前计算结果可知 T1=TII图形如后页轴材料为45钢,调质插入法查表16.2得右轴颈中间截面MeB=小齿轮中间截面MeC=最小轴颈估算(二)对轴II进行设计1、初定轴长根据指导书5-1图所给出的参数初定主动轴的长度如后图所示:1、 左轴承中心到低速级小齿轮中心的距离:2、 低速级小齿轮中心到高速级大齿轮中心的距离:3、 高速级大齿轮中心到右轴承中心的距离: 由此前计算结果可知 T2=TII图形如后页轴材料为45钢调质插入法查表16.2得右轴颈中间截面MeB=小齿轮中间截面MeC=N最小轴颈估算(三)对轴III进行设计1、初定轴长根据指导书5-1图所给出的参数初定主动轴的长度如后图所示:左轴承中心到低速级大齿轮中心的距离:低速级大齿轮中心到右轴承中心的距离: 由此前计算结果可知 T4=TII图形如后页轴材料为45钢 调质插入法查表16.2得右轴颈中间截面MeB=小齿轮中间截面MeC=最小轴颈估算149872取L1=98mm取L2=135mm取L3=58mmd1=58.201mmT1=42436.792Nmm取L1=70mm取L2=70mm取L3=58mmd2=205.799mmd3=82.831mmT2=144094.781Nmm取L1=68mm取L2=130mmd4=233.169mmT4=391360.119Nmm对称循环疲劳极限脉动循环疲劳极限等效系数截面上的应力应力集中系数安全系数(四)轴的安全系数法校核截面I,选取截面I作为危险截面进行安全系数法校核。I 轴材料选用45钢调制,由参考文献1表3.2所列公式可求疲劳极限 弯矩 弯曲应力幅 弯曲平均应力 扭转切应力 扭转切应力幅和平均切应力 因在此截面处,有轴直径变化,过度半径r=1.6mm,D/d=50/48=1.047,r/d=0.033, =650MPa,由参考文献1 附录表1可查出 表面状态系数 由参考文献1 附录表5可查出尺寸系数 由参考文献1 附录表6可查出 设为无限寿命 弯曲安全系数 扭转安全系数 复合安全系数 截面足够安全六、轴承的选择与设计(一)轴II上滚动轴承的设计由齿轮受力情况可求出轴承受力和轴向力 预期寿命取13000h按承载较大的滚动轴承选择其型号。应支承跨距不大,故采用两端单向固定式轴承组合方式,轴承类型选为角接触球轴承,型号7000AC计算项目计算内容计算结果外载荷轴向力e径向载荷附加轴向力轴承轴向力由Fa/Fr,确定X、Y值冲击载荷系数当量动载荷计算额定动载荷选轴承表18.7因由表18.7表18.8因为P1Cr 可得,应选用7207AC轴承Cr=27000NCrFa=393.210Ne=0.68X1=1 Y1=0X2=0.41 Y2=0.87fd=1.1选用7207AC轴承(二)轴III上滚动轴承的设计 按承载较大的滚动轴承选择其型号。应支承跨距不大,故采用两端单向固定式轴承组合方式,轴承类型选为角接触球轴承,型号7000AC计算项目计算内容计算结果外载荷轴向力e径向载荷附加轴向力轴承轴向力由Fa/Fr,确定X、Y值冲击载荷系数当量动载荷计算额定动载荷选轴承 指向轴承4表18.7因由表18.7表18.8因为P3Cr 可得,应选用7207AC轴承Cr=27000NCre=0.68X3=1 Y3=0X4=0.41 Y4=0.87fd=1.1选用7207AC轴承(三)轴IV上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项目计算内容计算结果外载荷轴向力e径向载荷附加轴向力轴承轴向力由Fa/Fr,确定X、Y值冲击载荷系数当量动载荷计算额定动载荷选轴承Fa=718.563N表18.7由表18.7表18.8因为P6Cr 可得,应选用7210AC轴承Cr=48800NCrFa=718.563Ne=0.68X5=1 Y5=0X6=0.41 Y6=0.87fd=1.1选用7210AC轴承七、键联接的设计设计要求:根据轴径选择键 选用平键键圆头A型 取=100MPa设计参数:轴径d 键槽宽 b 轮毂长L1 键长L(比轮毂小510mm,标准值) 有效长度L=L-b 连接传递的转矩T = p挤压应力 p许用挤压应力材料:标号位置dmmbhL1mmLmmLmmTN.mmpMPapMPa深度轴t(mm)毂t(mm)1大带轮288x76556484243718.04504.03.32高速级小齿轮3612x84236244243724.561105.03.33高速级大齿轮3812x837322014409594.801105.03.34低速级小齿轮3812x866564414409543.091105.03.35低速级大齿轮5216x1061564039136075.261106.04.36联轴器4012x81121008839136055.591105.03.3八、联轴器的计算与设计初步分析,选用GB5014-85 弹性柱销联轴器T=391360Nmm由表19.3,动力机为电动机,工作机载荷平稳,取 K=1.4Tc=KT=1.4391360=547904N.mm根据:TnTc 取HL3型 Y型轴孔 Tn=630000N.mm d=40mm L=112mm 九、传动比误差计算初步分配的传动比合适十、 减速器润滑方式,润滑油牌号及密封方式的选择 1齿轮的润滑方式及润滑剂的选择齿轮润滑方式的选择高速级小齿轮圆周速度:高速级大齿轮圆周速度:低速级小齿轮圆周速度:低速级大齿轮圆周速度: 2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和润滑剂的选择滚动轴承润滑方式的选择高速级大齿轮齿顶圆线速度:低速级大齿轮齿顶圆线速度:滚动轴承内径和转速的乘积为:高速轴(II轴):中间轴(III轴):低速轴(IV轴): 滚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 V VVV(1)齿轮润滑方式的选择V=MAX【V, V, V, V】=2.36m/sV2 m/s,齿轮采用油润滑。V12 m/s,齿轮采用浸油润滑。即将齿轮浸于减速器油池内,当齿轮转动时,将润滑油带到啮合处,同时也将油甩直箱壁上用以散热。(2)齿轮润滑剂的选择由表6-29查得,齿轮润滑油选用工业闭式齿轮油,代号是:L-CKC220,GB44384运动粘度为:28.835.2(单位为:,40)。VVdn=35798.669=27953mmr/mindn=35225.868=7905mmr/mindn=5079.868=3993mmr/min可见,dn均未超过2105mm r/min。由于脂润滑易于密封,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在较长的时间内无须补充及更换润滑剂,所以滚动轴承的润滑选用脂润滑。脂的种类为通用锂基润滑脂(GB7342-87),代号为ZL-2,滴点不低于175,工作锥入度,25每150g 265295(1/10mm)。V2.43m/sV2.43m/sV0.98m/sV0.98m/s齿轮采用油润滑齿轮采用浸油润滑工业闭式齿轮油代号是:L-CKC32V2.43m/sV0.98m/s滚动轴承采用脂润滑代号为ZL-2 3密封方式的选择滚动轴承在透盖处的密封选择滚动轴承靠近箱体内壁的密封箱体密封选择放油螺塞凸缘式轴承端盖检查孔盖滚动轴承采用毡圈密封。使用挡油环箱体剖分面上应该用水玻璃密封或者密封胶密封采用材质为石棉橡胶板的油封垫使用调整垫片组进行密封采用软钢纸板进行密封十一、装配图设计(一)、装配图的作用装配图表明减速器各零件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表明减速器整体结构,所有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相关零件间的联接性质及减速器的工作原理,是减速器装配、调试、维护等的技术依据,表明减速器各零件的装配和拆卸的可能性、次序及减速器的调整和使用方法。(二)、减速器装配图的绘制1、装备图的总体规划:(1)视图布局:选择3个基本视图,结合必要的剖视、剖面和局部视图加以补充。选择俯视图作为基本视图,主视和左视图表达减速器外形,将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装配关系集中反映在一个基本视图上。布置视图时应注意:a整个图面应匀称美观,并在右下方预留减速器技术特性表、技术要求、标题栏和零件明细表的位置。b各视图之间应留适当的尺寸标注和零件序号标注的位置。(2)尺寸的标注:特性尺寸:用于表明减速器的性能、规格和特征。如传动零件的中心距及其极限偏差等。配合尺寸:减速器中有配合要求的零件应标注配合尺寸。如:轴承与轴、轴承外圈与机座、轴与齿轮的配合、联轴器与轴等应标注公称尺寸、配合性质及精度等级。外形尺寸:减速器的最大长、宽、高外形尺寸表明装配图中整体所占空间。安装尺寸:减速器箱体底面的长与宽、地脚螺栓的位置、间距及其通孔直径、外伸轴端的直径、配合长度及中心高等。(3)标题栏、序号和明细表:说明机器或部件的名称、数量、比例、材料、标准规格、标准代号、图号以及设计者姓名等内容。查GB10609.1-1989和GB10609.2-1989标题栏和明细表的格式。装备图中每个零件都应编写序号,并在标题栏的上方用明细表来说明。(4)技术特性表和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说明减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精度等级、表的格式参考机械设计标准,布置在装配图右下方空白处。技术要求包括减速器装配前、滚动轴承游隙、传动接触斑点、啮合侧隙、箱体与箱盖接合、减速器的润滑、试验、包装运输要求。2、绘制过程:(1)画三视图:绘制装配图时注意问题: a先画中心线,然后由中心向外依次画出轴、传动零件、轴承、箱体及其附件。b先画轮廓,后画细节,先用淡线最后加深。c3个视图中以俯视图作基本视图为主。d剖视图的剖面线间距应与零件的大小相协调,相邻零件剖面线尽可能取不同。e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和间距要一致。十二、零件图设计(一)零件图的作用: 作用:1、反映设计者的意图,是设计、生产部门组织设计、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2、表达机器或部件运载零件的要求,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二)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1、选择和布置视图:(1)轴:采用主视图和剖视图。主视图按轴线水平布置,再在键槽处的剖面视图。(2)齿轮:采用主视图和侧视图。主视图按轴线水平布置(全剖),反映基本形状;侧视图反映轮廓、辐板、键槽等。2、合理标注尺寸及偏差:(1)轴:参考机械设计课程设计P92,径向尺寸以轴线为基准标注,有配合处径向尺寸应标尺寸偏差;轴向尺寸以轴孔配合端面及轴端面为基准,反映加工要求,不允许出现封闭尺寸链。(2)齿轮:参考机械设计课程设计P99:径向尺寸以轴线为基准,轴孔、齿顶圆应标相应的尺寸偏差;轴向尺寸以端面为基准,键槽尺寸应相应标出尺寸偏差。十三、 设计小结为期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由于考试的缘故,这次课程设计的时间比较紧迫,我相信很多同学熬了一个又一个的通宵,我自己也熬了许多个通宵。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短短的三周时间里让我对我们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设计的第一步是计算,整体的计算我一共算了两次,而细节之处的计算我已经记不得我算了多少次了,我也记不清我到底翻了多少次课本,写了多少注意事项。最后我的结论是一定要注重课本细节,领悟其内涵,做到每一个而不能只是囫囵吞枣,每一步的计算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真正有收获。下面为我计算过程中犯下的一些错误以及一些经验:(1) 链的传动比没有照顾到两个链轮的齿数为奇数,一开始我图方便链传动的传动比直接取了2,但是传动比为2根本无法满足两个链轮的齿数为奇数。我算到轴的设计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重新调整了传动比,将链的传动比调为23/11,但是这样导致带的传动比也发生了变化,于是我只能花从头计算。(2) 关于各级传动比误差叠加的问题。由于设计好带后,带传动比不能完全和一开始的初取值相同,那么究竟是用原来的沿用一开始的通过初取的带的传动比推算的齿轮和链的传动比继续计算,还是刚刚算好的带的真实传动比推算的齿轮和链的传动比继续计算?前一种方案会把传动比误差留在带传动上,而后一种方案会把传动比误差推到链传动上。经过我和一些同学的讨论,我最终选择的是前一种方案。当然这两种方案对最终总传动比的影响并不大。(3)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我的第二级齿轮的传动比取得并不好,因为要照顾到其他的一些参数,无法取得与之百分之百匹配的齿数比,限于时间的因素,我没有将此处完善,这是不完美的一个地方。当然最后我的总传动比误差还是很小的,为0.85%。 (4) 齿轮的计算中调整中心距是要用齿数比,而不是原来初取的传动比,由于我的第二级齿轮的实际传动比并不百分百等于初取值,所以应该用齿数比调中心距,一开始我没意识到,但后来我改正过来了。(5) 加大螺旋角可以减少接触应力,从而齿轮更加紧凑小巧,这是我多次试算齿轮得出的结论。老师还将课本的建议螺旋角改成了15-30。(6) 轴的设计计算时考验我们的是材料力学的知识,验证计算正确与否的方法之一是弯矩图从左往右算和从右往左算的结果一样。我通过这种方法查出了许多错误。(7) 轴承型号选择时,我发现机械设计课本附带的表格和分发的机械设计常用标准表格数据有出入,通过查阅其他资料我最终使用了机械设计课本附带的表格(8) 键的长短是有标准的,我一开始没有注意到,后来改了过来。计算好了之后就要进行草图绘制,其实通过仔细通读设计指导书,我发现图上的几乎每一条线都是有依据的,不能自己臆造,但是我通过上网搜索,发现减速箱体的外形千变万化,并不是一定按指导书上的格式。我猜想可能是指导书为了让我们得到锻炼而特意设定的。画图的过程中我发现画图就像做数独,但你被一条线的形状尺寸卡住时,你要做的不是死拼出这条线,而是去画画其他视图,很可能画好其他视图的这条线时,你可以投影出这个视图上的这条线。我的作图过程:绘图过程中有许多细节,如拔模斜度,键的相贯线,箱体倒圆角大于5mm,螺纹连接的细节,同心倒圆角以保证壁厚均匀,铸造、钢板观察孔盖,油面与齿轮的关系等等。绘图过程中有许多难点,特别是投影问题,我没有去选择在一些难点上自己臆造形状,而是力所能及投影出来,当然可能还有许多错误,但是我已经尽力了。另外关于图纸比例的问题,班上的大多数同学用的是1:1.5的比例,这样做可以不用截断轴就可以把图塞进A0的图纸。但是我发现这样做有其缺陷,那就是打印时由于线宽的关系,容易把两条靠的很近的线打成一条粗线,特别是主视图输入轴处和通盖形成的四个圆。我本人已经打印了三张,发现只有1:1的比例才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我选择了1:1的比例,截断轴时我确保了不破坏相贯线。通过这次设计我真心感受到这次课程设计是多么重要,意思到做与没做过这次设计所产生的差异,同时我还意识到自己在很多专业方面知识的欠缺,感谢刘鸣老师对我们的指点,以及一学期来的教诲,扩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脱离的设计指导书的束缚,了解到机械设计的广阔性,让我受益匪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还望老师指正。十三、参考文献1 邱宣怀主编.机械设计.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黄珊秋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常用标准.4 廖希亮,邵淑玲主编.机械制图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