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5生态工程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页
高考生物复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5生态工程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2页
高考生物复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5生态工程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5 生态工程课时预测点1.生态工程的原理1.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39(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举出两个例子),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_ (填生态系统的成分)。(2)该农业生态系统生产效率较高,主要原因是_。(3)河泥、沼液施用到土壤中,具有的优点是_。(4)该生态工程建设中,根据_原理,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5)请根据下列物质交换关系补充方框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1)池塘、农田、桑园生态系统中均存在生产者,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分解者。(2)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率,所以生产效率较高。(3)河泥、沼液中含有有机物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有机物分解后,可以增加农田或桑园中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4)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环境容纳量。(5)双向箭头仅存在于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分解者进多出少,消费者进少出多。答案:(1)水稻、油菜、小麦、桑树、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等(任选其二即可)分解者(2)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率(3)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增加农田或桑园中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4)协调与平衡环境容纳量(K值)(5)预测点2.生态工程的实例2.雾霾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和讨论,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再次被推上舆论的焦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某地一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2)该生态工程模式的最大优点是_。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3)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除鸡、奶牛、鱼外还有_。(4)沼气池能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_,为什么?_。【解析】(1)“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该生态工程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种植多种植物,饲养多种畜禽,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3)第二营养级是以植物为食的生物,由图可知位于第二营养级的还有人和猪。(4)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沼气池中缺少生产者,不能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