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试题示例及解答要求: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_最为著名的七律组诗。(杜甫)2姚鼐是清代著名的古文流派_的代表人物。(桐城派)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苏轼的赤壁赋在文体上属于_。(C)A 大赋 B 骚赋 C文赋 D 骈赋2晚唐词人_被尊为“花间鼻祖”,他对词体的定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A温庭筠 B韦庄 C李商隐 D李煜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汉代乐府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答案要点:(1)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传统。2、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即杂言体和五言诗。3、艺术手法,特别是汉乐府民歌叙事诗的写作技巧,影响也非常大。2.杜甫新题乐府反映了哪些内容?试举例说明。答案要点: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兵车行。2、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如丽人行。3、揭露社会动乱对百姓的伤害,如“三吏”、“三别”。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结合作品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答案要点: (1)善于化用典故和融化前人诗句,形成典雅的语言风格。(2)完善了慢词长调的章法结构。打乱时空顺序,时间上顺叙、倒叙、插叙交相使用,空间上回环往复,将开合变化、离合顺逆等笔法引入长调创作中,使其章法结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3)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严格平、上、去、入四声的用法,并且更多变化,使语言字音的高低与曲调旋律的变化密切配合。(4)善于用比兴寄托的手法间接抒发身世之感和兴亡之叹,为南宋词咏物重寄托开无数法门。2从诗经到离骚比兴有哪些发展变化?比兴对后世的诗词创作有哪些影响?答案要点:(1)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比是打比方;兴则是以物发端,借他物引起所咏之词。(2)离骚发展了诗经的比兴,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即以香草象征高洁的品格,“男女之情”隐喻“君臣之义”。(3)诗经和离骚为中国文学确立了重比兴的传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形象必须要有寄托,要讽喻政治,批判现实。(4)曹植、杜甫、李商隐等人的诗,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的词都擅长运用比兴手法。1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诗经中的“风”是各邦国的音乐,共15国风。如周南关雎、郑风野有蔓草等,表现自由开放的爱情;卫风氓表现有乐有悲的婚后生活;邶风新台揭露统治者的丑行;邶风北门表现下层民众的悲苦。诗经中的“雅”是朝廷正乐,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如生民、公刘等,是周民族的史诗;小雅鹿鸣等是描写宴饮、田猎、祭祀等周代贵族生活的诗;十月之交是描写政治衰败、社会动荡的丧乱诗。诗经中的“颂”是宗庙祭歌,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2试举例分析诗经风诗和雅诗表现了哪些内容。诗经中的风诗主要抒发个体的情感,表现他们真实的“私人”生活和心愿,以爱情诗和怨刺诗为主。婚恋诗有表现自由开放的爱情的诗篇,如周南关雎、郑风野有蔓草等;有表现有乐有悲的婚后生活的诗篇,如郑风女曰鸡鸣、卫风氓等。怨刺诗有揭露统治者丑行的诗篇,如邶风新台;有表现下层民众悲苦的诗篇,如邶风北门。诗经中的雅诗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周民族的史诗,如生民、公刘等;二是描写宴饮、田猎、祭祀等周代贵族生活的诗,如小雅鹿鸣等;三是描写政治衰败、社会动荡的丧乱诗,如十月之交。5试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艺术成就。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的五言叙悲剧名篇,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成就。(1)卓越的叙事技巧。第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刘兰芝与婆母、兄长的矛盾冲突,另一条线索是刘兰芝、焦仲卿之间的爱情。两条线索的交叉重叠,使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第二,精心选择了几个具有表现力的叙事单元悲诉、告母、伤别、还家、逼婚、誓约、殉情,其他相对的背景内容则通过人物之口予以交代,以免冲淡主题。如刘兰芝的才干、品德以及遭受的委屈都借刘兰芝向焦仲卿的悲诉作了交代,而焦母在呵斥焦仲卿时也交代了她对刘兰芝的不满以及她对焦仲卿婚事的安排。这就节省了篇幅,使得诗在叙述主要情节单元时有足够的空间。如伤别一节,不仅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刘、焦离别之悲痛与不舍,也从容交代了刘兰芝与焦母以及小姑的离别,表现出刘兰芝的气质及修养,也戳穿了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谎言。(2)鲜明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2)鲜明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其一,诗人把人物置身于矛盾的漩涡中,运用铺叙的手法,逐步展开,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突出。以刘兰芝为例,她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大方,而且性格倔强,决不向不公平的命运屈服。在“三日断五匹,大众故嫌迟”的无理压迫下,她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被遣归时,刘兰芝辞别焦母,又叮嘱小姑,包括与焦仲卿誓别,无不表现得镇定、偷窃、坚强,没有哀求,也没有落泪。她被遣回后,阿兄摆出家长的身份逼她改嫁,阿母又不肯作主,她决定以死明志,于是外表顺从:“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从而摆脱了家人的提防,得以和仲卿密定死计,并最后达到誓死反抗的目的。正是这种倔强性格和不妥协的精神使刘兰芝成为古典文学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其二,运用了个性化的对话和行动、环境或景物衬托等多种艺术手法。 如写太守迎亲一段,关于太守的气派真是极铺张排比之能事,借以反衬刘兰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德;又用“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来渲染悲剧气氛。其三,两条叙事线索都是围绕刘兰芝展开的,这也使她处于矛盾的中心,让她与众多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用焦母的蛮横反衬刘兰芝的倔强,用焦仲卿的怯懦反衬出刘兰芝的刚强,又刘兄的势利反衬刘兰芝的忠贞,等等。3明显的民间文学特征,富有浪漫色彩。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文学特征。在汉乐府中,有一首四言的古艳歌:“孔雀东飞,苦寒无衣。为君作妻,中心恻悲。夜夜织作,不得下机。三日断匹,尚言吾迟。”与孔雀东南飞在内容上有联系,与刘兰芝的悲诉几乎相同。这可以看作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如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而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如梁祝化蝶等。1. 5试结合作品分析苏轼七律的特点。(131-132页)答题要点:(举例略)(1)往往以理妙意新见长,善于揭示平常事物背后蕴藏的人生哲理。(2)才情过人,往往能写出精辟的警句。(3)有说理化、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6王维、王昌龄和李白的绝句各有何特点?(135-141页)1. 答题要点:(举例略)(1)王维绝句的特点:第一,风格多样。七言绝句多雄浑壮阔、超逸豪迈,如少年行、送元二使安西。五言绝句多诗境清幽秀美,如辋川集二十首组诗。第二,常以组诗的形式丰富其表达的内容,如辋川集二十首、云溪杂题五首。第三,往往随兴而咏,语虽平淡,却耐人寻味。(2)王昌龄绝句的特点:第一,早年以表现女性命运的宫词和描写从军生活的边塞诗见长。宫词深怨哀婉,如长信秋词;边塞诗豪爽俊逸,如从军行七首和出塞二首。第二,后期题材上有所变化,风格也由豪爽转为清丽。如芙蓉楼送辛渐。(3)李白绝句的特点:第一,风神飘逸,以古入律、一气贯穿。第二,辞气清新自然,绝无雕饰之感。1. 9以李白、高适、岑参作品为例,说明盛唐七古如何体现了盛唐气象。(91-93,93-95页)答题要点:(举例略)盛唐气象: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代表作品:李白、高适、岑参等人七古。1. 8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白七古的特点。(91-93页)答题要点:(举例略)第一,多用乐府古题抒写自己情怀,继承并发扬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发掘古题中所没有的意味。如行路难其一、将进酒。第二,在艺术上多运用神话、想象、联想、夸张等表现手法,情感奔放,格调壮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1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诗经中的“风”是各邦国的音乐,共15国风。如周南关雎、郑风野有蔓草等,表现自由开放的爱情;卫风氓表现有乐有悲的婚后生活;邶风新台揭露统治者的丑行;邶风北门表现下层民众的悲苦。诗经中的“雅”是朝廷正乐,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如生民、公刘等,是周民族的史诗;小雅鹿鸣等是描写宴饮、田猎、祭祀等周代贵族生活的诗;十月之交是描写政治衰败、社会动荡的丧乱诗。诗经中的“颂”是宗庙祭歌,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2试举例分析诗经风诗和雅诗表现了哪些内容。诗经中的风诗主要抒发个体的情感,表现他们真实的“私人”生活和心愿,以爱情诗和怨刺诗为主。婚恋诗有表现自由开放的爱情的诗篇,如周南关雎、郑风野有蔓草等;有表现有乐有悲的婚后生活的诗篇,如郑风女曰鸡鸣、卫风氓等。怨刺诗有揭露统治者丑行的诗篇,如邶风新台;有表现下层民众悲苦的诗篇,如邶风北门。诗经中的雅诗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周民族的史诗,如生民、公刘等;二是描写宴饮、田猎、祭祀等周代贵族生活的诗,如小雅鹿鸣等;三是描写政治衰败、社会动荡的丧乱诗,如十月之交。3何谓“赋比兴”?试举例说明。“赋”是铺陈叙事,如豳风七月便是运用赋的手法,交代了一年四季农夫的生活。“比”是打比方,如卫风硕人用比喻来描绘硕人的容貌。“兴”是以物发端,借他物引起所咏之词,如周南关雎中的关雎鸟。起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可分为以下几类:(1)纯粹作为发端之词,起兴之句与所要咏写的内容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联。(2)起兴之句与上下文之间有非常微妙的关联。一是烘托气氛之语,起兴之物与所咏之词在情感或物形外貌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二是起兴之物是原始崇拜物,借以表达某种原始宗教生活或文化礼俗。为什么说诗经确立了中国古典诗关注现实人生的传统?首先,诗经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其次,诗经奠定了以“风雅”精神为最高追求的诗学旨趣。“风雅”既是指温柔敦厚的诗风,也指反映现实、干预时政的政治情怀。再次,诗经确立了中国文学重视“比兴”的创作原则。所谓的“比兴”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形象必须要有寄托,要讽喻政治,批判现实,而不是空虚无所指。5离骚是如何“寄情草木”“托意男女”的?这种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离骚中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主要有两类:草木和女人。这就是离骚的比兴与象征:香草美人传统。(1)草木。草木是借以比喻高贵品格的意象系统。一是以香草作为主人公的配饰,象征主人公高洁的品质,二是以香草象征古代三后身边的君子。三是以培植的香草象征培养的人才。香草的象征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以植物来象征人格和品质的传统,如竹兰菊梅四君子。(2)美人。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化以“男女之情”隐喻“君臣之义”的传统。或是以美自拟,以美人和众女、美人与灵修的关系比喻现实中诗人与党人的关系、诗人与楚王的君臣关系;或是以“求女”来象征求君或者通君侧。6试以屈原作品为例,说明楚辞体的诗体特征。(1)在篇制方面,离骚突破了诗经的短章规模,借助宗教的力量并汲取民间文学的营养,以长篇巨制委婉曲折地展示主人公的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在句式方面,离骚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用灵活多变的“兮”字串联字词,创造出一种句式参差、骈散结合的新句式,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成为后世骚体文学之祖,对骚体赋的影响尤大。7何为乐府?何为乐府诗?乐府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最早的设置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汉武帝时规模和职能扩大,具体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辞等。朝廷典礼所用的歌辞,主要是由文人写作的;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则主要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民歌。所用的音乐,主要来自民间,也有一部分来自西域。这种配合音乐演唱的诗歌便是乐府。魏晋南北时期,文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诗一概称为乐府。到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或“系乐府”。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为这两种文体作为诗歌的分支,也与音乐关系密切,其最初也都是配乐演唱的,故得以称为“乐府”。8汉代乐府诗的分类有哪些?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集历代乐府诗之大成的诗集,收录了大量的汉乐府。此集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贡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其中包含有汉乐府的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这四类。“郊庙”一类中都是由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意,民歌则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杂曲”这三类中,尤以“相和”类中为多。“相和”是一种“丝竹相和”的管弦乐曲,也中汉代民间的主要乐曲;“鼓吹曲”是武帝时吸收北方民族音乐而形成的军乐。“杂曲”是原来音乐归类已不清楚的作品。9举例说明汉代乐府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及其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的艰辛与痛苦,揭示社会矛盾。(1)揭示社会矛盾,尤其是社会不公。妇病行记载了惨绝人寰的一幕,看似平凡无奇却浸满血泪。妻子生病连年累岁却无钱治病,如今将死,临死托孤于丈夫。丈夫在妻子死后辛酸度日,上街乞讨,“我欲不伤悲,不能已!”回到家中,懵懂幼儿尚不知母死而“索其母抱”。与此同时,乐府诗也记载了社会上层的奢靡生活。如相逢行叙述了一个“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的富贵之家,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酒,作使名倡,中庭桂树,华灯煌煌,鹤鸣噰噰,鸳鸯成行,两妇织锦,小妇调瑟。与妇病行、东门行这样的诗相比,让人觉得社会的不公。 (2)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十五从军征写了一位家庭惨遭变故的士兵,他一生从军,到老却是孑然一身。耄耋之年,退役回乡,他还期望着和家人团聚,在暮年能享受到短暂的天伦之乐,然而到家以后,他的希望破灭了,“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而一句“羹饭一时熟,不知贻何谁”,让人感受到这位家破人亡的老兵内心的绝望和无助。(3)展示个人情感世界,直白坦荡,真挚感人。其中既有上邪、有所思这样敢爱敢恨的爱情诗,也有蒿里、薤露这样哀婉凄怆的丧歌。乐府中的丧歌表现了对死亡的恐惧,而郊祀歌等则表现出对长生的渴望以及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乐生与恶死展示了汉人精神世界的另一面,他们期望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进入极乐的神仙世界,这也是人类共同的渴望。 10试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汉代乐府诗的艺术特色。(1)汉代乐府诗叙事手娴熟巧妙。一是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诗意的片段,通过压缩叙事空间,把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如东门行选取主人公拔剑出门的一个镜头,突出社会矛盾的尖锐。而上山采蘼芜抓住故妇路遇故夫这样一个偶然的生活片段,故妇跪问,故夫作答,借故夫之口道出“新人不如故”。至于故妇何以被休,故夫与新人如何结婚,故妇离开后的生活等,一概省去。而故夫的悔恨之词,恰恰成为故妇所受不公待遇的一个有力印证。二是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善于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细节描写:如艳歌行中女主人为游子缝身,男主人归来内心不快,倚门斜视。诗抓住这样一个细节,表现出男主人的心胸促狭和冷漠,而流浪人生活的无数艰辛也尽在不言中了。传神的对话:如妇病行中的妻子临终前交代丈夫,虽然话语不多,却把母亲的惨淡心理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层层烘托:如陌上桑罗敷的出场堪称惊艳,但这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其面容如何,却一字未提。然后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忘形渲染了秦罗敷的美貌,从侧面烘托罗敷之美。(2)汉代乐府诗感情抒发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所谓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如江南可采莲一诗,连用五句“鱼戏莲叶”,看似至朴拙,却又至精巧,反复的吟唱恰切地表现出热烈的氛围和采莲女的清纯可爱,状景如在眼前。至于孤儿行、妇病行之类更是完全采用口语入诗,却极具艺术表现的张力。孔雀东南飞也是“真率自然而丽藻间发”,与民间说唱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13简述曹操乐府诗的特点。(1)曹操的乐府诗在内容上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如薤露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为助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蒿里行则反映了兴兵讨伐董卓之事。曹操还用乐府诗表达自己政治抱负、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如短歌行 * ,一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一是渴慕贤才,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实现重建天下的雄心。(2)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质朴的文学传统,语言毫无雕饰琢磨的痕迹。 14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与特色。南朝民歌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长江和汉水流域。南朝民歌主要分为吴歌、西曲两大类,大部分收在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歌和西曲的主要内容为情歌,它们多以女性的口吻,热烈讴歌人类美好的爱情,描写爱情生活的种种场面。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善于运用双关谐隐,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南朝民歌的代表性作品是爱情长诗西洲曲。14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与特色。南朝民歌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长江和汉水流域。南朝民歌主要分为吴歌、西曲两大类,大部分收在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歌和西曲的主要内容为情歌,它们多以女性的口吻,热烈讴歌人类美好的爱情,描写爱情生活的种种场面。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善于运用双关谐隐,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南朝民歌的代表性作品是爱情长诗西洲曲。15简述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与特色。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鼓角横吹曲是军乐,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后来传入南朝,被梁乐府保存下来,故称“梁鼓角横吹曲”。现存北朝民歌约70首左右,内容广泛,主要涉及战争、羁旅、豪侠、风物、爱情几个方面。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如敕勒歌,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的。这为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与南朝民歌一样,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但其中的木兰诗却是罕见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水准。17举例说明杜甫新题乐府的艺术特点。在艺术上,杜甫的新题乐府即事名篇,不用乐府旧题,却深得乐府精髓。其新题乐府诗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善于综合运用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传统手法,通过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他以场面的客体化及视点的第三人称来叙事,汲取了汉乐府叙事诗的创作经验,同时又以其宏大和深刻突破了汉乐府叙事方式的局限。如兵车行的开头通过少量典型细节构成了包含巨大历史容量的场面,揭露了统治者穷兵黩武所造成的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情景。第二,他善于利用歌行的赋化和容量大的长处,以及富有跳跃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丰富了叙事手段,增加了叙事的多面性。哀江头从第三人称的视点写诗人潜游曲江的行踪,哀叹曲江之昔盛今衰,写出歌舞剧贵妃死于马嵬的史实。第三,取法汉乐府却不重形似,而是化用汉乐府的神理,极大地创新了乐府诗的表现手法。“三吏”、“三别”一如汉乐府,直接面对当下的社会问题。但这六首诗的表现形式、叙述视角、叙事手法又各不相同,从而增加了作品反映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18简述白居易等新乐府诗的创作主张。在唐代新乐府的发展史上,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引人注目。他们用新题乐府的形式,来揭露社会问题,针砭时弊。艺术表现上,大多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表现出重定实、尚通俗的审美旨趣。从中唐的社会背景来看,唐代安史之乱平定后,社会矛盾却并未得到解决,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外族滋扰、政治腐败等社会问题仍然存在。于是不识之士便要求去除政治积弊,推动政治革新。思想界也兴起了儒学复兴运动,重现实、重民生、重责任的精神重新得到了张扬。在这种情况下,白居易等人提出了重续诗经美刺比兴的诗歌传统的创作主张,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缜主张成为元白新乐府诗创作的理论基石,而重写实、尚通俗的审美旨趣也与这一理论互为表里。19试结合作品分析白居易的新乐府是如何实践其“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理论主张的。(举例说明白居易新乐府诗的思想内容)白居易的新乐府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政治讽喻诗方面,这些诗歌正体现了他“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理论主张。这些诗歌的思想内容体现在如下:第一,真实记录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如重赋写下层民众之“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买花感叹“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而伤宅和缭绫则揭露了富贵者的奢侈和下层的劳辛,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类诗表现出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第二,反映对百姓的掠夺。卖炭翁*是白居易最著名的新乐府诗,尖锐地批判了宫市对百姓的掠夺;而杜陵叟则写长吏明知庄稼为自然灾害所毁,却仍然“急敛暴征求考课”,逼迫百姓典桑卖地来抵官租。第三,揭露战争的罪恶。如新丰折臂翁*写一位在天宝年间逃过兵役的老人,当时,宰臣“欲求恩幸立边功”,发动对南诏的战争,无数被强征去当兵的人冤死异乡,这位老人“偷将大石捶折臂”,才留得残命。第四,讽刺社会的恶俗。如 草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诗歌中属于七古的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联网工程技术高级考试模拟试题及复习策略指导
- 2025年煤气安全操作规范学习笔记与考试重点梳理
- 甲醇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优翼数学高中教学课件
- 甩头试验课件
- 湖北省黄石市两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班课件
- 生鲜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生物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正式版)JTT 1172.2-2023 系列2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 高韧性彩色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乡村规划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 兽医公共卫生学第十六章 兽医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概述
- 左半结肠的微创解剖及临床意义
- 高三心理健康课件
- CorelDRAW实例教程(CorelDRAW 2020)全套教学课件
- 绿色制造技术在专用车辆制造业的应用研究
- 血液内科护理查房
- 个人起诉装修公司诉状
-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