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的意义.doc_第1页
浅谈学前教育的意义.doc_第2页
浅谈学前教育的意义.doc_第3页
浅谈学前教育的意义.doc_第4页
浅谈学前教育的意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学前儿童教育的意义-在幼儿园家长会上的讲稿 今天,我想谈一下我对学前儿童教育的认识。 什么是学前儿童教育呢?目前较规范的概念是指: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在我国是指0-6岁的教育。通常也称早期教育或婴幼儿教育。我对学前儿童教育的认识什么呢?用两个字概括,是“重要”,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很重要”,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是个真实的经典的故事 。 故事的题目是两种结果,说的是: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父母的教育对人一生造成的影响,他挑选了60位成功人士,都是某一领域里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物。他同时也挑选了60名犯罪分子,都是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囚犯。他分别去信函,想了解父母对他们影响最深的一件事 。很快,他们都给了回信,他对其中两封印象最深。一封是政界某著名人士的,一封是正在监狱服刑犯人的。他们谈的是一件相同的小事,即“小时侯妈妈分苹果”。 那位犯人的信是这样写的: 记得是5岁那年,大年三十,妈妈从街上赶集回来,买了很多东西,我和哥哥妹妹都抢着去看,大声嚷着:过大年喽!穿新衣喽!吃大肉喽!吃苹果喽!妈妈说:“新衣裳初一早上穿,大肉来客了吃,苹果嘛,敬罢爷了在分给你们吃”。我们都扫了兴,妈妈把苹果放到神桌上,六个苹果分成两摞,两个又红有大的苹果放在最上面,四个小点的放在下面。我们兄妹三人撅着小嘴,眼巴巴的看着这几个苹果,尤其是那两个放在上面的红通通的,个头最大的最显眼的苹果,口水都流到了下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点苹果或其它零食,平时就别想。一直盼到初一下午,一家七口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们兄妹仨)都坐在屋里烤火,妹妹依偎着妈妈搀着要吃苹果。妈妈说:“好吧,六个苹果七个人,你们兄妹仨说怎么分法,你们想要哪个?”。我早就喜欢上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很想得到它。我正要说要哪个最红最大的,妹妹抢在我前面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妈妈听了,瞪着妹妹训斥到:“好孩子不能老想着自己,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于是妈妈给我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听了心里一动,改口说:“妈妈,把两个大的给爷爷奶奶其他四个分给爸爸妈妈哥哥妹妹,我就不吃了”。说着就把两个大的苹果送给了爷爷奶奶。听了这话,妈妈很高兴,她亲吻了一下我的脸蛋,直夸我又乖又懂事。爷爷做为奖励,又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了我妹妹哭了,奶奶把她手里的大苹果给了妹妹。从那以后我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学会了撒谎或哭闹接着又学会了打、偷、抢,我不择手段的去获得想要的东西因此犯下了滔天罪行,使我锒铛入狱,我恨我的妈妈。 那位政界著名人士的信是这样写的: 在我刚过六岁,大年初一吃过午饭,妈妈拿了三个苹果放在桌子上,它们红通通的个头大小不一妈妈说:“过年了分给你们兄弟仨每人一个苹果”。我和哥弟都想得到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妈妈用手举起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她告诉我们:“这是个最红最大最好吃的苹果,你们都想要它,好吧,现在你们来比赛打扫卫生,一人洗碗,一人扫地,一人抹桌子,看谁的活干得又快又好,这个苹果就属于谁的我们兄弟三人开始比赛打扫卫生,我想要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于是就全力以赴,争取比哥弟干得好,后来我赢得了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母亲让我懂得了一个简单也很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要力争上游。因此我很感激母亲。我认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母亲,你可以教他一次撒谎成为罪犯,也可以把他教育成诚实的、力争上游的人。孩子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母亲手中。两位母亲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愿教育好孩子,但不同的教育方法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第一个母亲也许认为自己是在努力教育孩子建立起互相礼让的兄弟之情,但是却造成了这样的恶果,让纯真的孩子通过说慌得到奖励而洋洋自得,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日后扭曲的人生道路。而第二个母亲的教育方法是,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美好的东西。这样就替孩子将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位母亲说的好:“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 有这样一个案例,德国有一个牧师叫卡尔威特,他52岁时得了一个儿子,儿子出生时,四肢抽搐,呼吸急促,明显先天不足。婴儿时期反映相当迟钝,显得极为痴呆。邻居都认为孩子是白痴,背地里为孩子的未来犯愁。卡尔威特虽然也很悲伤,但他没有绝望,他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孩子以良好的教育。他认为: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从孩子出生到五.六岁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别说出生就具有非凡天赋的孩子。既是仅具备一般天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卡尔威特制订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计划,决心将孩子培养成为非凡的人。妻子也不赞成他白费气力,绝望的说:“这样的傻孩子再教育也不会有啥出息”。当时的教育家们得知此情后更是嗤之以鼻。但卡尔威特坚定不移,执着的实施着自己的教育计划,给孩子以极大的爱。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就能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考入来比锡大学,10岁考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14岁就被授于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23岁发表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世界权威。他的一生都在德国著名大学里任教,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学到83岁逝世为止。 老卡尔威特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用大量的事实证实了他的早期教育观点,并总结出了儿童教育潜能递减法则即:假若儿童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如果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既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80度能力的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成为力的60度能力的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潜再能力实现就越少。 后来,有两个实例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卡尔威特的潜能递减法则。在英国有一位伯爵叫司各特,儿子出生后,夫妇俩非常高兴,几个月大时就带儿子出海旅行。行之非洲海岸,遇到大风暴,船被巨浪打翻,全船的人都遇难,只有司各特夫妇和儿子紧紧抱着一块木板,被巨浪打上了一个海岛。那是个无人的荒岛,岛上长满了热带丛林。司各特夫妇很快染病死亡,只留下孤零零的小司各特。后来一群大猩猩收养了他。小司各特就跟着这般大猩猩父母成长。20多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偶尔在那里抛锚,人们在岛上发现了小司各特,他已经长成一位强壮的青年,跟一群大猩猩在一起,像大猩猩那样在树林里攀爬跳跃,在树枝间荡来荡去。他不会用两条腿走路,也不会一句人类的语言。人们将他带回英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也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科学家们像教婴儿那样教导小司各特,力求他学会人的各种能力,以便他能够重归人类社会。他们花了十年工夫,小司各特终于学会了穿衣服,用腿行走。虽然,他还是更喜欢爬行,始终也不能说一句连贯的句子来,要表达的时候,他习惯像大猩猩那样吼叫。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习语言的发达期是在幼儿时期,小司各特已经二十多岁了,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他的这种能力就永远消失了。 还有一例,印度的“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噙去,由狼抚养长大。在七、八岁时回到人类社会时,智力相当低下,经过六年培养,才会直立行走,七年学会45个单词,17岁才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水平。 近代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对早期教育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1937年,奥地利的动物行为学家劳伦斯,首次在早熟鸟中发现了刚出生的雏鸟,存在着追随第一眼看到运动物体的先天倾向。就是刚出生的雏鸟看见狗跑,它就跟着狗跑,看见人跑它就跟着人跑。劳伦斯把这一现象叫“印刻反应”,而这一现象只存在于小鸟刚出生后的一个特定时间内,超过这个临界期就不能形成特定的行为。劳伦斯这一发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科学家们试图在人的身上发现“印刻反应”或临界期,近年来通称敏感期 。 后来又有科学家研究出小鸡追随母亲能力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4天之内,如果在这期间不让小鸡追随母鸡,那么这种能力就永远的不追随母鸡了。小鸡辨别母亲声音能力的敏感期在出生后8天之内,如果这段时间不让小鸡听到母鸡的声音,那么这种能力就永远枯死了。 1962年,科学家勒司特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一个人生活的早期,如果缺乏感觉刺激,将对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1964年,美国的心理家布卢母发表的人类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研究报告指出:人的智力成熟从出生到4岁发展到40%,4岁到8岁再发展30%,8岁以后发展剩下的30%。如果儿童在这非常重要的早期岁月中得不到理想的刺激,他们的学习能力就受到严重妨碍。 生理学研究得知:新生儿脑重390克,相当于成人的三分之一,9个月增加到660克,3岁约为900至1011克,7岁1280克,9岁1350克,12岁1400克达到成人脑重。 196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脑与人的 行为报告指出:人的大脑6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90%,余下的10%是在以后10年成长的,脑电图表明,幼儿到3岁便具备了成人的全部特征。 儿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4到5个月婴儿是辨别生人熟人的关键时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2岁到入小学前是掌握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1至4岁是智力发展的加速期。意大利早期教育家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所研究,总结出了幼儿敏感期表秩序敏感期24岁 细节敏感期1.5-3岁手的敏感期1-3.5岁 行走的敏感期1-2岁语言的敏感期出生后 数学的敏感期4岁以后8周8岁 社交的敏感期3-6岁文字的敏感期 感觉的敏感期0-5岁(书写和阅读)0-4岁以后 动作的敏感期0-6岁音乐的敏感期0-4岁以后 书写的敏感期3.5-4.5岁阅读的敏感期4.5-5.5岁 工作的敏感期0-3岁以后文化学习的敏感期3-6岁 学习生活规范社会礼仪的敏感期(对人对事)2.5-4岁敏感期是幼儿的学习关键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父母的职责。我听到一位年轻妈妈的抱怨。婴儿生后两天,妈妈的奶水还没有下来,奶奶急了,怕饿坏了小孙子,就用奶瓶喂糖水喂奶粉,可等妈妈奶水下来后,不管怎样努力,婴儿就是不吃母乳。妈妈伤心透了,伟大的母爱使不上了,而且每月还要花几百元钱买奶粉。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大致可分五个阶段:学龄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在这漫长的人生教育里程中,学前教育直关重要,它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如果放弃教育、忽视教育或教育失误,到了小学.中学或成人以后,你再努力,千言万语他听不尽,千方百计也使不上。你的天才孩子可能就变成令你伤心的孩子。中央电视台10套人物栏目有一则报道: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病专家、心理学专家杨玉信开办了一个网瘾治疗中心,在一次心理课讲堂上的一幕让我记忆忧新。约有百余名网瘾患者及其家长听课,杨玉信提出一个问题:“怨恨你的爸爸妈妈,想杀死你爸爸妈妈的请举手”,哗,很多人举起了手。杨玉信惊疑,又重复说:“我是说怨恨你的爸爸妈妈,想杀死你爸爸妈妈的,请站起来,”唰,又都站了起来。镜头转向家长,有的哽咽,有的抽泣,有的痛哭流涕,一遍悲凉景象 。我也流下了泪,不禁想起徐力杀母事件,浙江金华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打死生他养他的母亲,被判刑12年。这桩震惊全社会的悲惨案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孩子想杀父母。悲则父母,叹则父母,怜则父母。也不知道做为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该有何感想。自古至今幼儿教育都被称之为启蒙教育,“启”则开也,“蒙”则闭也。我认为启蒙教育就是用金钥匙开启幼儿关闭的智能宝藏。如果你及早掌握这把金钥匙,全部打开孩子智能宝藏的大门,那么你的孩子就可能是天才、全才。如果稍晚,只能部分打开,你的孩子也可能是人才,如果孩子小时候你不去打开到长大了就不容易打开,你的孩子就可能成为庸才蠢材,或误入歧途。讲到这里我们回顾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讲了五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说两位妈妈,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愿,教育好孩子,但两种教育方法,得到两种结果,一种方法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成为囚犯,而另一种方法把孩子培养成杰出人才。第二个故事是卡尔威特通过早期教育,把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培养成非凡人才。第三个故事是两个好端端的孩子从小失去教育,在不良环境影响下,而成为“猩猩”和“狼孩”。第四个是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用大量的科学研究,为早期教育观点找到了科学依据。第五个故事是目前还有很多可怜父母,不辞劳苦,屎一把尿一把,把孩子抚养成人,却没成才。反而怨恨父母,有的甚至想杀死父母。各位家长听了这五个故事,有何感想,你认为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重要,很重要,还是非常重要。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孩子有八种智能需要开发,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