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技巧.doc_第1页
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技巧.doc_第2页
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技巧.doc_第3页
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技巧.doc_第4页
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技巧.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技巧【摘要】 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小学师生间的沟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恐惧、自信心下降等不良结果。我们通过对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障碍存在的原因,以及围绕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试图提出相应的沟通技巧。【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学生;沟通前言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人,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正如史爱华在试论班主任人际交往艺术中有这样的阐释:“班主任与学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主导与主体,兄长、朋友、知己的关系。” 史爱华.试论班主任人际交往艺术J.普教研究1995年第5期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而表达能力更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备的技能之一。对班主任语言的研究从探讨班主任语言的功能到班主任使用各种教育语言,包括表扬语、批评语、说服语等等的原则和技巧;再有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班主任语言的语用原则及其策略;另外班主任的语言艺术也是研究的一个关注点。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我们越发感到班 主任与学生的良好交往是完善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多样,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意图、方式、频率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中,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质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也是很有意义的。所谓沟通的有效性即是沟通的意图有没有达成。在马丽编著的沟通的艺术一书中说道“真正的沟通是信息的被接受,而不只是一种意图。通常人们在交往时更多的考虑的是自身的意图,而忽略所传递的信息是否能够被他人所接受,这样就影响了交流的效果”。 马丽编著.沟通的艺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书中所言为笔者研究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提供的一个突破口,本文拟结合沟通情境以及对象的特殊性来分析如何才能让沟通所要传递的信息更具可接受性。另外,本文中拟定的沟通主体是小学的班主任。所谓沟通主体是指有目的地对沟通客体施加影响的个人和团体。即研究小学的班主任是如何有目的的对学生施加影响。在这个施加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尝试找到一些解决的对策。1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形式与特点沟通,即communicate,最早来源于拉丁语。目前,对沟通一词的理解是指人们在态度、信仰或行为上寻求某种变化的相互交往的过程,即通过人们所理解的言语与非言语的手段,发出或者接受信息,创造被人们共用的意识,达到控制自己、他人和环境的目的。沟通是一切社会关系赖以形成的基础。对沟通的定义,学者们各抒己见。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S.默尔斯.有效沟通(第五版)M.李亚昆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1.1.共享说:强调沟通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如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1.2.交流说:强调沟通是有来有往的、双向的活动。如美国学者霍本认为:“沟通即用言语交流思想。”1.3.影响(劝服)说:强调沟通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如美国学者露西和彼得森认为:“沟通这一概念,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1.4.符号(信息)说:强调沟通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认为:“所谓沟通,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的主要形式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递。”综合各种研究成果,从一般意义上讲沟通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主体间,用任何形式或方法,进行传递、交换或分享信息的过程。有效沟通必须具有三个要素:目标:沟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信息、情感与认知;达成协议。笔者认为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相互交流思想、分享信息、解决问题、传递情感的过程,以获得思想或意见的一致以及感情的共鸣。沟通的对象、形式、内容、意图十分多样复杂,这就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有效性。在小学中,学生与班主任的沟通是最普遍的,涉及到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沟通的形式也是复杂多样的。下面是笔者对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形式与特点的简要概括和分析。1.4.1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形式小学班主任与学生除了在教与学的课堂上沟通之外,沟通的形式还有很多种。具体说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4.1.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所谓的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在小学中具体表现为班会、晨会、团会、周会、民主决议等。而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组织系统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像班主任与个别学生交谈、课间传达一个信息等。1.4.1.2.个别沟通与群体沟通。在晨会、班会、周会、团会、民主决议等这些班级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一般是班主任个体对学生群体的方式进行的。个别沟通是指班主任与单个学生的沟通。1.4.1.3.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而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面部表情、注视、手势、体态和语气语调等方式传递和接受非语词信息的加工过程。对于非语言沟通的理解,一类比较被认同的观点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克提出的,他将非语言沟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归为非语言符号。“常用的非语言符号有三类:动态无声的、静态无声的和有声的(克特W巴克,1984):一、动态无声的非语言符号主要是指点头、姿势、微笑、皱眉、抚摸、拥抱、脚摇摆以及其他触摸行为等无声动作,这一类是人们用来进行非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类,也被称为身势行为。二、静态无声的非语言符号则是指在沟通中个人身体站、坐、蹲或倚的姿势,人与人之间保持的距离,个人的呼吸,身体的气味等,这一类也是非语言沟通的常见形式。三、有声的非语言符号亦称为类语言,指有声的但非语言性的各种动作,用什么音调,强调什么词,说得响不响,说的快与慢,如沟通者用笑声、叹气、呻吟或其它声音变调的方法,伴随着言语帮助向对方输送某种意义。” 克特W巴克主编. 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类言语信号与言语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因此在本研究中将这个因素与语言沟通放在一起讨论。较之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沟通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传递和反馈,肢体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也有特别的功能,表现在:对语言进行重复、对语言进行否定、对语言进行替代、对言语信息进行强调、给予补充和修饰、调节沟通的方向和氛围。非语言沟通在学校沟通中也是被广泛运用的,同时也很大的影响着沟通的质量。1.4.2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特点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不仅是指知识的交换、信息的传递,还是情感、价值观、态度、思想等等的交流。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通过沟通了解彼此的心理需求,在工作中寻求协作。一方面,班主任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做到语言中藏温暖,行动中透真情。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充分表现出沟通的积极性,理解班主任的工作,积极配合,及时的表达自己的心声。求得师生双方能够有情感的共鸣。即所谓的“共情”是有效沟通的核心。从沟通的要素来分析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4.2.1沟通意图的复杂性。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出于不同的目的的。将各种意图归纳起来大致包括:礼貌问候、告知事项、请求帮助、劝导建议、教育管理、联络感情、倾诉心声等。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交换,还将要揣摩学生的需要,预测学生的反应,设想沟通的结果。1.4.2.2沟通渠道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渠道越来越多,这些媒介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师生的亲睐。QQ、博客、手机、电话这些聊天工具也为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带来了便利。当然,渠道的增多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从另一层面上讲,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主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形式之一,语音、语调,语言的针对性、合理性都将影响沟通的质量。非语言在多数情况下是人的内心自然情感的真实流露,对了解真实情况也很有帮助。1.4.2.3沟通时会出现沟通的障碍的普遍性。由于师生之间的角色差异,观念、认知、立场的差异等等因素导致信息沟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干扰、失真或者被迫停止。要实现有效沟通,必须学会移情的方式,耐心的了解对方的动机和目的,做出积极的沟通反馈。这就需要,首先,沟通的主体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沟通客体能确切理解;其次,主体要重视客体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免除不必要的误解。两者缺一不可。2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现状的调查分析小学班主任与学生能否有效沟通对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师生心理健康都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目前在小学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又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沟通的质量呢?本部分以本人所在的实习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一步的探究。2.1学生的调查结果学生问卷共发放90份,低、中、高年级各3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89份,其中低年级29份、中年级30份、高年级30份。另外、调查对象中低年级男生16,女生13;中年级男生20,女生10;高年级男生11,女生19。问卷具体的统计结果如下:表一:你觉得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是否愉快?很愉快比较愉快不愉快说不清低年级男生人数9133占男生总数的%56.256.2518.7518.75女生人数7006占女生人数的%53.850046.15总计16139占总人数的%55.173.4510.3431.03中年级男生人数13700占男生总数的%653500女生人数7201占女生人数的%7020010总计20901占总人数的%66.673003.33高年级男生人数7301占男生人数的%63.6427.2709.09女生人数11800占女生人数的%57.8942.1100总计181101占总人数的%6036.6703.33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每个年级都达到了半数以上,中年级和高年级没有学生不满意学校生活,只有少数表示说不清楚,有点犹豫。在低年级中有10.34%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学校生活,另外,有31.0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在适应学校生活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学生并没有完全适应。从男女性别上区分,并没有很大的差异。表二:您认为班主任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吗?能不能低年级男生人数142占男生总数的%87.512.5女生人数112占女生人数的%84.6215.38总计254占总人数的%86.2113.79中年级 男生人数191占男生总数的%955女生人数91占女生人数的%9010总计282占总人数的%93.336.67高年级男生人数101占男生人数的%90.919.09女生人数127占女生人数的%63.1636.84总计228占总人数的%73.3326.67班主任能否平等的对待的学生,是学生树立自尊,培养自信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渴望人格上与教师平等,更渴望教师像朋友一样与自己沟通,从总体上来说,学生普遍还是认为教师能够公平的对待他们的,低年级占到了86.21%,中年级占到了93.33%,高年级占到了73.33%。另外,从表格的数据中也可以发现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比低中年级的学生比较不相信教师能公平的对他们。其中高年级的数据中还表示男女生对这个问题所持的意见有较大差异。男生中90.91%认为能,而女生中只有63.16%。说明师生平等的信念越来越广泛。表三:当你遇到烦恼时,你最想求助?班主任同学或朋友父母其他低年级男生人数2761占男生总数的%12.543.7537.56.25女生人数5602占女生人数的%38.4646.15015.38总计71363占总人数的%24.1444.8320.6910.34中年级男生人数41141占男生总数的%2055205女生人数1450占女生人数的%1040500总计51591占总人数的%16.6750303.33高年级男生人数1721占男生人数的%9.0963.6418.189.09女生人数61210占女生人数的%31.5863.165.260总计71931占总人数的%23.3363.33103.33生活中无论是谁都会遇到不顺或不开心的事,每当这些时候总希望有人能够帮助或陪伴自己。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只有低年级只有24.14%,中年级的只有16.67%,高年级的只有23.33%的学生回答会求助自己的班主任。这个统计结果不得不让人深思,学生观每天与班主任相处的时间那么长,可是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是很远,如何拉近这个距离是值得思考的。表四:班主任是否经常找您进行思想交流经常有时偶尔低年级男生人数259占男生总数的%12.531.2556.25女生人数058占女生人数的%038.4661.54总计21017占总人数的%6.9034.4858.62中年级男生人数3116占男生总数的%155530女生人数055占女生人数的%05050总计31611占总人数的%1053.3336.67高年级男生人数164占男生人数的%9.0954.5536.36女生人数2512占女生人数的%10.5326.3263.16总计31116占总人数的%1036.6753.33 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能够增进相互的了解,但是从结果中表示在低年级学生中的58.62%的学生与教师偶尔有交谈,中年级有53.33%的学生有时与教师交谈,高年级也是53.33%的学生与教师偶尔才有交谈。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交谈机会比较少,因此很难真正了解学生,不了解就更难去理解了。师生之间经常接触才能增进感情,建立和谐的关系。表五:班主任通常是在学生哪方面有问题时找学生谈话?学习成绩纪律心理或情感其它低年级男生人数14101占男生总数的%87.56.2506.25女生人数12100占女生人数的%92.317.6900总计26201占总人数的%89.666.9003.33中年级男生人数5753占男生总数的%25352515女生人数3502占女生人数的%3050020总计81255占总人数的%26.674016.6716.67高年级男生人数3224占男生人数的%27.2718.1818.1836.36女生人数7453占女生人数的%36.8421.0526.3215.80总计10677占总人数的%33.332023.3323.33从结果统计来看,低年级因为学习成绩而和班主任谈话的占89.66%,剩下的少数是纪律或其它原因。中年级因为学习成绩而和班主任谈话的占26.67%,40%因为纪律问题,心理或情感问题的占16.67%,其它因素也占16.67。高年级的因为学习成绩问题的占33.33%,纪律的占20%,心理或情感的占23.33%,其它也占到23.33%。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内容的侧重点有所差别,另外,也可以看到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仍然较为忽视。表六:你认为班主任了解你的心理需要和兴趣吗?了解不了解低年级男生人数133占男生总数的%81.2518.75女生人数130占女生人数的%1000总计263占总人数的%89.6610.34中年级男生人数137占男生总数的%6535女生人数73占女生人数的%7030总计2010占总人数的%66.6733.33高年级男生人数83占男生人数的%72.7327.27女生人数109占女生人数的%52.6347.37总计1812占总人数的%6040善于与学生沟通的班主任一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低年级的89.665的学生都认为教师了解,中年级的有66.67%的学生认为教师了解的,高年级只有60%的学生认为教师了解,可以看到年级增长,学生认为教师了解自己的人数反而减少了。另外,在高年级中,男女生的观点差异较大。表七:当你因犯错误而不安时,得到的通常是班主任宽容的目光严厉的斥责耐心的讲道理其它低年级男生人数4651占男生总数的%2537.531.256.25女生人数0256占女生人数的%015.3838.4646.15总计48107占总人数的%13.7927.5934.4824.14中年级男生人数40160占男生总数的%200800女生人数2080占女生人数的%200800总计60240占总人数的%200800高年级男生人数5141占男生人数的%45.459.0936.369.09女生人数5482占女生人数的%26.3221.0572.7310.53总计105123占总人数的%33.3316.674010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直接影响到师生互动的质量,师生互动的质量决定教育效能的高低。每个年级三四成的人认为是耐心的讲道理,其余的各占两三成。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仍是传统的“诲人不倦”式的,不去考虑被“诲”的学生倦不倦?可见教师在沟通方式方法上也存在问题。表八:你希望与班主任沟通的地点是在教室办公室操场或回家的路上其它低年级男生人数3553占男生总数的%18.7531.2531.2518.75女生人数1255占女生人数的%7.6915.3838.4638.36总计47108占总人数的%13.7924.1434.4827.59中年级男生人数9290占男生总数的%4510450女生人数5230占女生人数的%5020300总计144120占总人数的%46.6713.33400高年级男生人数2333占男生人数的%18.1827.2727.2727.27女生人数1297占女生人数的%5.2610.5347.3736.84总计351210占总人数的%1016.674033.33师生沟通的情境会直接影响沟通的有效性。若是师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沟通,学生会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老师。如办公室这样的场合容易使学生紧张,从而产生逆反或敌对心理。低年级的学生中34.48%的学生希望在操场或者回家的路上。中年级的学生中40%的也选择操场或回家的路上,高年级的40%的也希望在操场或回家的路上。可见学生都是比较希望在非正式的场合和教师进行沟通。在低年级中还有38.36%的选择其他,并且学生填写了超市、菜场等一些场合。可见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希望和老师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交流。很少有学生喜欢在教师办公室的,可见学生不喜欢正式严肃的环境。2.2 班主任的调查结果班主任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其中,依据学科来分,语文老师有25人,占54.35%,数学老师16人,占34.78%,英语老师5人,占10.87%。依据性别来分,男老师20人,占43.48%,女教师26人,占56.52%。依据班主任担任的年限的年限来分,1-5年的有14人,占30.34%,6-10年的8人,占17.39%,11-20年的有7人,占15.22%,20年以上的17人,占36.96%。按担任的年级来分,低年级任教的有14人,占30.43%,中年级任教的有17人,占36.96%,高年级任教的有15人,占32.61%。以上是调查对象教师部分的自然情况分析。下面是具体的问卷结果。表九:班主任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担任班主任年限性别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1-5年男000330020000女2021010000006-10年男000030000000女00021200000011-20年男010210000000女10020000000020年以上男110120000000女300710100000小计72218113120000合计113230%23.9168.576.520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源于有效的沟通。班主任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能够直接反映出师生沟通的质量。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有23.91%的感到非常满意,68.57%的老师感到比较满意,而6.52%的是不满意的。虽然数据显示班主任还是满意师生的关系的。但是不是就说明师生之间的沟通就不存在问题,这还不可以一概论之。表十:弱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经常有时偶尔没有担任班主任年限性别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1-5年男120210020000女1022010000006-10年男010010010000女00130100000011-20年男020100000000女20001001000020年以上男030200100000女500300210000小计9831332350000总计201880%43.4839.1317.390在课堂上不乏存在一些所谓的弱势群体,比如认知障碍、心理疾病、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等。这些学生能否参与到课堂也能从一个侧面表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面。有43.48%的教师认为经常,有的为39.13%,偶尔的有17.39%。问题学生的参与度还是不够理想的。这些学生本身在家就比较缺乏关爱,就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表十一:班主任下课时间用在哪项较多批改作业与学生沟通应付各项检查处理班级事务担任班主任年限性别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1-5年男240000110000女3020010000006-10年男010010010000女21100000100011-20年男200020000000女11000010000020年以上男230000000000女710100100200小计19113131321200总计33562%71.7410.8713.044.35除了在课堂上的沟通之外,班主任与学生的很多交流接触都集中在课外,课外缺少接触的话,就很难有有效的沟通了。可以看到71.74%的在批改作业,只有10.87%是学生沟通,13.04%在忙于各项检查,4.35%忙于处理班级事物。从中可以发现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时间很少,大多数的教师在课后忙于批改和处理各项检查,很少是较多时间用在与学生的沟通上的。说明教师还是把提高学生的学业放在首位,虽然班主任与学生的互动较多,但可能还是集中在为了作业或检查常规上。表十二: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内容的排序问题数值排序学习1心理或情感2纪律3思想4其它5班主任经常会因为什么问题而找学生谈话呢?从上面的排序中我们应该能够看到集中在学习和纪律这块,班主任更多关注的还是学生的认知,而比较忽视情感和学生的思想。 表十三: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时会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的情况经常有时偶尔从不担任班主任年限性别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1-5年男010320020000女1020012000006-10年男020010000000女11110100000011-20年男110110000000女20001000000020年以上男230000000000女600410100000小计1383962320000总计241750%52.1736.9610.870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要扮演好这个角色,离不开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如果教师对学生了解,相信学生,对学生怀抱期待,那么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52.17%认为是经常,36.96%是有时,10.87%是偶尔。多数班主任意识到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但还是有不少教师放不下教师的架子,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不容亲近。 表十四:教师决策中的民主性与学生商量着做按自己的想法做尊重学生的选择很少与学生商量着做,因为他们还小担任班主任年限性别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1-5年男010210110020女2010011010006-10年男020000010000女11100010100011-20年男010200010000女11000010000020年以上男120000100010女810100200000小计1392511732030合计247123%52.1715.2226.096.52班主任在工作的时候能否走进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倾听学生的意见是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从调查结果显示有52.17%会和学生商量着做,有15.22%还是按自己的想法做,有26.09%表示尊重学生的选择,但还有6.52%的认为学生还小,没有可商量性。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小部分的教师不能做到民主、平等和尊重,喜欢独断专制。 表十五:班主任向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情况经常有时偶尔从不担任班主任年限性别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1-5年男000110230010女2001000020016-10年男010020000000女00010201000011-20年男010110100000女20001000000020年以后男020010200000女300710200000小计7401172742011合计1120132%23.9143.4828.264.35班主任也是人,也会有何种复杂的心情变化。但有很多时候教师会认为如果自己向学生表露心情,会削减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很多时候会选择可以的掩饰自己的内心。其实教师如果能以一种坦诚相待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也会真实的感受到其实老师也和他们一样,有欢喜,有烦恼、有怨气等等,能和学生直接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到23.91%会经常,43.48%表示有时,28.26%的是偶尔,而4.35%是从不。可以发现班主任在更多的时候还是会选择掩盖“真实”的自己。表十六:影响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因素排序影响因素数值排序工作压力大1沟通方法不当2班额大3教师错误的学生观4家长不理解5沟通技巧欠缺6当今学生难沟通7影响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因素中工作压力大和沟通方法不当被认为是最多的因素,另外班额大也是一个因素。其实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涉及到的面很广。教师本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等,提醒着对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问题不能简单的看待。作为教师,应该要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一点。3 对当今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及原因分析3.1 班主任与学生个体沟通的频率小班主任与学生个体的进一步接触多数需要占用课后的时间。但班主任课余时间与学生沟通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课后,有71.74%的班主任在批改作业,有10.87%是与学生沟通,13.04%在忙于各项检查,4.35%忙于处理班级事物。通过调查发现班主任在课下大量的时间用在批改和应付检查上,而很少有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仅有少部分班主任会在课后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从学生问卷的分析来看,班主任找学生进行思想思想交流的情况表示:在低年级学生中的58.62%的学生与教师偶尔有交谈,中年级有53.33%的学生有时与教师交谈,高年级也是53.33%的学生与教师偶尔才有交谈。可以看出,学生能够与班主任交谈机会比较少,因此班主任很难真正了解学生,不了解就更难去谈理解了。当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会较多的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继而造成对学生的误解。被误解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调查显示:学生被班主任误解时常产生如下一些想法,如:学生A::心里很难受,想跟老师解释清楚,但又不敢。希望老师能够了解自己。学生B:觉得很委屈,为什么老师不了解清楚呢?学生C:想为自己解释又怕老师,怕受到老师更严厉的批评。再看看学生写给老师的心里话:学生A:希望班主任能够温柔一点。学生B:希望班主任能够在没课的时候一起玩。学生C:希望班主任能够不要冤枉人。看到问卷上的这些回答,相信作为班主任都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班主任多是忙于各项的作业与班级的琐事以及应对各项检查,无暇与学生坐下来细细的沟通。在学校中经常可以听到班主任抱怨工作太繁忙,至于安排时间和学生个体进行深度的沟通更显得力不从心。学生经常不满老师不了解自己,老师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他们的期望。从班主任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班主任认为影响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最多因素就是工作的压力太大。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相对来说是比较繁重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学生经常性的沟通。多数班主任认为学生在学业上无大问题,无违反纪律的事就不需要进行沟通。师生之间接触的时间减少,了解也就减少了,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或者和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误解或摩擦。班主任不主动找学生沟通,学生也很难主动去亲近自己的老师,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变得疏远了。班主任的工作事务繁忙,压力大是事实。但是从主观上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关心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班主任的责任。班主任与学生个体沟通的频率小说明了班主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应该扮演的主体角色,应该积极主动的与学生沟通。3.2班主任与学生个体沟通机率的不均衡性所谓“机率的不均衡性”是指每个学生得到与班主任沟通的机会是不均等的,甚至差异很大。从班主任问卷中弱势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有43.48%的认为经常,有的占39.13%,偶尔的有17.39%。所谓“弱势群体学生”,是指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业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其在学校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群体。 杨永欣 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现状及对策J.理论学习,2003年第1期包括认知障碍、心理问题、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另外笔者认为也包括班级中部分处于中间状的学生,成绩一般,平时默默无闻,有没有什么特长引不起老师注意的,也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这些学生的参与度还是不够理想的。这些学生本身就比较缺乏关爱,就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另外,在学校中普遍的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班主任比较喜欢自己班上那些得力的好帮手,而那些好帮手也往往是成绩也比较好的。因为学习成绩好或者某项才能特别显著,班主任会认为这个学生其他方面也会很好。反之,比如面对一些差生时,经常能听见班主任这样的评价“你真的是什么都干不好”“你怎么总是怎样怎样”,其实可能那是这个差生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但是因为可能差生的表现在班主任的心目中留下了一个刻板的印象。心理学家分析人在评价或认识一项事情或者一个人时容易受“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等的影响。首因效应是指人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干扰。而晕轮效应是指从这个事情或人的其他特征来推断出另外的特性。在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之中也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从另个问题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学生认为班主任能否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从总体上来说,学生普遍还是认为班主任能够公平的对待他们的,低年级占到了86.21%,中年级占到了93.33%,高年级占到了73.33%。但从数据中也可以发现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比低中年级的学生比较不相信班主任能公平的对他们。其中高年级的数据中还表示男女生对这个问题所持的意见有较大差异。男生中90.91%认为能,而女生中只有63.16%。值得高兴的是师生平等的信念越来越广泛。但也不难看到还是存在问题的,部分处于比较弱势的学生与班主任的接触还是比较少的。3.3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较多的关注学生的认知问题,忽视情感问题班主任问卷中提到班主任在课下与学生沟通的问题主要包括那些。从结果的排序来看主要集中在学习和纪律这两大部分。这表明班主任在沟通的时候还是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问卷中也可以看到低年级因为学习成绩而和班主任谈话的占89.66%,剩下的少数是纪律或其它原因。中年级因为学习成绩而和班主任谈话的占26.67%,40%因为纪律问题,心理或情感问题的占16.67%,其它因素也占16.67%。高年级的因为学习成绩问题与班主任的沟通的占33.33%,纪律的占20%,心理或情感的占23.33%,其它也占到23.33%。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内容的侧重点有所差别。另外,也可以看到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仍然较为班主任所忽视。另外从学生问卷的另一项调查中也可以看到。班主任是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低年级的89.665的学生都认为班主任了解,中年级的有66.67%的学生认为了解的,高年级只有60%的学生认为了解,可以看到随着年级增长,学生认为教师了解自己的人数反而减少了。另外,在高年级中,男女生的观点差异较大。这部分问题的出现也有其特定的原因。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比较特殊的。要达到班主任与学生人际交往的和谐并不容易,多数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会选择优先发展工作关系。学生成绩好不好,知识的掌握程度仍旧是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的存在可能与班主任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认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还是考试成绩。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情感是人际联系的纽带,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情感的需要,在沟通中情感表达是必要的。师生之间的关系除了工作关系之外更多是一种心理关系。学生相信老师,老师尊重学生。过于重视知识的传递,不关注学生快乐与否,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的,自然也会影响班主任与学生有很好的沟通。3.4 班主任在与小学生沟通中采用的方式不当学生问卷中问到:“你因错误不安时看到的是班主任何种表情” 每个年级三四成的人认为是耐心的讲道理,其余的各占两三成。可以看出,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仍是传统的“诲人不倦”式的,不去考虑被“诲”的学生倦不倦?可见教师在沟通方式方法上也存在问题。另外,从班主任的问卷中也可以看到班主任认为影响师生之间沟通的第二大因素即是沟通方法的不当。从对班主任的问卷中了解到班主任认为的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中很多建议与学生进行个别的交谈,说明还是很多班主任愿意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因此班主任的沟通语言就很值得注意。但是在校园中还是不乏一些语言暴力。我们在网络搜集资料中常常会发现此类案例。如,网络中整理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几种错误语言。“白吃了十几年的饭,一点也不知道害臊”“你和某某同学相比,不知道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你早晚是要被关进去的”“全校再也找不到像你这样的学生”“不愿听我的课就请马上站到角落去”“这节课被他搅和得上不成了,大家看咋办”“我要制服不了你这样的学生,我就不当这个老师了”“走,去校长办公室”“我走,这节课就让你来给大家上吧,反正你什么都行”像这样的话还是会时不时的在纯净的校园上空飘荡的。虽然班主任的普遍素质在提高,但是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还是会出现各种不合适的表达。有学者将这些错误的语言表达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挑战式、告状式、比较式、预言式、结论式、挖苦式、孤立式、记账式、驱逐式和罢课式。在学校中,可以经常听见班主任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最好”怎么做,“不要”做什么等等。有些班主任喜欢发号施令,认为学生是自己命令的服从者,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其实,学生更希望听到的是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俗话说暖语似春风催人进,冷语似尖刀逼人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的自我实现的是在得到归属感和爱还有尊重的基础之上的。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期待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了解学生的内心是沟通的前提。错误沟通语言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有下面的因素:首先,班主任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的能力相对来讲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具体的情境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做出合适的表述还是比较困难的。从班主任的问卷结果似乎可以看到问题存在的一些原因。从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时会不会从学生那里获得知识和信息可以发现有52.17%是经常,36.96%是有时,10.87%是偶尔。一半的班主任意识到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但是还有不少班主任放不下教师的架子,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不容亲近。另外,班主任在工作的时候能否走进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倾听学生的意见是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调查结果显示有52.17%会和学生商量着做,有15.22%还是按自己的想法做,有26.09%表示尊重学生的选择,但还有6.52%的认为学生还小,没有可商量性。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小部分的班主任是不能做到民主、平等和尊重的,喜欢独断专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是处在高高在上的位子,因而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往往是一种上对下或者单向的沟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兴起,对教育的重新定义和审视,教师与学生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