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七章 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七章 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七章 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七章 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第一节中药处方一 处方的意义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 助理 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 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 调配 核对 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二 处方的格式中药处方由三部分构成1 前记 医疗机构名称 费别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 住院病历号 科别 病区和床位号 中医临床诊断及开具日期等 2 正文 Rp或R Recipe 药品名称 数量 用量 用法 剂型规格3 后记 医师签名 药品金额 审核 调配 核对 发药药师签名 三 处方的常用术语 一 与药名有关的术语1 炮制类 酒蒸大黄 蜜炙麻黄 炒山药 2 修治类 远志去心 山茱萸去核 乌梢蛇去头和鳞片 3 产地类 怀山药 田三七 东阿胶 杭白芍 广藿香 江枳壳 4 品质类 明天麻 子黄芩 左牡蛎 左秦艽 金毛狗脊 鹅枳实 马蹄决明 九孔石决明 5 采时 新陈类 绵茵陈 陈香橼 陈皮 嫩桂枝 鲜芦根 鲜茅根 霜桑叶 6 颜色 气味类 紫丹参 香白芷 苦杏仁 二 与调剂有关的术语1 中药调剂2 饮片用量3 饮片常规用量 4 脚注 四部分内容 特殊调剂方法 保存方法 煎法 服法等 5 小包装中药饮片 新型饮片包装和调剂形式 三 与煎煮有关的术语1 脚注 单包 配方用 先煎 后下 包煎 另煎 打碎 冲服 煎汤代水 2 煎药量 儿童100 300ml 成人400 600ml 3 煎药方法 器具 砂锅 不锈钢锅 温度 100 常压 煎煮2次 四 处方调剂的流程 四查十对 第二节处方审核一 处方审核的原则和要求1 认真审核处方各项内容2 审核后认为存在不适宜 告知医师 请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 3 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 拒绝调剂 及时告知医师 并记录 4 处方一般当日有效 最长不得超过3天 5 不应擅自涂改医师处方 2015 22 处方一般当日有效 特殊情况下有效期可以延长 但是最长不得超过A 2天B 3天C 5天D 7天E 10天 二 处方审核的基本内容 一 处方规范性1 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要求 横排 上下排列整齐 调剂 煎煮的特殊要求 药品右上方 薄荷 后下 产地 炮制的特殊要求 药品名称之前 如明天麻 2 中成药处方的书写要求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 二 处方的药品名称1 饮片处方的药品名称 1 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 详见教材178页表7 1 常见的中药正名与相关别名 容易记忆的别名 字面上 正名别名相关性强 山豆根 南豆根 广豆根 五味子 五梅子 木瓜 宣木瓜 不容易记忆的别名 字面上 正名别名无联系 三七 滇七 金不换 土鳖虫 蛰虫 大血藤 红藤 血藤 活血藤 大黄 川军 生军 锦纹 将军 山茱萸 枣皮 千金子 续随子 瓜蒌 药瓜 马钱子 番木鳖 天花粉 栝楼根 甘草 国老 皮草 艾叶 冰台 炙草木蝴蝶 千张纸 云故纸 白故纸 补骨脂 破故纸 白果 银杏 豆蔻 肉果 玉果丹参 紫丹参 赤参 拳参 紫参 龙眼肉 益智 槟榔 大腹子 海南子 2016 33 处方调剂复核时 应予以纠正的错付是A 草决明服决明子B 双花付金银花C 二术付苍术 白术D 大腹子付牛蒡子E 益母草子付茺蔚子 延胡索 元胡 玄胡索 诃子 诃黎勒 青果 橄榄 莱菔子 萝卜子 牵牛子 黑丑 白丑 二丑 黑白丑 重楼 七叶一枝花 蚤休 草河车 2016 22 某女 因产后恶露不尽就诊 医师处方 当归12g 川穹9g 桃仁9g 灸甘草6g 炮姜6g 坤草15g 药师调剂时 坤草应付的是A 金钱草B 益母草C 龙胆草D 夏枯草E 豨签草 2 中药饮片的并开药名 详见教材179页表7 2 常见的并开药名 二母 知母 贝母 二乌 川乌 制草乌荆防 荆芥 防风 3 规范处方用名 2 饮片的处方应付 1 常见的处方应付实例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的 调配清炒品 如紫苏子 莱菔子 谷芽 麦芽 王不留行 酸枣仁 蔓荆子 苍耳子 牛蒡子 白芥子等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 需调配麸炒品的如僵蚕 白术 枳壳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制 调配炮制品的 如草乌 水制 川乌 水制 天南星 矾制 附子 炮制 远志 吴茱萸 厚朴 何首乌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或炒或炙 调配烫制品的如烫三甲 穿山甲 鳖甲 龟甲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煅 调配煅制品的如花蕊石 钟乳石 自然铜 金礞石 青礞石 瓦楞子等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炭 调配炭制品 干漆 炮姜 地榆 侧柏叶 蒲黄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 调配蜜炙品的如枇杷叶 马兜铃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 调配醋炙品 延胡索 京大戟 芫花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 调配盐炙品 补骨脂 益智仁 2016 56 58 A 炒焦品B 麸炒品C 清炒品D 酒炒品E 炒炭品56 处方名王不留行 调配时应付C57 处方名莱菔子 调配时应付C58 处方名积壳 调配时应付B 2016 27 某男 患鼓胀 医师处方中有京大戟 芫花 内服宜选用的炮制品是A 酒炙品B 醋炙品C 蜜炙品D 盐炙品E 姜炙品 2015 23 处方药名枇杷叶 调配应当付的是A 生品B 酒灸品C 蜜灸品D 醋灸品E 姜灸品 2015 64 65 A 煅制品B 蜜炙品C 醋制品D 盐炙品E 烫制品63 处方名益智仁 调剂时应付D解析 盐炙缩尿 证明了益智仁 生品入脾 盐炙入肾 生熟有别 用于温脾止泻 益智仁无需盐炙 生用即可 用于暖肾缩尿 则需要盐炙 以炙品为佳 64 处方名延胡索 调剂时应付C解析 延胡索 醋制后可增强止痛的作用 2016 20 处方炒三仙 焦三仙中 三仙 的组成是A 山楂 稻芽 神曲B 槟榔 麦芽 神曲C 麦芽 稻芽 谷芽D 山楂 麦芽 神曲E 仙茅 仙灵脾 仙鹤草 2 对处方注明炮制要求的 则按要求调配 酒炒品 酒黄芩 酒当归 炒焦品 焦麦芽 焦谷芽 焦山楂 焦栀子 姜制品 姜半夏 霜制品 柏子仁霜 煨制品 煨木香 三 处方的用药剂量1 饮片处方的剂量 1 内服汤剂 药液温度 温而不凉时服用 热病冷服 寒病热服 服用次数 2次 重病急病可隔4小时服药一次 服药时间 饭后服 一般药物 健胃药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 饭前服 滋补药 空腹服 驱虫药 泻下药 睡前服 安眠药 抗疟药 发作前1 2小时 2 外用汤剂 外用方法 熏蒸法 洗浸法 3 煎出量 成人400 600ml 剂 儿童100 300ml 剂 代茶饮1000ml老人 久病体弱 需控制入液量或鼻饲病人可适当浓缩至50 200ml 剂 2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1 中成药的内服用法药引 黄酒 活络丹 醒消丸 跌打丸 七厘散 姜汤 藿香正气丸 附子理中丸 淡盐水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焦三仙汤 至宝锭 鲜芦根汤 银翘解毒丸 清茶 川芎茶调散 米汤 四神丸 更衣丸 含服 速效救心丸 六神丸 西瓜霜片 2015 24 服用藿香正气丸宜选用的 药引 是A 姜汤B 米汤C 盐水D 黄酒E 芦根煎汤 正确答案 A解析 姜汤疏风解表 温中止呕 散寒止痛 开胃消食 对于健脾和胃 散寒止痛 腹痛腹泻类中成药 如藿香正气丸 附子理中丸 荆防败毒散 山楂丸等 可用生姜3 5片 水煎取汁送服 2 中成药的外用方法 调敷患处 液体辅料 具体药物 白酒 七厘散 五虎丹 醋 紫金锭 蟾酥锭 香油 黄水疮药 花椒油 四圣散 茶水 如意黄金散 蛋清 武力拔寒散 涂患处 贴患处 撒布患处 吹布患处 3 特殊剂型中成药的正确使用 滴丸 软膏剂 滴眼剂 2种药 间隔10min 眼膏剂 鼻用喷雾剂 栓剂 气雾剂 四 中药的用药禁忌1 饮片的用药禁忌 1 配伍禁忌 甘草 反海藻 京大戟 甘遂 芫花 乌头 川乌 附子 草乌 反半夏 瓜蒌 全瓜蒌 瓜蒌皮 瓜蒌仁 天花粉 贝母 川贝 浙贝 白蔹 白及 藜芦 反人参 南沙参 丹参 玄参 苦参 细辛 芍药 赤芍 白芍 硫磺畏朴硝 包括芒硝 玄明粉 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 巴豆霜 畏牵牛子 黑丑 百丑 丁香 母丁香 畏郁金 川乌 附子 草乌畏犀角 芒硝 包括玄明粉 畏三棱 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2015 25 属 十九畏 的组药是A 甘草与瓜萎B 郁金与丁香C 乌头与半夏D 海藻与京大戟E 人参与细参 正确答案 B解析 十九畏 的组药是 硫黄畏朴硝 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 川乌 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 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66 67 A 瓜蒌B 白芍C 丹参D 甘草E 乌头根据中药 十八反 65 与海藻相反的中药是D66 与半夏相反的中药是E 2 妊娠禁忌 妊娠禁用药 多为剧毒或性能峻猛的中药 凡禁用的中药绝对不能使用 中国药典 2015版一部 收载的妊娠禁用中药有 丁公藤 三棱 干漆 土鳖虫 大皂角 千金子 千金子霜 川乌 马钱子 马钱子粉 马兜铃 天山雪莲 天仙子 天仙藤 巴豆 巴豆霜 水蛭 甘遂 朱砂 全蝎 红大戟 红粉 芫花 两头尖 阿魏 京大戟 闹羊花 草乌 牵牛子 轻粉 洋金花 莪术 猪牙皂 商路 斑蝥 雄黄 黑种草子 维药 蜈蚣 罂粟壳 麝香 药虽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 但必须有相应的措施 在没有特殊需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以免发生事故 2016 26 某女 妊娠6周 胎动不安 阴道少量下血 中医辨证属冲任不固 处方 党参30g 白术10g 黄芪15g 天山雪莲6g 沙苑子20g 续断15g 桑寄生15g 阿胶15g 药师审方中发现该方有妊娠禁忌中药是A 天山雪莲B 白术C 黄芪D 续断E 沙苑子 中国药典 2015版一部 收载的妊娠慎用中药有 人工牛黄 三七 大黄 川牛膝 制川乌 小驳骨 飞扬草 王不留行 天花粉 天南星 制天南星 天然冰片 右旋龙脑 木鳖子 牛黄 牛膝 片姜黄 艾片 左旋龙脑 白附子 玄明粉 芒硝 西红花 肉桂 华山参 冰片 合成龙脑 红花 芦荟 苏木 牡丹皮 体外培育牛黄 皂矾 苦楝皮 郁李仁 虎杖 金铁锁 乳香 卷柏 制草乌 草乌叶 枳壳 枳实 禹州漏芦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桂枝 桃仁 凌霄花 益母草 通草 黄蜀葵花 常山 硫磺 番泻叶 蒲黄 漏芦 赭石 薏苡仁 瞿麦 蟾酥 2015 26 妊娠慎用的中药是A 桂枝B 麻黄C 防风D 连翘E 黄芩解析 桂枝温经通阳 孕妇慎用 故选A 3 饮食禁忌 常山忌葱 地黄 首乌忌葱 蒜 白萝卜 人参忌白萝卜 薄荷忌鳖肉 茯苓忌醋 鳖甲忌苋菜 蜜忌生葱 4 证候禁忌 体虚多汗者 忌用发汗药 麻黄 以免加重出汗而伤阴津 阳虚里寒者 忌用寒凉药 以免再伤阳生寒 阴虚内热者 慎用苦寒清热药 以免苦燥伤阴 脾胃虚寒 大便稀溏者 忌用苦寒或泻下药 以免再伤脾胃 阴虚津亏者 忌用淡渗利湿药 以免加重津液的耗伤 火热内炽和阴虚火旺者 忌用温热药 以免助热伤阴 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者 忌用破血逐瘀之品 以免加重出血 脱证神昏者 忌用香窜的开窍药 以免耗气伤正 邪实而正不虚者 忌用补虚药 以免闭门留邪 表邪未解者 忌用固表止汗药 以免妨碍发汗解表 湿热泻痢者 忌用涩肠止泻药 以免妨碍清热解毒 燥湿止痢 具体品种举例 虚喘 高血压及失眠患者 慎用麻黄 湿盛胀满 水肿患者 忌用甘草 麻疹已透及阴虚火旺者 忌用升麻 有肝功能障碍者 忌用黄药子 肾病患者 忌用马兜铃 授乳期妇女不宜大量使用麦芽 2015 27 表邪未解者忌用的中药是A 固表止汗药B 活血化瘀药C 苦寒清热药D 淡渗利湿药E 涩肠止泻药 第三节处方调配与复核一 饮片处方调配 一 饮片斗谱安排1 斗谱编排基本原则 1 常用药物应放在斗架的中上层 如黄芪 党参与甘草 当归 白芍与川芎 麦冬 天冬与北沙参 肉苁蓉 巴戟天与补骨脂 金银花 连翘与板蓝根 防风 荆芥与白芷 柴胡 葛根与升麻 砂仁 豆蔻与木香 黄芩 黄连与黄柏 厚朴 香附与延胡索 焦麦芽 焦山楂与焦神曲 酸枣仁 远志与柏子仁 苦杏仁 桔梗与桑白皮 天麻 钩藤与刺蒺藜 陈皮 枳壳与枳实 附子 干姜与肉桂 山药 泽泻与牡丹皮等等 2 按饮片质地轻重排序 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药物 多放在斗架的高层 如月季花 白梅花与佛手花 玫瑰花 玳玳花与厚朴花 地骨皮 千年健与五加皮 络石藤 青风藤与海风藤 密蒙花 谷精草与木贼草等 质地沉重的矿石 化石 贝壳类药物和易于造成污染的药物 如炭药 多放在斗架的较下层 前者如磁石 赭石与紫石英 龙骨 龙齿与牡蛎 石决明 珍珠母与瓦楞子 石膏 寒水石与海蛤壳等 后者如藕节炭 茅根炭与地榆炭 大黄炭 黄芩炭与黄柏炭 艾炭 棕榈炭与蒲黄炭 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药物 多放在斗架最低层的大药斗内 如芦根与茅根 茵陈与金钱草 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 灯心草与通草 竹茹与丝瓜络 薄荷与桑叶 荷叶与荷梗等 3 按饮片药用部位或功效排列 部位 如根 茎 皮 花 果实 种子 全草 动物 矿物等 功效 止咳平喘 理气 活血 4 同一处方中经常在配伍中同用的药物 多同放于一个斗中 如 麻黄 桂枝 酸枣仁 远志 射干 北豆根 党参 黄芪 桃仁 红花 杜仲 续断 陈皮 青皮 泽泻 猪苓 山药 薏苡仁 板蓝根 大青叶 辛夷 苍耳子 火麻仁 郁李仁 2 其他参考原则 1 属于配伍禁忌的约物 不能装于一斗或上下药斗中 十八反十九畏 2 外观形状类似的饮片 尤其是外观形状相似形状类似而功效各异的药物 不能装于一个药斗中 如山药片 天花粉片 炙甘草片 炙黄芪片 桂枝咀 桑寄生咀 天南星片 白附子片 血余炭 干漆炭 韭菜子 葱子等 3 药名相近但性味功效不同的饮片不应排在一起 如附子与白附子 藜芦 漏芦 天葵子 冬葵子 4 同一药物来源但不同部位入药且功效不同的饮片不能排在一起 如麻黄 麻黄根 5 为防止灰尘污染 宜存放在加盖的瓷罐中 熟地黄 龙眼肉 青黛 玄明粉 松花粉 乳香末 没药末 儿茶末 生蒲黄 血竭末 6 有恶劣气味的药物 不能与其他药物装在同一药斗 如阿魏 鸡屎藤 7 贵细药品 价格昂贵或稀少的中药 应设专柜存放 由专人管理 每天清点帐物 如牛黄 麝香 西红花 人参 西洋参 羚羊角 鹿茸 珍珠 冬虫夏草 海龙 海马等 8 毒性中药和麻醉中药应按照有关规定存放 必须由专柜 专锁 专账 专人管理 2016 79 81 A 黄芪B 桃仁C 鸡血藤D 血竭粉E 五味子79 不宜与苦杏仁装于一个药斗的饮片是B80 需与红花装于一个药斗的饮片是B81 宜存放于加盖容器中的饮片是D 解析 桃仁与杏仁外观性状相似的饮片 尤其是外观形状相似但功效不同的饮片 不宜排列在一起 将同一处方中经常一起配伍应用的 如 相须 相使 配伍的饮片 处方常用的 药对 药物可同放于一个斗中 如桃仁 红花等 为防止灰尘污染 有些中药不宜放在一般的药斗内 而宜存放在加盖的瓷罐中 以保持清洁卫生 如熟地黄 龙眼肉 青黛 玄明粉 松花粉 生蒲黄 乳香 没药 儿茶 血竭等 二 饮片调剂用具最传统的是戥称 戥子 其次分厘戥 盘秤 勾称 台秤 天平及字盘称 电子秤 三 药味调配每一剂质量误差控制的 5 二 中成药处方调配调配程序和注意事项1 妊娠禁用中成药 如七厘散 十滴水 华佗再造丸 麝香保心丸等 2 妊娠慎用中成药 如防风通圣丸 三黄片 龙胆泻肝丸 健胃片等 三 调配复核 一 饮片调配复核内容 二 中成药调配复核内容 第五节中药汤剂一 中药汤剂沿革1 传统汤剂2 小包装中药饮片 二 中药汤剂的煎煮 一 中药煎药操作常规 1 核对 煎煮前 2 浸泡 冷水将饮片浸泡20 30分钟 不宜使用60 以上的热水 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3 5厘米为宜 第二煎则用水量应当酌减 3 若发现煎干或煎煳 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 4 煎煮用火 应遵循 先武后文 的原则 解表药多用武火 补虚药多用文火 5 中药煎煮一般分为一煎 二煎 煎药时间 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分钟为宜 二煎药沸后煎15分钟为宜 解表药一般第一煎沸后用武火煎15分钟为宜 二煎沸后5 10分钟为宜 滋补药一般第一煎沸后煎30分钟 二煎沸后20分钟为宜 6 滤药 应榨药渣 使药液尽量滤净 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7 煎液量 成人 400 600ml 剂 儿童 100 300ml 剂 分2 3次服用 8 煎药标准 煎液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特征气味 无煳化 无焦化及其他霉烂异味 残渣无硬心 无焦化 煳化 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重量的20 9 核对发药 二 注意事项 煎药的用具 煎药可选择砂锅 也可选用较牢固的不锈钢器皿等 煎药时切忌使用铜 铁 铝制器皿 煎好的药液也应避免与这类器皿直接接触 煎药用水 可用自来水 甜井水 煎前充分浸泡 三 特殊煎药方法1 先煎 1 矿物 动物骨甲类饮片 打碎先煎20min 方可与其他药物同煎 生蛤壳 生龙骨 生龙齿 生紫石英 生寒水石 生石决明 生珍珠母 生瓦楞子 鳖甲 龟甲 鹿角霜 生磁石 生牡筋 生石膏 生赭石 自然铜等 2 某些有毒饮片 一般应先煎1 2h 含有毒成分乌头碱的生川乌 生草乌或制附子 2 后下 1 气味芳香 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 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5 10分钟入煎即可 降香 沉香 薄荷 砂仁 豆蔻 鱼腥草等 2 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碎坏饮片 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10 15分钟入煎即可 钩藤 苦杏仁 徐长卿 生大黄 番泻叶等 3 包煎 1 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包煎 以免在煎煮过程中粘煳锅底 如车前子 葶苈子 2 富含绒毛的饮片 宜包煎 如旋覆花 枇杷叶等 3 花粉等微小饮片 如蛤粉 蒲黄 海金沙 六一散等 2016 52 53 A 人参B 阿胶C 钩藤D 海金沙E 鹿角霜52 中药汤剂煎煮时 需后下的饮片是C53 中药汤剂煎煮时 需包煎的饮片是D 4 烊化 溶化 阿胶 鳖甲胶 鹿角胶 龟鹿二仙胶等5 另煎一般饮片通常需另煎30 40分钟 如人参 西洋参 西红花等 质地坚硬的贵重药 如羚羊角 水牛角应单独煎煮2 3小时 6 兑服对于液体中药 放置其他药中煎煮 往往会影响其成分 故应待其他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 再行对入服用 如黄酒 竹沥水 鲜藕汁 姜汁 梨汁 蜂蜜等 77 78 A 烊化B 兑服C 易煎D 冲服E 服汤代水77 中药处方中含有竹沥水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B78 中药处方中含有西红花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C 解析 对服 对于液体中药 放置其他药中煎煮 往往会影响其成分 故应待其他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 再对入服用 如黄酒 竹沥水 鲜藕汁 姜水 梨汁 蜂蜜等 贵重中药饮片 为使其成分充分煎出 减少其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损失 需先用另器单独煎煮取汁后 再将渣并入其他群药合煎 然后将前后煎煮的不同药液混匀后分服 如人参 西洋参 西红花等质地较疏松者 通常需另煎30 40分钟 而羚羊角 水牛角等质地坚硬者 则应单独煎煮2 3小时 7 冲服一些用量少 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的煎液冲服 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而影响药效 如雷丸 蕲蛇 羚羊角 三七 琥珀 鹿茸 紫河车 沉香 金钱白花蛇等 8 煎汤代水对于质地泡松 用量较大 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 可先煎15 25分钟 去渣取汁 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如葫芦壳 灶心土等 2016 29 某男 大便下血 血色黯淡 四肢不温 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 辩证为便血 脾胃虚寒证 医师处以黄土汤加减 方中宜煎汤代水的中药是A 阿胶B 甘草C 制附子D 灶心土E 地黄 9 用时捣碎 新增 果实种子类 由于外壳坚硬 成分不宜煎出 需 用时捣碎 如 牛蒡子 瓜蒌子 芥子 决明子 豆蔻 苦杏仁 荜茇 草豆蔻 栀子 砂仁 牵牛子 桃仁 益智仁 酸枣仁等 68 70 A 薄荷B 阿胶C 蒲黄D 鹿角霜E 人参67 先煎的中药是D解析 鹿角霜先煎有利药效发挥 68 后下的中药是A解析 薄荷气味芳香 宜后下以免药物煎久宜失去功效 70 包煎的中药是C解析 包煎是将药物包括于原色稀棉布布袋中进行煎煮 具体有 花粉 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 因其易漂浮在水面 不利煎煮 如蒲黄 葶苈子 滑石粉等 含淀粉 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应包煎 因其易粘锅糊化 焦化 如车前子等 绒毛类药物应包煎 因其难于滤净 混入药液则刺激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