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幼托机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ppt课件.ppt_第1页
学校幼托机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ppt课件.ppt_第2页
学校幼托机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ppt课件.ppt_第3页
学校幼托机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ppt课件.ppt_第4页
学校幼托机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 1 常见传染病 流脑 流感 麻疹 风疹 水痘 腮腺炎 猩红热 红眼病2 手足口病3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 病毒 细菌 真菌 螺旋体 寄生虫等 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可引起暴发 流行 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 也是严重影响学生健康的重要原因 根据传播途径可分为 呼吸道传染病 肠道道传染病 血液及性传播疾病 动物源性及虫媒传播疾病 传染病暴发 流行的条件 三个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传染源 体内有病原体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 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容易受感染的人群两个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学校是师生共同学习 生活的场所 人员众多 接触密切与频繁 师生又与社会 家庭广泛联系 传染病很容易从社会 家庭中传入学校 也可以在学校中发生了传染病后由师生带向社会和家庭播散 学生抵抗力相对比较弱 一旦有传染源进入 容易引发传染病局部暴发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 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带菌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通过咳嗽 打喷嚏经空气飞沫传播给他人 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多见儿童 青少年 本病在冬春季节流行 每年3 4月为流行高峰 可呈散发 流行及大流行和局部暴发 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 头痛 呕吐 咽痛 咳嗽 皮肤粘膜瘀点 瘀斑 意识障碍 阳性脑膜刺激征等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病人从潜伏期末至发病7天内具有传染性 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潜伏期 感染病菌到发病的期间 流脑常见潜伏期为2 3天 最长为10天 传播途径 病原携带者借咳嗽 喷嚏 说话等 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 防治措施探讨 1 疫苗 药品储备2 应急接种和常规接种3 预防性服药密接者服药 同时进行预防接种 4 重视密接者和带菌者的管理5加强疫情监测 及时报告6 争取政府支持财力物资改善学生住宿条件7 分级培训特别是对临床医生的培训8 加强健康教育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9 加强信息交流药敏结果细菌的培养分型结果10 学校进行晨检 了解学生缺勤原因 及时就治 11 一旦有爆发苗头 要采取日报制度12 尽量避免举行集会等 2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具有高传染性 可引起流行以及世界范围的大流行 突然暴发 迅速蔓延 波及面广 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的特点流行期间可感染20 50 的地区人口 3周达发病高峰 一月后开始下降它的发病率高 潜在病死率 症状 起病急 突然出现症状发热 一般 38 干咳 2 3cases 寒战 出汗头痛 肌肉酸痛乏力不适 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咽痛胸骨下疼痛 畏光 消化道症状精神差急性热病容 皮肤湿热结膜充血上呼吸道感染征象 鼻塞 流涕 咽部充血 流感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主要为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发病后1 7天有传染性 病初2 3天传染性最强 二 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 其次为接触传播 即通过密切接触受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以及直接接触毒株而传染 三 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 但儿童发病率较高 普通感冒 成人1 3次 年 儿童3 8次 年 在所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 普通感冒占1 3 1 2 鼻病毒 副流感病毒是感冒的最常见的病原 主要症状 流涕 喷嚏 咳嗽 鼻塞等 根据临床症状 不能区分由何种病毒引起 较流感轻微 全身症状少 AdaptedfromtheNationalInstituteofAllergyandInfectiousDiseases Signs持续3 4天咳嗽干咳 严重干咳头痛显著少见肌痛 周身不适常见且严重轻微疲乏 虚弱可延续2 3周非常轻微胸部不适常见轻到中度鼻塞有时常见喷嚏有时常见咽痛有时常见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鉴别 一般预防措施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 为预防流感还要注意锻炼身体 劳逸结合 增强自身抵抗力 根据天气变化适量增减衣服 少去甚至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更不要带儿童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接触流感病人 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 保持清洁 勤洗手 勤换衣 不与流感病人共用物品等 采用湿试扫除的方式打扫教室 防止尘埃吸入 3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麻疹传染性极强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患者在感染早期 病毒在呼吸道大量繁殖 其分泌物借助病人的呼吸 咳嗽和喷嚏的方式排除体外 悬浮于空气中 易感者暴露在被麻疹病毒气溶胶漂浮的空间经呼吸道而感染 也可经鼻咽部或眼结膜 密切接触者也可以通过手的污染而传播 病人发病前1 2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的传播途径 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增殖 含病毒分泌物 呼吸 咳嗽 喷嚏 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 麻疹病毒气溶胶 1易感者暴露在麻疹病毒气溶胶空间 2被病毒气溶胶污染的衣物等 呼吸道 眼结膜 接触 短时间 感染 麻疹的临床表现 发热 全身疲倦 两眼发红 流泪 畏光 喷嚏 流涕 咳嗽等出疹 红色斑丘疹 先见耳后发际 次及面颊 躯干 四肢 3d出齐 4d出透 5d退疹 7d退净 疹后有棕色色素沉着和糠皮样脱屑口腔粘膜上有柯氏斑 麻疹的流行特点 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 时有局部的暴发流行 暴发以中小学校为主 麻疹疫苗问世前 几乎每人在一生中都患过1次麻疹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 麻疹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4 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常见 成人也可发病 临床症状轻微 以发热 皮疹 耳后 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通常于发热1 2天后出现皮疹 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 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 要经过14 21天 患风疹的学生应该从发病起隔离至出疹后一周 风疹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临床病人 先天性风疹患儿 亚临床感染儿童 唾液 尿液其它分泌物排出病毒 空气飞沫或微滴传播 妊娠期妇女感染风疹病毒 胎盘 胎儿 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叫 痄腮 哈蟆瘟 俗称 大嘴巴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染 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 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 常在幼儿园 小学里流行 5 9岁儿童多发 成人偶可得病 2岁以下小儿较少得病 一般一生只患一次 本病在冬 春两季较多见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 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排出病毒 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二 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 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 其传染力较麻疹 水痘为弱 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 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 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三 易感性普遍易感 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90 病例发生于1 15岁 尤其5 9岁的儿童 成人中80 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 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四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 但以冬 春为主 可呈流行或散发 在儿童集体机构 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约14 21天 大多数起病较急 有发热 畏寒 头痛 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 疼痛 咀嚼时更痛 2 3天后 另一侧腮腺也肿痛 肿块以耳垂为中心 边缘界限不清 表面发热 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 4 5天逐渐消退 不典型病例可始终无腮腺肿胀 而以单纯脑膜炎 睾丸炎症状出现 少数女青年可并发卵巢炎 预防 隔离患儿应该从发病起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失或发病后10天 易感者在流行期间 可服用板蓝根 连服3天 对易感者采用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作喷喉或气雾进行主动免疫 麻风腮疫苗 6 水痘 水痘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多见于儿童 临床上以轻微的全身症状 发热 乏力 和皮肤 粘膜分批出现的斑疹 丘疹 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水痘是春天的流行传染病 患者多是一至十四岁的孩子 在学校和托儿所较易受感染得病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自水痘出疹前1 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 均有传染性 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三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 病后获得持久免疫 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四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 冬春季多见 本病传染性很强 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 发病 故幼儿园 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症状 潜伏期 10至21天 常见两周 一 出诊前症状 轻微发烧 不适 食欲欠佳全身不适 及上呼吸道症状 1 2日后才出疹 二 出疹期 发热同时或1 2天后出疹 皮疹有以下特点 皮疹特点 1 先见于躯干 头部 后延及全身 皮疹发展迅速 开始为红斑疹 数小时内变为丘疹 再形成疱疹 疱疹时感皮肤搔痒 然后干结成痂 此过程一般1 2天 如无感染 1 2周后痂皮脱落 一般不留瘢痕 2 皮疹常呈椭园形 3 5mm 周围有红晕 疱疹浅表易破 疱液初为透明 后混浊 继发感染可呈脓性 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瘢痕 3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躯干最多 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 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 4 皮疹分批出现 同一部位可见斑疹 丘疹 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5 口腔 外阴 眼结合膜等处粘膜可发生浅表疱疹 易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 有疼痛 7 猩红热 是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 发热 咽峡炎 弥漫性皮疹 继而脱皮 如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可能出现关节 肾脏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临床表现 病情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典型病人可有以下四期 一 潜伏期 最短1天 最长12天 一般为2 5天 此期细菌在鼻咽部繁殖 二 前驱期 为1天左右 表现突然畏寒 发热38 40 头痛 恶心 呕吐 咽痛 扁桃体红肿 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 三 出疹期 大多在发病12 36小时内出现皮疹 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 皮疹特点 1 皮疹先见于颈部 24小时内蔓及躯干及四肢 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 均匀分布针尖大小之红疹 有的呈鸡皮样突起 有的疹间尚可见到正常皮肤 压之褪色 皮肤呈苍白压痕 数秒后恢复原状 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 贫血性皮肤划痕 2 颜面特征 面部仅发红 但无点状疹 口周不红 也无疹 显得苍白 故称 口周苍白圈 98 病人有此体征 3 皱折处特征 如肘窝 腋窝 腘窝 腹股沟等处 因皮肤受压引起暗红色条状形出血疹 医学上称为 帕氏征 4 口腔特征 此期咽部极度充血 皮疹出现后3 4天 舌苔脱落 露出生牛肉样舌面和红肿的舌刺 很像成熟的草莓 医学上称为 杨莓舌 一般7天左右消退 这一征象约半数以上病人可以见到 预防措施 一 一般预防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想的疫苗 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应空气流通 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 二 病人 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1 发现病人早期隔离 隔离到咽部炎症消退为止 一般为7 10天 2 接触者的处理 医学观察7 12天 密切接触者可注射一次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 或口服复方新诺明 3 对直接接触环境进行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8 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发病快 接触 小时即可发病 天之内达到高峰 主要表现 患眼有异物刺痛感 畏光流泪 分泌物多 结膜充血水肿 结膜下出血可为点状或片状 全身不适 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少数病人还因神经受影响而并发肢体瘫痪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 以春夏季节多见患红眼病学生必须隔离 病人的脸盆 毛巾要专用 不要用手揉眼 一般隔离一周即可 班级的门把手 桌 椅等处用消毒药水擦拭 周围的同学要强调用肥皂加流水洗手 外出回家必须勤洗手 上述疾病临床表现比较 麻疹 症状有发热 咳嗽 流涕 眼结膜充血 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风疹 临床特点为低热 皮疹和耳后 枕部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轻 水痘 轻微的全身症状 发热 乏力 和皮肤 粘膜分批出现的斑疹 丘疹 疱疹与结痂为特征猩红热 起病急 发热 咽峡炎 弥漫性皮疹 继而脱皮 流脑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 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 皮肤粘膜瘀斑 烦躁不安 可出现颈项强直 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感 起病急 发热 一般 38 干咳 寒战 出汗 头痛 肌肉酸痛 乏力不适 咽痛 胃肠道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 以腮腺急性肿胀 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红眼病 眼结膜下出血可为点状或片状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检疫及隔离时间 9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 以发热和手 足 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 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 个别重症患儿由于病情进展快 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 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的病原 手足口病 hand foot mouthdisease HFMD 由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人肠道病毒为小RNA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肠道病毒属 Enterovirus 的一组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中包括埃可病毒 31个血清型 柯萨奇病毒A组 23个血清型 和B组 5个血清型 还包括3个脊髓灰质炎病毒血清型和人肠道病毒 EV 68 71型 肠道病毒无包膜 乙醚 75 酒精 表面活性剂等均不能将其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 高锰酸钾 漂白粉等 甲醛或56 30min都能灭活病毒 发病特点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秋季多见 4 8月 以 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传染性较强 隐性感染比例大 传播途径复杂 传播速度快 疫情控制难度大 流行期间 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 口和 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 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病人粪便 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 毛巾 手绢 牙杯 玩具 食具 奶具 床上用品 内衣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一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 7d 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 多起病急 发热 手掌 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臀部或膝盖周也可见皮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疹内液体少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疼痛明显 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 不像药物疹 不像口唇牙龈疱疹 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 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 不痒 不结痂 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和头痛等症状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 患儿流涎拒食 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重症病例 可伴有脑膜炎 脑脊髓炎 脑干脑炎 循环衰竭 神经源性肺水肿 如何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1 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有关法规2 传染病防控原则3 学校幼托机构4 基层医疗机构 一 防控工作法律 规范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试行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卫生部 教育部2005 1 10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生厅 教育厅 卫生厅2005 2 30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流脑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紧急通知卫生部 教育部2006 1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附件 学生因病缺勤 传染病早期症状 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 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班级 排查原因 主要症状 是否就诊 排查结果 登记人 1 因病缺勤 2 传染病早期症状 3 疑似传染病病人 二 传染病的预防原则 控制传染源 病人 动物 昆虫 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 通风 洗手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 服药减少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技术培训 医务人员 疾控人员 管理人员健康教育 媒体 课堂 画册 板报 传单社会动员 全民参与 预防措施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控制 切断 保护 三 学校幼托机构传染病防控 组织领导 学校幼托机构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 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指定专人负责学校幼托机构的卫生管理和传染病防控 明确责任 把防控工作做实做细 制定落实相应的制度 晨检制度 做好晨检记录 因病缺课登记制度 追踪缺课病因 并做好登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 教育 卫生 卫生制度 建立应急机制 明确各部门职责 要建立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学校 幼托机构 教育行政部门 疾病控制中心 基层医疗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 乡镇街道 隔离传染源 晨检和缺课登记追索病因发现传染病 要根据传染病传染期给予学生停课隔离治疗 并做好停课期间学生随访 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 加强教室 宿舍通风换气 衣被勤洗勤晒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宣传 根据疾病流行季节 开展防治知识宣传 洗净手 喝开水 吃熟食 勤通风 晒衣被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相应的疫苗 免疫球蛋白 避免与病例接触 避免到公共场所 停课 停工等 手足口病幼托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 个人卫生用具 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 尤其清扫厕所 时 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 楼梯扶手 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 发现可疑患儿时 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 居家休息的措施 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 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 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第五步 一只手握对侧手拇指摩擦 再交换 第一步 取适量的皂液于手心 第二步 双手掌心相对摩擦 第三步 双手掌心向下相叠 十指交叉 摩擦指缝和手背 双手位置交换 第四步 十指相握 相对摩擦指尖和甲沟 第六步 一只手摩擦对侧手腕 再交换 手足口病医疗机构的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