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概述医学PPT.ppt_第1页
细菌概述医学PPT.ppt_第2页
细菌概述医学PPT.ppt_第3页
细菌概述医学PPT.ppt_第4页
细菌概述医学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概述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 大小 微小 肉眼不可见 测量单位 微米 mm 1mm 1 1000mm 一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形态 1 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炎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reptococcuslactic Sarcinaventriculi 杆菌bacillus 多呈直杆状 也有的微弯 球杆菌棒状杆菌分枝杆菌链杆菌 螺形菌 1 弧菌 菌体只有一个弯曲 2 螺形菌 菌体有多个弯曲 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和核质 一 细菌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 cellwall 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功能 格兰染色法可分成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细菌染色法 细菌染色法 活菌 用美蓝或TTC等作活菌染色 负染色 单染色 正染色 复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 姬姆萨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 正染色 利用染料与细胞组分结合而进行的负染色 细胞不染色 而使背景染色的染色过程 革兰氏染色机理 G 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 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 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 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 再加上它不含类脂 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 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 使其保持紫色 G 因其细胞壁薄 外膜层类脂含量高 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 遇脱色剂乙醇后 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 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档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 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再经复染 使G 细菌呈红色 细胞壁cellwall 共有组分 肽聚糖 特有组分 G 磷壁酸G 脂多糖 G细胞壁结构 N 乙酰葡糖胺N 乙酰胞壁酸 肽聚糖 磷壁酸 又称黏肽 是G 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是G 菌特有的化学成分 穿插于肽聚糖中 具有黏附作用 是G 菌重要的表面抗原 青霉素 溶菌酶对G 菌有杀灭作用 G细胞壁结构 肽聚糖 外膜 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G 菌对青霉素 溶菌酶不敏感 4 G 菌与G 菌细胞壁差异及其意义 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厚 20 80nm薄 10 15nm肽聚糖层数多 可达50层少 1 2层肽聚糖含量多 占胞壁干重50 80 少 占5 20 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 细胞壁的功能 维持细菌的固有外形 与细菌的致病性 抗原性 药物敏感性及染色性有关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的外环境 参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理一理 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的结构 细胞壁的功能 2 细胞膜 1 物质交换 2 呼吸作用 3 生物合成 双层脂质结构 镶嵌着特殊作用的酶和蛋白质 不含胆固醇 不含胆固醇是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点 主要功能 细胞膜是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在细胞质外面的一层柔软并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生物膜 主要成分为脂类 蛋白质及少量多糖 3 细胞质 细胞质是由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 其内含有多种酶系统 是细菌新陈代谢的场所 并含有重要结构 1 核糖体 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 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分子 主要特性有 携带遗传物质 非细菌生存所必需 能自我复制 并随着细菌的繁殖传递给子代 可在细菌间传递 3 胞质颗粒 多为细菌营养贮存物质 较常见的是异染颗粒 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医学上重要的质粒 F质粒 致育性质粒 R质粒 耐药性质粒 Vi质粒 毒力质粒 控制细菌的致育性 控制细菌的耐药性 控制细菌的毒力 4 核质 闭合环状双链DNA 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又称拟核 具有细胞核的功能 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三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胞 1 荚膜 capsule 是某些细菌分泌并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 1 化学组成 多糖 多肽等 2 形成的条件 在营养丰富条件下形成 3 功能 抗吞噬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抗有害物质的损害 粘附作用 EncapsulatedBrucella 荚膜不易着色 荚膜染色法 2 鞭毛 flagellum 鞭毛是某些细菌菌体上附着的细而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化学本质 蛋白质 丛毛菌 单毛菌 双毛菌 周毛菌 1 鞭毛的种类 2 鞭毛的功能 1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 具有免疫原性 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3 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鞭毛染色法后 在普通光镜下可见鞭毛 1 普通菌毛 吸附作用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2 性菌毛 与细菌遗传物质的传递有关 3 菌毛 pilus 菌毛是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上的一种比鞭毛更细 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 Ecoli strain0157 H7 Fig 2 BacterialPili Escherichiacoli 菌毛只有在电镜下可见 ElectronMicrographofEscherichiacoliwithPili ElectronMicrographofEscherichiacoliwithaConjugationPilus 4 芽胞 芽胞是细菌细胞质脱水浓缩 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不易着色 芽胞染色法 抵抗力强 1 抵抗力强 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2 细菌的鉴别 课堂巩固 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 细胞膜B 细胞壁C 芽孢D 细胞质E 核质 与革兰阳性菌致病性相关的是A 肽聚糖B 聚糖骨架C 四肽侧链D 外膜E 磷壁酸 C E 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A 细胞膜B 细胞壁C 芽孢D 核糖体E 核质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A 细胞膜B 细胞壁C 芽孢D 核糖体E 核质 D E 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A 鞭毛B 菌毛C 芽孢D 细胞质E 荚膜 D 灭菌最好是杀灭A 细胞壁B 菌毛C 芽孢D 荚膜E 核质 C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一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 生长繁殖的条件 充足的营养物质 水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合适的酸碱度 pH7 2 7 6 适宜的温度 37 必要的气体环境 O2 CO2 2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不同分为 专性需氧菌 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 结核分枝杆菌 专性厌氧菌 只有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 破伤风芽孢梭菌 兼性厌氧菌 有氧无氧均能生长 葡萄球菌 微需氧菌 只有在低氧压下才能生长 空肠弯曲菌 幽门螺杆菌 细菌的繁殖方式 二分裂无性繁殖 生长曲线 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连续定时检查活菌数 并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 培养物中的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所得到的曲线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 二 细菌繁殖的方式和速度 1 迟缓期 2 对数期 3 稳定期 4 衰退期 三 细菌的人工培养 1 培养基 是人工配制的供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2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均匀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菌膜生长 菌膜生长 1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的生长情况 2 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在固体培养基上 由一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菌落 菌苔 3 半固体培养基中的上涨情况 无鞭毛的细菌只沿穿刺线生长 有鞭毛的细菌可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 3 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及意义 传染性疾病的诊断 细菌的鉴定与研究 生物制品的制备 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二 细菌的代谢产物 1 致热原2 毒素和侵袭性酶3 维生素4 抗生素5 细菌素6 色素 一 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素 或存在于胞内在细菌溶解后释放的毒素 称外毒素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 叫做脂多糖 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 所以叫做内毒素 热原质是许多G 菌和少数 菌产生的一种物质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G 菌的热原质就是脂多糖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 形态结构的变异 鼠疫耶尔森菌 30 60g LNaCl琼脂培养基 多形性 肺炎链球菌 长期人工培养 不产生荚膜 荚膜 3 耐药性变异 二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1 病原学诊断 2 临床治疗 3 传染病预防 4 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节细菌与外界环境 一 细菌的分布 一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1 土壤 多数病原菌在土壤中容易死亡 只有能形成芽胞的细菌 才能长时间生存 例如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2 水中3 空气 二 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1 正常菌群2 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3 条件致病菌 1 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 为人体正常的微生物群 2 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3 条件致病菌 1 生物拮抗作用 2 营养作用 3 免疫作用 4 抗癌抗衰老作用 3 菌群失调 抗菌药物的使用 2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1 寄居部位改变 二 消毒与灭菌 一 基本概念 1 消毒 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常用化学方法 2 灭菌 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包括病原微生物 非病原微生物及细菌芽胞 常用物理方法 3 防腐 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一般不导致细菌死亡 4 无菌 无菌是指物体中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 消毒灭菌法 物理化学 热力灭菌法辐射杀菌法 日光与紫外线 电离辐射 滤过除菌法 湿热 煮沸法 流通蒸汽消毒法 间歇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巴氏 干热 焚烧 烧灼 干烤 消毒剂防腐剂 1 湿热灭菌法 最常用 1 煮沸法 100 5min 杀死细菌的繁殖体2 流通蒸汽消毒法3 间歇灭菌法4 高压蒸汽灭菌法 最有效 1 05kg cm2或103 4kPa时 121 3 15 20min5 巴氏消毒法 61 1 62 8 30min 71 7 15 30s 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的微生物 用于牛奶 酒类的消毒 2 干热灭菌法 干烤法 焚烧法 烧灼法 160 170 2h 适用于耐高温物品的灭菌 废弃物品 尸体 接种环 试管口 瓶口等 1 日光与紫外线 2 辐射杀菌法 波长200 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265 266nm 用于手术室 病房 无菌室的空气的消毒 2 电离辐射 高速电子 X射线 r射线等用于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 3 滤过除菌法 用滤菌器滤去细菌 用于不耐高温的血清 抗生素 毒素等除菌 三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杀菌机制 1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2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3 损伤细菌细胞膜 消毒 防腐 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1 消毒剂的性质 浓度和作用时间 2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3 环境因素 三 医院感染 概念 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指医院的各类人群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特点 常见的感染类型 第四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细菌致病因素 毒力侵袭数量侵入门户 侵袭力毒素 菌体表面结构 荚膜等 侵袭性酶类 血浆凝固酶等 外毒素内毒素 侵袭力 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的防御功能 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居 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一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致病性 指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 侵袭力 毒力 毒素 菌毛 磷壁酸 荚膜 微荚膜 菌体表面结构 侵袭性酶类 血浆凝固酶 2 毒素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外毒素的种类及作用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二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