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使用说明 在阅读本学科教材及有关学习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做习题可以熟练确切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点,并且也是备考的良好方法。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和国际上从事医学教育研究的学者将认知领域分为回忆、解释和问题解决的三个层次,在本书练习题部分所包含的选题题、填空题、判断改错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编写中注意考虑了这三个层次的认知水平,以便供受试者检测自己掌握本学科知识的情况。现就选择题部分的答题要求和填空题及判断改错题参考答案部分的使用说明如下: 【选择题】 一、A型题 A型题即最佳选择题。其组成是由一个题干和五个备选答案。应试者按主体的目的和要求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合适的答案即最佳答案,其余的答案可能部分正确或者不正确,为干扰答案。这类试题常常具有比较意义,在答题时,应当找出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备选答案。 例如: 1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T细胞 B巨噬细胞 C肥大细胞 D浆细胞 ENK细胞 正确答案:D 二、B型题 B型题为配伍题。本类试题先列出五个备选答案,接着提出多个问题。应试者给每一个问题从前面的备选答案中选配一个最合适的,最正确的答案。五个备选答案中的每一个可被选一次或几次,也可一次不选。 例如: 问题23 A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 B抗HLADR的抗体 C类风湿因子 D抗核抗体 E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的抗体 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最易检出的自身抗体是 3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易查到的自身抗体是 正确答案:2C 3A 三、C型题 C型题是另一种类型的配伍题,与B型题不同的是C型题只有四个备选答案,即两种现象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与B型题一样,每个备选答案可被选用一次或几次,也可一次不选。 例如: A抗原 B抗体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 4类毒素为 5抗毒素为 6干扰素为 正确答案:4A 5B 6D 四、X型题 X型题是由一个题干和四个备选答案组成,此类试题可由数个正确答案,答案的数目和组合均无规律性。做此类试题时应试者应选出所有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为错误。 例如: 7在免疫应答中,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细胞是 AB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树突状细胞 正确答案:A,B,D 【填空题】 参考答案中的“1.”指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写,“25”指有四个正确答案可填写在任何一个空内。举例: 免疫球蛋白(Ig)的单体分子是由【1】条肽链组成,根据重链抗原性不同可将人类的Ig分为5类,即【2】、【3】、【4】、【5】和【6】。 答案: 1. 4 26.IgG、IgM、IgA、IgD和IgE 【判断改错题】 参考答案中“”表示正确,不需改正。“”表示错误,需要改正。改正的内容使用黑体字。如果在改正过程中,不正确的内容需去掉,被去掉的内容则放在句子后面括号内的引号内)。举例: 1.TCRT细胞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其中CD4分子与MHC类分子结合,CD8分子与MHC类分子结合。 答案: 改正为:TCR T细胞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其中CD4分子与MHC 类分子结合,CD8分子与MHC类分子结合。 2.CD8+CTL细胞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答案: 改正为:CD8+CTL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去掉“不” )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抗原 第三章 抗体 第四章 天然免疫细胞 第五章 获得性免疫系统组织与细胞 第六章 补体 第七章 细胞因子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九章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十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十一章 免疫耐受 第十二章 免疫调节 第十三章 超敏反应 第十四章 免疫缺陷 第十五章 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病 第十六章 肿瘤免疫 第十七章 移植免疫 第十八章 免疫学防治 第十九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 练习题 选择题 A型题 1可清除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免疫功能是 A免疫防御功能 B免疫监视功能 C免疫稳定功能 D抗感染作用 E吞噬功能 2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免疫功能是 A免疫监视 B免疫稳定 C免疫防御 D补体作用 E吞噬作用 3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起始于 A生物化学 B病理学 C病毒学 D微生物学 E生理学 4提出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的学者是 AJenrler BEhrlich CBehring DBordet E北里 5提出细胞免疫学说的学者是 AEhrlich BMetchnikov CBehring DLandsteiner ETiselius 6发现ABO血型抗原的学者是 AJerne BBurnet CMedawar DLandsteiner EBehring 7免疫的正确概念是 A机体对病原徽生物的防御能力 B机体抗传染的过程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E机体清除杀灭自体突变细胞的功能 8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超敏反应 B移植排斥反应 C自身免疫病 D肿瘤 E免疫缺陷病 9免疫功能不包括 A免疫防御 B免疫监视 C免疫稳定 D免疫记忆 E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10最早创造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中国 B朝鲜 C英国 D俄国 E日本 11创用牛痘预防天花的学者是 APasteur BJenner CKoch DLandsteiner EEhrlich 12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 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13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 A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 B杀伤、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识别和排除异物的功能 D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E防止寄生虫感染的过程 14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 中性粒细胞 免疫防御 B自身衰老细胞 抗体 免疫监视 C葡萄球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 免疫防御 D病毒感染 抗体 免疫自稳 E结核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 免疫监视 X型题: 15免疫功能的正常表现有 A清除病变细胞 B自身稳定 C抗病毒 D清除突变细胞 16免疫功能的异常表现有 A超敏反应 B发生肿瘤 C自身免疫病 D持续感染 名词解释 1免疫 2免疫防御 3免疫稳定 4免疫监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B 3.D 4.B 5.B 6.D 7.C 8.D 9.E 10.A 11.B 12.C 13.B 14.C 15.ABCD 16.ABCD 名词解释 1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阻止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3免疫稳定: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损伤及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4免疫监视: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清除由于突变、畸形或病毒感染而表达新抗原的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第二章 抗原 本章主要内容 一、抗原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性 1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够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与其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而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一般具备两种特性,即免疫原性和抗原性。(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2)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即能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二、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1抗原的结构和性质:(1)相对分子量:一般而言,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具有的抗原决定簇越多,免疫原性越强。低于4000 dal者多无免疫原性。(2)化学组成及结构:蛋白质、多糖等均具有免疫原性,脂类和哺乳动物的细胞核成分如DNA正常情况下难以诱导免疫反应。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免疫原性较强。因此,凡结构复杂者免疫原性较强,反之较弱。其复杂性由氨基酸和单糖的类型即空间构象等决定。(3)可降解性:即能被抗原提呈细胞降解的性质。(4)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有更强的免疫原性;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 2与宿主相关因素:(1)异物性:正常条件下,只有“非己”抗原才能引起免疫应答,抗原来源与宿主亲缘关系越远,其免疫原性越强。(2)宿主的遗传背景:个体遗传基因不同,对同一抗原的免疫应答与否及免疫应答的程度不同。(3)宿主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4)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5)免疫佐剂(adjuvant):是一些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入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辅佐物质。其种类繁多,其中弗氏佐剂(Freund adjuvant)是目前动物实验中最常用的佐剂。佐剂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为导致注射部位及其局部淋巴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作用。作为传递工具,帮助抗原到达特异的靶免疫器官。作为免疫增强剂。抗原修饰作用。 (二)抗原性 1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是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与TCR/BCR或抗体Fab部分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半抗原相当于表位的作用。在结构上有两类表位,一是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指在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一般位于抗原分子表面,见于BCR/抗体识别的决定簇。二是顺序决定簇(sequence determinant),指构成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残基呈连续性,集中于一个相对较小的多肽片段中,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主要是T细胞决定簇。 2T、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指蛋白质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处理后的小分子肽中,能够与T细胞受体结合的部位。B细胞表位指抗原分子表面存在的能够与BCR结合的部位。 三、抗原的类型 1根据抗原性能,分为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前者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抗原性;而后者只具有抗原性,多为简单的有机小分子, 其与大分子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2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的辅助,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TD-Ag即需在T细胞辅助及抗原提呈细胞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多为蛋白质抗原。其特点为:既可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又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产生以IgG为主的多种类型的抗体,可产生免疫记忆;TI-Ag即无需T细胞辅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的抗原,多为多糖类抗原。其特点为: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只产生IgM类型抗体,无免疫记忆。TI-Ag又分为TI-1Ag和TI-2Ag。 3根据抗原合成的方式不同,分为天然抗原和人工抗原。 4根据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分为(1)异种抗原(xenogenic Ag),即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2)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即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抗原。(3)自身抗原(autoantigen):如隐蔽物质的释放,自身分子发生改变,以及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等均可引起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病原微生物:病毒性抗原 细菌性抗原。 2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外毒素具有毒性和免疫原性,类毒素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毒性。 3异种动物血清: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抗毒素的特性,可以中和体内相应的外毒素,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动物血清蛋白又是良好的免疫原,刺激人体产生抗动物血清蛋白的抗体,可以导致血清过敏性休克。 4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亦称Forssman抗原,指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组织间的共同抗原。A组溶血性链球菌与心肌组织和肾小球基底膜之间; 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之间;大肠杆菌O86与人B血型物质之间;大肠杆菌O14型与人结肠粘膜之间;支原体与MG株链球菌之间;立克次氏体与OX19变形杆菌之间均有异嗜性抗原的存在。 5血型抗原:ABO(H)抗原由复杂的寡糖构成,其末端决定簇是由糖分子组成。T/Tn抗原是一种隐蔽抗原,当感染或体外经细菌或某些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处理后,可使T抗原暴露,引起多凝集现象。它们还被认为是广泛的肿瘤自身抗原。Rh抗原是人类红细胞与恒河猴红细胞之间的共同抗原,只分布于红细胞膜上,Rh血型不符可产生新生儿溶血反应。 6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详见第八章) 7肿瘤抗原:(详见第十六章) 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分为外源性超抗原和内源性超抗原。其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激活T细胞的能力。抗原无需处理,其一端直接与MHC 类分子高亲合力直接结合,另一端与T细胞TCR链V区连接。无MHC限制性。SAg能激活T细胞的多克隆,也可诱导T细胞耐受或免疫抑制。 9基因工程抗原:指编码病毒或细菌特异性抗原的基因(亦称目的基因)提取出来,用质粒或噬菌体作载体,将此基因带入到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的基因组中,使之表达的特异性抗原。 练习题 选择题 A型题 1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抗原的化学性质 B抗原分子结构的复杂性 C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 D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E抗原的物理性状 2根据抗原的性能可将其分为 ATD-Ag和TI-Ag B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C天然抗原和人工抗原 D异种抗原和自身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和异嗜性抗原 3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分子应小于 A100kD B10kD C5kD D1kD E0.4kD 4属于隐蔽自身抗原的物质是 A甲胎蛋白 B免疫球蛋白 C胰岛细胞 D受药物影响的血细胞 EHLA抗原 5表位 A是抗原上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部位 B是抗体上与相应抗原结合的部位 C是补体上与相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部位 D通常与抗原的凹陷部位相结合 E是B或T细胞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6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的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7甲胎蛋白(AFP)是 A隐蔽的自身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肿瘤特异性抗原 D肿瘤相关抗原 E异嗜性抗原 8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组织细胞有差别的成分属于 A独特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交叉抗原 9半抗原 A既能触发细胞免疫应答,又能触发体液免疫应答 B只能触发体液免疫应答 C是抗原与载体的结合物 D通常具有多肽的性质 E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10关于抗原的正确叙述是 A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效果与抗原的免疫途径有关 B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能诱导抗体产生,但此抗体缺乏结合抗原的能力 CTh细胞辅助所有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单独用半抗原免疫动物即能产生抗体 E免疫抗原的剂量与免疫应答程度呈正相关 11属于半抗原的是 AABO血型物质 B磺胺 C葡萄球菌肠毒素 DLPS E细菌荚膜多糖 12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二硝基酚(DNP)抗体的是 ADNP BDNP-牛血清白蛋白 C大剂量DNP D小剂量牛血清白蛋白 E大剂量牛血清白蛋白 13抗原性极弱的是 A核酸 B蛋白质 C类毒素 D抗毒素 E多糖 14连续抗原决定簇是指 A同一种决定簇连续排列在一起 B不同决定簇连续排列在一起 C构成决定簇的残基连续排列在一起 D构成决定簇的小分子连续排列在一起 E由折叠的肽链将不同位置的氨基酸残基连接在一起 15免疫佐剂可以 A改变免疫原的特异性 B增强弱免疫原的免疫原性 C增强半抗原的免疫原性 D减少免疫原毒性 E增强免疫交叉反应性 16关于Forssman抗原正确的组合是 A豚鼠脏器-人红细胞 B豚鼠脏器-牛红细胞 C豚鼠脏器-马红细胞 D豚鼠脏器-绵羊红细胞 E豚鼠脏器-兔红细胞 17B细胞识别的决定簇通常是 A功能性决定簇 B隐蔽性决定簇 C连续性决定簇 D顺序决定簇 E线性决定簇 18进入人体循环后, 易引起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的是 A流感病毒 B伤寒杆菌 C眼晶体蛋白 D红细胞血型抗原 E类毒素 19关于异嗜性抗原的正确组合是 A大肠杆菌O86-人A血型物质 B肺炎球菌14型-人B血型物质 C大肠杆菌O14型-人胃粘膜 D支原体-MG株链球菌 E立克次体-大肠杆菌 20关于抗原决定簇的正确叙述是 A.与特异性抗体Fab部分或致敏淋巴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的部位 B.致敏淋巴细胞膜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C.与相应抗体的Fc段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D.不完全抗原不具有决定簇 E.佐剂是决定簇的别名 21胸腺依赖性抗原 A需在胸腺中加工处理 B需要Th细胞的辅助才能刺激抗体的产生 C仅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D易于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E只能激活T细胞,不能激活B细胞 22关于半抗原的正确叙述是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只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 C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D只有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 E只有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抗原性 23抗TI-Ag的抗体产生过程中的参与细胞是 ATh和B细胞 BNK和B细胞 CTh、B和M细胞 DB细胞 EM和B细胞 24抗TD-Ag的抗体产生过程中的参与细胞是 ATh和B细胞 BNK和B细胞 CTh、B和M细胞 DB细胞 EM和B细胞 25下列属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的是 A类毒素 BSRBC C荚膜多糖 DBCG E抗毒素血清 26用弱免疫原制备抗体的最佳的免疫方式是 A肌肉注射 B皮下注射 C腹腔注射 D静脉注射 E加佐剂皮内注射 27接种牛痘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因为 A巨噬细胞增强对病毒的吞噬能力 B被动免疫 C交叉反应 D天然免疫力的增强 E抗原特异性的丧失 28流感病毒不断逃逸机体免疫系统防御,因为流感病毒 A是半抗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B胞膜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可发生改变而不断产生新的表位 C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 D存在与机体的自身抗原相似的结构而引起免疫耐受 E免疫原性较弱,不足以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 29抗原分子一般具备两种特性即 A.异物性和可降解性 B.多样性和多价性 C.胸腺依赖性和胸腺非依赖性 D.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E.免疫原性和耐受性 30超抗原 A有严格的MHC限制性 B无需经APC加工可直接与MHC类分子结合 C与自身免疫无关 D能激活T细胞,但不能诱导T细胞耐受或免疫抑制 E只可活化少数T细胞克隆 31T细胞与B细胞通常识别 A同一抗原分子上的相同表位 B同一抗原分子上的不同表位 C同一抗原分子上的相似表位 D不同抗原分子上的相同表位 E整个抗原分子 32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具备 A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BTCR和BCR CT细胞表位和限制位 D连续性决定簇和功能性决定簇 E构象决定簇和顺序决定簇 33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TD抗原 BTI抗原 C变应原 D半抗原 E佐剂 34关于免疫原性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 A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是决定免疫原性的唯一条件 B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免疫原性较弱 C含有单一氨基酸或糖基组成的聚合物免疫原性较强 D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 E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的免疫原性弱 35TI抗原激发B细胞产生的抗体类型为 AIgM BIgD CIgE DIgG EIgA 36因进行输精管结扎术而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睾丸炎的原因是 A隐蔽性抗原的释放 B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C分子模拟作用 D决定簇扩展 E自身抗原被修饰 37服用-甲基多巴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是 A隐蔽性抗原的释放 BTh与Ts细胞调节异常 C分子模拟作用 D决定簇扩展 E自身抗原被修饰 38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风湿性心脏病原因是 A隐蔽性抗原的释放 BTh与Ts细胞调节异常 C分子模拟作用 D决定簇扩展 E自身抗原被修饰 39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是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隐蔽抗原 40天然蛋白抗原通常具有 A单一种类抗原决定簇 BB细胞丝裂原和重复B细胞表位 C仅位于分子内部的线性决定簇 D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E只位于分子表面的构象决定簇 41明胶的免疫原性较弱是因为 A相对分子量较小 B相对分子量过大 C富含大量的芳香族氨基酸 D缺乏芳香族氨基酸 E一般呈聚合状态 42关于超抗原的正确叙述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一种内源性超抗原 B经APC的加工处理后与MHC类分子具有高亲和力 C不与MHC分子结合,无MHC限制性 D内源性超抗原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体内 E与T细胞TCR-链V区连接 43与半抗原偶联的载体作用是 A赋予半抗原较大的分子量和复杂的结构 B赋予半抗原特异性 C改变机体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 D加快半抗原在体内的分解 E加快半抗原的抗原提呈过程 B型题 题4446 A独特型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异种抗原 E自身抗原 44同种不同个体间存在的不同抗原 45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6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题4750 ACEA B甲状腺球蛋白 C花粉 D多巴 ERh抗原 47隐蔽性抗原 48肿瘤相关抗原 49不完全抗原 50常见变应原 题5152 A抗毒素特性 B抗原特性 C载体效应 D佐剂作用 51血清防治白喉 52血清引发过敏性休克 题5355 A内源性抗原 B外源性抗原 C超抗原 53被免疫细胞识别不受MHC限制 54直接与TCR结合诱导T细胞凋亡 55与MHC I类分子结合后才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题5658 ASEA BABO血型物质 CLPS DBSA EDNP 56TI抗原 57用作载体 58超抗原 题5960 A完全抗原 B半抗原 C超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自身抗原 59有抗原性,但无免疫原性 60不同种系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题6163 AForssman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TAA E半抗原 61眼葡萄膜色素 62癌胚抗原 63非那西汀 C型题 题6465 A抗原 B抗体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否 64白喉类毒素 65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题6667 A线性或连续决定簇 B构象或不连续决定簇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66NK细胞识别 67T细胞识别 题6871 ATI抗原 BTD抗原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68脂多糖 69类毒素 70荚膜多糖 71具有T表位和B表位的抗原 题7275 ATCR BBCR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否 72能识别连续和不连续决定簇 73能识别连续决定簇 74能识别由57个单糖组成的表位 75能识别由1217个氨基酸组成的表位 X型题 76TI抗原 A具有重复出现的抗原决定簇 B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 C化学特性为多糖 D可引起再次免疫应答 77关于抗原决定簇,正确的叙述是 A是大分子物质 B相当于半抗原 C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D一个抗原分子可有多种抗原决定簇 78与抗原免疫原性有关的是 A分子量大小 B异物性 C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的复杂性 D免疫途径 79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是 AHLA抗原 B血型抗原 CGm型抗原 D种特异抗原 80属于TD抗原的是 A血清蛋白 B细菌外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脂多糖 81类毒素 A由外毒素经处理而成 B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C抗原性与外毒素相似 D是细菌的细胞壁成分 82关于TI-2抗原的正确叙述是 A具有B细胞丝裂原和单一重复B细胞表位 B只能刺激B细胞产生IgM抗体 C荚膜多糖属于TI-2抗原 D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h细胞辅助 83佐剂的作用是 A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B改变抗原的特异性 C特异性增强CTL的细胞毒作用 D增强IV型超敏反应 84超抗原具有的特点是 A无严格的抗原特异性 B与T细胞TCR链V区相连 C能激活T细胞的多克隆 D需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处理,但无MHC限制 85关于Rh抗原下列正确的是 A分布于红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 B我国汉族人中绝大多数为Rh阳性 C人类血清中存在抗Rh因子的天然抗体 DRh阳性孕妇怀有Rh阴性胎儿时可发生新生儿溶血反应 86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只引起细胞免疫 B只引起体液免疫 C不引起再次应答 D有免疫记忆 87TD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Th细胞辅助 B可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 C只引起细胞免疫 D可引起再次免疫应答 填空题 1抗原具备两种基本特性,即【1】和【2】。具备这两种特性的抗原成为【3】。 2根据抗原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4】和【5】。 3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的辅助进行抗原分类,类毒素属于【6】抗原,LPS属于【7】抗原。 4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处理后,失去【8】,但保留【9】,成为类毒素。 5医学上重要的抗原主要有【10】、【11】、【12】、【13】、【14】、【15】、【16】、【17】和【18】等。 8BCR/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定簇一般多位于【19】,属于【20】决定簇;TCR识别的抗原决定簇一般多位于【21】,属于【22】决定簇。 9小分子药物多为【23】,必须与【24】结合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10目前广泛用于动物实验的佐剂是【25】和【26】。 11.【27】经产妇怀有【28】胎儿时,可因Rh血型不符而产生新生儿溶血反应。 12根据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分类,MHC分子属于【29】抗原,抗毒素血清属于【30】抗原。 13抗原的结合价是指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31】的数目,半抗原为【32】价;天然抗原为【33】价。 判断改错题 1B细胞表位为免疫原性多肽片段,属于连续性决定簇。 2B细胞识别的表位通常是天然表位,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3同种异型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4免疫佐剂可以导致注射部位及其局部淋巴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作用。 5免疫佐剂可以增强半抗原的免疫原性。 6抗原决定簇是抗原结构上具有特异性的部分。 7因超抗原可与MHC类分子高亲合力结合,所以具有严格的MHC限制性。 8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免疫原性。 9佐剂可以特异性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10因为Rh抗原是蛋白质,所以其免疫原性比A、B血型抗原强。 名词解释 1抗原 2免疫原性 3抗原性 4完全抗原 5不完全抗原 6载体 7变应原 8耐受原 9胸腺依赖性抗原 10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11异嗜性抗原 12基因工程抗原 13免疫佐剂 14表位 15构象决定簇 16顺序决定簇 17T细胞表位 18B细胞表位 19隐蔽性决定簇 20功能性决定簇 问答题 1何谓TD-Ag和TI-Ag,两者诱导免疫应答有何区别? 2简述S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实际意义? 3何谓异嗜性抗原?举例说明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B 3.E 4.C 5.A 6.D 7.D 8.C 9.E 10.A 11.B 12.B 13.A 14.C 15.B 16.D 17.A 18.C 19.D 20.A 21.B 22.C 23.D 24.C 25.C 26.E 27.C 28.B 29.D 30.B 31.B 32.C 33.D 34.D 35.A 36.A 37.E 38.C 39.A 40.D 41.D 42.E 43.A 44.B 45.C 46.D 47.B 48.A 49.D 50.C 51.A 52.B 53.C 54.C 55.A 56.C 57.D 58.A 59.B 60.D 61.C 62.D 63.E 64.A 65.C 66.D 67.A 68.A 69.B 70.A 71.B 72.B 73.C 74.B 75.A 76.ABC 77.BCD 78.ABCD 79.ABC 80.ABC 81.AC 82.BCD 83.AD 84.AC 85.AB 86.BC 87.ABD 填空题 12.免疫原性、抗原性 3.完全抗原 45.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或半抗原) 6.胸腺依赖性(或TD) 7.胸腺非依赖性(或TI) 8.毒性 9.免疫原性 1018.病原微生物、细菌的外毒素和类毒素、异种动物血清、异嗜型抗原(或Forssman抗原)、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基因工程抗原 19.抗原分子表面 20.构象(或不连续) 21.抗原分子内部 22.顺序(或线性/连续) 23.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24.载体 2526.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 27.Rh阴性 28.Rh阳性 29.同种异型 30.异种 31.功能性决定簇 32.一 33.多 判断改错题 1 改正为:T细胞表位为免疫原性多肽片段,属于连续性决定簇。或:B细胞表位为免疫原性多肽片段,属于构象决定簇。 2 3 改正为:异嗜性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4 5 改正为:免疫佐剂可以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去掉“半”) 6 7 改正为:超抗原可与MHC类分子高亲合力结合,但是不具有MHC限制性。 8 改正为: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不一定具有免疫原性。或: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免疫反应性。 9 改正为:佐剂可以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去掉“特异性”) 10 改正为:虽然Rh抗原是蛋白质,但其免疫原性比A、B血型抗原弱。 名词解释 1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疫应答产物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生物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3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4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又称免疫原,指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抗原。 5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又称半抗原(hapten,H),指只具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6载体:与半抗原结合并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 7变应原(allergen):指能引起超敏反应的物质。 8耐受原(tolerogen):指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9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系指需在T细胞辅助及抗原提呈细胞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10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系指无需T细胞辅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的抗原。 11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亦称Forssman抗原,指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组织间的共同抗原。 12基因工程抗原:指编码病毒或细菌特异性抗原的基因(亦称目的基因)提取出来,用质粒或噬菌体作载体,将此基因带入到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的基因组中,使之表达的特异性抗原。 13免疫佐剂(adjuvant):是一些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入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即起辅佐抗原作用的物质。 14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是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与BCR/TCR或抗体Fab部分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5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亦称不连续决定簇。指在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一般位于抗原分子表面,见于BCR/抗体识别的决定簇。 16顺序决定簇(sequence determinant):又称线性决定簇或连续性决定簇指构成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残基呈连续性,集中于一个相对较小的多肽片段中,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主要是T细胞决定簇。 17T细胞表位:指蛋白质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处理后的小分子肽中,能够与T细胞受体结合的部位。 18B细胞表位:指抗原分子表面存在的能够与BCR结合的部位。 19隐蔽性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三维结构内部,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抗原决定簇。 20功能性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表面,能诱导免疫应答的抗原决定簇。 问答题 1何谓TD-Ag和TI-Ag,两者诱导免疫应答有何区别? 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系指需在T细胞辅助及抗原提呈细胞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如蛋白质。TI-Ag,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系指无需T细胞辅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的抗原。它分为TI-1 Ag和TI-2 Ag。TI-1 Ag如细菌脂多糖,具有B细胞丝裂原和单一重复B细胞表位,因此可使成熟和不成熟的B细胞皆可以发生应答;TI-2 Ag如荚膜多糖,仅由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因此,只能使成熟的B细胞应答。 表 TI-Ag和TD-Ag的区别 特点 TI-Ag TD-Ag 化学特点 多糖 蛋白质 结构特点 重复出现相同决定簇 具有多种不同决定簇 Th参与 不需要 需要 免疫应答类型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诱导Ig的类型 IgM类 各类Ig,以IgG为主 免疫记忆 无 有 诱导免疫耐受 易 难 抗原种类 荚膜多糖、LPS、聚合鞭 BSA、OVA、类毒素、红细胞 毛素等 等 2简述S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实际意义? SAg即超抗原,其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为:具有强大的激活T细胞的能力。具有有丝分裂原的作用。抗原无需处理,其一端直接与MHC类分子高亲合力直接结合,另一端与T细胞TCR-链V区结合。与细胞结合无MHC限制性。可以激活T细胞的多克隆,也能诱导T细胞耐受或免疫抑制。 实际意义:毒性作用:可诱导T、M释放过量的TNF和IL-1等细胞因子。自身免疫病:引起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免疫抑制:引起过量T细胞活化而死亡。病毒复制:诱导细胞增殖,有利于寄生的病毒复制。 3何谓异嗜性抗原?举例说明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亦称Forssman抗原,指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组织间的共同抗原。 意义:与疾病的发生有关:某些微生物与人体自身组织有共同抗原成分,感染这些微生物后,人体产生抗微生物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其有关组织可产生交叉免疫反应,如A组溶血性链球菌与心肌组织和肾小球基底膜之间皆具有共同抗原,因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引起心肌炎和肾小球肾炎;肠杆菌O14型与人结肠粘膜有类似抗原,故认为大肠杆菌O14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有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例如立克次氏体与OX19变形杆菌之间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故斑疹伤寒病人血清可凝集OX19变形杆菌,此即Weil-Felix氏反应用于诊断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流行性斑疹伤寒。 第三章 抗体 本章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抗体(antibody, Ab): 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的概念。所有抗体的化学基础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活性。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 膜型(membrane immunoglobulin, mIg)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分泌型(secreted immunoglobulin, sIg)分泌进入体液, 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Ig单体由4条多肽链(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S-S-)连接而成,为“Y”字形结构。抗体中四条肽链两端游离的氨基或羧基的方向是一致的,分别被命名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 1轻链(light chain,L链):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25 kD 。L链共有两型:型和型,同一个Ig分子上L链的型总是相同的。正常人血清中的:约为2:1。 2重链(heavy chain,H链):由4505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5070kD。不同的H链因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含糖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其抗原性也不相同,可将其分为链、链、链、链、链五类,这些H链与L链(链或链)组成的完整Ig分子分别称为IgM()、IgG()、IgA()、IgD()和IgE()。 3可变区和恒定区:免疫球蛋白近N端轻链的1/2区段与重链的1/4或1/5区段的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多变,称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区)。近C端轻链的1/2区段与重链的3/4或4/5区段则比较恒定,称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 4超变区和骨架区:在可变区中,某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显示更大的变异性,称为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或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可变区中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变化小的部分称为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骨架区对维持HVR的空间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5铰链区:Ig分子CH1和CH2之间的区域称为铰链区(hinge region),含有大量脯氨酸和二硫键,富有弹性,可以自由伸展至180度。这种变构有利于与不同距离的抗原决定簇结合。铰链区对木瓜蛋白酶(papain)和胃蛋白酶(pepsin)敏感。IgM和IgE无铰链区。 (二)功能区(domain) Ig的功能区:每条多肽链折叠成几个含有约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的球状结构域。L链有两个功能区,称为VL,CL;IgG、IgA、IgD的重链有一个VH和三个CH(CH1、CH2、CH3)功能区,IgM和IgE的重链有一个VH和四个CH(CH1、CH2、CH3、CH4)功能区。 各功能区具有不同功能:VH和VL共同构成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CH和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遗传标志;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的结合位点,母体IgG可借助CH2通过胎盘屏障;IgG的CH3能与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Fc段受体(与FcR)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酒仓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住宅区房产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5合同范本:初创企业股东权益协议书详细明确可供借鉴模板
- 询问天气课件
- 我的不倒翁250字12篇范文
- 农业生产经营共同出资协议
- 红楼梦黛玉进贾府课件
- 红楼梦课件每回思维导图
- 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
- 红楼梦课件三十到四十回
- 2025云南咖啡购销合同范本
- 中职导游业务课件
- 园区卫生清洁管理办法
- 秋季养生课件中医
- 申报书范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申报书课件
- 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沪教版)
- DB1331∕T 034-2022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设计图集
- 中信集团协同管理制度
- 军事信息技术课件及教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重组人促红素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发展潜力报告
- 2025-2030中国引航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