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昨天聊了聊工科生的职业发展,今天就应不少同学的要求说说财务方面专业人员的专业发展。当然我谈的主要说他们还是在财务的圈子里面兜兜转,那些要跑到金融行业的,比如去做银行啦,券商啦类似的我可分析不了(其实不少人去这个行业的)因为不熟悉,我说的仅只针对公司的财务和4大的财务专业人员。之前做了接近4年的财务人员招聘,其中3年招聘应届生,对学生的起薪,职业发展还是能说些话的吧。最开始先谈谈起薪的问题,一般来说,财务的起薪不会很高很高,毕竟学校学的有限,绝大部分要靠公司培养,所以如果有4000左右的Offer,又是个有前途的好公司,下面说的那种,就签了吧。起薪差个1000,2000不影响的,财务的人后面跳槽起来一次涨薪10000也不少见的。那么计较干嘛,还是占个好坑好职位比较重要。(当年offer过4大一个做公司税的24岁本科毕业2年的女孩子到公司来发展,那是18.5k*16薪,可是4大起薪才多少?当年4大起薪大概5000吧,干了2年的公司税,也就10k出头一点点,但由于人才稀缺,公司要这类人的时候,不是让他们降薪而是照样30%薪水加上去。所以第一份工作不能看起薪,要看公司,看职位(后面就说各种不同functiong的财务发展路线很不一样的啦。) 首先先介绍下公司财务的种类,一般的MNC(没进过国企,不了解行情),一般财务分为两种,一种是commercial的或者叫做Business Finance,Operational Finance,还有一种是function的,比如Accounting,Treasury,Tax, Inernal Auditing等等。从职业发展来说,Operational的Finance和Business联系的非常紧密,所以行业性很强,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职位叫做FP&A (财务分析)很多情况下就属于这种内容(小公司的FP&A有时候就一个会计档次不同的)。一个做制造型工厂的FP&A让她做贸易公司的FP&A是要出事情的,除非经过一段适应期,所以,做FP&A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职业前途,比如说制造型工厂在上海我之前说过,总有一天上海这地方要削减职位,而商业的,研发的FP&A则会增加,那么你如果应聘一个制造型企业的FP&A就要考虑清楚,自己要么以后发展方向是在中国的总公司,比如我就在中国投资公司工作,那是不管工厂在哪里,总公司一般不是在上海就是在北京。但这样的职位机会有限,而且起始点一般不要应届生,也就是我们只从别的工厂直接把人招聘来而不会自己培养个应届生。所以,竞争会比较激烈。但比较而言,研发的FP&A,还有那么多贸易公司或者商业公司的FP&A,也会有需要工厂背景的人(所以也不用太担心自己是制造型的财务分析以后没饭碗只是肯定要转一下),而且一般来说Finance Controller一般都是从这个职位上逐渐诞生的,FC可是很多读财务的人的终生梦想呀。说道FP&A每天干什么,说的简单点,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报表作分析,分析公司的各种支出合理与否,作出业务增长的预计,为未来的预算等做出足够的数据来支撑。所以,不懂业务的人做这个职位也是要出事的,于是,operational finance或者commercial finance出身的人经常会沿着 FP&A, Senior FP&A, Finance Mgr, Finance Controller, Finance Director, CFO, CEO的路子往前跑,还有很多Operational Finance最后跑去HR了做个大老板,也是常见的。因为他们懂业务,又懂Supporting Function,而且从Fin出来的人也很强势,所以一般美资公司你去读读那些HR老板的profile,会发现很多人都是从Fin转过来的,因为老板是Fin过来的,所以HR相应也比较强势。我之前的1家公司和现在公司,global的HR大老板都这个背景,所以HR在公司是非常强势的(话说很多欧洲企业,日韩企业还有外资银行的HR那就比Admin高级点,实在不是想从事HR得同学们奋斗的目标,还有一些咨询公司的HR也是如此,因为你的业务部门人都比你聪明太多了,他们是不屑让你管的,曾经一个非常著名的咨询公司的HRM被我面试,此人都80多w一年了,问她为啥想跳槽,答曰,我为了说服老板给员工换一个津贴方式,做了90多页ppt,实在太累,题外话,题外话哈)。 但是,这块也是本科生哪怕财务分析出身的本科身一开始很难企及的一个职位。大部分这类岗位,一开始要的都是有经验的人(这些人来自公司内部的Accounting部门或者别的公司的FP&A)。所以,研究生成为了如果一定要第一份工作就做这个的一个敲门砖。因为研究生期间,你有时间去考证,去实习,这些经验会给你找这类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砝码。(当然,仅指非常好的公司的FP&A,小点的公司那我不清楚了)除了Operational Finance以外,公司还有Functional Finance,一般Accounting每个公司都有。其他一些比如Tax,Treasury ,Internal Audit等等那时只有比较大一点的公司才自己有,有些中型外企都采用外包的形式或者索性没有IA也有的。这种职位呢,Accounting是里面的苦活累活。而且也是比较没有性价比的。(不过不等于没有价值)。每个月关帐的时候,那个加班加的,反正今天我7点下班的时候碰到我们公司的Accounting Mgr,还调侃说,我算是今天早的。不过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一则这个Accounting苦,累,工资相对在Finance里面是低的,而且还容易被Outsource,丢掉饭碗。因为Accounting里面的AP,AR是很容易被外包的,大连现在的Accenture也好,简百特也好,都是做外包有名的公司。通过外包,企业可以把这些工作发放到成本更低的地区,那么一线城市,职业危险性就上升了。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很多二线,三线院校的毕业生而言,Accounting也是他们进入MNC最有可能一个途径。虽然那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年的时间蛰伏在MNC,拿着一个月5000,6000的工资过着小白领的生活,但经过了MNC的系统调教(财务有条件的一定要去MNC,那个规章制度,就构成了一个壁垒,小公司的财务那是没法比的),最后你再出来,还是可以混个Finance Mgr当当的。而且,其他的Function,比如treasury,tax,甚至IA,很多人都是从Accountant出身的,也就是一些3线学校学生,在MNC干了几年accountant以后,有机会轮岗到那些别的职位,或者做着做着就开始focus treasury,tax了,那以后钱途前途都是不是一个档次的了。最没有前途的恐怕就是AP AR了,那个做这个岗位的,如果在一个公司呆了2年(MNC哦),还不转的话,基本上,你要么出去读个全职的MBA,要么跳槽,否则职业前景堪忧。 除了Accounting, Treasury Tax甚至关务,内审这些职位因为都和钱有关,所以在财务的职位上属于高薪一族。诚然,做Operational Finance的人如果说情商一定要高的话,那么做这些的人,那个Technique一定要过硬。所以,不同个性的财务学科同学可以根据自己个性选择,如果很喜欢和人交往,社交智商很高的,那么Operational Finance会让你如鱼得水,而如果属于喜坐书斋的,那么Functional Finance中的Treasury Tax这些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就会成为首选,一样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回报。Tax,Treasury的人一般也不会应届生就给你这个职位,给了你也做不了,一般,内部就是公司的Accounting转过来(人家做AR AP坐久了,人头熟了,好办事,再拉出去培训培训就可以干了),外部的话Tax首选四大(四大出来的公司税的人和Accounting出身的业务水平是不一样的),Treasury就是银行(因为Treasury说白了就是公司内部的资金分配,和银行关系紧密的话,才能干好活)。IA不说了,那肯定也是4大。至于说文凭,学历,个人觉得,学历上,除非你想去银行等金融业发展,或者想全心全意的想做Operational Finance,本科学历足矣。做财务,总账方向的,CPA那是一定的,ACCA考出来的也不足为其。至于FP&A,甚至看到过连CFA证书都考出来了,然后来这块的。读研究生也好,但那主要是让你有足够的时间考出这些证书,或者备考,否则,一般企业来说,Finance的,弄个研究生学历有点。还有,财务是一个很讲究出身的地方,如果你是财大的,复旦的,那么进入MNC的机会很大,如果是立信的,那么一般人家也就让你做AR AP,从贴发票开始,这个和学历无关和学校有关。这个嘛,行业里面的前辈对后辈的录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财大复旦的FC总归希望录取自己的师兄师弟,这点在公务员体系也一样,所以3线学校的财务学生,会发现自己想找个对口的职业好像还不太容易,而财大复旦的,却会把4大当做垫底的Offer。 所以说着说着,大家发现,4大出身的人还能干不少inhouse的Finance的活嘛,所以,接着我就来说说4大。 再来说说4大,看到德勤也好,PWC也好,校园招聘那个叫做一个Fancy呀,甚至都做了自己的Iphone软件用来吸引学生,因为4大每年的自然淘汰率极高,有熬不到考出CPA的(他们不讲究财务背景,但财务背景还是会占便宜),有受不了整天出差的,也有身体不行的(过劳死,癌症,每年4大体检都有一堆,不是耸人听闻)。所以想去4大的,自己应该在去之前想想清楚自己想干嘛。 4大虽然不需要你具有财务背景(审计讲究背景的复杂性,何况4大还有另一个咨询业务,那就更加要求业务背景的多样性了),所以进入4大不等于就在做审计,虽然审计是他们很重要的一个业务来源,但4大的咨询,例如Tax啦(分为个人和公司),M&A的咨询,还有很多其他Compliance相关的咨询,甚至连HR都有咨询的,让人头晕不已(我没进过4大,以上内容都来自于自己不停的面试4大人员的了解,不全的,相比较而言,安永的人没有其他3大来得好,不过这是一面之词,听过就算哈)。所以,如果身体够好,英语够棒,那么给自己3-5年时间在4大,无论哪个部门,你都可以有长足的发展(工作量堆的,一年的公司内审比不上4个月的4大外审学得多)。但是,请记住,如果您老英文不好,那么你以后职业发展会有很多限制。因为在4大,只要你有生意做,那么你的收入就是有保证的,一个3年左右经验的人,基础工资到2w也不少见的,但是,超过50%这类人其实一直在骑驴找马,想弄个inhouse的Finance做做(inhouse收入也不算太低,但work life balance好很多),但如果你英文不好,你自己又仗着自己四大的背景想要个高薪,一般会被MNC的HR鄙视的。因为对于Finance来说,沟通能力那是最重要的,英文不好自然给自己关掉了一扇门。你技术再好也没用。 之前招聘内审,看到过很多候选人,学校也就那样,不见得一线院校,在4大干了3-5年,也混了个CPA出身,英文吗,因为负责国内客户,实在是很一般,一问薪水要求,3w最少?还不肯降薪来inhouse,呵呵,冷笑一下,您老慢慢找吧,我相信没那么容易混进公司。这类人不放低身段,想找个工资满意又轻松的工作,那是。一般来说很难。但如果英文好,或者英文之外还懂日文啦,朝鲜语啦之类的,那就不一样了,工资上,HR和你谈起来也比较弱势,因为他有卖点。因为中国吗,辐射日韩的,一个财务如果懂这些其他地区的语言,还是很卖得动的。 当然,如果你热衷做business,继续留在4大也未尝不可,因为往上做到first year mgr,seconde year mgr之后到sr mgr,partner,越往上走,就需要越多的做business development,不过相应的,勾心斗角的戏码也就开始出现了。而且需要你不单单是一个财务的专家,还得是一个销售的行家。你的客户别人也想争夺,同一个公司的,不同公司的,反正不同性格的人选择不同的人生。四大里面partner之间,sr mgr之间勾心斗角的八卦我们是经常听说的。而如果烦了厌了,到那个时候在想出来做公司财务,就没那么容易了,主要是放不下,在四大,月薪可以有8w的话,到corp,就给你个4w的收入,你总归觉得少了一半,但对于公司来说,实在没有必要pay你那么高,毕竟公司财务来说,你是cost center不是revenue center,你的技术只值那么点钱,再上去的那些4大的收入是因为你的销售而不是因为你的技术。而且越往上,有越多的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华人新加坡人和你抢工作,因为那个收入,对他们也已经很有吸引力了。(比如我之前说的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30来岁,有个100多w收入一年,谁不想干呢?) 4大出来的人,优点是学东西快,接触面广,而且因为看得多,以后工作中博采众长,缺点是往往都偏科,做外审的改作内审都需要重新修读很多东西,何况转去做accounting或者别的function就更痛苦了,所以外审出身的4大很多人都会遵循,4大外审-公司内审-公司财务的路线发展,所以,如果想转公司的时候,公司提供了内审的轮岗机会的话,那就不要太在乎钱了吧,cut pay就cut吧,毕竟内审也是辛苦的职位,只有轮到真正的公司财务这里,才可能过着收入也不错,又不那么卖命的日子。 其实,现在学生还挺幸福的,因为4大的进入门槛已经低了很多了(不过副作用也就是很多那种一般素质的人搅局),我当年02年本科毕业的时候,进入4大可是大大的光鲜的事情。而现在,这么多年,起薪也没见涨多少,金融危机的时候还取消了很多加班费(或者限定加班时间),裁员的时候很不厚道采取要么拿钱走人,要么不拿钱拿走推荐信的方式走人的经济节省性裁员策略(鄙视ing),所以对学生的吸引力那是下降的。所以才那么Fancy的去做各种宣传,希望更多的人能愿意进入这个行业。所以很多四大的人,出来以后,做审计的遵循的是外审-内审-公司财务的路线,做咨询的,那么就各自不同了。四大公司税-公司内部公司税,四大个人税-公司内部HR Mobility部门,M&A的,有的直接去做Financial Analyst,总之,经过一个不短的转型期后,还是大部分可以在公司里面找到自己对应的Finance 的坑。不过前提是,你得有让公司的人看重你的潜质,或者是技术,或者是关系(比如做税务的,那和税务局关系好的话就是一个很大的加分点)再来说说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第一是High C,有个著名的性格测试,叫做DISC,里面的C代表compliance,如果C高的人,往往比较仔细。财务最重要的就是仔细。要能从一个个枯燥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并最终用数据解决问题。 第二个就是情商,这个越高层要求越高,在低层次上,财务只要能够做报表就可以了,但发展上去,那就是搞人呀。一样100w预算,所有部门都需要,那你到底给哪个部门呢?这里面不单单是冷酷的数字决定一切,更你是怎么玩这盘棋的问题。清高和过度的自信都要不得,你看看那些Finance Controller,那个不是油条一个,长袖善舞的? 第三个就是一些基本功 做Accounting的,你要是excel玩不转,那么就算了,回去学校学好了再来吧。这个,我们的一个财务总监那个宏编辑的能力是强,你这种能力越强,那么在毛孩子期间越容易在芸芸众生中,一下子给挑出来做一些比较要紧的事,然后你的exposure就越来越大了,然后你就。等着涨工资啦。呵呵。还有个能力就是PPT也就是做演讲的能力。因为你是用数据说话的,可是不是所有公司的老大都会花很多时间再看你的报表上的,他们要的是你通过数据整理出的结果。那么用一个好的呈现方式告诉老板,讲好这个故事,就是做财务要往上跑的话一个必要的基本功了。对于Biz Fin而言,这点尤为重要。这点上,有个组织不知道大家知道否,就是Toast Masters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讲究的就是教会大家怎么做演讲,还有全球比赛来着,我过去公司有corp Club的,就是没有公司俱乐部,全国也有很多社区俱乐部,大部分人是用英语做演讲,但也有中文演讲的。毕竟这个能力撇开语言能力的话,中文演讲能力也是做老板的必备条件。所以有条件的同学们,记得早点参加。而且,这也是一个和MNC或者你目标公司的员工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哪里,你会碰到很多你觉得大牛公司的职员(虽然一般也是5年以内经验的人),但他们很多线下的分享,你不踏进这个行业,永远也不会知道。 第四个就是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如果你做了财务,过些年,你会发现,小公司的财务永远是小公司的财务,MNC的财务也永远是那批人。彼此之间好像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小公司,讲究灵活,大公司讲究规章,compliance。时间长了就变成道不同不相与谋了。但毕竟,小公司的工资再高也有顶,而大公司的100多w的财务可不少见,一个fc mnc的至少也有3,4w了,那还是一个2级城市的价格。所以财务从业人员的工资,在工作5年后,开始有了质的变化。哪怕是一个2级,3级城市的finance,但在一个好的MNC里面工作,回头想来上海,或者在当地某一个高薪工作都是不难的(当地这种人绝对稀缺,而上海的话平均薪水高)。 每次搜索51job的后端简历库,都看到一大堆的财务人员,绝大部分,工作了10年也没人看,工资也就那么6000,7000(上海哦),而那些MNC的财务3年的,期望工资却已经大方的写着15k了。但别说,还真有人offer 15k给他们(只要真的合适和综合素质高)。 还有人也会问,做财务的为啥一定要去MNC?因为MNC的财务一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隔行如隔山,做Treasury的Biz Finance的压根可能不懂。于是,为了留住人,大部分的好的MNC都会针对Finance的人有一个rotation Program,或者是Rotate不同Function(比如你一个AP AR,过两年让你做其他的role,或者去做Tax Analyst或者做基础性报表型的Biz Finance,否则招来财大毕业的AP,那肯定人家过两年要跳槽的),而且这种事情一般都会有Fin的老大牵头做,HR得follow(之前说过的,Fin那是很强势的,一般HR也只能跟着走),还有不少机会就是去海外Rotate,我们今年校园招聘拍了个Video就是我们一个成本总监,干了10多年了,从一个Engineer做到现在这个位置,上面老大是老外了,好像有职业瓶颈了?不要紧,给你换个function到德国去做德国的Biz Finance,他满意,更加一门心思呆在公司了,老板也满意,留住了一个真正的人才。 所以之前有人说宝洁的AP一个人干很多活,我没进过宝洁,但是,相信这种公司要么是这个人能力不够,要么就是其他原因(比如人际不好等不让老板看中),否则一般这种公司都有Rotation的机会的,你不转是你的问题不是公司体制的问题。再如果公司真的不考虑这类人的职业发展,那么就换东家吧。至少我曾经干的和现在干的几个MNC都是有Finance专属的Rotation Program的。也许换岗不能带来工资的上升,但Exposure会更大,而且专业性会很强。坚守本专业还是转行这两天天天在和老师联系,因为我们是一个全国性的企业,在全国20多个地区有招聘,今年量又特别大,有超过600个应届生招聘指标,于是,挖掘一切可能就成了我们想做的事情。由于地处上海,所以最近去直接拜访的都是上海的大学的老师们。和他们询问去年毕业生去向,都说,本科生超过80%留沪,研究生有的略低(后面分析原因)。而问起本科生留沪都做些什么,很多老师的回答是,他们出路比较多,很多学生只要能留在上海就行,有的去做跟单,有的去小型的民营企业工作,工种也各式各样,留沪的都不怎么拘泥在本专业的行业。 哎,我跑的都是起码211的重点大学呀,看到这些学生的出路,觉得即可惜,又无奈。你一个211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做跟单?外贸跟单,诚然,和你读的专业略有相同(不是指的国际贸易专业的,而是其他技术性专业,比如检验,纺织等和外贸也会沾边的技术性专业),可是这同样也是一个进入门槛极低,只要有资源,识字,混上几年跟着师傅跑跑厂子,就可以干的活。这种行业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职业前景不好。因为太低的门槛导致太多的人可以进入,而你不见得是最优秀的(这里的优秀指的是脑子好使,其实社会上,情商的重要性远高于智商,而小学毕业的情商不见得比你低),那么自然要钱袋子鼓起来难度就大了。当年替那些贸易公司招聘merchandiser的时候,可没少见不错的公司,文凭却只有中专的简历(或者初始文凭是中专的)。比如贸易跟单吧,立丰行,大昌行还有那些国有的外贸公司,那个收入,干了很有些年头的也那个数字,早些年还能买个二手房在上海,这两年要么买到江苏浙江去,作者高铁上班,就连南汇的房子都要1万多一平方,还很辛苦,而如果是你本专业的,比如纺织,哪怕去江浙的民营企业厂子里面做技术骨干,过些年,这个收入也肯定指日可待,而且人家还尊重你,随着岁月的积累,你就是这个行业的老法师。在2,3线城市,生活压力也轻,打个比方,重庆不算偏僻吧,一典型2线城市,那里房价是算套内面积(实用面积而不是建筑面积的),虽然也要万把块钱一平方,可是哪里本科生起薪也在3000左右,比上海低不了几百块。和房价一比较,就知道哪里生活压力轻了。 毕业生有时候会看不懂,为啥有的工作收入就可以那么高(打个比方,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税务里面的一个小分支,本科毕业7年的从业者可以拿到100w以上的年薪,因为那个职位目前只有10家以内的外企+四大有,全国从业人数在200人以内,物以稀为贵,又没专门的学科去研究弄出点相应专业的毕业生来,只有靠企业在职位上培养,那么自然要么没需求,一有需求贼贵),有的人看着本来也没那么能干,最后却占着最好的坑,拿着很高的工资,却好像没那么辛苦。理由就在这里。 专业,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入门门槛,市场上的职位又构成了另一个门槛,如果你是A专业毕业的,然后即使去了一个三线城市,干的还是A专业的活的话,那么10年左右,你就会成为市场上非常稀缺的人才,到时候想来上海拿高薪,绝对可能。我过去招聘过一个安保经理,是从葛洲坝还不是哪里派出所弄来的一个所长,他到上海的时候当地工资4000(算上灰色收入,因为是一个县级城市),但因为他做过维和警察,虽然因为没跳槽过,英文简历写得惨不忍睹,但口语很好,又做过10年刑事侦查,一来上海工资就翻了几番。而3年后离开我前面一家公司跳槽的时候,是triple pay的(3倍呀,所以他迄今和我关系挺好的,因为我把他从芸芸简历中挖出来又苦口婆心劝说他放弃公务员身份)。你仔细算一下,他3年时间,工资增长10多倍,靠的什么?就是这个准入门槛,他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现在,房子买好,车子买好,孩子,老婆从老家接来上海,虽然很忙很辛苦,可是觉得日子很有奔头。 而如果你A专业的,却去做了一个B专业的活,那么你那稀缺的A专业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因为你不但损失了技术还损失了人脉),数年后,A专业对你来说可能就只剩下学校的好坏和你的学历了(我就是个案例,读的一个专业,干的另一行,现在回头,我同学们日子比我轻松多了,钱也不少,而我除了一个985院校的出身和研究生头衔外,在简历上,我的专业价值几乎为0,尽管我当年的专业也是国家专业排名前三的地位)。 记得05年还是猎头的时候,做过一个独资外企果汁公司检验师的职位。他们需要一个做食品毒性检测的人,当时兜兜转转好多好多猎头公司都找不到理想的人,技术不行,要么做这个的,但不是这个专业出身,知识不够,要么这个专业的,干的活却又不是这个。最后我们从一个民营企业挖了一个人过去,一50岁的老工程师,是这个果汁公司招聘的最年长的员工。(一般外企招聘在这个年头,招聘个50岁的人还是很少见的,过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多一些这样的现象)。因为此人不会英文,还特地为他配了一个这个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工资这块,则完全不按照普通跳槽,原本薪水上浮30%最高的行规进行,那是他要多少只要别过火都答应。为什么这个人有资格坐地起价?甚至让企业还为他再配一个懂英文的?就因为他专业对口,数十年的这个经验+关键的行业内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师长,同学,同事)。这个毒性检测有些啥新规可能发布,他第一时间能得到风声,技术+人脉铸就了他的身价。 于是这又导致另一个话题,专业重要还是城市重要?这个老师的一番话说到了点子上。她说本科毕业生大部分都干的不同行业,然后就想着留在上海,而研究生,往往经过思考后,宁可去经济欠发达,但是这个行业比较强的地方就业,因为那样更有利于职业发展。 这就让人觉得可惜了,为啥本科毕业生就那么想呆在上海呢? 不知道大家知道吗?上海是个老龄化很严重的城市,所以上海的社保公司缴纳基数一直是全国最高的,超过45%,也就是说,你收入10000的话,公司还得替你缴纳额外的4500进入社保综合基金(个人拿不到的钱),那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用工成本在14500。而过去上海有综合保险的。外地劳务人员可以缴纳一个月200左右的综合保险,而今年政府取消了这个,也就意味着制造型企业(凡是涉及到聘用外来劳务工人员的企业),用工成本大大的上升。一个万人工厂,一年用工成本上升几千万不是吓人的。而在外地,甚至是很多收入看来不低的城市(比如大连),公司缴纳的社保基数远远低于上海这样的城市。对于制造型企业,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撤退信号,除了一些非常大的制造型企业且含有国资成分的,比如通用大众,因为上汽的原因,还会驻守上海之外(偶过去的东家就曾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撤出上海,裁减了3000号员工,报纸上称为产能转移,呵呵)。未来的上海,可以说,就是一个金融,贸易,研发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大型制造型企业会离开上海,而那么多在上海的工科本科毕业生(上海工科生的素质还是比很多其他地区的强),也必然面临要么离开上海去2,3线城市找对口工作或者,死守上海,冒着成为蚁族的危险,留下来。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说,从事本行业工作,相比较从事跨行业工作,风险要低。一来你在本行业有知识,有技术,有人脉,除非你这个行业不行了,否则是比较安逸的。二来,从简历上看,这样也算是根正苗红了。比如公路大学之类的学校,学生去面试普通的工作一点优势没有,但是面试公路系统,那么多师兄师姐,你觉得你的希望如何呢?将来晋升的可能如何呢?至少,你的专业不会拖你的后腿。中国在发展,不是只有上北广深,越来越多有远见的企业都在往内地搬迁,这不是空喊的支持国家开发西部,开发环渤海,而是各种有利条件下的一种慎重抉择。人才,在这种迁徙中会直接决定企业的步子会迈的有多大。最近接连聊了工科生和财务人员的职业发展,今天讲讲文科生的职业发展,重点说HR和行政人员。这里多的就是HR和行政,还有行政人事专员这种混搭的,且不论专业不专业(毕竟公司业务决定人员配置),咱一一道来 先来说下为啥非得要把人力资源和行政放在一起说。说两者一样吧,很多读人力资源的肯定不爽,我们可是战略性的呀。但实际上,人力资源也就是行政出来的,是为了行政上更好的管理人而分出来的(我不是人力资源科班出身,说的不对的话别叫,不过事实上,很多小公司,人力资源和行政就是一个人的活)很多人看过杜拉拉升职记,而且看得热血沸腾,但创作就是创作。在真实生活中,行政和人事还是比较大区别的。最实际的区别是Money。行政的工资比较人事那是低了不是10,20%的,人事有100多万的人我见得实在不少,而行政,一般来说,大秘级别的那个工资也就3,4万(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不过一般就这样,相当于普通的经理级别),一般的admin那个工资都在万元以内(所以admin是小时工,算加班工资的。)档次立马有了差异。看过杜拉拉的也许有印象,当杜拉拉的职位从行政经理变为行政及招聘经理的时候,DB公司的薪资福利经理心里着实不高兴了一阵子,因为他知道,和HR沾边后,这个身价就不同了。做行政的和做人事的有很多相同之处,这后来身价的差异可以说,入错行呀。要转,没那么容易,君不见杜拉拉要不是有老大提携,相信还是个管办公室日常事务的人物。然后跟大家说说,行政干啥,人事干啥。相信听完了,大家也就知道为啥要的人素质那么接近,但是身价后期却会相差那么多。 所谓行政,就是事务性管理的意思。在小公司里面,可能叫做办公室主任,那就是一个办公室里面除了财务,业务部门外其他拉拉杂杂的事情,都该你管。(一般小型外企,可能人力资源的事情是外包的,比如发工资之类的,有几个很有名的国有企业干这块,比如中智,外服,四达等)。那么小到前台,大到办公室装修,老板的私人助理,都是行政的事情。所以,做行政的人,一般都相当的仔细(也就是之前说过的DISC测试中的High C一类人),而且执行的事务还非常的琐碎细小,但又可能会很重要。打个比方,做前台的很多小公司里面也兼带做间接采购比如打印纸呀,油墨什么的,要是你没采购足量,回头打印到一半没纸了,那可能会让大老板抓狂的。所以,行政上来的人都有个特点,就是细心(同时也是缺点,细心过头了会被人讨厌的)。还有一类行政就是助理类型的,老板放心的叫做私人助理或者秘书,有的公司还有部门秘书,干啥呢?最多见的就是做报销和搞活动。还有替老板们跑腿订票什么的(不是瞎说,很多老板有了小三,正牌夫人还不知道呢,助理们已经替他们定过好几回机票了)。所以做助理的,一般除了细心耐心等意外,还要体贴和嘴巴紧。很多秘书,老板会把email权限开给他,然后老板之间很多私人的事情她也看得到了,那么如果他很大嘴巴,估计是做不长的。体贴呢,说实在话,就是要做老板肚子里的蛔虫。比如吧,我发一个会议邀请,老板你出去度假了,那么作为助理,很多时候她就该知道这个邀请要不要接,要不要拒,要知道她做个动作,可都是on behalf of 她老板的呀,得罪人与否,是否会惹祸,这个情商不高的话,没前途的。 说到助理的未来,实话说,有那么几种。第一种,安心嫁人了,然后有不少就回家做全职太太了。为啥,助理这个职位,你感觉要求不低,但事实上,收入真的不高,而且你要不是很聪明很上进像杜拉拉那种,那么做到30多岁也就7000左右,还是上海,还是大公司(实话说,小公司到说不定高多了,这个后面解释),那么还不如嫁了人回家安心做太太呢。这类人一般伺候人久了,都很贴心,所以老公往往挺不错的,我身边好几个助理都是嫁了过去的老板。 第二种,从小公司到小公司,或者从大公司跑到小公司,沿着前台,助理,办公室经理的路子往上走。工资呢,最后都能落定在2万左右(不低吧,做行政的做个这个工资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过工资之外,很多人很乐得其所的。因为,这个角色有点小权利的,物业啦,供应商啦,甚至于有的公司如果没有专门的人事,那么请假之类的权利都在你手里,这时候,钱不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种“我很重要,你们也得有求于我”的优越感。而且有的公司,随着小公司一点点的扩建,那么可能最后还给你换个职位叫做行政与人事经理,呵呵那么,一年那个30万左右还是很有指望的。而且,一般那些商会聚会,比如美商会啦,英商会啦,你都会代表老板出席,感觉自己档次还挺。那个的。心里还挺满意的。 有些人听了我后面分析人事的职业发展,会对行政这个工作很看不起,觉得没前途。这个呢,说实在话,刚毕业的可能会这么觉得,但真过个10年,你想法会有变化的。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在这条路上走的无怨无悔。 这个职业还有个地方,就是入门门槛没那么高(当然要发展得好的话,还是很需要点素质的)。君不见,很多前台最后就慢慢变成了这样的角色?我最早就职的那个猎头公司,当时从一个10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好几百人,上海近百人的规模,那个Office Mgr就是一个立信会计出身的前台做的。此人现在也就35,36岁吧,当年也就20出头,大专毕业后就做前台了,然后忠心耿耿的跟着现在的老板一点点把公司从一个小作坊变到可以卖好多好多钱的一个好公司(过去的大老板最近刚把这个猎头公司卖给了日本一个企业,赚了很大一笔钱),收入,拿在7年前据说就有上万块了。因为老板信任啦。她就具备了上面说的那所有的特点,细心,嘴巴紧,能干,外加英文也不错(我那家公司是香港人公司但客户很多外企)。所以虽然她今天还是个大专学历(但考了财务证书,所以现在也是公司的财务经理),但比绝大部分在大型外企拼生活的人日子悠闲。 由此可见,做行政,不见得一定要去大型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可能更重要。行政的发展方向,除了做本行业之外,还有人拿这个做个跳板,利用行政相对休闲的生活,考证书,读专升本,最终一点点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我们公司的前台现在就在读财务,想以后做采购或者小公司的办公室经理。 做行政的,最怕的就是安逸之后没有梦想了。我上一家公司有个部门的行政,小姑娘毕业2年,上外英文系的本科生,长得也漂亮的很,我觉得她各方面都不错,在我离职不久,她也换到了另一个部门做老板的私人助理。当时小姑娘估计收入也就在4000左右一个月徘徊,还是个外地女孩要租房子的,正好我们HR有个部门Admin的职位(以后转了做招聘的)我邀请她来试试看,么想到她回我,我现在日子挺舒服的,上班近(租的房子在金桥,那个BU也在金桥),老板对我挺好的,我不想换了。哎,可惜了。这么个想法,在多呆两年,你那上外英语系就白读了,专业八级又怎么样?这个活就值这么点钱。 还有一种行政,本身素质不错(比如很多公司区域性GM的那些行政大部分是有留洋背景的),然后做了几年,老板们也会利用自己的关系网替你在公司里面找寻发展机遇,不会让你在助理的位置上终老的。我们之前GM的助理,有人去做了成本分析,也有人去做了业务发展,总之,事业都走上了不错的道路。所以,有的海归,找准方向,做做助理,其实也不是那么掉份的事情。 说到从业者性别,在行政这条线上,80%以上是女性,男性一般不但掺合进来,但男性要是做行政,一般也是有想法的行政,不如上面说的做GM助理之类,以后可以去别的部门发展的类型。而比较而言,如果是HR,男的从业者那个优势是刚刚的,所以,文科男们,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来hr发展,前途不错。一样的能力,男人绝对比女人有发展前途。 当然我们看到简历,很多时候,初入职场的title都叫助理,什么销售助理,市场助理,采购助理,那个只是因为你比较菜鸟给的职衔比较低,那和行政助理的发展路线不一样的,销售助理以后就是销售,采购助理以后就是采购,那和采购部助理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别看到助理的头衔就皱眉头哈。我这里只说行政助理。说到HR,那个花头可比助理多多了。别看一个人事,其实里面的那些职能不比财务简单,而且很多情况下角色还和财务有那么点想象。为啥?我一点点说哈。 HR和财务一样,也有Biz HR和Function HR之分。所谓Biz HR,大公司里面还有个称谓叫做HR Business Partner,简称HRBP,这种角色不一定带人,但往往是HR Director的摇篮,这点和Biz Finance很接近,两者还有个共同点,就是一毕业做这块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是做法做法就不由自主的往这条路上走了(前途钱途都不错的道路,也是很多HR的梦想,但不是我的,呵呵) 很多公司的HR Mgr其实从角色上就是一个 HRBP,但是和大公司比较最大的差异就是她可能不单单要管业务,还要管很多事务性的事情,手下有很多职能HR的人,比如薪资,招聘,培训等等。 HRBP的工作主要可以有那么几点,做业务的伙伴,说起来好听,落实到实际的就是要让人力资源的配置紧跟公司的发展脚步,就像财务是要将预算和资金配置到紧跟公司的发展脚步一样,比如这个公司现在处于爆炸增长期的话,那么人才的管理特别是人才的录用(招聘)就是最最重要的。而如果公司已经在稳定期了,那么人才的发展,人才梯队的建设,人员的保留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公司进入萎缩期,那么除了裁员方案,HRBP更要考虑如何在人力成本压缩的前提下把这个局玩下去。打个比方,引入外包,引入合同工?不一定都靠裁员的啦。 过去对HRBP的角色很不了解,觉得这就是一个干好干坏没差别的角色(不像招聘,完成多少量,节省多少费用都是算得出的),后来才逐渐了解到,HRBP那是下棋的人,是做资源配置的人,这活真让你干还没那么容易呢。不对一个行业了解,那是要和Finance的Biz Fin一样,要出事的。 打个比方,HRBP一般有那么几种方向,生产型公司的,研发型公司的,贸易型公司的,由于人力本身的特征不同,这几个公司的HRBP的外在形象可能完全不同。生产型公司,因为有那么多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上讲究的是层级(我曾经在生产型企业干过3年多,深有体会)。那是你作为HRBP,说一不二,而且强势是必需的。否则碰到那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外来务工人员跟你天天搞,你是要撞墙的。 而贸易型公司,sales为王,这里面,管理技巧比较重要,而且sales一般比较散漫,又门槛很精,那么你也得是人精。必须圆滑才能活下来。 而研发型公司,那些工程师们可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离开的类型,很多时候,你要代替他们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否则这个年底人员留用比例一定很难看的。工程师们相对比较单纯,他们习惯自己在书斋中干活,然后你想后勤部长一样替他们想到所有该想到的事情,那么你得有保姆精神,而且要学会用数字说话(工程师逻辑好嘛,这个最有效)。所以,一般来说,不同个性的人,适合去不同类型的企业干活。HRBP可以说是行业性最明显的HR角色了。 而说到他们的来源,除了很小一部分是一开始就根正苗红的HRBP开始的外,绝大部分,那都是从HR assistant的角色上一点点熬出来的。熬到对这个行业了解,熬到熟悉了人头,熬到。还得有机遇,不容易呀。而到了中层经理以后,HR BP有的就压根不是HR出身的了,比如sales的HRBP可能由一个sales出身的经理担当,因为他懂业务,知道业务真正的需求,有时候比科班出身的HR更能做好这个角色。而还有一些,所幸是从别的业务部门转来的,比如之前说过,很多做财务的最终的职业落脚点在HR,特别是HRBP,因为他们懂得用财务的语言分析人事的事情,数据,数据,这可是大公司里面最叫得响的东西呀。谁让老板就吃这套呢?而你说专业?那是啥都有的。文科的,哪怕考古出身的,也没问题。但问题是你第一份工作得和HR或者Fin或者能转过来的行业沾的上边。而素质?情商,那个一定得是高的。HRBP做的成功的基本都是人精(所以我不适合,我没那么精),要去外企的,英文好是占便宜的,还有PPT的能力,分析的能力,Excel的能力,大凡一个文秘该具备的能力,HRBP至少都要具备,否则不能说称职的。 收入?这个真的收入差异特别大不好说,几百万的HR我都看到过简历,那时候自己也纳闷凭啥一个HR值那么多钱。不过,风险也是有的,第一是行业性。因为你被捆绑在这个行业里面了,行业不行了,你也不行了。第二,做到老板级别,那就怕来个Re-org呀,偏偏重组是大公司里经常上演的筹码。君不见那些大公司那个没有数个BU,每个BU如果本来有一个HRD的话,那天给你来5个BU并4个,岂不是你就没饭碗了?GE就经常来这套,动不动re-org,每次重组,市场上就多了一堆HR的简历。呵呵。其实,人还是那帮子人,换来换去,主要是由于资源。这就是HRBP的人生,很多人前赴后继的想去做,但回过头来看看,除了挂个经理的头衔,每天的工作,好像也就剩下了PPT+数据分析+汇报。怪没意思的。说完了最神秘的HRBP,再来说说Function HR都有些啥。这个分为几种一种叫做Operational Level的,主要包含几块,一块是Staffing也就是招聘,还有一块是Payroll,也就是发工资的,当然还有一块叫做Benefits,那就是交金的负责社保的那块的。当然,大型的外企,还有一块叫做International Assignment Service,有的公司成为Relocation,或者Mobility,就是专门伺候老外或者公司内部不同区域间转岗的福利呀,等等的。再来就是Employee Communication或者叫做员工沟通了。还有个大头就是培训。相比较而言,招聘的项目计划,薪资福利,组织发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以及HRBP可以说是公司里面具有战略意义的部门,那个Operational也就是运营意义的部门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之间是有那么一层流动关系在的。除此之外,还有个小职能叫做员工关系,里面涵盖了人力资源的法务,公司纠纷的处理等。这种职位估计也就那个公司分的那么细的才有专人负责,一般小点的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都是兼得。比如基本上招聘经理都是从招聘员这个事务性的概念成长起来的,而做工资的福利的往往最后回去做薪资架构,还有部分人回去做IAS也就是老外那摊事情。而做组织发展的相当多的人也是从培训出身。当然,那个市场价格到后期是迥然不同呀。所以,各位有志于HR的人士们,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了吧。当然有部分企业还会在人力资源里面放一个安全岗位也就是俗称的HSE或者EHS,这个岗位有的公司放在人事部,有的公司在维护部,但因为和人力资源离得比较远,我暂时不多讲。一般这个专业的人需要环境科学呀,安全工程出身的(题外话,我朋友正在招聘这样的实习生,研一,研二非毕业班的考虑,有兴趣的消息我,这种专业叫做要找本行业的也难吧,我们要招这种人也难,实在不行只能打电话到学校让老师推荐了)。相比较而言,HR的各个职能里面可以说也真是隔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速公路收费员工作总结
- 机场防护服穿脱培训
- 2025年雅安招标采购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考试(招标采购项目管理中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 电力储能工作总结
- 2025年度租赁合同范本汇编
- 脊柱骨科护理带教计划
- 艺术机构双减工作实施汇报
- 公司年度安全培训费用课件
- 2025员工不续签合同办理指南
- 2025年塔吊操作员聘请合同
-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课件
- 肾错构瘤知识课件
- 合同账户变更协议
- ICU发热与体温管理课件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老年护理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学生心理健康一生一策档案表
-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 跌落机操作规程
- (高清版)DBJ33∕T 1319-2024 住宅小区供配电工程技术标准
- 中国人口研究专题报告-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
- 重庆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