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的中医研究现状及趋势 目录 历史沿革中医肿瘤的病因学中医肿瘤的治疗中医肿瘤的发展优势中医肿瘤的临床研究现状中西医结合的肿瘤治疗中医肿瘤临床组方思维中医肿瘤学与靶向治疗的关系中医肿瘤临床研究的问题与改进思路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 殷墟的甲骨文中 瘤 的病名 西周时期周公旦所撰 周礼 记载 疡医 定名 主治 肿疡 折疡 春秋战国的 黄帝内经 一一我国最早的医书 在肿瘤学方面 它奠定了中医肿瘤学的形成与发展基础 黄帝内经 与中医肿瘤学 所论述的昔瘤 肠覃 石痕 症痕 癖结 伏梁 马刀 积聚 筋瘤 肠瘤等 都与现今某些肿瘤的临床表现相类似 并对上述某些肿瘤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作了很多论述所论述的 虚邪之中人也 则传舍于络脉 传舍于肠胃之外 募原之间 上连于缓筋 体现了中医对肿瘤疾病转移现象的最早记载 素问 已注意肿瘤的发生与饮食水土 地区方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关 提出了自然环境等与肿瘤的发病有关 既病防传 先安未受邪之地 和 瘥后防复 反映了 治未病 的思想在中医肿瘤预防方面的指导作用 战国时期秦越人所著 难经 最早论述了某些内脏肿瘤的临床表现 五十六难 归纳了五脏之 积 的临床表现 曰 肝之积名曰肥气 在左胁下 如复杯 心之积名伏梁 起齐上 大如臂 上至心下 肺之积名曰息责 在右胁下 复大如杯 肾之积名曰责豚 发于少腹 上至心 东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 所载人参 大黄 半夏等150多味药为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药 对后世防治肿瘤有深远影响 仲景所著 伤寒杂病论 对 胃反 积聚 及妇科肿瘤等的发生 症状和治疗有较为明确的描述 还指出了肿瘤与非肿瘤的鉴别与预后 记载的鳖甲煎丸 大黄蛰虫丸等仍被常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 华陀 中藏经 记载 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 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 认为肿瘤发生机理是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 蓄毒不化而成 强调了内因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性 魏晋隋唐时期 晋代皇甫谧所撰 针灸甲乙经 中载有用针灸治疗某些与肿瘤或癌症相类似的病证 饮食不下 邪在胃院 在上院 则抑而下之 在下院 则散而去之 葛洪在 肘后备急方 论述了甲状腺肿及常见肿瘤的治疗 反映了他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生 发展 恶化的过程 还创制了红升丹 白降丹等药 开创了化学治疗的先河 隋代巢元方等撰写的 诸病源候论 详细和准确地记载了许多肿瘤类疾病的病因 病机及症状 将甲状腺肿瘤分类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并使用含碘丰富的海藻和紫菜防治 类似于现代的内分泌疗法 唐代孙思邀所著 千金要方 首先对 瘤 按发病的性质和部位进行了分类 类似宫颈癌瘤 乳房癌瘤的记载 并擅用虫药如僵蚕 全蝎等治疗 为后世用虫药治疗症痕积聚 今人用虫药治疗癌肿 提供了借鉴资料 宋金元时期 宋代东轩居士在 卫济宝书 公元12世纪初 首提 癌 字 并论述其证治 以及用廖香膏外贴治疗癌发 其中 五善七恶 的观察方法对肿瘤的诊治和判断预后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圣济总录 论述了肿瘤的产生可能与气血的流结或不正常物质的滞留有关 并记载有类似肝着 肝壅 肝胀等病的证治 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倡导寒凉用药治疗火热病 对后世运用清热解毒 清热泻火等法治疗肿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从正在 儒门事亲 力主 祛除邪气 而用攻法 的攻邪学说 并曰 积之成之 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 比西方国家较早指出了精神因素与肿瘤或类似肿瘤的某些疾病的关系 李东桓在 脾胃论 提出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的论点 并创立补中益气汤 通幽汤等 对癌病患者有扶正固本的作用 对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元代朱震亨在他的著作 丹溪心法 格致余论 金匾钩玄 脉因证治 等记载的肿瘤发病因素中特别强调 痰 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也 痰挟疲血 遂成案囊 并认为治痰当求其本一一实脾土 燥脾湿 以二陈汤为基本方 他还明确把 噎 和 隔 区别开来 并主张以 润养津血 降火散结 治疗 细致的描述了乳岩的形成 演变 预后和治疗等 主张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金末元初严用和所撰 严氏济生方 记载有割治和药物结合治疗肿瘤病例 罗天益所撰 卫生宝鉴 凡人脾胃虚弱 或饮食过常 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 致成积聚结块 提出了肿瘤病的发病原因 明末清初时期 这一时期在前人总结的理论和实践所得的新经验 让肿瘤理论与研究得以进一步深人和完善 陈实功 外科正宗 1 描述了 乳岩 相当于现代的乳癌 失荣 类似于现代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或恶性淋巴瘤 茧唇 相当于现代的唇癌或唇部恶性黑色素瘤等 2 治疗特点宜内外结合 以养气血 滋津液 和脏腑 理脾胃为主 并善用以毒攻毒法 3 总结瘿瘤主治方清肝芦荟丸 海藻玉壶汤和六军丸等还有首创和荣散坚丸 蟾酥丸等内复汤方还被当代临床使用的外用药有太乙膏 阳和解凝膏 生肌玉红膏 三品一条枪等等 其理论和实践对现今的肿瘤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景岳的 类经 和 景岳全书 也较全面总结了前人关于肿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 如 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 多有积聚之病 对积聚的辨证提出更深的认识 治疗积聚的药物分类为攻 补 消 散四大类 还提出及早治疗轻浅病以防肿瘤病发生 明末李中梓 医宗必读 中记载 积之成者 正气不足 而后邪气居之 反映了对肿瘤发病的认识 并记载主治肿瘤的药物20余种 设积聚专篇 创制阴阳攻积丸 尤在治则方面倡攻补兼施 后人称为治癌经典 清末至近代 这个时期进一步的肿瘤学术争鸣 如活血化瘀法 扶正培本法 内外结合治疗方法等 王清仁 医林改错 提出了肿瘤治疗的活血化瘀法 对后世活血化疲法治疗肿瘤提供有力的依据 唐容川 血证论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痞满 积聚 症瘕 等肿瘤类疾病与气血瘀滞脏腑经络有关 提倡活血化瘀法 马文植认为郁火积热是癌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 十分重视肝木在诸癌症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 曰 乳癌 失荣 马刀乃七情致伤之症 治宜解郁疏肝 光绪 辞源 中已收有癌字 现代1949年一现在 凭着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思想 中医在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也给肿瘤患者带来了很大希望 中医肿瘤的病因学 中医基础理论对肿瘤的认识 正虚邪积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 即正气内虚 气滞 血瘀 痰结 湿聚 热毒等相互搏结 积聚日久而成有形肿块 因此 肿瘤总属本虚标实 多由虚而得病 因虚而致实 是一种全身属虚 局部属实的疾病 中医对肿瘤的发生离不开 正虚 气滞 血瘀 痰凝 毒郁结 治疗也离不开 扶正祛邪 中医基础理论对肿瘤的认识 三级病因学说一级病因 平衡失调阴平阳秘 阴阳失衡 中医基础理论对肿瘤的认识 二级病因 癌毒形成癌毒既是病理产物也是二级病因 同时还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基本证候 中医基础理论对肿瘤的认识 三级病因 正虚邪积气虚 阴虚 气滞 血瘀 痰结 湿聚 热毒等 中医基础理论对肿瘤的认识 癌毒 癌 气虚 阴虚 气滞 血瘀 痰结 湿聚 热毒 中医对肿瘤转移的认识 中医传舍理论 耗散病机假说 痰毒流注 病机假说 治未病 一一阻止 转移前环境 学说 内风学说 中医肿瘤的治疗 治疗 医宗必读 积聚 曾指出 初者 病邪初起 正气尚强 邪气尚浅 则任受攻 中者 受病渐久 邪气较深 正气较弱 任受且攻且补 末者 病魔经久 邪气侵凌 正气消残 则任受补 治疗 辨证施治辨病施治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治法 扶正攻邪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两者并非完全对立 扶正培本 已证明许多扶正固本中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 其依据 提高机体免疫 增强内分泌和体液调节 改善机体自动控制系统等功能 如黄芪 白术 党参能改善荷瘤小鼠的T淋巴细胞系统及其亚群 且能调控NK细胞 扶正培本 保护骨髓并提高造血能力 如人参 补骨脂 仙茅 仙灵脾等 增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改善物质代谢 如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等有改善蛋白质代谢 调整肠胃运动的作用 能纠正荷瘤小鼠的代谢紊乱 延迟恶液质出现 其疗效较单纯的静脉高营养更为明显 降低肿瘤组织中 期 DNA合成期 细胞的比例 抑制癌ras基因的过度表达 增强机体的排毒能力 清热解毒 许多清热解毒药物如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蜀羊泉 蛇六谷 七叶一枝花等均具有抗癌作用 清热解毒 1 直接抑制肿瘤的作用经抗癌活性筛选 清热解毒药的抗癌活性最强 如白花蛇舌草 山豆根 半枝莲 穿心莲 公英 冬凌草 臭牡丹 青黛 龙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 2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许多清热解毒药物如白花蛇舌草 山豆根 穿心莲 黄连等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激发和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增强或调整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提高骨髓造血功能 3 抗炎排毒作用 4 调节内分泌功能清热解毒药如白花蛇舌草 山豆根等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5 阻断致癌和反突变作用 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肿瘤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也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 对于活血化瘀的争论 1 能增强手术 放疗 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活血化瘀药物主要能改善微循环 促进炎症吸收 从而可从减轻病理损害 促进增生或变性的结缔组织复原 2 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即既有免疫抑制作用 又有免疫增强作用 活血化瘀药为主的方剂能显著增强实验动物巨噬细胞百分率 3 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活血化瘀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 可恢复内环境平衡 有助于对肿瘤的抑制 又能调整体内内分泌的功能 4 预防放射性纤维化 减少副反应 5 杀灭肿瘤细胞据动物实验筛选及临床实践 活血化瘀药物中具有灭癌和抑瘤作用的药物有红花 元胡 乳香 没药 穿山甲 土大黄 全蝎 蜈蚣 僵蚕 丹皮 石见穿 斑蝥 五灵脂 归尾 喜树 降香等 活血化瘀 中晚期肿瘤患者常呈血瘀之证 许多活血化瘀药物如三棱 莪术 红花 鸡血藤 水蛭等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 活血化瘀药的抗纤与溶纤作用 可防止或减少瘤栓形成和转移 有些活血化瘀药物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有利于清除游离的癌细胞 活血化瘀药物与化疗药物同时使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活血化瘀 有学者持不同观点 认为活血化瘀药物有促进肿瘤转移 促进VEGF 引起和加重出血的倾向 因此认为即使患者有明显的血瘀征象 也应慎用或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血瘀是恶性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主要病机 肿瘤患者甲皱微循环发现有循环障碍 血流速减慢 红细胞聚集 80 患者血循环中的白色微血栓数目和疾病进展程度呈正相关 肝癌患者血液中存在癌细胞或微小癌栓 血液流动时不易黏附着床生长 当血液粘度增加时 激活凝血状态时会使血小板凝聚逃避肿瘤免疫 活血化瘀治疗肿瘤的现状 改善高凝状态和肿瘤存在的内环境发挥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如川芎嗪显著抑制B16 F10黑色素瘤的人工肺转移 赤芍A和丹参与小剂量化疗合用 显示减低肺转移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抑制血小板聚集 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液粘稠度等途径改善血液的高粘稠状态 活血化瘀促进肿瘤的血行转移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 增高血行转移率2 67倍 丹参对于大鼠W256癌细胞的血行扩散与转移有促进作用 在血瘀状态下丹参注射液对于荷瘤肝转移大鼠的脾脏原发肿瘤的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不强 肝脏阳性转移率高 活血化瘀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注意点 1 重视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配伍 正虚为本 应与扶正法相配合 2 重视传统中药应用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3 重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掌握不同瘀的兼夹 血瘀在肿瘤不同时期中的作用域地位 在不同治疗阶段中的作用 如手术后 放化疗后 介入治疗等 4 重视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用药禁忌 出血倾向 分阶段治疗策略 事实上肿瘤从发生 发展 演变直至归宿是一个不同质的过程 它存在围手术期 辅助治疗期 随访期和姑息治疗期4个不同的阶段 围手术期 辅助治疗期 放化疗 靶向 姑息治疗期 随访跟踪期 中医肿瘤的发展优势 中医肿瘤学科发展优势 突出以人为本 带瘤生存的概念预防转移与复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主要应用 减轻或改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其他功能 维护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放疗 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 在控制化疗后骨髓抑制 解决消化系统反应 防治周围神经毒性 减轻放射性炎症等 均取得确切的疗效 促进肿瘤患者手术后康复 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 抑制或稳定肿瘤发展 实现 带瘤生存 中药外用控制癌性疼痛 临床研究现状 世纪五 六十年代的临床经验总结七十年代放化疗减毒增效 八十年代的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九十年代的抗复发转移到现阶段综合方案 诊疗规范的制订和研究 从CNKI文献检索看 1990年代以来中医肿瘤研究领域共发表文章7659篇 涉及临床 实验 文献等领域 临床研究现状 选择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和中国知网 CNKI 为主要文献检索来源 具体检索策略 CBM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 以肿瘤和癌为主题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病机 中药疗法 中医药疗法及中医疗法为副主题词 检索年限为2007 2009年 检索得到相关文献127篇 CNKI中以缺省方式检索2007 2009年与中医肿瘤和临床研究相关文献 检索得到相关文献503篇 初步筛选出中医肿瘤临床研究文献83篇 其中设有对照组的临床研究文献71篇 临床研究现状 临床研究设计分析 采用单盲文献7篇 9 9 双盲文献3篇 4 2 随机分组文献49篇 69 0 多中心临床研究文献6篇 8 5 纳入病例数 60例文献35篇 49 3 60 100例文献24篇 33 8 100例文献12篇 16 9 临床研究现状 中医干预方式 汤剂干预文献38篇 53 5 中成药干预文献16篇 22 5 复方静脉制剂干预文献14篇 19 7 单一静脉制剂干预文献2篇 2 8 其他干预方式文献2篇 2 8 采用辨证方式文献6篇 8 5 采用辨病方式文献49篇 69 0 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方式文献16篇 22 5 临床研究现状 评价方式 采用WHO疗效评价标准文献24篇 33 8 采用RECIST标准文献4篇 5 6 采用KPS评分文献34篇 47 9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文献13篇 18 3 采用生存相关指标文献13篇 18 3 周岱翰等观察中医药在提高 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中的作用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 采用前瞻性 多中心 随机 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按1 1 1比例分成中医组 中西医组以及西医组 临床试验在6家医院进行 纳入研究的合格病例294例 其中中医组99例 中西医组103例 西医组92例 用Kaplan Meier法分析主要终点指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结果显示 中医组 中西医组 西医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2d 355d 236d 1a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 38 48 86 42 17 组间比较 P 0 4508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组分别为187d 219d 180d 1a累积疾病无进展率分别为33 22 37 44 28 28 组间比较 P 0 2890 从而得出结论 由于样本量的原因 组间比较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但就总体趋向来看 中医药治疗可使 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位生存期达到近10个月 与化疗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生存期至近12个月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广安门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十五攻关课题在全国8家医院共选择符合中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首治患者587例 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采用多中心 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 入组414例 治疗组199例 对照组215例 同期入组中药治疗组173例进行开放平行对照 中位生存期观察结果显示 中西医结合组12 03个月 疗效最好 中医治疗组10 92个月 次之 西医治疗组8 46个月 西医治疗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18 此项结果明确了中药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循证医学概念引入中医肿瘤临床研究后 目前是否在研究中引入循证医学研究手段已经成为衡量临床研究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无论是经典的 还是近年来在中医临床研究中较为热门的队列研究 都从根本上提高了中医肿瘤临床研究水平 也是中医肿瘤临床研究有了与现代医学相沟通的共同语言 加快了其走向世界的进度 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 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融中西医学各自优势为一体 发挥传统中医特色 提高西医药学 两者相互相成 实行互补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癌治癌道路 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 1980年代以来 我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可谓硕果累累 成绩非凡 特别在倡导肿瘤 综合治疗 的今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就更显其优势和特色 被公认是继手术 放疗 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之后的第五大治疗方法 是癌症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中西医结合的主要成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增加疗效 减少副反应 延长生存周期 提高生存质量 中西医结合对肿瘤的诊疗具有思路广 方法多 指标全面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诊断手段较客观 治疗措施较有力 对病情转归的判断较准确 中西医结合对晚期肿瘤病人的对症治疗有独到之功 中医肿瘤临床组方思维 中医肿瘤临床组方思维 辨证 是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对目前就诊的肿瘤患者所具有的症状提出合理的组方 中医八纲 病因 气血津液及脏腑辨证论治能治病的理由是调节全身的阴阳平衡 达到阴平阳秘的作用 辨病 可以理解为肿瘤发生在哪个部位 或器官 或组织 或者更具体一些是哪一类型的细胞发生癌变 辨病选药第一种方法是按中医的性味理论选药入腑 或入脏 或入经络为目的选药 第二种方法是按病理学实验研究结果 哪些药直接杀伤或杀死癌变的细胞为目的选药 辨证 辨病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传统中医与现代药理相结合的现代中医组方思维 甚至可以看作是传统中医与西医的结合疗法 如果把药理的运用看成是属于西医 中医肿瘤学与靶向治疗的关系 中医肿瘤学与靶向治疗临床思路的相似性 中医肿瘤学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 中医肿瘤学一贯认为肿瘤是局部 肿瘤 属实 整体 人体 属虚 虚实夹杂的全身性疾病 肿瘤的发生归根结蒂是 阴阳失调 调整阴阳 以平为期 是中医肿瘤的治疗目标之一 其带瘤生存的治疗理念适应于肿瘤这一种慢性疾病的治疗 孙燕院士认为祖国医学在慢性病的调控上具有独特的作用 靶向治疗本身就是调控 我国学者应当更容易理解 不同于古代调控寒热 虚实和阴阳 我们目前调控的是基因 受体 免疫和激酶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 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有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 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 组织或器官内 减少对正常细胞 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影响 从而提高疗效 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可分为器官靶向 细胞靶向 分子靶向三个层次 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和我们目前治疗个体化应当是相通的 如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胃肠恶性间质瘤 即是 异病同治 的生动实例 中医肿瘤学的宏观靶向思维 中医肿瘤学具有朴素靶向思维 主要体现在临床症状的归属脏腑器官和药物的作用的靶器官两方面 五脏各有外候 与形体诸窍各有特定的联系 如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 在志为忧 在液为涕 易瑞沙副作用 皮疹 腹泻 类经 言 经脉者 脏腑之枝叶 脏腑者 经脉之根本凡人 之生 病之成 人之所以治 病之所以起 莫不由之 从肝经的循行路线 可以解释肝癌多出现胁肋疼痛 因此 出现两胁痛 多 靶向性 地确定疾病的靶器官为肝胆 医学读书记 谓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 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中药的归经理论可以说是中医肿瘤学的宏观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 中医肿瘤学临床治疗就是根据药物的归经理论来选方用药的 治疗哪一经的病变 就要以哪一经的药物为主 再辅佐其它药物 如杏仁 桔梗均入肺经 在治疗中 为使诸药达于病所 增强治疗效果 常用引经药 利用某药善入某经的特性 引导方中诸药达于病变部位 如太阳经病用羌活和藁本 少阳经病用柴胡 太阴经病用苍术 中药归经理论和引经药的运用是中医药物治疗学的特色 中草药具有靶向治疗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 从中草药中萃取的冬凌草素甲可以诱导t 8 21 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 另外 冬凌草素甲可以延长带有AML1 ETO融合蛋白的C57小鼠的寿命 而不抑制骨髓 也不影响小鼠的体重 并且与阿糖胞苷具有协同效应 冬凌草素甲是一种天然的二萜化合物 通过抑制NF KB和下调Bcr 2家族蛋白诱导恶性淋巴细胞的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 康莱特注射液是从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活性物质 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加快血管进入衰退期 靶向治疗的副作用 利妥昔单抗可诱发B淋巴细胞的清除 长期应用可导致B淋巴细胞低下 甚至影响体液免疫功能 吉非替尼会引发腹泻 皮疹 瘙痒 皮肤干燥和痤疮 肝功能异常 曲妥珠单抗会导致心功能不全等 索拉菲尼引起蛋白尿 高血压 问题 临床研究设计质量仍不高 采用单盲法临床研究7项 采用双盲法研究仅3项 盲法设置仍有待提高 采用随机分组研究的比例为69 0 仍有一部分研究未采用随机分组 随机分组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推广 多中心 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能得到较高循证医学等级的证据 中医理论指导需更深入 中医理论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 目前中医肿瘤治疗原则日趋向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方向发展 临床研究中中医治疗原则应尽可能体现这一趋势 分析数据显示 采用辨病治疗文献比例为69 0 所占比重较大 研究固定单一方药治疗非选择患者群体 不能完全体现中医的优势和特色 亦不符合目前个体化治疗肿瘤的发展主流 评价方式需进一步改进 WHO疗效评价标准使用较广泛 而在临床实践得到更高公认度的RECIST标准在临床研究中采用较少国际和国内均有信度和效度肯定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在中医肿瘤临床研究中采用不多 仍有许多研究观察患者症状改善 体重变化等 或者直接将KPS评分作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并未全面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患者的生存情况是治疗方法评价的金标准 几乎所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床研究均把无进展生存期 PFS 至疾病进展时间 TTP 总生存时间 OS 及5年 10年生存率等生存相关指标作为终点观察指标 首先应该用PFS或者TTP作为第一标准 第二应该用Qualityoflife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作为第二条 然后是其它的标准 才可以把中位生存 有效率 一年生存 两年生存等等放入其它更次要的评判目标 也只有这样做才对中医药的发展更有利 而且也更加符合现在FDA在评判标准上的一个关键性转变 改进思路 探索适合中医肿瘤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学引入其他较高级别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方式 如单个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等 多中心参与的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证据等级 可提高中医肿瘤研究的学术影响 寻找治疗受益人群 中医辨证论治正与个体化治疗的概念不谋而合 辨证论治的过程亦是制定中医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过程 证候是辨证的靶点 因此证候的研究直接影响中医辨证论治的命中率 目前中医肿瘤众多证候中 如何区分主要证候 伴随证候 次要证候 保护证候 预测证候及预后证候等仍未全部明确 基础研究 多个环节抑制恶性肿瘤 直接杀灭和抑制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或凋亡抑制多药耐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抗微管作用 抑制拓扑异构酶和细胞端粒酶活性干扰和拮抗促癌剂的作用调整凝血机制 减轻血液高凝状态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 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和杀灭作用 菌类多糖 如猪苓多糖 香菇多糖等 是通过改变瘤体细胞膜的生长特性 抗自由基作用 影响瘤体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机制来发挥其抗瘤作用 马建中报道 茶叶可通过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带瘤机体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达到防治肝癌目的 抑制肿瘤细胞分裂 增殖 诱导分化和 或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中药抗癌的疗效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三尖杉属植物为我国特产树种 其有效成分高三尖杉酯碱可诱导HL 60白血病细胞凋亡 机理之一是增加促凋亡蛋白Fas水平 Fas蛋白增高的原因可能是高三尖杉酯碱促进FasmRNA转录为Fas蛋白 邓友平等研究证实As2O3能诱导人食管癌Eca 109细胞凋亡 并伴随原癌基因c myc降调节 袁淑兰研究表明 丹参酮和维甲酸对人宫颈癌ME 180细胞均具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 逆转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 multidrugresistance MDR 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耐药的同时 对其他结构和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大黄素可增加罗丹明123在耐阿霉素 adriamycin ADR 人乳腺癌MCF 7 ADR细胞中的蓄积并减少其外排 减少P gp的表达 从而提高细胞内药物的有效浓度 郭娟娟等研究证明冬凌草的有效成分冬凌草甲素对多药耐药细胞系K 562 A02有诱导凋亡 逆转耐药性的作用 另有研究证实 粉防己碱 蝙蝠葛碱 左旋四氢马汀 人参皂甙Rb1等对逆转MDR表现出明显作用 抗微管作用 肿瘤细胞的重要特点是无限制的快速繁殖 作为细胞分裂的重要过程 微观骨架的解聚和纺锤体的形成是抗肿瘤化疗药物筛选的重要靶标 目前研究发现紫杉醇能特异地结合到小管的 位上 导致微观聚合成团状和束状并使其稳定 从而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 紫杉醇具有很强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对纯化的微观蛋白的作用一致 抑制拓扑异构酶 传统中药喜树树皮中提取的生物碱及其衍生物能够特意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 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2期或生成S期的细胞凋亡 灵芝提取物 蟾酥提取物 Topoteacan TPT 半边旗等对DNA拓扑异构酶 均有抑制作用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 研究发现 人参提取物Rg3能有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减少肿瘤内微血管的数量 从而对预防肿瘤转移复发具有较大的意义 增进机体免疫功能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使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得以加强是中药抗肿瘤重要机理之一 人参皂甙可促进小鼠血清IgG IgA IgM的生成及淋巴细胞转化 还可使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数减少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等恢复正常 中药抗癌药物的筛选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 来源于植物药的抗癌制剂 占总抗癌药的32 25 紫杉醇 喜树碱 长春新碱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作为某些肿瘤的首选药 从中药研制开发新药具有广阔的前景 植物药 生乌头 岩黄连甙类 绞股蓝 重楼黄酮 槐角 黄芩多糖 黄芪 刺五加 竹荪 云芝多糖 香菇多糖 方剂研究 将中医有效方剂进行拆方研究 探索在有效的方剂中究竟是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自考专业(会计)综合提升测试卷(轻巧夺冠)附答案详解
- 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高频难、易错点题往年题考附答案详解
- 应急处置安全培训课件
- 车辆转让合同(标准版)
- 船员劳动派遣合同(标准版)
- 2024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练习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安全员考试全真模拟模拟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2024年高职单招自我提分评估及参考答案详解(精练)
- 2025年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考前冲刺练习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集
- 红火蚁监测和防控技术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 【自考复习资料】05175税收筹划(重点知识汇总)
- 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管理指南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五单元:书法艺术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10+Office2016)(第3版) 课件 项目3、4 Windows10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 《种子包衣技术》课件
-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水文地质单元及侵蚀基准面划分的探讨
-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课件
- 海南自贸港测试题库(195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