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诗词有关的趣事14个.doc_第1页
与古诗词有关的趣事14个.doc_第2页
与古诗词有关的趣事14个.doc_第3页
与古诗词有关的趣事14个.doc_第4页
与古诗词有关的趣事14个.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古诗词有关的趣事1、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原来此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原本无联句尾处两虚字,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2、纪晓岚对诗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细羽佳禽砖后死”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3、纪晓岚妙改凉州词相传乾隆要纪晓岚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他在书写中粗心地将诗中的“间”字写掉了: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古时候书写不用标点符号)。乾隆一看,当即指出来。纪晓岚知道掉字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他灵机一动说“我这是改写的一首自度曲”,当即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乾隆这才释然。4、苏轼兄妹互嘲传说宋代诗文大家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有应对的打油诗。兄妹二人长相各有特点,借此相互戏谑。苏小妹凸额凹眼,苏轼相阔络须。于是苏东坡作诗戏妹曰:“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很夸张地形容其妹额头之凸,眼眶之凹。苏小妹也不示弱,作诗二首反唇相讥: “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此首笑其兄满脸络腮大胡须,连耳朵和嘴巴都找不到了。然意犹未尽,又作一首讽其兄扁额马脸,眉间一尺:“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5、吕蒙正自嘲宋代名臣吕蒙正出身贫寒,曾于春节时赊来猪头待客。猪头煮熟尚未起锅,债主即登门讨债,老吕囊中羞涩,结果债主将猪头拎走。吕蒙正作打油诗解嘲曰:“可怜可怜真可怜,煮烂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时运转,日日天天都过年!”将窘境与抱负尽皆道出,读来让人捧腹、心酸又生感慨。6、三句半诗在清朝的独逸窝退士所著的笑笑录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潦倒文人。此人一生没有步入仕途,但为人乐观滑稽,是个少有的乐天派。有一次,他的家乡天旱,当地的太守宣布斋戒祈雨。他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讽刺:“太守祈雨泽,万民多感德。昨夜推窗看,见月。” 太守听说后大怒,将他抓来处罚,但是只要他用同样的格式写一首赞扬太守的诗,就免于处罚。于是他又写了一首十七字诗:“古人号东坡,今人曰西坡。若将两人比,差多。”(太守的大号叫西坡)太守更加恼火,下令打十八板,发配云阳。他又写道:“做诗十七字,资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临到去云阳时,他的舅舅前来送他,他的顽皮劲头又上来了:“发配到云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下泪,三行。”(其舅是独眼龙)云阳太守早就听说他是个难得的才子,将他迎入大门,待为上宾,并且安排太守夫人作陪。太守夫人是一个美人儿,可惜是个大脚(古代衡量女子是否美丽的重要标准是小脚,所以有女子缠脚之事和“三寸金莲”之说)。酒席之间,太守又请他写诗。他旧病复发,又写了一首讽刺诗:“环佩响叮当,夫人出后堂。金莲三寸小,横量。”此人玩世不恭,当然会倒霉。但是他嫉恶如仇的个性,到也叫人佩服。7、妙改得意诗“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童生金榜题名时。”得意诗本来是五言诗,改诗者每句加了两字,成了七言诗,一下子就变得更“得意”了。妙改杜牧诗:“清明节前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改:“节前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七言诗,每句减少前面二字,就成了一首很好的五言诗二改:“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每句减少前面四字,便成了一首不错的三言诗。9、 “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10、祝枝山写批语有一次,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作了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拿给祝枝山看,看了以后,还要求祝枝山为他题词,也许是以为名流在上面题词以后,文章就有身价了,他就有了炫耀的资本。祝枝山不好怎样下结论,只好在上面题了一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个小少爷一看,顿时心花怒放,他还以为这是祝枝山在赞扬他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他以为这是赞扬他的文章象黄鹂的鸣声一样清脆悦耳;“一行白鹭上青天”,他以为这是预言他将象白鹭一样“青云直上”。于是,他见人就把自己的文章和祝枝山的题词拿给人家看。别人看了之后,无不掩口而笑,只有他还蒙在鼓里。其实,祝枝山引用这两句唐诗作为一联来题赠他,自有妙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露上青天离题(堤)万里”。11、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12、班门弄斧(典故)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浏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为,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作的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参看“斧正”。“强颜”,是厚着脸皮的意思。)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不仅脱胎于明朝梅之涣的上述诗句,而远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雏形了。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施展本领。 李白墓题诗一首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李白生前不寂寞,身后也不孤寂。安徽当涂采石李白墓,古今吊客不计其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留下了凭吊李白的诗文。有一人来到李白墓,读了前人留下的题诗,对这些诗作来了一个“总评”。清代赵翼一书载:“采石李太白墓,过客留题甚多.有一诗云:采石湾头一堆土,李白文章冠今古.来的去的一首诗,鲁般门前弄刀斧。”据查,赵翼记载的这首诗是明朝梅之涣所作,题为题李白墓。此诗版本有多种,文字有较大出入.我比较了一下,觉得还是以赵翼记载的这一首为最精妙。 “鲁般门前弄刀斧”,梅之涣是否一芉子打倒一船人贬抑所有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恐怕不能这么看。在这句诗前面,梅之涣写道,“来的去的一首诗”,潜台词是,有的人其实不能做诗,也要在李白墓前逞能。用不大客气的吴语来说,就是“阿猫阿狗都留诗一首”。可见,梅之涣批评的,并非所有题诗的人,而是不会做诗而硬要做的人。唐朝白居易也写过李白墓,诗云:“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白居易这首诗,梅之涣不会不知,他会说白居易也是班门弄斧吗?13、翻译闹笑话韩非子第十二中有一句:“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子妻胡君以娱其意。”结果有人翻译成:“以前郑武公想攻打胡国,先把他的儿媳妇嫁给了胡国君主,以便讨好他。”其实这就闹笑话了,错就出在对“子”的理解上。我们现在说的“子”,常常指儿子,可是在文言文中,“子”经常指“孩子”,即,不只指儿子,还包括女儿。所以,这句话就应该翻译为:“以前郑武公想攻打胡国,先把他的女儿嫁给了胡国君主,以便讨好他。”郑武公为了实现灭掉胡国的愿望,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把她当作讨好敌人的工具。其实就是美人计。投其所好,用美女来麻痹敌人,使其玩物丧志,结果胡国真的被灭了。这在古代是经常可见的。一字之差,“女儿”成了“儿媳”,闹笑话了。14、欧阳修的故事姑妄听之(1)、“修”与“羞” (此事真假存疑)从前,有一个单科秀才,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文如锦绣,诗如莲花。四下张望,只有一个叫欧阳修的,能和自己相比。 一日,这秀才背起行囊,拿了一张地图,要对欧阳修进行文学访问。那真是,一脸得意,万种豪情。心想,定要访他个哑口无言,乖乖地亮出免战牌。 说话间,秀才来到河边,上船的时候,歪脑袋看见一棵枇杷树,好秀才,出口成吟:“路旁一枇杷,两朵大丫杈。” 要说嘛,这秀才的前两句还是挺顺当的,可不知怎么,总是后劲不足,后面就憋不出来。 要说天下的事儿,就是一个巧。正巧欧阳修也来过河,随口说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秀才一听,拱手赞道:“想不到老兄也会吟诗,对得还不错,不失我的原意。这可是诗人兴会了。” 说话间,船老大已经开船了,枇杷树渐行渐远,秀才见河中有一群鹅,有的鹅潜水,有的鹅灌水,诗兴又起,脱口念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 话说秀才两句出口,又没词儿了。欧阳修顺口接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秀才大喜:“嗬!看来老兄肚子里还真有点货,竟能懂得我的诗意。那秀才大步流星,从船头跨到船尾,向欧阳修伸出双手,一边跑一边说:“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连忙把双手高高拱起: “修你也不知,你也不知修(羞)。”(2)、醉翁逸事 虚心求教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