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体系统与疾病及靶向治疗策略宋宏彬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 概述 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补体是天然免疫 Innateimmunity 的重要组成部分 JulesBodet 1870 1961 DiscovererofComplement1894Bordet发现绵羊抗霍乱血清能够溶解霍乱弧菌 加热56 30min阻止其活性 Ehrlich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似现象 将其命名为补体 Complement 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分子补体受体 C1 C9 B D P因子C1INH C4BP H I S蛋白 C1qR C3b C4bR CRI 3dR CRII H因子受体 C3a和C5a受体等 一 第一组分 是由9种补体成分组成 命名为C1 C2 C9 其中C1是由三个亚单位组成 命名为Clq Clr Cls 因此第一组分是由11种球蛋白组成 二 第二组分 在70年代又发现一些新的血清因子也参与补体活化 但它们不是经过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活化途径 而是通过旁路活化途径 这些因子包括B因子 D因子和P因子 三 第三组分 多种参与控制补体活化的抑制因子或灭活因子 如C1抑制物 I因子 H因子 C4结合蛋白过敏毒素灭活因子等 这些因子可控制补体分子的活化 对维持补体在体内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补体分子的组分 一 由肝细胞 巨噬细胞以及肠粘膜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均为多糖蛋白 大多数电泳迁移率属 球蛋白 二 含量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 其中C3含量最高 D因子含量最低 三 固有成份间的分子量差异较大 其中C1q最大 D因子最小 四 对热不稳定 56 30min即被灭活 0 10 条件下活性只能保持3 4d 五 多种理化因素如射线 机械振荡 酒精 胆汁和某些添加剂等均可破坏补体 补体分子的理化性质 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系统各成分通常多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血浆中 当其被激活物质活化之后 才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 经典途径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 旁路途径 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 而从C3开始激活 MBL途径 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 经典途径 classicalpathway 经典途径按其在激活过程中的作用 分为三组 1 识别单位 包括C1q C1r C1S 2 活化单位 包括C4 C2 C3 3 膜攻击单位 包括C5 9 IgMCH3区 IgGCH2区 T Y C1由一个C1q 两个C1r和两个C1s分子的共同组成 一个C1q分子如果同时与两个以上的Fc段结合将造成其构象的变化 继之使C1r和C1s活化 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alternativepathway 旁路激活的激活物质为细菌的细胞壁成分 脂多糖 肽聚糖 磷壁酸和凝聚的IgA和IgG等物质 一 生理情况下 C3与B因子 D因子等相互作用 可产生极少量的C3b和C3bBb 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 但迅速受H因子和I因子的灭活 二 旁路途径的激活 当细菌的脂多糖 肽聚糖 病毒 肿瘤细胞等激活物质出现时 H因子 I因子不能灭活C3b C3bBb时使旁路途径被激活 三 激活效应的扩大 当C3被激活后 裂解为C3b C3b又可在B因子和D因子的参与作用下合成新的C3bBb 进一步促使C3裂解 血浆中有丰富的C3 B因子 Mg2 就可能在激活部位产生显著的扩大效应 此为C3b的正反馈途径 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两条激活途径的共同点 1 两条途径都是补体各成分的连锁反应 2 许多成分在相继活化后被裂解成一大一小的两个片段 3 不同的片段或其复合物可在靶细胞表面向前移动 在激活部位就地形成复合物 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 比较项目经典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质免疫复合物脂多糖 酵母多糖等参与成分C1 C9C3 B D P因子 C5 C9所需离子Ca2 Mg2 Mg2 C3转化酶C4b2bC3bBbC5转化酶C4b2b3bC3bBb3b C3bnBb 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效应阶段 感染早期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免疫复合物 病原体甘露糖残基 C1 C4 C2 MASP C4 C2 病原体表面 C3 B D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攻膜复合体 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必需在适度调节的情况下进行 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学作用 补体激活失控 则大量补体无益消耗 导致机体感染能力下降 而且会使机体发生剧烈炎症反应或造成自身组织细胞的损伤 补体活化途径的调节主要包括 一 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 二 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三 膜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的作用 一 自行衰变的调节某些补体成分的裂解产物极不稳定 易于自行衰变 成为补体激活过程中的一种自控机制 例如 C4b2b中的C2b自行衰变 使其不能持续激活C3 限制了后续补体成分的连锁反应 二 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1 C1抑制物 C1inhibitor C1INH 可与C1不可逆地结合 使后者失去酯酶活性 不再裂解C4和C2 不再形成C4b2b C3转化酶 从而阻断或削减后续补体的反应 2 C4结合蛋白 C4bindingprotein C4bp 能竞争性地抑制C4b与C2b结合 因此能抑制C42的形成 3 I因子 又称C3b灭活因子 C3binactivator C3bINA 能裂解C3b 使其成为无活性的C3bi 因而使C4b2b及C3bBb均失去与C3b结合成C5转化酶的机会 4 H因子 factorH H因子不仅能促进I因子灭活C3b的速度 更能竞争性地抑制B因子与C3b的结合 还能使C3b从C3bBb中置换出来 加速其灭活 5 S蛋白 Sprotein S蛋白能干扰C5b67与细胞膜的结合 6 C8结合蛋白 C8bindingprotein C8bp 又称同源性限制因子 homologousrestrictionfactor HRF C8bp可阻止C5678中的C8与C9的结合 从而避免危及自身细胞膜的损伤作用 1 C1抑制分子 C1inhibitor C1INH 结合活化的C1rC1s 使其失去正常酶解底物C4和C2的功能 C1IHN缺陷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 2 C4结合蛋白 C4BindingProtein 结合C4b 抑制C4b与C2的结合 防止C3转化酶的组装 促进I因子对C4b的蛋白水解 3 H因子 factorH 能与C3b结合 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 C3bBb 作为I因子的辅助因子 Cofactor 水解C3b为iC3b和C3f 4 I因子 FactorI 裂解C3b为iC3b和C3f 继而裂解iC3b为C3c和C3dg裂解C4b为C4c和C4d 5 蛋白的作用结合 5b67 阻止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补体调节的同源限制 1 当靶细胞与补体均来自同一种属时 补体溶细胞效应受到抑制 2 导致同源限制的调节蛋白称为同源限制因子 homologousrestrictionfactors HRF CD46 MCP CD55 DAF CD59和CR1等 DAF DecayAcceleratingFactor CD55 促衰变因子 CD59 C8结合蛋白 结合C8 阻断C9的聚合 补体受体及其功能 一 CR1 CD35 CR1的免疫功能 1 中性粒细胞 单核 巨噬细胞上的CR1 可与结合在细菌或病毒上的C3b结合 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 CR1与C3b或C4b结合后 可促使C3转化酶 C3bBb或C4b2a 降解 3 作为I因子的辅助因子 促进I因子对C3b和C4b的裂解作用 4 CR1体内90 的CR1存在于红细胞上 带有C3b的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的CR1结合后 可随血流到肝脏被清除 5 B淋巴细胞膜上的CR1对B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 CR1的清除免疫复合物效应 2 CR2 CD21 其配体为C3dg C3d和iC3bCR2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K细胞 胸腺细胞也表达少量CR2 CR2的功能 调节B细胞活化介导EBV感染结合免疫复合物 促进吞噬作用 三 CR3 CD11b CD18 CR3的配体是iC3b 但CR1 CR2也和iC3b反应 主要分布于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上 CR3和CR4 CD11c CD18 参与调理吞噬作用 白细胞粘附缺陷病 leucocyteadhesiondeficiency 病人缺乏 链 病人的中性粒细胞虽正常 但不能留在感染的部位 因此病人易反复遭受感染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高度表达本受体 与吞噬功能有关 其配体为iC3b C3d和C3dg 三 CR4 gp150 95 CD11c CD18 补体受体的特征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 溶菌和细胞溶解效应补体系统通过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或MBL途径被活化后 可在靶细胞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 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补体的这一功能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重要的防御和免疫监视作用 可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当某些病人出现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补体缺陷时 出现的最重要表现是容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出现反复性感染 溶菌 溶细胞 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二 调理作用调理作用又称促吞噬作用 补体和抗体均具有调理作用 在吞噬细胞表面有多种补体受体 如CR1 CR2 CR3等 结合了靶细胞或抗原的补体片段 C3b C4b 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特异结合 促进两者的接触 增强吞噬作用和胞内氧化作用 最终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 三 免疫粘附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 结合C3b C4b后 若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 CR1 的RBC和血小板结合 则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 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和脾脏 被巨噬细胞吞噬 补体调理作用 免疫复合物 C3b受体 红细胞 补体的免疫黏附作用 清除免疫复合物 四 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在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中加入补体 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 在没有抗体存在时 补体也可对病毒产生溶解灭活作用 五 炎症反应C3a C4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可使表面具有相应受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脱颗粒 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引起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和支器官痉挛等的作用 C3a和C5a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 吸引具有相应受体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 增强炎症反应 C2a具有激肽样作用 使小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强 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作用 肥大细胞 过敏介质 C5a C3a 补体的过敏毒素作用 C567 C5a C3a 补体的趋化作用 中性粒细胞 单核 巨噬细胞 血管 组织 六 免疫调节作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片段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对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例如 C3d Ba Bb等片段对B细胞的功能可产生调节作用 C5a可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如IL 1 IL 6 IL 8 TNF 的产生等 补体系统与疾病 1 补体缺陷2 补体与炎症性疾病3 补体与病毒感染4 补体与肿瘤 1 补体缺陷 除了C2缺陷和C1INH缺陷相对较常见外 其它补体成分的缺陷均非常罕见 补体先天性缺陷患者的两大临床表现是反复感染和自身免疫病 这也从反面证实了补体在抗感染免疫和免疫调节方面的重要意义 补体缺陷的临床表现 C1IHN缺陷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 由于C1INH缺陷 C1便被无限制地激活 造成C4 C2裂解 因此C1INH缺陷中层患者常伴有C2 C4水平降低 在疾病发作时可测不到C4和C2 C1INH缺陷使血浆血管舒缓纱释放增加 从而使缓激肽 激肽均增加 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 形成组织水肿 2 补体与炎症性疾病 补体在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片段具有一些新的生物学活性 其中C5a C3a C4a具有过敏毒素效应 C5a具有趋化活性 这些片段在促进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因而在一些炎症相关的疾病中 补体起重要的病理作用 包括自身免疫病 心血管疾病 感染过程中的炎症性组织损伤 超急性移植排斥等 通过抑制补体有可能受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补体与类风湿关节炎 图1补体激活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沉积在关节中的自身抗体 免疫复合物 IC 凋亡细胞 死亡细胞以及纤维调节素 FM 等分子以不同途径激活补体系统 最终形成攻膜复合体 MAC 破坏正常细胞和组织 同时 补体激活过程中释放的炎性过敏毒素C3a和C5a趋化和活化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这些细胞释放蛋白酶和细胞因子趋化T B淋巴细胞和其它炎性细胞 进一步促进了炎症反应过程 补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 Figure2 DAFdeficiencyinMRL lprmicecausedseveredermatitis AlmostallMRL lpr DAFK Kmicedevelopedsevereskininflammationandopenlesionby5monthold A NoneoftheMRL lprlittermatecontrolsdevelopedsuchskindisease B 补体在SLE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有相当的复杂性 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 SLE患者体内补体被强烈活化 病变部位有补体沉积 表明补体在SLE中有病理损伤作用 尤其是狼疮肾炎 沉积于肾小球的免疫复合物通过激活补体 导致炎症性损伤 另一方面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早期蛋白成份的缺陷与SLE的易感性显著相关 并且补体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空间阻隔 阻断免疫球蛋白Fc和Fc的相互作用 从而抑制免疫复合物 IC 的形成或使其失去稳定性 同时通过结合ICs上的补体C3b与红细胞上的CR1受体结合 ICs被带到肝脾清除掉 提示补体的存在可能对抵抗SLE的发生发展具有保护作用 补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 补体与缺血性中风 1999年Huang等在 Science 发表论文证明 缺血性中风造成的神经炎性损伤与补体激活和P选择素高表达导致的中性粒细胞迁移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 脑缺血后血肿及其周围C3d活性增强 72小时达到高峰 到7天仍处于较高水平 侧基底节C9含量增加6倍 持续3天 随后沉积于神经细胞膜上 进一步提示脑中风后有补体系统的激活 并导致一系列炎性继发性脑损伤 在诱导C1q基因缺陷的脑缺血小鼠模型中 由于缺乏经典补体活化途径 可以明显减轻继发性炎性损伤程度 补体与缺血性中风 C3基因缺陷组和靶向补体抑制物CR2 Crry治疗组与野生型对照组脑梗塞体积的对比 C3基因缺陷组和CR2 Crry治疗组脑梗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01 B C D为脑组织TTC染色结果 补体与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24小时后脑组织病理学情况对比 A F为Nissl染色 G L为HE染色 和野生型对照组相比 C3缺陷小鼠和CR2 Crry治疗小鼠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功能 补体与创伤性脊髓损伤 SCI 创伤性脊髓损伤造成神经和血管结构的断裂 原发性损伤 和进行性的继发病理机制变化 继发性损伤 两者共同决定了功能恢复的程度 研究发现在大鼠SCI模型中补体分子C1q C4和C5b9大量沉积在损伤部位的神经元和少突神经胶质细胞上 并且在损伤的恢复过程中脊髓损伤部位中补体抑制物H因子水平明显升高 提示补体激活不仅参与了SCI的继发炎症损伤 而且补体抑制物通过抑制补体激活也促进了损伤的修复 在SCI脊髓损伤部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3分子的沉积A 损伤后1h B 损伤后24h C 损伤后72h D 假手术对照组 结果显示 SCI脊髓损伤部位有大量C3分子沉积 证明SCI继发炎症损伤与补体激活有关 补体与创伤性脊髓损伤 SCI 脊髓损伤后7d和21d损伤部位病理切片 H E染色结果显示 和对照组比较 C3缺陷小鼠组和CR2 Crry治疗组7d和21d坏死程度明显减轻 补体与创伤性脊髓损伤 SCI 3 补体与病毒感染 补体受体及补体膜表面调节蛋白与病毒感染的关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些病毒可通过补体受体等感染宿主细胞 EB病毒通过CR2感染B细胞 麻疹病毒通过MCP感染机体细胞 柯萨其病毒 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可通过DAF感染细胞等 在临床上 可考虑应用补体受体的阻断剂治疗某系某些病毒感染 4 补体与器官移植的超急性 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 超急性移植排斥的主要原因是补体系统的全身性激活 导致对机体自身的广泛性组织损伤 补体与排斥反应 目前在临床前研究的解决方案是 1 利用补体抑制剂如可溶性CR1进行药物治疗 2 应用转基因技术 目前已开展了CR1 DAF CD59 MCP等膜表面补体调节蛋白转基因猪的实验研究 将其器官移植至灵长类动物后 由于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的抑制作用 可有效阻止超急性移植排斥的发生 使移植的器官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4 补体与肿瘤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中通过抗体依赖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 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CDC 作为体液免疫中重要的抗肿瘤机制 补体调节蛋白 CRP 在调节补体攻击肿瘤细胞和在肿瘤逃避免疫攻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胃癌 肠癌 肺癌 肾癌 子宫内膜癌 神经纤维瘤和乳腺癌等肿瘤表面高表达一种或多种补体调节蛋白 CD46 MCP CD55 DAF CD59 从而抑制补体对肿瘤的细胞溶解作用 使肿瘤逃避免疫攻击 补体与肿瘤 补体调节蛋白 CRP 在肿瘤细胞上的高表达 一方面使肿瘤细胞逃避补体的攻击 另一方面也严重降低了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抗肿瘤效果 抑制了CDC作用 利用抗HER 2 neu抗体 Herceptin 诱导乳腺癌细胞的补体裂解作用 发现肿瘤细胞上的补体调节蛋白 CRP 被中和抑制后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CDC 从10 升高到80 被FDA批准用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Herceptin 抗HER 2 neu抗体 目前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rcinoma NSCLC 然而 临床实验结果显示 Herceptin治疗NSCLC的有效率低于l5 结果不尽人意 肿瘤细胞CD55 DAF 高表达是抗体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补体与肿瘤 Meth A纤维瘤细胞和MM46乳腺癌细胞高表达补体调节蛋白Crry肿瘤细胞与抗Crry p65抗体 5D5 孵育 细胞PBS洗过后 用FITC标记的抗IgG抗体进行流式细胞检测 分别皮下注射肿瘤细胞以及与抗Crry p65IgG抗体 5D5 抗Crry p65F ab 2抗体孵育的肿瘤细胞小鼠生存率和肿瘤生长情况比较Meth A纤维瘤细胞和MM46乳腺癌细胞 通过Crry中和抗体5D5预处理这些细胞系后 分别接种其同系小鼠BALB c中 结果显示抗Crry p65IgG抗体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抗Crry p65IgG抗体处理的MM46乳腺癌细胞组小鼠生存率明显提高 但抗Crry p65IgG抗体处理的Meth A纤维瘤细胞组小鼠生存率提高不明显 补体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SLE lupus 系统性红斑狼疮 Rheumatoidarthritis 类风湿性关节炎 MultipleSclerosis 多发性硬化症 Renaldisease nephritis 肾病 肾炎 Transplantrejection 器官移植 Cardiopulmonarybypasssyndrome 心肺旁路 Myocardialinfarction 心肌梗死 Septicshock 败血症休克 Ischemiaandreperfusioninjury 缺血再灌注损伤 Stroke 中风 多种系统补体抑制药物正在研制中 sCR1和抗C5单抗已分别进入 期临床 存在问题 缺乏选择性和特异性 目前临床应用的大多数免疫抑制剂缺乏选择性和特异性 会影响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 系统性补体抑制物虽然改善了局部炎症反应 但同时全身性的补体抑制 也会造成感染等副作用 新的思路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 能抑制局部炎症中的补体激活 靶向聚集于炎症部位 提高疗效不影响补体在机体中免疫作用 降低毒副作用 结合于补体激活位点 补体抑制物 CR2配体 针对补体激活位点的补体受体2 CR2 靶向补体抑制物 补体激活 炎症反应 CR2 补体抑制物 细胞表面沉积的C3dg iC3b C3d分子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的构建 表达 筛选与鉴定CR2靶向补体抑制物亲和力的测定CR2靶向补体抑制物生物学活性的鉴定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MRL lpr红斑狼疮小鼠中的治疗作用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前期实验研究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的构建 表达 纯化与鉴定 图1CR2靶向补体抑制物的构建图示 部分 构建通过CR2N端连接补体抑制物的蛋白和通过CR2C端连接补体抑制物的蛋白以及非靶向补体抑制物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CHO高效表达株的筛选与鉴定 图2两种不同方法筛选的CR2DAFGS CHO细胞系在不同条件无血清培养基中蛋白的产量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体外靶向性的鉴定 CR2N端连接补体抑制物的靶向蛋白与其配体C3dg亲和力较高 图3通过SPR技术分析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和C3dg分子的相互作用亲和力的测定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体内靶向性的鉴定 在炎症免疫损害部位高度聚集 图424周龄MRL lpr肾炎小鼠肾组织切片免疫荧光a 尾静脉注射靶向补体抑制物CR2DAF24小时 b 尾静脉注射可溶性补体抑制物DAF24小时 证明 和非靶向补体抑制物相比 靶向补体抑制物可在免疫损害部位高度聚集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生物学活性的鉴定 抑制补体介导的细胞裂解的效能提高了20倍 图5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对补体介导的细胞裂解的抑制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小鼠肠道缺血再灌注 IRI 急性炎症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剂量效应关系 图6A 不同治疗剂量下的肠道粘膜损伤计分B 不同治疗剂量下的肠道绒毛高度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小鼠CLP感染模型中的作用 副作用的评价 图7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和非靶向补体抑制物在小鼠CLP感染模型中存活率的比较采用盲肠结扎穿孔 cecalligationandpuncture CLP 法制作腹腔感染脓毒症C57BL 6小鼠模型 分别注射单剂量PBS n 18 CrryIg 1 0mg n 8 和CR2Crry 0 1mg n 10 以及多剂量CR2Crry 0 1mg n 10 结果显示 CrryIg组在48小时内全部死亡 CR2Crry组 不论是单次注射还是多次注射组 存活率明显提高 和PBS组相比未有明显差别 并且CR2Crry剂量低于CrryIg10倍 靶向补体抑制物比非靶向系统补体抑制物造成感染的副作用明显降低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BALB C小鼠中生物半衰期 生物半衰期 t1 2 约为9h 图6CR2Crry平均血清循环水平BALB C小鼠i v注射CR2Crry0 1mg ELISA测定血清CR2Crry浓度 结果显示CR2Crry的生物半衰期 t1 2 为9h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系统免疫抑制的风险性远远低于非靶向补体抑制物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MRL lpr红斑狼疮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靶向肾脏炎症损害部位 图716周MRL lpr小鼠CR2Crry在体内生物学分布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 CR2Crry后 24h A 48h B 和72h C 体内主要器官的125I CR2Crry的分布 显示CR2Crry在肾脏高度聚集 24h 48h 72h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MRL lpr红斑狼疮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靶向并持续作用于肾脏炎症损伤部位 图8CR2Crry在MRL lpr小鼠肾脏中定位 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 16周MRL lpr小鼠尾静脉注射0 25mgCR2Crry后 24h A B 48h C D 和7d E F 分离肾脏制备切片 A C E为双色荧光叠加图 B D F为DCI荧光叠加图 绿色荧光为抗CR2抗体显示CR2Crry定位 显示在24h 48h和7d肾小球中CR2Crry均存在 24h 48h 7d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MRL lpr红斑狼疮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改善了肾功能 图9MRL lpr小鼠CR2Crry治疗组和PBS对照组蛋白尿情况对比在第22周和24周时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蛋白尿水平明显降低 P 0 01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MRL lpr红斑狼疮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减轻了肾脏的炎症反应 表1MRL lpr小鼠从16周到23周治疗后第24周CR2Crry治疗组和PBS对照组肾脏损害情况对比和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肾小球积分 血管炎和新月体 坏死等明显降低 P0 05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MRL lpr红斑狼疮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降低了皮肤损害 图10MRL lpr小鼠从16周到24周CR2Crry治疗组和PBS对照组皮肤可见损害发生率 A 和皮肤损害累计病理总积分 B 情况对比和对照组相比 从18周起治疗组的皮肤损害明显降低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MRL lpr红斑狼疮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减轻了肺组织炎症 图11MRL lpr小鼠从16周到23周治疗后第24周CR2Crry治疗组 B n 7 和PBS对照组 A n 10 肺组织H E染色对比CR2Crry治疗组 B n 7 和PBS对照组相比 炎症反应明显减轻 MRL lpr小鼠从16周到23周治疗后第24周CR2Crry治疗组和PBS对照组肾小球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分子沉积 免疫荧光染色 情况对比和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肾小球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分子沉积明显降低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MRL lpr红斑狼疮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提高了生存率 图12MRL lpr小鼠从16周到24周不同剂量CR2Crry治疗组 n 16 和PBS对照组 n 20 小鼠生存率的对比和对照组相比 从19周起治疗组的小鼠生存率明显提高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图13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相同剂量不同治疗次数组临床症状评分从第25天至35天 CR2Crry三个治疗组 0 25mg 次 只 的关节炎严重程度明显低于PBS组 P 0 01 右边小鼠为CR2Crry治疗组 左边为PBS组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剂量效应关系 图9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不同剂量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0 1mg治疗组和PBS组以及0 5mg和0 25mg治疗组之间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5 但0 25mg治疗组和PBS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1 可能0 25mg 只剂量适合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降低了小鼠膝关节炎性因子水平 图14小鼠膝关节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 通过定量PCR检测小鼠膝关节细胞因子mRNA水平 发现TNF 和IL 1 水平在CR2Crry治疗组 7次和1次 明显低于PBS组 P 0 01 IL 1Ra和IL 10mRNA水平在CR2Crry治疗组 7次 明显高于PBS组 P 0 01 CR2靶向补体抑制物在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降低了关节组织的炎性反应 图15关节组织病理检查各组小鼠于第21天给药 第35天取关节 脱水脱钙后行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和PBS组 c d 比较 CR2Crry治疗组 7次 小鼠关节部位炎性细胞浸润均不明显 滑膜增生轻微 无明显软骨破坏及骨浸润等 a b c d 近年补体研究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艺基本介绍
- 物流半挂车考试题及答案
- 两栖类养殖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钾肥生产工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全真冲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尘肺医师鉴定考试(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题库及答案(云南省)
- 球网制作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热带作物栽培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船舶过闸及升船机调度员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人造板饰面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DB11∕T 1773-2022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
-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
- 输血科岗前培训课件
- 个人述职报告范文汇总参考模板
- 间质性肺炎护理查房内容课件
- 深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申请表
- 剑桥Think第一级Unit+1+Welcome课件
- 横河CS3000工程师培训资料
- LY/T 3355-2023油茶
- IDC云数据中心机房运维服务解决方案
- 消防初级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