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初探-摘要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核心。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变传统课堂上的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的思考、练习课堂所学内容并最终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本文主要立足于联系初中英语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文化差异、教学艺术及教学评价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关键字 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文化差异 教学艺术 教学评价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以来,英语作为一门全球化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例如英文书籍、电子词典、复读机等各种教育器材的热销,各种教育机构组织的英语培训和考试,无形中已经使英语教育形成了一个巨大教育产业。为此,英语教育也日益成为教育中的焦点。而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如何提高学生的水平,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急中之急。根据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 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初中英语新教材的编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由于词汇量大,语法及语言点较散,很多老师都觉得很难上,学生亦学起来也吃力。确实,要照着书本单纯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对与老师来讲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却是比较困难的。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如果只是把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他们只得到了一个行囊,如何变得聪明却被忽视。这在当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推行创新型人才的年代里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况且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或知识的编排并不适合每个学生,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不迷信教材,能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的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更生动,更吸引学生,做到用活教材,激活学生,那势必会活跃课堂。例如:在学习Homes Around The World(FUN WITH ENGLISH 7B,Unit2)时,我考虑到学生对英文名不熟,我把其中的4篇短文分成4个部分,每上完一篇,便将后面的B、C部分中相关的内容穿插进去进行练习巩固,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4篇短文及练习都结束后,我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Furniture,并将其归类(类似Vocabulary PartB,),然后我再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中的Furniture,并按照Vocabulary,PartB的格式进行练习,接下来,我给学生留了一份自主性的作业,即描述My Real Home与My Dream Home,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对照完成,然后将Main task 中的内容进行疏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表格,模仿Simon的文章写一篇My Dream Home。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组,教学同样进行了3个课时,但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有关居室的用语,而且他们也能用更丰富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居室、并能初步使用对比的形式来表现相关内容。二、 创设英语氛围,回归生活空间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作为一门语言课,英语课注重的不应该只是些单词、词组和句子,而应该更注重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使用这些单词、词组和句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传统教学媒体(如黑板、教具、学具、课本等)和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录音、微机、录像等)在辅助教学上的不同特点,按照教材需要组合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变抽象为直观,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这种教法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例如:在学习Countries and capitals (Fun With English,7B Unit1)时,我用幻灯片投影出Mount Fuji,the Statue of Liberty等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在具体情景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能将具体的语言运用到的英语的语境中来。又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我自作了一些Flash动画,充分利用动态的画面揭示知识的关键环节正在进行,这样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态的语境中学习知识,并能在此情景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哑剧等手段把一切必要的事物表达出来,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教授新单词surprised(惊讶的)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英语小故事,在故事中插入了这个单词,并在讲到该处时作出惊讶的表情,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英语教学活动的娱乐性与语言情境的真实性,营造一种讲英语的氛围。例如在学习right、left、back等表示方位的单词时,为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英语教学活动的娱乐性与语言情境的真实性,营造一种讲英语的氛围。我便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增加了一个extention activity,口令游戏。在教学时,我首先作为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一同参与绕口令的游戏。在活动中我不断的发出:Attention、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集体的纠错,不但掌握了表方向的单词,同时还复习了祈使句的用法。三、 借助生活经验,活用文化异同英语是一种文化,一种与英美历史传统和现实场景相联系的文化,教师在教学时应避免将其曲解为一种纯粹的语言,一种失去了内在灵魂的工具性语言,而应该是一门与英美国家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知语言,还要使学生知文化。在学习WHATS IN A NAME? (JEFC, Book 2A, Lesson 2) 时,我不仅和学生一起比较了中西方命名的不同,还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比较中西方人称呼的不同。如:我们平时常听到学生称呼他们的老师为“Teacher Li”(李老师),“Teacher Chen”(陈老师),即便对外籍教师也是如此称呼。其实,这是不符合英美人习惯的。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用于称呼。一般来说,英美人称呼中小学的男教师为“Sir”,女教师为“Miss”,如果是大学教师则为“Title + surname or given name”,即“头衔 + 姓氏”或者直接叫对方的名字。例如:Professor White(怀特教授),Dr. Green(格林博士)等第。但不管英语和汉语之间有多少不同之处,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却有着众多相似和相通之处。例如:英美人极不喜欢13,这是因为圣经中记载的出卖耶稣的犹大就是他的第13个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中坐在第13个的也是犹大。而我们中国人极不喜欢数字的是4,究其原因是汉语中“4”与“死”谐音。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英汉之间的差异,而忽视英汉之间的相同,其实教学中把握着英汉之间的相通之处 ,一些难讲难练的词汇、语法、习惯用语也就迎刃而解了。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不少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然而碰上难点就用习惯用法、固定搭配之类的话来解释 ,显然是老师不动脑筋的搪塞之词,学生也不会满意这种答复。英语中有许多令人头痛的介词用法大都可以用思维的一致性来解释:如“我在第一中学教书”这个句子中的“在”有人用“in”,有人用“at”,中国人和英美人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吃、住和工作都在这个学校,那么你的活动天地就基本上限定在这个范围内,自然要用“in”了。如果仅在该校教书,不在该校吃、住,那么上完两节课就走的你肯定只把该校当作空间中的一个点罢了,自然要用“at”来表示。四、 走进学生心灵,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过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有认识成分也有情感成分。加拿大籍华裔心理学家江绍伦就曾说过:“教育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其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以及他们内心的丰富世界,而不是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的东西。教师应该“爱学生之所爱,想学生之所想,错学生之所错,乐学生之所乐”,充分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双方产生默契,教与学的目标统一,态度一致,进而形成教学合力,课堂才会进入一个相容而和谐的世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效果最优化的境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各种预料不到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善于做具体分析,保持冷静机智、明察善断,果断采取措施,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作出即兴安排。五、 合理设计问题,注重形成性评价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的成长,重视以学论教。要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检测,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和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的较原始的材料,其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受传统课程和教学观所引领的课堂提问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要点把握程度,学生也只是对提问做出被动的、临摹的解答,而教师也主要是做出对与错、是与不是的评价。这样导致了对学生评价的片面性、主观性,使得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英语课堂中的问题是无可奈何的负担。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今天,要想给学生一个全面的、合理的评价,其因素应该是多方面的。就操作层面而言,课堂提问本身也要进行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从而更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实施正确、全面的评价。即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提问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由语言操练到语言产生的过程,要能激活学生的热情。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不断发展的个体,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分层设计问题。同时,老师要能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适时调整自己的评价体系,要关注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使其均能感受到成功,在点滴中逐步培养他们的信心与兴趣。譬如:在上ENGLISH IS WIDELY USED (JEFC, Book 3, Lesson 34) 时,我请了一个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回答某个问题,可他给的答案完全不符合我所预期的答案。当时我很想说“NO”。但是看到那位学生满含期待又非常胆怯的表情,我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他的回答。看到他很高兴地坐了下去,我暗自庆幸自己没有伤害他的积极性。以后他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听讲,课后遇到不明白的就来问我,而且整个人也开朗多了。此外,还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实践性和多样性。使得课堂提问不单调,并且也能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使得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教育家研究发现:“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我想:生活会使英语更加精彩!在这些精彩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感到了新的课程理念所带来的教学新景观。英语教学是英语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我看到学生在我所设计教学活动中充满愉悦时,就不难想象学生对于平时由教师统一设计、学生必须按部就班的教学活动有多难过。而今天的教学活动,都是学生根据平时生活中的喜闻乐见的事情编写的,老师没有预设的结果,只有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发现,可见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既然这样,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关注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意识、关注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英语老师今后必须做的。也许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才能使我们的英语课更加精彩!参考文献:1. 罗先达,尹世寅,周蓉.英语教学指南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823.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331342.3. 李景华.教学艺术散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29364.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3235.5.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4).4347.6罗先达,尹世寅,周蓉.英语教学指南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823.6.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331342.7. 李景华.教学艺术散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29368.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3235.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4).4347.时间:2011年12月01日 19:48 来源: 供稿:lwh661152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 刘怀中高三一年的英语教学就这样在静悄悄中结束了,每次教高三都有不同的感受,都会遇到新的挑战,也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也在高三教学中摸索着,探寻着更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努力去找到一个更准确的方向,一条更好的路。经过和学生共同奋斗的这一年,确实有些方面值得总结,也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2004年开始广东高中全面实施“新课标”, 从2007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一、通过比较近几年考题,看高考脉络体系1词块和词汇“词块”这两个字是高考命题解析中出现的新的信息词,意味着高考命题的趋势。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每个老师分工对每单元的重要词汇、短语进行总结,以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要求记忆和默写;并指导学生按照字母顺序背?高考词汇表?中的单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用法,教师每天对其进行测试,检测他们对这些词汇的掌握程度并督促他们认真去背还要注意常见词的一词多义等进行辨析,并掌握常见的构词法,这样就可有效地扩大词汇量,为对付高考中的各种题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语法语法知识也是做好各类高考题型的基础,我们在会考复习开始就对各个语法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如名词冠词,代词,时态、语态、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倒装等,我们尽量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再配以专项练习,达到扎实语法功底的目的,为第二轮的“强化能力”的训练做好充分准备。同时,由于在高考中语法知识是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考查,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归纳,分析了各类单项选择的解题技巧,尽可能创设各种语言情景来复习这些语法,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3语篇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是高考中的重头戏,在总分150分中占了60分,所以语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考复习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我们非常重视语篇的阅读和理解中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在高三的第二学期,我们隔天让学生做历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完形和阅读。并有选择地进行错题分析.在阅读方面,我们在第二学期加强了限时阅读,在限时阅读后,教师及时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长句、难句,指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归纳、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答案。4写作写作(I)和写作 (II)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全面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让学生练了高考书面表达中的各种体裁和题材篇,然后进行认真批改讲评,有几次甚至大部分同学都面批。并且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归纳运用并背诵一些书面表达常用连接词、句型、写作模板等,还背诵一些优秀范文,进行模仿写作。二、需要改进和调整地地方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老师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给他们汇总试卷中经常出现的单词。但是,我觉得对于词汇的积累,我们应该更加系统化,语境化,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记住单词,如果这样,在很短的时间之后,学生就很容易忘记。所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对于单词,尤其是考试说明上的单词,我们老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讲解它们使用的语境,否则,光靠背单词表,左边英文右边中文背来背去,这样结果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不能变成灵活的语言。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英语高考当中各项能力都重要,但完形填空20分,综合语法填空15分,阅读理解40分,说明阅读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高三教学中,我们也通过做大量的阅读和完形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也通过作四级阅读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但是,如果能够在选择阅读和完形方面再做的精细一点就更好了。我们应该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话题更新的阅读材料。我们应该更多的选择那种文章通过做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的文章。在写作方面,如何避免中文式的英语始终是我们所探讨的问题,而大量的背诵模仿是关键,这一点,我想我们还做得不够。三、经验与案例在高三的英语学习中,写作似乎永远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情,不愿写,没什么可写,不知怎么去写。所以对于每次的作文,我必然会做到全批全改,也尽可能做到给更多的学生面批,然后汇总所有的问题,分类讲解,之后,带着学生一起总结,写这种类型的文章,需要有哪些套路,让学生明白以后写这种文章,应该从哪切入,使用哪些结构会得高分。除了这些日常的讲解和练习之外,我更多的建议学生能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每次作文练习之后,我会挑选好的句子和文章展示给大家,这就是一种交流,此外,我还会鼓励他们课下的交流,在面批作文的时候,我会把几个人的作文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对比,看看别人的哪个句式用得好,哪个词语更准确,自己哪方面描述得更好,这样相互学习交流,有助于大家的提高。而且,学生之间相互的讲解,有些时候,要比老师讲解的角度更好,更容易接受。所以学生们已经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别人的好句子好段落,哪怕是一个很好的单词,都会拿笔记录下来。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好句子本”,用来积累好句子。这样一年下来,有时候,不需要刻意的背诵,不少好的句式,他们都能铭记在心。在高考前,每个人都会总结出自己比较擅长使用的句子,它们会很夸张的把那些句子叫作“无敌英语15句”“高考写作无敌12句”,不管怎样,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可以看到,好的句子每个人都可以写出来,这样他们都很愿意去主动写作文,去多背单词背句子,更希望自己写的句子能够成为别人“无敌句式”中的一个,有了动力去练习,作文自然就能提高。四、新课程理念在考卷中的体现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词汇量达到3500左右,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可以看出,词汇确实在不断的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不断地积累词汇。其次,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由此可见,新课标已经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素质和技能,所以对于学生英语的考查就不是单纯的语法,而是使用的能力。要求学生知道并掌握在什么样的语境,说什么样的话,使用什么样的语气,选用哪些单词。现在的高考题,哪怕是一道单选,都会创设一种语境,更不用说完形和阅读了。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具体语言情景下,准确自如使用英语的能力。综上所述, 高三这一年, 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其他老师学习,依据新课标的理念,积极的为学生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帮他们将语言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结合。我会为此而不断努力的!五、反思和建议: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老师总在抱怨自己辛辛苦苦讲了一节课,学生却没掌握多少。我们老师也知道“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讲为主,没有体现所谓的“精讲精练”。尤其像我们学校的学生,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没有当堂实践练习的话,讲得再多也是徒劳。2强化课堂训练,加强限时阅读的训练。我们这一届高三在一模后才开始阅读的限时训练,起步太迟了。我个人认为高中每个年级应该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限时训练阅读。这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3每天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力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我们老是会听到老师们说一道题目讲了好几次,学生还是会做错。学生各科作业太多导致没有时间及时巩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又是一大问题。总之,高三英语的复习要兼顾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操练;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习策略;复习要回归课本,重点还是抓基础,即常用和常见的单词、词组、句型和基本语法的落实.时间:2011年12月23日 12:23 来源:双语报 供稿:刘怀中 浏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分析,认识,学习【摘要】牢固树立教学设计的观念,将活动带进课堂.有效教学首先表现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教师.用所有的聪明智慧、高尚的情操来备课.教学后的反思和精心备课同样重要,要善于批判性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英语的高效益。【正文】英语到底是什么? English is a skill. English is a tool. English is easy, just like Chinese pinyin. English i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 英语能让中国人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和气质。 李 阳 那么,我们老师要更容易更彻底的把知识传达给学生呢?当然,要把眼光放到课堂上,让英语教学实现高效益。要做到一点,其实有很多事情是要准备的。 1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现实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2面向全体学生,区分层次,加强辅导。 3使用好衔接教材,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4建立科学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如何做到几点呢?我这样想的: 一、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可以拟以故事、小品、漫画或动画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根据教育心理学,如果学生对于一件事物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排除主观和客观的种种消极因素,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 2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兴趣:对英语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2)记忆: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遵从记忆规律。(3)思维:偏重于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4)评价:主要通过他人评价初步形成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很在乎他人的评价;自我认识较模糊、片面,但自我意识却不断增强。因此,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情景交际法,全身反应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二、全面辅导。 初二上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那么,如何实现分层次呢?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1要了解材质,也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 2要分层次教。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学生情况不同情况),注重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次对待,从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辅导。 3多引导,多表扬。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现实生活中有时进时退的情况。在学生退步、失败、重犯过错时,要耐心引导,给学生以爱,帮助学生分析失利、重犯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鼓励学生不怕失败,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因素,看到成绩和光明,鼓起勇气,继续奋战。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抓住点滴进步和“闪光点”进行表扬,并引导学生反骄破满,指明争取更上一层楼的努力方向。 三、教材分析 教师对教材要有正确的认识:教材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为方便教师教学而编制的。教材只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个媒介。教师既是教材的实施者,更应是教材的建设者。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师要会因学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因发展和变化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取舍。 初中英语预备课程是与中学的衔接教材,它的内容包括: 字母 人称代词主格及其与be 动词的搭配 数词1-30 名词复数的词尾变化:-s,-es,-ies There be 句型(肯定句,疑问句) 名词性物主代词 Have /has句型 情态动词can,must用法 一般现在时(陈述句、一般/特殊疑问句) 动词变化:-s,-es,-ies 特殊疑问句When/How/Who/Where/What? 要好好利用这个衔接教材使得小学生到初中生顺利地完全地过渡。在分析了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之后,我又对这套新的牛津初中英语作了粗略的分析: 1遵循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实现目标任务。 2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情景真实,表达地道规范;词汇再现率高,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 3语法讲解形式新颖活泼,浅显易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习得必要的语法知识。 4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内容编排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在语言应用中发现语言规律。 四、对课堂教学理论上的认识 1教学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讲解,让学生简单地承接知识,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参与知识构建过程的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成为懂得如何处理学习问题的学习者,获得主动探求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应该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主宰地位转向同伴角色,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现自已的舞台,从而凸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学生才能张扬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动态的、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过程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把成功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帮助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业的提高和人格的培养,方面都获得成功。 4体现人文关怀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使评价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能力发展起诊断、激励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已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和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五、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理念 由“单一评价”型转化为“多元评价”型。传统课堂教学的各类评价活动中,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也无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已的学习过程。我们要使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我们要牢固树立教学设计的观念,将活动带进课堂.有效教学首先表现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个成功的教师是能充分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教师.对于教师来说,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而要用所有的聪明智慧、高尚的情操来备课.教学后的反思和精心备课同样重要,对教师的成长和改进教学来说,甚至更为重要.要善于批判性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过程是更为重要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带给学生快乐比掌握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没有快乐就没有健康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的发展。【参考文献】 牛津英语Starter及7A教材教法建议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小学英语教师手册 广西教育出版社 鲁宗干主编 牛津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2月01日 19:42 来源: 供稿:lwh661152 浏览:180 登陆分享获积分:腾讯微博开心网QQ空间百度贴吧淘江湖腾讯朋友邮件新课标的英语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育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亲身参与制定、选择任务的完成,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语言。一、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而是一种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尽量真实可行的任务,激励、引导学生参与这些任务,并最终完成任务,将知识教学融入到亲自完成一项任务的具体活动当中,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还亲自体验了“做事”的经历和乐趣,从而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环节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pre-task)即教师引入任务、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 (language focus)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任务环(Task-cycle) 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信息差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做决定任务、观点交换任务。其中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在教学Go For It Book 2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时,可设计的其中的一项任务是:车站接人。(1)教师布置任务:接人者在车站根据卡片上的描述找到所要找的客人。提出具体要求,并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创设一个模拟车站的情景;(2)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卡片,让其在卡片的正面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在反面做记号,完成后教师把卡片收回;(3)教师选出十名学生去车站接人,每人从收集的卡片中抽取一张,并根据卡片的描 述找到所要找的“客人”;(若时间允许可进行第二、三轮。)(4)学生评委和老师根据找出所接客人的时间和准确性,选出“火眼金睛”数名。 这些活动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使用课文中学到的有关人物外貌特征的知识,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联系与接触社会实际,拉进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拓宽了学习内容。再如在教“职业”这个话题时,可设计下面任务活动。1、小组活动,学生询问同伴及其家人的职业及其工作地点。2、全班活动,各组选一名学生介绍同伴及其家人的职业及工作地点,3、统计班中学生家人所从事的工作种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任务型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化、交际化,还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领导才能等都会得到培养。三、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1、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贴切生活,只有教师尽量创造了较为真实的情境,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兴趣去学,去完成任务。例如:在教numbers( zeronine)之前,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数字,如生日,电话号码,车牌号,幸运数字等。在课堂上,学习完zeronine 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数字告诉同学,并记录下同学告知的数字,比一比谁记得多而准。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课上积极主动地做“事情”,有的学生还把班上同学的电话号码制做成通讯录。又如在学习Go For It Book 1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 时,让学生把家庭相片带到课堂上,互相介绍家庭成员。巧妙的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2、任务的设计要遵循适合学生、发展学生的原则,要有针对性,操作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水平以及心理因素。我们所设计的活动应吸引全体学生参加,体现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而不仅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确立不同的要求或难度差异,让学生共同参与来决定自己进行哪些活动,应达到什么要求。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这一点在分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他们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任务,使他们都有所收获。比如:在讲Go For It Book 3 Unit 12 What i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时,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我们需要设计一项比较几个不同城市的任务(比较级和最高级)。对于水平不高的学生,设计的任务简单些,只是让学生比较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代表三个城市,先分组讨论,然后按组轮流说出自己所在城市的优点。他们所用的句型和谈论的内容都比较基础,也比较简单,这刚好体现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我们的教学目标。而针对程度高的学生,可设计一项很有深度和意义的任务:假设2018年世界杯在中国举行,我们需要从北京、上海、大连、广州和武汉这五个城市里选出一个主场城市(the Chief Host City),而且要求通过公开竞选的方式来完成,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代表五个城市,并从每小组中各选出一名代表组成足委会(the Football Committee),负责组织、评选工作。每组学生面对面围坐在一起出谋划策,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所在城市的优点。再如,在新授 Go For It Book 1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中,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总任务:写一份饮食调查报告。他们的分工是:由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制作调查表,这一过程中,他们巩固并运用了词汇;由中等生去进行调查,他们就运用到了句型: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 Does A like. 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 然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调查结果汇总,小组成员再共同讨论,最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讨论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例如: We eat lots of healthy food every day. For breakfast, we like bread, noodles, eggs and milk. For lunch, we like rice, meat, broccoli, tomatoes and so on. For dinner, we like carrots, chicken and some vegetables.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得以充分的体现。而通过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所有学生各得其所、各施其才,这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也符合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3、创新在各门学科中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各学科不断发展的内动力。对于任务型教学来说,我们更需要创新。任务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任务型教学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如:Go For It Book 1 Unit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有关电影方面的知识:常见的电影种类;国内外比较有名的电影名称、简介;有名的电影演员等等。Book 2 Culture One 单元要求教师对足球要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足球术语、足球队员的位置、比赛的基本规则;常见国际赛事,如:世界杯、欧洲五大联赛、中国甲A、甲B联赛等。通过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本单元知识,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能更顺利地完成任务;同时,这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联系思维、迁移思维以及创新思维打下基础。4、任务型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那么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语言形式等要符合交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如在Go For It Book 1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询问价格的表达方法,可以把教室设置成“服装交易会”,设六个厂商展览柜,由每组成员提供的服装作为商品,以两人为一组充当客商对商品进行咨询价格,并把结果记录下来,jacket sweater hat. 最后选择四样满意商品,并简单说说理由(如:It is nice. /They are cheap. /I think people will like them.)。在这一任务的设计中,任务贯穿始终,情景也贯穿始终,一场生动的“服装交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使学生在任务设置的情景中,进行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真实地使用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其他手段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任务型教学中,语言形式的呈现没有了,练习也不重要了,但表达突出了。活动越多,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越多,语言习得就越多,“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不仅在课内,也可以把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任务延伸到课外。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现学习成果的机会。如,制作 School ID card,Lost and Found,Christmas card,Calendar,Time table 等,把它们展览出来,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功感。四、结语在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值得推崇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与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给予学生新的感受和成就感,给初中英语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应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更新教育观念,使任务型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发挥最大的作用。2011年7月10日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论了初中英语实施有效性教学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关键词:有效性;创新;兴趣当谈到教学有效性时,我们的老师常常抱怨:花了那么多时间,下了很大功夫,学生的成绩却如此差。这就存在一个困惑,在改进课堂教学的时候,是否思考过一个共同而又严肃的教育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教学”,就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