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雪灾救护技术要点.doc_第1页
毛竹雪灾救护技术要点.doc_第2页
毛竹雪灾救护技术要点.doc_第3页
毛竹雪灾救护技术要点.doc_第4页
毛竹雪灾救护技术要点.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毛竹雪灾救护技术要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毛竹林由于冰雹、冻雨、积雪和持续低温引起的灾害表现、预防策略和恢复措施。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毛竹分布区(特别是鄂东南竹产区)在冬春期间的竹林灾害控制及林分生产力恢复。2术语出现持续低温和冰雹、冻雨或积雪等恶劣天气时,滞留在竹株地上部分的积雪或冰块来不及融化,新雪逐日增多,冰块和雪块逐渐增大,超过竹株的承载能力,毛竹林就会发生不同程度地雪灾。雪灾竹林表现出弯曲、搭棚、折断、破蔑和翻蔸等五种形态,受害程度依次增强,降低了现有竹材的利用率和现有林分的完整性。2.1弯曲竹 竹株上积存的冰雪较多时,冠梢下垂甚至着地,单株竹竿弯曲成半月形的弓。在正常年份,生长在南坡、平坡和缓坡地段的竹株易形成弯曲竹;极端气候下,竹林会出现大范围的弯曲竹;严重时,出现单株折断、破蔑和翻蔸。冰雪融化后,弯曲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生产力和现有竹材的影响较小。2.2棚架竹 竹株上积存的冰雪较多时,几株竹冠漩涡似地向一处弯曲,最下层的冠梢着地,中上层的冠梢有序叠搭其上,形成类似温室的棚架。在正常年份,立竹分布不匀的林分易形成棚架竹;极端条件下,竹林会出现大面积的棚架竹;严重时,棚架竹形成集体折断、破蔑和翻蔸。冰雪融化后,棚架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2.3.折断竹 竹株上积存的冰雪过多时,单根竹材在距离地面两米以上的地方折断;而且撕裂的长度不足一米。折断竹多为老龄竹株甚至壮龄竹株,多发生在南坡、陡坡地段的林分。这种折断竹木质化程度高,竹材大部分可利用。折断竹株仍能存活数月,对林分地下系统的影响较小,但破坏了现有林分的完整性,降低了林分生产力。2.4.破篾竹 竹株上积存的冰雪过多时,单根竹材在距离地面一米的地方折断;而且,自竿基至第一盘分枝处,撕裂成几条篾片。这种破篾竹多为病虫竹株、幼龄甚至壮龄竹株,木质化程度低,难以利用。生长在北坡和陡坡地段的林分,发生破篾的可能性高。破篾竹株很快死亡,对林分地下系统的影响较小,但破坏了现有林分的完整性,降低了林分生产力。2.5.翻蔸竹 竹株上积存的冰雪过多时,单株竹材头重脚轻,被连蔸拔起,立竹倒伏翻蔸。严重时,会出现集体翻蔸。在低山中上部、风口、林缘、埂坎和土层浅处生长的竹株,发生翻蔸的可能性更高。翻蔸竹株的地上部分存活时间短,地下部分露出地面,并且破坏了林分的地下系统,给竹林生产力带来严重的影响。翻蔸竹中,只有部分老龄竹竿可供利用。3.预防策略湖北省地处毛竹自然分布区的北缘地带,局部山区经常性地发生雪灾。雪压挂冰是毛竹林的主要灾害,对竹林生产和竹产业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了避免或减少雪灾损失,生产上应采取四个比较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3.1钩摇去梢 去梢是预防雪压的主要经营措施。方法简便,工效高,适宜在毛竹林面积大、人烟稀少地区应用。去梢时,留十五个枝盘,不少于十个枝盘,不超过二十个枝盘,其余的枝盘全部去掉。3.1.1夏季摇梢 夏季幼竹摇梢,方法是:嫩枝刚发3-5盘时或新竹展枝放叶期间,用力轻摇新竹,使新梢折断。每工可摇梢400株左右。早期的嫩梢可用作笋干原料。 3.1.2秋冬钩梢 秋冬季对当年新竹进行钩梢。每工可钩梢200-400株。3.2竹木混交 竹木混交是减免雪灾的根本性措施。雪压期间,混交的乔木可对倾斜的竹子起到支撑作用,降低竹株的弯曲强度和搭棚比例,减免破篾和折断,防止竹林翻蔸。混交的树种宜选择深根、窄冠、耐压、落叶阔叶的高大乔木,主要有枫香、檫木、泡桐、栎类和杉木、马尾松等。混交比例为10%,风口、山脊、山体中上部可增加到20%。3.2.1造竹混交 荒山造竹时,在造竹的前三年至造竹时,定植混交树种,主要是枫香、檫木等。3.2.2林内混交 现有的毛竹纯林,可利用天窗(林内疏竹处)补植泡桐等速生乔木,连续平茬两年,培育高秆泡桐。3.3.3 扩鞭混交 毛竹扩鞭进入新的林地,自然形成竹木混交林,应始终保留一定比例的杉木、马尾松、柳杉和栎类等高大乔木,乔木不少于10%。3.3合理采伐 竹林管理上,坚持春护笋、夏养竹、秋管理、冬砍竹。竹材采伐时,坚持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弱留壮、砍四留三不过五度。经常发生雪压冰挂的地段(如山体中上部),应避免冬季采伐,实行初春伐竹制度,即:在雪压冰挂期过后进行采伐。3.4控制密度 立竹密度偏低、立竹分布不匀的林分,单根竹株的载雪量增加,雪压危害更加严重。在雪灾较为频繁的地段,应合理留养,适当增加立竹密度,每亩立竹量增加到:笋用毛竹林180-220株、笋材两用林220-270株、材用林270-300株。4恢复措施毛竹林出现雪压挂冰时,应及时开展斩梢摇冰、竹林清理、竹材利用和竹林恢复工作。4.1.斩梢摇冰 斩梢摇冰是减轻雪灾的主要应急措施。在积雪初期(雪尚未凝结成冰时)和化雪初期(气温回升至0度以上,冰雪开始融化时,约在每天9时至17时),对弯曲型和搭棚型的竹株,尽快地组织人员上山斩梢摇冰。这时,竹梢下垂甚至着地,人站立地面就可直接劈断梢头,易于操作,工效高,(每工可斩梢300-800株)。斩梢摇冰的方法是:每株毛竹仅保留基部的20盘枝条,其余的枝盘用柴刀全部砍去,减轻竹株的载冰重量。然后,轻摇竹株或用棍棒敲击竹竿,震落处于融化状态的部分冰雪,保全竹株。4.2.竹林清理 竹林清理是减轻雪灾的重要措施。受害竹株的清理应根据受害竹林状况、受害竹株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4.2.1一次清理 翻蔸型、破蔑型和折断型的竹株在林分中的比例较低,不超过20%,如低海拔地区、南坡、隐蔽地形、林缘、埂坎处,可在化雪期间一次性地清理完受害竹株。对翻蔸型竹株,实行蔸部锯断,回土填坑,竹材出林。对破篾型和折断型竹株,实行蔸部砍断,竹材出林。4.2.2两次清理 翻蔸型、破蔑型和折断型的竹株在林分中的比例较高,超过20%,如中高海拔地区、北坡、开阔地形、旅游区等,应分两批清理受害竹株。化雪期间,清理掉全部翻蔸竹(蔸部锯断,回土填坑,竹材出林),清理掉竹叶发枯的破篾竹和折断竹(蔸部砍断,竹材出林);保留竹叶仍正常的破篾竹株和折断竹株,并对它们进行砍梢处理(保留20盘枝)。 雪灾当年的新竹展枝放叶后,清理掉剩余的破蔑竹和折断竹(蔸部砍断,劈蔸回土,竹材出林)。4.3.竹材利用 采伐的雪压竹株因竹材年龄、完整程度的差异应分别利用。三年生以上的翻蔸竹和折断竹,可用作地板、竹筷等加工原料;三年生以上的破篾竹,可破篾编织帘席,生产模板等;三年生以下(不包括三年生)的翻蔸竹、折断竹和破篾竹,只能用作造纸原料。4.4竹林恢复 蔸内施肥、限期禁笋和限额采伐是灾后竹林恢复林相和生产力的三个根本措施。4.4.1蔸内施肥 实行蔸内施肥,补充当年新竹生长所需养分,促进竹林复壮,加速竹蔸腐烂。方法是:3月中下旬,将前两年和灾后伐竹的竹蔸用钢扦打通全部竹节隔(约30厘米),直到竹蔸的螺丝钉处;每蔸灌入尿素100-300克;遇雨天可不灌水,遇晴天应适量浇水;最后,用泥土封口即可。4.4.2限期禁笋 实行限期禁笋制度,是促进林相恢复的主要措施。受灾严重的林分,在灾后两年的笋期,一律禁止挖笋;灾后第三年的笋期,仅可适当疏除后期退笋,一律不挖前中期春笋和冬笋,促进竹林满园。4.4.3限额采伐 实行限额采伐制度,是促进林分生产力恢复的主要措施。受灾严重的林分,自灾后当年的夏季至灾后第三年的夏季,一律禁止伐竹;自灾后第三年的秋季至灾后第七年的夏季,允许少量伐竹(仅限于灾前留存的竹株);灾后第七年的秋季,恢复丰产林采伐制度(砍伐5.5年生的竹株)。松杉雪灾救护技术要点1、适用对象 受雪灾危害的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杉木林分,雪灾主要受害特征有断梢、倒伏、折枝、倾斜等。2、雪灾预防技术措施2.1营造混交林与枫香、马褂木、木荷等阔叶树种以2:1的比例营建带状混交林。2.2秋季施肥秋季基肥早施、深施,增强树木抵抗力,尤其是基肥分解散发热量,对土壤增温及营养积累更为有利。2.3修剪和林地清理在夏季和冬季对林木病枝、弱枝进行修剪,清除林地杂草及间作作物秸秆等。2.4合理间伐2.4.1在中幼龄林时采取轻度下层间伐,在平均树高10m左右时进行第1次间伐,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0.8之间。间伐时最好采取长轴沿风方向的椭圆形块状保留方式。2.4.2在秋季疏伐林分内的濒死木、病虫害林木及侧枝,扶正或清除倾斜林木。2.5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采脂,防止过早、过度采脂。3、雪灾救护技术措施3.1幼龄林雪灾救护技术措施3.1.1培土踏实。在树体根颈处培土,一般培土厚度20-30厘米,并将松动或倾斜林木扶正踏实,有必要捆扎支架支撑。3.1.2补植。清理死亡或濒死林木,采用相当规格苗木进行补植。3.1.3修枝。对折断和受冻害的侧枝进行适时适量的轻度修剪,剪口要平滑,大剪口处要涂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3.1.4科学施肥。采用轻肥薄施,多次施的原则,一般以N、P、K速效肥为主,每次新梢生长期进行根外追施尿素2-3次,土壤追肥1次,促进新梢生长健壮。3.1.5病虫害防治。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800倍液喷施消毒,并用波尔多液涂刷树皮、伤口。3.2成熟林雪灾救护技术措施3.2.1林地清理。砍伐断梢、折断、倒伏林木,倾斜林木视程度进行扶正或砍伐,并及时清理林地。3.2.2林窗更新。对受害面积较大形成林窗的林地进行造林更新。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雪折倒伏成因及预防措施一、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基本情况介绍日本落叶松(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叶乔木。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于上世纪50年代成功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在很多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15年生日本落叶松年均高生长87.93cm,年均胸径生长095cm,年均材积生长0.0064m3,单株材积0.0193m3,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我省的恩施等高海拔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 生物学特性: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防治早期落针病,防治方法可采取营造针阔混交林的方式,对过密的林分,应清除被压木、病弱木,并适当修剪枝条以减少病源,对发病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喷洒树冠12次。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常绿乔木,树冠圆锥形。树皮暗褐色,侧枝密生。叶锥形,形状与柳杉相似,球花单性同株,花期3-4月,雄球花长圆形,集生于枝顶,雌球花近球形,球果球状,11月成熟。原产日本,中国有引入,在南京、上海、扬州、无锡、南通及庐山均有栽培。生物学特性:略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略耐寒,畏高温炎热。忌干旱,适生于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积水时易烂根。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比柳杉具更强的吸收能力。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可耐-17和35的极端温度。适生区年均温度1122,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大于75。对土壤要求较高,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谷地和缓坡生长良好。平地栽培往往因夏季高温和湿度不大而生长不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造林宜选在中等肥厚以上的湿润地方,用2年生苗雨季造林。营造纯林或混交林(混交树种:鹅掌楸、檫木、锥栗、蓝果树等)。除草松土,连续抚育3年,每年12次。及时间伐。 病虫害较少,主要有柳杉赤枯病为害。二、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雪折倒伏原因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省西部高山地区开始引种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等优良树种。由于以上两个树种表现优良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引种获得巨大成功,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逐步在我省西部高山地区大面积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在我省恩施州、宜昌、神农架、十堰等地推广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造林至少200万亩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在大面积推广营造日本落叶松、柳杉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其生态特性的认识不足,加之营林技术措施不到位,管理粗放等原因,致使很多林分抗冰冻封雪灾能力差,一遇大冻暴雪年份,致使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林分产生严重的雪折、翻蔸倒伏现象,局部区域甚至造林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生态损失。1.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生态特性决定其抗雪折能力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均系浅根性树种,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在高海拔地区即日本落叶松在海拔1900米以上,日本柳杉海拔1800米以上,若立地条件较差,加之小气候环境不好,或在风口、山脊、当风坡面的林分均极易雪折翻蔸倒伏,产生严重的雪灾。日本柳杉材质地较松,强度中等,进入幼、中林后,由于高、径生长迅速,在海拔1700米以上地区,遇到长期低温冰冻或突遇暴雪,比日本落叶松更易发生雪折翻蔸倒伏。日本落叶松其材质硬度及抗雪折能力虽强于日本柳杉,但在我省海拔1900米以上地区,遇以上寒流天气也会产生雪折翻蔸倒伏灾害,但受灾程度较柳杉轻。2营林培育措施不当首先是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造林未能做到适地适树。在鄂西南地区,日本落叶松50多年的栽培实践表明:日本落叶松造林海拔不易超过1900米,在超过海拔1900米的区域造林,宜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的区域,切忌在山脊、风口及当风面营造。日本柳杉造林海拔不易超过1800米,同时要选择立地较好、土层深厚、坡面较少、雨量充沛、避风的区域造林。其次是造林密度不易过大。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早期生长快、林分郁闭早,造林密度偏大,其径生长相对减少,其抗雪折倒伏能力差。经多年栽培实践证实,在我省西南高山地区造林,日本落叶松造林密度不宜超过22米,日本柳杉不大于21.7米,这样的林分其抗雪折倒伏能力较强。其三是对密度较大的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中、幼林未能及时抚育间伐,导致林分高、径生长失调,其抗雪折能力差。其四是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造林后,未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幼苗、幼树生长不良,加之冬季受冰冻雪灾常呈倒伏状,影响干形生长,一旦成林后由于干形弯曲纤弱更易雪折倒伏。三、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遭受雪灾时的应急措施1、摇落积雪特别要清除树杈上的积雪。 2、开沟排水,排除冰冷积水。 3、撑拉绑缚:剪去压断的枝,绑回开裂的枝,撑回压倒的枝。4、雪后去除冻死的枯叶,减少树体失水。 5、雪后树冠喷杀菌剂,预防低温炭疽病和树脂病的发生。 6、根外施肥,提高抗寒能力。 7、将主枝、主干涂白,把大枝裂口、断口修光,涂上杀菌剂。8、入春后及时松土、施薄肥。 四、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雪折倒伏灾害补救措施高海拔地区的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林分在遇强冰冻或暴雪年份,某些区域或局部常发生雪折倒伏灾害;而其未成林造林地、幼林由于其枝干具有一定韧性,遇强冰冻或暴雪常被压弯呈匐匍状而影响生长,但雪折倒伏很少。针对不同的林分及其受灾程度各异而宜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1中、成林受灾林分培育措施由于立地环境及冰冻暴雪程度各异,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在不同林分受灾程度也不一样。根据林分受灾程度情况而宜采取不同的营林措施。(1)对林分林木雪折倒伏超过60 %的中、成林,已失去培育价值变成低产林,宜进行低产林改造,进行迹地更新。在更新造林树种选择上宜选择抗雪折能力强的马褂木、日本花柏等;(2)对雪折倒伏达到30%而低于60%的中成林,清理雪折木加以利用,对保留木进行培育,林中空地或疏林地可补造耐荫树种日本柳杉、日本花柏等。(3)对林木雪折倒伏低于30%的林分,只需清理雪折木,无需补植,视林分情况进行抚育采伐,促进林木生长,以提高林分抗雪折能力。2. 未成林造林地、幼林抗雪折倒伏及受害后措施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幼林遇冰冻暴雪后一般不易雪折,但往往造成偏冠、弯曲、斜向生长等现象,严重影响林分生长及木材品质。为提高其未成林、幼林抗灾能力,应从以下凡方面采取措施:(1)营造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林时,整地定植穴宜深,以不低于30厘米为宜,植苗时尽量深栽,尽量使其根系向深层生长,以增强抗倒伏雪折能力。(2)加大抚育力度。日本落叶松在未成林阶段若以抚育不及时,对其生长特别径生长影响较大,使林木生长瘦弱纤细,其成林后林木抗雪倒伏能力差。其次在未成林阶段,对幼苗进行垦抚培土,可以清除杂草,同时可以进一步扶正林木,促进林木生长,增强林木抗雪折倒伏能力。其三,进行修枝整形可增加林木圆满度,提高材质,从而增强林木的抗雪折能力。已经遭受雪灾的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未成林、幼林要根据立地条件、林木生长状况及受灾情况,确定适宜的抚育措施,加强幼苗、幼树、抗雪灾倒伏能力培育以达到预期的培育目的。3. 加强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抗雪折、倒伏的育种研究近年来,随着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育种研究的深入及无性繁殖技术的成熟,为了更好地在我省西部高山地区推广这两个优良树种,应将其抗雪折倒伏性状作为育种研究内容。进行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家系、无性系测定时,在考虑其生长特性、材质的同时,更要看其抗雪折能力。目前,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与湖北省林科院及建始县林业局正进行日本落叶松家系、无性系选择研究推广应用,已将其材性及抗雪折倒伏能力纳入研究范围。力争早日选择出一批材质好、生长快、抗雪折能力强的优良家系、无性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板栗雪灾救护技术规程一、适宜范围及特征本规程适宜于板栗幼林及成林。雪灾受害特征包括:雪压、枝干结冰、断枝等。二、板栗幼林雪灾应对措施1、板栗幼林雪灾预防措施1.1 选择板栗耐寒品种和耐寒砧木。1.2 施足有机肥。秋季落叶前后施有机肥可以补充树体营养,保护树体安全越冬。一般果园按亩施有机肥(腐熟过)12吨。有机肥中加入2%的过磷酸钙和11.5%的尿素,搅拌均匀后施入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环状沟或放射状沟中。1.3树干涂防冻液。板栗防冻液配方:5公斤猪油+0.5公斤乳白胶+0.5公斤凡士林+3块香皂,可施3040亩栗园。配制及使用方法:先将猪油煮好,去除杂质,然后将肥皂切成小块,放入猪油中,待泡沫消失后,放入乳白胶和凡士林,待熬成白色液体状时,出锅待用。使用时与白色涂料(石灰等)5公斤混匀,用刷子等工具将树干分枝处以下涂白。1.4树干包草。用稻草绳缠绕主干、主枝或做成草把捆绑树干。捆草把时,将草顶部用绳捆紧在树干上,下面撒开,不要整草扎紧,以防树干结冰,加重冻害。1.5覆草保温。对13年生幼树,在树盘覆盖1米见方的地膜,然后在地膜上加盖1520厘米厚稻草,可保温保墒。2、板栗幼林雪灾救护措施2.1清除树体积雪。及时摇落树体积雪,打落冰块。2.2涂抹愈合剂。发生冻害的枝条和树干,可在裂口处涂抹果树愈合剂,加快裂口愈合。3、雪后板栗幼林救护措施3.1苗木扶正与培土。积雪融化后,对全部或部分倒伏但未折断的苗木进行扶正并在树干周围1米的直径范围内培土,培土高度为高出地面510厘米为宜,土层温度高于10时及时扒除。3.2适当修剪。根据树体受冻程度并结合整形在23月份对板栗进行修剪,迅速恢复树势,建成树形,加快丰产进程。3.3肥水管理。早春芽萌动前后,结合树体情况在树冠外开沟适量施入有机肥或果树专用肥,促进树势恢复,加快树体生长。三、板栗成林雪灾应对措施1、板栗成林雪灾预防措施1.1 施足有机肥。每亩施有机肥(腐熟过)23吨。1.2树干涂防冻液。防冻液配方同上,用刷子等工具将板栗根部以上1米左右涂白。2、板栗成林雪灾救护措施2.1清除树体积雪。及时摇落树体积雪,打落冰块。2.2 清除断枝,涂抹愈合剂。被雪压断的枝条要及时清理,将断裂处剪平,并涂抹果树愈合剂,加快裂口愈合。3、雪后板栗成林救护措施3.1清沟排水。对于地势较低平地或易积水的栗园,雪后林地积水严重,要做好清理沟渠,排除积水。3.2适当修剪。雪后在23月份对板栗进行修剪,根据受冻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冻害严重时用重剪法(去枝2/3以上),冻害轻时用轻剪法(去枝1/3以下),并结合夏剪,迅速扩大树冠,恢复树势,增强来年成花能力。3.3肥水管理。早春芽萌动前后在树冠外开沟施有机肥或果树专用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腐熟过)12吨或果树专用肥200斤,并加入2%的过磷酸钙和5%的尿素,促进树势的恢复,保证当年产量。3.4病害防治。冻害为枝干病害的流行提供了较好环境条件,雪后应该及时清理栗园的枯枝落叶,集中焚烧。清园后,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全面对树体及地表喷施一次。核桃雪灾救护技术规程1 适宜范围及特征本规程适宜于核桃幼林及成林。雪灾受害特征包括:断梢、倒伏、折枝、倾斜等。2 核桃幼林雪灾应对措施2.1 核桃幼林雪灾前预防措施2.1.1 主干涂白。一般在10月下旬进行,涂白剂的配方是生石灰10kg硫磺粉1kg食盐1kg植物油0.1kg清水20kg,混合均匀后涂刷主干和骨干枝分叉处。2.1.2 适当修剪。以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为宜,定干高度为1米左右,培养好树体骨架,促进枝条粗壮生长。2.1.3 树干包草。用稻草绳缠绕主干、主枝或做成草把捆绑树干。捆草时,将草顶部用绳捆紧在树干上,下面撒开,不要整草扎紧,以防树干结冰,加重冻害。2.1.4 覆草保温。对13年生幼树,10月底在树盘覆盖1米见方的地膜,然后在地膜上加盖1520厘米稻草,可保温保墒。2.2 核桃幼林雪灾中救护措施2.2.1 清除积雪。及时摇落树体积雪,打落冰块。如果积雪已冻成冰,不宜强行除雪,以免损害枝条。2.3 核桃幼林雪灾后救护措施2.3.1 苗木扶正与培土。积雪融化后15天内,对全部或部分倒伏但未折断的苗木,进行扶正并培土,土层厚度为510厘米。2.3.2 清沟排水。对于地势较低平地或易积水地,雪后10天内及时清理沟渠,排除核桃园内积水。2.3.3 林地清理。清理地上的断梢和折断的枝条,集中销毁,保持核桃园清洁。3 核桃成林雪灾应对措施3.1 核桃成林雪灾前预防措施3.1.1 主干涂白。一般在10月下旬进行,涂白剂的配方是生石灰10kg硫磺粉1kg食盐1kg植物油0.1kg清水20kg,混合均匀后涂刷主干和骨干枝分叉处。3.1.2 适当修剪。以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为宜,树形为自然开心形,主要是整修骨干枝和外围枝,培养好树体骨架,促进枝条粗壮生长。3.2 核桃成林雪灾中救护措施3.2.1 清除积雪。及时摇落树体积雪,打落冰块。如果积雪已冻成冰,不宜强行除雪,以免损害枝条。3.3 核桃成林雪灾后救护措施3.3.1 苗木扶正与培土。积雪融化后15天内,对全部或部分倒伏但未折断的苗木,进行扶正并培土,土层厚度为2030厘米。3.3.2 清沟排水。对于地势较低平地或易积水林地,雪后10天内及时清理沟渠,排除核桃园内积水。3.3.3 林地清理。清理地上的断梢和折断的枝条,集中销毁,保持核桃园清洁。3.3.4 施肥管理。春季芽萌动前,在树冠外围开沟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每亩施有机肥3000kg,复合肥50kg。3.3.5 病虫害防治。3.3.5.1 黑斑病:发芽前喷波美2度石硫合剂,雌花开花前后喷13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3.5.2 溃疡病:先刮去病皮,再涂3度石硫合剂,1%的硫酸铜溶液。3.3.5.3 炭疽病:喷施8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5天一次,连续23次。油茶雪灾救护技术规程1 适宜范围及雪灾特征本规程适宜于油茶幼林及成林。雪灾受害特征包括:折枝、倒伏、断梢、幼果脱落等。2 油茶林雪灾应对措施2.1 油茶林雪灾前预防措施2.1.1 主干涂白。一般在10月下旬进行,涂白剂的配方是生石灰10kg硫磺粉1kg食盐1kg植物油0.1kg清水20kg,混合均匀后涂刷主干和骨干枝。2.1.2 树干包草。用稻草绳缠绕主干、主枝或做成草把捆绑树干。2.1.3 覆草保温。对13年生幼树,10月底在树盘覆盖1米见方的地膜,然后在地膜上加盖1520厘米稻草。2.2 油茶林雪灾中救护措施2.2.1 清除积雪。及时摇落树上积雪,如果积雪已冻成冰,不宜强行除雪,以免损害枝条。2.2.2 熏烟防冻法。在油茶园堆积锯末、糠壳、碎秸秆等发烟材料,在午夜12时左右点燃,以暗火浓烟为宜。一般每667平方米可点34个燃火点。2.3 油茶林雪灾后救护措施2.3.1 苗木扶正与培土。积雪融化后15天内,对全部或部分倒伏但未折断的苗木,进行扶正并培土,土层厚度为2030厘米。2.3.2 清沟排水。对于地势较低平地或易积水地,雪后10天内及时清理沟渠,排除油茶园内积水。2.3.3 适当修剪。2月底到3月上旬,根据受冻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冻害严重时剪去枝的2/3,冻害轻时剪去枝的1/3。2.3.4 林地清理。清理地上的断梢和折断的枝条,集中销毁,保持油茶园清洁。2.3.5 施肥管理。春季芽萌动前,距树干3040cm处环状沟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每亩施有机肥3000kg或复合肥50kg。2.3.6 病虫害防治。2.3.6.1 炭疽病:6月底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2.3.6.2 软腐病:4月份喷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每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2.3.6.3 煤污病:用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1kg硫酸铜+0.5kg石灰+100升水配制而成)。新造林木雪灾救护技术要点1 适用对象和雪灾类型1.1适用对象2007年秋冬季和2008年春季新造林木。1.2雪灾类型及特征由于新造林地相对裸露,气温变化剧烈,林木根系较浅,枝干木质化程度较低,抗冻能力差,雪灾对新造林木危害很大。1.2.1雪压零度以下的持续降雪,积雪不化,厚度增加,林木在较长时间内遭受雪压,会造成落叶、折枝、倒伏。1.2.2冰冻雪后阴雨天气,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林木组织发生冰冻导致林木遭受冻害,林木表现出全株枯死或顶梢冻枯,影响翌年林木成活和生长。1.2.3冻拔又称根拔。冻雪天气导致土壤表土层冻结,使新造林木抬高,冰融后下落,从下部未冻结土层拉出的林木根系不能复原到原来的位置而产生冻拔。当天气冷暖交替变化时,会使土壤出现骤冷骤热,一冻一化,使林木产生根拔而死亡。2 新造林木雪灾预防措施预防或减轻林木冰雪冻害,应以提高林木本身对低温的抵抗力和改善环境条件着手。要从根本上减轻或避免林木冻害,必须科学造林。一是选育抗寒良种,用抗寒良种造林。这是防治林木冻害的根本途径之一。二是营造多树种混交林,通过不同抗冻能力树种间的合理搭配,减轻较易受冻树种的冻害。三是造林整地时要注意保护林地原生植被,提高林地植被的覆盖度。对于新造林木还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2.1根部培土在降雪前结合中耕、清沟进行培土,即对林木根部培上较干燥的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