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基本问题 2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经典模型 第五章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 1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基本问题 通常把将经济活动落实到一定区域范围 如某国 某省 某市县 的区位选择决策称之为选点 而把将经济活动落实到具体的用地区的区位选择决策称之为选址或用地选择 1 1区位选择的范围与层次 1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基本问题 在宏观选点时 主要从国家或区域政策出发 考虑交通运输和通讯因素 劳动力供给以及市场因素等 1 2区位选择因子指标体系 微观选址时 则需更详细地分析生产生活运输条件 通讯设施 与其他协作配套部门的联系 原料和零部件供应 城市基础设施 生活环境等因素 充分把握住可利用的原有基础 1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基本问题 衡量所选择区位是否最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尺度就是经济效益 它有两个突出的特征 地域性和完整性 1 3区位选择标准 地域性特征是指由于地域上的差异而使得经济活动在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费用或利润 完整性特征是指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经济效益应体现在从产品生产直到产品运达消费地 包括生产 流通 交换 消费各环节的完整过程中 2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经典模型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2 3商服业区位选择模型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模型背景与目的 杜能模型假设前提 理论模型 杜能模型意义 杜能模型修正 杜能 JohanHeinrichvonThunen 1783 1850 于1826年完成了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以下简称 孤立国 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模型背景与目的 背景 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目的 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模型假设前提 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土质条件一样 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 与其它地区隔绝 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 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 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假设前提下 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合理经营农业时 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 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 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 像土质条件 土地肥力 河流等 的干扰 而只探讨一个要素 即市场距离 的作用 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 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 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 形成机制 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以商品农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经济活动并不一定在各地都进行 而可以用来进行商品农业经济活动的区位必须能获得利润 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 农产品利润或纯收入被定名为区位地租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 形成机制 在前述假定基础上 农民获得的利润取决于市场的价格 产地的生产成本和产地市场两地间的运费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可以表示为 P V E T 式中 P为利润 V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E为农业生产成本 T为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运费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 形成机制 从上表可以看到 运费 T 是决定利润 P 大小的唯一变量 所以当任何一种作物的种植区扩展到距中心市场太远 以致将外缘地区的农产品运到市场所需支出的运费大于或等于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之差时 利润就会降低到零点 因此 当以市场为中心来布局农作物时 各种作物的种植范围与市场的距离 都不得超过由T V E所确定的极限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 地租曲线 地租曲线 指在市场 运费为零 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 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 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 相反则较小 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 从而形成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 杜能圈形成示意图 以城市为中心 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 林业 轮作式农业 谷草式农业 三圃式农业 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园结构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意义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 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 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 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 距市场越近 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 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 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意义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 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的修正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正 杜能放宽了 孤立国 的假设条件 首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 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 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杜能理论模型的修正 其他理论缺陷 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 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 2 1农业区位选择模型 杜能模型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异 2 1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韦伯模型的提出 韦伯模型假设前提 理论模型的构建 韦伯模型意义 韦伯模型局限性 其他工业区位论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韦伯理论模型的提出 韦伯 AlfredWeber 1868 1958 是德国经济学家 他于1909年著书 关于工业的区位 第一部区位的纯理论 提出了工业区位理论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韦伯理论模型的假设前提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 不能移动 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 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韦伯理论模型的构建 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劳动费指向 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模型 集聚指向 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韦伯理论模型的构建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 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 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最小运费原理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 为消费地区位 仅使用纯原料时 为自由区位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 为原料地区位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 a 和区位多边形 b 最小运费约束下的工业区位选择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xx模型 范立农构架解释图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xx模型 一原料地和一市场条件下的综合等费用线 最小运费约束下的工业区位选择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将工资作为考察对象 考察劳动力费用对由运费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 即考察运费与劳动力费用合计为最小的区位 劳动力费用的考虑 将使运费最低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劳动费用指向 工业区位格局的第一次偏移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劳动费用指向 工业区位格局的第一次偏移 临界等费用线示意图 如图围绕P的封闭连线即从运费最小点P移动而产生的运费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 理论上说以P为中心可划出无数条线 这即相当于图中的综合等费用线 在这些综合等费用线中 与低廉劳动供给地L的劳动力费用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称为临界等费用线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韦伯认为 集聚节约额比运费 或劳动力费用 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 便产生集聚 集聚指向 工业区位格局的第二次偏移 聚集指向示意图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xx模型 韦伯理论模型的意义 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 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 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区位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韦伯理论模型的局限性 将运费看成是重量与距离的函数并且成比例增加 这是与实际不相符的 其假定完全竞争条件也是不现实的 将成本最小作为区位选择的条件存在局限 2 2工业区位选择模型 韦伯模型 其他工业区位论 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以引入不完全竞争前提下的工业区位研究 认为运费有两种形式 即距离比例运费和远距离递减运费 帕兰德工业区位 胡佛工业区位 对运费因子进行了更全面的阐述 指出运输费用是由站场装卸费和线路运行费两者构成 廖什市场区位选择模型 认为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 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 2 3商服业区位选择模型 克里斯塔勒模型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 中心地理论相关基本概念 理论模型 模型意义 模型修正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中心地理论相关基本概念 中心地指供给中心商品职能 中心地职能 的布局场所 中心商品指在少数地点生产 中心地 而在多数地点消费或服务的商品 中心职能指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 是主要由费用 时间 劳动力三要素所规定的距离 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中心地理论相关基本概念 商品服务范围服务上限和下限之间场所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 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 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 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中心地理论产生背景 进入20世纪 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 加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 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目的是为探索 决定城市的数量 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 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 这一课题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中心地理论假设前提 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 人口均匀地分布 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 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 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 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 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 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 即就近购买 以减少交通费 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 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 所有居民 的配置形式 中心地职能在同一中心地集聚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模型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空间模型 交通原则原则下的中心地空间模型 行政原则原则下的中心地空间模型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空间模型 单一中心商品构成的中心地分布结构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形成原理示意图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市场原则下中心地系统特征 中心地具有等级性 且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 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 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级数变化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关系 即 1 3 9 27 81 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 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 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 3的中心地系统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 为1 2 6 18 54 即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 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3倍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交通原则下中心地系统特征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交通原则下中心地系统特征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 因此 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 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 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级数变化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关系 即 1 4 16 64 256 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 是按4的倍数在变化 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 4的中心地系统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 为1 3 12 48 192 即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 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4倍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行政原则下中心地系统特征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 行政原则下中心地系统特征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 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 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 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 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 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级数变化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关系 即 1 7 49 343 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 是按7的倍数在变化 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 7的中心地系统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 为1 6 42 294 即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瑞达法考课件上传时间
- 瑞辉网络安全培训课件
- 开发认养农业合作协议书4篇
- 瑞丽风情教学课件
- 安全施培训心得课件
- 福州大型清洗工程方案(3篇)
- 农业碳汇开发模式创新与2025年市场潜力预测报告
- 电网工程绿色策划方案(3篇)
- 安全文明施工培训课件
- 纺织旧厂改造工程方案(3篇)
- 2025年农村应急广播系统使用与维护培训模拟题集及解析答案
- 班级日常管理规范及实施方案
- 田径短跑教学课件
- 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第一学期)
- 员工思想培训课件内容
- 时尚传播课件
- JJG 861-2007酶标分析仪
- 神经网络-课件
- 高管人员劳动合同书
- 被覆上皮课件
- 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