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竞生教授ppt课件.pptx_第1页
吴竞生教授ppt课件.pptx_第2页
吴竞生教授ppt课件.pptx_第3页
吴竞生教授ppt课件.pptx_第4页
吴竞生教授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栓与止血早期标志物发展历史与临床应用 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吴竞生 提纲 血栓止血实验的现状与分层检测 方法学涵盖 凝固法 发色底物法 免疫比浊法 化学发光法核心 快速 定量 准确 灵敏度与特异性俱佳 凝血平衡 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维蛋白溶解 抗凝机制 促凝机制 纤维蛋白形成 凝血失衡 抗凝蛋白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溶解 抗凝机制 促凝机制 出血 凝血失衡 抗凝蛋白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溶解 抗凝机制 促凝机制 血栓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 PAI 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2纤溶酶抑制剂 2 PI t PA PAI 1复合体 t PAIC PIC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 D dimer 纤溶酶原 纤溶酶 凝血酶 PC APC 内源性机制 接触反应 凝血系统 APC PCI XI IX XIa IXa VIIIa VII VIIa X V Va X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纤维蛋白聚合物 可溶性 稳定性纤维蛋白 XIIIa TAT F1 2 fpA SFMC fpB 1 42 fpB 15 42 纤溶系统 蛋白C抑制剂 PCI 磷脂Ca2 Ca2 磷脂Ca2 Ca2 Ca2 内源性机制 外源性机制 组织因子 TF 抗凝系统 外源性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 PS XIII AT 正常凝血机制图 内皮细胞 AT TAT TM PC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FDP DD 纤溶酶原 2 PI PIC 纤溶酶 t PAI C 复合物 凝血酶 止血与血栓系统的作用机理 TAT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PIC纤溶酶 2PI复合物TM血栓调节蛋白t PAI 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复合物 PLT vWF 新标志物的检测历史 Atannedredcell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immunoassay TRCHII forthequantitativeestimationofthrombin antithrombinIIIandplasmin alpha1 antiplasmincomplexesinhumanplasma CollenD ThrombResearch 1975Jul 7 1 235 8 国内最早发表有关文章 王结义 贾海燕 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活性的测定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989 3 163 166 王建茹 血栓调节蛋白及其临床意义 J 河北医药 1997 4 215 216 魏文宁 宋善俊 刘仲萍 等 凝血酶 抗凝血酶 复合物 2 纤溶酶抑制物测定及临床意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98 1 39 41 王鸿利 李建新 and陈红兵 凝血酶 抗凝血酶和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中国实验诊断学5 2001 211 213 杨林花 董春霞 王凤芝 等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J 血栓与止血学 2004 1 8 10 10 传统技术限制了凝血 纤溶新标志物的广泛开展 11 传统方法检测新标志物难以普及 高敏化学发光法解决了传统方法的局限 灵敏度高 高敏化学发光法 可达到10 21mol L 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速度快 17min可报告结果 满足临床时效性要求 自动化 操作与凝血仪类似 规避人工干扰 结果更可靠 性价比高 12 化学发光法检测TAT PIC TM t PAI C可在实验室广泛开展 TAT 两步夹心 PIC 两步夹心 TM 两步夹心 tPAI C 一步夹心 HISCL检测原理 化学发光 免疫法 x X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F1 2 纤维蛋白原 FpA 纤维蛋白 Va PL Ca2 抗凝血酶 AT TAT血栓调节蛋白 TM 血浆半衰期TAT 3 15分钟 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 凝血酶在血液中半衰期几秒 直接测定困难 TAT 凝血酶与抗凝血酶1 1结合的复合物 直接证实凝血系统启动 TAT升高 证实凝血酶合成增多 凝血系统激活的直接标志物 提示血栓形成倾向 x X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F1 2 纤维蛋白原 FpA 纤维蛋白 Va PL Ca2 抗凝血酶 AT TAT肝素辅因子II HCII 血栓调节蛋白 TM 吸附于纤维蛋白 血浆半衰期TAT 3 15分钟 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 检测意义 TAT升高 血栓前状态 凝血系统激活和抗凝消耗 可早期预测血栓形成和复发 DVT PE DIC pre DIC 部分房颤 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 TAT说明 如果结果与临床不符 请确认采集血液时是否发生错误 日本DIC诊断标准中实验室检查指标 2014 TAT是血栓前状态 Pre 的标志物 YOURSITEHERE 前DIC期 APTT PT Fg FDP 血小板数及AT PC等检测结果 与非DIC病例相比 无显著变化 即常规凝血检测不适用于前DIC诊断 而TAT PIC D 二聚体等在前DIC发生显著变化 Hemostaticstudybeforeonsetof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AmJHematol 对正常妊娠人群进行凝血功能检测 证实TAT升高 凝血常规四项未发生变化 提示TAT是凝血活化早期的标志物 可用于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早期妊娠妇女凝血4项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的临床意义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 27 TAT提示血栓风险 12例经食管心脏电复律患者 电复律中 后3天和7天检测血浆PF4 TG TAT F1 2 D D PIC 电复律成功后 左心耳血流速度立即下降 3人左房声学显影7天后TAT和PIC上升 提示房扑患者心脏电复律后血栓栓塞风险 应用抗凝药物 t PA 2 PI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酶 2PI复合物 PIC FDP D 二聚体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 t PA PAI 1复合物 tPAIC PAI 1 血浆半衰期PIC 大约6小时 纤溶酶 2抗纤溶酶复合物 PIC 清除沉积于血管上的Fn 溶解血凝块 维持血流通畅 纤溶酶 纤溶关键因子 半衰期极短 不能直接测定 2纤溶酶抑制物 2 PI 纤溶酶抑制因子 PIC 纤溶酶与 2 PI1 1迅速结合形成纤溶酶 2 PI 抑制纤溶 PIC半衰期6小时 可直接测定 反映体内纤溶激活的直接标志物 t PA 2 PI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酶 2PI复合物 PIC FDP D 二聚体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 t PA PAI 1复合物 tPAIC PAI 1 血浆半衰期PIC 大约6小时 纤溶酶 2抗纤溶酶复合物 PIC 检测临床意义 PIC升高 纤溶系统激活的直接标志物DIC pre DIC DVT PE等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心梗 易栓症血栓再复发的监测 抗纤溶 t PA 尿激酶 抗凝治疗监测 PIC说明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正常值上限 TAT ng mL 凝血系统激活 所有DIC患者TAT升高 凝血系统激活是DIC的基本特性 PIC升高程度相差很大 14 12 10 8 6 4 2 0 正常值上限 PIC g mL 纤溶系统激活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 22 急性白血病 n 30 实体瘤 n 23 脓毒病 n 40 影响DIC临床状态的主要因素 纤溶系统激活情况变化 TAT PIC TAT PIC与DIC早期诊断 分型 纤维蛋白溶解 抑制 凝血 显性 纤维蛋白溶解 中性 纤溶亢进 纤维蛋白溶解 显性 凝血 TAT 纤溶 PIC 症状 D 二聚体 PAI 典型疾病 器官症状 稍稍升高 显著增长 实体瘤 脓毒病 轻微增长 升高 出血症状 腹主动脉瘤APL PIC联合TAT用于DIC早期诊断与分型 2009 恶性肿瘤51例 白血病5例 恶性淋巴瘤26例 多发性骨髓瘤4例 探讨FDP与血液系分子标志物 TAT PIC D dimer TM在pre DIC诊断和关系 结果 TAT PIC D dimer较FDP更敏感反映凝血 纤溶活性 可作为Pre DIC诊断指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2 21 5 376 378 PIC联合TAT检测用于DIC早期诊断 PIC与TAT联合检测可用于监测溶栓治疗疗效 急性心梗冠脉内溶栓 ICT 和凝血纤溶关系 肝素5000U和ICT后TAT FPA PIC ICT前TAT PIC比值 比单独测TAT判断冠脉再通更有价值TAT PIC比值0 01 判断冠脉再通灵敏度 特异性均为75 tPAI C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到血液中t PA与PAI 1迅速1 1结合成复合物 是纤溶系统的分子标志物 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时 t PA和PAI 1均释放 tPAI C也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标志物 tPAI C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复合物 tPAI C tPAI C DIC 动 静脉血栓 DVT 急性心梗 VTE及心梗的风险指标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指标 tPAI C临床检测应用 tPAI C说明 tPAI C是VTE最佳诊断指标之一 检测102例VTE和113健康对照未活化 活化TAFI PAI 1 Ag 内源性PAI 1 t PA复合物 tPAI C 和活化PAI 1并探讨与VTE相关性 结论 t PAIC 正常对照2倍 预示VTE发生 TAFI 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PAIC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复合物 2246例首次诊断急性心梗患者 1267例幸存者心梗3个月后复查结果 1 tPAI C与心梗风险明显相关2 男性高水平tPAI C与吸烟 糖尿病协同作用 暴露心梗风险比值 OR 4 6 7 9 tPAI C是心梗风险指标 YOURSITEHERE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 GMP 140 TF TAT TFPI升高及AT降低 进展期更明显 P0 05或P0 01 纤溶指标PAP u PA t PA和D D 纤溶酶原抑制物PAI 1升高 P0 05 疾病进展期升高更明显 P0 05或P0 01 血栓与止血学 2013 19 6 257 260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凝血纤溶标志物 Esmon和Owen 1981年 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糖蛋白 凝血酶受体 内皮细胞受损后TM释放人血 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凝血酶 TM复合物 抗凝 1 阻止Fg Fn 2 PC APC 灭活FVa及 3 阻止血小板激活4 内皮细胞损害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5 调节血管内凝血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 血栓调节蛋白 TM TM 内皮系统受损 自身免疫疾病 SLE 肾功能受损急性呼吸衰竭 ARDS 预示动脉硬化发生 DIC Pre DIC诊断 DIC预后意义 rTM 治疗DIC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 血栓调节蛋白 TM TM说明 TM增加 不仅反映内皮损伤 也反映肾功能损伤 TM过高 应首先排除肾衰 TM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敏感标志 高血压组TM 正常组 TM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正相关TM Cr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眼底血管硬化 正相关 TM Cr比值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敏感标志 YOURSITEHERE 结果 1 C组TM F1 2与B组及A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2 C组中TM F1 2异常率分别为90 80 B组分别为0 8 3 10例病例D D在DIC确诊阶段较疑似段明显升高 P0 05 而TM F1 2无差异 结论 TM F1 2有助于儿童感染性疾病并发DIC的早期诊断 且特异性 敏感性较高 D D动态观察有助于DIC的确诊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 31 4 322 325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测定在儿童感染性疾病并发DIC时早期诊断的价值 YOURSITEHERE 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20例正常晚孕两组 结果 TM 重度子痫前期 43 5 8 5 正常晚妊 15 4 9 8 g L P 0 01 F1 2 重度子痫前期组 2 02 0 23 正常晚妊 0 86 0 47 nmol L P 0 01 结论 TM和F1 2反映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处于早期DIC状态 可作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监测指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98 98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分子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II期临床研究 DIC诊断新指标的多中心临床评价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TM DICwithoutOFvs DICwithOF p 0 004SurvivorwithDICvs Non survivorwithDIC p 0 126 Non DICvs DIC P 0 000Non OFvs OF P 0 000Survivorvs Non survivor P 0 000 TAT DICwithoutOFvs DICwithOF p 0 245SurvivorwithDICvs Non survivorwithDIC p 0 115 Non DICvs DIC P 0 000Non OFvs OF P 0 000Survivorvs Non survivor P 0 001 PIC DICwithoutOFvs DICwithOF p 0 426SurvivorwithDICvs Non survivorwithDIC p 0 597 Non DICvs DIC P 0 000Non OFvs OF P 0 000Survivorvs Non survivor P 0 178 tPAIC Non DICvs DIC P 0 000Non OFvs OF P 0 000Survivorvs Non survivor P 0 000 DICwithoutOFvs DICwithOF p 0 003SurvivorwithDICvs Non survivorwithDIC p 0 003 ROC曲线分析 指标诊断价值 随着对DIC发病机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