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建筑史1840 1949 近现代 的内涵 近代中国建筑 近代化的关键社会因素 近代中国建筑 近代中国建筑 第10章建筑发展概况 近代中国建筑 10 1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 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大背景 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近代化是现代化的序曲 是步入现代转型期的初始阶段中国的现代化类型 后发外生型 现代化最初的诱发和刺激因素主要源自外部世界的生存挑战和现代化的示范效应 近代中国建筑 10 1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 现代转型的主要内容 工业化与城市化从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占主导的工业社会的演化从彼此隔绝的乡村社会向开放的 相互关联的动态城市化社会的转化从利用畜力 人力的有生命动力系统向无生命动力系统的转化 使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转化 近代中国建筑 10 1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 近代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特点被动开放 以外来势力侵略方式开始 租界 租借地城市 通商口岸 沿海 沿江 沿铁路干线城市成为近代化的前沿和据点 政治动荡 现代转型在无序状态下蹒跚前行 资源紧张 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相对短缺 现代转型集中于城市 现代转型整体进程缓慢 城市与乡村 沿海与腹地社会二元分化明显 近代中国建筑 10 1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 近代中国建筑发展的特点 受制于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发展不平衡 近代中国城市和建筑未实现全方位的转型 明显的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 新建筑体系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引进 并在现代化的前沿地区迅速发展 通过出国留学和国内建筑学科的开办 成长了中国的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 建筑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推进了建筑市场的形成和建筑制度的近代化 旧建筑体系是原有的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 近代中国建筑 10 2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10 2 1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1842年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五口通商开始 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开放的商埠到24处 19世纪60年代起 洋务派开始创办军事工业 70年代开始开设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 私营资本开始创办近代企业 传统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在官工系统中终止了活动 在民间建筑中仍然不间断的延续 本时期城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建筑 10 2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10 2 2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19世纪90年代起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中国被纳入世界市场范围 外国资本扩大进入中国 通商口岸数量大幅增加 租界和租借地 附属地城市建筑活动大为频繁 建筑类型增多 建筑规模扩大 涉及水平提高 民族工商业发展 宪政变革 城市生活的普遍需要 推动了各类型建筑的转型速变 20世纪20年代 近代中国的新建筑体系已经形成 1927 1937年 近代中国建筑的繁盛期 上海外滩汇丰银行和海关钟楼 近代中国建筑 10 2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1927 1937年繁盛期的主要表现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形成了10年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面 社会上层阶级加速向中心城市流动 加快了城市和租界区的发展 以银计价的大量国际资本的涌入 官方建筑活动 南京 上海 中国固有形式 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建设活动 中国建筑师队伍的壮大与设计实践 欧美新建筑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固有式 近代中国建筑 10 2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10 2 3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1937 1949年 中国陷入持续12年的全面战争状态 近代化进程趋于停滞 建筑活动很少 抗战时期 政治中心转移到西南 部分沿海城市工业转移到内地 四川 云南 湖南 广西 陕西甘肃等省的工业有所发展 近代建筑活动随之扩展至内地的偏僻县镇 20世纪40年代后期 欧美现代主义建筑活跃 对中国建筑界影响加深 近代中国建筑 第11章城市建设 近代中国建筑 11 1近代中国的城市转型 11 1 1通商开埠从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约定五口通商开始 至1924年自行开放蚌埠 中国近代开放的口岸城镇共计112个 约开口岸 租界型开埠 上海 天津 汉口 厦门 广州等 租借地 附属地型开埠 青岛 大连 哈尔滨等 居留区型开埠 如宁波 烟台 福州 营口等 自开口岸 清末开有20多个 北洋政府时期开有15个 近代中国建筑 11 1近代中国的城市转型 11 1 2工矿业发展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1894年甲午海战前 共兴办军事企业21个 民用企业40个 中国近代207个城市 直接受惠于洋务运动的就占1 4 马关条约后 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1893 1915年 外资设立重要厂矿136家 成为推动口岸城市转型的重要因素 甲午战争后 民族资本的发展 成为推进口岸和非口岸城市转型的有利因素 近代中国建筑 11 1近代中国的城市转型 11 1 3铁路交通建设1876年 吴淞铁路 中国第一条铁路 1881年 唐胥铁路 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 1889年 清政府正式应准兴办铁路 由此出现了中国近代第一个铁路建设的高潮 芦汉铁路 粤汉铁路 关东铁路 沪宁铁路 津浦铁路相继借债兴建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铁路建设计划和中外合资筑路的政策 形成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近代中国建筑 11 2近代城市的主要类型 11 2 1主体开埠城市主体开埠城市指的是以开埠区为主体的城市 这是近代中国城市中开放性最强 近代化程度最显著的城市类型 多国租界型 上海 天津 汉口租借地 附属地型 青岛 大连 哈尔滨 近代中国建筑 11 2近代城市的主要类型 11 2 2局部开埠城市局部开埠城市只是划出特定地段 开辟面积是很大的租界居留区 通商场 形成城市局部的开放 这类城市多呈新旧城区并峙的格局 代表案例济南 这类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大体上都是从新开区型起 而后带动旧城的蜕变 代表案例 厦门 这类城市的转型 除开埠的推动外 多兼有其他推动因素 近代中国建筑 11 2近代城市的主要类型 11 2 3交通枢纽城市因铁路的建设而成为新兴的铁路枢纽城市或水陆交通枢纽城市 如河南的郑州 河北的石家庄 安徽的蚌埠 江苏的徐州 陕西的宝鸡等 11 2 4工矿专业城市矿业城镇 煤矿城市 唐山 基隆 阳泉 焦作 萍乡等工业城市 无锡 南通 近代中国建筑 11 3近代中国第一大都市 上海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 居中国大陆海岸线中点 东经长江口入海 既是长江门户 又是南北海运中心 有广阔的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腹地 11 3 1租界主体的形成和上海大都市的崛起 1842年五口通商 1843年正式开埠 1845年相继设立英 法 美租界 1862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 至1915年 公共租界面积36km2 法租界10km2 1930年上海公共租界的外侨为36471人 华人为910874人 近代中国建筑 11 3近代中国第一大都市 上海 11 3 2多功能经济中心与城市多元结构商业 金融业 11万户商家 汇集世界上最著名银行的分支机构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1933年 30人以上工厂3485家 占全国12个大城市工厂总数的36 1949年达1万家 占全国工厂总数的55 贸易中心 上海港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近代交通与通信业发展 近代中国建筑 11 3近代中国第一大都市 上海 11 3 3近代建筑的齐备和市政建设的近代化发展上海是中国近代建筑数量最多 规模最大 类型最全的集中地 公共建筑 行政办公 商业 交通 文化 教育 医疗 体育等 类型完备 居住建筑 里弄住宅花园洋房高层公寓 上海永安与先施公司大厦 上海外滩汇丰银行和海关钟楼 外滩汇丰银行大楼是幢仿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平面接近正方形 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居当时外滩建筑的首位 建筑主体5层 1楼四面有夹层 大楼以正大门与正大门上面的穹顶为中轴线 两侧形成严格对称 主立面成横5段 竖3段的格式 6扇花饰细腻的铜质大门 为罗马石拱券样式 券门左右置高低圆柱灯各一 铜狮一对 大石块作外墙贴面 宽缝砌置 2至4层中段中部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 其中2排为双柱 贴墙石块则为细缝砌置 5层上面的圆形穹顶是铜框架结构 成为该幢大楼的标志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 即将立面划分为纵 横三段 建筑左右对称 造型轮廓整齐 庄重雄伟 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大楼顶部设计有3层高的钟楼 钟楼依次分为钟坠 钟面 主机 鸣钟几部分 是一组调音谐和的鸣钟装置 这座大钟是亚洲第一大钟 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由于该楼与汇丰银行大楼在设计上和谐地处理了高与低 长与狭的协调关系 建筑风格也相对统一 因而 被人们称为外滩的 姐妹楼 上海中国银行大厦 外滩23号 上海沙逊大厦 和平饭店 外墙除9层及顶层用泰山石面砖外 其余皆用花岗石砌筑 这是外滩第一座用花岗石做外墙饰面的建筑 立面用垂直线条处理 线条简洁明朗 腰线及檐部处饰有花纹雕刻 充分表现了美国流行的 芝加哥学派 的设计手法 大厦以东面作主立面 主屋顶部耸立一座19米高的方椎体瓦楞紫铜皮屋顶 表现了从折衷主义向现代式建筑过渡的特点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 上海百老汇大厦 地上21层 高77米 建于1930年 1934年 钢框架结构 建筑风格为艺术装饰主义 初期作为公寓使用 平面呈X形 双层铝钢框架结构 22层 解放前是上海仅次于国际饭店的最高建筑 装饰艺术派与美国现代高层建筑风格相结合 立面为中高两低跌落式构图 从11层起逐层收进 所有顶部沿口均饰以统一的几何形连续装饰图案 轮廓线丰富 外墙底层为暗绿色高级花岗石贴面 上为浅褐色泰山面砖贴面 窗裙部分拼成图案 色调和谐统一 是上海高层建筑趋向现代主义风格早期代表 装饰艺术派起源于20年代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 后传至美国等各地 如美国早期兴建的一些摩天楼即采用这一流派的手法 装饰艺术派善于运用多层次的几何线型及图案 重点装饰于建筑内外门窗线脚 檐口及建筑腰线 顶角线等部位 上海徐家汇天主堂 上海吴同文住宅 该建筑外观犹如一艘停泊在港湾的大邮船 其优美的 船弦 弧线和直线组成的 船体 立面简洁而又有动感 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 在上海生活20年后创作设计的最后一个作品 各层的生活露台 都向着花园 这种空间在建筑艺术上称 灰空间 很有情趣 由于露台形成的层层迭落状 所以更能与花园自然空间有机地结合 构成室内室外空间的统一 近代中国建筑 11 3近代中国第一大都市 上海 11 3 4文化边缘与海派建筑的多元兼容上海是近代中国的文化中心 多元文化交融 形成以南方商业文化为底蕴的海派文化 文化来源多元 气度宽容 交流广泛 上海的文化上的宏观特色形成建筑的多元兼容局面 以及极富时代感的新潮时尚 和讲求实效 精打细算的务实精神 近代中国建筑 11 4首都南京的规划与建设 11 4 1近代南京城市转型的多元背景1958年 中法 天津条约 将南京列入通商口岸 洋务工业活动 1866年 金陵机器局始 西方教会活动 1846年 南京与澳门 北京被列为中国三个主教区之一 铁路交通建设 1908年 沪宁铁路 1912年 津浦铁路 1927年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 近代中国建筑 11 4首都南京的规划与建设 11 4 2 首都计划 及其局部实施1927年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 开始计划 1929年12月颁布 首都计划 城市划分为6区 中央政治区 市行政区 工业区 商业区 文教区和住宅区 路网规划 方格网 中山路 对于中国固有形式的提倡 近代中国建筑 11 4首都南京的规划与建设 11 4 3近代南京的建筑风貌近代建筑类型齐全 中西兼容 中国固有形式 建筑集中 现代式建筑的探索 近代中国建筑 第12章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近代中国建筑 12 1居住建筑 传统住宅的延续发展 在广大的农村 集镇 偏僻地区的县城 少数民族聚居的城乡和一部分大中城市的旧城区 从西方国家引入和引进的新住宅类型 主要分布在大城市中 有独户型住宅 联户型住宅 多层公寓 高层公寓等 由传统住宅适应近代城市生活需要 接受外来建筑影响而糅合 演进的新住宅类型 如里弄住宅 居住大院 竹筒屋 铺屋和其他侨乡住宅形式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1外来移植的住宅独户型1900年前后出现了独院式高级住宅 这些住宅基本上是当时西方流行的高级住宅的翻版 一般都处在城市的环境优越地段 房舍宽敞 有大片绿地 建筑多为一 二层楼的砖 石 木结构 内设客厅 卧室 餐厅 卫生间 书房 弹子房等 设备考究 装饰豪华 外观大多为法 英 德等国的府邸形式 居住者主要是外国官员和资本家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1外来移植的住宅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1外来移植的住宅 中东铁路高级职员住宅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1外来移植的住宅 濠南别业 上海吴同文住宅 联户型20世纪30年代 一些大城市中盛行近代住宅的另一类型 供出租 出售的公寓住宅 以上海建造的最多 出现了一大批五六层的多层公寓和许多10层以上的高层公寓 从上海来看 高层公寓多位于公共交通方便的地段 便于居住者通往工作地区和市中心 总体布置除公寓本身外 有的设有汽车间 工友室 回车道和绿化园地 户型以二室户 三室户占多数 垂直交通靠电梯 或分散分组布置 大都设有水暖和垃圾管道 有些厨房还设有电冰箱 可以达到较高的近代化水平 上海百老汇大厦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2本土演进的住宅 本土演进的住宅主要集中在开放度较高的城市和侨乡 大体上形成以下几种类型 1 里弄住宅 最先出现在上海租界 后来扩展到天津 汉口 南京等大城市 2 分布在青岛 沈阳 长春 哈尔滨等地的居住大院 3 出现在广州一带的竹筒屋 4 散见于东南沿海城市的骑楼 铺屋 5 广东侨乡生成的庐式侨居和碉楼侨居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2本土演进的住宅 里弄住宅淮海坊淮海路927弄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2本土演进的住宅 青岛居住大院 大院 大小不等 由二 三层高的外廊式楼房围合而成 多为砖木结构 院内设公用的上下水设施 一个大院居住十几户甚至几十户 建筑密度大 居住水平较低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2本土演进的住宅 竹筒屋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2本土演进的住宅 竹筒屋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2本土演进的住宅 骑楼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2本土演进的住宅 碉楼 近代中国建筑 12 1 2本土演进的住宅 碉楼 近代中国建筑 12 2公共建筑 近代公共建筑在20世纪前 除上海 天津 广州等租界城市有少量新建筑活动外 基本仍停留于传统的类型状况 20世纪后 在大中城市中较快的出现了商业 金融 行政 会堂 交通 文化 体育 医疗 服务行业 娱乐业等公共建筑的新类型 行政建筑和会堂建筑20世纪20年代以前建造的行政建筑和会堂建筑 主要是外国使领馆 工部局 提督公署之类的办公用房和清政府的 新政 活动机构 军阀政权的 咨议 机构以及商会等的建筑 这类建筑基本上仿照资本主义国家同类建筑 布局和造型大多脱胎于欧洲古典式 折衷式宫殿和府邸的通用形式 例如青岛提督公署 江苏省咨议局等建筑都有这种特色 近代中国建筑 从20年代后期起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 上海 广州等地建造了一批办公楼和大会堂 如上海市政府大楼 南京外交部大楼 交通部大楼 南京国民大会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等 这些都是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具备近代功能的民族形式的建筑 近代中国建筑 上海市政府大楼 南京外交部大楼 南京政府交通部大楼 南京国民大会堂 金融建筑和交通建筑金融交通建筑包括银行 交易所 邮电局 火车站 汽车站 航运站等 银行为金融机构 控制着社会经济的命脉 为显示资力雄厚 博取客户信赖 许多银行竞相追求高耸宏大的建筑体量 坚实雄伟的外观和富丽堂皇的内景 大多采用古典式 折衷式的建筑形式 也有少数采用民族形式 近代中国建筑 上海外滩汇丰银行 上海中国银行大厦 外滩23号 建于1936年的上海中国银行 以高达17层的塔楼 用经过简化了的中国建筑细部作装饰 含有淡淡的民族风韵 在上海外滩建筑群中十分突出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 菲舍尔 HermannFischer 设计 始建于1908年 于1912年建成投入使用 这是一组具有浓郁的日耳曼风格的建筑群 建筑师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 使之主次分明 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济南老火车站不论是群体的组合 还是建筑个体的造型 乃至精美的细部 都不愧为20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 伟大的哥特风格和巴洛克风格在此融为一体 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 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教育建筑 近代中国建筑 近代文化教育建筑包括博物馆 图书馆 大学 中小学 医院 疗养院 体育馆 体育场 公园以及各类纪念性建筑等 国民党政府设立的博物馆 图书馆 体育馆以及营造的纪念性建筑 明文规定采用 中国固有形式 教会系统的学校 医院几乎也都采用 中国式 一批中国建筑师和少数外国建筑师投入这种民族形式创作活动 创造出像南京中山陵 1929年建成 吕彦直设计 那样成功的作品 以及北京燕京大学 今北京大学 1925年建 北京图书馆 北京协和医院 南京中央博物院等不同处理手法的近代民族形式建筑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中山陵坐北朝南 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 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 牌坊 墓道 陵门 石阶 碑亭 祭堂和墓室等 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北京图书馆 商业服务业建筑 近代中国建筑 上海沙逊大厦 和平饭店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 近代中国建筑 12 4建筑技术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发展非常不平衡 广大中小城镇 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 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的旧技术体系 近代新建筑技术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 在短短几10年间 陆续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经验 运用了新材料 新结构 新设备 学会了新建筑的设计原理 新结构的计算方法和新材料的制作工艺 掌握了近代的施工机械和大跨 高层等复杂的施工技巧和设备安装 形成了一套新技术体系和相应施工队伍 12 4 1建筑材料发展建筑材料是建筑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 钢铁 水泥在建筑中的运用 引起了建筑业的革命 钢筋混凝土的结合 更是标志着复合材料的出现 建筑材料的性能获得了重大改善 中国近代早期新建筑材料 大都由外国输入 国产的新建筑材料到19世纪末 20世纪初才逐渐发展 近代中国建筑 12 4建筑技术 水泥革命开始的较早些 1889年开平矿务局设唐山细棉土厂 是中国生产水泥的第一家工厂 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很不发达 所能轧制的建筑钢材很少 大型的建筑型钢多由国外进口 机制砖瓦在20世纪初期兴起 发展较迅速 玻璃工业也较普遍发展 总的看来 近代我国建筑材料工业基础薄弱 外来建材倾销 严重打击了国内建筑材料的生产 近代中国建筑 12 4 2建筑结构的发展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 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 砖木混合结构 2 砖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3 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近代中国建筑 12 4建筑技术 砖木混合结构出现较早 19世纪中期以后 我国就有了较大的发展 最初传入我国的外廊样式和外国古典式建筑 多采用这种结构 主要特点是 砖石承重墙 木架楼板 人字木屋架 并大量使用砖券 这种结构较之传统的木构架体系 具有很多优越性 近代中国建筑 砖石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 大约在19世纪末 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使用 这种结构的墙体用很厚的砖石承重墙 费钢量很大 主要用于外国人建造的重要工程 框架结构的应用和多层 高层建筑的发展分不开 结构科学的发展是近代建筑技术发展的重大成就 几门力学 结构学由西方传入和引进中国 对近代建筑技术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近代中国建筑 12 4 3建筑施工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施工机构是各种专业的 作 19世纪60年代开始 为了适应租界建造西式建筑的需要 一批西方营造机构陆续进入上海 近代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投标制 承包制等经营方式 管理制度随之传入中国 近代中国建筑 12 4建筑技术 近代新建筑施工中 放线普遍采用了较精密的测量仪器 而安置龙门板则继承了传统施工的常用方法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 垂直吊装采用了多种机械 最常用的是电力升降的木井架卷扬机 高层钢框架建筑常用几种起重机联合吊装构件 我国近代架工水平非常高 近代建筑的许多装饰工程也获得很高的施工质量 总的来看近代建筑技术在材料品种 结构计算 施工条件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 近代中国建筑 近代中国建筑 第13章建筑制度 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近代中国建筑 13 1近代建筑制度的建立 13 1 1房地产商品化与建筑市场的崛起租借土地永租制的推行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避难富绅对租借房租 地价的推动 外商房地产专业公司的出现 华人资本的注入 房地产活跃建筑产业与金融业 近代中国建筑 13 1近代建筑制度的建立 13 1 2建筑管理法制化与营造厂的行业运作近代市政管理机构的建立近代建筑管理法规的指定近代营造厂的行业运作 近代中国建筑 13 1近代建筑制度的建立 13 1 3建筑制度近代化的历史作用推进建筑的发展规模 发展速度制约城市的经济布局 建筑布局推动市政建设和建筑技术的演进 发展促成建筑类型 建筑形式的现代转型促进建筑业队伍的成长 壮大 近代中国建筑 13 2建筑教育 先期留学欧美和日本1905年 徐鸿遇留学英国利兹大学建筑工程 许士谔留学日本东亚铁道学校学习建筑科 前期赴欧美 留美占大多数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影响较大 中国建筑四杰指刘敦桢 童寯 梁思成 杨廷宝 近代中国建筑 13 2建筑教育 国内建筑与土木学科的创立1920年代前 北洋大学 唐山工学院 山西大学 南洋公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土木工程系 1920年代 焦作工学院 武汉大学等12所大学开设土木学科 1923年 江苏公立苏州专门学校设立建筑科 1927 1928年 中央大学 东北大学 北平大学建筑科设立 1940年代 圣约翰大学包豪斯体系教学 梁思成在清华大学体形环境设计教学体系 近代中国建筑 13 3建筑设计机构与近代中国建筑师 早期为打样间 后期外资洋行与工程司 公和洋行 乌达克洋行 中东铁路管理局设计部门与南满铁路建筑课 20年代起 中国建筑事务所兴起 基泰工程司 建筑设计负责人杨廷宝 华盖建筑师事务所 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等 中国建筑师学会 上海市建筑协会 1929年 朱启钤 qi n 创办中国营造学社 近代中国建筑 第14章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近代中国建筑 14 1洋式建筑 折中主义基调 早期流行的洋式建筑主要为 殖民地式 的外廊式建筑 这种建筑形式以带有外廊为主要特征 它是英国殖民者将欧洲建筑传入印度 东南亚一带 为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形成的一种流行样式 一般为一二层楼 带二三面外廊或周围外廊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屋 1860 1880年是殖民地式的盛期 1880 1900是其活动的晚期 近代中国建筑 14 1洋式建筑 折中主义基调 紧随殖民地式之后 是折中主义的欧洲古典式建筑 表现形式 一种是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 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 形成建筑群体的折中主义风格 一种是在同一栋建筑中 混用希腊古典 罗马古典 文艺复兴古典 巴洛克 法国古典主义的各种风格样式和艺术构件 形成单幢建筑的折中主义面貌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1874 上海江海关大楼 1893 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 上海外滩汇丰银行和海关钟楼 华俄道胜银行天津分行 天津劝业场 汉口海关 近代中国建筑 14 2传统复兴 三种模式 两种中西融合途径 一种是传统旧体系建筑的洋化 另一种是外来的新体系建筑的 本土化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教会学校的中国式做法 以1925年中山陵设计竞赛为标志 中国建筑史开始了传统复兴的建筑设计活动 中国式 的传统复兴建筑 主要可概括为三种设计模式 第一种是被视为仿古做法的 宫殿式 第二种是被视为折中做法的 混合式 第三种是被视为新潮做法的 以装饰味特征的现代式 南京中央博物院徐敬直设计 梁思成修改 国民党党史史料陈列馆杨廷宝 中山纪念堂吕彦直 老上海图书馆 长沙湘雅医学院墨菲 上海中国银行大厦 外滩23号 南京中央医院杨廷宝 近代中国建筑 14 3现代建筑 多渠道起步 14 3 1外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试验检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阿尔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2024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解读课件
- 2025 年小升初忻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冀教版)
- 2025 年小升初杭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中国儿童遗尿症疾病管理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物业公司2025上半年工作总结
- 普通话推广活动普通话与规范字常见易错字词趣味互动模板
-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试卷)
-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简略答案)
- 2025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YY/T 0127.11-2014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盖髓试验
- GB/T 3036-1994船用中心型蝶阀
- GB/T 19867.5-2008电阻焊焊接工艺规程
- GB/T 1706-2006二氧化钛颜料
- 2023年安徽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
- T-CIATCM 002-2019 中医药信息数据元目录
-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管理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 手术室医院感控制培训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