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报告.doc_第1页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报告.doc_第2页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报告.doc_第3页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报告.doc_第4页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科信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 :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题 目 : 图书管理系统 专业班级 : 电子信息工程07-1 学生姓名 : 李佳佳 学 号: 070072117 指导教师 :崔冬、马小进、陈湘国、刘光远设计周数 : 2周 设计成绩 : 2011年1月14日目 录1 课程设计目的. 32 课程设计正文. 32.1开发背景. 32.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2.1 系统开发的环境条件. 32.2.2 经济可行性. 32.2.3 技术可行性. 32.3 系统需求分析. 4 2.4 总体结构设计. 4 2.5 详细设计. 52.5.1 系统界面设计. 52.5.2 程序代码设计. . 73 课程设计总结. 84 参考文献. 9学习好帮手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原理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图书管理系统。通过了解实际图书馆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 课程设计正文2.1 开发背景图书管理包括的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管理系统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图书管理系统开发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此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进行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等图书管理操作。2.2 系统可行性分析2.2.1 系统开发的环境条件运行环境:Windows系列编程语言:C#数据库:SQL 20052.2.2 经济可行性图书管理系统属信息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实践内容,没有资金支持,仅供学生练习使用,在此不做详细的经济可行性分析。2.2.3 技术可行性该设计采用C#网络编程语言以及SQL 2005数据库。我组成员在开发过程中采取分工合作、共同协作的开发方案,在查阅图书馆资料及各个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有条不紊的开发并完成了该方案。2.3 系统需求分析要求该系统可以完成读者登记、购入新书、读者借书、读者还书、图书注销等功能。(1) 读者登录后可以查看自己的具体信息(读者编号、姓名、性别、密码、年龄等)和借阅信息(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等),并且可以按条件查询图书的信息。(2) 购入新书或读者归还图书后要为该书编制图书卡片,包括图书编号(唯一)、书名、作者、内容摘要、价格等信息,写入图书目录文件中。(3) 读者借书时,先检查该读者是否是有效的读者(借阅卡);另外检查该读者所借到图书是否超过最大限制数(6本),否则拒绝借书;(4)管理人员对无价值的或者过时的图书进行注销,删除其在图书目录中的信息。(5)管理员可以添加新的读者,并且查询相关的用户信息。同时,对于注销的读者进行删除操作。2.4总体结构设计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2-1所示。登录分为两种身份,管理员登录和普通用户登录,分别进入各自的操作界面。普通用户可以进行图书的查询和借阅,查看个人信息,修改密码等操作。管理员可添加图书信息、普通用户信息以及管理员的信息,并且可按条件查询,以及进行必要的删除。图书管理系统图书查询学生操作页面管理员操作页面查询个人信息修改密码添加图书查询和删除图书添加用户查询和删除用户管理员信息管理图书借阅图2-1图书管理系统总体结构2.5 详细设计 本次设计中我所负责的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即该设计项目中的frmborrow.cs和Frmback.cs。2.5.1 系统界面设计(1)非系统用户不可以进行登录、查询等;图书管理系统的启动界面如图2-2所示。图2-2 图书管理系统启动界面(2)学生可以登录图书管理系统登录查询自己的信息,管理员可以登录该系统进行借还书、添加、删除及修改等。登录界面如下图2-2所示。图2-3 图书管理系统主界面(2)学生借书时,管理员输入读者编号(借阅卡号)及图书编号,单击“请确定借阅条件”按钮时,如该学生没有欠费也没有超过6本书即可借书成功。界面如下所示图2-4借书成功界面(2)学生还书时输入读者编号和图书编号即可成功还书,界面如下所示。图2-5还书成功界面2.5.2 程序代码设计(1)图书借阅操作数据库时使用的类封装的方法。创建一个类文件OperateDB.cs,里面的具体代码如下。 public sealed class OperateDB / / 获取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 / public static string ConnString get using (StreamReader sr = File.OpenText(Conn2DB.txt) /Conn2DB.txt是存放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的文档 return sr.ReadLine(); private static void PrepareCommand(SqlCommand cmd, SqlConnection conn, string cmdText) if (conn.State != ConnectionState.Open) conn.Open(); cmd.Connection = conn; cmd.CommandType = CommandType.Text; cmd.CommandText = cmdText; / / 执行数据读取操作 / / SQL语句 / 如果获取到值,返回true,否则false public static bool ExecuteReader(string cmdText)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 PrepareCommand(cmd, conn, cmdText); SqlDataReader dr = cmd.ExecuteReader(); return dr.Read(); / / 执行数据增加,修改或删除的操作 / / SQL语句 / 返回操作影响的行数 public static int ExecuteNonQuery(string cmdText)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 PrepareCommand(cmd, conn, cmdText); return cmd.ExecuteNonQuery(); 3、课程设计总结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课程设计基本完成了。在整个课程设计的实践中,我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开发经验。比如用SQL操作数据库,SQL语句的应用等。本设计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满足了图书管理的基本需要,实现了用户使用的方便以及管理员管理的方便,在界面上力求做到简单实用,在操作方面尽量做到满足用户使用的习惯,但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和时间的不足,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有些功能没有在全局上把握好,比如一些功能函数可以在一个文件中定义,具体页面需要用到再直接引用,SQL语句的执行效果也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关于图书管理的所有操作集中在一个页面实现,出现了一些混淆,程序更改,测试时很不好等。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将继续完善此系统,使其功能更加强大,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4、参考文献1张跃廷,韩阳,张宏宇等. C#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3月2. 夏邦贵,刘凡馨等. SQL Server 数据库开发经典实例精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3.陈哲,戴博,龚涛等. Visual C# 2005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课程设计评 语课程设计成 绩指导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