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影响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摘 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文章分析了影响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家庭和谐;和谐社会;措施 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对人们有序生活和社会稳定和谐的价值越加突显。 首先,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意思是说“治国”的前提是“齐家”,即打理好家政才能治理好国家。再有“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这些都彰显了家庭和谐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今天,家庭仍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家庭和谐并不是说家庭生活没有矛盾,而是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可以更好地化解家庭矛盾,更好地缓解家庭成员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压力,从而为社会和谐创造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 其次,家庭和谐对子女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自从我们呱呱坠地便有了家、有了家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伴随孩子到成人最长的学校。家庭既承担着对孩子的启蒙,也承担着对孩子长久性的教育任务,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潜移默化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它为成长中的孩子注入正能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如卢梭所言:“家庭是个人来到世界上赖以生存的第一个社会群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才的培育,首先要在家庭并通过家庭教育才可能充分实现。” 再次,家庭和谐有利于推动民族优秀传统的发展。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这种和谐在家庭生活中指夫妻相互关心和体贴,长辈关爱晚辈,晚辈尊重长辈,晚辈之间友好相处。即礼记?礼运所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正是这种和谐推动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在当代,家庭和谐既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又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家庭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单位,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推动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2010年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离婚率2002年为0.9%、2005年为 1.4%、2009年为 1.6%,近几年仍然在不断上升。这种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即使许多人尤其是未成年人遭到不幸,也给社会有序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家庭中个人地位发生变化,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家庭责任而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每一位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都有其要扮演的家庭角色及其要承担的家庭责任,随着家庭角色的转变,其承担的家庭责任也要相应改变。例如,随着社会地发展,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已经悄然改变,更多的女性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创造出和男性同样多的劳动价值。而日常生活中,家务劳动多数是由女性完成的事实依然没有改变。尤其在初抚养孩子的家庭中,家务劳动比较繁重,女性除了做家务还要照料孩子。男性却一直秉持“在家不做家务”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把家务和照料孩子的重担均落在女性的肩上,男性没有尽到打理家务和照料孩子的责任,如此以往引起夫妻间的不满。 第二、经济发展与道德教育不协调,引起个人家庭道德的失衡(找情人、包二奶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婚姻家庭受各种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有些人追求享乐主义,贪图金钱和美色,找情人、包二奶等现象屡见不鲜。“执子之后,与子偕老”的传统婚姻形式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发生变化,家庭道德在个人心中的份量渐渐被个人情感所代替。随着人们对心理满足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与道德教育不协调,社会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引起个人家庭道德失衡。 第三、非理性的婚姻基础。婚姻本来以感情为维系基础,然而,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里,一切都在加速,传统的“马拉松”式恋爱、“爱你一万年”的婚恋模式,也在接受新时代、新思潮的冲击与挑战。“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闪婚”“闪离”现象日益突出,不能理性的对待婚姻,把婚姻当做个人的事情,不考虑家庭、不顾虑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感受。婚姻以感情为纽带,是恋人感情共鸣的结晶,感情上的相互融洽和愉悦是婚姻得以成立的首要条件。非理性的婚姻,也是造成家庭矛盾的原因之一。 此外,因家庭经济拮据、物质生活贫乏而产生家庭矛盾,婆婆、岳母过多干预子女家庭生活,也是造成子女家庭裂痕的原因。 既然和谐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家庭和谐是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现实生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家庭稳定、促进家庭和谐,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一、尊重法律,平等对待家庭成员。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地位平等。这种平等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是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女性依附男性生存。男女不平等是封建社会生活中理所应当的定律。“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权利与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切实地法律保障。男女双方在结婚和离婚上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夫妻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上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权利义务也是平等的。尊重“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夫妻之间,不自恃条件优越,对伴侣盛气凌人、颖指气使,不搞“大男子主义”或“大女子主义”,和睦相处。其二是以平等身份对待孩子。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尊重孩子,以平等人格主体身份对待孩子,让孩子与家长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孩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有主观能动作用、有发展潜力的行为主体。在家庭教育中,既是接受来自父母长辈教育的主体,又是发生行为、思想改变,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树立孩子与家长人格平等的理念,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和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孩子在自身成长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摈弃“强迫性”“暴力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其三,尊重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一生为子女辛苦忙碌,把子女看做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晚年时理应得到子女好的照料、安度晚年。孝敬父母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生活中尊重老年人的诉求,在人格上相互尊重,给予对方自由的空间,体贴老人, 经常与老人谈心。年轻人做家务事要勤快, 不要把老人当家中佣人,脏活、累活统统压给老人。有矛盾时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并能宽容对方的小缺点和错误,多为对方提供生活上的方便。 第二、树立同甘共苦的观念,以共同劳动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生活是一个不断前进的旅途,有平坦大道,也会有崎岖陡峭的山路。以感情为纽带的婚姻生活,其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繁琐的经济工作。夫妻间需要先把基本的衣食住行打理好,才有讲求兴趣爱好的条件。换句话说,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家庭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使人们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压力。因此,生活中需要夫妻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树立共同生活的目标,用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改变物质生活条件,建立和谐的家庭经济氛围。 第三、维护法律权威,遵守道德底线。婚姻法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其中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制,贯彻一夫一妻制,是禁止和取缔一切公开的、隐蔽的和变相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坚决“禁止重婚”和“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遵守法律权威,促进夫妻关系的和谐相处。此外,道德作为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在夫妻的生活中,要求夫妻双方遵守夫妻伦理,理性对待夫妻生活,不移情别恋。婚姻法规和婚姻道德从不同方面规范了人们的婚姻观和家庭观,二者相辅相成,它们是衡量家庭和婚姻关系的标准,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遵守道德底线,明确婚姻和家庭领域的责任与义务,树立良好风尚,是家庭和谐的基本保障。 第四、树立理性的婚恋观念。理性的婚恋观是家庭和谐的基础。一般来说,理性的婚恋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正确的择偶标准。在择偶过程中,外貌漂亮是两性相互吸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把它绝对化,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和两个人情感上的契合。二是要有纯洁的婚恋目的。恋爱婚姻的目的是寻找人生伴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是要有家庭责任感。婚姻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责任,在家庭生活中,夫妇双方都应该遵守承诺,自觉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 沈洁.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和谐家庭建设D.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诸暨洗车小知识培训课件
- 说明文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家用电器微波炉买卖合同
- 2025使用场地合同范本
- 红色的画课件
- 诗词知识培训总结报告课件
- 2025年绿色能源项目合同范本
- 红楼梦前二十回课件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预警与防护技术应用策略报告
- 红楼梦人物课件教学
- 排水管网清淤疏通投标方案
- 临时占用城市绿地施工方案
- 脓毒症指南课件
- 胸腔积液诊断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
- 五年级上册语文摘抄笔记
- 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
-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泄漏爆炸着火事故警示教育
- 小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学案例
- 服装零售业概况
- sg1000系列光伏并网箱式逆变器通信协议
- 专升本03297企业文化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