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县衙博物馆讲解词.doc_第1页
新密市县衙博物馆讲解词.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他范文/导游词 新密市县衙博物馆讲解词 新密市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8000年前人文始祖伏羲文化遗址,有5000年前黄帝古都轩辕丘遗址(专家称中国第一都),有3000年前的古郐国、古郑国都城遗址,有国内现有历史最久的新密古县衙可谓胜景靓密邑,溱洧积淀深。 一、县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密县县衙”这块匾额。县制始于春秋,形成于战国,定制于秦,县衙是封建社会(国家)的基层行政机构。“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有县就有县官,有县官就有其治事的衙署,这是必然的。汉代不叫县衙,称“县署”,称“县衙”则从“牙门”说起。古代军营前都悬挂猛兽的獠牙,以示威严,故称“牙门”。唐代“牙”与“衙”互用,“牙门”写为“衙门”很为正常。到宋代,人们就只知“衙门”而不知“牙门”了,直至民国废止,“衙门”改称政府。所以官府称衙门,大致始以唐,盛于宋,沿用至明清。 县衙的建筑必须遵循以下规制:居城正穴,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宅。新密县衙自隋代建衙至民国末年,共有197位县官在此任职,演义正史1400载。 二、双龙纪念碑:双龙纪念碑为清代康熙年间知县衷鲲化在修建县衙时所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密县县衙经衷知县大规模整修,堂阶亮阔,设施完备,为后人称道。立双龙碑是因为汉代密县第一任县令卓茂受过皇封,而一般县治立龙碑是触犯龙颜的。 三、喊冤鼓:喊冤鼓立于大门东侧廊下,专供老百姓喊冤报官之用,但是喊冤人一次只能击三下,如果乱击就要先挨板子后审案。击鼓鸣冤的由来,要从一个故事说起。相传,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登基不久,他侄子在大街上遇到了貌若天仙的民女苏小娥,便上前调戏,苏小娥恼羞成怒,一巴掌打在皇侄脸上。他哪能受此羞辱,夺过随从手中的齐眉棍向苏小娥打去,这时恰被一彪形大汉阻挡,齐眉棍折落在地。另一随从拔剑向大汉刺去,大汉闪身,皇侄腹部中剑,立即身亡,随从们急忙抬尸回府,并栽赃说是大汉所害,刘邦下令将大汉捉拿,定为死罪。苏小娥闻知恩人就要被斩,决定闯金殿施救恩人,一日同妹妹各执一锣一鼓,在金殿门口猛敲起来,高喊冤枉。刘邦闻声,传当事人上殿,待问清原尾,释放了好汉,斩了误杀皇侄的随从,百姓无不称颂高祖英明。苏小娥的这一举动,给刘邦一个启示,为方便百姓告状,命各级官署大门前必须设置喊冤鼓。击鼓鸣冤之制,成为封建官吏体察民情的重要手段。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末。现在,各位只能从古戏中看到这种场景了。 四、大门墩:门墩是古时房屋建筑不可缺少的构件,门墩的大小高低,根据建筑的需要而定。但像该县衙大门、仪门两对这样的巨型门墩十分罕见,它高70公分,宽85公分,厚40公分,中间雕有精美图案,重约800公斤。门墩上角己磨损6公分,证明年代久远,这一巨型门墩,使县衙显得格外威严、壮观。更有意思的是,传说在建衙时,城南湾子河村有一大汉姓桑,身高7尺,虎背熊腰,一顿能吃一筷子厚烙馍,力大无比,人称桑大汉。这对门墩是他用盖房用的檩条挑来的,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桑大汉挑门墩的佳话,门墩成了县衙的珍贵文物。 五、莲池:在大门里,仪们前两边各有一个莲池,建筑非常讲究,两池之间是甬道,甬道下有三个石券桥洞,两池之水可以互通,池四周建有艺术精湛的石雕栏杆,上雕鸟兽和各种花卉。县衙建莲池,密县为特例。池内植莲藕,养鱼,非常清雅。莲池寓意清水衙门,廉洁清政。古人要求具备8个品格,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最后二字“廉”、“耻”与莲池谐音。金钱社会靠物质刺激作动力造成物欲横流,一些人见利忘“义”,贪赃枉法,就是不知廉耻。莲池也是今天的明镜。解放后,莲池逐渐被垃圾填平,2003年11月经过开挖,成为县衙一大景观。 六、仪门:仪门是进入县衙第一道礼仪之门,并不经常开,两侧设便门,东侧为“人门”,也称“生门”,经常开着,西侧为“鬼门”,也称“死门”,只有处决死犯时方开此门拉出去行刑,平时关闭。仪门“有仪可象”之意,表示县令的行为能为民表率,礼节要求新官到任或迎接同级、上级官员至仪门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